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刘龙龙, 贾长安, 李泓波
2022, 5(20): 1-3.
摘要
(
64
)
PDF
(127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并强调应通过构建科学的“专业+创新创业”融合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学院的职能、完善“双创”教育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二者的融合,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OBE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周会祥
2022, 5(20): 4-6.
摘要
(
62
)
PDF
(129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要求反向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后,到专业对口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传统质量评价模式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过程性考核,很难客观反映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该文以OBE理念为核心,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达到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真实评价的目的,有助于顶岗实习各阶段的优化完善,为高校开展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课程群视角的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梁永国, 宋现允, 申亮
2022, 5(20): 7-10.
摘要
(
70
)
PDF
(141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国家课程标准、知识创新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基于课程群视角对旅游管理专业方法论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研究过程的案例式、项目式“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知识应用能力;通过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目标,进行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度;课程群建设可以发挥资源整合功能,弥补课程体系与单门课程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革新
“互联网+”赋能《宏观经济学》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刘娟, 何为民, 肖斌
2022, 5(20): 11-13.
摘要
(
70
)
PDF
(167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时代,高校《宏观经济学》课堂亟须与数据信息时代接轨,从教师课前挖掘教学资料库、课堂利用数据信息进行研讨、课后借助互联网平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改进,使互联网充分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同时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质量、结构、水平和综合效益方面进行提升,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经济人才,《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借助“互联网+”,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路径等角度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模拟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探析
段志奎, 王昕
2022, 5(20): 14-16.
摘要
(
72
)
PDF
(130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集成电路》是微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电路理论基础、电路设计实践都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该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对微电子电路的理解,为学生从事微电子领域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模拟集成电路理论、电路分析与设计、版图设计与仿真案例有机结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更优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从事集成电路领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CLIL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
宁莉
2022, 5(20): 17-19.
摘要
(
61
)
PDF
(1318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专业/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使语言与学科内容相结合(CLIL),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气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韩琪
2022, 5(20): 20-22.
摘要
(
48
)
PDF
(131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三结合背景下,建立可执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现状,并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发现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存在不足,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据此,该文提出注重形成性评价的电气自动化类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杨欣瑜
2022, 5(20): 23-26.
摘要
(
52
)
PDF
(154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让学生在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具备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该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构建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组建课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对《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不断改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为城乡规划专业其他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探索
李海平
2022, 5(20): 27-29.
摘要
(
80
)
PDF
(127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内稳就业、促就业的大环境下,针对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数不足”“授课教师专业性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背景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该文针对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时数、提高授课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转变学生角色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以期建立课程改革长效机制。
工科专业《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林明秀, 黄达, 李贞妮, 张青敏, 潘峰
2022, 5(20): 30-33.
摘要
(
96
)
PDF
(138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新工科建设战略需求、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秉承“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树立科技报国的情怀”的教学理念,工科专业《创业基础》课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课堂采用模块化、项目化和参与式教学,课程内容以组建团队、产生创意、风险分析、商业模式设计和项目路演为主线,主要完成创业队伍建设和创业项目培育两个任务。课程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学生为主、以体验参与为主的转变,重视对工科学生创造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树立学生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和新工科人才培养。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林秋虾
2022, 5(20): 34-37.
摘要
(
71
)
PDF
(131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先,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就业,在课堂中引入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其次,对课程中内容较为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重组,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的“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进行分组,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利用逆向思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注重考核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将来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最后,阐述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消防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马砺, 李超, 薛梦华, 张嬿妮, 盛友杰
2022, 5(20): 38-40.
摘要
(
69
)
PDF
(130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创新型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更高,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重要。依据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要求,结合西安科技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实现系统化创新实践教学指导,引导学生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知识面宽、创新实践能力强的消防工程专业高级人才。
基于信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训练课改研究
于洋, 郭永跃, 郭嘉
2022, 5(20): 41-44.
摘要
(
118
)
PDF
(137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均开设创新类课程,但存在未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滞后、师资相对短缺、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问题,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信创人才、提升信创师资力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经过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三年的实践,从“大创”项目到学科竞赛和“互联网+”竞赛,无论是参赛学生总人数还是获奖项目数量、质量均有所增加。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BOPPPS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婧, 王玲
2022, 5(20): 45-48.
摘要
(
101
)
PDF
(142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随机选取某高校2019级护理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个班121名学生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学习通平台的BOPPPS教学方案,以验证该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课程结束后观察组学生的期末成绩、教学满意度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说明基于学习通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面向新工科的模拟电子技术创新课程教学研究
张宏, 何赟泽, 马碧芳, 张赛男, 潘美莺, 吴瑞坤
2022, 5(20): 49-51.
摘要
(
60
)
PDF
(1300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问题,探索创新课程教学解决方法。通过发展校企合作平台、创建大学生校内实践空间、设立大学生孵化基地、培养新工科教师和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等具体实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一方面提升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任课教师获得学校“四有”好教师称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为优秀,充分表明这些方法同时受到学校、督导、学生的认可。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校,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普通二本院校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彭华
2022, 5(20): 52-54.
摘要
(
169
)
PDF
(130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同时,行业的技术变革对人工智能人才有着数量与质量的广泛需求。然而,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普通二本院校学生数量多,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需求压力。该文探索了普通二本院校中培养人工智能创新人才的方法与思路。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探索——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
李秋芳, 龙辉, 李佳佳
2022, 5(20): 55-57.
摘要
(
83
)
PDF
(127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型,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训课程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高校才能真正成为应用型高校。该文通过分析日语专业实训课程现状,指出目前日语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实训课程的改革具体需要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企业层面、学生层面着手,以期对应用型高校日语专业实训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有机融合教学资源提升《分析化学》在线教学成效
许苏英, 马倩, 徐美琳
2022, 5(20): 58-60.
摘要
(
67
)
PDF
(154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教学的一大难题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物理距离分离,其互动性不及线下教学。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工具,整合线上平台,提高线上教学的互动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该文以《分析化学》教学为例,通过前期的课程建设、中期的实时线上教学方式设计以及后期的教学反馈等全流程模式优化教学,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企业微信等各种在线平台的内嵌功能,优化线上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了《分析化学》课程的高效教学。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方法研究
杨扬
2022, 5(20): 61-63.
摘要
(
61
)
PDF
(127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的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的宝贵资源之一,也是决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想要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就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成了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围绕“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产教融合视域下交通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刘美丽, 郎冰, 王晓红
2022, 5(20): 64-66.
摘要
(
50
)
PDF
(14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既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生产一线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该文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科教兴国战略为指导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立足交通强国战略,分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从管理机制、保障体制、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培训机制、教师国际化培养、教师深入企业、企业技术专家进课堂、教科研并行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索和研究交通类应用型本科高校所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
杨晔珺
2022, 5(20): 67-69.
摘要
(
42
)
PDF
(142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有效提高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仅能够弥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还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该文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积极构建
路玉
2022, 5(20): 70-72.
摘要
(
57
)
PDF
(12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展开研究。研究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有信息平台不完善、就业指导不专业、就业教育不完善等。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建议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精准化就业信息平台、组建专业就业指导队伍、完善就业教育课程、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等方法,促进大学生实现精准就业,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建设研究
于海丰, 刘卫然, 马康, 康丽华
2022, 5(20): 73-75.
摘要
(
50
)
PDF
(131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以河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传统三门力学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了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将三门力学课程教学过程集合起来统一考虑,将教学理念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以及课程实践等多环节开展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内容不减少,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课程实践环节多样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动手能力和专业认同感,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工匠精神视域下技能大赛融入高职建筑装饰人才职业素养教育路径研究
陈曦
2022, 5(20): 76-78.
摘要
(
52
)
PDF
(127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工匠精神为立足点,围绕技能大赛、素养教育的融合展开了讨论。首先阐明了将技能大赛融入高职院校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方法亟须更新等,最后提出了可促使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充分融合、为职业素养教育助力的策略,具体包括对教师进行协同培训、打造课赛融合模式等方面,希望能使相关人员受到启发。
积极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
许亦
2022, 5(20): 79-81.
摘要
(
68
)
PDF
(127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院校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聚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教育理论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提倡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整体发展,通过学生内在的积极变化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基于积极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应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基于OBE理念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探索
高文通, 韩冰, 黄玉安, 杭祖圣, 蔡洪
2022, 5(20): 82-84.
摘要
(
50
)
PDF
(141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是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对此,该文将OBE教育理念融入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新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基于产业痛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王立杰, 殷茜, 王秀梅, 邢翠花
2022, 5(20): 85-88.
摘要
(
90
)
PDF
(1457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课题组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认识模糊以及未能有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一中心、三融合、一评价”,即“以企业痛点为中心;融合学生、学校、企业三个方面的需求;实施双方向、四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该模式在国内3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得到学校、学生、企业和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
陈璐霞, 李莉
2022, 5(20): 89-91.
摘要
(
56
)
PDF
(129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提升,实现高校整体专业化发展,在角色理论视角下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在明确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多元化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发现当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职业化发展水平偏低、辅导员领导能力不高、辅导员队伍角色均衡欠佳等问题,导致效能感不佳、专业化建设环境条件契合度低、队伍适应性差等问题。提出发挥辅导员队伍领导作用和控制作用、增强辅导员队伍效能感、建立辅导员工作机制、促进辅导员工作制度化等专业化建设策略,以期为提高辅导员职业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实现队伍整体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涉海类研究生就业育人体系构建探究
刘航
2022, 5(20): 92-94.
摘要
(
65
)
PDF
(127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已经刻不容缓。培育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型人才,是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构建具有涉海类学科特色的就业育人体系,对培养新时代海洋领域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是培养高质量海洋人才、促进国家海洋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
体验式学习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雷燕瑞
2022, 5(20): 95-99.
摘要
(
62
)
PDF
(17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以自身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在心理学教学中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体验式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先行后知的教学理念,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学习的特点非常符合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该文探讨了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实施路径,通过学生的体验与领悟,实现更高效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董超群, 魏昌详, 任连城, 龚银春, 郭正伟
2022, 5(20): 100-102.
摘要
(
73
)
PDF
(146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内涵,要求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交叉理论知识的创新型应用人才。通过对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机械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理论、实践课程定位等方面,落实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学科交叉融合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刘路, 郭楷, 唐站站
2022, 5(20): 103-106.
摘要
(
65
)
PDF
(128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双碳”目标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更新交通工程专业基础教育理念,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工程作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工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融合借鉴不同交叉学科的特点。该文以扬州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培养目标的实现三个层次探讨了学科交叉融合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通过现有交通工程专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同时为类似专业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知行耦合下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刘燕华, 綦书锐
2022, 5(20): 107-109.
摘要
(
95
)
PDF
(1439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关于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看法和认识的问卷调查,探讨了知行耦合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素养,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建设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与学生创新创业的联系紧密度等,尝试提出了推进“理论+实践”的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素养培养路径。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张雄, 上官宏, 乔建华, 武晓嘉, 李素月
2022, 5(20): 110-112.
摘要
(
82
)
PDF
(13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工科教育理念,构建了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系结构。为了提高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通过合理整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和科学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平台,提出了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系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的推广应用效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
李燕苹
2022, 5(20): 113-117.
摘要
(
101
)
PDF
(154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学生自主参与项目的设计、执行并顺利完成结项答辩,锻炼并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该文通过分析上海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情况,总结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探索应对策略,为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模式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室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策略
王玉琳
2022, 5(20): 118-120.
摘要
(
56
)
PDF
(129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实验室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首先,需要建立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实验室师资队伍,科学管理实验室。然后,需要重组实验课程,创新教学手段,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现实验资源共享。最后,还要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实验交流,以创新创业项目和重大赛事为抓手,加强实验室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国际化建设推进策略研究
袁野
2022, 5(20): 121-123.
摘要
(
62
)
PDF
(127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师资力量建设息息相关。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是高职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立足“一带一路”视角,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展开详细讨论。研究旨在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结构,强化师资力量,加快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推动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人才。
材料类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李学磊, 陈羽佳, 刘景顺, 刘军, 刘泽田, 白亮, 董俊慧
2022, 5(20): 124-126.
摘要
(
73
)
PDF
(137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本科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企业需求和国家发展方向,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该文以材料类专业本科生为例,针对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职化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李玉龙, 蒋蕻, 詹书汇, 孙宏顺
2022, 5(20): 127-130.
摘要
(
104
)
PDF
(138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化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结合化工行业特点和化工行业发展需要,正确定位化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双主体育人”。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在探索实践中,构建了集创新意识培养、创业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化工专业创新创业“四个保证”育人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升创新创业育人水平,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增强意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高职院校深化评价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惠朝阳, 杨延波
2022, 5(20): 131-133.
摘要
(
64
)
PDF
(127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的评价模式无法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周期性和效果长远性,评价效度不高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探索高职教育新的评价模式已成为必然。高等职业院校新的评价模式应坚持以人为本、回归教育原则,从培育人的角度出发构建整体性评价模式势在必行。该文从集聚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锻炼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四个维度对高职教育评价模式进行重构,形成整体性的评价模式,凸显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助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西部某地方高校为例
杜娟, 金启刚, 代学英
2022, 5(20): 134-137.
摘要
(
99
)
PDF
(149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在线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信息资源能共享、课程可保存和回放等优势。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同时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绵阳城市学院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基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需求,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实施,该模式注重顶层设计,学校统一规划,形成相关体系、制度及规范,同时设置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开展相关理论研究;注重实施过程,从教师课程设计、学生课堂管理和教学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教学质量;多举措、全方位进行课程教学评估、总结和推广,确保教学改革得以真正推广和应用。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祁昊宇, 刘世通
2022, 5(20): 138-140.
摘要
(
72
)
PDF
(127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育质量,全面对接大学人才培育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国内部分大学融合大数据时代背景,持续探究“双创”教育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双创”意识及“双创”能力培养,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及创业意识。现阶段,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还面临一些困难,学校应明确教育目标,完善教育体系;突出大数据的作用,深化校地协同发展;建设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精准化模式。
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晰朦
2022, 5(20): 141-143.
摘要
(
76
)
PDF
(137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的“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吉林省政府倡导的留省就业、吸引人才为背景,基于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创业孵化型”培养等多种双元培养方式为蓝本,充分融入创业就业元素,重点在于实践与就业的无缝衔接。该文介绍了“实践+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旨在提高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
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
胡湘兰, 张维梅, 张雪婷, 余博
2022, 5(20): 144-147.
摘要
(
121
)
PDF
(13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具有实践性强、操作环节多等特点。“酒吧服务与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后,不仅解决了以往教师授课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少、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解决了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学习全过程的问题。以打造“两性一度”“金课”为目标,对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重构,将微课、情景教学、过程性评价等多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结合,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方法
《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武斌, 刘丽敏
2022, 5(20): 148-150.
摘要
(
130
)
PDF
(147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高等数学》的教学情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多方面融合的教学理念,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同时提出了考核和指导并重的考评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在口腔全科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蒋雨吟, 高洋
2022, 5(20): 151-154.
摘要
(
48
)
PDF
(133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在口腔全科规培医师教学中应用MDT联合OSCE教学方法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口腔全科开展规培医师教学的学生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n=25),实施MDT(Multiple Department Team,多学科协作方法)联合OSCE(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教学模式。评估两组的结业考试成绩、学员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的结业考试成绩(辅助检查结果判断、辅助检查基本技能、医患沟通和临床检查、病例书写、病例分析、公共技能、口腔全科和专科技能)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基本知识掌握、学习兴趣培养、思维培养、临床问题解决、沟通协作和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MDT联合OSCE教学模式在口腔全科规培医师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有效地提升学员的成绩,在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全科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显著效果,还可及时准确反馈教学问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TRIZ理论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训练中的应用
李相晔, 于海濛
2022, 5(20): 155-158.
摘要
(
114
)
PDF
(148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育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创新训练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育、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TRIZ理论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方法,将TRIZ理论应用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该文首先阐述了TRIZ理论的基本含义,进而剖析了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中的应用意义,最后,介绍了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应用的具体实践案例。
基于Github的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平台的研究
张海清, 赵卫东, 李代伟, 唐聃, 魏维, 吴四九
2022, 5(20): 159-161.
摘要
(
70
)
PDF
(1506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ithub是一个开源协同平台,是一个强大的面向开源及私有软件项目的代码管控平台,支持Git协议作为唯一的版本库格式,提供标准的版本控制功能。该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使用Github平台,将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转变为开放的师生协作工作流,让教师对高校的实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过程指导和文档管控,实现无纸化的实验报告批改过程。
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模式在“水处理工程(I)”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冯骞, 林涛, 陶辉, 薛朝霞, 罗景阳
2022, 5(20): 162-165.
摘要
(
60
)
PDF
(146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水处理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处理工程(I)”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文将OBE理念有机融入PBL教学方法中,创建了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模式。以“水处理工程(I)”课程教学为例,在系统调查行业和主要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传统课程教学的问题,利用PBL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了“水处理工程(I)”的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堂上实施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践表明,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专业知识和能力支持。
基于TRIZ理论构建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袁伟光, 阮观强
2022, 5(20): 166-169.
摘要
(
112
)
PDF
(162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学科竞赛多元化、高阶化的演变发展,依托学生竞赛培养创新能力的传统模式面临诸多问题。该文通过研究TRIZ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深入分析其与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结合点,提出了基于TRIZ理论构建学科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具体方法,包括:构建学科竞赛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群,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开设公选课,实施学科竞赛评价机制等,这将为本科教育提供一种新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OBE-CDIO理念的工程管理专业设计类课程群改革探索
顾玉萍, 张恒, 唐根丽
2022, 5(20): 170-173.
摘要
(
95
)
PDF
(128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设计类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OBE-CDIO理念,加强多学科融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各课程间的界限,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从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学科竞赛导入、改进课程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探索。按照课程群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系统化、强耦合性的授课内容及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
游戏化教学在高校创业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基于GMT游戏设计思路
王琦馨
2022, 5(20): 174-177.
摘要
(
62
)
PDF
(137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业课程普遍存在实践性不足、学生参与感较低等问题,总体教学质量不高。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创业教学效果,有助于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该文以游戏化教学在《加盟与创业》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为例,采用游戏行业的GMT游戏设计思路,模拟真实创业背景故事,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重构,探索游戏化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创业实践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研究
董旭晖
2022, 5(20): 178-180.
摘要
(
52
)
PDF
(127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各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工作上转型升级、不断创新,就必须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工作中,而创客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能发挥作用。该文首先阐述了创客教育理念,然后分析了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客教育时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现有问题,提出创客教育的构建措施,以期为广大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高职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研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徐进
2022, 5(20): 181-183.
摘要
(
95
)
PDF
(127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双重功能。该文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公益创业教育为例,提出新时期公益创业教育要构建理实一体平台,实现科创、专创、产创和思创的多层次融合发展,打造“五位一体”课程体系,多渠道、全维度赋能,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团队培育、项目挖掘和价值锤炼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应用型高校众创空间项目孵化机制研究
孙天航
2022, 5(20): 184-187.
摘要
(
53
)
PDF
(149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高校作为一种聚焦技术应用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众创空间项目孵化应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凸显应用性和多元性特征。该文对经典的“三螺旋”理论进行一定拓展,将投融资机构作为第四螺旋加入其中,构建应用型高校众创空间项目孵化机制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价值共创视角下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刘岩, 李正, 何永志, 张瀛予, 王冰瑶
2022, 5(20): 188-192.
摘要
(
79
)
PDF
(155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高校不仅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需求与新方向,还要进一步研究工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的新制度与新模式。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这一重要主体的参与。通过调研分析发现,目前校企合作尚存在双方难以找准利益的结合点,企业责任意识不清、参与力度不够、合作呈现“两张皮”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从学校、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加强企业主体意识,研究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学科+产业”创新机制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提供思路与参考。
就业创业实践新探索:“外语+”智慧经贸服务平台建设
朱晓娟, 马文霞, 王芸霞, 张碧全
2022, 5(20): 193-195.
摘要
(
140
)
PDF
(127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外语+”为视角,聚焦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学环境、资源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问题与对策,在总结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多维路径。以平台“集成”、政策宣传、传承创新为抓手,提出“外语+”智慧经贸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案,提高外语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效性、时效性、精准性,努力搭建“金融桥”“友谊桥”“文化桥”,建立立德树人的高端平台。
新工科产教融合背景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曾永庆, 刘晓红, 童小龙, 胡卫东, 祝新念, 张华
2022, 5(20): 196-198.
摘要
(
61
)
PDF
(127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格局已经形成。在新工科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新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并使其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指出了新工科产教融合背景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木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为教学改革及教学理念转变提供了重要思路,以期为高校理工类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