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2-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外语数字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陈爱菊
2025, 8(3): 1-3.
摘要
(
38
)
PDF
(132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介绍了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外语数字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关键要素与步骤,期望为OBE理念指导下的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发展,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职业本科“岗课训赛创”育人模式生成逻辑、基本框架与实践路径
陆兴凤
2025, 8(3): 4-7.
摘要
(
21
)
PDF
(130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达成知识和素养的高层次以及职业适应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两者高度融合。“岗课训赛创”育人新模式是“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衍生物,重点强化了职业本科的高层次和高技术技能需求,遵循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主要从高层次课程设计与高技能实践的途径入手。“岗课训赛创”育人模式兼具了知识性、职业性,是职业院校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稳定有效的模型,能够为推动长学制职业人才育人模式变革与创新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
智慧教育时代“课程—项目—竞赛”驱动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宇晓明, 杨兰玉, 张斌, 马文斌, 马家欣, 满增光, 刘继承, 陈景波
2025, 8(3): 8-10.
摘要
(
23
)
PDF
(11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教学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脱节、学习目标不明确、解决问题思路狭窄、创新性实践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企业项目和学科竞赛相互协调补充、互相促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学习目标明确、基础性和原理性理论知识扎实、扎根企业岗位、创新性思想活跃、团队合作能力强等素质。学生通过对众多应用实例的学习,可以快速、全面地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原理、应用原则和设计方法,有效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革新
重组蛋白疫苗研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与思考
杨贵利, 谭艾娟, 李祝, 杨文超
2025, 8(3): 11-13.
摘要
(
19
)
PDF
(128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蛋白疫苗研制涉及一系列生物和化学综合实验,存在实验仪器庞杂、步骤不可逆等突出问题。重组蛋白疫苗研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突破场地、时间、设备等限制,有效弥补传统线下实验教学的不足,为新时代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该文从项目建设背景、建设特点、教学模式等方面介绍有关该项目的建设与思考,旨在为相关课程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提供参考。
应用型大学人工智能实验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基于主流工业界技术“人机交互的对话系统”
杜维, 王班
2025, 8(3): 14-17.
摘要
(
16
)
PDF
(146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类课程在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和优先发展的技术,也对应用型大学的人工智能类课程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3个方面阐述了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教学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第一,引入主流工业界应用技术设计实验环节,使学生学习目前主流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工具和AI(人工智能)技术框架;第二,引导学生使用Chat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等先进AI生成工具进行辅助实验,培养学生使用先进AI工具的能力和符合未来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动手能力;第三,实验教学环节作为学科竞赛的培训课程,可使学生打好技术基础和激发参赛动力,为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虚拟仿真设备在分子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张婧博, 周一丹, 石雨妍
2025, 8(3): 18-21.
摘要
(
20
)
PDF
(12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设备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融入并深刻改变着传统医学教育,特别是对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领域。该文旨在探讨虚拟仿真设备在该领域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其带来的教育价值,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发现虚拟仿真设备促进了基因克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等关键实验步骤的可视化与模拟训练,在检验技术教学中能够强化对学生仪器操作、质量控制及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分析当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作为现代教育工具的重要潜力,以及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新医科背景下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欧阳嘉盛, 梁威, 蒋慧珍, 韦贤, 杨凤莲
2025, 8(3): 22-24.
摘要
(
26
)
PDF
(119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课以培养学生将药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为目的。该文聚焦新医科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医学院校传统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提高药物合成实验的环保性、经济性、易懂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等,为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分享经验,促进药学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轻量级无人机平台支撑下的摄影测量系列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郑忠, 柳锦宝, 陈军, 夏志业, 卢晓宁
2025, 8(3): 25-28.
摘要
(
15
)
PDF
(13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绘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具有技术现实性强、更新速度快、学科融合丰富等特点,特别是在目前轻量级无人机平台的支撑下,传统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方式面临挑战,摄影测量系列课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也亟待做出调整。该文开展的研究有助于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中关于“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共识的切实贯彻,增强专业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科技创新和创造能力、就业竞争力。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严小黑
2025, 8(3): 29-32.
摘要
(
16
)
PDF
(145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学校应用型院校的办学定位,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建设55讲微课和20项虚拟仿真任务,研究并实践了“课前预习、线上理论学习、线下仿真强化”三阶段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采用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通信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应用型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美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郑丹, 任小赛, 孙艳萍
2025, 8(3): 33-36.
摘要
(
18
)
PDF
(120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目前美容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美容技术课程特点,采用学科协同、课岗赛协同、校企协同、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教研协同等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学生获得感,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支撑。
聚焦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校机械类综合实践课程改革
陈诚, 王生怀, 王保华, 王宸, 陈勇
2025, 8(3): 37-40.
摘要
(
18
)
PDF
(12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展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该文聚焦复杂工程问题,整合多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以任务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综合实践课程体系;运用“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四元教学法,促进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螺旋提升。采用企业实际产品,构建复杂工程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应用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崔艳茹, 邱伟
2025, 8(3): 41-43.
摘要
(
21
)
PDF
(11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1+X”证书制度在全国广泛推广,促使高校相关的课程进行改革。该文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为例,进行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改革,以书证融通为指导,结合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可满足计算机与软件信息服务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考证通过率,为其他课程教学提供基础和借鉴。
海洋中药学系列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以补虚类中药海马、乌贼肉和文蛤肉为例
刘雯, 杜成智, 范丽丽, 易湘茜, 侯小涛
2025, 8(3): 44-46.
摘要
(
19
)
PDF
(11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课具有精短、易懂、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该文以补虚类中药海马、乌贼肉和文蛤肉为例,首先利用情景化小短片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前列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点;然后分别讲述海马、乌贼肉和文蛤肉的来源、产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现代研究成果等;最后后测总结,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能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有较高的参与度,学习效果能达到预期目标。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胡阳华
2025, 8(3): 47-50.
摘要
(
15
)
PDF
(117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以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多元的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该文对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教育教学缺乏信息化、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参差不齐、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比如优化信息化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这些解决方案,确保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电子信息专业工程伦理课程实践方案探讨
李晓宇, 邱云明, 田劲东
2025, 8(3): 51-53.
摘要
(
24
)
PDF
(130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中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强化工程伦理软实力。工程伦理课程作为工程类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兼具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伦理判断力的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该文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与行业热点和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案例库和实践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互动式教学与思辨性学习,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辩论研讨等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复杂的伦理决策情境中,从多方视角理解工程活动中各类角色的伦理责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工程伦理素养,更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对于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科技人才,推进科技与伦理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测试分析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张湜溪
2025, 8(3): 54-58.
摘要
(
19
)
PDF
(1333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测试分析与技术课程是地质专业的本科生选修课,其通过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地质学分析方法。为培养高素质地学人才,该文对地质测试分析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从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优化、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内容优化3个方面进行探讨,根据地质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合理设计实验实践内容,为地质测试分析与技术课程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金融课程应用研究——以金融市场与机构课程为例
孙文娜, 徐丹, 韩景旺
2025, 8(3): 59-61.
摘要
(
23
)
PDF
(121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讲授、案例讨论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逡巡法+LRY训练法等手段,把案例带入课堂,让研究生深入案例情境进行分析,有助于实现“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不但锻炼研究生基于案例场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研究生通过案例研究的过程,了解如何通过发现新的客观事实进行理论创新,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语项目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王海骄, 马雯雯
2025, 8(3): 62-64.
摘要
(
20
)
PDF
(114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各行业的关键词,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德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开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德语项目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深入研究项目化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施举措,总结其在高校德语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旨在为高校德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创”背景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环境工程创新研究与训练课程为例
刘战剑, 张曦光, 袁瑞霞, 苑丹丹, 李美玲, 王玲, 王微
2025, 8(3): 65-67.
摘要
(
19
)
PDF
(118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是巩固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以东北石油大学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环境工程创新研究与训练为例,分析了传统“双创”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实践基地等方面探索了“双万计划”要求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和经验做法,提出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依托“互联网+”大赛,开展“课程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实践教学与“双创”竞赛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双万计划”背景下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践探索——以黑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为例
付海燕, 杨峰山, 常伟, 李昆, 刘春光
2025, 8(3): 68-70.
摘要
(
79
)
PDF
(121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黑龙江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获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背景下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地方高校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结合地方高校的定位与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找准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探讨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同时,初步探索了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创新点与实践路径,并顺利完成了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并助力一流专业的建设。
ChatGPT技术热潮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
刘小刚, 于蓉蓉, 李建辉, 陈瑶, 郭娇娇
2025, 8(3): 71-73.
摘要
(
23
)
PDF
(122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也是当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该文梳理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时代价值与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Chat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技术赋能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路径,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搭建了“理实融合”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四轮驱动”培训机制、构建了“5+X”的数字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进一步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实施。
本土化口译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究——以强调温州区域特色的口译课程为例
董紫欣, 陈博栋
2025, 8(3): 74-77.
摘要
(
18
)
PDF
(129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新时代对文化传播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关键在于整合区域特色,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本土化口译人才。该文结合口译课程目标,剖析培养本土化口译人才对温州地区的重要性及当前口译教学面临的挑战,基于口译能力发展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培养创新型本土口译人才的教学模式,强调温州区域特色的融入,旨在为培养本土化口译人才开辟新途径。研究表明:将温州地方特色与外语口译全球视野结合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口译教学的质量,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贡献独特人才资源。
产教融合背景下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何倩
2025, 8(3): 78-80.
摘要
(
22
)
PDF
(114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新闻传播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新闻采编能力,还需掌握新媒体操作技术、数据分析、内容创新等多方面技能。产教融合通过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能够有效提升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文对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与保障策略进行研究,为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代机遇、关键问题和实践路径
何律君, 杨敏然
2025, 8(3): 81-83.
摘要
(
20
)
PDF
(116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高水平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背景下“双一流”重要战略机遇的新方位、新要求,深刻理解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通过聚焦优势特色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引育机制,推动校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实现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岗位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刘金南, 沙印
2025, 8(3): 84-86.
摘要
(
17
)
PDF
(120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岗位实习作为一门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学校进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实习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深入探究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岗位实习管理模式,对实习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可为同类专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人工智能背景下师资队伍对于机械类学生技能培养的影响
王荔檬, 杨铨, 赵莹莹
2025, 8(3): 87-89.
摘要
(
19
)
PDF
(127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类师资队伍的构成和教育模式正在经历重要变革。该文基于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分析了师资队伍的构成和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悉:师资队伍通过结构多样性与专业广泛性、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现代化、跨学科合作与研究对机械类学生技能培养产生了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械类师资队伍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
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发展改革路径探索——基于能力本位、需求牵引、精神育人的视角
张春香, 刘蕊, 郭海燕
2025, 8(3): 90-92.
摘要
(
19
)
PDF
(118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旅游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国家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宽泛、模式单一、实践教学不足、认可度降低等诸多问题。为应对以上问题,该文分析讨论了石河子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加强专业优势特色建设、优化多元协同驱动教学体系、思政育人等方面进行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实践,并提出未来的发展重点与提升空间,以期对新时代旅游人才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数字经济视域下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王伟, 王中良
2025, 8(3): 93-96.
摘要
(
19
)
PDF
(128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财经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在不断改变和重塑财经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创新创业教育是财经类高校推进新财经建设,实现分类、特色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该文基于“思政+专业 +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理念,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探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新财经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跨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探索
崔琪楣, 刘宜明
2025, 8(3): 97-99.
摘要
(
22
)
PDF
(114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了顺应“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发展,高校亟须开展跨学科交叉新课程的建设,满足智能时代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对高层次、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要。该文首先分析了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跨学科交叉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然后以智能泛在网络高新课程群的建设为例,探讨了信息通信与人工智能跨学科交叉课程的建设目标、学科内涵、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为培养信息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文科时期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李胜胜
2025, 8(3): 100-102.
摘要
(
19
)
PDF
(116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强调跨学科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新文科时期工商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在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新文科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以此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在新文科时期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校企合作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以培养出符合新文科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
新兴交叉学科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实践
秦子
2025, 8(3): 103-106.
摘要
(
21
)
PDF
(120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士后制度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北京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优先,完善制度,优化管理,以着力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博士后人才培养;同时,在招收、培育、用人等环节积极创新,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领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该文系统分析新兴交叉学科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实践,以期为优化博士后管理、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探索
傅孝文, 金威, 朱国强, 李明勇
2025, 8(3): 107-110.
摘要
(
15
)
PDF
(1149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尚没有成熟、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该文通过分析目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医学院校应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搭建“双创”支撑平台,健全教育评价机制;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医学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改革方案,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模式探索
“互联网+”模式下以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姚丽娟, 魏建兵, 裴俊华
2025, 8(3): 111-113.
摘要
(
13
)
PDF
(116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模式与学科竞赛的结合已深刻改变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格局。学科竞赛是“互联网+”模式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有效方式,该文深入探讨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学科竞赛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以学科竞赛为核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设计教学原则、实施步骤及方法,构建效果评价体系,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与指导。
基于产教融合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
杜伟
2025, 8(3): 114-116.
摘要
(
14
)
PDF
(119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国家人才资源开发和教育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与战略部署,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面向国家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与部署,以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格局、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任务目标为导向,结合开放大学特色,探索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
郝瑞林, 蔡国庆, 王文成, 周利杰, 刘辉
2025, 8(3): 117-120.
摘要
(
14
)
PDF
(11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该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学生和教师实践能力弱、产教融合不深入;根据问题调研了沧州及周边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着手,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技术型人才,服务地方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究
刘莹, 房瑜丹, 沈鹏远
2025, 8(3): 121-123.
摘要
(
20
)
PDF
(11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数字化转型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该文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分析了高校开展财务管理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如教学体系缺乏信息化改革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教师队伍缺乏信息化理念等,并提出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措施,为课程建立数字媒体资源,提升课程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面向传感器新技术与前沿应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周嘉星, 陈炜
2025, 8(3): 124-127.
摘要
(
18
)
PDF
(149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其中,“双一流”建设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层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新技术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旨在改进传感器新技术的教学内容体系,补充“产”“研”相关的传感器新技术与新应用,形成一套涵盖传感器最新技术、最新应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
面向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
商硕, 蒋海兵
2025, 8(3): 128-131.
摘要
(
18
)
PDF
(1254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支持。在此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探索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指导与要求下,该文尝试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探索和构建人文地理学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围绕人文地理学交叉融合课程,通过利用跨专业教学团队、跨专业合作创新项目、跨专业合作竞赛及网络教学资源等条件,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教学目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索
黄婕
2025, 8(3): 132-134.
摘要
(
17
)
PDF
(12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类能够基于大量数据生成全新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正逐渐渗透到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该文探讨其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知识传播等方面的内在价值,并提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为例
宁豆豆, 蔡力, 南云, 陈喜娟, 魏晓冬
2025, 8(3): 135-137.
摘要
(
23
)
PDF
(12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新工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国内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优质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科研创新意识不强等共性问题,该文提出了“4+4”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模式,推动了以荣誉课程建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科研平台搭建,着力培养具有新工科思维、科研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信号与系统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
李敏
2025, 8(3): 138-141.
摘要
(
19
)
PDF
(121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分析了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价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避开繁琐的数学推导,递进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项目,使教学内容具有高阶性。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考核,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与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使教学做到闭环、可持续改进。
智慧教育环境下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董燕, 李翠, 曹孟京, 孙乾, 李文飞
2025, 8(3): 142-144.
摘要
(
16
)
PDF
(131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工程实践教学是石油工程核心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的环境发生了改变。该文通过分析智慧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更好地融合信息化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深挖石油工程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智慧教育环境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实践教学有效途径,从而适应新时代、新经济、新产业形势下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
创新方法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成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吴明霞, 陈依桐, 杨屹, 杨刚, 刘剑
2025, 8(3): 145-148.
摘要
(
19
)
PDF
(128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新工科背景下四川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卓越新工科人才为目标,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往届课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开展了“导—塑—变—引—用”“五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同时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强化全过程评价。课程改革后,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阶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专思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西京学院电商助农实践课程为例
秦效宏, 续晓飞, 梁林蒙
2025, 8(3): 149-151.
摘要
(
15
)
PDF
(120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坚持“守正固本、智慧创新”原则,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电商助农实践课程围绕完成一个电商助农项目,以项目实施过程为主线,通过三阶段教学,驱动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电商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创新创业高阶能力。通过“一项目、五任务、四融入”“专思创”融合路径,把课程蕴含的价值、认知、情感、行动“四个维度”的思政和创新创业元素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曾丽雅
2025, 8(3): 152-154.
摘要
(
17
)
PDF
(11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产教融合的背景出发,探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的结合点,提出了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在概述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阐释大数据在会计专业教学中重要价值的基础上,该文构建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的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框架,以适应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策略,包括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一主体两支撑”的会计教学实践体系、融入大数据技术理论与构建“双创”内容以及推进产教融合和完善会计教学评价体系。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中的实践探究
陈盈竹
2025, 8(3): 155-157.
摘要
(
16
)
PDF
(116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PAD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模式通过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3个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该文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实践进行探究,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遇到的问题,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互动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优势;同时,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中的应用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要求。
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内蒙古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学课程为例
张湘云, 刘利珍
2025, 8(3): 158-161.
摘要
(
19
)
PDF
(140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医学类等专业,将OBE理念与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该文立足开放教育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成人的学习需求与特点,在把握OBE理念以及BOPPPS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以内蒙古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开放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为开放大学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开放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基于OBE理念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野外地质实习设计思路
王朋岩, 袁红旗, 王雅春, 史集建
2025, 8(3): 162-164.
摘要
(
18
)
PDF
(12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外地质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与室内教学相比,野外教学环境艰苦,教学内容复杂。该文基于OBE理念(成果导向教育),通过梳理学生心理、教师状态、实习内容和基地条件,总结教学对策:理念调整、针对性备课预习、全天候教学、室内与野外教学相结合、全程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恰当融入课程思政等。该文应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可作为相近专业野外实习设计的参考。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实践——以旅游新媒体营销为例
吴倩, 刘涛
2025, 8(3): 165-167.
摘要
(
16
)
PDF
(138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注方向之一。该文以旅游新媒体营销为例,在界定创新能力内涵与维度的基础上,分析课程地位与作用,从而构建“一核两翼五重”的教学改革路径,旨在借助课堂这一载体实施以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为今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数字技术赋能解剖学智慧教学的应用研究
杨鑫, 常加松, 史婷婷, 关晓伟
2025, 8(3): 168-170.
摘要
(
14
)
PDF
(116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首先探讨了数字赋能为解剖学教学带来的价值与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的智慧教学可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参与度,优化教育资源,降低教学成本;另一方面,数字赋能也面临技术压力、教师数字信息素养欠缺、学生学习习惯转型困难等挑战。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系列数字赋能解剖学教学的应对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师生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转变学习习惯,跟进技术发展,坚持教学革新。数字赋能将持续推动解剖学教学发展,为培育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辛建生, 王雪娟, 郭鹏, 刘青, 闫卓
2025, 8(3): 171-174.
摘要
(
17
)
PDF
(117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学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要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阐释了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创新创业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创新创业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OBE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学课程改革路径,要构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三阶段贯通式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档案袋清单制度,让教师的教学投入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被全面记录,注重过程管理,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微信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康巍, 金观桥, 赵阳, 韦苇, 阳君, 黄艳霞
2025, 8(3): 175-177.
摘要
(
16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放射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构成环节。该文探讨微信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实现在线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就微信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信息过载与筛选困难、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由专人进行群管理、定期举行线上或线下的研讨会、搭建专业的医学影像平台等解决方案。微信参与式教学模式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方式灵活化、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移动化、学习资源多样化、学习内容前沿化,为住院医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显著提高了放射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效果。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齐鲲鹏, 李娅娜, 周韶泽, 陈秉智
2025, 8(3): 178-180.
摘要
(
15
)
PDF
(13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实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亟须进行改造升级。该文针对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探索符合新工科背景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在培养行业工程意识、创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和强化行业文化价值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这些措施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创业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为例
蒋慧亮, 战旭梅, 祁兴普, 陈晨
2025, 8(3): 181-184.
摘要
(
20
)
PDF
(119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岗课赛证”协同机制的作用,依托行业和企业发展,面向检验岗位核心技能需求,依岗定课,解析技能大赛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将岗、赛、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重构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组建模块化教学团队,实施多层次、多场景的模块化教学,形成具有食品检验检测专业特色的“岗课赛证”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模式的研究
唐青玉, 刘红
2025, 8(3): 185-187.
摘要
(
17
)
PDF
(11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研究地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模式具有现实意义。该文从产教融合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地方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共建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合作不稳定、合作不深入、合作企业选择不合理、经费难保障、“双师”队伍建设滞后和质量评估体系缺位等,重点从达成共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内容共享、深化合作内容,综合评价、合理选择合作企业,资金共筹、拓展筹集经费渠道,校企共育、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质量共管、完善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共建对策。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现场工程师技能培养路径及其学习效能增值评价研究
张卫伟, 苏恒宇
2025, 8(3): 188-190.
摘要
(
16
)
PDF
(116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场工程师是工程师队伍中的实践攻坚者,是储备大国工匠与能工巧匠、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学习效能增值评价是保障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提升高职育人价值的有效手段。该文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主要针对高职现场工程师技能培养及其学习效能增值评价展开研究,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切入,提出高职现场工程师技能培养的路径,从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反馈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学习效能增值评价体系的构建。结果表明:该培养路径及学习效能增值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共进,促进高职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孵化器的互动模式研究
姚瑶, 韩娜娜, 沈通, 刘立华, 郭薇
2025, 8(3): 191-194.
摘要
(
29
)
PDF
(125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企业孵化器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和资源对接不足等问题。该文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孵化器的互动,构建了“教育奠基、实践转化”“实时反馈、教育调优”“资源共享,生态共建”3种互动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孵化器互动的策略建议,包括创建“无界”合作模式、引入“敏捷教育”、构建“智能孵化”体系、推动“跨界融合”等,旨在为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孵化器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培育具有实践经验和市场洞察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的繁荣发展。
应用型高校外贸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李夏玲, 申之峰, 陈利馥
2025, 8(3): 195-198.
摘要
(
18
)
PDF
(114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对应用型高校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产教融合是适应新挑战的路径。该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的定义和在我国的发展,其次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外贸专业现行的产教融合模式,认为我国外贸专业现行的产教融合模式存在发展理念不清、各参与方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最后针对现行产教融合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