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2-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食品分析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研究
吴广辉, 毕韬韬, 梁桂娟, 胡波, 刘莉, 喻仕瑞
2022, 5(22): 1-4.
摘要
(
76
)
PDF
(131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联合相关企业单位形成了共同编写教学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共同培训师资等产教融合模式。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食品分析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分析检测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强食品分析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对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产业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鞠斐, 袁野
2022, 5(22): 5-7.
摘要
(
67
)
PDF
(140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评价指标是政府评估人才的基本要素,制定有效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落实人才政策的保证。该文以苏南地区某国家级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括资历评价、能力评价、价值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的“五位一体”的具有实操性的产业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为衡量产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评判标准,以加快产业升级、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专业学位培养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申请激励策略研究
李中凯, 戴剑博
2022, 5(22): 8-12.
摘要
(
60
)
PDF
(2166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工作站存在问题剖析和工作站运维保障等方面,在激励企业与高校合作申请研究生工作站的方法与策略方面,相关研究还略显不足。该文综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与管理的效果,提炼了研究生工作站的典型特征;探讨了研究生工作站的申请流程,从企业视角分析了设立研究生工作站的需求,进而从高校视角提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申请激励措施。研究工作为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实现校企双赢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基础。
面向行业管理的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刘路, 郭楷, 欧吉顺, 张俊
2022, 5(22): 13-16.
摘要
(
57
)
PDF
(142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升。为打造面向行业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应该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协调一致。该文从规划设计模块、工程技术模块、系统设备模块和运营管理模块分别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优化的内容和动态调整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相关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教学革新
“双创”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以贺州学院为例
李勍, 蒋玉莲, 李玉明
2022, 5(22): 17-19.
摘要
(
147
)
PDF
(136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如何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了高校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该文联系贺州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发现国贸专业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缺少与国贸专业知识的结合、实训实践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该文结合“双创”背景,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利用新媒体进行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改进市场营销教学,为国贸专业培养综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曾立前, 赖玲玲
2022, 5(22): 20-24.
摘要
(
93
)
PDF
(131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核心和最终着力点,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能否适配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营销策划》课程教学团队聚焦福建中小型企业的传统营销方式逐渐无法适应市场出现的消费群体年轻化及营销传播方式数字化的趋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校企共建、育训并举的课程改革之路。
大学日语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陶建明
2022, 5(22): 25-27.
摘要
(
116
)
PDF
(133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选择日语作为高考外语考试科目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在此背景下,国内大学相继开设大学日语课程,以满足日语高考生在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然而,现阶段部分院校开设的大学日语课程,不管是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开展还是在教学预期效果方面均存在问题,亟须完善。该文立足具体教学实践,结合近年课程发展实际情况,对大学日语课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议,促进其改革完善,实现科学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未来教学以及社会发展需要。
地方高校新工科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探究
王建军
2022, 5(22): 28-31.
摘要
(
59
)
PDF
(167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要求,借鉴国外顶石课程成功经验,探讨地方高校新工科如何以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目标对接地方产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融合学科前沿知识和地方产业新技术,课程实施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和创新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学业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结合案例介绍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课程成绩比较分析,证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邓建良, 刘甜甜, 张巍, 郑恒斌
2022, 5(22): 32-34.
摘要
(
63
)
PDF
(212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结构基本原理》作为土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应随着工程科学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针对当前《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从教材内容适用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理念系统化等方面,对《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举措,旨在提高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钢结构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建设探讨
范琳琳, 廖玉华
2022, 5(22): 35-37.
摘要
(
59
)
PDF
(133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阶段,在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英语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基础英语》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课程,对于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线上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提升,与线下教学共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鉴于此,该文充分考虑“互联网+”导致高校教学发生的新变化,通过分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基础英语》课程线上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全面探究线上平台建设的具体策略,为高校英语教学推进提供借鉴。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刘淼
2022, 5(22): 38-40.
摘要
(
68
)
PDF
(149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科基础课。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会学不会做,会做不会用”的问题,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自建线上SPOC课程用于自主学习,课堂则深度开展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巩固运用、动手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轮教学改革实验结果显示,学生分析问题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实践
刘沁心
2022, 5(22): 41-43.
摘要
(
58
)
PDF
(1333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不仅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也应体现这一点,将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但就当前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鉴于此,该文主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对如何高效开展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分析。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讨——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冯洋洋, 李根, 李娜
2022, 5(22): 44-46.
摘要
(
188
)
PDF
(136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入门课,其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极强,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质学相关知识,增强地质思维,该文针对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董昕, 陈欣, 兰玉彬, 邓小玲
2022, 5(22): 47-49.
摘要
(
66
)
PDF
(209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这就要求高校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能力,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注重人工智能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还在起步阶段,实践教学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华南农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构建了“厚基础,求创新,重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两个国家级平台和多个省部级平台,创建人工智能实验平台,组建实践教学核心团队,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人工智能的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工科背景下CDIO理念在“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中的改革及实践
吴晨刚, 王庆礼, 张乐平, 谭欣珍
2022, 5(22): 50-52.
摘要
(
59
)
PDF
(14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人才培养需要。该文以CDIO理念在“计算机辅助+X”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探索为例,从构建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搭建项目教学新内容、创建实战考核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适合该类课程教学的“三三制”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能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研讨式教学法在《高等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熊克才, 盖艳丽
2022, 5(22): 53-55.
摘要
(
103
)
PDF
(1364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讨式教学法与《高等无机化学》课程具有高度的适配性。该文对《高等无机化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研讨主题的选择、研讨内容的准备、研讨小组的分配、课堂研讨的实施和对课堂研讨的反思与评估。研讨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应用型本科“1+X”证书制度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嵇建波, 梁文斌
2022, 5(22): 56-58.
摘要
(
129
)
PDF
(142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1+X”证书制度下专业课程的重构问题,针对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以课程群为课程改革基础,提出了一种“课证相辅、课证相通、课证相融”的课程重构改革,对专业课程的课程群体系梳理、课程群模块建设、线上课程群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群建设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从结果来看,该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社会输送更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探究——以《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史建雄
2022, 5(22): 59-61.
摘要
(
54
)
PDF
(13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向纵深,对创新创业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服务于国家战略。创业项目最终能否落地,课堂教学能否与产业真正融合在一起,关系到能否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该文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路径,希望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与实践——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王赟
2022, 5(22): 62-65.
摘要
(
91
)
PDF
(185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苏州市职业大学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等方面入手,创建了地方高职院校“校内贯通、校际协同、校地融合” 三域耦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五级推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总结了近年来学校“双创”教育实施成效,以期对其他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赵坚, 陈晓明, 赵志国
2022, 5(22): 66-68.
摘要
(
61
)
PDF
(133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课程设置为重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的。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构建思维、课程内容未能体现普适性、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明晰需求,确立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双线融合,再造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引培并举,打造课程师资和开发队伍;加强管理,建立规范完整的课程评价系统。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刘源, 徐振珍, 公丕沛, 徐宏志
2022, 5(22): 69-71.
摘要
(
122
)
PDF
(130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方式方法未及时更新、目标定位不明、质量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必须探索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的工作实际,最终探索形成了“课堂思辨+实践实训+学科竞赛+校企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思路、拓宽新方法,力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堂+赛场”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杨海丰, 陆婷婷
2022, 5(22): 72-74.
摘要
(
51
)
PDF
(131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时代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技能之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课堂和竞赛的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机制,还需建立实践创新平台、融合竞赛和教学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徐嘉辉, 苏扬婧, 彭明松, 吕强
2022, 5(22): 75-77.
摘要
(
52
)
PDF
(130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的重要场域,也是实现“三全育人”格局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构建学生社区在物理、社会和意义空间层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目前基础“一站式”功能区面临转型整合,在育人思维、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现实困境。高校应以驱动功能融合培育社区育人生态,以强化管理效能创设社区育人机制,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社区育人指引,深化对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的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陈毓, 李锋涛, 陈晓兰, 梁勇, 冒玉娟
2022, 5(22): 78-80.
摘要
(
72
)
PDF
(130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紧抓“健康中国”和“双高计划”的历史机遇,以服务药品生产产业链发展为目标,整合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四个专业,组建高水平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创新了“工学研创一体化”双元育人培养模式,重构了“平台+方向+拓展”课程结构体系,完善了“课证融通”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资源,基于信息技术、模块化教学等开展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多措并举,以期示范引领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建设,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水平实现实质性提升,培养出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医科院校《医用化学》课程的建设及改革
陈惠琴, 陈荣玲, 娜孜尔木·东木拉提, 马晓丽
2022, 5(22): 81-83.
摘要
(
117
)
PDF
(1493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用化学》是医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涵盖内容较多且对于医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生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理学等医学专业课的基础。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更加积极、科学、有效地建设《医用化学》课程,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日益重要。该文将结合《医用化学》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流课程在新疆医科大学的初步建设,探讨地方医科院校《医用化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研究——以《资源勘查学》为例
冯松宝
2022, 5(22): 84-86.
摘要
(
95
)
PDF
(133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关于创新创业元素的相关论述,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资源勘查学》融合的目标,挖掘了《资源勘查学》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创新元素及资源勘查工作室等创业项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路径,初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融合。该研究可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提供参考。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冯毅
2022, 5(22): 87-89.
摘要
(
84
)
PDF
(133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普及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大众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我国社会发展也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同样面临新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助力。笔者针对“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机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基于现代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的“五位一体” “双创”教育生态链的构建与实践
于志宏
2022, 5(22): 90-92.
摘要
(
49
)
PDF
(13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问题,立足衡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双创”教育模式的改革,形成“搭平台、重创新、强服务、出成果、育人才”“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生态链,助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等多元协同创新发展。
三融合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侯俊东, 牛烨荧, 滕笑丽
2022, 5(22): 93-95.
摘要
(
56
)
PDF
(1356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文科建设及教育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下,行业特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此,该文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基于三融合指导思想,构建了行业特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实施举措。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滢瑶, 宫龙江
2022, 5(22): 96-98.
摘要
(
55
)
PDF
(130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理念的变革创新。该文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面入手,为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
刘美丽, 沈本兰
2022, 5(22): 99-101.
摘要
(
48
)
PDF
(136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目前存在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如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出一系列措施,多层次、全方位构建了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多元交互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五位一体”多元交互式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验证,事实证明该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模式探索
“四新”建设背景下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李洁雪, 张燕, 丁宏
2022, 5(22): 102-104.
摘要
(
121
)
PDF
(133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新”建设突破了传统思维模式,为卫生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路。在此背景下,卫生管理专业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响应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科融合发展,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用技能培养,推动卫生管理教育国际化,实现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肩负起为大健康时代服务的历史使命。
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郝家宝
2022, 5(22): 105-108.
摘要
(
129
)
PDF
(137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石家庄学院以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班、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开展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相关实践,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整合师资队伍、探索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的实践要点进行思考与展望,希望能为相关高校开展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地方医学高校大学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廖满媚
2022, 5(22): 109-111.
摘要
(
100
)
PDF
(209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医学高校科技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医科”背景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地方医学高校承载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亟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拓宽创新思维、推进建设内涵,以强化问题导向、行业导向、结果导向、实践导向和协同导向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科学技术革新胜任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多维融合、全面育人,着力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西南科技大学5G创新班综合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胡荣春, 李强
2022, 5(22): 112-114.
摘要
(
127
)
PDF
(153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信息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培养实际,依托西南科技大学5G创新中心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产教研多维度融合、贯彻全面育人指导思想,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实验班的综合教学改革,达到以点带面、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的目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侯宗丽, 刘玉玲, 尹锋
2022, 5(22): 115-117.
摘要
(
63
)
PDF
(130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职数学教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高校数学教师发现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这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吸引了教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以提升高职数学教学质量为宗旨,主要从高职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特点及教学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逐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踏实做事的良好品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艾伟, 郭亮, 李梅, 李立军
2022, 5(22): 118-120.
摘要
(
59
)
PDF
(13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培养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类工程实践教学要求,在电子类工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设计思维方法、创新创意工具、创新考评体系、实践成果多元转化等融入电子类工程实践教学,在专业动手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优化高校电子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数字孪生学习者的高校个性化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曹陵玉, 梁坤, 林川楠, 李嘉慧, 颜云沨, 张瑞
2022, 5(22): 121-124.
摘要
(
75
)
PDF
(1402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教学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个性化教学的缺失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难题,迫切需要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深度个性化混合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一难题。该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个性化教学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依托数字孪生学习者的概念,从模式原理、资源整合、数字孪生学习者构建、个性化混合教学四个方面构建个性化混合教学模式。该研究为当前高校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模式参考,并助力师生教与学效率的提升。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影视传媒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刘旭
2022, 5(22): 125-127.
摘要
(
108
)
PDF
(130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推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行业与高校的沟通融合是推进双方共赢的有效手段。该文从目前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的发展现状入手,梳理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待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实践中全面有序地稳步推进。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
郝滢滢, 王谦
2022, 5(22): 128-130.
摘要
(
101
)
PDF
(136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能够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角度,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效解决就业难题。该文首先概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影响,随后指出了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常见误区,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就业指导模式方面,提出了发挥就业指导作用、支持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仲倩, 潘健
2022, 5(22): 131-133.
摘要
(
104
)
PDF
(130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信息化2.0是教育信息化的升级。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受众群体、数字素养教育的受众主体,提升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该文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数字素养的概念及框架,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
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A大学W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为例
黄友生
2022, 5(22): 134-136.
摘要
(
60
)
PDF
(209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强和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当前在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定位不准、与专业融合不深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理工科人才,A大学W学院通过创办创新创业训练营,科学编排课程,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实操实训,对理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做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新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王旭, 冯秀娟, 李建英, 李春勉
2022, 5(22): 137-139.
摘要
(
59
)
PDF
(130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新发展阶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发展阶段下的新需求,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究,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新时代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何军, 梁坤, 吴澎
2022, 5(22): 140-142.
摘要
(
89
)
PDF
(133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电商应用不断创新,产业链不断完善,各种变革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电子商务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该文首先介绍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新时代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最后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教学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创新方法
OBE理念下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建构
杨建艳, 靳泽宇
2022, 5(22): 143-145.
摘要
(
67
)
PDF
(130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及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教师教育类课程注重课程教学目标导向与产出导向,与OBE教育理念实现了逻辑的重合。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以成果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学生为导引,以网络为载体;在教学资源方面以深度学习为纲,以实效提升为本;在教学评价方面以过程评价为主,以能力考查为重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建构。
PBL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效果分析和思考
张傲, 李秀娟, 杜娟
2022, 5(22): 146-148.
摘要
(
91
)
PDF
(133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规划人生方向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课程中进行PBL教学法的尝试具有重要意义。将PBL教学法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制作问卷,对学生对PBL教学的接受度、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PBL教学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材料力学机械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王小玉, 薛娜, 杨英
2022, 5(22): 149-151.
摘要
(
54
)
PDF
(239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力学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课内实验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专业基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师资及实验设备有限等问题,材料力学机械实验存在较多问题。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河南城建学院材料力学课内实验-机械性实验为例,对存在的问题、已经进行的改革及对未来的探索进行阐述。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张贺, 尚菲菲
2022, 5(22): 152-154.
摘要
(
99
)
PDF
(1334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辨能力培养一直是高校外语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顺应了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目标。该文针对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分析学生问题以及口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特点,最后结合当下的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了《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三大策略,通过在课程中融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专创融合”的创新理念,以及教师团队的发展意识,加强口语课程思辨能力培养。
多阶群优进化式教学方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廖志强
2022, 5(22): 155-157.
摘要
(
64
)
PDF
(130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创新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成果参差不齐的现状,该文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提出了多阶群优进化式教学方法。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聚焦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分阶方式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割,并基于群体进化思想,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采用交叉、传承和改造操作,不断迭代优化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自动控制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工程应用的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周智芳, 陈金林, 赵霞, 贾小宁, 景凌云, 陈金林, 张婷
2022, 5(22): 158-160.
摘要
(
62
)
PDF
(130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时效性和实践性。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是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为了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探索,以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课程主讲教师,提供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共轨喷油器温升测量实验教学与实践
赵建辉, 杜敬涛, 刘友, 王贵新
2022, 5(22): 161-164.
摘要
(
86
)
PDF
(148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轨喷油器温升测量是动力工程类专业测试技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点,以喷油器温升为测量目标开展实验教学分析。选取喷油器控制室和喷嘴壁面4个测量点,采用传统热电偶测量和新型红外热像仪测量两种方式进行壁面测量点温度的测量,以验证教学实践中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实验教学效果表明,多种测试测量装置及方法的对比论证实验教学拓宽了实验教学的路径,比传统单一实验教学装置和实验方法更具有创新性、多样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科研兴趣,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STEAM理念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为例
王湘萍
2022, 5(22): 165-167.
摘要
(
162
)
PDF
(192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文对STEAM教育的起源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对现行高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教学,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苏玉华, 江伟, 韦师
2022, 5(22): 168-171.
摘要
(
316
)
PDF
(1672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超星学习通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课前准备、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考核评价等环节中,既有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监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广东开放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赵海霞, 庞华
2022, 5(22): 172-174.
摘要
(
151
)
PDF
(2851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案例教学存在理念落后、师资不足以及缺乏反映开放教育学生真实创业情景案例等问题。广东开放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推行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业案例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重新定义创业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开发和运用创业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培养
闫晓婷, 李德光
2022, 5(22): 175-178.
摘要
(
74
)
PDF
(151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我国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使得计算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和机遇。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该文从实践教学入手,提出了一种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建立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进行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成效。
混合现实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鹏超, 袁文博, 万芬, 吴启开, 吴昊, 黄华兴
2022, 5(22): 179-184.
摘要
(
79
)
PDF
(15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对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进行混合现实技术辅助(A组,42人)和传统讲授式(B组,42人)手术教学,评估教学效果。A组学员亚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与B组相近,阶段性操作考核成绩优于B组,满意度高于B组。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手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外科操作考核成绩,其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充足的混合现实场景数据库,并对带教教师进行充分培训,结合手术视频和实际操作进行教学,有可能进一步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但混合现实技术设备价格昂贵限制了该教学方法的普及。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宋柏红, 季秋辰
2022, 5(22): 185-188.
摘要
(
129
)
PDF
(1344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创新创业能力是影响创新创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该文从理论和实践双重逻辑出发,以企业家精神理论、创业过程理论、职业胜任力理论为基础,以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为原则,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高校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支撑。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为例
何诗洁, 何虹, 周求宁
2022, 5(22): 189-191.
摘要
(
95
)
PDF
(1367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和海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联合合作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搭建质量评价机制,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汇聚学校、企业、行业联动作用,夯实学生的基础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酒店业为主的泛服务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习风格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
刘胜通
2022, 5(22): 192-194.
摘要
(
84
)
PDF
(212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是新时代评估高校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培养现状和重要性,该文结合所罗门学习风格理论,探析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并从学生自身、外部环境、教育资源整合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更好地系统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基于“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孵化平台“1+5+N”内涵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韩秀枝, 曹源
2022, 5(22): 195-198.
摘要
(
85
)
PDF
(13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依托创业孵化平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该文针对当前孵化平台管理不完善、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建议高校应积极构建平台服务质量体系,激发“产、学、研、转、创”的内生动力,合力形成“1+5+N”内涵提升新路径,形成高校创业孵化平台的新引擎,解决相关问题,全方位地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项目转化、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