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2-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言捷智, 邹建国
2022, 5(7): 1-3.
摘要
(
56
)
PDF
(29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基础建设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从营造文化氛围、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以及优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着手,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构建全过程、立体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为例
宋柏红
2022, 5(7): 4-7.
摘要
(
109
)
PDF
(469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赋能学校内涵式发展与社会服务能力升级,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人才支撑。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剖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提出构建全过程、立体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双创”育人理念错位、“双创”课程轻实践、配套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为推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理工科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模式与实践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刘玉冰
2022, 5(7): 8-10.
摘要
(
130
)
PDF
(390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理工科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具有专业优势集中、产学研紧密结合等特色,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全国煤炭领域理工科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的代表,一直秉承“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宗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该文从高水平行业大学定义入手,梳理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国外理工科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先进经验,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有利于从学校政策、课程设置、培养机制、社会参与等方面为理工科行业特色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教学革新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的实施与考核办法探索与实践
杨弦
2022, 5(7): 11-13.
摘要
(
57
)
PDF
(271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培养大数据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带来了挑战,因此高校需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开设并优化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该文针对“数据可视化技术”课程,首先从理论感知、软件教学和案例模拟三个层面探索了课程的实施方案,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然后设计了该课程的考核方案,综合、全面地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水平,以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大数据背景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的教学模式。
地方理工类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史璇, 李嘉程, 江春霞, 向海燕
2022, 5(7): 14-16.
摘要
(
52
)
PDF
(293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与革新,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推进日益受到各类院校的高度重视,地方性理工类院校对积极创建会计学一流专业的目标导向愈发明确。越来越多的院校主动落实教学改革行动,以求全方位提升会计学专业的水平与质量。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地方性理工类院校会计学专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会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究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一系列建设理工类院校一流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方式及深化会计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力求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地方农林院校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秋玲, 侯贺平, 王德彩, 武应霞, 杨柳, 时礼源
2022, 5(7): 17-19.
摘要
(
54
)
PDF
(298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农科建设的影响下,各地方农林院校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培养转向信息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若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则易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从补充教学内容、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接轨科技发展、确保教学要求;推动政产学三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核环境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治理新技术》为例
王国华, 刘金香, 袁华山, 荣丽杉, 李仕友
2022, 5(7): 20-22.
摘要
(
123
)
PDF
(276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南华大学核环境类研究生课程《环境治理新技术》为例,分析核环境类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教材相对匮乏、教学内容体系不科学、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国际化程度不高、学科交叉渗透相对不足等问题,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加深学生对核环境类基础理论和前沿进展的掌握,强化研究生的实验理论、技能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及爱国情操,实现培养高水平核环境类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以驱动桥虚拟试验为例
许江涛, 冯勇, 闫国栋
2022, 5(7): 23-25.
摘要
(
55
)
PDF
(293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实验的特点,如占空间大、存在潜在危险、成本高、结果不容易详细观察等问题,以驱动桥拆装测试实验为例,开发一套“虚实结合”的机械工程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体现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实体装备、虚拟为辅的教学。该实践不仅创造性地解决院校实验资源匮乏的问题,其开发过程更有利于提高专业的软实力,运行实施更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实现从操作到解决实际问题再到团队协作的能力递进式提高。这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也使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在学校和产业间协同联动,实现了教学实验平台先进性与安全、环保和低成本运行的有效融合。
基于Coderunner的程序设计作业在线评测与实践
徐兴, 张智刚, 孙道宗, 王卫星, 蔡坤
2022, 5(7): 26-28.
摘要
(
45
)
PDF
(273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智能产业和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对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提高学生的软件编程水平不仅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要有强大的教学平台支撑,满足学生课后大量编程实践的需求。针对此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搭建了程序设计课程在线学习Moodle云平台,并基于Coderunner设计了程序设计在线评测系统,引入多样化的程序设计实践及考核方式,满足了学生在线编程实践及评测的需求,并介绍了基于Coderunner开展程序设计教学实践的具体感受和体会。
基于OBE理念的农林院校乡村规划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陈思颖, 徐佳怡
2022, 5(7): 29-32.
摘要
(
53
)
PDF
(360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新时代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乡村规划教育和人才培养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当前农林类院校的城乡规划学科亟待完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该文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结合OBE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乡村规划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建立一套乡村规划课程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促进学科健康全面发展。
基于产教融合的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杨自强, 周志勇
2022, 5(7): 33-36.
摘要
(
57
)
PDF
(366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校企合作视角下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当下高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热点之一。该文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及在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推动课程内容建设、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研究探索——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
陈春宇, 纪瑞锋, 关向东, 王晓玉, 颜雯, 王坤, 李晓菁, 李卫东
2022, 5(7): 37-41.
摘要
(
405
)
PDF
(589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健康背景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在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迫在眉睫,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并驾齐驱,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考验。该文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入手,探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的改革策略,探索适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旨在推动健康服务与管理学科创新创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发展培养出更多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
省属农林院校金工实习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探究
张甜, 方梁菲, 许良元
2022, 5(7): 42-44.
摘要
(
99
)
PDF
(265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工实习是工科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重要的一门基础实训课程,是农林院校农业工程机械类专业和非农业工程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文以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金工实训中心实践教学现状为例,分析了当前金工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安全、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5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为推动省属农林院校金工实习改革提供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陈蒙, 李学志
2022, 5(7): 45-47.
摘要
(
45
)
PDF
(297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出行业认可的软件人才,在新工科理念下,对“软件工程”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明确“软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并对原有的课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以及如何更有效培养等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去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软件工程”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以适应新工科时代的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卢雪珊
2022, 5(7): 48-50.
摘要
(
75
)
PDF
(300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人们愈发关注教育行业,“素养”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研究视角,反观高校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音乐教学法》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削弱课标作用、扁平审美感知、理解文化浅层、影响艺术表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习案例辨良莠、变换角色识路径、分工协作集优势、调查研究破时空的策略,为高校《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探讨
徐杰, 姜晓峰, 朱岗山, 王启辰, 孙雅丹
2022, 5(7): 51-53.
摘要
(
31
)
PDF
(249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大学建筑结构试验教学团队在多年试验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建筑结构试验”这门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及其所需人才类型,建立了“四阶段+三理念+两探索+一讨论”的课程培养方案,从而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该课程的尝试可为其他试验类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转变研究
宋春艳, 侯培国
2022, 5(7): 54-56.
摘要
(
71
)
PDF
(283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河北省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单一的现状,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具体任务,提出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功能转变的方向,更新教学内容,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助力科研发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社会服务,传承工程实训文化。将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为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在助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地实习对大学生在高校当地就业意愿的影响——基于金华7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黄哲, 楼梦倩, 胡志明
2022, 5(7): 57-62.
摘要
(
51
)
PDF
(459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习教学对大学生的就业地域选择存在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金华当地7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实证分析了外地在校大学生本地实习教学对高校当地就业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本地实习教学对学生在高校当地就业意愿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本地实习教学经历对高校当地就业意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男性,参与本地实习对女性大学生在高校当地就业意愿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非独生子女,参与本地实习对独生子女在高校当地就业意愿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本地就业政策了解程度高的学生,参与本地实习对本地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低的学生在高校当地就业意愿影响更为显著。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应对策略研究
石英春, 杨玉霜
2022, 5(7): 63-65.
摘要
(
48
)
PDF
(298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而科技成果转化是职业高校与经济社会接轨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科技成果现状,并根据存在的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导向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地方农业院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黄程鹏
2022, 5(7): 66-68.
摘要
(
62
)
PDF
(36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农业院校中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学科建设以及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问题,其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针对以上情况,该文依据农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结果,探讨了其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高校工科专业就业教育管理模式改进的思考,以期为解决相应问题提供思路。
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
何晓燕, 覃维英
2022, 5(7): 69-71.
摘要
(
70
)
PDF
(27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食品工业也逐渐发展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高校的食品专业教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并不乐观,所以有必要加以分析和改进,采取多样化手段,提高高校食品专业学生就业质量。该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新时期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食品专业就业困境,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教学中提高食品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在改善食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良好发展。
高校思政助力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孙晓红, 李泽, 孙云飞, 班建民
2022, 5(7): 72-74.
摘要
(
58
)
PDF
(26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充分发挥思政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培育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举措:调整思政教育的重心,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寻求思政元素切入点,发挥思政的科学指引作用,完善创新创业理论体系,改善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磨炼创新创业意志,提升创新创业品质,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和改善育人成效。
高职院校化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蔡源, 王蕴弢, 孙源, 钱宇, 孙宏顺, 曲广淼
2022, 5(7): 75-77.
摘要
(
68
)
PDF
(292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工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该文以协同育人的视角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在培养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加速产教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学协同,实现对新时代化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育。通过着力探讨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策略和方法,首先论述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其次,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描述,最后立足于学校实践,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策略,促进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化工类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全周期就业管理体系的探索
戴杰, 李媛, 葛驰宇, 皇立卫, 王明明, 吴忱凯
2022, 5(7): 78-80.
摘要
(
42
)
PDF
(309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以及企业“用工荒”等问题,探索高职院校的就业发展着力点,并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导向,创新建设全周期就业管理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建设、职业技能培养与实践、就业管理提升等系统性措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解决毕业生就业意愿低、专业匹配度低和就业稳定性差等就业质量问题,以切实满足新时代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后疫情时期5G赋能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的场景研究
田静
2022, 5(7): 81-84.
摘要
(
49
)
PDF
(366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工作既是图书馆支持及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图书馆在5G时代进行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该文在梳理后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工作所遇挑战的基础上,针对5G赋能下高校图书馆“双创”服务的场景进行研究,认为图书馆可依托5G技术,从“双创”专题云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创客空间的云开放及创客活动的云实践、开展云上教学活动、搭建云上交流平台等场景建设入手,对后疫情时期的“双创”服务工作进行创新和发展。
基于实践育人目标导向的医学院校公益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张蕾, 杨国华, 皮筱娟, 张培楠, 王芳
2022, 5(7): 85-87.
摘要
(
53
)
PDF
(290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创业是追求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的创业活动,其在收获社会效益、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医科类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发挥公益创业的应有功能,更是与其实践育人的目标高度契合。但目前,公益创业教育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该文尝试从实践育人的目标导向出发,从明确公益创业的核心内涵、发挥公益项目品牌优势及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探索适用于医学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和发展研究
王莉莉
2022, 5(7): 88-90.
摘要
(
74
)
PDF
(2886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社团被形象地称为第二课堂,担负着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使命。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发挥高校社团育人作用,有助于学校日常管理水平的提升、育人价值的凸显,真正让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实践育人的课堂。而前提是做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指导与管理工作,引领高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该文主要就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及发展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基于高校社团自身使命和运行情况,探讨社团的有效发展路径,让社团焕发活力,完成育人使命。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创”计划实施的新方向——以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为例
刘东波, 周砚舒
2022, 5(7): 91-93.
摘要
(
122
)
PDF
(280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大学经过持续深入的创新改革,在原有“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继承和创新发展,推出了“一核两端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然而,在多年来的“双创”教育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在2022年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中也呈现出了新态势,针对这种新动向,应该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大创”项目和跨学科学生团队的建设,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采取多措并举、文理并重的发展建设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
张建, 公云龙, 李效顺
2022, 5(7): 94-96.
摘要
(
95
)
PDF
(352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要求,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单一、师资力量短缺、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质量提升。为此,研究提出应当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多元化跨学科的教育课程体系。
应用型地方财经高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栾剑, 刘继伟
2022, 5(7): 97-99.
摘要
(
45
)
PDF
(28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财经高校在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应用型财经高校不断发展和壮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实践能力系统和培养体系,是保证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建立专任与兼职融合的师资队伍,加大校内实践系统的软硬件投入,不断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内涵、问题及对策
年立辉, 武永峰, 袁明慧, 魏静
2022, 5(7): 100-102.
摘要
(
103
)
PDF
(305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关键环节。该研究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界定出发,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自主性薄弱、知识与技能缺乏、设计与开发能力不足、实施与评价方式单一、创新与研究能力较弱等问题,并从个人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等三个层次提出相应对策。
模式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学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秦汝兰, 王强, 关颖丽, 于俊林, 郝成成, 夏光辉
2022, 5(7): 103-105.
摘要
(
78
)
PDF
(250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健康中国”时代,我国中药学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数量不足,质量也未达到要求。面对“互联网+双创”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文以高职院校和地方应用型高校中药学专业为基点,探讨了中药学专业在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困境,根据中药学专业特点,提出了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培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运行模式探索
皮郁郁
2022, 5(7): 106-108.
摘要
(
61
)
PDF
(26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教师能力与素质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协同培养幼儿园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新模式,构建“三位一体”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协同运行模式,使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资源,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校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雨潇
2022, 5(7): 109-111.
摘要
(
59
)
PDF
(267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广西地区对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需求激增。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广西科技大学抓住历史机遇,开设俄语专业,填补了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空白。为适应同俄罗斯、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对俄语教学做出调整。根据广西地区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小班化教学、组建复合应用型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等对策,以期培养既精通俄语,又通晓国际贸易、法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
吴伟平, 向国成, 尹碧波, 陈银花
2022, 5(7): 112-114.
摘要
(
84
)
PDF
(272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拓宽学生创业就业渠道。该文从大数据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逻辑解析出发,从革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比赛参与度等方面解析大数据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路径,最后探索大数据与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资金保障、师资保障和政策保障。
“产-学-研-用-赛”五位一体的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器人概论与实践》课程为例
徐敏义, 杜太利, 王宝军, 赵俊豪, 付先平, 瞿荣泽, 石丽红
2022, 5(7): 115-119.
摘要
(
104
)
PDF
(470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时代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质量,该文打造了面向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产业实践的“产-学-研-用-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从课程出发,以《机器人概论与实践》课程为例,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能力评价、课程思政等培养模式全流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该文还展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以期能形成可推广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范例,为不同类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基于学习通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雷蕾
2022, 5(7): 120-122.
摘要
(
188
)
PDF
(28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该文探索性地将学习通和“对分课堂”两种模式结合应用到《市场营销》教学中,以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混合式教学促进《市场营销》教学范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民办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丁兵兵, 梁丽莎, 冼远清
2022, 5(7): 123-125.
摘要
(
48
)
PDF
(27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民办高校工科类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的基本教学流程,通过对比教学实验和调查问卷,发现使用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整合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认知的探讨
唐厚兴, 胡启帆
2022, 5(7): 126-128.
摘要
(
106
)
PDF
(285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想更好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路径,真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必须首先对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传统认知进行深入的探讨,即厘清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目的,明晰其内涵与特征,把握其优缺点。因此,该文指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其具有系统化、信息化、开放化的特征,不宜过分夸大线上教学的优点而忽视线下教学的积极作用,要正确认识线下教学的缺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协同育人模式下创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祖海英, 宋玉杰, 于浩楠, 李森, 闫月娟
2022, 5(7): 129-131.
摘要
(
67
)
PDF
(264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精神,秉承协同育人教学理念,对创新训练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按照企业需要设定创新训练项目和个性化培养项目,创立学校教师与协同指导的创新训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训练教学模式,探索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指导与设备实践操作相结合、创新训练项目与典型工程实例相结合三种模式。建设精密检测、增材制造、数控激光加工、工程训练大赛等创新训练项目,搭建产教协同育人创新训练平台,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王艳宾, 曹峥, 王标兵
2022, 5(7): 132-134.
摘要
(
62
)
PDF
(28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使高校的实践教学难以顺利开展,不利于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革新高校的实践教学,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需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压力,对高等院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分析与规划》课堂教学模式与实践
高利峰
2022, 5(7): 135-137.
摘要
(
65
)
PDF
(302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地方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智慧云课堂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基于云班课平台,以城乡规划专业《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师生互动,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结合考勤、课堂表现等,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通过对《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志愿服务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系研究
张妍, 庞阳, 王茜
2022, 5(7): 138-140.
摘要
(
75
)
PDF
(29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志愿服务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关系密切,志愿服务能够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职业认同,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格外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高职院校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方法
多样化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胡炜彦, 张兰春, 周静, 陆露, 杨淑达
2022, 5(7): 141-143.
摘要
(
50
)
PDF
(270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由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药材市场实习)三个部分构成。该文分析了在我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课程教学中构建和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情况和效果,分析了多样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以期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型、实践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翻转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以“旋转体的体积”为例
曾玲莉, 任苗苗
2022, 5(7): 144-146.
摘要
(
89
)
PDF
(28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兴起。它翻转了传统教学模式,是鼓励学生课前学习、课上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文针对高等数学课程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现状,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设计问题驱动,精确引导课堂活动,精准融入思政元素,再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因材施教,以此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该文以“旋转体的体积”为例,详细阐述课堂翻转的实施过程,并且针对本课程“旋转体”这个具体的集合对象,引入GeoGebra绘图软件,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杨瑞霞, 袁华, 谭业强, 张玮, 崔育倩, 隋坤艳
2022, 5(7): 147-149.
摘要
(
70
)
PDF
(290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基于OBE教育理念,着重培养新工科创新人才。该文从转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完善考核机制几个方面对本科课程进行了改革,关注本科生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以期改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构建创新型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王妍, 张景怡, 张云鹤
2022, 5(7): 150-152.
摘要
(
69
)
PDF
(266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桥专业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专业。近年来,随着BIM、云计算、智能建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转变,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学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背景,明确道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构建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技能强、促进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道桥专业人才。
会计技能竞赛引导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周显琪
2022, 5(7): 153-155.
摘要
(
46
)
PDF
(2921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计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能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和系统组织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提供重要帮助。因此,该文从会计技能竞赛引导入手,对《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探究,重点从确定赛项模块和技能点、构建证书转化机制和激励机制、构建《管理会计》云课堂角度探索了教学改革措施,旨在发挥赛教融合的作用,提高《管理会计》教学活动的综合影响力。
机构创新设计助力产品创意设计——以设计类专业工程课程为例
刘冀伟
2022, 5(7): 156-158.
摘要
(
55
)
PDF
(25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品设计的不断推陈出新,是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产品设计方案中实现可适用的创新点,设计师不但需要有较好的创意思维,还需要有踏实的工程知识作为支撑。该文基于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利于培养设计类学生创意思维表达和工程实现的角度,结合工程知识中的机构运动演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提出一种以创意设计实现为导向的工程知识教学方法,利用产品机构创新助力产品创意方案设计,让学生可以将思维上的设计创新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设计创新,帮助学生形成实现设计方案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李燕, 戴欧阳
2022, 5(7): 159-161.
摘要
(
85
)
PDF
(30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高等学校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将统计学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理论、实验、案例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即“理论知识、软件应用、案例教学、企业实践”四个教学环节交替开展、同时进行。通过对注重理论知识、加强实验操作、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将所学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统计工作中的能力。
基于信息化的对分课堂在职业院校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王静, 张冬云
2022, 5(7): 162-165.
摘要
(
67
)
PDF
(335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该研究根据职业院校的学情特点,将线上教学平台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到病理学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线上平台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充分利用传统讲授式教学、线上教学、现代研讨式教学三者各自的优势。基于信息化的对分课堂以学定教,符合“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满意度和应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为职业教育课堂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课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张燕
2022, 5(7): 166-168.
摘要
(
71
)
PDF
(293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课就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将学习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核心就是视频。将其应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实现高效教学。汉语言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该文就微课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以《现代市场营销学》课程建设为例
宋祎, 张美, 伍晓青
2022, 5(7): 169-171.
摘要
(
98
)
PDF
(262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职业本科课程建设中,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线下支持线上、线上赋能线下的高效融合,塑造现代职业教育的“互联网+”教学模式。虽然该教学模式优点突出,但仍在探索初期。该文在《现代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对该模式做了初步探索,从课程结构、内容、线上线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调整。最后指出OMO教学模式借助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对职业本科教育提质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与思考
刘玉英, 杨永邦, 贺常乐, 马依莎
2022, 5(7): 172-174.
摘要
(
98
)
PDF
(279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文创黄河坊——传承黄河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列举了该项目取得的成绩,总结了该项目实施得到的收获,对后期“大创”项目实施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使学生树立了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文平, 周浩宇
2022, 5(7): 175-177.
摘要
(
59
)
PDF
(311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以河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进行了融合实践,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了提高,对创新创业知识和程序有了基本的掌握,并使旅游专业知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应用与实践——以“点通平台”为例
许春婷, 纪婉秋, 彭薇, 黄丽婉, 万媛媛
2022, 5(7): 178-183.
摘要
(
75
)
PDF
(495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政策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点通平台”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教育服务平台系统设计,行业、市场竞争状况以及平台运营策略三大部分进行,对“点通平台”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前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应用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得出“点通平台”的优势及教育服务平台设计未来的优化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体验。
高校创业支持环境的模型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
查腾飞
2022, 5(7): 184-189.
摘要
(
48
)
PDF
(52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国内关于大学生创业环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的作用域范围为剥离依据,将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环境分解为社会性创业支持环境和高校创业支持环境,确定了相对独立的高校创业支持环境概念范畴。为了更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创业支持环境,该文主要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挖掘出高校内部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起到较明显促进作用的影响因子,同时,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活动体系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历程,初步建立了高校创业支持环境的系统模型,并探究了该系统的作用途径和运行机制。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校企合作视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邵辉
2022, 5(7): 190-192.
摘要
(
55
)
PDF
(27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校企合作日益深入,各大高校都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校企合作思路或者方法都需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价值导向。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该文通过实施智慧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建立资历框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重构教学体系和加强素质教育七种措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
俞国红
2022, 5(7): 193-195.
摘要
(
106
)
PDF
(26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绕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和变革中的典型问题,根据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原则和任务目标,梳理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困境,厘清现代产业学院的办学机制、投资机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凝练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
宋小娟
2022, 5(7): 196-198.
摘要
(
110
)
PDF
(249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学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碎片化、学生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以食品专业学生为例,提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的改进措施,提升大学生开展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