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商业模式分析”模块化教学研究
姜劲
2021, 4(16): 1-3.
摘要
(
97
)
PDF
(562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构建“商业模式分析”的教学模块体系,旨在满足学生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在理论教学上,以商业模式画布九大要素为切入点,形成了“商业模式分析”理论教学四个知识体系,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捕获和价值交付,并介绍了每个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上,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实践教学载体,注重分析商业模式各要素向顾客传递价值的方式、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并实现价值创造。在教学效果上,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基于赋权理论看待职业教育的发展
熊林杉
2021, 4(16): 4-5.
摘要
(
100
)
PDF
(41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并于2019年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但面对该领域的实际发展问题,还需要社会各层面达成共识、共同努力。该文从赋权理论视角,结合职业教育中的三大基本要素: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从他们各自接触到、涉及到的不同方面来探讨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协同创新视域下理工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鲍佩华, 梁洪, 常洪艳, 赵新华, 李金, 栾宽, 马兴成
2021, 4(16): 6-9.
摘要
(
75
)
PDF
(43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工科研究生应用创新能力提升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分析协同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协同创新视域下理工科应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完成权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思维素养和实践应用素养权重最高,是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亟须解决的重点。二级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提升导师组指导质量、科研项目参与度、创新竞赛多样化、校企联合基地教学和各种类型的中短期交流是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应用创新能力的改革重点。
教学革新
“双创”背景下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例
齐亚伟, 郭舒萍, 万龙
2021, 4(16): 10-12.
摘要
(
69
)
PDF
(848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和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文提出“四驱三位一体”的“双创”教育模式,用来增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该体系以《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为依托,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以专业驱动、项目驱动、平台驱动、机制驱动为核心,完善教育实践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师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相结合,与专业教育、职业规划、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相结合,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视域下广西体育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颖
2021, 4(16): 13-15.
摘要
(
101
)
PDF
(76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深化,国际型、应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大学英语是体育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对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在案例教学法的视域下,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角度,分析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因素。以期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与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提高体育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水平。
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思考
郦萍, 顾青
2021, 4(16): 16-17.
摘要
(
100
)
PDF
(68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食品微生物课程是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门专业课程,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对创新创业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食品产业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大学物理课程的探究与改革
王楚虹, 陈春雷, 谢钦, 彭小松
2021, 4(16): 18-20.
摘要
(
77
)
PDF
(88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基本上是所有专业的必修基础学科,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基础知识内涵、掌握其应用极为重要,但教学过程中并不能仅仅以传输知识作为目标,还应该和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该文从教学团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上,分别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改革,并以学生参与讲解为例进行说明,从而发挥了教育的最大优势。
地籍管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
王秀丽, 路婕, 李玲
2021, 4(16): 21-23.
摘要
(
70
)
PDF
(696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地籍管理的教学效果,借助问卷星平台,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针对地籍管理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课程考核等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增加学生自主和探索性学习,强化课外教学实践活动,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高校体育专业《游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马越, 汪现义, 雍彤韬
2021, 4(16): 24-26.
摘要
(
139
)
PDF
(77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游泳》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并掌握游泳技术技能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体育专业《游泳》课程教学面临游泳场馆设施缺乏、教学内容有待充实、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对《游泳》课程进行改革的构想,希望使体育专业学生既掌握游泳教学和训练方法,又熟悉水域安全教育内容,还具备溺水自救与施救的本领,实现课程的运动目标、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
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应用探索
石东也
2021, 4(16): 27-28.
摘要
(
157
)
PDF
(759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目前而言,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不完善、育人功能不突出、使用频率不高等,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活页式教材作为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成果,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活页式教材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实践经验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因此该文基于相关实践探讨了活页式教材设计以及应用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设计策略和应用模式,以期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路基路面工程》试验课教学设计——以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为例
李燕
2021, 4(16): 29-31.
摘要
(
107
)
PDF
(69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该文从OBE教育理念出发,选取《路基路面工程》试验环节中的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这一质量评定内容,以现场质量评定要求为导向,运用加拿大NAIT的四步教学模式,探索实验内容的教学改革,通过整合试验内容、改进设计、强化过程性考核内容和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为学生解决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思政教学研究
刘磊, 邓微
2021, 4(16): 32-34.
摘要
(
129
)
PDF
(77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课将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之一,引导学生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坚持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该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以《基础英语》课程第12单元为例进行教学设计,探讨提高商英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策略,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外语人才。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认知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施昌海, 王艳艳, 郭二军
2021, 4(16): 35-37.
摘要
(
54
)
PDF
(76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现阶段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形势为依据,通过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总结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该文以民办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例,提出了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通过课程改革、政策引导、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等实践改革,在改革中加强认知教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探析课程思政与通识课程的融合——以《中国社会公共政策及城市化研究》为例
崔庆淼
2021, 4(16): 38-40.
摘要
(
101
)
PDF
(77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识课程是晋中信息学院的教育体系之一,致力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拥有独立的见解。通识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是高校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必然要求。该文通过分享我校通识课程《中国社会公共政策及城市化研究》部分章节的具体内容,分析课程思政与通识课相融合的方法。
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张丽平, 李敏, 陈坤林, 关玉, 付少海
2021, 4(16): 41-43.
摘要
(
102
)
PDF
(69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政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趋势,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该文通过对思政建设政策文件的理解,提出了轻化工程专业“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提出了思政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构建了“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原则。现阶段,“染料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在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可度,进而为培养产业复苏创新型专业人才打好基础。
探究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马莹, 张家秀, 李子煊
2021, 4(16): 44-46.
摘要
(
122
)
PDF
(77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述了关于高等数学中课程思政的若干误解。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在高等数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如讲好中国故事、当代建设成就渗透到课堂、将数学人物和数学史知识融入课堂。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活动全过程,这需要拓展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等全方位思政育人空间。最后明确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有成效。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楼天宇
2021, 4(16): 47-50.
摘要
(
81
)
PDF
(92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针对创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双创”教育师资缺乏、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MOOC资源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显示,该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导学、自学、互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导论、讨论、评论,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实现自教、他教与共教,逐步形成“学生乐于学、教师乐意教、学院乐中管”的良好局面。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刘景顺, 白亮, 刘泽田, 庞梦瑶, 班媛, 许镇潮
2021, 4(16): 51-53.
摘要
(
76
)
PDF
(68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目前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比材料类专业课程单纯线上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重点探讨了在材料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解决办法,提出了材料类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实施、分析、评价思路与策略,建立了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与模式,上述工作开展为全面系统地实施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戚雯琰, 朱福良
2021, 4(16): 54-56.
摘要
(
98
)
PDF
(889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大思政”格局下高职护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读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的2019级高职二年级护生368名,按照班级随机分为思政组(
n
=283)和传统组(
n
=285)。在5门课程中,分别采用“临床思政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分析研究对象干预前后的课程成绩、“护理职业能力测评量表”的结果和教学平台网络综合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思政组的成绩更高:(85.72±9.37)vs(83.01±10.54),职业素养更强:(26.59±4.73)vs(25.12±5.25),知识水平更好:(13.46±3.75)vs(12.59±3.45),能力情况更优:(48.56±6.35)vs(47.14±5.47),教学平台评分更高:(88.05±9.83)vs(85.82±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即多课程的思政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职业能力。结论“大思政”的格局下,以临床思政案例为载体,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能力。
“后疫情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林瑶, 谭毅
2021, 4(16): 57-59.
摘要
(
127
)
PDF
(92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后疫情时代中,虽然情况趋于稳定,但新冠肺炎疫情情况的复杂多变还是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也在变化中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通过综合讨论辅导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临的工作挑战和高校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辅导员在“后疫情时代”学生正常返校后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为“后疫情时代”辅导员工作提供新思路。
从“专业教师”视角探讨铸造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精神的实践路径
梁书杰
2021, 4(16): 60-62.
摘要
(
69
)
PDF
(87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双重身份的高校辅导员队伍,长期以来其专业教师的身份一直因为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的建设内涵而难以实至名归。专业精神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该文尝试从专业教师的视角,围绕专业精神铸造需要的理论基础、环境基础和专业基础三个方面,探讨铸造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精神的实践路径。
“健康中国”愿景下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姜松松, 王晓云, 王恒鹏
2021, 4(16): 63-65.
摘要
(
124
)
PDF
(114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烹饪与营养教育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在当前“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需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此,扬州大学作为该专业唯一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需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结合时代背景,提供专业的发展范式,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赋予其社会性、文化性、创新性。该文提供了关于该专业建设、发展及保障措施的建议。
从MOOC到SPOC:大学在线教育的守与变
阳海鸥, 冷清明
2021, 4(16): 66-68.
摘要
(
91
)
PDF
(80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MOOC/SPOC在线教学开始突破教学工具的定位,受到技术与理念的双重认同。对于教师、学生和大学本身而言,无论主动拥抱或被动接受,在线教育都已是不可阻挡之势,已成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新常态。从主打线上教学的MOOC发展至线上线下融合的SPOC,我国大学在线教育如何坚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初心,又该如何自我变革拥抱未来,该文试从MOOC和SPOC产生的基本逻辑出发,探讨大学在线教育的守与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内容研究
刘亚男
2021, 4(16): 69-70.
摘要
(
113
)
PDF
(79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和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还要融入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该文在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剖析论证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唯物辩证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国际视野、道德法规等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实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联动路径研究
徐戈, 费德馨, 李堤
2021, 4(16): 71-73.
摘要
(
92
)
PDF
(88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人才短缺既是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是地方高校专业改造升级的新路径。为此,该文对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联动培养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当下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联动路径,并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融合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与“双创”教育联动路径研究。
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邹琳琳, 昌进
2021, 4(16): 74-76.
摘要
(
132
)
PDF
(802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钢琴专业作为具备创新思维与艺术表现性的专业,更应面向国家战略政策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落实。基于钢琴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分析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明确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探索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认识与实践模拟四大方面;提出完善创新教学体系模式、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三大模式形式对策。通过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宏观模式研究,推动钢琴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发展,不断培育一流创新创业钢琴专业人才。
高等院校新工科建设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尹绚, 朱桂丹
2021, 4(16): 77-79.
摘要
(
135
)
PDF
(80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是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挑战性建设。而高等院校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与新工科建设融合,是落实工科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院校皆设置思政教育基础课程,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是该文重点探讨的部分。
高职工业互联网方向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刘倩婧
2021, 4(16): 80-82.
摘要
(
70
)
PDF
(80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迫切需要。该文聚焦工业互联网方向,从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优化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程体系、创新团队协作的“校企合作、模块接续、项目贯穿”的教学模式、构建质量控制OKR运行机制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教育供给侧结构理论
杨佳利
2021, 4(16): 83-85.
摘要
(
98
)
PDF
(80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成为了新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现实、政策背景和研究现状,从教育供给侧结构理论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研究。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供给平台构建和供给评价体系搭建等方面为高校“双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
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改革研究
杨韫嘉, 霍楷
2021, 4(16): 86-89.
摘要
(
140
)
PDF
(996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模式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育人要坚持党的领导,紧扣时代脉搏,抓住时代机遇,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该文阐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概况,剖析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现状及问题,明确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改革定位,即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进而提出高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改革举措,需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方案设计、多元教学方法及严密教学环节四个方面进行改革。进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人才素养与价值,培养面向世界的全面型接班人和有助于社会转型的新业态发展模式人才。
高校声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洪雅楠
2021, 4(16): 90-92.
摘要
(
107
)
PDF
(805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该文针对声乐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与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结合,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声乐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现状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索声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期对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声乐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多维教育格局构建对策研究
李玉坤
2021, 4(16): 93-95.
摘要
(
64
)
PDF
(93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及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空前发展。该文对国内外创新创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剖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为研究起点,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多维教育格局的发展对策。
广西民办高校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研究
梁炳猛, 张云志
2021, 4(16): 96-98.
摘要
(
75
)
PDF
(805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人文交流的中流砥柱,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最佳方式。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广西民办高校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未来几年,中国需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为中国和东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做出贡献。
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研究型教学模式建构
井西晓
2021, 4(16): 99-101.
摘要
(
82
)
PDF
(805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但行政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缺乏创新培养理念、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主动性低等问题。需要在扬弃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氛围,提高教师实施研究型教学的积极性,改革教学评价与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立德树人视域下发展型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构研究
杨英
2021, 4(16): 102-104.
摘要
(
100
)
PDF
(80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德树人为发展型资助指明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任务、拓展了工作内容,发展型资助蕴含着立德树人的深意,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才能实现发展型的资助育人。当前资助工作中还存在立德树人理念尚未建立、育人缺乏合力、受助者行为养成不足等困境。提出了建立资源聚合机制、优化过程机制、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形成反馈机制的路径。
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六大运行机制”探究
周勇军, 张燕嫔, 蔡建钦
2021, 4(16): 105-109.
摘要
(
90
)
PDF
(825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普通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技能融入培养目标之中,实施院系管理上的“双向激励”、课程设置上的“大幅覆盖”、创业方向上的“‘三切’式‘双导’”、环境认知上的“‘三多’式考察”、能力提升上的“‘双因’式突破”、课程考核上的“刚性验收”等“六大运行机制”,脚踏实地地培养合格的应用-创业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大量的后备军,为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注入强大的活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现状研究——基于对某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调研数据
张继河, 唐鑫昀
2021, 4(16): 110-116.
摘要
(
66
)
PDF
(103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负责实验教学辅助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发展水平及高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该文以某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为例,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建设现状,为促进高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方向和参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王翼扬, 霍楷
2021, 4(16): 117-119.
摘要
(
91
)
PDF
(88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在遇到新问题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该文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教育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探讨梳理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对策,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更好发展。
模式探索
“三维立体化”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王志勇, 梁品超, 江洪, 苏敬芳, 刘喜荣
2021, 4(16): 120-123.
摘要
(
78
)
PDF
(937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教学需要,提出“三维立体化”网络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气类专业基础课教学。通过分析网络教学的优点和缺点,结合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确定了“三维立体化”网络教学模式的结构,列举了开课前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料、网络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等,分析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深入剖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维度的教学任务的内容、完成方式、检测手段及馈送方式等,总结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应用价值。
“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殷振, 曹自洋, 伯洁, 戴晨伟, 苗情
2021, 4(16): 124-126.
摘要
(
108
)
PDF
(60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我院较多课程注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且理论教学、科研项目、产业项目、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科竞赛结合不够紧密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师科研项目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融合,科研项目与产业项目相融合,理论、创新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本科生导师制,成立学生学术性社团,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项目驱动激励模式等手段促进“教科产创赛”的多维融合。建立了“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核,调动学生多渠道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院经过5年多的培养模式研究、探索和实践,证明了“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的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创客教育理念融合专业导论的探索与实践
缪文南, 陈雪娇, 冯金垣
2021, 4(16): 127-130.
摘要
(
81
)
PDF
(83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是创客教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大一新生工程教育存在实践课程介入较晚的问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专业导论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融合创客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驱动为抓手,通过课程改革、组织形式、实践平台建设、赛课合一模式、课程评价5个环节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初步取得了积极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动手实践能力,建立了专业认知体系。
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居占杰, 李嘉文, 居桦
2021, 4(16): 130-132.
摘要
(
75
)
PDF
(61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从地方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创业教育目标体系模糊、实践体系运行不畅、评价体系单一、支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创业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基于此,研究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构建明确的目标体系、基于需求的课程体系、功能齐全的实践体系、保障有力的支持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多层次交互式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许胜, 付焕森, 李彦林
2021, 4(16): 133-135.
摘要
(
75
)
PDF
(84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索适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及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关键。该文探索多层次交互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实现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广泛普适性,在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罗益奎
2021, 4(16): 136-137.
摘要
(
83
)
PDF
(659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部分,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改进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灵活。基于此,该文从高等数学教学不足入手,论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势,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设计要点,以微积分课程为例,探究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推广普及混合式教学模式。
科室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彦梅, 刘影
2021, 4(16): 138-140.
摘要
(
63
)
PDF
(660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医院的科室教学秘书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医院的整体教学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该文总结了教学医院如何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选出合格的科室教学秘书,并根据实际工作体会,阐述了择优选聘的科室教学秘书在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加强师生联系,提高教学质量及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强化教学质控,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协同创新机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郑丽莉
2021, 4(16): 141-143.
摘要
(
57
)
PDF
(66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释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突出“一平台、两突出、三对接、四共建”的改革思路。该模式通过校政协同,聚集创新主体;通过校行协同,对接行业标准;通过校院/企协同,聚焦岗位胜任力,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临床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临床教学质量。明确协同创新各主体的职责和地位,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形成以政府为引领,行业为指导,学校为主体,附属医院为核心,教学医院为重点,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规范化、系统化的人才协同共育机制,为临床医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张莲
2021, 4(16): 144-146.
摘要
(
94
)
PDF
(608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一代,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精神面貌、思想素养和综合素质是我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是培养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而教师也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虑到专业课本身涉及面比较宽广且课时占比较重,所以专业课授课教师理所当然更具优势,能够更为深入地挖掘存在于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并且将其与专业教育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完成教书育人工作。
创新方法
OBE理念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建设
范亚茹
2021, 4(16): 147-149.
摘要
(
112
)
PDF
(68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该文在OBE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该专业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课程设计,在已搭建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点,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的利弊,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高晶晶, 杨雨漫, 吴光生, 齐松, 明蕾
2021, 4(16): 150-152.
摘要
(
136
)
PDF
(87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促进大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工作,夯实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创新教育计划,也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载体。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时存在较多疑惑和问题,而当下关于高校学生项目选题的研究却非常有限。以贵州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大学生选题的倾向、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选题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创新策略
林秋莉
2021, 4(16): 153-155.
摘要
(
101
)
PDF
(677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当前各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来看,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学秘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是学院与系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连接的重要桥梁和关键纽带。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教学秘书负责传达与落实,以此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笔者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以高校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特点为切入点,提出一些提高和改进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创新策略。
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杜环环
2021, 4(16): 156-157.
摘要
(
60
)
PDF
(67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学年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在线教学方式完成学科教学任务,高校思政课也不例外。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质量评价,需要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基于对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情况相关文献的梳理,并结合本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实践,初步厘定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后通过三轮专家咨询审议、层次分析、实践应用,最终确定包含指导思想、组织架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监控目标、监控实施、交流反馈6个模块的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基于SPOC理念的高职创新创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席佳颖
2021, 4(16): 158-160.
摘要
(
118
)
PDF
(771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提升高等院校信息化教育建设质量,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MOOC和传统课堂的学习优点,能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受到高校管理者及教师的关注,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和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开展线上班级的SPOC课程教学,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结合线上网络课程平台以及线下课堂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对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基于情景模拟教学构建临床麻醉学泛在学习环境的应用
刘震, 潘灵辉, 林飞, 郭晓云, 阮林, 徐广宇
2021, 4(16): 161-163.
摘要
(
81
)
PDF
(67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泛在学习仍处于探索并逐步实现的初级阶段,情景模拟教学与泛在学习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但目前并没有两者深度融合的相关研究。从教学设计者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视角出发,建立以学生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泛在学习平台,培养学生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终身学习意识,同时可以为教师及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设计完善教学活动的思路。
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路径设计研究
阴冬胜
2021, 4(16): 164-166.
摘要
(
112
)
PDF
(76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主的新兴通识教育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该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等几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设计,目的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政育人功能,从而培养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情景模拟教学在高职助产专业外科手消毒实训课中的应用
王明玉
2021, 4(16): 167-169.
摘要
(
121
)
PDF
(767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高职助产专业外科手消毒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9级高职助产专业(1)班学生42人作为试验组,2019级高职助产专业(2)班学生39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理论考试试验组(91.67±2.80)分高于对照组(83.13±4.55)分,实践技能考试试验组(88.95±2.94)分高于对照组(76.44±4.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科手消毒实训课中试验组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沟通能力、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提升理论理解能力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高职助产专业外科手消毒实训课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普遍易被学生接受。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李洪亮, 郭艳青, 黄锐, 张毅, 侯得健, 林圳旭, 宋捷, 林泽文
2021, 4(16): 170-172.
摘要
(
153
)
PDF
(758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政元素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探索完成专业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查询和获取思政教育知识点,得到相关信息,从而完成任务,使专业任务和思政任务紧密结合。以《电工学》课程中的两个设计实例为例,进一步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两个实例已在教学中经过了实践检验。
现代工程制图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吴春梅, 李瑞英, 姜赫, 赵大伟, 孙健
2021, 4(16): 173-176.
摘要
(
66
)
PDF
(111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21世纪,在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大国工匠的要求下,在现代工程制图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并针对对分模式的三个步骤(内化吸收、分组讨论、讲授新知识)讲解具体实施过程。实践表明,对分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课堂,它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分课堂更适用于我校学生学习现代工程制图,这种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郝辉, 李雪瑞, 陈正生
2021, 4(16): 177-180.
摘要
(
71
)
PDF
(116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实例导入、翻转课堂、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借助自编程序、手机软件、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在知识上探索提炼、方法上趣味生动、效果上实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实施了相应的创新教学改革,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此次改革增强了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
创业实践
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模式与高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王光霁
2021, 4(16): 181-183.
摘要
(
76
)
PDF
(55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型孵化器为大学生创客提供创业资源并提供综合性服务,但在大学生创业项目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问题,如盈利能力差、商业模式不清、孵化率低等。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解决创业问题。该文主要对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模式与高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探究,以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区的实际运营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独立学院学生“思政+”模式的创业指导培养体系建设——基于科文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分析
郝文
2021, 4(16): 184-186.
摘要
(
98
)
PDF
(55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学生创业意愿不强烈、创新意识薄弱、心理耐受力差等问题更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和质量。该文在课程思政大环境背景的要求下,将思政教育嵌入创业指导培养工作体系中,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以创新意识、创业价值观、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心理品质为培养目标;以培养主动创业意愿、价值观教育、多元化实践模式、分类分型指导为渠道,通过思政教育与创业指导的深度融合,构建独立学院思政教育+创业指导一体化培养系统。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
林滔
2021, 4(16): 187-189.
摘要
(
93
)
PDF
(555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最显著的经济活动形式,能够充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高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孵化基地成为必要的条件,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高校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意义重大,除了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实训平台,还可以传递创新创业思想,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落实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该文对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李贞妮, 王骄, 潘峰, 杨丹
2021, 4(16): 190-192.
摘要
(
92
)
PDF
(54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们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该文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核心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的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相应的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探索和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陈骏
2021, 4(16): 192-194.
摘要
(
199
)
PDF
(554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在城乡发展速度不均衡的今天,如何有效利用农村资源、实现农村经济振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步提升,更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回乡创业。这种创业决策在新时代背景下虽然符合时代发展,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影响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相关因素,简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一流大学“互联网+”“双创”大赛情况比较研究
郑前进, 张文秀
2021, 4(16): 195-198.
摘要
(
105
)
PDF
(56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透视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任务、引领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目标的一流大学,在彰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影响为广泛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表现特征,通过应用EXCEL、SQL Server数据库和图悦热词分析等工具,对大赛历届获奖数据进行梳理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一流大学在以平均获奖数等为表征的获奖能力和以高质量奖项获奖数等为表征的获奖质量方面,均较其他高校具有绝对优势。同时,针对一流大学在大赛中的这种一流表现,主要从学生资源集聚和教育资源分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