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理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探究
    代砚春, 孙美玲
    2021, 4(21):  1-3. 
    摘要 ( 236 )   PDF (501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关键要素,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大学生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落后。为此,阐释其价值意蕴,不仅有助于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还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精神。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需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思想为导向,完善教学体系,从而助力学生实现清晰发展。
    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视光学理论与方法实验》课程为例
    亓昊慧, 许薇, 欧阳永斌, 郝凌云
    2021, 4(21):  4-6. 
    摘要 ( 134 )   PDF (64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光学理论与方法实验》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除去课堂讲解,学生课堂上操作时间有限,且课堂中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掌握水平进行评价和指导。基于学习通的四元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学生课前完成大部分线上学习,课中按照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课堂答疑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借助平台进行评价反馈,优化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主要知识模块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扎实的视光学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科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
    陈璐, 莫德云, 周小燕
    2021, 4(21):  7-9. 
    摘要 ( 98 )   PDF (61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梳理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实验课程项目划分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三个层次,应用语义差分量表和评价问卷对本专业毕业生开展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得到所学实验课程或项目在实际应用中的评价水平,分析问卷反映出的基础知识实验较创新思维实验整体评价较低的问题,从课程改革角度提出对基础知识实验和综合性、探究性实验的结构、内容和课时进行改进的若干建议。
    两种绩效考核管理工具在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张青
    2021, 4(21):  10-12. 
    摘要 ( 118 )   PDF (503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企业绩效管理的常用考核工具,KPI及OKR有着各自的特点,将他们运用于医学院校临床技能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量化考核指标,又可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内驱力。KPI可根据具体指标评估量化教学效果,监督教学事件的完成情况;OKR则可时时提醒教师及学生临床技能教与学的最终目的,两者结合,可启示今后的教学质量考评。虽然仍有许多可以改善的操作问题,但基于高效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借鉴人力资源评价体系于医学教育考评中,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方向。
    教学革新
    “互联网+”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研究
    王晓明
    2021, 4(21):  13-15. 
    摘要 ( 120 )   PDF (785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必须对现行教育体制做出改革优化,结合岗位的要求,构建多维度的学前教育教学体系,充分保障教学工作的效果和人才培育质量。该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存在的课程设置问题,提出立体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金课”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谢晓芸
    2021, 4(21):  16-18. 
    摘要 ( 118 )   PDF (78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育改革必须聚焦“金课”建设,其作为高校课程创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与教研项目,是高校课程优化建设的主导方向,更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驱动力量,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高校在教育变革的实践中也高度重视“金课”项目建设,该文以高校思政教学为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路径,并基于“金课”研究视角,为高校思想政治混合教学实践建言献策。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改革研究
    刘兰梅
    2021, 4(21):  19-21. 
    摘要 ( 126 )   PDF (785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高职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站在教学改革发展的角度,对现阶段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改革展开探究。首先,对高职数学教学特点及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目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优化对策。希望为进一步促进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提供参考。
    高职语文学科育人的设计与实施——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
    王小芳
    2021, 4(21):  22-24. 
    摘要 ( 101 )   PDF (78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一线教师立足学科本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入手,研究日常教学“全过程”育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从作品的解读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探讨高职语文学科育人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结合教学案例,思考学科育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职环保类专业群分层分类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蒋云霞, 白晓龙, 乔启成, 李亚, 闫生荣
    2021, 4(21):  25-27. 
    摘要 ( 99 )   PDF (78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属性决定了高职生源多样化的趋势。针对高职生源的多样化现状,以环保专业群为例,阐述了专业群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结合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标准,对环保类专业群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环保类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对环保类专业群实施了基础分层教学、岗位分类培养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专业课教学思考
    刘晓博, 杨少波
    2021, 4(21):  28-30. 
    摘要 ( 96 )   PDF (84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地球物理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文拟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拟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通过PPT超链接达到“快、易、直观”方式调用MATLAB,实现一个较为复杂问题的数值计算及图形显示,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问题的好奇感;选择一些易于编程实现的地球物理问题,通过安排适当的课堂授课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问题的编程与仿真,以达到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择一些实际的地球物理数据资料,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参与编程,实现地层参数的反演及模拟计算,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编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室外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与原理的设计、仪器的选取与自制,通过现场实测实现地球物理参数测量的自组织与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葛洪磊, 郑映群, 周丽梅
    2021, 4(21):  31-34. 
    摘要 ( 145 )   PDF (84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在线上和线下都按照“聚焦任务、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融会贯通”五个阶段开展教学,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阶段的相互匹配。线上与线下教学要素的融合则贯穿五个阶段的教学全过程,充分考虑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加强地球化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王爱宽, 王文峰, 姜立君
    2021, 4(21):  35-37. 
    摘要 ( 88 )   PDF (84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之一,强化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地球化学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培养地球科学人才的紧急任务。该文针对地球科学专业大学生化学基础弱、地球化学课程弱化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探讨了增加地球化学课程实践环节的方式方法。具体包括利用小班教学、地球化学案例教学等手段,强化课内实践教学,增加课外实习、实验、参与科研项目等方法,加强课外实验与实践环节,以及提高实习实践能力在考核中的比例等,以期促进地球化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
    韩海轩
    2021, 4(21):  38-40. 
    摘要 ( 82 )   PDF (785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新建的本科院校,确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作为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学院制定了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但是,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方法单一、实训模块之间关联度及层次性欠清晰、“双师型”师资不够雄厚等。
    理工科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胡路伟, 孙雪燕
    2021, 4(21):  41-43. 
    摘要 ( 75 )   PDF (79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帮助理工科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对理工科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14名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进行研究。人口学因素在线学习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专业;在线学习日均时长1-2小时的理工科院校学生对课程设计(F=3.84,P<0.05)和课程环境(F=8.71,P<0.01)满意度明显高于在线学习时长超过2小时以上群体,且差异显著;在线学习日均时长越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得分越高,在线学习日均时长超过3-5小时后,学生对课程环境的满意度得分越低。理工科院校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水平较低。
    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李舒沁, 向鲜花
    2021, 4(21):  44-46. 
    摘要 ( 287 )   PDF (84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务管理》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学的基础性课程。课程思政改革要求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相互碰撞,让学生的价值理念和专业知识共成长,提升课程的价值内涵。该文在明晰课程思政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具体从政治自信、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层面,探讨了思政教育融入《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探究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李庆辉, 金元婷, 王新军, 张玮
    2021, 4(21):  47-49. 
    摘要 ( 94 )   PDF (84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和载体,直接影响教学目标、授课质量和育人效果。因此,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并讲好每一次课,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课堂教学准备包括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该文从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两方面详细探究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有利于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围绕智能小车展开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李琴琴, 赵文晶
    2021, 4(21):  50-51. 
    摘要 ( 85 )   PDF (77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电工实训课是电类相关专业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各类新型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教育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亟待对电子电工实训课程进行改革。该文分析了目前电子电工实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出将智能小车应用到电子电工实训中,为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实训培养方式提出了相应对策。
    西部地区新林业生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马维伟, 李广, 田青
    2021, 4(21):  52-55. 
    摘要 ( 127 )   PDF (863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时代林业生态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类专业特色,该文探索并提出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导师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保障机制,激发学生兴趣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保障创新创业训练的全方位实践平台,这有利于林业生态类专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西部高校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古生物学与地史学为例
    金廷福, 罗伟
    2021, 4(21):  56-58. 
    摘要 ( 82 )   PDF (78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模式,借鉴国内同类院校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程教学先进经验,立足我校办学定位实际,梳理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课程教学要联系实际准定位、调整内容明重点、加强实践育技能、探索教法激兴趣和完善考核检能力五个方面的对策,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输出新时代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而努力。
    新农科背景下农产品加工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郭双, 仲杰, 王明成, 李恩中
    2021, 4(21):  59-61. 
    摘要 ( 80 )   PDF (78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新农科建设人才培养总要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通过构建递进式实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产教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践平台运用,重构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等手段改革农产品加工类课程实验教学。教学实践显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这为农产品加工类专业新农科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设计类基础教学“项目制”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林家立
    2021, 4(21):  62-64. 
    摘要 ( 91 )   PDF (78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该文基于新文科的发展趋势,阐述高校设计类基础教学不断大胆实践改革的过程,旨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以高校设计类基础课程“项目制”教学为例,聚焦课程具体的实践改革、课程反馈、教学框架的搭建与推广,加强课程改革指导性意见,从而真正践行和深化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历史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许丽杰
    2021, 4(21):  65-66. 
    摘要 ( 61 )   PDF (77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向纵深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向着智能社会跳跃式发展;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同样也推动着教育的不断优化与变革。现阶段,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当积极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虽然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但是其在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该文主要分析信息化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康复类肢体接触性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天津体育职业学院推拿课程为例
    危慕彬, 王虎, 刘毅, 王志强
    2021, 4(21):  67-69. 
    摘要 ( 146 )   PDF (78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背景下,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必要的,但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包括推拿在内的康复类肢体接触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此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兼顾教学安全和教学效果。该研究主要探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康复类肢体接触性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对象为天津体育职业学院保健与康复系215名学生。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一套适用于本校的推拿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要同时兼顾学情、教情、防疫措施等方面,在实施中严格按照构建要素进行,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内容。
    教育改革与发展
    基于SPOC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进对策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王坤
    2021, 4(21):  70-72. 
    摘要 ( 135 )   PDF (70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百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例,分析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率较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不足;设立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机构,有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与硬件支持,但创新创业实践存在不足;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待优化,教学师资水平待提高,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总体教学效果欠佳。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思想意识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双创”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劳动教育问题研究
    张田
    2021, 4(21):  73-75. 
    摘要 ( 95 )   PDF (707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双创”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越来越被各界关注和重视,这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劳动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拟从劳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双创”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提出更好地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的策略方针,为更好地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提供思路。
    特殊时期我国大学在线教育技术发展的思考
    阳海鸥, 冷清明, 望勇
    2021, 4(21):  76-78. 
    摘要 ( 88 )   PDF (708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的“停课不停学”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应急在线教育实践,在线教育技术开始全面进入大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特殊时期的在线教育该何去何从,已成为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该文首先分析“停课不停学”对在线教育的影响,进而探讨我国大学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在线教育与高等教育正迎来不可逆的深度融合。
    城市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
    吉红立, 李丽辉, 钟海
    2021, 4(21):  79-81. 
    摘要 ( 121 )   PDF (74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城市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普遍被定义和表述为培养能够从事城市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和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城市管理专业教育的内涵,赋予了城市管理专业教育新的实践价值意蕴和根本行动指向,从而使培养的人才从“能够”从事城市管理工作走向“实际地”从事城市管理工作。从“能够”走向“实际”,就意味着要把城市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城市管理专业教育,使城市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城市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践重心。着眼于城市管理专业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必须科学实现城市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
    朱苏静, 陈晓宇
    2021, 4(21):  82-84. 
    摘要 ( 123 )   PDF (70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要求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应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在传授外语知识技能和介绍东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厚植爱国主义教育。该文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师能力、课程内容和评价机制等角度,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课程教学的途径,以课程思政推动培养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高等教育质量:一流本科教育必要指向
    丁飞悦
    2021, 4(21):  85-87. 
    摘要 ( 85 )   PDF (70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高等教育的命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推进,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倍受人们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重塑高等教育质量观、注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夯实高等教育质量、内外部因素的协同助力,提升师生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世界一流专业、一流大学。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李臣学, 宇振盛
    2021, 4(21):  88-90. 
    摘要 ( 74 )   PDF (70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掌握了高水平的专业性知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主体和主要支撑,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除了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撑外,还需要大量掌握了专业性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也是未来创新创业领域的主体力量,构建一个严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未来高校工作的重要话题。该文将论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概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进行变革。
    高校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李瑞丽, 路方平, 杨波, 徐晓红
    2021, 4(21):  91-93. 
    摘要 ( 78 )   PDF (74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建设是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深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基于学术共同体视角,探讨其组织形式、构建路径,并通过整合校内和校际的研究生团队、校内外的导师团队等学术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校内外科研力量结合的交互路径,为提升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
    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薛桂娟
    2021, 4(21):  94-96. 
    摘要 ( 113 )   PDF (71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工程训练这项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锻炼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旧的工程训练课堂存在着教学理念不科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合理、仪器设备陈旧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模式体系的更新,为了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社会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加快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已是迫在眉睫。该文结合太原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从工程训练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革重要举措及实践成效这三方面阐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混合式教学视域下《中药炮制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魏晴, 梁珊珊, 李玮
    2021, 4(21):  97-99. 
    摘要 ( 158 )   PDF (743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是将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现代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在专业课程中以生搬硬套、整堂灌的方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该文以《中药炮制学》教学为例,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炮制理论与操作,又能将精益求精和依法守规的工匠精神贯穿教学始终。将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多维体系评价机制研究
    袁月, 于水
    2021, 4(21):  100-102. 
    摘要 ( 90 )   PDF (706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开展高效的思政教育活动,以加强对学生思维理念的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想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活动效果,民办高校则应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基于此,该文通过对民办高校思政教育评价机制重要性的简单介绍,进而挖掘出现有评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
    何潇
    2021, 4(21):  103-105. 
    摘要 ( 131 )   PDF (70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更多的既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素养、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应积极探索二者有机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从而体现高校教育的实效性。
    我国高校艺术毕业设计(论文)分类考核调查
    霍楷, 吕莹
    2021, 4(21):  106-108. 
    摘要 ( 85 )   PDF (70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艺术类专业以及艺术类专业高校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对毕业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的检验。该文对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分类考核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合一流高校、综合类高校以及艺术类高校对于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各方面标准要求进行探讨,对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界定、考核目的、考核意义,也做出了系统的概述,在社会大发展背景下,总结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要求与发展趋势,希望对其他研究学者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视域下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游鸯
    2021, 4(21):  109-111. 
    摘要 ( 83 )   PDF (74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经济和全民学习的重要教育类型,二者实现融合,不仅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也顺应了国家发展需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校园文化为视域研究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既能够促进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内涵式发展,也有利于提高社会大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略
    蔡婧
    2021, 4(21):  112-114. 
    摘要 ( 279 )   PDF (708KB) ( 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时代新人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高校应紧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和角色期待开展劳动教育,通过提升大学生对劳动教育时代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体验积极的劳动情感,激励大学生磨炼坚强的劳动意志,帮助大学生掌握良好的劳动本领以及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共同体等途径着力开展劳动教育,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模式探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陈祥芬
    2021, 4(21):  115-117. 
    摘要 ( 283 )   PDF (608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有效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完善当代育人体系。该文根据《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实际,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以目标为引领,知识与能力并举的课程思政体系,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拟对其他机电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进一步促进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的价值实现途径研究
    吴春华, 郑艳, 黄铁兰
    2021, 4(21):  118-120. 
    摘要 ( 76 )   PDF (65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一流高职院校为例,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实现途径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探索卓越班的形式,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的创新创业教育。然后,通过收集从本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初期到不同验收阶段的成果,计算出经济、科技、社会及文化价值。然后,通过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和手段,来使创新创业教育价值最大化。最后,在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中探索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实现的最佳途径,探索出最佳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林祯辉
    2021, 4(21):  121-123. 
    摘要 ( 139 )   PDF (60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成为全社会和各个国家关注的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不仅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和未来知识创造的重要人物,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评述与行动研究探索
    王余娟
    2021, 4(21):  124-126. 
    摘要 ( 93 )   PDF (60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梳理了学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其改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行动研究方法,探索了一种基于多元复合专业背景的小班额整全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内容的创新,关照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紧迫问题和根本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但其推广运用有赖于高等教育教学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面向国家战略的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霍楷, 昌进
    2021, 4(21):  127-131. 
    摘要 ( 97 )   PDF (62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国家关于人才培育、高等院校教育的相关要求与政策,提出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相关理论。分析述评协同育人模式的理念定位、“教学与科研混合、课堂与实践混合、教学与竞赛混合、能力与成效混合”四种混合理论以及“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五项能力。开展四种教育方向的教育模式、四类导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四个角度切入的教学方法、四种成果的教学导向混合构建研究。通过瞄准国内外顶尖竞赛、定位项目广泛参与制、鼓励出国访问留学、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制进行创新示范协同混合育人赋能培育实践。通过培育国家创新型、知识前沿型、能力胜任型、推广模块化人才来达到创新示范系统混合教育实践成效。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可推动一流特色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响应国家战略,培养时代领军人才。
    工程训练开放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王伟, 崔兰花, 刘晓微, 马玉琼, 郑红伟
    2021, 4(21):  132-134. 
    摘要 ( 88 )   PDF (60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训练中心以“开放、创新、匠心”为指导思想,以传承“工学并举”校训为重任,以“学生为本”为原则,以竞赛、微创、匠心项目等为载体,依托工程训练平台,构建了基础认知—技能提高—综合创新的开放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该体系下的工程训练运转良好,获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PBL和雨课堂的《材料科学基础》分级式教学探索
    马丽莉, 高莉, 雷富军
    2021, 4(21):  135-137. 
    摘要 ( 138 )   PDF (691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核心教学内容。针对课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参与程度低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PBL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开展分级式教学探索。从PBL教学方法的设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分级、分级混合式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探索。旨在基于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网络智慧教学工具实现课程教学体验的改善,最终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教育管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思考
    林明灯
    2021, 4(21):  138-140. 
    摘要 ( 95 )   PDF (60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课改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构建了大思政教育体系,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教育与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两个主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工作的融合,是必要且可行的。该文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详细的论述,从大思政课程体系、协同管理机制、网络管理平台、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来论述。
    依托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郭磊, 蔡灵芝
    2021, 4(21):  141-143. 
    摘要 ( 68 )   PDF (579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但是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等问题。依托大学科技园开展创业教育,既具备制度基础和政策依据,又具有先天的优势和内在契合性。该文从目标体系、教育方式体系、师资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创新方法
    MATLAB可视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贾莹, 姜珊
    2021, 4(21):  144-146. 
    摘要 ( 215 )   PDF (1086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ATLAB是一款常用的数学软件,其在数值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建模和仿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基于MATLAB强大的画图功能,介绍了MATLAB软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物理抽象概念的可视化、复杂运动的可视化、拓展知识的可视化等方面分别举例,以说明MATLAB在物理教学中的辅助作用。MATLAB软件能够将晦涩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物理图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高校实验设备分级化管理与评估方法探讨
    初文婷, 吴海民, 阮善发
    2021, 4(21):  147-149. 
    摘要 ( 98 )   PDF (759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梳理高校实验设备资源复杂现状,为推进高校实验设备分级化管理进程,建立了以高校实验设备管理可控性为目标的实验设备综合评估体系。将层次分析与灰色关联法引入设备信息评估领域。选取某高校某学院实验设备为样本,建立了完整的设备评估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实验设备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于实验设备分级化管理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创新探究
    何志明
    2021, 4(21):  150-152. 
    摘要 ( 113 )   PDF (720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今,我国高等教育越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国有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教育至关重要。对此,该文深入探究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的创新思路,希望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媒介,切实提升高校综合教育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基于“协同创新”提升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陈有旺, 张玉海, 胡海东, 李彦明
    2021, 4(21):  153-155. 
    摘要 ( 61 )   PDF (72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协同”与“协同创新”概念入手,认为政校行企协同,即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间的协同并在政策、机制、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及系列机制体制建设、科研立项、吸引教师广泛参与等系列举措,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助推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与发展。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机械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夏小群, 莫德云, 朱慧霞, 王俊城
    2021, 4(21):  156-159. 
    摘要 ( 108 )   PDF (75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和当前教学现状下,指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建立了高校、中职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新的课程模式、课程规划管理和毕业生数据监测方法。提出了通过多方提取信息和试点教学的方式跟进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的开展遵循“教-学-评”持续改进循环机制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基于SPOC的混合式学习在应用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洪季
    2021, 4(21):  160-162. 
    摘要 ( 94 )   PDF (72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且具有灵活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近几年,在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时,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按照普通高校英语教学计划,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口语交流的机会,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开口交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文提出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优化研究
    胡海波, 陆方正
    2021, 4(21):  163-165. 
    摘要 ( 75 )   PDF (77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推动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发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供给侧改革在教育制度、创新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现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做出了新要求。该文介绍了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概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从创新对象、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物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对策。
    基于能力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赵春玲, 周开梅, 胡爱红, 魏鹏
    2021, 4(21):  166-168. 
    摘要 ( 64 )   PDF (72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对高素质复合人才的培养要求,探讨了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新的教学策略紧紧围绕分析化学“量”的概念,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探索了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沉浸式教学情境,新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到了实处,并借助文献阅读和问题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思政育人新格局的思考
    杨亚楠, 夏楠, 赵兵
    2021, 4(21):  169-171. 
    摘要 ( 107 )   PDF (72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也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理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激发其民族文化自信心。两者的融合也带来思政教育的创新,特别是思政教育素材的再丰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格局。该文主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建构策略,以真正带来思政教育实效的提升和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助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名人文化融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意义
    陈龙, 刘带, 卢云锋, 陈泽霖
    2021, 4(21):  172-174. 
    摘要 ( 192 )   PDF (724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粤北生态发展区文旅融合新的动力增长点,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将名人文化融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旅游文创产品开发之中,对于培育新的动力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名人文化视角,在理论层次上探讨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线上舞动团体缓解大学生求职压力的实践研究
    肖溪格
    2021, 4(21):  175-177. 
    摘要 ( 78 )   PDF (72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舞动团体”是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产物,是针对“宅家”的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线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造成的压力,以网络的形式进行舞动团体活动模式的探索。研究显示,线上舞动团体是符合当前需要的、行之有效的应急心理辅导方式,也是线下心理辅导的有效补充以及疏导缓解大学毕业生求职压力的良好途径。
    项目驱动式-Seminar-OBE混合教学模式下中医“四诊”学习方式的探索
    刘杨, 罗振亮, 吴大梅, 吕冰清, 葛玉红
    2021, 4(21):  178-180. 
    摘要 ( 98 )   PDF (78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式-Seminar-OBE混合教学方式,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以项目为基础,将学生分组,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而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和探究并解决某一问题。采取该教学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可改变学生的临床思维,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医学院校创新型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晓丽
    2021, 4(21):  181-183. 
    摘要 ( 93 )   PDF (78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人才交流频率的逐渐提升,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也需要加以重视。医学院是培养医疗卫生领域人才的专项场所,医学生中英语翻译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翻译能力,致力于英语文献研究和写作工作。而培养创新型英语翻译人员需要医学院教育教学人员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培养方式。在研究中基于专项英语的视角,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明确现阶段市场中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弊端,结合“动态对等”“项目教学法”等教学理念,研究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端正的翻译理念,养成良好的英语翻译方式,力求能够为医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创业实践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线上面试指导平台搭建
    陈逸雪, 孙悦, 苏丹, 钟巨花, 向俞菲, 曾文献
    2021, 4(21):  184-186. 
    摘要 ( 106 )   PDF (54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完整、全面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面临着工作岗位紧缺、面试难、就业难等诸多问题。为此,推出全国高校线上面试平台,以提供优质的线上面试指导服务为核心,整合优质面试技巧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景面试,建立评估打分系统,帮助大学生更好就业。该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线上面试指导平台搭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搭建平台的创新策略,指明了平台的创新点和特色。
    产学研视角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赵新华, 叶秀芬, 王天, 刘文智, 鲍佩华
    2021, 4(21):  187-189. 
    摘要 ( 130 )   PDF (51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产学研的培养目标与“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三者相结合,通过功能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的精英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从产学研的视角分析“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途径以及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对于培养体系的完善、打造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及途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韩雪, 穆辉
    2021, 4(21):  190-192. 
    摘要 ( 91 )   PDF (515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仅为现代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大量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想要更好地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必须构建更加高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该文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为我国高素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少数民族地区设计学研究生产学研协同育人策略探究
    莫日根, 田华
    2021, 4(21):  193-195. 
    摘要 ( 77 )   PDF (51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时代对于设计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广泛采用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但在具体实行方面,各有特色。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底蕴深厚,高校设计学创新人才培养更具特色优势。该文通过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融入设计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探讨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设计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产学研协同育人策略,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设计学科的特色发展。
    学科竞赛促进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李佳楠
    2021, 4(21):  196-198. 
    摘要 ( 95 )   PDF (51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湖北省各类学科竞赛为契机,通过指导申报、组织研究、竞赛展示,逐步形成了“教学赛”一体化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