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区块链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许辉, 李文
2021, 4(3): 1-3.
摘要
(
99
)
PDF
(47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技术和消费的不断升级,新零售业态也发生着变化。该文基于新零售的业态特征,从产品质量、线上线下一致性、物流管理、信息安全4个方面分析新零售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价值网络视角下的“区块链+新零售”新型商业模式框架,并介绍了区块链在新零售中的应用前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隐匿、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点弥补新零售发展中的缺陷,从而实现新零售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和收益共享。
信息化视域下高职医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与影响的研究
寇桂香, 康玉萍, 刘勇强, 李娜, 贾娟娟, 张妤
2021, 4(3): 4-6.
摘要
(
96
)
PDF
(44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我校学生为例,调查分析高职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使用现状、依赖及对个体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现场访谈与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调查问卷、手机-社交媒体依赖访谈自评问卷。
结果
受访高职医学生每天累计使用手机一半的时间花费在社交媒体App和娱乐上,100%使用微信、QQ,在睡前、醒后、课间、课上等重要的时间段,手机-社交媒体使用占用大量时间,手机-社交媒体依赖检出率为20.9%,若将其手机剥夺、或其连续长时间使用手机后相当部分学生在身心多方面有不适症状,“手机-社交媒体依赖”问题严重,这在性别、年级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信息化时代手机-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但过度依赖则影响其身心理健康、正常社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亟待尽快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
教学革新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房地产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王文琴, 贾丽, 徐成林
2021, 4(3): 7-8.
摘要
(
92
)
PDF
(78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地产经济学》是高等学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且这种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节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该文分析了《房地产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的特征,探讨《房地产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期提升《房地产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的分析
姜爽, 李璐, 丁爽, 于澄
2021, 4(3): 9-11.
摘要
(
137
)
PDF
(79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整个学生教育工作中,传道处于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建立良好品德是最重要的工作。《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是教师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但是两者的融合较为困难。对学生开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活动时,应该对辩证思维加以重视,并积极结合相关事件与新闻等实例,促使价值引领、知识讲解同步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全面融合“课程思政”,可以有效增强课程感染力与吸引力,促使教学活动中“课程思政”实用性得到有效强化,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可以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病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正确的职业病诊断方法。
STEM教学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氢氧化铝的制备”为例
杨玫
2021, 4(3): 12-13.
摘要
(
92
)
PDF
(84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学科领域的界限,将四大科学领域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跨学科式的教育方式。该文以“氢氧化铝的制备”为例,依据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结合了STEM理念进行教学。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既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又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文化的传播、全面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改革
王聪, 屈莉莉, 陈燕
2021, 4(3): 14-16.
摘要
(
107
)
PDF
(839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高等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现状、现有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提出进行高校《电子商务经济学》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并提出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高师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张丽萍, 刘红艳
2021, 4(3): 17-19.
摘要
(
129
)
PDF
(84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是我国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从高等师范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探索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理清《高等数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高等数学》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最后提出评估《高等数学》课程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
高校英语教师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李亚红
2021, 4(3): 20-21.
摘要
(
61
)
PDF
(78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创新是指创造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从教学设计系统的角度,采用策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环节重新设计和创新,将交际教学、思辨性教学、课程思政等新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创建智慧型英语课堂,注重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要。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丽丽
2021, 4(3): 22-24.
摘要
(
159
)
PDF
(792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挖掘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各门课程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途径。工程制图作为一门理工科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尤为重要。该文结合工程制图课程特点,精准剖析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结合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多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举措,以期为未来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基础指导,助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学习资源评价探讨
郭学品, 韦小妹
2021, 4(3): 25-26.
摘要
(
64
)
PDF
(78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习资源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资源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该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学习资源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习资源的评价原则,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实践中学习资源的使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该类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和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基于“金课”标准与跨文化视角的《高级英语》课程设计
邰肇丹
2021, 4(3): 27-29.
摘要
(
123
)
PDF
(792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背景下,跨文化能力成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要求。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基于“金课”标准构建知识、技能、素养目标,该文分析了跨文化视角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现途径,关注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策略、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为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基于“双创”的高职《3D打印技术》课程评价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
杨宋, 张磊, 付娟娟, 杨帆, 刘桂花
2021, 4(3): 30-32.
摘要
(
72
)
PDF
(79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知识能力和“双创”能力的培养需求,依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构建了融合“双创”、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课程评价模式,探索了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以赛促学等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基于“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李祺
2021, 4(3): 33-34.
摘要
(
188
)
PDF
(782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主张,如今我国教育界提倡“五育融合”,赋予了“五育”新的时代理念与内容,尤其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方面,“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该文介绍了“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概念及其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并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利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出改进措施。
基于OBE理论的心理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巧明
2021, 4(3): 35-37.
摘要
(
131
)
PDF
(79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引入OBE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重构,打通理论和技能之间的沟壑,实现被教育者的学有所长和学以致用。基于该理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提高学生应用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心理测验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适应心理测量课程的改革方向和要求。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地理课堂教学——以“热力环流”为例
赵志颖
2021, 4(3): 38-40.
摘要
(
183
)
PDF
(92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AM教育起源于美国,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旨在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提升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的认知与实践力,使孩子的综合素养得以提高与发展,从而提升其全球竞争力。该文基于对STEAM教育理念的理解,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及实现跨学科融合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旨在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以“热力环流”为例,探究STEAM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基于对分易的高校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
刘国旭, 余治雨
2021, 4(3): 41-43.
摘要
(
124
)
PDF
(79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点之一。基于当前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使用宽口径、实用的对分易教学平台,能够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提供有益支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服务信息化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课堂功能、课堂设计、师生角色反转和课堂组织管理。发挥其优势功能,能够实现课堂优化,促进“教”与“学”,这在高校课堂信息化教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基于在线翻转课堂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崔素华, 高雪强, 韩志杰
2021, 4(3): 44-46.
摘要
(
72
)
PDF
(84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不能返校的情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机械制图》课程开展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该文从开课前准备工作、重构有效的课程目标、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线上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几方面进行了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分析,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李鹏, 张玉林
2021, 4(3): 47-48.
摘要
(
131
)
PDF
(78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中渗入思政教育的讲解,将思政元素引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了解思政的重要性。不过思政教育的渗入也为专业课教师带来了难题,相对于文科专业而言,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政渗入难度更大。该文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渗入思政教育的难点所在,并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
课程思政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郭永芳, 彭玉青
2021, 4(3): 49-51.
摘要
(
103
)
PDF
(79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该文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从课程大纲的调整、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教学实施过程的改革、课程考核四个方面对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
视听法在初级阶段印尼语教学的应用
唐妍懿
2021, 4(3): 52-53.
摘要
(
129
)
PDF
(78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听法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是一种以口语为教学基础、对话为教学中心、与情景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外语教学强调的外语的交流与交际作用相契合。该文在前人研究视听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印尼语学习者的特点,提出了视听法在初级阶段印尼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对视听法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为初级阶段的印尼语教学提供借鉴。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课程衔接的现存问题研究
张可心
2021, 4(3): 54-56.
摘要
(
98
)
PDF
(80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课程衔接,是保证思政课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衔接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想要满足时代的要求,只有明确课程衔接的现存问题,从问题中寻求解决方式,才能打破思政课在不同阶段的封闭状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更好地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整体的实效性。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孔庆梅, 岳建伟, 赵丽敏
2021, 4(3): 57-58.
摘要
(
129
)
PDF
(78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对教学方案和大纲的修改,教学目标的明确,不断探索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点带面将思政建设进行延伸,使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取得了积极成效。
新工科背景下“通专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夏小群, 莫德云, 陈小军, 连海山
2021, 4(3): 59-61.
摘要
(
104
)
PDF
(791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目前新工科高等教育的背景和要求,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念下,根据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机械工程学科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教学设计、以学术竞赛为载体、营造工科大环境下的人文氛围、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等举措进行了“通专融合”教学改革,完善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促成了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例
蒋鑫
2021, 4(3): 62-63.
摘要
(
107
)
PDF
(78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出导向教育(OBE),也就是以成果为导向所进行的教育,即在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时,将学生获得的能力作为重要指标,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提升。该文基于OBE理念,对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并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为例,从该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体涉及课程设计、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等,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SPSS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蔡洁, 蔡宇辉, 刘智明
2021, 4(3): 64-66.
摘要
(
77
)
PDF
(825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何将计算思维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在面向应用的过程中,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基本导向,探讨SPSS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实施方案,重点是采用SPOC混合教学模式和增加了课程综合实训。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案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期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初探
刘肖利
2021, 4(3): 67-68.
摘要
(
89
)
PDF
(67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教学资源共享。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各学校间的交流,实现课程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但是现阶段我国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平台建设不健全、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学生参与度低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究其建设路径,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双创”背景下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研究
王晓丽, 陈书法, 陈季萍, 王华兵, 周庆贵
2021, 4(3): 69-72.
摘要
(
105
)
PDF
(83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背景下,机电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推动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对工科其他专业类课程与思政的协同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针对机电类课程,从统一理念、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教师思政意识和校企协同育人四个方面提出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进行了实践尝试,包括:疏通引导做到思政润物无声,应和智能制造2025和双创背景的创新设计和多元化教学,培养“工匠精神” 的产教融合和多样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机电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在西藏高校的实践实施
李方明, 李天贽, 高蕾
2021, 4(3): 73-75.
摘要
(
71
)
PDF
(68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制度,事关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从现实出发,探索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本科生导师制任重而道远。该文梳理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在西藏高校实施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适合西藏高校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及具体实施办法,力求为西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ERP沙盘课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吴书新, 岳冬梅, 刘永斌, 白玮
2021, 4(3): 76-77.
摘要
(
141
)
PDF
(672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ERP沙盘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又能进行企业模拟训练,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ERP沙盘课程的教学方式面临着改革。该文以“教、学、练三位一体” “课赛相融合”为ERP沙盘课程设计理念,将ERP手工沙盘、ERP电子沙盘、技能竞赛、ERP社团纳入到ERP课程设计体系的纵向建设中,同时纳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扩大授课专业、对象,通过赛课相融合的教学安排和举办校级竞赛、推荐参加省级竞赛的精英式培养方式,组织ERP协会或社团进行课外深度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最终达到预期的育人目标。
大学生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刘智敏, 许志刚
2021, 4(3): 78-80.
摘要
(
103
)
PDF
(68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提出由来已久,它是在大学高等教育原有班主任制度、辅导员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并得以广泛推广的一种新时代的培养制度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高校的实施已相对成熟,而在国内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等不同管理和培养模式的协同运作,将更加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学业导师制的实践研究有助于不同高校广泛推广这一辅助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认识误区与应对策略
赵岩松, 张国良
2021, 4(3): 81-83.
摘要
(
57
)
PDF
(67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求高校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是在学校管理层面、专业教师层面和学生个人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开公司、课外活动、少数人的教育等。应从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使学校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统一思想、精神激励和专创融合方面制定针对性策略,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
高校健美操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王娟
2021, 4(3): 84-85.
摘要
(
67
)
PDF
(67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美操能够展示出人的形体美和精神美,调动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供氧能力,长期做健美操还能够达到锻炼身体、健康身心的效果。近几年,健美操也逐渐在高校普及,由于能够陶冶身心,锻炼身体,这项健身活动受到了很多高校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健美操教学资源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就必须要引入新的教学资源,该文将从互联网入手,探究如何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陈斌
2021, 4(3): 86-88.
摘要
(
94
)
PDF
(67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各高校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抓手,以此来推动新时期人才培养工作。目前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凸显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该文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二者融合的具体路径,转变育人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健全二者的融合机制,助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分析
刘芳
2021, 4(3): 89-90.
摘要
(
84
)
PDF
(67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十分大,许多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面对如此现状,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极力发展的一个教学模式,也是众多研究者所探讨的一个问题。该文首先介绍了目前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有关创新教育方面的问题,并依据现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需求型人才。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途径分析
孙雁
2021, 4(3): 91-93.
摘要
(
95
)
PDF
(68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该文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意义”“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对策”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给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带来新的思路,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国际商科认证视角下课程图谱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郑丽
2021, 4(3): 94-97.
摘要
(
99
)
PDF
(690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ACSB认证是国际商科三大认证之一,其核心精神是“使命驱动,持续改进”。借鉴该认证标准,深入探讨了课程图谱的内涵及特征。对课程图谱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提出了课程图谱的三大特征,分别是:顶层设计的科学性、课程关联的清晰性以及学生学习成果表述的明确性。在课程图谱的实现路径中,提出了课程图谱的构建方法,给出了评价量规在该项研究中的具体定义和组成要素,并展示了课程图谱及评价量规的设计示例。
基于岗位需求和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创新改革研究
张志国, 赵晓菊, 冯伟, 赵雪娇, 孙润生
2021, 4(3): 98-100.
摘要
(
98
)
PDF
(68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为了提高药剂学的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生物医药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该文结合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发展,从药剂学教学和就业现状、药剂学课程创新改革思路、药剂学课程模块构建、药剂学在线课程建设、药剂学多媒体素材库建设、药剂学实践平台建设、学习过程与各环节考核、双师型教师锻炼与培养等方面对药剂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可帮助其更好的就业,培养了应用型生物制药人才。
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秦小夏
2021, 4(3): 101-103.
摘要
(
54
)
PDF
(67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有利于实践我国的“双创”战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促进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而且有利于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我国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渗透、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等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行业性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存在的问题,阐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途径,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模式探索
“雨课堂”+ L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覃芳卉, 唐静, 王洪学, 贾昱娴, 农丽, 钟武宁
2021, 4(3): 104-106.
摘要
(
109
)
PDF
(75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雨课堂”+ 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方法
该研究纳入我校进入诊断学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4名,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26)与实验组(n=28),实验组采用“雨课堂”+ LBL联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质量评估分为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两个部分,分别评估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反馈情况。
结果
与 LBL 教学组相比,“雨课堂”+ LBL联合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组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学生反馈联合教学方式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与LBL 教学法相比,“雨课堂”+ LBL联合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也较LBL模式更优。“雨课堂”+ LBL联合教学为诊断学教学提供了新形式。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
郝艺飞
2021, 4(3): 107-108.
摘要
(
96
)
PDF
(698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为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在经济转型、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中,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还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双创”人才的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地方高校不仅要深入总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问题,从课程设置、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探索教育实践模式,还应高度重视质量体系建设,从制度建设、教学氛围、组织管理、评价反馈等方面建构综合性的质量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农业电气化专业新工科实践探索
李春江, 马晓君, 潘宏伟, 李晶
2021, 4(3): 109-111.
摘要
(
84
)
PDF
(76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强化工程教育理念,将新工科理念融入专业教育,构建五位一体的新工科协同创新育人平台,优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开设众创空间,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多层级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国家创新战略驱动发展的新工科人才,为工业强国建设、大众创新创业做好人才储备。
一流大学艺术专业实践创新型、区域特色化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孙玮琪
2021, 4(3): 112-113.
摘要
(
95
)
PDF
(69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许多知名院校,在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增设艺术专业,基于学科建设中艺术专业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从深度和广度上完善艺术专业教育内容,高校通过开展面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型、区域特色化创新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服务能力,营造浓厚的学以致用、敢为人先、不过分拘泥于规范的文化氛围,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与分析
陈佰满, 林有胜, 何清, 李超, 杨勋, 林子渊, 徐勇军
2021, 4(3): 114-117.
摘要
(
139
)
PDF
(715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反哺教学是创新大学教育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克服教学和科研分立状态,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相互支撑的关系。科研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改革,完善教学体系,有利于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文以科研反哺的三大核心问题为中心,对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
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以S高等中医药大学为例
杨英, 杨秋玉
2021, 4(3): 118-119.
摘要
(
97
)
PDF
(73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型资助不但可确保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辍学,又能聚焦学生的发展性需求,致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该文具体分析了发展型资助与中医院校相融合的必要性,指出中医院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构建具有中医院校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以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熏陶和引导、搭建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平台、依托大数据精准识别,实现精准帮扶,以提高资助育人成效。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闻摄影》课程为例
吴健民
2021, 4(3): 120-121.
摘要
(
73
)
PDF
(69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闻摄影专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从以往教学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理论知识虽然较为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却有所不足,很难在毕业后迅速上岗就业。因此,教师可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与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在课堂解决遇到的难题,在实习中增强自身操作水平。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新闻摄影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升研究
于舒雁, 蒋春梅, 刘芳, 靳磊
2021, 4(3): 122-124.
摘要
(
94
)
PDF
(706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应遵循现代职教发展规律,转变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该文基于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开展的校企合作,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影响因素,并提出系列对策,以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慕课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林永纳
2021, 4(3): 125-127.
摘要
(
83
)
PDF
(75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慕课是一种在线学习资源,将慕课应用到教学中,丰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更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该文分析了慕课的概念,传统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慕课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总结慕课在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以提高中职物流专业教学质量,推动我国物流职业教育。
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功能
岳志慧
2021, 4(3): 128-129.
摘要
(
134
)
PDF
(69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事关培育时代新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因时而进”,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更要高度重视它的当代价值,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坚持第一课堂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功能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探索发挥中华传统文化思政育人功能势在必行且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
王静
2021, 4(3): 130-132.
摘要
(
70
)
PDF
(70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之一。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一致,都是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但二者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优秀经验,有助于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该文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简要阐述,分析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并具体探讨现代学徒制对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ESP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徐然然, 徐鹏
2021, 4(3): 133-134.
摘要
(
98
)
PDF
(69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基础必修课程,需要紧跟新工科建设的新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这就突出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实施ESP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而高校在ESP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ESP课程设置、翔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性的新工科人才。
新时代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体系构建研究
黄秀娟, 黄慧
2021, 4(3): 135-137.
摘要
(
69
)
PDF
(74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逐步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本科院校需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把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构建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新时代的教学目标。该文首先阐述了现阶段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培养模式的缺陷,最后尝试构建了完善的培养体系,以期能够给相关机构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
信息化条件下大专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李伟, 苏玲
2021, 4(3): 138-140.
摘要
(
61
)
PDF
(70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在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方便,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变得信息化。教师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可以更好更方便地进行课堂教学,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该文主要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大专物理教学模式中,并对采用信息化技术的大专物理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希望为大专物理教学提供参考,为信息化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优化提供帮助。
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本教学+工作室制”的教学范式
崔瑾
2021, 4(3): 141-143.
摘要
(
78
)
PDF
(71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相较之下,我国应用型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脱节。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实,以能力本位为基础,提出“文本教学”+“工作室制”的教学范式,分别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对传统教学范式进行改良和创新。
创新方法
“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外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苏春
2021, 4(3): 144-145.
摘要
(
109
)
PDF
(720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外语国际化人才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重大影响。该文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外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国际化外语教师团队,改革高职外语国际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高职外语“商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国际化外语专业人才。从粤港澳大湾区高职外语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培养现状、解决措施、主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丰富了高职外语国际化研究的内涵。
“互联网+”时代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分析与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李慧
2021, 4(3): 146-148.
摘要
(
148
)
PDF
(68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近几年,国内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十足,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增加,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动漫产业和日本、美国等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本土竞争与国际竞争中,国内动漫企业的地位还是较为被动的。由于互联网开始将线上、线下场景打通,很多产业开始在互联网中进一步重构,尤其是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该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同时对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全龄化动漫、完善网络众筹机制、提高受众互联网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期望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OBE理念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研究
王永为, 高亚贤, 郭森, 陈志宏
2021, 4(3): 149-151.
摘要
(
93
)
PDF
(687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是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效果没能足够重视,随着OBE教学理念的全面实施,研究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从重“教”转向重“学”,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和感受出发去设计评价内容,使教与学相结合,真正促进教和学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二元复合”教学助力韩语实用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王博
2021, 4(3): 152-153.
摘要
(
87
)
PDF
(681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该文对高校韩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新时代下应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寻求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大数据对教育管理决策的影响分析
安玉洁, 王斌, Ramir Austria
2021, 4(3): 154-156.
摘要
(
114
)
PDF
(686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的持续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数据的传输以及共享等效率不断提升,信息数据的整体应用成效不断优化。在教育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为更好地提升决策成效,为不断优化决策水平,有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提升教育决策整体成效,推动教育管理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姚钘, 李云
2021, 4(3): 157-159.
摘要
(
86
)
PDF
(92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研究内容,提出了一种“平台-课程-实践-孵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对“平台”“课程”“实践”“孵化”四个层面的构成内容进行了探索构建。从平台及课程的时空两维度拓展、课程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课程科研双拥实践模式以及孵化基地的支撑上展开了研究,最后以专业中的飞行器设计仿真类课程为主线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实例应用介绍。
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思考
贺梅春
2021, 4(3): 160-162.
摘要
(
107
)
PDF
(70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首先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美育教学的共同点,以及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中工匠精神融合缺失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职院校美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融入举措以及未来发展构想进行了深入解析,以期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美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提供建议。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行为分析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陶红丽, 张军, 杨忠明
2021, 4(3): 163-166.
摘要
(
190
)
PDF
(84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数据时代,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管理分析系统是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该文从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出发,采集学生成绩、考勤、综合素质和图书借阅等信息,通过ETL工具(kettle)抽取、清洗、转换,装载到oracle数据库中储存与管理,通过各类规则库、各类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将结果通过可视化工具(Echarts等),以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以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生管理智能分析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设计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行为分析可视化系统,可以对学情进行精准诊断,对学习进行个性化分析、对决策进行智能分析、对违规违纪等进行前置预警,大大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教育品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工作精准管理研究——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研究为例
李升阳
2021, 4(3): 167-169.
摘要
(
96
)
PDF
(68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今的5G时代,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随着智慧校园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将学生的信息进行搜集、归类、分析,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数据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勤情况、学业信息等方面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在校行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对学生建立预警机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该课题对5G时代高校学生大数据预警机制进行研究,分析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精准管理方案、方法。
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问题与困境的生态学分析
董彦宗, 刘瑞涛, 李英辉, 乔振民
2021, 4(3): 170-172.
摘要
(
93
)
PDF
(69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扩招战略对扩招规模、生源结构、录取办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首次将“稳定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升级的宏观调控手段。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也为扩招政策的推进和“市场化”招生发展带了新的问题和困境。该文以生态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扩招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生态思考,分析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内部教育要素、生态环节的问题状况,为探索高职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策略、提升高职扩招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高职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浅析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
苏爱国
2021, 4(3): 173-174.
摘要
(
184
)
PDF
(73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未来系于教育,教育之本在于教师。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职业院校开始举行教学能力大赛,结合自身指导大赛的经验,该文分析了教学能力大赛举办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教学能力大赛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最后反思了教学能力大赛与师资建设的关系。
校企合作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教培训机制的构建研究
李霞微
2021, 4(3): 175-177.
摘要
(
69
)
PDF
(68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社会向前推进的重要推力,因此,必须加快校企合作,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教培训机制的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政府、职业院校、各大企业的鼎力合作。
新时代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张爽, 苏醒
2021, 4(3): 178-180.
摘要
(
123
)
PDF
(689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会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会影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该文在分析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剖析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并探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反馈
冷思宇, 魏行远, 方涵, 刘艳
2021, 4(3): 181-183.
摘要
(
155
)
PDF
(58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重点建设的教育项目,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建立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培养实体有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该文从实践经历、个人成长和学习反馈三个方面展开,以期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和建设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策研究
孙晓枫, 莫欣, 朱翠兰
2021, 4(3): 184-187.
摘要
(
79
)
PDF
(589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众创空间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而发展起来的新事物,通过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推动了创新创业的飞速发展。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众创空间随之发展并且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对众创空间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作用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特点和存在问题,从个性化定制服务、完善教育要素和创新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基于“双创”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探析
翟纯纯, 李金泰
2021, 4(3): 188-189.
摘要
(
94
)
PDF
(53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截至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不足5%,远低于欧美高校的2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陡增,就业形势严峻。为解决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也为了缓解疫情期间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该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相应人脉资源等问题,探讨了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业基地和提高创业项目质量等方面的可能性,希望给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基于项目团队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探讨
蒋达华, 张红婴, 费华, 罗凯, 赵运超, 刘玉兰
2021, 4(3): 190-192.
摘要
(
64
)
PDF
(83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为目标,通过团队构建、项目实施、就业创业方向选择、创业机会寻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途径、课外时间安排等引导学生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校园奶茶店Non-profit模式的SWOT分析
陆家豪, 徐瑞深
2021, 4(3): 193-195.
摘要
(
336
)
PDF
(544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Non-profit模式,建立非营利模式,为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以高校奶茶店和乡村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拉动乡村水果的销售,呼吁高校大学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及评价
张金霞, 尹吉亭, 江克营
2021, 4(3): 196-198.
摘要
(
101
)
PDF
(61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助力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基于对新媒体技术现状及特点的分析,从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四个维度着手构建,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立体结构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