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宽. 基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21(2):52-54. [2] 郭名静,熊鑫,曾立庆.“实践+”为核心的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8):203-207,212. [3] 俞凯. “岗课赛证”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0):55-58. [4] 赵换丽,王化冰,宋晓燕,等.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137-138. [5] 文良华,黄琴英,程翔.地方高校电子类应用示范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11):118-119,132. [6] 陈翔,韩响玲,王洋,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43-48. [7] 陈桂芳. 新工科背景下“化生食药”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20): 322-323. [8] 张裕凤,王考,张惜伟,等.“产学研用”递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96-99. [9] 毕忠勤,张超,李永斌.校政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6): 69-72,77. [10] 邓艳芝.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范式创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21(3):47-50. [11] 徐晓飞,丁效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6):6-10. [12] 曹卫,田晓峰,查文炜.以建材机械为特色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69-70. [13] 李世辉,李香花.“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实习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4):70-78. [14] 刘艳艳,周如金,宣征南,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大学教育,2022(4): 171-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