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2-25
上一期
理论研究
人力资本视角下高职院校创业导师激励机制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梁茜, 陈鹏宇, 匡仁庆
2025, 8(4): 1-3.
摘要
(
85
)
PDF
(1136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选择毕业后进行创业。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培养职业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在教学中涉及了较多的职业教育内容,为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创业导师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创业导师的指导能力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成效。尽管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创业导师配置方面也逐渐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但是创业导师因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形势下,创业导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创业指导能力,以提高创业指导的质量和成效。高职院校应通过完善创业导师激励机制,达到促进导师不断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杨建功, 路维, 王邵臻, 石晓娟
2025, 8(4): 4-6.
摘要
(
27
)
PDF
(111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土建类专业面临着既要发挥传统优势,又要创新发展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解决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数字化建设为目标,围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旨在革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专业内涵、专业特色、专业优势和专业质量,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和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王春梅
2025, 8(4): 7-10.
摘要
(
34
)
PDF
(147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成为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课题。该文深入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医科院校学生对非医课程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满意度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健康信息管理课程为例
徐璐, 翟方明
2025, 8(4): 11-13.
摘要
(
21
)
PDF
(12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下,如何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推动教育评价理念与方式的更新,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以某医科大学健康信息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学生的数字化教学评价满意度调查,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数字化评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教学评价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性别、成绩排名、专业兴趣以及毕业规划上存在群体差异,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态度、过程性评价比例是影响学生数字化教学评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教学革新
创新创业导向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改革
谭家驹
2025, 8(4): 14-17.
摘要
(
22
)
PDF
(12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是高等院校大数据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础。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对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进行创新创业导向的教学改革探索,考虑从增强创新创业意识的课程目标规划、培养创新创业思维的课程内容安排、落实创新创业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转化创新创业成果的课程实践应用4个方面,培养大数据专业学生建立模型分析数据的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学生设计算法处理数据的创新创业理念,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大数据建设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大数据时代生物信息学教育与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肖云, 徐锦远, 兰雨佳, 张欣欣, 胡晶
2025, 8(4): 18-20.
摘要
(
26
)
PDF
(113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医学研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推动了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然而,现有生物信息学课程体系在内容更新、教学模式、系统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应对这些挑战,该文提出以调研为先导设计核心课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并通过课题立项化的教学环节构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化大数据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的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将有助于培养适应生物医学大数据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地方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专创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建平, 张璐
2025, 8(4): 21-23.
摘要
(
36
)
PDF
(127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该文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结合新工科理念,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途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促进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了课程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黄珊, 徐金英, 刘军, 胡春华, 曾慧卿, 黄庭
2025, 8(4): 24-27.
摘要
(
23
)
PDF
(124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该课程在环境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工程教育在新工科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指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其次,分析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偏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脱离行业需求、缺乏实践环节以及评价体系不全面等;再次,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包括更新课程内容、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跨学科学习、深化产学研合作以及改革评价体系;最后,强调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新文科建设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实践改革与成效——以重庆科技大学为例
方江涛
2025, 8(4): 28-30.
摘要
(
20
)
PDF
(116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旨在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庆科技大学作为新开设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坚持以新文科建设要求为准则,开展专业实践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为社会培育复合型、实践型、管理型人才。该文在梳理MPA专业实践改革背景的基础上,总结重庆科技大学推进MPA专业实践改革的举措及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MPA专业实践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医药院校“教考分离”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潍纤, 马珊, 杨阳, 赵怀清, 冯婷婷, 熊永英
2025, 8(4): 31-33.
摘要
(
20
)
PDF
(11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快实现医药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医药院校将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考试改革融合,实施“教考分离”。该文通过分析云南中医药大学在“教考分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完善试卷管理制度、提高组织能力、科学动态管理试题库、优化考试过程、科学分析考试结果、扩大考试应用范围、转变教师和学生观念等解决对策,发挥“教考分离”优势,进行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科研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王飒飒
2025, 8(4): 34-37.
摘要
(
26
)
PDF
(111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石。基于对高校有机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该文以满足科研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目标,提出了开设有机化学导读课程、利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或者其他视频方式预习、进行小型的课堂翻转、将有机化学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有机化学实验操作和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培训等本科教学改革措施。上述策略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取得满足科研要求的有机化学教学效果。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探索
张秀清, 李滋润, 张永梅, 段美玲, 靳晶晶
2025, 8(4): 38-40.
摘要
(
27
)
PDF
(113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服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需求,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物理作为所有非物理类理工类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理论知识点融入自然科学几乎所有领域,为学生学习各专业的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大学物理知识点单一、教学模式传统以及与学生专业课程契合度低,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的培养需求。该文主要从学生兴趣、教师综合能力、教材以及考核4个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策略,期望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桥梁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李燕
2025, 8(4): 41-44.
摘要
(
20
)
PDF
(122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梁工程作为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发挥着桥梁结构分析、设计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作用。从地方院校服务地方发展需要出发,面向基础建设的社会需求,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团队以新工科建设为标准,紧扣“授构造之理、传设计之道、育土建之才”的育人目标,从教学内容、资源、平台及评价4个维度开展教学设计,依托桥梁结构虚拟动画、视频、图片、设计软件等信息化技术,构建“知行合一、四步联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土建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泵与压缩机课程为例
石悦, 李坤潮, 郭文朋, 吴靖, 包兴
2025, 8(4): 45-48.
摘要
(
29
)
PDF
(126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探索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路径时,既需立足课程特点,又要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出发,使其符合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学研究及探索发现:通过明确课程在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丰富教学模式、灵活采用考核形式等途径,可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树立系统工程理念。两个教学周期的实践表明:泵与压缩机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相关改革措施有望助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智慧教育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张丹秋
2025, 8(4): 49-51.
摘要
(
21
)
PDF
(113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育强调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学英语教师引入智能化教学工具和平台,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果,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该文对智慧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概述,解析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探讨科学合理的改革策略,旨在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专业认证视角下高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周李哲
2025, 8(4): 52-54.
摘要
(
23
)
PDF
(124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南针。该文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审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融合认证理念,转变课程教学观;有效分析课程,设置毕业要求指标点;以产出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有效支撑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持续改进,优化课程教学评价等改革措施。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产学研赛”四链驱动的新工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研究
赵熹, 徐兴倩, 刘慧梅, 李小龙
2025, 8(4): 55-57.
摘要
(
25
)
PDF
(121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目前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产学研赛”四链驱动的新工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机制、协同一体化创新平台、教学模式、教学设计4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使“产学研赛”发生催化反应,充分发挥各模块的内驱力,形成“产学研赛”相互融合、螺旋式互促、共进协同的育人机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研究
贾俊娟, 陈媛媛
2025, 8(4): 58-60.
摘要
(
23
)
PDF
(111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信息化改革是服务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然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改革面临着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信息化技能不高等问题,阻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此,高校有针对性地从4个方面提出改革路径,有效改善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现状。
“双融合三驱动”构建材料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体系及其实践
贺国文, 吴丹, 杨泛明, 马德崇, 肖谷清
2025, 8(4): 61-63.
摘要
(
27
)
PDF
(129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统筹利用“双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和对接区域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构建了材料化工类专业“双创”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学科竞赛—‘双创’实践—产业服务”“三维驱动”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工程实践与科技服务能力,为材料化工类等工科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具有良好“双创”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可反哺区域行业、企业快速发展,助力专业内涵建设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的优势、挑战与路径选择
黄晓颖, 黄达
2025, 8(4): 64-67.
摘要
(
18
)
PDF
(111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驱动产业链、教育链和经济链的智能化转型和变革,未来教育教学场景将发生巨大变化。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有助于释放教育活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终身学习,布局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是当前和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强国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建设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教学设计、教师角色转变4个方面进行智能化升级,同时注重在个性化学习支持、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数据安全维护与风险防范、智能化示范区先行引领、政策支持与监管反馈5个方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实现路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马芳, 马瑞林
2025, 8(4): 68-71.
摘要
(
24
)
PDF
(114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教育理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实践平台等对策,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该文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附属医院高质量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李畅, 杨丽霞, 王立莉, 黄涛, 李岩
2025, 8(4): 72-74.
摘要
(
28
)
PDF
(11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必须不断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基础。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高质量的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坚持“四个面向”,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切实落实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加强师德、医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在教书育人、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学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丁志鹏, 王雅萍, 吴志鸽, 祁浩然
2025, 8(4): 75-78.
摘要
(
22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作为保障高校高质量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需要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不断完善和发展。面对目前教学质量监督手段不全面、监督机构独立性不强、监督数据透明度有限、监督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评价、听课制度以及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组织机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等手段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国土空间规划类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研究
曹阳, 陈从建, 许浩
2025, 8(4): 79-81.
摘要
(
21
)
PDF
(11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成为未来城乡规划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国家引导各地区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法定依据。该文面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对现行高职院校空间规划课程体系进行梳理,总结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解读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明确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与策略,包括重塑国土空间规划职业人才培养思路、构建“2+X”主辅结合的学科课程群体系等,以期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计算机课程群层次化建设下计算思维培养的创新实践研究
周瑞
2025, 8(4): 82-84.
摘要
(
20
)
PDF
(124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思维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的培养有利于高校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赋能专业发展。该文以某应用型高校为例,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对计算思维培养的需求,建立了计算机课程群层次化模型,并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实践研究表明:该课程的改革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与路径研究
李长亮
2025, 8(4): 85-87.
摘要
(
31
)
PDF
(111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述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包括技术赋能推动教育变革、人才需求引导培养导向以及二者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分析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涵盖动力、运行及保障机制;提出协同创新路径,如课程体系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协同变革、实践平台协同拓展,以期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及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湖工大-迪文优才班”为例
陈柱, 郭文炎, 蔡盼, 黄钊, 汤力, 聂立波
2025, 8(4): 88-90.
摘要
(
24
)
PDF
(137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国内教育认证模式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该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创立的“迪文优才班”为研究对象,在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从科教平台、课程教学、思政教育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一套集产、学、研、政于一体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实现基于企业需求的产教一体化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提供现实参考,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策略研究
张徽琳, 董堃
2025, 8(4): 91-93.
摘要
(
23
)
PDF
(111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审视新工科建设的实施情况,分析高校在工科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建设目标定位不明确、建设资源保障不足和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发挥问题导向作用,结合高校工科专业育人特点,提出新工科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策略。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会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
王昱睿, 权烨, 王谢勇
2025, 8(4): 94-96.
摘要
(
22
)
PDF
(121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会计教育面临转型的需求,以适应新技术和新经济模式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要求。该文从高校会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以及运行机理的分析,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会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高校会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会计职能拓展、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推动会计人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模式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助力改善学生学业水平的路径研究
高娜, 张一凡, 杨婷婷, 姜惠惠, 李雅洁
2025, 8(4): 97-100.
摘要
(
24
)
PDF
(114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的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业水平,故而,探索以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改善大学生学业水平的路径十分有必要。该文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切入,分析大学生学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二者的影响机制,提炼有效提高学业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
钢结构设计课程“一中心三阶段四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郭彦利, 姚行友
2025, 8(4): 101-104.
摘要
(
21
)
PDF
(131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国际通行的制度。为提高学生对钢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该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以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为基础,深度融合注册工程师和课程思政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基本原理+设计理论+项目专题”“三阶段协同”的教学内容,“专业思政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学练创融合+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融合”的“一中心三阶段四融合”教学模式,为钢结构设计课程学习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参考。
高校财政类双语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研究
蒋诗雨
2025, 8(4): 105-108.
摘要
(
22
)
PDF
(11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已经成了教育领域的一种新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与应用前景。高校财政类双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财政类双语课程应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基于新工科的“三链融合”模式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康雪娟, 薛荣辉
2025, 8(4): 109-111.
摘要
(
20
)
PDF
(11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是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致力于培养一批适应时代和未来变革的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应适应和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为基础,在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校企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优化完善,从而适应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文从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借鉴“三链融合”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提高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李瑾杨, 杨建功, 石晓娟, 王璐, 张子静
2025, 8(4): 112-114.
摘要
(
14
)
PDF
(116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针对土木专业学科知识点分散、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创新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赵欣怡, 林杉杉
2025, 8(4): 115-117.
摘要
(
24
)
PDF
(11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与需求不匹配成为我国西班牙语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难解课题。随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从众多办学模式中脱颖而出。如何更好地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型复合人才这一目标,引起了众多西班牙语教育专家的关注。为实现西班牙语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大连外国语大学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4个环节入手,探讨对策和建议,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路径。
校所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张杨, 韩超, 李彬彬
2025, 8(4): 118-120.
摘要
(
25
)
PDF
(11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近年来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探索以提升研究生全方位育人成效为目标,研究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协同育人机制,分析在校所联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的协同现状,探究两者协同育人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策略,以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推动研究生全面发展。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
杨闯, 杨峰
2025, 8(4): 121-124.
摘要
(
15
)
PDF
(11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新工科背景,探索学科竞赛、区域行业实际生产和学科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科研成果转化、学科竞赛及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体系;将实践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学研创赛”“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切实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行业高校材控专业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郭睿, 刘峰, 肖海峰, 李峰光, 廖露海
2025, 8(4): 125-128.
摘要
(
26
)
PDF
(14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行业高校“材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模式同质化以及产教融合深度不足。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调研“材控”专业,总结了教学中的难点,提出了构建应用型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该文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企融合育人平台、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协同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及构建一流工程教育教学团队等对策,旨在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强能力、显特色、突个性”的培养目标,并通过校企双师联动,形成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
云南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刘迎春, 马娟, 杨娅, 那靖
2025, 8(4): 129-132.
摘要
(
18
)
PDF
(123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新知识的探索者、新技术的实践者,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该文从青年科技人才需求特征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家、云南和相关省份在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对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产出成果情况开展数据分析;通过与相关省份的资金、政策投入情况对比,总结当前云南在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科技人才数量偏少、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基于此,提出强化党管人才、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结构,改进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建议。
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
杜芳芳, 王苗苗
2025, 8(4): 133-135.
摘要
(
23
)
PDF
(129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其实践教学的比例较大,在整个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处于核心位置,因而,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水平决定了职业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该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例,对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职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构建与实践的路径,为职业本科院校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智慧教室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刘彬瑶, 付真金, 李晓英, 王军霞, 向光华
2025, 8(4): 136-138.
摘要
(
20
)
PDF
(127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传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结合智慧教室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验中,探讨了其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物理化学实验与智慧教室的结合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求知探索能力。智慧教室的使用可以帮助建立过程性智慧型评价体系,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实现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避免资源浪费。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航空运输类专业学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为例
王少妮, 刘娟, 张静, 张沉沉, 杨春霄
2025, 8(4): 139-141.
摘要
(
17
)
PDF
(126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进阶的时期,民航业的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持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以智慧教育为背景,对民航相关专业学生应急处置能力系统培养方面的研究尚待继续完善。如何实现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已成为航空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该文以航空运输类专业学生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为例,针对智慧教育背景下航空运输类专业学生教学质量提升展开探索与实践,为相关行业方向研究提供参考。
创新方法
OBE理念下法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
徐轶博
2025, 8(4): 142-145.
摘要
(
24
)
PDF
(12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科学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研究依托教学—教学支持研究—研究反哺教学”的教学和科研相长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结合法学课程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研究性教学内容,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将“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法律人才。
混合式教学交互式课堂建构与实践研究——以营销策划为例
陈静, 荆春丽
2025, 8(4): 146-148.
摘要
(
22
)
PDF
(13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互式教学以信息化和教学技术为支撑,推动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成为课堂创新培育和课堂生态优化的新路径。该文主要以混合式教学交互式课堂建构分析为研究起点,探讨目前混合式教学交互式课堂实践:交互式课堂环境氛围、教师交互式课堂组织、教学载体交互式设计、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混合式教学交互式课堂实践的推进路径。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李碧虹
2025, 8(4): 149-152.
摘要
(
20
)
PDF
(111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启发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发挥新兴网络媒体的巨大作用,实现职业规划课程的目标,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提升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切实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合理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古生物学与地史学线上线下教学改革
金廷福, 孟中能, 谭青青, 吴海枝
2025, 8(4): 153-156.
摘要
(
27
)
PDF
(12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立足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地方应用型高校定位,围绕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方式从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资源库、完善课程成绩评定和促成课程目标达成6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德才兼备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借鉴。
基于OBE理念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宋珍
2025, 8(4): 157-159.
摘要
(
24
)
PDF
(11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推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该文提出了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设计: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展开,最后对授课班级进行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能够很好地将课程实践案例与课程知识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知识点,了解课程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实践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最后,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也比较高。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蒙彩桃
2025, 8(4): 160-162.
摘要
(
21
)
PDF
(11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AM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展开教学,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项目合作中掌握课程内容。
基于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的隐喻翻译教学创新性研究:认知视角下的探索
董晓婵, 周雯雯
2025, 8(4): 163-165.
摘要
(
26
)
PDF
(12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如何在文学文本阅读课程中结合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Monitor Model),进行隐喻翻译教学的创新性研究;依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习得—学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以及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提出一系列旨在提升学生隐喻翻译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仅注重语言输入的质量,还强调学生情感状态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力求在传统文学文本阅读课中实现隐喻翻译教学的创新。
基于数字文旅发展的乡村民宿设计教学创新研究
孙倩, 肖巳洋
2025, 8(4): 166-168.
摘要
(
29
)
PDF
(11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民宿作为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数字化与民宿设计结合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方向。该文梳理了民宿设计对乡村数字文旅发展的影响及当前乡村民宿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探讨了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相关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乡村民宿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兰寒
2025, 8(4): 169-172.
摘要
(
23
)
PDF
(114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化学习(PBL)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教学。该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解决复杂财务问题。然而,财务管理PBL教学实施过程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教学体系囿于传统的学科体系,项目驱动型问题、教学评价、学生团队管理不能很好地适应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该文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对财务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英语课堂创新教学研究
刘艺, 全小燕
2025, 8(4): 173-176.
摘要
(
33
)
PDF
(111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该文通过研究传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包括实现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创业实践
本科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构建及应用实践
张鸿雁, 王恬
2025, 8(4): 177-180.
摘要
(
22
)
PDF
(13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背景下,导师团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可结合工作实际,组建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外导师在内的多元化的导师团队,运行“以课程为桥梁、以组会为中间载体、以竞赛为终端出口的贯穿本科生培养全过程、导师成长全过程、创新创业全周期和课内课外”的工作模式,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与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研究
刘昱初
2025, 8(4): 181-184.
摘要
(
18
)
PDF
(111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延伸到课外,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课余探索相结合。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方面主要存在教育共识存在落差、实践过程供需失衡、主体力量弱化或缺失、实践保障支撑缺位等问题,而“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下的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实践指明方向。该文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深度融合,构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生态,探索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合力,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场域,形成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新格局。
基于制造类学生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赵刚, 花勇, 张宝玉, 刘碧俊
2025, 8(4): 185-188.
摘要
(
25
)
PDF
(130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起到第二课堂作用。该文在分析“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后,提出基于制造类学生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及以产品开发为导向的主要措施。实践证明:以制造类学生社团为主体进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显著、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明显。研究内容对高职院校基于制造类学生社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双创”活动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探讨
马朝珉, 李德丽
2025, 8(4): 189-191.
摘要
(
24
)
PDF
(11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活动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活跃度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该文通过搭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严谨、详细地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活跃度,监测是否达到既定标准、是否可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改进。该文旨在探讨“双创”活动视域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建议,通过构建包含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对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
樊丽, 李小燕, 郭金丽, 李正男, 孙平平, 刘艳
2025, 8(4): 192-195.
摘要
(
27
)
PDF
(114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已在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中广泛应用。该文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在培养园艺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优势与挑战;通过探讨科技小院模式、产学研项目模式和实习实践模式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发现这些模式对园艺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模式不仅促进了高校学术资源与企业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和具有实践性的培养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该文通过总结成功案例并探索更适宜的合作模式为培养园艺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提供了参考。
以大学生“双创”项目为依托的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索
张锦彩, 刘立华, 孙秋爽
2025, 8(4): 196-198.
摘要
(
25
)
PDF
(113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发展是国家战略,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过程的阶段性总结与反思,是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迭代优化的必要手段。该文以历年指导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经验为依据,探索珠宝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与第一课堂教育柔性融合,打造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提升学生对“双创”的信心,切实帮助学生将创新项目落地,推动其向创业实践转化;组建优秀创新人才孵化智库,搭建产学研导师智库,夯实创新基础,搭建珠宝专业“双创”优质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