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4-10
    理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受众学生的视角
    陈倩, 侯玉婷, 胡志婷
    2021, 4(7):  1-2. 
    摘要 ( 119 )   PDF (559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因子,即创新创业教育受众内因因子、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因子和创新创业氛围因子。三个因子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受众内因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激发和调动受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困境与培育路径
    廖卢琴
    2021, 4(7):  3-6. 
    摘要 ( 83 )   PDF (573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大学生社团文化承载着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索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内涵及培育路径,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该文通过对大学生社团文化的重要内涵、特点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探索和研究大学生社团文化的培育路径,以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提供一些新思维。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
    冯蕾, 梁越月, 李慧
    2021, 4(7):  7-9. 
    摘要 ( 89 )   PDF (69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建设的短板。为使高职院校学生获得更多创业机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双创”工匠人才,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的内涵,研究载体和平台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实现高职院校向社会、行业输送更多技能应用型“双创”工匠提供有效借鉴。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证调查——以2020届1 710名毕业生为例
    黄祖奋, 胡渊博
    2021, 4(7):  10-13. 
    摘要 ( 114 )   PDF (642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届是学校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第一批学生,针对毕业生发放在线问卷调查,对毕业生实习基本情况、专升本情况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就业形势进行实证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学校在今后的就业实践中,进一步强化在校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认同感”以及深化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和校企接轨,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就业能力分析——以闽江学院为例
    潘昕怡, 张妍芳, 陈力涵, 林杰
    2021, 4(7):  14-16. 
    摘要 ( 494 )   PDF (78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闽江学院为例,通过对闽江学院闽台项目和非闽台项目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台高校联合培养项目毕业生就业能力。调研发现,闽台项目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就业的人数明显多于非闽台项目毕业生。并且,闽台项目毕业生相对有更高的创业热情。从薪资待遇和发展潜力上看,闽台项目毕业生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调研也发现了闽台项目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新时代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郭志明, 向阳辉, 陈子暄, 朱宗铭
    2021, 4(7):  17-19. 
    摘要 ( 106 )   PDF (566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高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面临对创新创业理念认知不足、高校的教学教育模式“缺位”、实践环节薄弱等困境。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各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建立阶梯式实践环节,构建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金课”建设探索
    赵巧, 王旺青
    2021, 4(7):  20-23. 
    摘要 ( 93 )   PDF (58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课”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必须加强和重视以“金课”建设为基础的内涵建设。该文在分析“金课”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金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建设路径,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内涵。
    教学革新
    “双高”背景下高职《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
    刘妍
    2021, 4(7):  24-25. 
    摘要 ( 74 )   PDF (80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核心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接受度低、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该文基于“双高”背景,以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探讨《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导游证过关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创造性提供实践参照。
    “双院”协同开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石慧, 田云刚
    2021, 4(7):  26-28. 
    摘要 ( 79 )   PDF (74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兴起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现代大学书院制独特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方法、创建的交互平台、完整的覆盖面以及充足的人员、场地、经费等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思政实践教学的短板。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主要承担转向学院与书院“双院”协同开展很有必要。在“双院”协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并健全领导机制、运行机制、教学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其次要依据各校培养特色、教师的胜任能力、学生的喜爱程度来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自助餐”,让单调乏味的实践教学活动变得多元、个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
    《矿物加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线教学实践与分析
    孙小路, 周春侠, 王传真
    2021, 4(7):  29-31. 
    摘要 ( 85 )   PDF (88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学生不能正常到校开展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内蒙古工业大学《矿物加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展了在线教学实践。该课程设计了基于优慕课的网络教学平台,以实现课程主体的微视频学习与随堂作业检测,同时,课程采用了QQ群课堂直播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在线讨论,进一步巩固内化了课程内容。学生评教结果显示,MOOC平台+直播方式的混合在线教学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创客教育理念下Arduino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植物小助手》为例
    杜蒙蒙, 陈冬
    2021, 4(7):  32-34. 
    摘要 ( 116 )   PDF (73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客时代和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创客教育悄然兴起。创客教育“做中学、学中创”的教育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Arduino作为一种开源硬件是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机器人编程的首选。该文以创客教育理念来对Arduino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得出结论——创客教育理念下的Arduino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有一定帮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冯旭东, 张丽莉
    2021, 4(7):  35-36. 
    摘要 ( 70 )   PDF (72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对于大学生日后的就业和自主创业都大有助益。该文将探讨和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教学工作开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路径,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质量予以优化,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地球物理勘探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齐兴华, 陶红菲, 安然, 向旻, 楚志强
    2021, 4(7):  37-39. 
    摘要 ( 74 )   PDF (79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开放性实验教学更因其具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等众多优点受到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该文对新疆工程学院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探开放性实验教学所面临的现状、采取的应对策略、详细开展过程及实践效果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实践表明,开展地球物理勘探开放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相关能力方面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多媒体优化课堂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路径
    王丽媛
    2021, 4(7):  40-41. 
    摘要 ( 95 )   PDF (729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化教学活动大范围开展,旅游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以此打造高效英语课堂,循序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该文首先介绍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总结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最后重点探究多媒体优化课堂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具体路径。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校通识课程改革刍议
    王泽
    2021, 4(7):  42-44. 
    摘要 ( 98 )   PDF (739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核心素养引入通识教育,完善高校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解决通识课程价值观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将促进我国高校通识课程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落实,更好地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协调发展。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可从通识课程体系改革和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两方面来推进。
    基于TRIZ理论的机械创新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李强, 余斌, 刘海初
    2021, 4(7):  45-46. 
    摘要 ( 68 )   PDF (74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机械创新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等问题,将TRIZ理论与学生创新设计实践相结合,用TRIZ理论指导创新实践,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解决了学生创新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了运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设计的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要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课程思政的财会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潘洋洋, 王永坤
    2021, 4(7):  47-49. 
    摘要 ( 97 )   PDF (73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财会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将课程思政理念与课程目标相融合,分析财会类经济法特点、确定改革内容和重点,明确课程思政改革的基本要求,从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教学策略制定与实施、课程考核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优化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文燕
    2021, 4(7):  50-51. 
    摘要 ( 48 )   PDF (72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系列课程改革;丰富教研活动,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拓展数学教学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开展“问题+专题+课题”的研究性教学,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真正实现用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将数学建模思想真正融入各个课程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生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指导;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业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产品外观设计》课程为例
    王慧
    2021, 4(7):  52-54. 
    摘要 ( 114 )   PDF (75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产品外观设计》作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的载体,通过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特色、自然资源与现代科技等的自然融入,与专业知识技能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民航高校《社会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方略
    卓昱含
    2021, 4(7):  55-56. 
    摘要 ( 154 )   PDF (72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学概论》一课追求科学取向和人文取向的统一,也就是注重将理论专业知识与价值化知识通过有效载体和路径有机链接起来。我院针对思想政治专业的学生开设《社会学概论》作为专业必修课,有助于民航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公民责任、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等。该文从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视角出发,以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民航高校的《社会学概论》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中切入点以及实践方略。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孙丽华, 赵恩良
    2021, 4(7):  57-59. 
    摘要 ( 65 )   PDF (74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数学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工科背景对大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着重从五个方面研究了高校数学的教学改革:改革大学数学教学的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和用的结合;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达到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知行合一”为导向的管理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梁永奕, 盛鑫, 王书暐
    2021, 4(7):  60-62. 
    摘要 ( 95 )   PDF (73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沟通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目前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不利于学生吸收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针对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了明确“知行合一”为课程的首要目标、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完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升课堂与课后参与度以及统合知识掌握与技能运用考核四点对策,以期为不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借鉴。
    应用型本科教学知识共享过程研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为例
    胡明清, 代春花, 王光辉
    2021, 4(7):  63-64. 
    摘要 ( 99 )   PDF (77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兴则国家兴。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对显性的概念、程序、方法、步骤等教学活动,应用型大学更需要师生强化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该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知识共享过程,理清教学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一些可借鉴方法与对策,促进和提升教学知识共享行为及成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分析与设计——以《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为例
    杨艳, 王业琴, 张敏, 鲁庆, 刘保连
    2021, 4(7):  65-67. 
    摘要 ( 89 )   PDF (77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应用经验、既有能力又有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针对传统的本科《电路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理论研究而专科院校过于忽略理论研究的问题,以《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为例,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工程案例、融合课程思政,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讲授与价值观引领的协调并重,使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
    运用STEAM教育理念建构幼儿美术课程的案例设计研究
    李燕群, 凌云曦
    2021, 4(7):  68-69. 
    摘要 ( 163 )   PDF (73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区别于成人及青少年,他们通过“感知表象”来认识、学习,幼儿活动有很强的“游戏”精神,以游戏为主导。基于STEAM教育理念,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让美术与科学结合来改变传统美术思维。对“桥”主题知识进行全新设计,开展了美术教育活动,阐释“桥”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帮助幼儿利用艺术理解科学知识。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职业精神能力提升探析与实践
    贺丹, 孟令军
    2021, 4(7):  70-72. 
    摘要 ( 100 )   PDF (58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医学生职业精神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应该不断创新医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培养体系。应该注重对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与归纳,突破传统模式下的瓶颈问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保障。该文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能力的含义、内容和特点等进行分析,提出“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职业精神能力提升的意义及问题原因,探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职业精神能力提升的策略。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实践方法探析——以金陵科技学院为例
    周淼淼
    2021, 4(7):  73-74. 
    摘要 ( 92 )   PDF (60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由意识形成、能力培养、实践锻炼与成果落地所组成的各阶段衔接密切、不断推进的过程。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实践方法,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创新意识形成阶段、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创新实践能力打造阶段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阶段四个进程分别予以实施。该文介绍了各阶段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方法,并且分析了全过程分阶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效果。
    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问题研究
    汪钊, 蒲永平, 董子靖, 刘思思
    2021, 4(7):  75-77. 
    摘要 ( 57 )   PDF (58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照国家“双一流”建设率先建成“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立足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自身特点和现实需求,逐一研究了“一流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教育需求、当前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路径探索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三个主要观点,以期为地方行业特色型大学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参考。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张民权
    2021, 4(7):  78-80. 
    摘要 ( 57 )   PDF (586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辅导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创业信息、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从而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提供服务。该文对创业创新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探讨辅导员在创业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当前辅导员角色边缘化的原因,提出完善辅导员角色的路径,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加强辅导员培训的措施与方法,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以群建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以特殊教育专业群为例
    马仁海, 吕洪玲
    2021, 4(7):  81-82. 
    摘要 ( 89 )   PDF (580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高计划”的实施、专业群的建设打破了高职院校原有的管理模式,给学校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专业群建设是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双重改革,以群建院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基层治理模式的构建。特殊教育专业群“以群建院”存在治理主体单一、偏向直线式组织模式、权力运行结构二元制、群内专业布局不平衡等问题,实施以特色建院、以联盟建院、以资源建院、以优势建院等,将是特殊教育专业群“以群建院”的有效建设对策。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题与建议
    聂春艳
    2021, 4(7):  83-85. 
    摘要 ( 110 )   PDF (58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应该如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创业积极性呢?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师生的个人访谈,深入剖析了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据此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免培生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以琼台师范学院为例
    郑天竺
    2021, 4(7):  86-87. 
    摘要 ( 280 )   PDF (706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免培生是海南省为推动本土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专门制定的一项幼教师资培养项目,该专业的学制年限长、生源起点低、培养规格严、毕业要求高,定向免培生的人才培养工作情况较为复杂。该文从学情现状切入,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保教能力等方面进行剖析,阐述制约该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尝试从专业素质培养途径、实践模式创新等方面,论述提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定向免培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化策略。
    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研究:必然、实然和应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陆颖
    2021, 4(7):  88-90. 
    摘要 ( 88 )   PDF (58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是与精准扶贫关联度高、紧密性强的教育类型,其不仅能够及时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民众生产生活所急需的“傍身之技”,而且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既有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通过培养培训向各行各业输送,从而将人口规模转化为人口红利,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精准扶贫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 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必然关系、当前对接的实然缺陷,并提出建设性的应然意见。
    模式探索
    TRIZ理论在地方工科大学“双创”教育中的引入模式研究
    郭艺, 沈思鹏
    2021, 4(7):  91-92. 
    摘要 ( 70 )   PDF (80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创新创业内涵缺失。如果不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将会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影响。为了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该文通过归纳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提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引入TRIZ 理论,运用 TRIZ 理论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为传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地方高校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
    周毅
    2021, 4(7):  93-95. 
    摘要 ( 61 )   PDF (77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创新型人才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双一流”院校的具体任务之一。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如何转变教育思想建立起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这是高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该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如何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今后高校构建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与评选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材料类专业“自主柔性+自律刚性”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曾广根, 王文武, 张静全, 武莉莉, 李卫, 黎兵
    2021, 4(7):  96-97. 
    摘要 ( 99 )   PDF (79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索了面向材料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内外+校园内外”实践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积极组织实施了“8+8”与“线下实验室+线上实验空间”相结合、专家课程与就近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倡导“整体自主柔性+个体自律刚性”的实践方式,可保障实践类教学的有序推进与顺利完成,为实践教学改革摸索了一条高校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陈慧英
    2021, 4(7):  98-100. 
    摘要 ( 81 )   PDF (77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教学的管理模式已在职业院校探索中形成,这一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推行,该模式将职业教育和高层次理论教育相融合,能够适应新环境下企业对职业人才的素养要求,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外部社会平台的搭建具有积极意义,也加强了校企间的深度合作。该文就产教融合条件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做了探究,并在定位、合作方法和融合提升等方面给出了相应建议。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研究
    杨洪涛
    2021, 4(7):  101-102. 
    摘要 ( 76 )   PDF (76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腾飞。尤其是近两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高校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上述内容,该文探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IT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刘树鑫, 陈琦婧
    2021, 4(7):  103-105. 
    摘要 ( 110 )   PDF (77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断深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向来是一项重要课题。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挖掘IT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IT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也变得至为关键。该文围绕高校IT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内涵、改革现状以及改革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高校IT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献策。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育人的统筹与理路设计
    常虎强
    2021, 4(7):  106-107. 
    摘要 ( 56 )   PDF (76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高校各类实践活动在育人理论、目的和特征上具有多种同一性,在育人组织与方法上具有互惠互利的共性要求。统筹各类实践活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助力学生人生价值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三全育人”背景下,强化制度设计与保障,在实践资源上建构育人共同体,“以人为本”地精细设计实践能够大大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实效。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娄玉花
    2021, 4(7):  108-110. 
    摘要 ( 67 )   PDF (77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课改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了搭建混合式教学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和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等,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院校职业伦理培育的专业课实现路径
    程琳
    2021, 4(7):  111-112. 
    摘要 ( 101 )   PDF (756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伦理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则使得其职业伦理培育的需求更加凸显。专业课是职业伦理培育的主阵地。形成以政治要求为引领、行业需求为依据、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培育要素来源系统。构建导学部分引领、主体部分渗透、课堂活动冲击、伦理专题升华的培育路径。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培育保障。
    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汽车美容课程“双创”教材的开发与实践
    潘师安
    2021, 4(7):  113-115. 
    摘要 ( 62 )   PDF (78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地方职专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将产业发展和教育相结合。因此,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高。当前,我国在实施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校企对产教融合态度冷热不均,产教融合多是短期行为且部分流于形式等。为此,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时,应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促进实现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
    基于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陈升彪
    2021, 4(7):  116-118. 
    摘要 ( 77 )   PDF (77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大赛时代背景下的价值内涵,从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归纳典型经验高校相关模式的实践探索及启示,进而从理念创新、教学创新、实践创新的层面提出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路径。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航空发动机结构》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
    刘丽娜, 蔡晨宁
    2021, 4(7):  119-122. 
    摘要 ( 54 )   PDF (94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航空发动机结构》是民航机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该门课程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知航空发动机,掌握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了解各主要部件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结构拆装,为学生将来从事民航机务维修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针对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采用了“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基于数字化技术的互补式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过程化考核,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撑,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航空发动机结构的相关知识。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黄佳佳, 李燕杰, 杨昭, 洪暐婷, 王海波
    2021, 4(7):  123-124. 
    摘要 ( 90 )   PDF (75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食品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更是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整合了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食品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分析了食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校企合作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究多元合作模式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以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基于移动新媒体的双向驱动模式在中职双创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邓萍
    2021, 4(7):  125-127. 
    摘要 ( 56 )   PDF (771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该文提出了双向驱动的双创教学理念。借助移动新媒体资源,搭建“学校+社会”的新型中职双创教育平台。促使学校、教师、企业等多部门、多角度为双创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需求,打破传统中职双创教育“校企合作”的思维局限性,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机会。
    基于诊断与改进“PDCA”循环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孔祥婧
    2021, 4(7):  128-129. 
    摘要 ( 69 )   PDF (76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就业有直接影响。该文深入研究了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创新模式,即运用戴明博士所创建的“PDCA”循环理论,并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在线上与线下主导教学,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教学反馈进行调整,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立德树人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夏青, 刘涛
    2021, 4(7):  130-132. 
    摘要 ( 94 )   PDF (77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已成为当代专业技术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心系着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积极开拓资助育人新途径,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和培育贫困大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友文化和专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贫困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大国工匠。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马爱纯, 杨莺, 陈卓, 周萍
    2021, 4(7):  133-135. 
    摘要 ( 64 )   PDF (82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教学理念,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就教学软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组织进行了详细阐述。围绕“预期学习产出”设计了规范公平的量化考核标准和以目标为导向的闭环反馈机制,建设了覆盖面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习基地,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了传统企业环境较差、教学方式因循守旧等问题的应对方案。
    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创业教育机制探索
    罗列, 姚熠, 郭春娟, 陈小涵
    2021, 4(7):  136-138. 
    摘要 ( 56 )   PDF (786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探索双院协同育人模式下创业教育机制。在组织制度方面,建立双院联席会议制度。在协同分工方面,书院侧重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而学院侧重创业教育。在育人模式方面,推进立德树人与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建立双院硬件资源的共享机制、加强书院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工作协同。在成效评估方面,建立第一课堂成绩单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新常态背景下基于OBE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刘丁慧, 刘航通
    2021, 4(7):  139-140. 
    摘要 ( 81 )   PDF (81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常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做出的一种战略论断。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OBE“以成果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持续改进”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性地构建由“SUE”教育定位、PM教学模式和多元考核体系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有益参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田俊, 商艳, 高慧
    2021, 4(7):  141-143. 
    摘要 ( 70 )   PDF (98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各大高校以及土木类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通过3+1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开展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给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
    应用型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戈军, 陈林, 史洪玮
    2021, 4(7):  144-145. 
    摘要 ( 67 )   PDF (82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普通本科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学习质量方面还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应用型人才学习质量的主要问题,并以“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为背景,从校企共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支持系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三大方面,在现有江苏省特色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等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提升人才学习质量为抓手,以培养应用型通信本科人才为目标,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李婵, 尹松, 魏明汉, 黄家宁
    2021, 4(7):  146-148. 
    摘要 ( 86 )   PDF (83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实际背景,结合现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探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和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建立“调研、激发、培养、发展”的全过程培养体系;调动学生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校保质保量完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任务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
    创新方法
    OSCE模式在实习护生出科考核中的应用研究——以内分泌科为例
    马筱岸, 尹海鹰, 农彩梅, 覃凤飞, 黄健生
    2021, 4(7):  149-150. 
    摘要 ( 117 )   PDF (63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可提供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框架,并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来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一种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的临床能力评估方法。在内分泌科实习护生中运用OSCE出科考核模式,相比于笔试和单一技能操作的传统出科考核模式,OSCE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其临床思维,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卢毅
    2021, 4(7):  151-153. 
    摘要 ( 68 )   PDF (64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首先对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应用原则分别进行了概述,并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精细化的重要意义做了论述,而后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促使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得到高效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模式探究
    张冬
    2021, 4(7):  154-155. 
    摘要 ( 101 )   PDF (637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深度学习文化知识,也要通过其他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完成兴趣爱好的发展。社团是一个基础平台,为保障各类社团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必然要契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将社团工作模式调整,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针对学生社团管理现状以及创新模式应用途径,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的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荣诗达, 甄宓
    2021, 4(7):  156-158. 
    摘要 ( 88 )   PDF (65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的环境下,各种因素对学生形成健康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展开分析,为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与参考,进而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互联网环境下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薛玉蕊
    2021, 4(7):  159-160. 
    摘要 ( 63 )   PDF (63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互联网的持续渗透与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发展新领域,也是教育改革与前进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成人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作为提高大众知识水平的重要渠道,成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如何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实现提质增效、已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重大课题。该文将简单介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难点,并重点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管理能效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人格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张虎, 蒙富政, 宋世君
    2021, 4(7):  161-163. 
    摘要 ( 112 )   PDF (681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究哪些积极的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有内在联系,采用《中国版大五人格量表》《自尊量表》《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对贵州某高校3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与工科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文科生。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外向性特质与创业意向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开放性进入回归方程,正向预测创业意向。结论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Android和Arduino平台培养高职学生创客思维的研究
    武斌, 贾红雯
    2021, 4(7):  164-166. 
    摘要 ( 83 )   PDF (67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客思维的培养是未来高职物联网专业发展的趋势。针对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创客思维的培养现状,提出了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基于Arduino和Android的实验平台来培养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创客思维的教育模式。讨论了使用Arduino和App Inventor平台进行物联网应用开发的优势,介绍搭建该物联网平台培养学生的创客思维所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该实验平台的建立对高职学生学习物联网技术是有效果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客思维方面。
    数字媒体技术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陈衡
    2021, 4(7):  167-168. 
    摘要 ( 84 )   PDF (63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科目被纳入到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课程中,其中就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依据其性质,应将其划分到计算机学科中。但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时间不长,导致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进而成为阻碍该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使教学经验再丰富的计算机学科教师,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提升数字媒体技术师资队伍能力已成为各高校顺利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各高校应该针对这一问题,对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推动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现代学徒制班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陈群玉, 马光辉, 牛余琴
    2021, 4(7):  169-171. 
    摘要 ( 83 )   PDF (75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分析总结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思考现代学徒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探讨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相互促进作用。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践为例,以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评价机制。
    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协同育人路径树状模型研究与实践——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谢黎, 王铁球
    2021, 4(7):  172-173. 
    摘要 ( 70 )   PDF (6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人才培养路径中,新工科背景下的多方协同概念已逐渐在各学科中扎根,不断延展。该文就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育人路径中多方协同的效能,强化新工科的应用特征,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立足于新工科模式,开展工业设计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一企业、一基地、一课堂、一项目”的新多方协同育人路径树状模型,不断深化对协同创新的理解与实践。
    医教协同背景下影响中医专硕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与监控体系构建
    吴地尧, 章新友
    2021, 4(7):  174-176. 
    摘要 ( 68 )   PDF (69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正式提出医教协同培养,实现了研究生教育与临床医师培养的全面对接,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江西中医药大学结合中医药学科特点及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从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导师观念、课堂教学、学业压力、学位论文、临床考核七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了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专硕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了各质量保障环节,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加大了对培养关键环节的监控,确保了中医专硕培养质量能够充分发挥医教协同优势。并且,通过五年的实践成果证明,该举措有效提升了该校临床中医专硕生人才培养质量。
    创业实践
    “六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邱珉
    2021, 4(7):  177-179. 
    摘要 ( 97 )   PDF (64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高校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保障自身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在各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提出创建“六位一体,三创融合,开放共享”创新创业体系。主要以其构建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为基础,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班导师引领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刘聪, 张婷
    2021, 4(7):  180-181. 
    摘要 ( 61 )   PDF (57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当前,各高校出台了基于教学、竞赛和实践的多种培养举措,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该文探讨班导师引领下的分层、多维、开放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通过把该模式贯穿至整个本科阶段,将原本孤立的教学、竞赛和实践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瑛
    2021, 4(7):  182-184. 
    摘要 ( 155 )   PDF (598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目前,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基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张庆华, 宋军平
    2021, 4(7):  185-186. 
    摘要 ( 79 )   PDF (61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载体,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以提升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实现了“三提升”“三融合”和“校企双赢”的效果。
    基于激励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失败心理研究
    韩影, 张崴, 冯林
    2021, 4(7):  187-190. 
    摘要 ( 92 )   PDF (591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往往以失败而告终。该文将从大学生创业团队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找到大学生自身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社会经验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激励理论的相关介绍,运用激励理论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能力、加强高校帮助和社会支持,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目标的实现。
    廉洁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创客培养研究
    刘成
    2021, 4(7):  191-193. 
    摘要 ( 56 )   PDF (58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廉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之中。在政治领域和商业经济领域,特别强调“廉”的重要性,创新创业与商业经济紧密联系,廉洁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高度适应性。培育高校大学生创客文化,是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重要路径。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郁,高校大学生创客培育,应紧紧抓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育人本质,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廉洁文化氛围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女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仲小瑾, 蒯海章, 郭小红
    2021, 4(7):  194-195. 
    摘要 ( 86 )   PDF (57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提出发展创新型国家以来,国家一直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但社会及家庭各方对女性创业存在一定偏见,女性创业数量明显少于男性。该文以江西省部分高校女大学生为样本,以女大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现象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提高女大学生创业意愿,以期不断完善国家就业结构。
    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例
    姜一凡
    2021, 4(7):  196-198. 
    摘要 ( 629 )   PDF (669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据教育部统计,2020届毕业生高达874万人,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缩水,如何缓解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是摆在2020届毕业生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挑战。该文以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2020届毕业生为例,探讨艺术院校就业工作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寻求缓解复杂局面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期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推进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