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2019-12-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 田蕊,熊梓吟,Normand Romuald.疫情之下全球教与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OECD《2020应对COVID-19教育指南》解析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4):3-14. [3] 张艳英,刘昆,朱婕.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实践[J].情报科学,2018,36(9): 62-67. [4] 彭波,严峰.我国消弭数字鸿沟的新机遇与新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2): 142-147. [5] 李春卉. 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7(8):78-82,89. [6] 肖鹏,赵庆香.通往数字人才强国之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与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战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12):6-15. [7] 陈丹引. 数字获得感:基于数字能力和数字使用的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21(8):50-57,84. [8] 凌征强. 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问题与教育路径[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7):43-47,53. [9] 刘晓琳,曹伍军,张立国.中国数字公民素养研究应该关注什么课题?——基于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4):81-89. [10] 宋毓,饶俊丽.国内外数字素养研究热点计量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1):87-98. [11] 王佑镁,赵文竹,宛平,等.应对数字社会挑战:数字智商及其在线教育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1):61-67,92. [12] 杨晓雯.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下的数字人文教育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8,38(12):61-69. [13] 高霏霏. 数字学术环境中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取向与策略选择研究[J].图书馆,2021(2): 43-48,62. [14] 翟雪松,朱雨萌,张紫徽,等.高校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界定、实践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 2021,27(5):2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