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钟实. 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十三五经济新引擎[J].经济,2017(1):10-11. [2] 焦连志.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2):17-21. [3] 邱微. 新工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0,(5):30-31. [4] 王璐瑶,陈劲,曲冠楠.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3):61-69. [5] 马转玲.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169-170. [6] 张俭民.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2):91-93. [7] 阳令明,张俭民,肖穗花.土木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10):74-75. [8] 倪成员,周兆忠,张元祥,等.构筑产教融合平台,推进地方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J].高教学刊,2020(6):144-146,149. [9] 胡绍振,宋体祥,唐硕,等.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J].科技资讯,2015,13(14):150-151. [10] 崔英伟. 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5. [11] 林昌意,黄艺坤,兰其斌.基于产教融合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1):4. [12] 赵旭,索浩,王丹.“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1):10-14. [13] 党林立. 高校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29-30. [14] 周启. 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51-54. [15] 花蕾. 双一流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多元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22,48(8):189-192. [16] 何赛强. 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完善与创新——以邵阳学院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21):248-250. [17] 崔孝炜,狄燕清,南宁,等.产教融合和校企联合思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成效[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7):7-10. [18] 姜天华,雷学文,朱红兵.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45-48. [19] 卢秀容,陈伟.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6(18):111-113. [20] 周记国,王桂花,刘俊成,等.地方应用型高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36(2):63-68. [21] 陈积光,李斌,童小龙,等.地方高校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多维培养平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2):15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