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2-12-25
    理论研究
    基于创新与科研能力培养的《蛋白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申丽, 吴学玲, 曾伟民, 赵红波
    2022, 5(24):  1-4. 
    摘要 ( 223 )   PDF (1483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培养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注入创新元素,密切关注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在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融入创新,使其贯穿于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如何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此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的国际化科研人才,是当今教育者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生物工程专业重要基础课程《蛋白质工程》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课程现状,以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为中心,探索符合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创新教学模式。
    满意度导向的研究生“双创”培养评价机制研究
    肖慧, 徐哈宁, 杨志超, 原源, 宫猛
    2022, 5(24):  5-7. 
    摘要 ( 99 )   PDF (1774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部分高校存在研究生“双创”培养机制不完善、研究生创业绩效不理想的问题,通过评价机制来反馈优化“双创”培养平台,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绩效有重要影响。该文以研究生满意度为导向,分别从顶层设计、师资层面、资源层面以及研究生自身四个方面,基于AHP分析方法构建研究生“双创”培养评价模型,以期为完善我国高校研究生“双创”培养机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生涯团体辅导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实证研究
    翟晓春, 万燕
    2022, 5(24):  8-11. 
    摘要 ( 138 )   PDF (1382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高校开展公共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已十余年时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参与性、互动性较低,收获较少等问题。生涯团体辅导活动的互动性、探究性、参与性有助于弥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足。该研究试图将生涯团体辅导融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法、测量法、个案访谈法等,对参加生涯团体辅导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的20名大学生进行辅导前后的对比与访谈。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后大学生在职业兴趣、能力评价、职业决策与目标稳定性上均好于辅导前。通过个案访谈发现团辅活动的趣味性消解了课堂的乏味性,游戏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互动性帮助学生明晰了目标。总之,生涯团体辅导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获得感。
    新商科视阈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以《营销策划》为例
    厉飞芹
    2022, 5(24):  12-16. 
    摘要 ( 86 )   PDF (1871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商科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商科视阈下,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市场营销专业更强调实战型教学创新的重要性。该文以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营销策划》为例,深度剖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做真如真、五真化实”为理念,以课程思政为内核,在新商科视阈下重塑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与评价四大维度,探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学创新逻辑与路径。
    教学革新
    高职针灸推拿专业《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徐慧颖, 王晓燕, 刘畅, 赵翊丞, 王冰梅
    2022, 5(24):  17-19. 
    摘要 ( 76 )   PDF (1489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越来越被高校教师所推崇,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综合分析以及医学科研创新等综合素质。该文从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近四年本校高职针灸推拿专业《生理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为后续教学研究提供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老挝留学生《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屈霞, 韩学超, 高书苑
    2022, 5(24):  20-22. 
    摘要 ( 85 )   PDF (134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我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老挝来华留学生培养存在的知识储备不够、学习资源不足、学习动机减退等问题,探索“构建专业课程群、跨界指导和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并举、丰富教学综合资源、打造创新实验平台、将中国装备技术融入教学、建立良好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的“六位一体”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本科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齐强, 翟明戈, 姜宝华, 徐卫彦, 董兰, 高伟
    2022, 5(24):  23-25. 
    摘要 ( 84 )   PDF (134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分类,构建了以感性认识为引导、理性分析为主线、精准计算和设计开发为目的课程教学模式、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贯彻四年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从学习到应用衔接的工程训练模式等,综合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在考核时间、考核方式等方面配套落实,全面开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驱动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探索
    宋彦朋, 程刚
    2022, 5(24):  26-28. 
    摘要 ( 85 )   PDF (152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依托产学合作的协同教育平台,结合实验硬件条件,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的新举措。首先介绍了本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师资培训项目的内容,依托与主办院校合作的实验硬件设施,重新整合传统土木工程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课程,革新实践教学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专创融合”设计研究
    赖越菲, 颜钰婷, 王北一
    2022, 5(24):  29-31. 
    摘要 ( 155 )   PDF (140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是我国各高校面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入门及核心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到此目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迫切需要进行“专创融合”设计,探求创业学科与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最终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大数据背景下《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改革探索
    徐慧丽, 刘力
    2022, 5(24):  32-34. 
    摘要 ( 156 )   PDF (1487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市场调查行业的新变化,对调查分析人才的能力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新商科”建设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竞争能力,适应大数据时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课的教学探索与反思
    陈三政, 龚红梅
    2022, 5(24):  35-37. 
    摘要 ( 159 )   PDF (134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第一课教学对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调研等方法对此进行探索,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双创”第一课存在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师认识不深,学生认知较模糊,多学科与专业性融入不足,灵动内核与刻板要求存在矛盾等问题。建议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重视第一课,艺术性呈现多学科融合及专业性融入等,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多维度探索提升化学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效果与改革实践
    张连明, 李旦, 李建平, 聂瑾芳, 袁亚利
    2022, 5(24):  38-41. 
    摘要 ( 121 )   PDF (1375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的教学模式向着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结合实验教学内涵及内容,整合实验教学优势资源,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建设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多数以验证性、体验式为主,对探究性及综合性实验情境创设、多元复杂路径及可能结果预设、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设计缺乏深度。另外,还存在交互性和智能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为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该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提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为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借鉴。
    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模式研究与思考——以《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吴昊, 李海东
    2022, 5(24):  42-45. 
    摘要 ( 115 )   PDF (163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一流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始终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焦点。该文从混合式一流课程内涵和建设要求出发,以黑龙江大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创业基础》为例,探索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模式,并提出对混合式课程建设策略的思考,旨在为我国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基于数字技术的小语种视听说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以SPOC为中心
    杨湘文
    2022, 5(24):  46-48. 
    摘要 ( 70 )   PDF (134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贯彻落实国家对外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语种在未来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小语种专业较少,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该文主要针对混合教学模式展开详细分析。
    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督导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权建华, 鄂利锋
    2022, 5(24):  49-51. 
    摘要 ( 61 )   PDF (134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农科”背景下,学校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学督导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推进一流课程、一流学科、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实践教学是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督导,加大经费投入扩充师资力量,完善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体现出实践教学督导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做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评价体系与学科建设研究
    张彩霞, 邹建国
    2022, 5(24):  52-55. 
    摘要 ( 75 )   PDF (1349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科建设是提高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的过程。高校学科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科建设,提升高校以学科为载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该文梳理现有学科评价体系与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地方应用特色学科评价与学科建设关系,指出地方高校学科评价体系构建的方向、应用特色学科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发展建议。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李明田, 崔学军, 林修洲, 金永中
    2022, 5(24):  56-58. 
    摘要 ( 123 )   PDF (134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在我国高校广泛实施,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应用型“双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四级体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但是大学生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创新项目多创业项目少等问题。该文探索和完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来源和成员组成机制,建立项目考核制度等,分享相关经验,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
    范如君
    2022, 5(24):  59-62. 
    摘要 ( 92 )   PDF (147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材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载体,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是高职“三教”改革的基础,能使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学有效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以成果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体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标准评价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该文系统分析了活页式教材开发的逻辑要求,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的特征,并就如何进行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职学生“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高东京
    2022, 5(24):  63-67. 
    摘要 ( 122 )   PDF (1460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北京地区6所高职院校4个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研,了解了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方案。通过使用SPSSPRO列联(交叉)分析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参加“双创”大赛的兴趣非常高。使用SPSSPRO频数分析得出,“双创”课程较少且缺乏专业知识、跨专业团队组建的渠道不够通畅、“双创”大赛参赛信息了解不及时和缺乏有吸引力的奖惩制度是目前影响学生参赛的主要问题。在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赛促教发挥高职教育的优势、畅通跨专业学习渠道为学生团队提供更多的组队平台、健全学校的参赛奖励机制和“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对“双创”大赛的兴趣。
    基于OBE的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
    吕萍, 吴彦萍
    2022, 5(24):  68-71. 
    摘要 ( 74 )   PDF (15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支持外国优秀毕业生在华创业是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的举措之一。尽管大学开展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满足国际学生多元化留学的需求,提升中国在国际学生流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提高我国城市的创新能力,然而,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缺乏动力、课程供给不足、人才培养未成体系、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此,基于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关注课程目标达成度实施达成性评价。
    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刘里琳
    2022, 5(24):  72-74. 
    摘要 ( 96 )   PDF (1456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对各专业领域的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该文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全面促进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基于德国经验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郑海霞
    2022, 5(24):  75-77. 
    摘要 ( 93 )   PDF (138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下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仍摆脱不了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通过探究德国高校独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构建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助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笔者所在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引进“管理+”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多渠道的生源遴选途径,构建教师创新教学能力常规培训机制,深入开展教学方式创新改革,为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课程线上论坛资源库构建探索
    吴艳瑞, 赵敏, 张闻, 邹智荣
    2022, 5(24):  78-81. 
    摘要 ( 83 )   PDF (1352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理念对医学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线上论坛资源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该文以基础医学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概论》为例,探讨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构建基础医学课程线上论坛资源库及初步实践效果,期望为其他课程提供借鉴经验。
    能源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袁成, 肖诚, 李龙珂
    2022, 5(24):  82-84. 
    摘要 ( 74 )   PDF (138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能源类高校与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比较,既具有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有行业类高校自身特殊问题。该文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能源类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性地从优化组织机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培养方案、夯实师资力量、推进实践活动及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对能源类高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进行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工程实践课程群构建与实施
    杨秋萍, 安金亮, 石文昌, 欧阳崇伟
    2022, 5(24):  85-88. 
    摘要 ( 90 )   PDF (138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部对“十四五”期间的“双创”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但目前部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重创业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突出。因此,该文依托贵阳学院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资源,按照新工科建设理念,以创新工程实践项目的实施路径为主线,建立了创新工程实践课程群,组建了学科交叉型教师团队,并在制度、资金和环境上予以保障。实施结果显示,这些措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可为同类地方院校创新教育提供参考。
    新工科人才创新能力培育与支持体系构建
    梁秋艳, 马晓君, 杨传华, 葛宜元
    2022, 5(24):  89-92. 
    摘要 ( 94 )   PDF (145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新兴产业,培养全能型、创新型工程方向技术人才,新工科应运而生。针对目前工科类人才培养存在的如工程教育资源不足、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内生驱力薄弱、师生创新素养不强、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范式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视角,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以期为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郭晶, 刘瑞霞, 张克英
    2022, 5(24):  93-96. 
    摘要 ( 94 )   PDF (153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该文阐明了现阶段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可行性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提出从目标体系、知识体系、支持和保障体系、实践平台和教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参考性建议。
    模式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黄艳辉, 吴海波, 徐宏杰, 付茂如, 胡泽安
    2022, 5(24):  97-99. 
    摘要 ( 76 )   PDF (1381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一流”建设、“新工科”理念是国家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入手,从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践激励机制建立三个方面,探讨了专业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了新形势下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提出了融入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创新实践方法的改革方案,建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培的创新实践激励机制,以期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创新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覃蕊, 石振
    2022, 5(24):  100-102. 
    摘要 ( 76 )   PDF (152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教学和本科生培养理念存在的知识陈旧、知识割裂、教学要素封闭落后以及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轨、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工结合”的特点,以专业必修课程《服装商品检验》为例,立足服装产业需求新趋势,采取混合教学模式,包括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后台监控学习数据、课堂研讨与辩论、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授课、课堂实操、创新创业实训等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表现情况,对该课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权重设定,以更好地对接服装产业新技术和新需求,最大限度提升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
    创新实践驱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刘薇
    2022, 5(24):  103-107. 
    摘要 ( 72 )   PDF (140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当前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现状,该文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校企联合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创新应用为驱动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中心和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打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双向通道。同时,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正面效果,并对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高校实验室学生管理员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义强, 李鹏程, 高建宏, 刘玉兰, 胡双锋
    2022, 5(24):  108-110. 
    摘要 ( 87 )   PDF (134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学生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以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学生管理员模式的建立和运行管理为例,介绍了高校实验室学生管理员模式的运行机制。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以管理员的身份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既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素养、科研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等,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打下良好基础。
    基于“3D”循环模型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
    彭志全, 宗春燕
    2022, 5(24):  111-113. 
    摘要 ( 135 )   PDF (134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相契合的重要环节。该文提出构建“3D”循环模型,推进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设,即通过设计(Designing)、指导(Directing)和调试(Debugging),通过深化顶层设计、细化过程指导、强化效果调试,激发生涯教育活力,做好职业生涯教育,着力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进阶式项目团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蒋达华, 费华, 刘玉兰, 张红婴, 赵运超, 邓建红
    2022, 5(24):  114-116. 
    摘要 ( 91 )   PDF (156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集聚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该文从课程内容体系、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案例实施和教育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进阶式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方式,结合专业案例开展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吴忠才, 李安琪
    2022, 5(24):  117-119. 
    摘要 ( 100 )   PDF (134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新时代的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以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指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对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存在以下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创新创业培养缺乏校企合作、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与相关赛事的结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立健全理论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赛创结合培养模式四种培养路径,以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张趁香
    2022, 5(24):  120-122. 
    摘要 ( 78 )   PDF (134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入学基础不同,学习需求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年龄相差较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满足不了多元化的学生需求。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学生差异和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互联网在线网络资源库,利用互联网平台重构教学内容,对学生分层分组开展教学实施,培养学生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吕朝伟
    2022, 5(24):  123-125. 
    摘要 ( 67 )   PDF (134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求职难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就业市场上出现了 “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供需失衡现象,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协同努力。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构建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探索校企育人新模式,可为企业招聘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建立健全学生成长发展教育体系,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超艳, 魏永侠, 郭便
    2022, 5(24):  126-128. 
    摘要 ( 81 )   PDF (1370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陕西省属高校宝鸡文理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及人才培养现状,基于西部地区工业设计行业需求,服务陕西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在新工科背景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课程群建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新工科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应用型大学新工科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忠利
    2022, 5(24):  129-131. 
    摘要 ( 74 )   PDF (134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气类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初步构建了“学历证+技能证+综合素质证”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六位一体”实践创新育人平台,探索实施了“任务驱动,实境育人”的教学新模式,凸显“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电气类专业的建设与实践为电气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起到了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黄磊, 戈璇
    2022, 5(24):  132-134. 
    摘要 ( 95 )   PDF (1345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前提是职业院校必须树立学习主体及社会市场主体的融合理念,基于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联合政府、相关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合作,为培养专业应用型高质量人才提供经验参考。该文立足于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出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工作现状,促进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融合的策略,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多元化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创新方法
    思维导图在中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陈振兴, 王超, 尚立国, 刘鹏, 林江
    2022, 5(24):  135-137. 
    摘要 ( 130 )   PDF (1438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新时代促进中医发展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角度,对中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探索与实践。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整体思维观,我们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力求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医学专业素质。该文初步探讨了中医学专业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技巧、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对中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践,促进中医学背景专业人才对《生物化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马兴灶, 朱齐媛, 王广斌, 弓满锋
    2022, 5(24):  138-140. 
    摘要 ( 91 )   PDF (162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社会对工科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为高校人才培养赋予了新的内涵。为此,该文以岭南师范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针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制定了课程成绩考核标准,旨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该教学改革方法可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学科竞赛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邱冬
    2022, 5(24):  141-145. 
    摘要 ( 85 )   PDF (135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学科竞赛就是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校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学科竞赛,可以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发路径研究
    陈泽霖, 陈龙, 倪婧, 刘带, 黄梓筠
    2022, 5(24):  146-148. 
    摘要 ( 210 )   PDF (1371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校园文创产品有着继承和弘扬高校文化精神、体现高校历史积累与内涵的文化价值以及受众范围广、需求量大的经济价值,使校园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兴起。韶关学院地处文化资源丰富的粤北地区,为展示校园文化特色,该文围绕现状、意义、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探寻新时代美育背景下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发路径。
    网络平台在《建筑设计》课程线上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吴琅, 韩颖
    2022, 5(24):  149-152. 
    摘要 ( 113 )   PDF (1791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高校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开展线上教学探索。《建筑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实时性、互动性,不仅包含课堂互动,还包括课前准备、课后评估和课外资料库建设等。单一的线上教学工具无法满足《建筑设计》课程的线上教学要求。该文提出将不同的网络平台(QQ与超星学习通)结合使用,以满足《建筑设计》课程在课前场地调研认知、课堂教学与改图、课后教学成果与效果评价、课外知识资料库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并验证了其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袁丹, 谢薇, 董画千, 黄松雪, 冷羽, 王艺瑾, 刘鑫, 何燕琳
    2022, 5(24):  153-155. 
    摘要 ( 70 )   PDF (145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属性,同时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准确地因材施教、更全面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护理管理等护理学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案例设计难易程度、案例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该文简要分析和总结近年来团队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为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完善案例库建设提供参考。
    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在推拿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王玉满, 杨志新, 赵印涛, 张银娟, 柳金英, 计小清
    2022, 5(24):  156-158. 
    摘要 ( 75 )   PDF (1402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在推拿学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级(92人)与2019级(65人)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推拿教学活动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对课程的评价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做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教学组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为76.1%,实践引导式教学组对课程的满意度为87.3%。结论相较传统教学法,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应用于推拿学教学活动后,有利于缓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
    强化过程管理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黄晨华
    2022, 5(24):  159-162. 
    摘要 ( 61 )   PDF (198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首门实践性课程,规范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从只看结果转变为强化过程,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以及提高教师指导质量方面可起到很好的作用。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作业发布、位置考勤等措施,强化了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后的问卷调查表明方法可行和被认可。
    基于深圳“一街一车一室”模式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刘艺婷, 刘秋华, 李文表
    2022, 5(24):  163-165. 
    摘要 ( 74 )   PDF (137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高职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对接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第三方食品检验等行业食品快检岗位。该文从深圳地区“一街一车一室”食品快检模式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适应地方食品快检职业岗位的能力。
    基于构建动物疾病模型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与临床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孟祥虎, 丛戎, 姚亮宇, 叶俊, 黄华兴, 宋日进
    2022, 5(24):  166-169. 
    摘要 ( 108 )   PDF (151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以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模型为教学案例,通过早期在医学本科生中进行动物模型构建来评估其对学生科研及临床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进行动物疾病模型构建后,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28.69±2.46 vs 22.38±3.37,P<0.01),临床能力中外科洗手(8.12±1.07 vs 5.81±0.75,P<0.01)、缝合及打结(45.38±5.66 vs 36.96±4.60,P<0.01)均大幅度提高。满意度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科研及临床水平。
    基于AI智能语音技术线上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潘梦鹞, 吕小勇, 陈少伟, 郇锐铁, 王锋
    2022, 5(24):  170-173. 
    摘要 ( 142 )   PDF (146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I智能语音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重点是线上教学,针对目前线上教学采用语音录播方式,存在建设效率低、语音准确性低、录播时间长、录播受情绪和环境影响、线上课程建设质量落后等问题。提出基于AI智能语音技术线上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实践路径,通过在线上教学应用智能语音技术,提升教师个性化线上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线上课程建设效率效果,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线上课程的个性化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实践表明,AI智能语音技术课程建设效率比传统录播课程建设效率高10倍以上,该创新方法可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能力,促进5G+AI人工智能教学在高等院校的应用,在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的标准化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TWT教学在ICU新入职本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陈艺, 艾中平, 方亚平, 邓全芳, 喻敏
    2022, 5(24):  174-177. 
    摘要 ( 77 )   PDF (149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TWT教学模式在ICU新入职本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20年7月ICU新入职的68名本科护士按照报到顺序随机单双数均等分为试验组(34名)和对照组(34名)。试验组采用TWT教学的培训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护士在护理理论、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组护士在出科成绩、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WT教学模式在ICU新入职本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使护士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值得在新入职本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推广应用。
    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在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姜雪
    2022, 5(24):  178-180. 
    摘要 ( 98 )   PDF (137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歌曲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独特、古老而又优雅的音乐形式。该文根据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发展现状,并对音乐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优秀音乐家以及其他题材进行总结提炼。从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调式风格特征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以及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即如何更好地加强学生的伴奏技巧和培养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理解、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下乡”社会实践对本科实践教学促进作用的探讨——以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
    李芳, 谢莹
    2022, 5(24):  181-183. 
    摘要 ( 152 )   PDF (148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基于专业特色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该文论述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分析了其“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做法和成效,提出了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实践教学的途径,如建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机制,打造专业特色品牌,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客实验室项目实践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张冲
    2022, 5(24):  184-186. 
    摘要 ( 136 )   PDF (136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教育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大学生创客实验室——新媒体营销传播创客实验室项目”通过线上交互平台及线下实体实验室的育人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该文在该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对项目的实践育人功能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
    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对策分析
    罗朝天, 彭飞, 黄怀辉, 黄超杰, 彭雨钊, 肖芳艳, 彭鹏
    2022, 5(24):  187-190. 
    摘要 ( 138 )   PDF (137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年,我国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学生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高校创新创业实践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同是也是新时代高校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提出“组建学生团队”“寻找指导教师”“制定实践计划”等建议,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参考。
    人力资源整合视角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
    罗彦祥, 罗娟, 禹文杰
    2022, 5(24):  191-195. 
    摘要 ( 140 )   PDF (152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创新创业项目的深入开展,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在数量结构、能力素质、管理配置等方面仍与新时代发展需求存在差距。该文从创新创业项目人力资源组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人力资源理论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人力资源整合的路径,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整体水平。
    “双创”背景下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以《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为例
    何永全, 程俊伟, 张新房, 刘军威
    2022, 5(24):  196-198. 
    摘要 ( 105 )   PDF (151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环节。该文以《材料加工工艺》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改进课程实施过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打造“双创”教师团队,构建符合“双创”培养的课程评价机制,探索“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