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2-12-10
    理论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助理培养模式探索
    刘进福, 蒋金伟, 蒋正炎, 徐林森
    2022, 5(23):  1-4. 
    摘要 ( 106 )   PDF (1509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技能型为主,然而现代企业要求人才既具备熟练的操作技术能力,同时还需具有丰富的创新思维,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企业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鉴于当前对高职创新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科研助理”机制愈发重要,但就目前的培养效果来看,与企业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差距。该文剖析了现有高职院校科研助理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教师科研育人意识有待提升、缺少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及学生创新培养模式过于单一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在教师评优晋级、科研助理考核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性评价和激励体系,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高质量产出以及创新育人工程的顺利实施。
    地学仪器方向梯进式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肖慧, 徐哈宁, 原源, 李广
    2022, 5(23):  4-8. 
    摘要 ( 77 )   PDF (2902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矿藏勘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地学仪器方向结合自身科研优势,探索“梯进式科研反哺”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路径。以“ECUTRES-III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按照本科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特点,实施“基础认知—系统训练—野外实战—社会拓展”的四层梯进式培养,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施教手段,为学生构建了“想→学→做→用”的层进式实践平台。实践效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对科研的反哺,为新时期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经验和参考。
    基于企业创新能力体系探析创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史志鹏, 何婷婷, 张涛, 魏尊勤, 姚郑, 陈磊
    2022, 5(23):  9-12. 
    摘要 ( 77 )   PDF (153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人才的精准选拔和培养是企业成长发展的人才保障。该文在中国科技统计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基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思路,构建了“两种能力、两种意识”的创业人才培养要素体系,进而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研究发现,融资管理能力、技术资源的整合能力、知识产权的创造意识和服务国家、社会、人民的意识是影响创业人才的四项最重要因素。同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更要关注青年创业者、大专学历的创业者。该文为创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切入点。
    面向“大数据+云平台”的经济学类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特色专业-学位点-优势学科协同发展为视角
    成新轩, 刘超, 吕惠聪, 王柯涵, 赵紫凤
    2022, 5(23):  12-16. 
    摘要 ( 64 )   PDF (159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与云平台等信息管理科技的深度融合,经济学类人才培养面临新的要求与挑战。为顺应信息化发展形势,对“大数据+云平台”的恰当运用将成为当前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途径与工具。专业、学位点与学科的协同发展建设为经济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因此,该文提出了“大数据+云平台”的特色专业-学位点-优势学科协同视角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专业机构管理、开放平台共享、增强数据意识、评价机制等多元化途径,结合大数据手段与云平台技术,打造开放共享、快捷高效的经济学类特色专业-学位点-优势学科协同育人平台。
    碎片化学习环境下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杨华山, 车玉君, 陈荣妃, 李维维
    2022, 5(23):  17-21. 
    摘要 ( 76 )   PDF (156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碎片化学习存在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浮于浅层的问题。该文基于抛锚式学习理论,提出了碎片化学习环境下的新抛锚式教学模式。对2016级~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5个年级381名学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锚”之重构效应可以有效地将碎片化知识链接起来,从而构建知识网络,“锚”之催化效应可以促使学生在碎片化深度学习中延伸现有的研究内容,并形成新项目。无论是创新创业训练成果还是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试成绩,新抛锚式教学模式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革新
    《植物分类学》线上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初探
    刘柏玲, 尹肖晗, 侯元同
    2022, 5(23):  22-24. 
    摘要 ( 98 )   PDF (1648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障《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该文从植物种类识别、花器官解剖、植物标本制作、植物检索表编制与使用、植物野外调查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探索。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训练,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分析能力,培养了写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为促进线上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案。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戴俊良, 凌旭, 张冠勇
    2022, 5(23):  25-27. 
    摘要 ( 106 )   PDF (158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院校是改革实施的主体,需要改革院校的课程体系,以适应“1+X”的标准要求。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结合当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4个证书标准,从底层共性知识技术识别与应用案例场景提炼两个维度对标准进行解构;建立底层共性知识技术与专业课程科目的映射关系,使知识技术融入对应专业课程中,再将证书标准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作为项目任务分解至对应的不同专业课程中,完成综合串联应用,以此达到课程体系与“1+X”标准相适应的要求。
    基于《数学分析》课程的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探索——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王兰宁, 戴建新, 朱薇, 穆振国
    2022, 5(23):  28-30. 
    摘要 ( 118 )   PDF (136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数学分析》课程出发,根据《数学分析》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提炼出适合数学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课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定合理的实施办法及考核评价标准。训练过程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该训练过程为学生后续参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产品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讨
    王娴雅
    2022, 5(23):  31-33. 
    摘要 ( 62 )   PDF (136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工作的流程,对学生步入社会开展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培养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部分,对实际操作的关注不够,这不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中。因此教师应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优秀人才,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该文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这四个方面论述产教融合理念下《产品设计》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
    面向“专创融合”的投资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王雅琴, 张文秀
    2022, 5(23):  34-38. 
    摘要 ( 64 )   PDF (134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专创融合”是高等院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响应“专创融合”要求,科学构建投资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该文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例,肯定了面向“专创融合”构建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校内外基地普遍存在实习困难、实践效果差;学生被动实践、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有待提升。明晰了构建思路,提出更新理念,理顺关系;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角色转变等建设性措施。
    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优化措施分析
    刘沁心
    2022, 5(23):  39-41. 
    摘要 ( 52 )   PDF (130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语言学属于一门文理综合的学科,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及新方向。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若能基于生态语言学背景来优化教学,则能使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走出困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英语知识、获得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较为明显的教学困境,具体表现为过分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兴趣、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而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就生态语言学背景下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开展了分析。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吴修娟, 何延辉, 缪辉, 代祥, 任盼, 张星宇, 王宽
    2022, 5(23):  42-45. 
    摘要 ( 56 )   PDF (17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教学环节。针对我校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存在的实训项目单一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从提高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出发,融入精密数控加工“1+X”证书内容,以兴趣为导向,穿插创新能力培养来设计实训方案;引企入校成立校企混合教学团队,细分校企混合式教学分工,将校企协同育人落到实处;针对实训方案,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视频等资源的制作,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实践结果表明,此次教学改革实训方案设计合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校企协同育人效果好,实训成果突出。
    数字创新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机制的设计研究
    龚晓叶, 李颖
    2022, 5(23):  46-48. 
    摘要 ( 72 )   PDF (1386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创新的不断发展对《创业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教师在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改实验班的真实课堂教学实践,展开对数字创新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机制的设计探索。该机制的设计有助于优化《创业管理》课程设计体系,解决《创业管理》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机结合的问题。
    新时期《农田水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窦超银
    2022, 5(23):  49-53. 
    摘要 ( 63 )   PDF (146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新技术新理念的快速发展对《农田水利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对《农田水利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是新时期的必然趋势。目前,《农田水利学》课程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重理论轻实践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专业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专业的责任感;同时,应根据时代需求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应强化和增加实践教学,通过认知实践、教学实验和科创活动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应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以工程能力为中心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梁海, 杨昌松
    2022, 5(23):  53-56. 
    摘要 ( 92 )   PDF (145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具备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以培养高素质软件管理人才为课程导向,解决传统《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软件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对《软件项目管理》教学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提出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工程能力为中心、以软件工程项目为驱动的“2+1+5+2”考核模式,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应用型本科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探索
    窦耀, 张玉凤, 玉尖香, 朱慧
    2022, 5(23):  57-60. 
    摘要 ( 65 )   PDF (1536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培养目标不够明晰、课程结构不成体系、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够集中等教学问题,积极推动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努力构建面向实践、面向工程、面向企业生产应用的课程教学体系。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及相近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理论支撑,以培养新工科高等教育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探索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项目驱动式课程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改善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为促进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路径探究
    吴伟, 张莹
    2022, 5(23):  61-65. 
    摘要 ( 102 )   PDF (1510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的本质是融合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为纽带,借助互联网平台生态环境, 通过拓展互联网渠道的方式,对传统企业的种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更新其业务体系,重构其商业模式,最终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此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教育尤为重要。该文主要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现状并对其重要性进行研究,点明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探究新路径。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雷加鹏, 盛新勇, 雷嘉蕾
    2022, 5(23):  66-69. 
    摘要 ( 60 )   PDF (144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双师型”教师这一主体力量。该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现状,然后探讨研究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提出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从加强入职培训、完善引入制度、搭建考评与激励制度、拓宽培养渠道等措施出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孟丽, 郑鹏
    2022, 5(23):  69-71. 
    摘要 ( 60 )   PDF (130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目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学及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问题。该文根据OBE理念,从创新创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社会资源共建、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同类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探索——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范博文, 陈启新
    2022, 5(23):  72-75. 
    摘要 ( 129 )   PDF (131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儿英语教学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之朝着专业和实用的方向发展,是提高学生幼儿英语教育胜任力的基本保证。该文尝试对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模式、改进评估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前英语教学技能的提升,为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双驱模式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朱宝忠, 孙运兰, 陈海飞, 于海龙, 刘恩海, 陈九玉
    2022, 5(23):  76-78. 
    摘要 ( 75 )   PDF (133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的实施,社会对高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以“学科竞赛”“科研训练”这两种训练模式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这种模式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和关键因素,形成“双驱炼双能”的实践模式。
    面向新工科的移动机器人教育体系及实践平台构建
    刘艳, 张伟, 李艳君, 王雪洁, 陈琢, 潘树文
    2022, 5(23):  79-81. 
    摘要 ( 70 )   PDF (130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了面向新工科的自动化类专业移动机器人教育体系及实践平台构建,实现了教育模式从学科知识导向转变为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型跨界交叉、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的转变;采用“以做促学、以赛促学,以研促学”模式驱动该体系的实施,通过统筹建设不同层级难度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平台,使得课程体系网状化、教学内容和实践平台紧跟市场需求,提高了移动机器人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举措研究
    刘秋霞, 杨桂林
    2022, 5(23):  82-85. 
    摘要 ( 120 )   PDF (156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培养卓越人才为目标,以卓越人才标准为准绳,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构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才培养的创新型模式。分析了面向卓越人才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现状,探索、研究、实践了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双创”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全员协作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张晓媛, 刘晓杰
    2022, 5(23):  86-89. 
    摘要 ( 72 )   PDF (144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就业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和挑战。目前,全员协作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及职业教育的探索已取得较好效果,很多地区、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及自身特点的就业工作模式。该文结合部分高校及地区的实践经验,在就业指导专任教师模式的探索、地区高校就业工作协作的实践、高校与社会机构开展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工作探索提供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视阈下高校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袁华, 刘玲玲
    2022, 5(23):  89-91. 
    摘要 ( 88 )   PDF (130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高校是科学技术人才的聚集地、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是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一是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人工智能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从“新环境”“新机构”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数据分析创新创业课程链教学改革:体系、方法与考核机制
    陈晓璠
    2022, 5(23):  92-96. 
    摘要 ( 63 )   PDF (161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大数据分析》相关五门课程,联动形成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链,构建“基础教学-项目分组-‘微平台’建设-创新实践”四级阶梯式课程教学体系,将“微课”“微视频”等引入理论教学,基于SPOC,分层次多维度改进教学模式,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优化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
    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文学教育创新研究
    沈方华
    2022, 5(23):  97-99. 
    摘要 ( 62 )   PDF (1305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文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作品的重要途径,能够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进入新时代,大学文学教育也应当创新教学模式,迈向新阶段,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文学教育方式能够促进经典文学作品的传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大学文学教育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经典文学的传承和对流行文学的理解。因此,鉴于大学文学教育对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有必要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文学教育方式,以便更好地彰显文学的教育功能。
    医科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教育的启示——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
    刘艳花, 王虹, 董海涛
    2022, 5(23):  100-104. 
    摘要 ( 62 )   PDF (138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全面了解地方医科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在2020年9月-11月主要针对山西医科大学不同年级及专业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学校层面看,学校顶层设计及总体发展情况较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与成效显著;从学生层面看,被调查大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与学校理想的满意度还有一定差距;从社会层面看,政府提供政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学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发挥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构建,特别是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
    模式探索
    “1+X”制度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梁艳, 丁心安, 王艳娥, 胡先智
    2022, 5(23):  104-106. 
    摘要 ( 66 )   PDF (130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首先分析了“1”与“X”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1+X” 证书制度的本质。然后,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从校企深度融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以及学分认定方式四个方面探索创新。最后,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为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奠定基础。
    OBE理念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新文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娄雪, 宋姣
    2022, 5(23):  107-109. 
    摘要 ( 71 )   PDF (13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各个应用型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该文对OBE理念、新文科、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OBE理念下应用型高校实施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从能力目标、方案培养、课程体系、考核体系以及激励机制五个方面对OBE理念视角下应用型高校新文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基于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谭晶, 石鑫, 杨卫民, 安瑛, 于洪杰, 李方俊, 王峰, 谢鹏程
    2022, 5(23):  110-113. 
    摘要 ( 52 )   PDF (141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顶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塑机行业提供领军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高校在塑料机械工业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基于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培养目标、保障条件以及相关措施方案进行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高洁
    2022, 5(23):  114-116. 
    摘要 ( 74 )   PDF (141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设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需要把握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不断实现改革与升级。然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定的问题。为促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增强与就业市场的关联度,优化教学内容,展现专业特色,还要创新方法,改变方式,提升产学研用融合深度,也要科学考核,优化师资,完善机制,保障人才培育质量,通过有效应对《艺术设计》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化,从而促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
    多学科交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结构风工程为例
    任贺贺, 柯世堂, 杨杰, 王法武
    2022, 5(23):  117-120. 
    摘要 ( 115 )   PDF (133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风工程涉及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工程和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该文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体系、指导教师团队和指导制度、多方式互补科研环境、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措施,探究多学科交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究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机制。
    泛在学习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袁义, 唐黎黎, 陶立新
    2022, 5(23):  120-122. 
    摘要 ( 107 )   PDF (130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泛在学习环境下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阐述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学科竞赛、产教融合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建议。
    高职院校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探讨
    金旭栋, 封婷, 周玲
    2022, 5(23):  123-126. 
    摘要 ( 50 )   PDF (133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技术转移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技术转移活动效率与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学院缺乏科学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所以,该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工作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以促进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探析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杨俊萍
    2022, 5(23):  127-129. 
    摘要 ( 69 )   PDF (130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所以,为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必须要加强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在该研究中,分析了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性质及工作内容,同时阐述了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秘书队伍水平,充分发挥教学秘书对教学管理的积极作用,从而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倪晓昌, 杨旭, 芦宇, 孔维敬, 曲芳, 孟睿, 徐丽娟, 孙鸿波, 赵文慧
    2022, 5(23):  130-132. 
    摘要 ( 74 )   PDF (17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革命,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基于新工科理念,应用型专业转型发展成为当前各类型高校专业建设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以学生产出为导向,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基于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以智能制造市场新技术需求为引导,基于新工科理念,从课程体系内容、创新平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平台搭建与运行进行了设计与实施。教师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明显提高,对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苏凯新
    2022, 5(23):  133-136. 
    摘要 ( 85 )   PDF (1313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社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此,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厦门理工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实施专业主修工程学位+辅修创业学位的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验班、创业孵化器、国际合作培养等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多模态教学实践研究
    朱倩茹
    2022, 5(23):  137-139. 
    摘要 ( 57 )   PDF (13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教育战略之一,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在此背景下,各科教学活动都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该文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实践,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从育人目标、师资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教学改革实践,以提高翻译课程教学质量,并为类似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应用型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智能开采实验班建设
    刘洪洋, 艾德春, 刘建刚, 刘承伟, 张鹏, 李志刚
    2022, 5(23):  140-143. 
    摘要 ( 62 )   PDF (13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发展与转型需要依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贵州省煤炭开采技术向智能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六盘水师范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建设了智能开采实验班。该文以此为例,介绍了应用型地方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方面建设智能开采实验班的路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包括校内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动态优化师资队伍和专门人才引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在课程建设方面,可针对学校其他专业或学院已有课程、新增课程和新增智能开采内容的原有课程三类课程采取不同措施;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校内主要建设智能开采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校外联合本地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邓春凤, 张研, 孙昌盛
    2022, 5(23):  144-146. 
    摘要 ( 62 )   PDF (133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体系面向的人群是具有相关职业经验的人才,对这类人才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效果。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通过将专业性和职业性进行科学融合,使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上升到新的台阶。该文主要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校企联合培养长效发展机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提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整体实力。
    创新方法
    参与式教学法提升学生青草药识别能力的研究
    李振斌, 杜家会, 姚天月, 伍婷, 李茂凯, 崔玉发
    2022, 5(23):  147-149. 
    摘要 ( 100 )   PDF (133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青草药存在于周围的环境中,大多具有药用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利用青草药的功效尤为重要。方法 通过参与式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参与课堂,结合多种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能。结果 该方法可显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认识和使用青草药的功效。结论 教学方法的革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形成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PBL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黄东方, 马贵香, 吕朋, 何志平, 赵瑞雪
    2022, 5(23):  150-152. 
    摘要 ( 104 )   PDF (130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项目式(PBL)教学模式在高校“双创”教育体系中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详细介绍了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高校在“双创”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成效的对策。
    创业情景模拟视角下《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杨峥嵘
    2022, 5(23):  153-156. 
    摘要 ( 74 )   PDF (144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成熟,而实践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双导师”制,为学生构建模拟创业情景的《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确保课程设计切实可行,将真实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引入到校内实践教学课堂,不仅能巩固学生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掌握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基于成果导向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周惠敏, 王香, 刘二宝, 鲁玺丽, 赵永峰
    2022, 5(23):  156-158. 
    摘要 ( 52 )   PDF (13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成果导向和逆向设计原理,以“一流本科教育”和“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设计“引导立项-专业实践-科研训练-科技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前沿理念的艺术设计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霍楷, 刘润孟
    2022, 5(23):  159-162. 
    摘要 ( 75 )   PDF (148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设计育人模式要顺应时代潮流,基于前沿理念进行改革和实践。该文从前沿理念和育人模式等方面入手,基于艺术设计前沿理念的发展,剖析了国内外艺术设计教育的育人状况,对艺术设计育人模式提出了改革策略,分别从引入国际化办学理念、更新前沿性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前沿性理念的教师、设计前沿性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意见,以期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建议。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实践研究
    曹修全, 陈艳
    2022, 5(23):  162-165. 
    摘要 ( 53 )   PDF (185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入践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解决“如何让学生快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问题,该文提出以“翻转课堂”式理论教学为依托,以“项目式”实践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将指导教师科研任务中的测试任务进行分解,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完成科研任务中小的测试任务,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学期的探索,不仅成功解决了指导教师在“等离子体性能诊断”项目中的测试任务,而且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验证了“项目式教学”在《传感器与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中效果显著。
    基于校外实践培养研究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讨——以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陈坤, 石楠, 雷真杰
    2022, 5(23):  166-169. 
    摘要 ( 59 )   PDF (131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旨在培养研究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今后就业提供保障和发展方向。该文针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现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在环节设置、研究生构成、实验条件、工程意识和执行实际情况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有效举措,为形成安全工程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校外实践培养体系,提高其协作和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在口腔外科教学查房中应用可行性的探索
    程娇, 满城, 向晓波, 何苇, 蒋练
    2022, 5(23):  170-172. 
    摘要 ( 58 )   PDF (14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针对问题导向学习模式(PBL)用于口腔外科教学查房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判断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到2021年12月参加我院口腔外科教学查房的100名实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比例1:1。研究组50例,采用PBL教学查房模式;参照组50例,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对比两组实习医学生经过此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满意度量表结果以及学生学习后的能力考评结果。结果 参照组的满意度调查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学生能力评价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外科教学查房采用PBL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医学生在此学习阶段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学习成绩。
    新工科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考核机制研究
    邱丹萍
    2022, 5(23):  173-175. 
    摘要 ( 73 )   PDF (130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教育体系下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了高校亟须思考的问题,而人才的培养也要依靠高校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评价方案。因此,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致力于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而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属于教学改革的一种。该课题从课程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考核方式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传统课程评价及考核的不足及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之后又以广东某应用型高校的某课程考核为个例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评价主体均认可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可行性,较多课程在教学中也确实采取了过程性考核,但是实施的效果却存在结果浅表化、参与主体单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应用型学校工科学生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考核方案的探索与研究。
    创业实践
    “三全育人”视域下商科校友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开发与利用
    张哲
    2022, 5(23):  176-179. 
    摘要 ( 64 )   PDF (13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友资源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宝贵资源,校友参与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拓展高校育人思路,激发育人活力。该文以广东省某高校利用商科校友资源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基于“三全育人”视域,论述了商科校友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高校整合校友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及高校推进校友资源协同育人的价值与意义。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李安然, 舒小立, 余铮培, 王燕
    2022, 5(23):  180-183. 
    摘要 ( 92 )   PDF (18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已成为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AHP-BP神经网络法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明确项目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效评估获奖项目孵化落地实际发展情况,有效助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孵化落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泰州市几所高校毕业生近年创新创业数据为例
    贾艳萍, 曾琴
    2022, 5(23):  184-187. 
    摘要 ( 85 )   PDF (13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为背景,探讨泰州市几所高(职院)校近四年创业情况,以各个高职院校官网就业数据为例,横向、纵向分析相关高(职院)校就业数据:横向对比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校内举措下的创业情况,纵向分析对比不同年份由于不同社会状况、校内举措对大学生创业造成的影响。横、纵向综合分析数据,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导向、促进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完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等方面对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地方理工科高校举办“互联网+”大赛的探索与思考——以L大学为例
    闫俊凤
    2022, 5(23):  187-190. 
    摘要 ( 91 )   PDF (131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大赛是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重要赛事。理工科高校——L大学由于师生对大赛认知不足,参赛项目与专业耦合度低,参赛项目缺少必要的培育、完善和转化等原因,导致历届大赛中参赛人数占比不高,高学历人数少,参赛项目获奖率低,组别、类别分布不均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少等。理工科高校应立足自身优势,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对大赛的认知度;挖掘项目的理工科特性,提升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内外合力,强化项目的培育、完善和转化。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张宝文, 韩丹, 马池顺, 王婷婷
    2022, 5(23):  191-194. 
    摘要 ( 51 )   PDF (13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创业教育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之间通过信息流动、激励保障、辐射带动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统一体。近年来,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的改革,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但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亟待充实等问题,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效果。该文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时代背景,剖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积极作用,明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探索提高生态系统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理论价值与实践依据。
    医学生创业动机及应对策略研究
    陈婧, 谭冰
    2022, 5(23):  195-198. 
    摘要 ( 128 )   PDF (1445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大学生创业动机量表对49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医学生的创业动机,为激励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应对策略。结果显示医学生创业动机得分为3.37±0.83;各维度中冒险敢为3.41±0.86分;自我实现3.46±0.88分;成就动机3.51±0.93分;社会支持3.11±0.89分;不同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创业支持对策,来激励学生的创业动机,提高其创业意愿,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