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2-11-10
    理论研究
    基于MCAT模式的健康教育对高职护生乳腺癌筛查认知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映华, 王波兰
    2022, 5(21):  1-3. 
    摘要 ( 59 )   PDF (145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基于MCAT模式的健康教育对于提升乳腺癌筛查认知行为的影响,为教学和乳腺癌筛查宣教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选取126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以MCAT模式为基础分四步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后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护生对于乳腺癌筛查认知和行为状况。结果研究组健康教育后乳腺癌筛查认知和行为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大多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MCAT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生对于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认知程度,促进乳腺癌筛查行为的实施,值得推广应用。
    “六位一体”工程机械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叶敏, 徐信芯, 苏燕芹
    2022, 5(21):  4-8. 
    摘要 ( 62 )   PDF (173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工程机械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积极性不高、“双创”综合实践能力不强、育人协同效力不足等问题,通过探索多学科多部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协同育人机制,提出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和“双创”能力培育相互融合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构建并实施了思政贯穿、能力培养和“双创”素养双促进、科教—产教—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贯通二促进三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核心价值塑造、专业知识传授和“双创”能力培养同向同行。
    面向电子通信类工程硕士的双轨联合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孙丹丹, 卫霞, 王贺
    2022, 5(21):  9-11. 
    摘要 ( 73 )   PDF (147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结构和科技发展的转型,国家对应用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建立“双轨联合”的培养理念,构建“一目标、三递进”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落实双导师培养模式和搭建校企合作实践中心平台等措施,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教学革新
    “双一流”背景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探索
    刘成坤, 陶长琪, 刘朋承, 邹显亚, 冷琴
    2022, 5(21):  12-15. 
    摘要 ( 68 )   PDF (161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国家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在此背景下,该文首先讨论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剖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最后以研究生《中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例,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索,分别从教学理念、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六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为新时代经管类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对策和思路。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提案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钟劲, 彭一清
    2022, 5(21):  16-18. 
    摘要 ( 55 )   PDF (13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指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两个独立的场所开展职业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许多经验和理念对于解决我国高职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提案策划》课程,积极完善课程内容,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合理设计考核标准,促进学生加强对策划方案经验的积累和吸收,分析“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具体应用策略,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与落实。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设计
    王占华, 吕行, 林英姿, 丛俏, 孙雪景
    2022, 5(21):  19-21. 
    摘要 ( 65 )   PDF (13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改变传统单一以教室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首先在超星平台建立适合我校教学学时要求和学生培养特点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线上课程,学生需要先在线上完成课程自主预习,然后完成教师引导下的线下学习。在设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和确定考核评价标准时,重点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和达成度,以期培养学生在固废污染控制及资源化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优状态估计与系统辨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曹立佳, 熊兴中, 谭飞, 张国良, 孟凡钦
    2022, 5(21):  22-24. 
    摘要 ( 77 )   PDF (1386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优状态估计与系统辨识》课程是控制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文针对《最优状态估计与系统辨识》研究生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手段在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改革。课程注重最优状态估计与系统辨识严谨理论基础的同时,强调研讨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高校通识选修课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探索——以临沂大学《趣谈生活税收》为例
    孙海燕
    2022, 5(21):  25-27. 
    摘要 ( 103 )   PDF (138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高校学生参与通识选修课积极性一直备受关注。《趣谈生活税收》课程从“教师考核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这一思路入手,探索了从根本上挖掘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实践证明,注重过程性考核与能力考核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爱学乐学,另外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为例
    贺旖琳, 陶肖
    2022, 5(21):  28-30. 
    摘要 ( 46 )   PDF (138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开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该文以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为例,浅析课程教学现状,并简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最后阐述了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实践表明,该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能分阶段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韩焕菊
    2022, 5(21):  31-33. 
    摘要 ( 63 )   PDF (131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工程因素影响的日益增加,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该文结合本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通过分析目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实践教学模式新思路。该文还对基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教学模式设计、教师团队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论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周洁
    2022, 5(21):  34-36. 
    摘要 ( 66 )   PDF (1336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逐步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日渐增多,不仅带动了商业信息的高速发展,而且还提高了广告资源的传播速度,使得覆盖范围更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广告设计的不足。因此,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广告设计教学时,应当积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作用,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广告设计模式及方法,以此来满足广告设计的市场化需求。该文简要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特点,并结合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进而为我国广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楼飞, 薛雪, 沈巍, 倪国林
    2022, 5(21):  37-40. 
    摘要 ( 59 )   PDF (153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工程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以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办学宗旨和专业特点,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展开深入研究。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旨在提升实习实训类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培养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交通土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孙宝芸, 杨亚平, 王占飞, 朱龙殊
    2022, 5(21):  41-43. 
    摘要 ( 62 )   PDF (139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围绕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交通领域高质量人才的根本目标,分析交通土建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因素,结合专业特点,从教学活动的前沿性、适应性,教学模式的混合化,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情境化等方面对交通土建类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探究。
    移动混合式创新创业课程过程要素评价实践:基于MOOC课程评价模型——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样本
    谭毅
    2022, 5(21):  44-48. 
    摘要 ( 85 )   PDF (146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在于实效性的达成。该研究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开设的移动混合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基于MOOC课程评价模型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过程要素评价,分析课程的实效性。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投入情况较好,过程性评价整体较高。但也存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方面的不足,未来课程要在课程内容配置、教学设计优化、考核方式和课程学习的前置能力上进行完善,提升移动混合式创新创业课程的实效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重构——以《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为例
    李桂娥, 张建, 吴子豪, 耿汝伟, 闫庆武
    2022, 5(21):  49-52. 
    摘要 ( 56 )   PDF (1431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是高等学校综合改革的热点问题。该文从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视角开展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从学生需求角度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然后以《国土空间规划》课程为例,从重构课程内容、强化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四个角度研究了“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期在专业教育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双高”建设背景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朱新瑜, 张亮亮
    2022, 5(21):  53-56. 
    摘要 ( 124 )   PDF (1318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构建“底层共享、中层互选、高层联动”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打造结构化双元混编师资队伍,依托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深化“三教”改革,升级实践教学条件等措施,形成“一通二专三综合”的培养路径,推动专业群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双万计划”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探究和分析
    沈婷
    2022, 5(21):  57-59. 
    摘要 ( 67 )   PDF (131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万计划”强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革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该文通过阐述目前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自主学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究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推动我校中医学专业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高质量中医人才。
    “双一流”视阈下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长效机制研究
    段国蕊
    2022, 5(21):  60-62. 
    摘要 ( 56 )   PDF (144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立根之基和存续之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该从培养目标、教学体系、组织保障、教育评估四个方面形成符合“双一流”标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体系,并通过“三制”“三小”“三跨”“三层”的制度安排,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经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长效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的要素分析——基于系统理论视角
    赵园
    2022, 5(21):  63-65. 
    摘要 ( 73 )   PDF (133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管理质量提升是我国大学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必然抓手,对于提升高校科研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借助系统管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把高校内外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和有机整体,分析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内组织体制、人力资源、科研资源三个子系统的互动关系及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互动。识别和解释高校科研管理要素和管理质量问题,为科研管理质量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范本,也可为高校及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研究
    苏岩
    2022, 5(21):  66-69. 
    摘要 ( 136 )   PDF (135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全新理念,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该文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进行全面分析,诠释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总结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路径。
    劳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创新研究——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晓檬, 孙舒, 周琳
    2022, 5(21):  70-72. 
    摘要 ( 183 )   PDF (1311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进行劳动育人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阐述了劳动育人与志愿服务的内涵,厘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劳动育人理念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而从劳动育人视角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改革的一些举措,为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下的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治理机制研究
    赵健, 牟宗磊
    2022, 5(21):  73-78. 
    摘要 ( 82 )   PDF (136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培养基地是培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水平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质量的关键。通过对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结合的联合治理机制,包括利益相关者协同联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强化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激励机制,为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建议。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研究
    邵蒙蒙
    2022, 5(21):  79-82. 
    摘要 ( 94 )   PDF (131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发展匹配程度,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校教育实践活动。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趋规范,但其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彰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方面具有教育引导大学生找准职业发展定位、树立正确就业理念、增强就业能力等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和职业观,将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坚持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可更好地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
    民办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
    汪洋, 姚健, 莫名月, 赵雪娇
    2022, 5(21):  83-86. 
    摘要 ( 67 )   PDF (143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高校在推进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和着力点。建立一支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民办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该文深入分析了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师资准入标准、拓宽教师培养渠道、建立教师考评机制、提供政策保障、完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几个方面,探讨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以期为同类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能源化工方向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探讨
    姜召, 段培高, 魏进家
    2022, 5(21):  87-89. 
    摘要 ( 72 )   PDF (133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能源化工方向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社会急需方向,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自身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从方向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能源化工方向的建设做一些探讨,以期为能源化工方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研究
    彭亚楠, 武玉坤
    2022, 5(21):  90-92. 
    摘要 ( 52 )   PDF (132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将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范畴。为进一步深入加快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促进工科相关专业的教育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总结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新工科视域下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沈艳, 刘仕筠, 陈海宁
    2022, 5(21):  93-95. 
    摘要 ( 123 )   PDF (131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工科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伦理教育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分析,构建“1+3”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并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制度保障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有效实施工程伦理教育提供持续保障。
    艺术设计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杨丽娜, 林世军
    2022, 5(21):  96-99. 
    摘要 ( 119 )   PDF (131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国推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高校大学生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推动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设计学教育作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贯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不断推进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目标,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提供艺术设计的“双创”新动力。针对艺术设计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高校艺术设计学专业教师应跟紧时代步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教学研究。该文立足高校现有艺术设计学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了艺术设计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旨在对发展新阶段艺术设计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模式探索
    “赛课一体”模式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
    沈涛, 王俊明, 兰朝凤, 张文超, 浦绍质, 冯月, 高玮
    2022, 5(21):  100-102. 
    摘要 ( 64 )   PDF (140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依托,通过“赛课一体”的形式,在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践课和创新创业课程中进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模式改革。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割裂和学校与社会分割的现状,进行了“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研究与实践,促使通识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核心就业能力的提升。
    产教融合视域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施
    王长林
    2022, 5(21):  103-105. 
    摘要 ( 90 )   PDF (131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针对目前开放教育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产业融合视域下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的开放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以江苏开放大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建设及实施为例,对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可为培养多元化、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一种实施途径。
    产教融合视阈下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途径探究
    王文静, 许念勇
    2022, 5(21):  106-108. 
    摘要 ( 144 )   PDF (1367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可行性路径探究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培养目标设立的重难点问题。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技能产业人才的主阵地,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产教融合视阈下的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途径为着眼点,寻求当下高校培育工程管理人才的可行性路径,着力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建立与实施,以期对高校教学模式变革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创新创业驱动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刘洋, 冯林
    2022, 5(21):  109-112. 
    摘要 ( 105 )   PDF (158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当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建设不完备、学生创新精神不足、动手能力差等不足。由于人工智能和创新创业都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融合特性,因此该文对创新创业驱动的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究,旨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提升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勇于解决未知难题的创新精神,为国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创新理念下地方高校设计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刘娜
    2022, 5(21):  113-116. 
    摘要 ( 90 )   PDF (142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但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特色人才培养不明确、实践类课程质量不高、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协同创新培养机制不健全、考评制度不全面等问题。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创新理念发展背景下制定了新的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构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校内外多导师团队;构建多元合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培养厚基础、精研究、重交叉、上手快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工匠精神引领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蔡源, 徐翠香, 王蕴弢, 姜丽红, 詹书汇
    2022, 5(21):  117-119. 
    摘要 ( 185 )   PDF (133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高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才能更好探索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该文分析了高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意义,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就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基于“专创融合”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王彦春, 禹怀亮, 唐拥军, 罗国娜
    2022, 5(21):  120-122. 
    摘要 ( 148 )   PDF (1311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双创”的不断推进,“专创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塔里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基于“专创融合”,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力求从提升“专创融合”认识及参与度、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直接和企业对接三方面入手,进行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基于产—创—教融合的康复医学综合人才培养模式
    吴劲松, 南睿铭, 邓海茵, 黄佳, 关君一, 方楠, 董生
    2022, 5(21):  123-125. 
    摘要 ( 125 )   PDF (1338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康复产业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康复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近年来产—创—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产业需求和实践、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培养更贴合社会实际需求。该文将围绕产—创—教融合下的康复医学创新创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康复医学人才提供借鉴。
    基于学科竞赛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措施
    沈汝伟
    2022, 5(21):  126-128. 
    摘要 ( 67 )   PDF (13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是新工科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补充,同时还是高校强化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借助学科竞赛,高校可有效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及各教学环节,促使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该文以学科竞赛作为切入点,探究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继而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导学赛研创一体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马银花, 林鹏, 金晨钟
    2022, 5(21):  129-132. 
    摘要 ( 85 )   PDF (134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存在耦合困境。为此,高校要以全新的思维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出发,改革现有培育体制机制,开展个性化教育、一体化培养、立体化输送、全程化服务,探索“导师团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实践”五位一体的“导学赛研创一体化”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
    新工科背景下学科竞赛驱动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
    王珊君
    2022, 5(21):  133-136. 
    摘要 ( 57 )   PDF (136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和培养现状,遵循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要求,提出了学科竞赛驱动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的5个举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借助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3+3”综合能力,使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新工科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需求。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测绘工程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探索——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杜晓圆, 宁永香, 陈胜华
    2022, 5(21):  137-140. 
    摘要 ( 186 )   PDF (1317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传统的测绘实验教学模式从设备数量、人员仪器安全性、实验方便性等方面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具备高度的工程实践还原性的虚拟仿真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对比传统测绘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优缺点,提出了测绘实践教学采用虚实结合的模式,可有效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创新方法
    “岗课赛证”融合下的高职学前教育改革探讨
    高木子
    2022, 5(21):  141-143. 
    摘要 ( 151 )   PDF (131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等职业教育变革中,“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是重点研究成果,要求课程教学对接岗位,突出实践教育;倡导课程教学与赛事培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发展能力;鼓励课程教学与证件考取关联,带动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在实施中则是以岗定课,让教学与岗位实习积极对接;以证定标,让课程教学与证件考取相互融合;以赛促学,建立课程与赛事的双赢培养机制。通过“岗课赛证”的融合深化高职教育变革,该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为例,探讨“岗课赛证”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明确“岗课赛证”融合教育的推广价值。
    打造赛课融合模式 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夏凡吴双, 李苗青, 侯雅乔
    2022, 5(21):  144-146. 
    摘要 ( 102 )   PDF (1312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课程是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载体。该文针对“互联网+”大赛以及高校“双创”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赛”和“课”为双载体的赛课融合新型课程模式,促进大赛竞技水平提升、促进高校课程质量提高。该文重点论证了赛课融合的目标和作用,阐述了赛课融合的原则和方法。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张琳, 王楠楠
    2022, 5(21):  147-149. 
    摘要 ( 80 )   PDF (131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挖掘数据价值对决策的重要性,但数据分析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培养大数据时代适合市场需求的数据分析人才,结合信息管理类专业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及目前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现状,该文探讨了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类专业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策略,以期从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基于TRIZ发明原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赵慧君, 张中杰, 郑瑾, 陈守辉, 张文丽, 贾少培, 侯婧
    2022, 5(21):  150-152. 
    摘要 ( 124 )   PDF (143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TRIZ理论40个发明原理中的“1分割”“10预操作”“13反向作用”“15动态特性”“18机械振动”“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22变害为利”“23反馈”等应用到大学生课堂教学设计中,用TRIZ思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变安静为活泼、变听众为主角、变被动为主动、变个体为协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主动意识、创新意识,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研讨式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胥秋
    2022, 5(21):  153-156. 
    摘要 ( 88 )   PDF (142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讨式课程指的是在系统的知识传授基础上专门设置的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课程。研讨式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式是设置每章的研讨主题,以分组形式讨论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开展讨论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发言,解答疑惑。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继续改进的问题是学生讨论前没有提前充分阅读材料,准备不足,讨论时仍然有沉默现象等。
    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胡慧明, 郭茜茜, 肖欢, 吴双双, 王军永, 朱彦陈, 熊磊
    2022, 5(21):  157-159. 
    摘要 ( 54 )   PDF (146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药学专业两个平行班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9药学2班)和实验组(19药学3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法授课,评估两种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和学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微课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药理学》或医药学类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
    基于实验研究学习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以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徐强, 潘文沛
    2022, 5(21):  160-162. 
    摘要 ( 84 )   PDF (137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高校应尽的职责。将科研训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必要的科学创新训练实践机会,为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兴趣、培养其科研创新思维、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该文以《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对科研训练与课堂教学如何融合开展了研究和探索。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的效果
    赵炼, 张雪晶, 张君, 周祥文, 龚晓娇
    2022, 5(21):  163-166. 
    摘要 ( 84 )   PDF (1455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讨论研究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作用。方法 将我校2018级口腔专业本科生68名纳入研究范围,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接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比两组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以及及格率变化情况、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情况。结果 观察组学生整体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成绩与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学生对教学活动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口腔修复学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口腔修复学理论成绩与合格率,让学生更加满意教学活动。
    基于虚拟仿真的烤房工作原理实验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任天宝, 遆晋松, 贾宏昉, 贺帆, 宋朝鹏
    2022, 5(21):  167-169. 
    摘要 ( 83 )   PDF (150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传统烟草调制实验教学与烟叶烘烤时间不同步和周期长等问题,探索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以三维虚拟仿真的方式重现真实的密集烤房结构和工作原理场景,通过烟叶烘烤场景模拟,烤房原理和控制操作再现真实烤房结构,掌握烤房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创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烟叶烘烤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自然地理学》课程中的设计及应用——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阿力木江·吐斯依提, 菊春燕, 刘润香
    2022, 5(21):  170-173. 
    摘要 ( 108 )   PDF (1466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智慧教学软件及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该文基于《自然地理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围绕着“教”“学”“管”“评”等几个环节,探讨了《自然地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及应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提升高校《自然地理学》的教学质量,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吴海青, 张小强
    2022, 5(21):  174-177. 
    摘要 ( 85 )   PDF (1702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通过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可以对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汇编程序设计有整体的把握。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实践性较弱,在验证性实验层面上,学生缺乏自主能动性;“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是分离的。受项目式教学法的启发,在教学中融入项目驱动思想,教学内容以采用Proteus软件的单片机虚拟仿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逐步完成单片机最小系统的选型与设计、后续的接口电路设计与仿真,所设计的项目贴近实际工程产品,从而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式教学法在东盟语种教学中的应用——以《高级印尼语》为例
    池冰
    2022, 5(21):  178-181. 
    摘要 ( 50 )   PDF (145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东盟语种外语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尝试将项目教学法融入《高级印尼语》课堂教学。以印尼语专业《高级印尼语》课程为例,项目式教学实践分为五大步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协作式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推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效率,为东盟语种外语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智慧课堂环境下基于五星教学模式的《药理学》教学重构
    任亚丽
    2022, 5(21):  182-184. 
    摘要 ( 51 )   PDF (136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智慧课堂学习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优势与《药理学》课程有机融合,创设信息化环境下开放、互动、协作的教学状态,以五星教学模式重构《药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以学生、问题、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打造有效果、有效率、有价值、有吸引力的多维互动《药理学》大课堂,培养学生的临床用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
    基于创客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沙地的红宝石-共和县东山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黄莉, 陈显, 马鸿斌, 王敏
    2022, 5(21):  185-187. 
    摘要 ( 55 )   PDF (134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我国当前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认识不够全面、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经验、部分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该文以四川工商学院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开展的促进为出发点,以四川工商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沙地的红宝石-共和县东山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样本,介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路径,为同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创业实践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创业项目实践探索——以“追牧人”项目为例
    纳嵘, 宋超, 杨晓燕, 刘金龙
    2022, 5(21):  188-190. 
    摘要 ( 99 )   PDF (139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是增强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的有效途径,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有力抓手。该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追牧人”创业项目为例进行阐述,为高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创业者战略领导力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
    葛遵峰, 刘玉峰, 田志伟
    2022, 5(21):  191-193. 
    摘要 ( 73 )   PDF (1337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价值创造的视角来探讨创业者的战略领导力,对创业企业组织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企业要探寻创造可持续组织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才能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结合创业企业的特殊性,分析创业者战略领导力中交易型领导行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动态能力和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拓展创业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与实践。
    基于“专创融合”的“敢闯会创”人才培养范式创新研究
    罗中华, 庞淑侠
    2022, 5(21):  194-198. 
    摘要 ( 58 )   PDF (142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敢闯会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实施“敢闯会创”人才培养范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高校以“专创融合”为基础的“敢闯会创”人才培养范式,并从教学理念再造、聚焦“敢闯会创”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完善人才培养实践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实施“敢闯会创”人才培养新范式下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为高校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