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高等学校实验课程体系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度评价研究
郑玉洁, 贾顺, 李美燕, 任大伟
2022, 5(5): 1-3.
摘要
(
94
)
PDF
(546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等学校实验课程体系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度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犹豫模糊语言的评价方法,期望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逐步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为我国高校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提供参考。以山东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基于生成论的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讨
李润发, 林思敏, 杨美玲, 王贤濠
2022, 5(5): 4-7.
摘要
(
93
)
PDF
(405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实践教学难、全面深入普及难等问题,基于预成论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应对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总结市场营销专业5个年级1 100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表明基于生成论的教学方法为创新创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空间。践行生成论教学法,需要从落实“学生中心”理念、重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设定教学目标和生成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革新
“双师型”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
刘俊宏, 刘慧玲
2022, 5(5): 8-10.
摘要
(
86
)
PDF
(81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因为更熟悉工作任务类型、工作场景内容及隐性知识的传授,所以能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以《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为例,描述了“双师型”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经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结果证明“双师型”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应用案例教学法还有利于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也不断催生出课程实训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水利类课程信息化改造——以《防洪抢险技术》课程为例
陈丹, 晏成明
2022, 5(5): 11-13.
摘要
(
73
)
PDF
(1460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环境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全面重构,而行业升级引发了人才需求变化,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推动着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该文以高职水利工程专业的《防洪抢险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造,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后的人才需求。
“新医科”背景下融入“五术”医学人才培养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实践
张璐, 吴艳瑞, 张延洁, 陈元晓, 龙莉
2022, 5(5): 14-16.
摘要
(
183
)
PDF
(813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医科”背景下,云南地区医学发展迫切需要“五术”新型医学人才,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推进融入“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理念的“金课”建设势在必行。该文以“受体介导的胞吞”为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融合整合式内容重构、课程思政、智慧教学、交互式模拟实验、项目式学习等创新性元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践。
“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背景下油气储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饶永超, 王树立, 周诗岽, 赵书华, 赵会军
2022, 5(5): 17-19.
摘要
(
71
)
PDF
(73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实验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支撑。以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为例,梳理目前本科生基础实验及专业实验的课程教学内容,分析油气储运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探讨油气储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为石油类专业实验课程的优化提供思路和参考。
APT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中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情况研究
孙婷婷
2022, 5(5): 20-23.
摘要
(
134
)
PDF
(73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为了探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大学生外语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的影响,该文在两个班中采取了“隐性分类”的教学模式。经过研究发现,信息化APT教学模型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有一定影响。不同的词汇习得增强方式加上基于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设计对英语词汇附带习得有较大影响,即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课程思政融合与实践路径
张斌, 陈好宏
2022, 5(5): 24-26.
摘要
(
190
)
PDF
(7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全面推进对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在论述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课程思政元素应从厚植爱国情怀、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责任担当意识等方面进行充分挖掘。并提出思政元素应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设计、制定评价体系等路径实现融合,以期为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独立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6S”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项俊华
2022, 5(5): 27-30.
摘要
(
142
)
PDF
(7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立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提升学生就业质量非常重要,对学校生源质量提高也有较大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达预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是摆在各院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该文就“6S”教学改革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进行剖析,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具优势。
高等院校运筹学课程建设改革探析
邢丽, 王艳娜, 曾松林
2022, 5(5): 31-33.
摘要
(
65
)
PDF
(731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科技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满足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岗位任职需要,该文从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重点分析了目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限性,立足于学以致用,着眼于实践化教学的具体要求,从模块化教学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建模的方法对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以辅助管理决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岗位标准的护理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探索
邓婷, 张莉芳, 蒙柳仁, 莫张杨, 何兰燕, 沈艳清, 韦桂源
2022, 5(5): 34-37.
摘要
(
76
)
PDF
(80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岗位标准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我校2018级和2019级护理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级329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019级324人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岗位标准的混合式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并在课程改革后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成绩、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而两组学生期末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试验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中,66.99%的学生喜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及考评方式满意。通过学习,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了启发,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教学改革总体满意度达81.1%。
结论
基于岗位标准在课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和护生的沟通及人文关怀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复盘式教学法
陈家星, 崔国民, 张冠华, 武卫东, 盛健
2022, 5(5): 38-40.
摘要
(
97
)
PDF
(96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为能源动力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践教学对于深化理论知识、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能源动力类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实验》为例,介绍了复盘式教学的改革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战略支撑,为其他工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立体资源库的构建
闫欣, 吴心怡
2022, 5(5): 41-43.
摘要
(
63
)
PDF
(7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中药学、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药植园、药用植物标本、野外实践基地、中草药模拟药房等各项实践教学资源的使用缺乏融合性和系统性,实践课中学生简单操作,教学效果不理想。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师生共同参与整合补充各项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药用植物学立体资源库,并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延伸实践课堂,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清洁生产》选修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汪宜敏
2022, 5(5): 44-46.
摘要
(
67
)
PDF
(75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清洁生产》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例,主要探讨了选修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在疫情形势下的教学现状和后疫情时代所面临的教学改革工作重点三个方面,指出要加强选修课程的网上课程资源建设、结合抗疫成果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进而深化后疫情时代的选修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以提高教学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热力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邓飞, 兰日华, 刘恩喆, 罗沛兰
2022, 5(5): 47-49.
摘要
(
86
)
PDF
(781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发生了重要转变。该文基于微信公众号创建了线上教学平台,构建了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分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从“教”和“学”两方面改进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毕晓艳, 罗晓飞, 肖嘉莹
2022, 5(5): 50-52.
摘要
(
95
)
PDF
(77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新需求,对具有鲜明医工融合特色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实施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医学成像原理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课外美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王瑞强, 黄澜
2022, 5(5): 53-55.
摘要
(
106
)
PDF
(695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校的美育工作迎来新的挑战,担负起更为重要的责任。在高校大学生的美育工作中,课外美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促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美育工作,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全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型工商管理本科生培养探究
陈果
2022, 5(5): 56-58.
摘要
(
78
)
PDF
(69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高校需要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该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本科生具有提高人才培养效果、输出优质管理人才的意义,其次梳理了工商管理本科生培养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为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本科生,高校应该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并积极与企业共育创新型管理人才。
地方高校构建“四三四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程虹, 余柏林, 赵志国, 唐洁方
2022, 5(5): 59-62.
摘要
(
109
)
PDF
(86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阴工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四三四五”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明确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受益的“四全”“双创”教育理念,构建普及层、培养层、精英层“三阶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搭建学、训、赛、创“四维联动”的“双创”实践体系,打造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的“双创”平台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
王堃, 李贝贝
2022, 5(5): 63-65.
摘要
(
112
)
PDF
(69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思政教育的有力回应,两者之间的高效融合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升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激发社会责任感,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该文主要从独立院校的视角出发,分析其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保障课程的高效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
黄东
2022, 5(5): 66-68.
摘要
(
82
)
PDF
(69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革新,职业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在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这一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成了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师资队伍质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兼职教师属于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独特的作用与价值。结合学校发展实情,重点进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全面稳步发展。基于此,该文主要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有益参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探究
林丽
2022, 5(5): 69-71.
摘要
(
120
)
PDF
(696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创新创业被提高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高校担负着强国育人的使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需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来满足时代的发展。但在目前高等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仍有部分高校存在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欠缺、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从问题出发寻求解决对策,以便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德育教育中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
华璐月, 刘超
2022, 5(5): 72-74.
摘要
(
73
)
PDF
(6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立体、更加形象,让时空不再成为限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要在高职的德育教育中融入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基于此,该文从目前高职德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德育现状,并由此开展对高职德育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以地铁“订单班”为例
张敏, 高嘉宁
2022, 5(5): 75-77.
摘要
(
234
)
PDF
(69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培养特点,进行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基于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分析企业需求与实践教学体系对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通过在构建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关系中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强化“理实一体,课岗对接”培训体系,同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综合性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其达到高素质、高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关于高等农林院校的劳动教育研究
贺鹏宇, 田艳
2022, 5(5): 78-80.
摘要
(
74
)
PDF
(694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全面落实劳动教育有助于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创造性劳动技能,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培养知农爱农、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时代新人。当前,高等农林院校劳动教育面临工作被弱化、定位有偏差、课程形式化和缺乏时代性等困境。根据研究提出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与形式,建立劳动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劳动教育师资水平等对策。
基于校友资源整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吴荣华, 胡振宇, 温泉
2022, 5(5): 81-83.
摘要
(
53
)
PDF
(69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加快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多、实践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该文基于高校校友资源整合,研究高校校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建设建议,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王新
2022, 5(5): 84-87.
摘要
(
73
)
PDF
(70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高职扩招主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对高职院校提出了现实挑战。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政企校三方联动,协同育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社会生源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与成效。
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四位一体”“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沈丽琴, 王黛碧, 付维洁, 陶雨濛, 周爱萍
2022, 5(5): 88-90.
摘要
(
106
)
PDF
(75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三全育人”的环境中,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创”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出发,以OBE理念为指导,以轨道交通专业为实例,探讨如何构建融入工匠精神的“四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该文提出人才培养的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双创”培育四位一体化模式,结合“双创”人才的表现特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项目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四位一体”“双创”人才培养体系,为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现场总线技术课程应用型“金课”建设的探索
赵新蕖, 张士磊
2022, 5(5): 91-93.
摘要
(
69
)
PDF
(69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金课”建设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了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后,结合“金课”建设标准,融合OBE理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制定了三级进阶式能力培养目标,基于OBE理念,以“三元融合”模式重组课程内容,探索了“PDPS+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凸显课堂实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应用型“金课”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张明星, 李曼, 田仁连
2022, 5(5): 94-96.
摘要
(
137
)
PDF
(692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合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构建高校、社会、企业多层次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高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决策能力,丰富教育的内涵,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精准化、分类化指导,充分发挥导师在艺术类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专业与创业深度融合的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为例
顾丽霞, 吕刚
2022, 5(5): 97-101.
摘要
(
173
)
PDF
(9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残疾人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社会和政府大力支持外,更要使其通过职业教育习得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回归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该文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听障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就业指导”“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模式探索
“互联网+测绘专业”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探索
王东东, 孟亚鸽, 邓仕雄, 张智靓, 陈桂珍
2022, 5(5): 102-104.
摘要
(
73
)
PDF
(72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需求错配、培养模式单一和资源要素融合深度不足的困境。对此,依托“互联网+测绘专业”模式,对测绘行业数据进行挖掘,精准匹配供需端,开发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以人为本,以分群培养为思路,对学生按照细分行业领域进行分类培养,打造多元化、综合素养高的人才;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院校间、校企间资源充分融合。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刘柯
2022, 5(5): 105-107.
摘要
(
51
)
PDF
(72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阐述了“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建议,即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教学标准与管理制度、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合作运行保障机制,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弓箭模式”研究
朱峰
2022, 5(5): 108-112.
摘要
(
93
)
PDF
(76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工作。该文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困境出发,以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为基础,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总结提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弓箭模式”并实践应用。通过激发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内生活力、构建“三导师”工作机制、打造“四层阶梯式”孵化链、规划“四方联动”培养路径、落实“N+10”人才跟踪培养计划等策略,助力大学生明确创业动机,组建创业团队,整合创业资源,寻找创业机会,保持创业激情并持续创业。该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双创”视角下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效果
文萍芳
2022, 5(5): 113-115.
摘要
(
62
)
PDF
(72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提出后,院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双创”人才培养工作。为了更好地培养农林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素养,该文将开展相关分析,主要论述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再提出对应培养模式与策略,最后结合案例介绍模式培养效果,能够有效强化该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素养,使得人才满足“双创”要求,为行业、社会注入新鲜血液。
大学生碎片式英语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江世姝, 江军民
2022, 5(5): 116-119.
摘要
(
80
)
PDF
(96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网络和大数据的全面普及,社会发展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的时间被分割为大小不一的模块,这种现象正慢慢演变成一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风潮——碎片式。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对自己时间的合理利用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在英语持续热的社会中,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成效是我们需要重点分析和调查的工作。为了解碎片式学习情况,特对高校学生展开调查,依据调查结果,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对策以及改良措施。
高校流体力学课程与思政建设相融合的教学研究
孙一方, 严谨, 陈志明, 侯玲, 吴光林
2022, 5(5): 120-122.
摘要
(
116
)
PDF
(89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宏观平衡和宏观机械运动以及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重点关注流体质点运动时的受力,包括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模型试验。流体力学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理论,还要学习流体力学中蕴含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等思想政治内容。该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流体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将思政与流体力学专业课融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流体力学课程特点,分析了课程中的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思政素材;最后提出了二者融合的设计方案,力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继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双创”实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探索
施娓
2022, 5(5): 123-125.
摘要
(
71
)
PDF
(72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双创”实践中岗位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政治素养、身心健康、人文内涵、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双创”实践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使专业课程从技能训练的层面上升到立德树人的层面,从精神上引领学生在“双创”实践中体验到高质量的自我实现,是探索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究
文求实, 陈光忠
2022, 5(5): 126-131.
摘要
(
65
)
PDF
(1031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创新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是关键。该文以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构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
李臣学
2022, 5(5): 132-134.
摘要
(
60
)
PDF
(72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各高校充分响应国家支持毕业生积极创业的号召,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在社会创业热情逐步高涨的情况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该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随后从平台建设和制度建设角度入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路径。
基于宝鸡钛产业的材料物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刘飞, 薛慧香, 高红艳, 钱郁
2022, 5(5): 135-137.
摘要
(
59
)
PDF
(72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协同育人是现代社会各大高校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方法。因此,有必要对基于宝鸡钛产业的材料物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探索。对材料物理专业协同育人重要性简述,并分析材料物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短板。通过创建多核心的校企协同育人方案,建立多层次的专业育人结构体系,来完成初期模式的创新,再根据打造校企协同的“双师”教育团队,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智能协同育人教学平台,进一步推动材料物理专业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最终提升教学育人水平。
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非技术能力达成研究
展爱云
2022, 5(5): 138-140.
摘要
(
66
)
PDF
(7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技术能力是评估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非技术能力达成研究。通过分析非技术能力指标与内涵,映射思政课程改革的本质,结合非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人文化”“人本化”“动态化”与“弹性化”等非技术能力培养理念,实现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非技术能力培养理念转变;融入非技术工程项目,创新能力达成教育手段,提升非技术能力达成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价值性;提出一种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非技术能力间接评估方法,健全面向受教育群体的非技术能力评价体系,通过提升评估过程的多样化,使受教育群体正确地认知自我,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能力。
“双高”背景下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舒华, 王黔
2022, 5(5): 141-143.
摘要
(
65
)
PDF
(72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高”背景,探讨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一是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师发展的有效性;二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该课题立足“双高计划”的内涵,从剖析目前“双高计划”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职业能力提升问题入手,提出构建优质师资队伍结构的培养模式: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或从业经验作为教师的入职必备条件,提出黔南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研究
蔡伟
2022, 5(5): 144-146.
摘要
(
80
)
PDF
(72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劳动能力,以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劳动习惯,最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另外,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该文对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
医学专业临床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方法路径研究
杜小成
2022, 5(5): 147-149.
摘要
(
178
)
PDF
(72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医学专业临床人才培养环节,医学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专业拓展课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追根溯源,所有临床专业课程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习惯以及职业能力而存在的。在临床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引入思政内容,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培养医学临床人才这一任务,使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早日成为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以任务成果为导向的机电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红斌, 王琦, 范秋霞, 白玉梅, 宋晓美
2022, 5(5): 150-152.
摘要
(
74
)
PDF
(723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以任务成果为导向的机电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六条经验:将该培养模式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组建一支称职的师资队伍、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及配套项目、融合发展校外实验资源和知识资源、充分利用各类项目和大赛、拓展创新课程并实施“客串教授”的学生轮班制。指出三个关键点:以相关制度为保障、合理安排学生的成果和任务、以软硬件资源作为基础条件。通过这项综合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展教学资源,提升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科水平。
创新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鲁玺丽, 周惠敏, 薛丽莉, 陈枫
2022, 5(5): 153-155.
摘要
(
77
)
PDF
(62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要求出发,针对研究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形状记忆材料及应用”课程为例,探讨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构想,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超星平台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运用研究——以《旅游心理学》课程为例
熊双
2022, 5(5): 156-158.
摘要
(
112
)
PDF
(77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线上线下、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等多种教学理论与方法。“一平三端”的超星学习平台,集大数据教学资源管理与监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有利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该文以《旅游心理学》中旅游心理学概述教学单元为例,以教学班级为试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超星学习通为依托,建构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以“课前准备-课中内化-课后跟进”为主线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李珊珊
2022, 5(5): 159-161.
摘要
(
70
)
PDF
(647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库应用》课程经多年教学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渐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学习难度较大,目前教学依旧存在众多的问题。该文分析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特点,思考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问题,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法及SQL Server数据库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实践策略。
基于大数据的高校体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郑毅
2022, 5(5): 162-164.
摘要
(
72
)
PDF
(62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研究。发现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意识不强,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不丰富,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等,同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运用大数据,从思想认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为推动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基于理论力学经典内容的逻辑思维培养与创新意识提升研究
张小龙, 田瑞兰, 杨小辉
2022, 5(5): 165-167.
摘要
(
82
)
PDF
(75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理论力学的经典知识和新工科发展的需求,提出教学内容“经典-创新”相融合的“内涵式”改革,打造新时代“金课”。立足理论力学经典教学内容,贯穿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结合多元化教学手段,构建经典知识与创新意识培养融合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理论力学中的科氏加速度为主线,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理论力学经典知识体系的呈现方法,以提升数学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为抓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基于智慧教育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建设
李芸
2022, 5(5): 168-170.
摘要
(
132
)
PDF
(823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该文以智慧教育为依托,分析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和方法,构建本课程的思政体系,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也为类似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行业技能大赛促进医药类专业教学的探讨
李远文, 方晒
2022, 5(5): 171-173.
摘要
(
70
)
PDF
(618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对医药行业技能水平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阐述了医药行业技能大赛与医药相关专业教学的关系,以职业院校医药类专业群中的药品营销专业教学为例,论述了行业技能大赛在改进教学目标与内容、融合专业课程内容与竞赛要点、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实训项目、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参加大赛提出了参考建议。
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内高校“云端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周春丽, 霍楷
2022, 5(5): 174-177.
摘要
(
91
)
PDF
(72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国内“双创”教育出现实验实践基本停滞、云端化创新创业困难等问题。从“云端双创”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调查、案例分析、逻辑推理等方式得出适用于疫情防控且具有前瞻性发展潜力的国内高校“云端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理念;同时依托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现状进行发展路径规划与预期分析,最终设计形成国内高校“双创+云端双创”生物圈,是国内高校“云端双创”生态系统稳步发展的前提。
在混合式病理学教学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牛保华, 皇甫超申, 席艳, 杨争艳, 谢龙祥, 滕铁山, 吴素霞, 张艳
2022, 5(5): 178-180.
摘要
(
83
)
PDF
(628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应对一些突发情况。2020-2021年第二学期,本着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医学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对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覃明明, 李建闽, 李马杰, 李双龙, 刘义林
2022, 5(5): 181-184.
摘要
(
132
)
PDF
(54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积极探索,是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结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多功能电能质量分析仪的研制,论述了该项目实施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收获与思考,以期为开展和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共生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对策探讨
余莉, 黄倩
2022, 5(5): 185-187.
摘要
(
68
)
PDF
(537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共生理论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研究,对于厘清产教融合主体内在关系、推动产教融合主体协同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产教融合实效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基于共生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概述,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对策:构建更为健全的动力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学校三大共生单元主体作用;改进现有的共生组织模式,充分保证产教融合的实际开展效果;改进互惠共生的行为模式,实现三方主体的同步发展。
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刘蔼如
2022, 5(5): 188-190.
摘要
(
116
)
PDF
(58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个高校肩负的重要职责,这既是为了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各高校建立了众创空间,旨在将专业课教学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以便促进学生就业。该文基于众创空间分析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背景下产教融合实施的研究——以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
米志鹃, 王良
2022, 5(5): 191-193.
摘要
(
101
)
PDF
(53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现代学徒制,促进产教融合,是我国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在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产教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双导师团队建设不规范、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不足等困境。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深化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优化培养高素质“三农”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中医药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策略分析
蒋旭东, 杨莉, 舒启江, 刘红杏, 张美娜, 赵林波
2022, 5(5): 194-198.
摘要
(
103
)
PDF
(111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每年国家、省、高校相继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对国家、省、高校三级历年以来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作品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中医药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策略,包括医学类项目占比分析、中医类项目占比分析、项目选题方向、项目团队配置等,为中医药院校培育优秀“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分析方法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