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0-12-25
    理论研究
    心理资本对职校生成就动机和就业能力的影响
    邓小莉
    2020, 3(24):  1-3. 
    摘要 ( 211 )   PDF (459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心理资本对职业院校学生成就动机和就业能力的影响,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了广东省部分职业院校的401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PLS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成就动机在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之间具有明显的中介效应;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资本和成就动机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研究结论对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医学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及经验——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
    孙长峰, 盛云建
    2020, 3(24):  4-9. 
    摘要 ( 139 )   PDF (437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各医学本科院校针对该训练计划的管理办法各不相同。该文通过分析111所医学院校出台的相关管理办法,从管理部门、经费、执行时间、结题方式及奖励政策等五个方面来分析、总结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适宜推广的经验,以便能够促进医学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更好地开展。
    教学革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索
    覃爱娜, 李飞, 陈革辉, 张亚鸣, 陈丽萍
    2020, 3(24):  10-12. 
    摘要 ( 334 )   PDF (796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国家“三全育人”的政策指引下,针对中南大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地位较高、专业覆盖面广、涉及学生较多的特点以及目前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春风化雨”式挖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教学计划表和撰写具体思政案例,在课程建设资源和教学知识点讲授时加以巧妙地融入,使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促进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有效提升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Matlab GUI在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欧艺文, 张飞, 成纯富
    2020, 3(24):  13-15. 
    摘要 ( 155 )   PDF (871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光路难调、实验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Matlab GUI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仿真辅助教学的新思路。根据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原理,编写了基于Matlab GUI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仿真界面。仿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仿真结果能直观地演示实验现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飞
    2020, 3(24):  16-17. 
    摘要 ( 91 )   PDF (786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能力是信息化时代优秀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革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师资队伍结构不平衡,缺少具有从业经验的全职教师;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多地看重短期的成绩,缺少长期的发展目标与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数据管理;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促进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以《水力机组故障诊断》课程为例
    陈实, 梁兴, 邓飞, 曹寒问
    2020, 3(24):  18-19. 
    摘要 ( 79 )   PDF (861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注重批判理解、促进知识构建、着力迁移应用”的思路,采用“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学生初步预习,课堂汇报与知识梳理,案例分析与知识迁移”等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重构,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分享式教学在高职经管类课程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叶蔚萍
    2020, 3(24):  20-22. 
    摘要 ( 79 )   PDF (798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享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分享,它对于建设高效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高职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改革,需要加快高效课堂的建设,而分享式教学的应用对于改善高职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很有帮助。基于此,该文首先以分享式教学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其次,研究并分析了在高职经管类课程高效课堂建设中应用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如何在经管类课程高效课堂建设中应用分享式教学提出具体策略。
    钢琴文献——中国经典钢琴曲目之“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邹琳琳, 昌进
    2020, 3(24):  23-25. 
    摘要 ( 148 )   PDF (797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实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学科驱动厚植思政课程底蕴,深入探究钢琴文献—中国经典钢琴曲目之“立德树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阐述中国经典钢琴曲目文献课程教学改革内涵,提出钢琴文献—中国经典钢琴曲目之“立德树人”美学元素系列课程;研究提出系列课程的三大教学目的,多维结合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重构;根据中国经典钢琴文献历史脉络分为四大模块进行六步教学实践,通过典型曲目深入提炼“立德树人”思政美学元素。通过钢琴文献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堂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助力一流综合素质型专业人才培育。
    基于“项目驱动”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证探究——以G省G校为例
    王明
    2020, 3(24):  26-28. 
    摘要 ( 75 )   PDF (81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社会实际需求,实现“社会适用、企业需要、政府认可、学生满意”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根据“项目驱动”的培养理念,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将“从活动中学”和“从经验中学”相结合,将“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相结合,注重“授之以渔”,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在实际应用中探索出来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路径。
    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生理学基础》为例
    李旭艳, 张洪军, 蒋湘, 付娜, 李冬琴, 王雁
    2020, 3(24):  29-30. 
    摘要 ( 176 )   PDF (788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发挥作用,对实现“立德树人”高等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生理学基础》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生理学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该文立足生理学基础课程改革,通过建立教师团队,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利用雨课堂教学平台在课前、课上、第二课堂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养、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的立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代俊敏
    2020, 3(24):  31-33. 
    摘要 ( 108 )   PDF (833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的立体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两届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两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电子商务概论”为例进行探究,分析该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立体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内容、成效等,旨在对“在线开放课程”和“翻转课堂”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实践,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本科教师的教学。
    基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游应德, 唐远翔, 李明勇, 蒲玲
    2020, 3(24):  34-35. 
    摘要 ( 110 )   PDF (785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MOOC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其优势得以体现,但是不足之处也充分暴露出来,在此背景下,将MOOC和传统课堂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线上线下课程怎样融合、线下教学应该有哪些环节、怎样实施教学等问题需要探索。该文就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背景、研究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卢孟密, 尹海鹰, 黄亿元
    2020, 3(24):  36-39. 
    摘要 ( 147 )   PDF (890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科护理学为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最基本、最核心、最综合、内容最为广博深厚的奠基性的临床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构建基于SPOC的内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助于学生掌握内科护理学知识。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对该模式在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职建筑材料混合式教学研究
    王立辉
    2020, 3(24):  40-41. 
    摘要 ( 134 )   PDF (817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为此,该文首先介绍了超星学习通与混合式教学,随后将二者融合,选取某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2020年春季学期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进行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通过设计教学过程、多维度分析教学效果,对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建筑材料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探索建筑材料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路径。
    民办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探究
    王金凤, 薛霞, 方华为
    2020, 3(24):  42-45. 
    摘要 ( 91 )   PDF (803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主,大学物理课程存在内容偏多但课时偏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将线下教学逐渐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文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线下和线上教学的特点,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Matlab在掺铒光纤放大器教学中的应用
    成纯富, 陈文嘉, 欧艺文
    2020, 3(24):  46-48. 
    摘要 ( 234 )   PDF (867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概念相对抽象,理论推导过程非常复杂,传统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该文将Matlab引入EDFA的仿真辅助教学中,并利用Matlab强大的数值解析功能建立了经典的EDFA仿真模型。仿真结果直观地展示了EDFA的增益与饵纤的长度以及增益和泵浦功率之间的关系。推导过程简化和Matlab的形象直观的仿真结果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对EDFA的理解。
    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张栋
    2020, 3(24):  49-50. 
    摘要 ( 99 )   PDF (785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也在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改革。其中,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推广。慕课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网络课程,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慕课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平台。慕课的推广是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使我国教育走向信息化的契机。该文首先分析了慕课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其次提出了在慕课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使我国的教育更加科学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人工智能实践导引的教学探索
    王旭, 周晋, 李双寿
    2020, 3(24):  51-53. 
    摘要 ( 113 )   PDF (948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行业应用急需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人才。高校普遍重视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跨学科学生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是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来自多个院系,其专业背景差异较大,且对人工智能的认知程度不深,故普遍缺乏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准确认知。由此导致在开展人工智能实践教学时,学生在选题和组队的关键环节难以做出合理判断,容易导致后期人工智能实践的学习效果不佳。清华iCenter在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引入了教学导引环节,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合理选题与组队,被学生评价为最有帮助的教学环节,其做法对人工智能实践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盛娟
    2020, 3(24):  54-56. 
    摘要 ( 294 )   PDF (797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亦需要逐渐树立起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课程目标相融合,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创新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将思政理念融入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工程估价》课程为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所学专业对国家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其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
    首因效应在《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首堂课的探索与实践——以同济大学为例
    苏娜, 吕立夏, 王滨, 严骊
    2020, 3(24):  57-59. 
    摘要 ( 199 )   PDF (882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是同济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通识课,该课程内容与时事联系密切,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也就决定了其讲授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理论课或实践课。基于首因效应能产生积极作用的理论,通过分析教学中影响首因效应的因素,对第一堂课进行认真设计,将“共生”“小组合作”“改变”作为贯穿课程核心的关键词融入《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通过两年的实践,新型的师生关系(共生)已经建立,高效的、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学习以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发挥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基于首因效应的首堂课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对策与实践——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例
    许龙, 程玉燕, 陈明卫
    2020, 3(24):  60-61. 
    摘要 ( 166 )   PDF (82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安徽融入长三角和近年来省会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合肥最大的医学院校迅速扩招,以适应社会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变化,但医学教育资源却很难在短期内同步快速增长。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其直属教学医院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的一系列临床教学改革举措(小班教学、形成性评价与补偿、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及具体实施效果,为全国兄弟医学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改革临床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临床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水平。
    新工科视域下PBL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马树军, 张瀚
    2020, 3(24):  62-64. 
    摘要 ( 107 )   PDF (1014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视域下,传统机械专业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该文以新工科为契机,改变现行教学方式,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介绍了PBL教学理念,分析了师生在PBL教学中的不同作用,提出了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以及在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机械领域“新工科”教学及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导数应用的教学设计
    程薇薇
    2020, 3(24):  65-67. 
    摘要 ( 125 )   PDF (93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思想及方法去解决,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导,将数学模型引入实际生活或专业中,从而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该文主要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数来解决与专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最优化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推广应用,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教课程教学设计探讨——以“货品库存管理优化”为例
    陆一鸣
    2020, 3(24):  68-69. 
    摘要 ( 81 )   PDF (78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也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已逐渐融入日常教学活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应体现5个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生产岗位对接,与终身教育对接,与生产过程对接,与职业证书对接。该文详细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进一步提出现代学徒制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以增加研究的实用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创”背景下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余韵, 许芳
    2020, 3(24):  70-72. 
    摘要 ( 70 )   PDF (818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还要重视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就业。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存在不足,如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健全等。该文从“双创”背景与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入手,结合“双创”背景下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提出促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策略。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的对策研究
    陈美荣
    2020, 3(24):  73-74. 
    摘要 ( 123 )   PDF (817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是其面临的巨大现实挑战。该文针对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在内、外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的改革与探索
    孔一斐, 高明国
    2020, 3(24):  75-77. 
    摘要 ( 96 )   PDF (738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硕士研究生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招生单位自主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紧紧围绕自身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结合不同学科特色及培养方式差异,兼顾考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考核,构建涵盖既往科研成果、外语考核、专业知识考核、未来科研潜力考核、科研实践能力考核、综合素质考核等方面的科学的硕士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加快硕士研究生复试改革,推动硕士研究生招生内涵式发展。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徐红玉, 宋书中, 颉潭成, 王玉猛
    2020, 3(24):  78-80. 
    摘要 ( 169 )   PDF (875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深入发展,各高校积极开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制定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并拓宽多样化人才培养途径、构建课内外深度融合的课外培养育人新体系、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途径,实施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措施,建立了“3435”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该模式为其他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管理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大学生素质培养与提升问题的研究
    蒋星红
    2020, 3(24):  81-83. 
    摘要 ( 83 )   PDF (741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创新创业的浪潮,甚至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着社会对其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个性发展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出的新挑战。该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发展过程和概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解析,并从大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效果提出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杜春梅
    2020, 3(24):  84-86. 
    摘要 ( 122 )   PDF (743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职业教育地位与作用的愈加凸显,公众对高职院校的态度也不断转变,由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与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愈发重视。该文简单介绍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分析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培养提供参考。
    管理协同论下探索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学习型备课组的构建
    杨丹, 夏爱萍
    2020, 3(24):  87-88. 
    摘要 ( 115 )   PDF (735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联动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势必会对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造成阻碍。该文从协同角度进一步探索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大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对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学习型备课组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可通过构建学习型备课组来推动耦合育人的持续性,并据此提出了几点优化对策,希望可为解决高校大思政育人机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国际汉语教学能力”模块化课程建设研究
    卢淑芳
    2020, 3(24):  89-92. 
    摘要 ( 127 )   PDF (751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汉语教学能力”是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该能力模块涉及到的课程在整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个核心技能模块化课程群。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为行业建设标准,该文提出从统筹构建模块化课程的模块能力目标、构建课程的模块化单元框架、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建设师资队伍、构建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综合性考核模式五方面着手进行模块化课程建设的路径。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析
    王凤梅
    2020, 3(24):  93-94. 
    摘要 ( 105 )   PDF (733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互联网也给高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今,互联网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学。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也给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该文基于这一现状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了探析。
    基于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
    张德伟
    2020, 3(24):  95-97. 
    摘要 ( 90 )   PDF (742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仅关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关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该文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研究,依托该院“三系一所”基层学术组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创业企业孵化的“三段式工作体系”,从而使该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化、成熟化,以培养造就拥有知识、能力、境界、眼界并敢于竞争的创新创业人才。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责与作用探讨
    全军
    2020, 3(24):  98-100. 
    摘要 ( 566 )   PDF (74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通过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共同构建,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进行,进而产生协同效应的综合教育理念。大学语文是各类高校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进而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政治素养。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大学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联,分析了大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从课程思政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职能出发,探讨了在思政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的作用。
    区域本科教育与地方经济共轨发展的对策研究
    和红梅, 孙晓晖, 李兵
    2020, 3(24):  101-103. 
    摘要 ( 69 )   PDF (743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性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实现共轨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健康发展。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面向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开展共同培养模式,实现教育和经济的共轨发展。
    体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分立与融合
    苏尔利, 王珏
    2020, 3(24):  104-106. 
    摘要 ( 109 )   PDF (77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实现教育目标的体现。该文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师资队伍的整合、管理机构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内容的融合这五个方面的阐述,解决了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时遇到的困惑,转变了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时的思想观念,提升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体育专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为体育专业毕业生明确了就业目标,同时为各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析
    蔺致远
    2020, 3(24):  107-108. 
    摘要 ( 109 )   PDF (732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才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社会需求。这种现象一方面不利于大学生寻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人才与社会脱节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立足实际,不断进行改革,积极探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相结合,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作为当前各大高校的改革要点,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促进高校学生与社会的衔接。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深深影响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完善与优化。该文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做出了探析,希望能够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些许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家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沈达满
    2020, 3(24):  109-111. 
    摘要 ( 103 )   PDF (741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起源和时代意蕴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教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而后说明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高校工科专业学生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更高要求,并指出家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工科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家国情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完善高校文化通识课程、重视工科文化教育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家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基于浙江省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董亚钊
    2020, 3(24):  112-113. 
    摘要 ( 160 )   PDF (809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传承困境、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盛行、文化自信教育意识淡薄、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主动性不足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对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从夯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论素养,营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环境氛围,优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教育三方面探寻提升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对策和路径。
    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探索
    冯君伸
    2020, 3(24):  114-116. 
    摘要 ( 145 )   PDF (739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应该具备扎实可靠的医学知识和实操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人文精神。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应该是基于医学专业的实际特点而进行的,其有着规范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实际医疗行为的作用。该文从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探索入手,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仅供参考。
    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课程理念研究
    方小慧, 张义先
    2020, 3(24):  117-119. 
    摘要 ( 102 )   PDF (82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的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格局、有情怀、眼界开阔、胸襟宽广的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并成为有创新能力、对社会进步有贡献的人才。学校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重点和突破口,积极构筑“通识-学科-专业”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要求商科学习者把商科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
    英语专业本科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习者的体验
    霍锦凝, 贾玉涛, 刘可非, 孙雨婷
    2020, 3(24):  120-123. 
    摘要 ( 99 )   PDF (836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春季学期,北方工业大学英语系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指导方针,全面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该研究选取北方工业大学2017-201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作为受测对象,根据线上教学实际情况,调查学生2020春季学期延期返校阶段线上教学模式的效果,并根据调查结果为教师网络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模式探索
    “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曹凤梅, 樊静波, 王国斌
    2020, 3(24):  124-126. 
    摘要 ( 75 )   PDF (837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学习成果或者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代表了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得到了国内外高校的普遍认可。研究和探索一个以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成果导向来反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对应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并构建课程体系;正向实施课程教学,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体系,实现培养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方向导数与梯度为例
    林丽芳, 曾月迪, 陈梅香
    2020, 3(24):  127-129. 
    摘要 ( 229 )   PDF (781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出发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状况,推进移动智能终端真正融入课堂,探索《高等数学》课堂由信息技术和教育的融合而催生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在“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板书与课件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走向了网络化、数据化、智慧化教学,该文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高等数学》课前、课中、课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方向导数与梯度知识点为例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探索
    何超
    2020, 3(24):  130-132. 
    摘要 ( 126 )   PDF (726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导向是保障学生学习权利,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存在资助名额相对有限,难以实现应助尽助;资助政策执行过程存在偏差,落实不到位;重物质资助、轻素质培育,资助育人效果欠佳等问题。该文从挖掘企业、校友资源,开拓奖助学金来源渠道;严控政策执行过程,保障资助政策精准落地;构筑多元育人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三个方面探索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优化路径。
    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黄铁兰, 高照忠, 孙松梅
    2020, 3(24):  133-135. 
    摘要 ( 158 )   PDF (919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该文以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首先探讨了在该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之后从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挖掘该门课程中的主要思政元素,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阐述了实施路径,并以两个知识点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在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推广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四个共建”模式初探
    金顺燕
    2020, 3(24):  136-137. 
    摘要 ( 175 )   PDF (771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幼儿身心发展与健康管理领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了探索适合专业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该文从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和共建教师队伍 “四个共建”机制的建设寻求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出路。
    广西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明炅
    2020, 3(24):  138-140. 
    摘要 ( 100 )   PDF (780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广西职业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和改革探索,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双元育人、双重身份,构建招生招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培训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现代学徒制能够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现代学徒制的全面推进和推广,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改革的重要支撑。
    基于CSC模式构建的高校主题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庆祝国医节为例
    周妍巧, 杨小鉞, 蒋佳
    2020, 3(24):  141-143. 
    摘要 ( 102 )   PDF (761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主题教育开展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战。青年是高校主题教育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以青年为抓手,拓宽高校主题教育活动内涵,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主题教育产出效率具有现实意义。当前,高校主题教育存在顶层设计缺乏,活动形式单一,活动主体认识不足等问题。基于活动实践,试图根据3W理论,顶层设计地点、内容和成果产出三方面内容,构建学生—高校—社会互动型活动闭环模式,对高校主题教育开展及高校大学生知识与价值观教育起到启发意义。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刘丹妮
    2020, 3(24):  144-145. 
    摘要 ( 168 )   PDF (71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以超星范雅平台以及手机端学习通App为资源共享、课程实施平台,展开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从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重构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线性代数》为例
    陈梅香, 晏瑜敏, 林荔娜
    2020, 3(24):  146-148. 
    摘要 ( 135 )   PDF (76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正式进入2.0 时代。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从“教为主”到“学为主”转变教育模式, 注重因材施教保持学生个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以《线性代数》课程为例,结合过去一学期所进行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教育现代化视野下医学生德育路径探究
    杨静
    2020, 3(24):  149-150. 
    摘要 ( 145 )   PDF (718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医学生教育呈现出偏技能轻德育的现象,由此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现代化教育理念要求医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偏重于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医德素养。在推行现代化教育的背景下,该文通过坚定医德教育理念、树立医德创新意识、挖掘医学传统文化、构建医德教育平台和开辟现代化医德路径等方面的阐述剖析,积极探讨医学生的德育路径,努力培育德术并举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
    施卫, 崔伟, 杜秀花, 冯松
    2020, 3(24):  151-153. 
    摘要 ( 121 )   PDF (72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学习、实训、竞赛三个教学环节有机整合,有序、有目标地推进教学的过程,注重学、训、赛三者之间的统一。该研究着重分析了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具体介绍了改革实践的做法及其应用效果。
    双创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周忠梁
    2020, 3(24):  154-155. 
    摘要 ( 69 )   PDF (716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飞速的向前发展,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且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高职院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对高职院校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实践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特点不相符,没有建立合理、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基于此,广大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新时代高职思政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团队活动化课堂为例
    胡芊
    2020, 3(24):  156-158. 
    摘要 ( 114 )   PDF (726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生活且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必要措施。该文从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究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构建团队活动化教学方法背景下的思政理论课“生活化”教学模式,以解决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脱离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使思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王梦颖
    2020, 3(24):  159-160. 
    摘要 ( 109 )   PDF (759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教育教学中对移动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如何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学习能力、综合应用技能,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该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对移动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季鹏
    2020, 3(24):  161-163. 
    摘要 ( 99 )   PDF (79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我国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需要大量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新专业也应运而生。智能制造专业培养的是典型的新技术复合型人才,仅凭一校、一院之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构建一个多方深度协同的、模块化的、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智能制造专业育人模式是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
    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王芳
    2020, 3(24):  164-166. 
    摘要 ( 142 )   PDF (72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总结出在跨境电商领域实现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相结合方面所面临的目标不明确、内容重复、师资队伍匮乏、实践体系分割等问题。同时,介绍了平顶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专创融合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总结出专创融合的关键点即厘清教学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实践师资力量和整合多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并采取了以竞赛带动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等措施,以期对其他高校和专业能有所启发。
    专业认证条件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
    郝一男, 红岭, 潘艳飞, 薛振华
    2020, 3(24):  167-168. 
    摘要 ( 71 )   PDF (970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全国各个高校重点关注的工作,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评价学校所办专业是否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标准。专业认证是以毕业要求为重点为主线,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支持条件建设持续改进毕业要求,达成认证所需的培养目标。在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中,实践类课程的支撑作用是专业评判的核心部分,毕业要求指标点之一的专业生产实习所占权重较高,因此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模式改革对建立面向产出的教学体系、紧扣毕业要求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创新方法
    北京市属高校理工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琳, 李一宁
    2020, 3(24):  169-170. 
    摘要 ( 90 )   PDF (726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业实习,是高校本科生在校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后,深入综合化运用并提高创新创造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一次重要实践,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地方高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实习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深入了解掌握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实习的现状,该文对北京市市属高校本科生毕业实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按照学科门类分别进行了研究,该文是针对于理工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布艺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以福建幼专玩教具(布艺)工作坊实践探索为例
    方琳宇
    2020, 3(24):  171-173. 
    摘要 ( 113 )   PDF (66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布艺文化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之花。通过1+N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布艺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学生深入幼儿园见习实习了解幼儿特点和需求,设计制作布艺玩教具,组建玩教具(布艺)工作坊,为学生提供玩教具创作与展示空间,促进布艺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创新;旨在通过玩教具(布艺)工作坊的实践探索,实现在优秀民族文化复兴中传承与创新的责任,为未来幼儿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心理图式的构建探索
    施修丽
    2020, 3(24):  174-176. 
    摘要 ( 77 )   PDF (59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提升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在现代图式理论下,相关研究学者认为,阅读并不只是引导学生识别文字以及理解文意,而应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探索。因此,也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对学生心理图式进行有效构建,激活学生的图式思维,通过语篇、文化背景等资料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该文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心理图式的构建进行了简要探究,希望可为推动大学生的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马明慧
    2020, 3(24):  177-178. 
    摘要 ( 117 )   PDF (842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近年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直接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该文以自编高职生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对某高职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该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海南军坡文化发展研究
    梁文豪, 艾世琦, 施明橄
    2020, 3(24):  179-181. 
    摘要 ( 258 )   PDF (595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军坡文化是民俗文化,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地区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每个地方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那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民间信仰。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在民族精神发展中,累积了地区和民族的全部知识、文化和智慧。海南各地主办的大“闹”军坡活动,有全岛三分之二以上的乡村和人口参加,是汉、黎、苗民族共同认同的一种地域文化,是民族共融构成和谐社会的一种深沉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新灵, 罗前颖, 覃燕, 李利青, 邓玉凤
    2020, 3(24):  182-184. 
    摘要 ( 92 )   PDF (66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54人,试验组再分为两个小班(各为27人)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54人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通过测试成绩、学生评教、课堂互动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试验组(83.17±6.73),对照组(80.00±4.9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章节测试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教师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和创新及总体评教得分、课堂互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实现传统课堂传递知识的职能,学生认可及参与度高,值得在本科外科护理教学中推广。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媒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开发
    曹育红, 郑荣, 雷剑雄
    2020, 3(24):  185-187. 
    摘要 ( 110 )   PDF (658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目前我国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还比较匮乏,因此,该文主要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理念、开发原则及开发方法建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强调“做中学”,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为目的,科学系统地开发针对工作实际的、立足实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创业实践
    大学体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实施路径研究
    蒋红文, 李文波
    2020, 3(24):  188-190. 
    摘要 ( 108 )   PDF (544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被纳入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但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成功率均比较低,创业精神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体育具有公共性、实践性、育人性,体育精神与创业精神内涵相近,在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以及大学体育在增强大学生创业精神中的作用,并提出实施路径,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养成,提升大学生创业率和成功率。
    高校国防教育类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探究
    王道峰
    2020, 3(24):  191-193. 
    摘要 ( 171 )   PDF (506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亦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因而研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其就业能力意义重大。该文通过系统界定高校国防教育类社团的概念和职能,全面剖析国防教育类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促使大学生就业心理成熟,优化大学生就业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大学生择业技能提高等。并从深化与专业社团的交流合作,实现就业能力提升;强化征兵入伍宣传教育,转变就业方式;突出社团活动社会化发展,促进个体均衡成长等方面提出以高校国防教育类社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李友俊, 史清清, 杨露
    2020, 3(24):  194-195. 
    摘要 ( 141 )   PDF (537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运用SWOT分析法,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等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考核体系等措施,以实现大学生精准就业、稳定就业、实力创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郑宏丹, 崔淼, 徐莉, 丁绮, 王璐
    2020, 3(24):  196-198. 
    摘要 ( 115 )   PDF (548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生态系统下科技人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得益于科技人才的贡献。该文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梳理科技人才对创新生态系统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对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