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高职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素养的要素模型研究
王珏敏, 张爱民, 江旭岗, 孟德, 胡成海
2025, 8(2): 1-3.
摘要
(
15
)
PDF
(11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选取在数字化教学创新方面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师为样本,以“学生需求和高职教育环境”内需和外推的两大动力为基础条件,以“基本要求、能力提升、发展目标”三阶段为提升路径,形成“核心教学目标、核心教学资源、核心教学任务、核心教学评价”四核心的数字化教学创新的实践成果,最终通过“教学素养、职业素养、数字素养、融通素养、个人素养”五维度素养指标,对高职教师教学创新素养进行全面考查,构建基于“两动力三阶段四核心五维度”的数字化教学创新素养模型。
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法研究
史再峰, 高静, 傅海鹏, 徐江涛, 刘强, 马凯学
2025, 8(2): 4-4.
摘要
(
21
)
PDF
(14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技术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产业第一资源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对后摩尔时代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结合天津大学的人才培养实践,提出面向产业发展的集成电路人才分类培养体系,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改革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法,有利于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发展和产业创新。
经管类本科专业电子沙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杨珽
2025, 8(2): 8-11.
摘要
(
15
)
PDF
(11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沙盘是经管类本科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环节。尽管电子沙盘在经管类本科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出现了教学支持不足等问题。该文基于教学实践,对经管类本科电子沙盘课程的特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对于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农林类高校植物生理学课程不同专业学生成绩差异分析与探究——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赵晶, 程聪
2025, 8(2): 12-15.
摘要
(
17
)
PDF
(18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生长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学习植物生理学课程的不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科学对比和分析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本科生植物生理学成绩差异与影响成绩差异因素的关系,旨在找出导致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影响成绩差异的因素,为今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提供基础参考依据,进而为推进全面有效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各项工作提供参考。
教学革新
“四融合、五递进、三共育”教学模式视角下高职计算机“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以Linux操作系统为例
邓伟, 高建华, 洪新建, 廖立琼, 颜淑婷, 许小龙
2025, 8(2): 16-18.
摘要
(
20
)
PDF
(118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文通过“四融合、五递进、三共育”教学模式下高职计算机“课堂革命”的方式,重构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搭建虚拟机实验环境进行项目实战任务,打造“有用”课堂;通过创设情境和角色与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实战演练与技能竞赛训练来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有趣”课堂;选取学生助教与企业教师并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来创新教学团队,打造“有料”课堂;通过教师、学生、企业导师进行“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的多元教学评价,打造“有效”课堂;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需求。
“专创融合”背景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赵静, 冯利军, 赵美卿
2025, 8(2): 19-21.
摘要
(
18
)
PDF
(112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的背景下,“专创融合”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文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创融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策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非消化专科医师在消化内科培训的初步探索
刘海宁, 周怡, 马婧嶔, 方颖
2025, 8(2): 22-24.
摘要
(
16
)
PDF
(115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未完善,非消化专科医师至消化内科培训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该文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非消化专科医师在消化内科培训期间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探究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专科医师开展消化内科专科培训教学工作的差异,以不断完善专科培训制度。
高职院校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王米雪, 张继玲, 吴萌, 圣志存
2025, 8(2): 25-29.
摘要
(
14
)
PDF
(125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高职院校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课程考核评价片面、素质教育缺位等问题。该文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明确教改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全面评价教学效果;挖掘思政元素,强化素质教育等措施,以期更好地完成基因工程制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服务学生专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探索——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马保成, 丁晓倩, 池玉蕾, 王熙黎, 屈岍, 张奇莹
2025, 8(2): 30-33.
摘要
(
17
)
PDF
(12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习是本科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实习课程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该文以近年来西安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工作为例,梳理并总结实习教学及改革经验,提出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改进课程质量评价方法、充分挖掘校内校外实习资源和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及有益成果等教学创新方法,可供后续教学参考。
工程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
张伟华, 王小芬
2025, 8(2): 34-37.
摘要
(
18
)
PDF
(115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服务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的重要责任。创新能力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技能品质,高职院校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介绍了创新能力培养在工程制图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工程制图课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应用图学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依托实践教学或技能大赛引导学生融入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土木类给排水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思政建设
郭英明, 张苹
2025, 8(2): 38-41.
摘要
(
17
)
PDF
(12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阶段实践环节可为学生日后从事与土木类给排水专业相关的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针对实践环节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实践环节方式多元化、激发学生主观积极性、建立实习基地和丰富实践资源3条实践环节改革措施;从讲解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价值3个方面对实践环节进行思政建设,做好思政内容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数字化时代打造充满“六性”的教学课堂——以光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贡丽萍, 孟庆凤
2025, 8(2): 42-44.
摘要
(
14
)
PDF
(12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秉承“品德为先、学习为本、研究融合、不断进步”的理念,基于建构性教学观,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打造充满“六性”(趣味性、创新性、挑战性、科学性、独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由第一课堂有效延伸到第二课堂,打造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唐冰瑶
2025, 8(2): 45-47.
摘要
(
18
)
PDF
(112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机器人竞赛为导向的高职控制类教学改革探索
许曈, 袁加奇
2025, 8(2): 48-51.
摘要
(
13
)
PDF
(13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高职学生对控制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以机器人竞赛为导向,提炼出控制类课程需要解决的电机精准控制任务,并以该任务为导向设计了5个教学项目,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基于MATLAB仿真软件的电机模型的搭建、连续系统下电机模型的分析、连续系统下电机模型的校正以及离散系统下电机模型的搭建、分析与校正过程,同时也融合了思政课程,以期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融”视角下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陈海宇, 廖艳利, 冯凯
2025, 8(2): 52-54.
摘要
(
15
)
PDF
(114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立足“三融”视角,阐述肇庆医学院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在多维度的协同融合机制下,以服务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以技术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以数据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构建“三融”视角下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模型提供依据。
“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探析
郭志超, 杨玉娟, 许春蕾, 张宇, 邢传波
2025, 8(2): 55-57.
摘要
(
14
)
PDF
(112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四新”建设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社会贡献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探索“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不仅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四新”建设的核心理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专创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资源环境类专业拔尖人才培养研究
周慧, 葛坤朋, 王彦国, 王金阳, 谢羽彤, 王静怡, 庞龙龙
2025, 8(2): 58-61.
摘要
(
18
)
PDF
(16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领域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概念、现状出发,梳理了资源环境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施路径,建立了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对健全资源环境人才培养、服务地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微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志东
2025, 8(2): 62-65.
摘要
(
19
)
PDF
(12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微专业作为一种新型载体,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其核心目的是根据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此外,微专业旨在深化专业与行业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该文通过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数据处理”微专业建设,提出了微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设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微专业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选择和实践经验。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地方区域数字经济管理发展研究
王浩海
2025, 8(2): 66-68.
摘要
(
17
)
PDF
(12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文旨在明确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来说,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体系;二是如何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如何优化地方高校的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结构,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以福建理工大学为例
詹金武, 刘春亮, 陈军浩, 徐云山, 王恒
2025, 8(2): 69-71.
摘要
(
16
)
PDF
(134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为适应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新特点而诞生的新兴专业,福建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深入开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持续优化。该文立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成效等方面展开分析,形成了适合专业发展的培养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同类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开放大学实施社区家庭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王慧, 张湘云, 刘利珍
2025, 8(2): 72-75.
摘要
(
15
)
PDF
(12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教育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教育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开放大学以服务终身教育为己任,作为开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机构,充分运用开放且灵活的教育模式,借助覆盖广泛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探索其发展路径,旨在满足社会多元化教育需求,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在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和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
崔帆, 霍楷
2025, 8(2): 76-79.
摘要
(
13
)
PDF
(12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正处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开展有关“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改革策略的研究,即在教育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道德自觉性、健康的身心、艺术鉴赏能力以及良好的应变、实践、动手能力等。该文应用文本分析法、文献综述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五育融合”的方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阐述从以人为本到“五育融合”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社会背景,制定了改革模型和相应策略,形成“五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模式,明确改革目标,从而完善改革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顶层设计机制优化以及课程内容创新,从而实现培养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生态产业学院模式下优化实践课程体系研究——以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为例
刘伯斌, 辛桂亮, 宣富君, 杨丽, 张代臻, 唐伯平
2025, 8(2): 80-83.
摘要
(
14
)
PDF
(13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生态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者培养的基地。实践课程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中具有重要地位。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是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其在建院之初尚未完善面向湿地生态资源的实践课程体系,难以满足高质量生态文明人才知识和技能培养的需求。为深入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湿地学院从依托专业群构建实践课程群、立足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多渠道建立实践课程教学基地、优化校内外多元结构的实践教师队伍和创新“政产学研用”的实践课程模式5个方面着手,优化生态产业学院的实践课程体系,保障优秀的生态文明建设者、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培养质量。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高职分析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曾健
2025, 8(2): 84-86.
摘要
(
14
)
PDF
(12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专业教育中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结合、双导师制等方式开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的岗位工作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同时,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理论知识基础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培养高职分析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意义,提出课岗一体化教学、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和学练赛融合教学等策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
李锐铎, 潘俊奎, 朱凯, 夏英志, 李辉
2025, 8(2): 87-90.
摘要
(
17
)
PDF
(116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特色,重新构建了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及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可为类似院校及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突破路径
武昊
2025, 8(2): 91-94.
摘要
(
13
)
PDF
(11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高职一体化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针对一体化培养目前存在人才培养输入、过程、输出3个阶段和内部、外部两个环境方面的问题,该文通过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教师团队、产教融合“四个一体化”支撑协同配合,统一价值理念、目标愿景、行动方式,实现中高职一体化高素质人才培养。
模式探索
“以赛促学”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
徐刚刚, 康婷
2025, 8(2): 95-97.
摘要
(
18
)
PDF
(134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是培养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核心课程。该文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课堂讲授改为“理论基础+课堂实验+经典案例库”模式;将教学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建模竞赛3个模块实施;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单一化考核改成全方位、多元化考核。两年教学及竞赛的实践结果表明:数学实验类课程的考核成绩、软件编程能力、建模竞赛的师生参与度与获奖率显著提高。因此,通过此次教学模式的新探索,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实验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系统的教学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数学实验课程得以推广,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建模竞赛的有利开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托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侯美玲, 张小茱, 崔玥, 高雨勤
2025, 8(2): 98-100.
摘要
(
15
)
PDF
(11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研究产教融合模式,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托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行业适应性。高职院校托育专业在教学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在更新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基于此,结合实践案例和文献内容总结出同步课程开发、增强型实践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路径。采用这些路径,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将实现更有效的对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将得到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李明霞, 徐时, 朱万旭
2025, 8(2): 101-103.
摘要
(
17
)
PDF
(11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发展现状,围绕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构建定制化教学科学培训系统模型的方式,改革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采用整合资源、增加教师去企业实践机会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能力;采用网络研修跟踪指导的办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帮助高校教师掌握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方法与路径,提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探讨
黄侃, 农玉娟
2025, 8(2): 104-106.
摘要
(
17
)
PDF
(11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显著变化。该文结合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应用大数据的情况,着重探讨高校如何将大数据资源灵活应用于教学管理工作中,提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策略,帮助高校在大数据时代把握机遇,实现教学管理流程优化,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促进教育与管理的个性化与智能化,为高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新路径。
服务信创产业学院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聂晓, 所辉
2025, 8(2): 107-109.
摘要
(
21
)
PDF
(116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创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服务信创产业学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分析信创产业学院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新诉求,探索构建“四个三”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模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更新培养内容、建立培养途径以及完善评价体系,重构服务信创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计算机网络专业与信创产业学院的深度融合,共同培养更多优秀的信创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肖和伟
2025, 8(2): 110-113.
摘要
(
17
)
PDF
(115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体育专业应切实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该文重在厘清体育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搭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和项目载体,更新课程内容体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坚持产教融合,加强“校企政”合作,建设特色化课程体系,构建优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等;并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资源配置方面进行调整,把深化产教融合路径转化为自身调整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动的创新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基于“三创”教育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巨佳, 李华冠, 翁瑶瑶, 王珏, 董强胜, 周星星
2025, 8(2): 114-116.
摘要
(
14
)
PDF
(12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和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通过系统分析南京工程学院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学校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支持平台等改革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强师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赋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冯倩
2025, 8(2): 117-119.
摘要
(
18
)
PDF
(11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强师计划”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对促进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培训模式、搭建网络教研协作平台、健全绩效评估与激励保障机制4个方面,探讨了数字化赋能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持续优化数字化软硬件条件、创新教师培养和教研方式、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书院制下高校博士与本科生“1+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秦奎伟, 申大为, 朱丽娜
2025, 8(2): 120-123.
摘要
(
13
)
PDF
(115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院制改革是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与拓展,同时,导师制对书院制育人模式中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存在教师资源匮乏、制度体系不完善、导学交流不充分等问题。该文在高校书院制背景下,采用自主双向选择的方式,建立博士生与本科生“1+N”导学关系(博士生“导师”制),通过创新课题项目的研究实践,探索书院制下高校博士与本科生“1+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增强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高校书院制下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数字经济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黄铭诗, 周惠平, 韩玺
2025, 8(2): 124-126.
摘要
(
15
)
PDF
(11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形势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顺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该文主要探析了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原则和“三步走”培养模式,为提升数字经济背景下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李冲, 周雪妍
2025, 8(2): 127-129.
摘要
(
14
)
PDF
(124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医药产业正逐步壮大并形成全产业链,迫切需要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标定位不明确、培养模式趋同、行业实践训练不足等问题,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构建“双向融合、四化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方案与产业需求、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双向融合”路径,积极践行“课程模块化、问题情境化、师资多能化、考评多元化”的“四化驱动”模式,为培养适应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途径。
政用产学研融合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孙国强, 周波超, 张子棋, 王春泽, 陈艳艳
2025, 8(2): 130-132.
摘要
(
18
)
PDF
(12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政用产学研融合已成为实现协同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而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该文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政用产学研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促使各培养主体跨界融合、相互支撑、合作育人,有助于实现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具体应制定交通工程专业合作育人的策略,即集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校内外结合的多主体培养等为一体的培养模式。
创新方法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课程分层教育研究——基于CBI的隐性分层式教学在医学职业英语中的应用探讨
李婉瑄
2025, 8(2): 133-135.
摘要
(
17
)
PDF
(11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通过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学科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理论框架下的隐性分层式教学法对医学职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和学习需求,采用异质合作小组的方式进行分组,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并采用相应的增值评价方式。在听、说、读、写各模块中,紧密结合学科知识,设置组内分层任务,以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达成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目标。
BIM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吴铭昊
2025, 8(2): 136-139.
摘要
(
17
)
PDF
(11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建筑结构领域对高效、高质量的建筑结构设计需求增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数字模型集成实现了设计的可视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二维设计理念。目前,各高校建筑工程专业均已开设了BIM建模课程,但很少与原课程实践和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结合,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掌握建模能力,但缺乏将其应用于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基于此,为提升学生三维可视化建模和建造结构协同设计的能力,该文提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引入BIM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使其内容适应结构设计信息化的发展理念,更加贴合学科的发展。
PBL+CBL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赵宇, 张晓良
2025, 8(2): 140-143.
摘要
(
15
)
PDF
(11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CBL(Case Based Learning)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该文选取了东南大学医学院内科实习的2020级医学临床专业本科生共计200名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
实习后,与对照组相比,PBL+CBL组学习成绩中的临床分析能力、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以及总分更高(
P
<0.05)。实习后,与对照组相比,PBL+CBL组问卷调查满意度中的学习兴趣、专业知识掌握度、技能熟练度、临床分析能力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总体满意度得分更高(
P
<0.05)。
结论
在开展内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PBL+CBL完成教学能取得满意成效,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张志荣
2025, 8(2): 144-146.
摘要
(
16
)
PDF
(114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已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法(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该文通过深入挖掘其理论基础,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技能提供新的视角,以期提高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王向涛, 包赛很那, 孙磊, 魏学红
2025, 8(2): 147-150.
摘要
(
17
)
PDF
(12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草产品开发过程中专业技术型人才匮乏的问题,进一步促进西藏畜牧业的发展,西藏农牧学院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课程开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将实践课程占比由37.5%提升至50%;设置参观学习、实地调研、多样化实验、技能大赛以及实习考察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性,培养了一批符合西藏畜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地区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基于CDIO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为例
孙冰怡, 崔佳旭, 刘威
2025, 8(2): 151-153.
摘要
(
15
)
PDF
(11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ython程序设计是一门培养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基础课程。该文针对吉林大学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将项目实践和理论学习有机融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为社会培养技术精湛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OBE-CDIO理念的应用型本科运筹学课程探索与实践
王一然
2025, 8(2): 154-157.
摘要
(
17
)
PDF
(11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OBE(成果导向教育)-CDIO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该文探索了将OBE-CDIO理念应用于应用型本科运筹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分析了OBE-CDIO理念在运筹学课程改革中的适用性,进一步设计了引入OBE-CDIO教学理念的应用型本科运筹学课程建设实施路径。新模式的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莉
2025, 8(2): 158-160.
摘要
(
21
)
PDF
(116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开展了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税法课程教学改革,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运用先进教学理念,构建“思政教育+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按照“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成果评价—反馈与改进”5个步骤,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形成税法课程质量提升闭环体系,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生物制药技术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圣志存, 洪伟鸣, 陈熔
2025, 8(2): 161-165.
摘要
(
16
)
PDF
(13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新形势下生物制药产业对国际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勃林格殷格翰(江苏)分析了当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了基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通过校企联合,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重构、双导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切实有效地推动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柔性电子学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洋, 谢思聪, 王伟, 曹震宇, 王磊
2025, 8(2): 166-168.
摘要
(
15
)
PDF
(11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柔性电子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近年来,柔性电子界面和软机器人因其高度的生物兼容性、功能性、适配性和低成本而在这一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软机器人上的柔性人机界面将成为传统刚性设备的替代品,有可能在康复反馈和用户体验方面彻底改变医疗机器人的模式和未来方向。该文旨在探讨柔性电子学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技术介绍、教学方法探讨、实践案例展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柔性电子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康复治疗教育的进步。
虚拟仿真教学在研究生“植物病害治理策略与技术进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探讨与实践——以苹果树腐烂病致灾规律与防控虚拟仿真为例
冯浩, 刘巍, 徐亮胜, 黄丽丽
2025, 8(2): 169-171.
摘要
(
20
)
PDF
(11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生“植物病害治理策略与技术进展”课程教学限制因素较多,特别是研究生了解产业一线问题和实操锻炼的机会和平台不多。借助当前先进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有助于解决专业技能训练不足制约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难题,是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趋势。该文就苹果树腐烂病致灾规律与防控虚拟仿真在研究生“植物病害治理策略与技术进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践进行了概述,符合现代化智慧农业发展和新农科建设需求,为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生产类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业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探索
乌云高
2025, 8(2): 172-174.
摘要
(
20
)
PDF
(124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对产教融合政策的深入实施,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如合作紧密度不足、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完善等,提出了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体系、提高师资力量、提升实习基地质量和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措施,通过对建设成效的评估,展示了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推动校企合作育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基于高职文科专业创业学生画像的“双创”精准教育研究
柯畅
2025, 8(2): 175-178.
摘要
(
14
)
PDF
(12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中,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设计规划,并且基于文科专业创业学生画像推进“双创”精准教育模式建设,以此提升“双创”教育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更好地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任务。该文基于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创业学生画像提出了构建“双创”精准教育模式的对策,助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技能大赛烘焙项目的赛教融合课程建设研究——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徐向波, 尤香玲, 邓晓青, 罗文, 李想
2025, 8(2): 179-182.
摘要
(
13
)
PDF
(11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能大赛对壮大技能工人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将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和先进理念与课程建设进行融合,是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通过分析目前烘焙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技术要求和烘焙类课程相结合,探索与烘焙赛项相关的赛教融合课程的建设,发挥课程建设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基于“专创融合”特色的“四三三”高职就业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李心婳, 廖华, 孙克亮
2025, 8(2): 183-185.
摘要
(
15
)
PDF
(114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力资源质量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和完善高职就业工作体系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该文旨在探讨基于“专创融合”特色的“四三三”高职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分析高职教育与就业形势,明确“四三三”高职就业工作体系的提出背景,从明确专业特色定位、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设立就业指导中心等方面提出构建策略,旨在为高职院校提供有效的就业工作指导,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教育价值实现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研究
余程玲, 周楠
2025, 8(2): 186-189.
摘要
(
15
)
PDF
(11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提升大学教育力的有力举措,对于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个体与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校职业生涯辅导理念有待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认知有待唤醒、教师职业生涯辅导素质有待提升、社会职业生涯辅导资源有待整合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教育力的提升和促进高等教育价值的实现。该文从教育价值实现的角度,从理念更新、认知重构、素质修炼和资源融合4个方面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提升大学的教育力,是高校的必然行动选择。
区域经济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生态的互动机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
徐奕静
2025, 8(2): 190-192.
摘要
(
17
)
PDF
(11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使命。高职院校需要面向行业,构建开放、多元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着力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该文通过探讨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发展策略。
学科竞赛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郝庚文, 杨年炯
2025, 8(2): 193-195.
摘要
(
20
)
PDF
(11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学科竞赛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与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各高校纷纷以学科竞赛为引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作用,这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未来的职业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探讨学科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和路径选择,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参加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高校和企业在推动学科竞赛中的作用,从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研究
肖垚
2025, 8(2): 196-198.
摘要
(
21
)
PDF
(11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产业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为此,该文首先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积极影响,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最后从教育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构建,校企合作,比赛促教、促学、促就业5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