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探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陈丽娜
2022, 5(6): 1-3.
摘要
(
215
)
PDF
(450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之一。该文总结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融合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观念滞后、课程体系不完善、育人资源整合不到位、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基于此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夯实专业教育基础、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从而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现代医学人才。
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式探讨
袁超, 陈雪晴, 曹力铭, 余伟健
2022, 5(6): 4-6.
摘要
(
69
)
PDF
(478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矿山的兴起,催生了采矿工程专业的创新浪潮,企业求贤若渴,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然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职责。目前,部分高校在培养本科生时还在沿用多年前的培养方式,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基于此,该文以创新能力为导向,对采矿工程专业现行的本科生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高校目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质量。
学研融合中以多维模式营造工科生创新环境的研究
郭新爽, 胡兆龙, 余玥, 黄葳, 陈惠龙
2022, 5(6): 7-10.
摘要
(
100
)
PDF
(45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经济和新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比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工科生人才。随着国内教育体系的完善,本科生的培养方向也逐渐转移到学识拓展、专业精攻、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等方面。该文阐述了工科生创新培养的现状,指出科研创新对工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剖析创新环境对创新型工科生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多维环境促进营造创新环境的策略:利用学研融合构建创新环境,通过“生生互促”强化创新环境,基于师生共进完善创新环境,借助校辐地射推动发展创新环境,以此在学研融合中以多维模式营造工科生创新环境,进而为提升工科生的创新培养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革新
《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
梁柳青
2022, 5(6): 11-13.
摘要
(
90
)
PDF
(76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能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和网络作为教学工具,探索案例教学,以复杂工程问题为中心布置课堂讨论和课外大作业作为过程考核,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证研究
陈鲜丽, 刘毅, 钟鸣, 余健华, 杨江勇, 彭晓虹, 王文洋, 蔡智茂
2022, 5(6): 14-16.
摘要
(
74
)
PDF
(90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云班课为平台,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梳理出线上教学内容,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综合评价学生。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加工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但学生线上环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小组合作中成员的积极性有待激发。
基于Web Quest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
李明怡
2022, 5(6): 17-19.
摘要
(
100
)
PDF
(76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医学是一门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交叉学科,Web Quest教学模式的引入可提高教学质量,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加深学生对医疗卫生领域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该文主要从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改革的应用及教学改革效果来探讨Web Quest教学模式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毒理学课程改革及实践
张良, 李培睿, 郭孝辉, 卢作焜
2022, 5(6): 20-22.
摘要
(
104
)
PDF
(77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OBE理念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完善教学方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将课程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支撑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动画专业视觉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以《高级图形与版式设计》课程为例
蒋辰
2022, 5(6): 23-25.
摘要
(
81
)
PDF
(74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媒体事业正朝着技术、内容、渠道、平台等相互融合的多媒体形态发展,逐步迈向全媒体时代。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正是时代浪潮中的主力军,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能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是时代发展趋势。以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动画专业为例,该文着重分享了笔者基于创新创业视域的视觉设计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研究。
基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云霞, 苏鸿雁, 佘容, 罗宗龙, 杨晓燕
2022, 5(6): 26-29.
摘要
(
93
)
PDF
(81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理论性和应用性为一体、以实验为基础的微生物学,开展服务于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很有必要。团队基于高校实际,对微生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办法及科研促进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经过五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学习兴趣、专业认同感和创新能力有了整体提高,申报和获批科研项目、发表文章、获奖情况数量质量均得到提升,目前本课程已经获选为省级一流课程。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的《计算方法》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揭丽琳, 鲁宇明, 陈昊, 周琳霞, 王艳, 黎政秀
2022, 5(6): 30-33.
摘要
(
389
)
PDF
(89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对《计算方法》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以组建课程思政教师组、全方位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含有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文件、多维度立体化的育人模式为具体手段,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实践证明,《计算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果。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优质网课资源加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赵利红
2022, 5(6): 34-36.
摘要
(
203
)
PDF
(80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基于学习通平台的优质网课资源加翻转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级学生150名护理学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学生各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学习通平台优质网课资源加翻转课堂教育方式,对比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妇产科护理学采用学习通平台的优质网课资源加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对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雨课堂+BOPPPS教学模型的《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
郭海中, 于露, 夏田雨
2022, 5(6): 37-39.
摘要
(
93
)
PDF
(80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子物理学》课程是高校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后续学习量子力学及固体物理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较多较杂,但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线上教学资源的蓬勃发展为此提供了教学改革方向,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主要介绍基于雨课堂+BOPPPS教学模型的《原子物理学》教学改革方案,期望能够给《原子物理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一种新思路。
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为例
季兆洁, 王雷, 陈卫东
2022, 5(6): 40-42.
摘要
(
80
)
PDF
(766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不足、课堂互动交流不通畅、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基于教学云平台开展《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从云教材的更新与使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模式等环节着手,以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基于智慧树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河南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为例
张春丽, 张昀
2022, 5(6): 43-45.
摘要
(
130
)
PDF
(819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越来越重要。基于智慧树网络教学平台,针对河南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仪器分析课程,开展了SPOC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对课前预习、课堂组织学习及课后复习讨论等过程分别进行规划组织,推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并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包括考试成绩、学生课堂及网络学习参与度、综合能力自评以及教学满意度等在内的全面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协作能力等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立足于“工学并举”思想的汽车试验学课程改革
刘海, 张小俊
2022, 5(6): 46-48.
摘要
(
118
)
PDF
(74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我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为引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试验学进行改革。“工学并举”就是在延续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培养学生的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努力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联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国家经济建设与现代高等院校工程教育高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文从汽车试验学这门课程出发,以OBE工程教育认证为改革目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面向设计类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讨
李元伟, 伏波
2022, 5(6): 49-52.
摘要
(
86
)
PDF
(832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深入运用与学习,将设计学的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艺术+科技1+1>2的作用。该文从人工智能课程及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多年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为设计类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工智能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艺术+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民办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探索
卢珍
2022, 5(6): 53-55.
摘要
(
60
)
PDF
(7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语教学是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国家和诸多高校都在探索推进双语化教学进程。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对大学数学的教学及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也至关重要。学生需要了解西方文化、阅读西方文献,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原理等,有助于学生消化知识,学以致用。鉴于各校学情不同,推进双语教学的形式和进度也应不同,须符合各校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赛教融合视阈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潘双利, 郑贵军
2022, 5(6): 56-58.
摘要
(
193
)
PDF
(744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赛教融合的有效路径,以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研究对象,探讨将学科竞赛模式融入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方式方法,提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管齐下的教学改革措施,并从教学时间和对象等角度提出赛教融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细节管理建议,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双创”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王慧, 刘沛平, 孙虹, 王佳佳, 魏龙, 李文洋
2022, 5(6): 59-62.
摘要
(
89
)
PDF
(751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双创”课程已基本在高校普及,ERP沙盘模拟课程作为经管类的重要专业课,也得到广泛开展。合肥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学科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例,该校教师充分运用ERP沙盘模拟课程进行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双创”视角下通过ERP沙盘实验课程开展教学提供了借鉴。
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探究——以设计与材料课程为例
张晖
2022, 5(6): 63-66.
摘要
(
181
)
PDF
(90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教育迎来了改革机遇。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是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特色,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结合跨学科课程特征及线上线下教学的特征,在教学目标分层设置、教学内容模块化组配、教学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教改实践,总结经验,为大学教师提供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和教改实践的思考框架和普适性建议。
虚实结合的参与式教学:《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张素绮
2022, 5(6): 67-69.
摘要
(
84
)
PDF
(74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年来,社会工作迅速发展,形成一定规模,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与此同时,社会对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社会工作教育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兼具方能更好地彰显社会工作的价值。因此,作为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实务训练。该文对《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发现采用虚实结合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方面效果显著。
教育改革与发展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刘明军, 刚晓超, 陈邵涛, 仲崇文, 王储平
2022, 5(6): 70-72.
摘要
(
62
)
PDF
(707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该文通过探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中医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设方法与措施,从培养“双师型”教师多学科交叉综合教学能力、增强“双师型”教师精准化教学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智能创新教学能力、增进“双师型”教师转化教学能力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针灸推拿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及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专创融合”视阈下学术型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与实践——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李君彦
2022, 5(6): 73-75.
摘要
(
110
)
PDF
(67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以高校学术型学生社团为平台,通过优化相关机制、完善课程设置、扩大师资队伍、培育学术型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模本等有效途径,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改革实况,探索“专创融合”视阈下学术型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和新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拓展高校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的途径,创新学生社团发展思路,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实践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思路,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赵妮娜
2022, 5(6): 76-78.
摘要
(
128
)
PDF
(67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学生群体是掌握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发展“双创型”人才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双创”领域的生力军,高校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高职高专眼视光技术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的研究
李妍
2022, 5(6): 79-81.
摘要
(
122
)
PDF
(67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院通过“眼视光中心”(书视眼科)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双元育人”的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打造眼视光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和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高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
李岩, 席那顺朝克图, 王晓娟
2022, 5(6): 82-84.
摘要
(
55
)
PDF
(80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学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要求,基于地区经济、行业岗位人才及能力需求和学情分析,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德技双修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三维立体的质量评价体系,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制定了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韩团军, 尹继武, 黄朝军, 秦伟
2022, 5(6): 85-87.
摘要
(
114
)
PDF
(70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为了提升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都在致力于教学资源质量建设,由于政府投入和高校资金短缺等,导致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着培养需求和建设速度不匹配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该方案是校企在资源建设方面合作的新领域,是探索校企资源建设的一种共享机制,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在资源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企业可以得到符合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案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基于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张光位
2022, 5(6): 88-90.
摘要
(
81
)
PDF
(669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进而为他们后续的就业以及创业奠定基础。该文就创业教育的特征以及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围绕构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分别从目标体系、过程体系、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的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甘慕仪
2022, 5(6): 91-93.
摘要
(
101
)
PDF
(66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具备的除了专业的岗位技能以外的一种能力。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快地适应未来企业的工作需求,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对高职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正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需求。为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核心能力问题以及劳动教育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劳动教育路径。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策略
王栋
2022, 5(6): 94-96.
摘要
(
80
)
PDF
(67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经济等行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无形中也影响了我国各个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应当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将教育教学管理与就业相结合,打造校企协作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素材,深入挖掘有利的教学信息,制定合适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差异化教育启示
曾柳洁, 唐凡茗
2022, 5(6): 97-99.
摘要
(
102
)
PDF
(66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为适应这种差异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以保证向行业输送人才的质量。该文基于差异化教育理论,分析当前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构建目标导向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并优化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完善多样化教学效果考核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酒店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赛教融合提升电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赵建海, 屈小爽
2022, 5(6): 100-102.
摘要
(
124
)
PDF
(670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赛教融合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信类学科竞赛为例,指出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学科竞赛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赛教融合,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健全“学科竞赛”奖励机制,以赛育人,构建完善的学科竞赛体系等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研究——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郝颖
2022, 5(6): 103-105.
摘要
(
162
)
PDF
(722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需求。然而,目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资源聚集机制,没有形成艺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该文基于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的思考,通过调研与分析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与意义,在梳理出学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力求探索出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模型,以开发出适用于舞蹈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南德红, 杨智昉
2022, 5(6): 106-108.
摘要
(
101
)
PDF
(667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在于缺乏完整的教学制度,部分学校难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存在一定缺陷。该文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可能面对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为学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新时代大学生“双创”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曹华莹
2022, 5(6): 109-111.
摘要
(
168
)
PDF
(672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高等教育当中,“双创”教育成为了新的教育重点。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对大学生进行“双创”教育,能对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该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情况与大学生教育情况,然后针对大学生“双创”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做出分析,最后提出大学生“双创”教育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策略,希望可以给业界人士提供一些参考,以便通过“双创”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落实,推动乡村振兴。
微课、MOOC及翻转课堂对高等医学教育影响的研究
杨晨, 解华
2022, 5(6): 112-115.
摘要
(
90
)
PDF
(67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MOOC及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带来挑战的同时,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的不足,并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微课、MOOC及翻转课堂的起源及发展进行追溯,进一步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三种教学模式的使用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应用前景,旨在为今后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加合理的特色化、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模式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杨小辉, 贾真, 张小龙
2022, 5(6): 116-118.
摘要
(
89
)
PDF
(688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对高校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影响,而如何高效率地应用与整合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资源,是高校需要关注的,以实现对高校教学观念与方式的更新。该文主要简单讨论了互联网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明夺, 张鹏, 谭利岩
2022, 5(6): 119-121.
摘要
(
161
)
PDF
(69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的飞速发展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目前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着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理论与实践未能紧密结合、学生综合能力不强等实际情况,对交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一轮的探索。以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出了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结构、大力推动产教融合以及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四点人才培养对策,构建符合新时期交通强国要求且适应智能交通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稳步实施。
“世界咖啡”式研讨教学在高职创新创业课堂的应用——以国家骨干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为例
梁碧霞, 蒋莉
2022, 5(6): 122-125.
摘要
(
105
)
PDF
(7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咖啡”模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某个问题进行充分研讨、各抒己见、深入交流、拓展思维,凝聚集体智慧高效解决问题。该文通过对创新创业课堂上“世界咖啡”式研讨有效性的探究发现,“世界咖啡”式研讨课堂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主体能动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潜质,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就业开拓思路,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社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路径
徐佳
2022, 5(6): 126-128.
摘要
(
100
)
PDF
(69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学生就业能力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还能通过这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和基本模式,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依然存在理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结合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问题、创新价值,探究教育发展的合理路径,以此来提升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独立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为例
罗振国, 范建华, 罗李平, 杨柳, 侯娟, 聂静
2022, 5(6): 129-131.
摘要
(
182
)
PDF
(69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充分调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构建独立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与应用能力、自主学习及评价制度五个方面探讨独立院校数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革新独立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践途径。
基于OBE理念的《动物生物学》PBL教学模式探索
张大治, 赵红雪, 杨贵军
2022, 5(6): 132-135.
摘要
(
98
)
PDF
(71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成效。将基于问题探究式和基于项目合作式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深度融合,进行《动物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获得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朱志明
2022, 5(6): 136-138.
摘要
(
135
)
PDF
(693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我国跨境电商领域获得长足发展,需要既懂得跨境电商运行机制、具备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又具有业务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基于此,该文以“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英语人才需求特征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目前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建立模块化课程、打造混合式学习空间、创设VR虚拟仿真实验室、搭建实训平台四个方面探究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跨境电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企联合的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对接《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需求
罗丹
2022, 5(6): 139-141.
摘要
(
104
)
PDF
(71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是在现有校企联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一种合作教育制度。《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特别是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新时期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以往出现了很大不同,现代学徒制已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也要看到,该模式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将对相应问题予以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建议。
提质增效:学生管理视角下思创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余永龙
2022, 5(6): 142-145.
摘要
(
155
)
PDF
(7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部分学生还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应跳出传统的学生管理思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夯实保障举措,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理性说教与正确引导相结合、防御型管理与发展型管理相结合,实现思创深度融合,助力学生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陈应霞, 陈艳
2022, 5(6): 146-148.
摘要
(
98
)
PDF
(69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深入,企业对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过去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将产教融合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新的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以长江大学产教融合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和协同育人路径、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监督机制、产教融合的育人监管方法和绩效评价机制、多方联合及多途径的产教融合策略和方法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形成行之有效的可借鉴的育人新模式。
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卓越农学人才培养为例
马占强, 赵威, 王贺正, 侯文邦, 侯小改
2022, 5(6): 149-151.
摘要
(
124
)
PDF
(694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农科背景和卓越农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析了地方综合性高等院校卓越农学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教材内容、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双创”师资等教育资源缺乏制约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卓越农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提出提升师资力量、深化专业教育,创建科研平台、打造实习基地,优化培养模式、强化科教融合,统筹学科竞赛、促进交叉整合,构建了新农科背景下地方综合性院校创新创业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
以“双创”为导向的高等继续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赵岩松, 张士红, 张琳
2022, 5(6): 152-154.
摘要
(
79
)
PDF
(69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继续教育学习人数多、覆盖范围广、学习方式灵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继续教育紧密融合,重塑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观念,构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改革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训练
刘市唱, 周雪梅, 王晓岚
2022, 5(6): 155-157.
摘要
(
69
)
PDF
(69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情况,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继而提出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设计,通过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开展校企联合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训练成功经验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重视“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日语听力课程新教学模式研究
李文珺
2022, 5(6): 158-160.
摘要
(
70
)
PDF
(729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外语学生人才培养要求,以及日语听力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对日语听力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与设计,创新日语听力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对听力课程的重视度。在“知识”输入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从深层次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素养”。
创新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问题探讨
孙磊
2022, 5(6): 161-163.
摘要
(
96
)
PDF
(61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当前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较为分散,涉及的资源主体利益存在明显差异,资源要素载体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这些情况,根据创新创业资源的独特性,需要找到利益共同点,将资源有效整合,有助于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该文围绕高校创新创业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对策,帮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职会计《点钞》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李媛媛, 解倩
2022, 5(6): 164-166.
摘要
(
101
)
PDF
(612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行业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兄弟院校会计专业《点钞》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思考,该文探讨了《点钞》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地位,明确《点钞》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设计《点钞》任务指导书和教学示范视频等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突出《点钞》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推广价值。
基于发展意识培养的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思考
朱志刚, 饶雪钰
2022, 5(6): 167-169.
摘要
(
93
)
PDF
(552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失发展意识培养的就业指导教学存在着授课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少价值观引领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设计、个性化指导较少等现象,而发展意识培养视角下就业指导课内涵的教学要点包括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职业发展概念和适应性的就业能力。可以经由建设专业化且开放性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在就业指导课中引入思政教育要素和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来实现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提升。
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赵小莉
2022, 5(6): 170-173.
摘要
(
94
)
PDF
(57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取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生共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47例(采取传统临床教学)和观察组47例(采取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考核指标上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为
P
<0.05;在教学满意度评价项目中,观察组在教学满意度指标中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为
P
<0.05。结论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教学中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实习生更好地掌握呼吸内科知识和技能,实习生对教学满意度更佳。
学科竞赛在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河西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未晓丽, 田建良, 李星
2022, 5(6): 174-176.
摘要
(
120
)
PDF
(55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以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新技术的应用为载体,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该文以河西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开展的学科竞赛为例,介绍了推动学科竞赛的保障措施和实施途径,阐述了通过学科竞赛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培育具有一定职业综合能力及良好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高哲, 杨开一, 刘俏含
2022, 5(6): 177-179.
摘要
(
106
)
PDF
(55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探讨以学科竞赛为途径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模式。从参加理工科专业学科竞赛的学生管理、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的运行和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提出了理工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借鉴。
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对策
周衡志, 毛向阳, 王珏
2022, 5(6): 180-182.
摘要
(
56
)
PDF
(55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工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日益增多,其教育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也日显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加强以生为本理念等举措。材料类课程教学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有助于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是切实提高教学吸引力、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创业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客教育实践初探
秦荣廷
2022, 5(6): 183-187.
摘要
(
72
)
PDF
(56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为创客教育提供了有利环境。高校是传播先进思想和创新创造理念的重要场所,以大学生为主的创客思维具有创新性,动手能力较强。该文依据当前部分高校开展创客教育的现状,讨论积极有序开展创客教育的意义,提出转变观念意识、培育创新创造精神;搭建平台空间,促进成果孵化转化;调整内容结构,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养,创新教学有效模式;跨界整合资源,积极营造创客氛围等方面建议,旨在促进高校创客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创造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特点分析及比较
卢佳, 陈功, 曹月洲
2022, 5(6): 188-190.
摘要
(
196
)
PDF
(49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挑战杯”系列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都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关注,以竞赛作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高校创新成果转化长效机制的形成。该文旨在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竞赛的特点,比较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的异同,为参赛者提供参考。
基于“互联网+”大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李明霞, 朱万旭
2022, 5(6): 191-193.
摘要
(
118
)
PDF
(49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分析了本科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目前创新创业出现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大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比赛价值意义、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创新性想法缺少平台支持。同时强调以“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分别从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形成特色创新创业项目,组建优秀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几个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持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优秀项目在技术支持、孵化落地、完善产品方面提供大力帮助,真正帮助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浪潮中,将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动力。立足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责任。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纽带关系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薛丹, 王春艳, 刘斌
2022, 5(6): 194-198.
摘要
(
133
)
PDF
(536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缺乏较好的过渡纽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提出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方法,分别从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具体实施过程、成果展示和实践总结四个方面,研究了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过程中如何建立合适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法以及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并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结果总结,得出“大创”项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建立纽带、人才培养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