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1-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研究
王敏
2021, 4(18): 1-3.
摘要
(
100
)
PDF
(471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紧密联系,两者融合共进,是大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通过研究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给出地方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具体思路和方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升路径探析
陈永霞, 庞娇, 刘明超
2021, 4(18): 4-6.
摘要
(
89
)
PDF
(473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青年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自主性不强、理念认知不足、学生积极性低、师资体系建设不完全、重项目轻学生主体等问题。为此,该文在分析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从高校自主打造特色化创新创业教育、依托专业课程实现教育面向全员、深化开展创业认知及实践教育、建设优势明显的师资队伍体系、教育教学改革保障机制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技术转移办公室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探索
陆晟侃
2021, 4(18): 7-10.
摘要
(
117
)
PDF
(48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创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学生创业水平与热情逐年稳步提升。但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开设速度过快、配套师资与支持体系落后、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多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事务主管机构为主,导致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理论导向与就业导向层面,未能发挥出创业教育在素质提升上的根本效果。通过对学校创业教育组织实施机构进行分析后,选择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技术转移办公室作为切入点,探讨该校内机构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以及有效机制,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创业教育理论分析新视角。
教学革新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刘秀娟, 谢志昆
2021, 4(18): 11-14.
摘要
(
176
)
PDF
(82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视角,随之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深度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基于教学设计的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路径,研究旨在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PBL教学模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史良
2021, 4(18): 15-17.
摘要
(
126
)
PDF
(75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更高的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产出为目标的OBE教学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具有内在契合性,通过情境导入、问题提出、分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和总结六个步骤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升,以满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油气储层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刘桂珍, 尚晓庆
2021, 4(18): 18-20.
摘要
(
99
)
PDF
(75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气储层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了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培养,该文分析了“油气储层地质学”课程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讨论教学改革。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教学内容上理论体系模块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增加实践训练环节;教学方法上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电子设计创新课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王宏斌
2021, 4(18): 21-23.
摘要
(
74
)
PDF
(916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设计创新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传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够,达不到“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课程没有很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从事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工作,导致专创分离。通过在课程教学、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边提高,不断完善改进,使电子设计创新课程能更好地指导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现真正的专创融合。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研究
韩慧, 周满江
2021, 4(18): 24-26.
摘要
(
107
)
PDF
(75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是一门国际化通用语言,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很重视也认识到学习好英语语言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英语学习中无法得到更好的学习方法。该文就如何满足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自学能力需求,英语教师如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提供优越的自学空间场所、建立正确的自学学习态度和目标,达到课上、课下相结合进行英语网络自管自控的实践训练自主学习氛围进行了分析。
高职数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索朗旺姆
2021, 4(18): 27-29.
摘要
(
106
)
PDF
(75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几乎所有的高职专业都设置了数学这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高职数学的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鉴于对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分析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都会前往相关企业工作,在企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对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以及人际交往、价值观,甚至爱国爱家思想等,都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要素。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技术教育,同时还不能忽视思政教育。该文探索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
高职院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实证研究——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卢志高
2021, 4(18): 30-32.
摘要
(
101
)
PDF
(852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面实施线上教学,对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实践和调查显示,为尽早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推进,及时出台极具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强化线上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高职院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汇集资源,凝聚力量,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并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的目标。
基于“三创”能力培养的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
许迪嫄, 徐哲凌, 何希达
2021, 4(18): 33-35.
摘要
(
174
)
PDF
(796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能力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成为时代迫切的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更应适用时代发展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以工作室为教学单位,开展跨境电商实践项目,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完成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王小鸽, 薛君艳, 季晓莲
2021, 4(18): 36-38.
摘要
(
164
)
PDF
(78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园林景观建筑小品”,在增强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在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
基于多平台与虚拟仿真软件的《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技法》混合式教学实践
唐艺萍
2021, 4(18): 39-41.
摘要
(
72
)
PDF
(1131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15年以来,《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经历了五年的信息化教学之路,不论是在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效果等各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实现了质的转变。该文着重论述了《计算机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信息化及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并分析了该课程在信息化及混合式教学改革中的分析与思考,为未来信息化教学提供一定思考。
基于智慧课堂背景的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顾雅楠
2021, 4(18): 42-44.
摘要
(
146
)
PDF
(822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构建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具有教学决策精准化、教学模式多样性、教学资源丰富性、评价反馈即时化等特点。该文将从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入手,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环节构建智慧课堂的方式方法,为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质量、效率、学科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Creo教程》教学改革
莫德云, 陈璐, 夏小群, 陈小军
2021, 4(18): 45-47.
摘要
(
83
)
PDF
(928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教育明确指出,需着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在此背景下,以岭南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分析发现《Creo教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结构单一、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以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产品创新设计、产品性能科学评价体系和专利申请为手段,通过项目的方式展开机械产品优化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案。改革能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和创新创作能力,既达到熟悉软件的目的,又能对此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科研成果。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王晓丽, 张雪霞, 赵文彬, 赵锐
2021, 4(18): 48-50.
摘要
(
131
)
PDF
(76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就要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该文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教学过程育人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教学过程育人又包括挖掘课程的育人元素和教学设计方案两个方面,文章着重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对全文做了相应总结。
“双创”背景下工科教师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冷热电三联供》课程为例
李森, 王建慧, 陆庭中, 戴健男, 王小兵, 马婷婷
2021, 4(18): 51-53.
摘要
(
72
)
PDF
(757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是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双创”教育水平是推动我国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该文总结了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笔者任教《冷热电三联供》以来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尝试。提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强化理论体系建设,提高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结合课程案例,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在课程和考核方法中,融入创业理论与方法教育等方法、以上改进方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化人类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马晓翠, 王文棣
2021, 4(18): 54-57.
摘要
(
93
)
PDF
(82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内涵深刻丰富,将其理论和核心观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文化人类学的教育教学之中,强调作为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内在联系。文化人类学课程思政对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虽在初次实践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思政成效不明显、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但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加强思政培训,教与学并重,推动学生参与等对策的实施,是提升文化人类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路径。
以应用为导向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过程探索
章信华, 朱明英, 嵇建波, 柏元忠
2021, 4(18): 57-59.
摘要
(
65
)
PDF
(124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和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通过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和实验内容,将Proteus完成硬件仿真加入实验中;让学生预习实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实验课的时候,现场给学生演示使用Proteus完成硬件原理图的绘制及仿真、Keil软件的编程。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极大地增强实验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软硬兼通”,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针对学生多样性的高校创业教学探索
王旭, 周晋, 郑琦
2021, 4(18): 60-63.
摘要
(
72
)
PDF
(884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创业教学是实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因创业教育的通识性特点,高校的创业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多样性的挑战:即当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创业基础、不同个性的学生汇聚至同一个创业教学课堂中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多样性的特点,有效开展教学,并发挥朋辈学习的最大效力。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针对创业教学中学生多样性的特点,在常规性教学中创新建立了创业团队成长主线,有力推动了创业学习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做法对创业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加速背景下强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分析
王恩泽
2021, 4(18): 64-66.
摘要
(
66
)
PDF
(70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历程,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自身发展变化的态势,提出了新型工训中心的建设建议,凭借引入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动产学研加快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相互促进,以期打造出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智能化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的局限与实践进路
周群华
2021, 4(18): 66-68.
摘要
(
88
)
PDF
(79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度。对照现实,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依旧存在着理念偏差、教育模式滞后、教育过程形式化、支持体系不完备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在此背景下,顺应形势,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培养模式、加强资源整合、强化环境建设等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讨
张一明
2021, 4(18): 69-71.
摘要
(
77
)
PDF
(713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已经步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凸显。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积极探寻“互联网+”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基于此,该文分析了“互联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陈审声
2021, 4(18): 72-74.
摘要
(
96
)
PDF
(72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人才需求市场得到拓宽,教育资源平台得到丰富。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存在着市场开拓、跨文化交际和科研创新三种能力偏弱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树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构建全方位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平台等途径,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能力水平的提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实践探索
汪恭敬
2021, 4(18): 75-78.
摘要
(
174
)
PDF
(79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课程融入思政理念是时代之趋。然而受制于课程地位和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推行课程思政的实效不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失衡。要通过优化课程的顶层设计,打造思政教育嵌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梳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寻求思政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交汇点;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来推行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曾丽娟, 陈静敏, 周峻岭
2021, 4(18): 78-81.
摘要
(
110
)
PDF
(1000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重新构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房地产行业。该文提出适应“互联网+”新时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创意构思-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梯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全方位育人模式,以及依托区域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张琳, 焦荟洁, 张营营, 李杰
2021, 4(18): 82-85.
摘要
(
102
)
PDF
(71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对于国内高校而言,教育界与教育系统针对创新创业这一名词的研究、实践的系统性开展起步较晚,导致各高校热情足、劲头大,却受到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能动性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多问题。因此,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完善,创建切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该文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指出高校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龙岩学院为例
陈维红
2021, 4(18): 86-89.
摘要
(
124
)
PDF
(78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英语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课程单一、实践教学体系滞后、创新创业教学师资落后等突出问题,割裂了英语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联系。基于此,从“专创融合”理念、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师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推进英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升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质量。
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探究
金雷磊
2021, 4(18): 89-91.
摘要
(
87
)
PDF
(708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开展过程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学科专业归属不明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存在“大文科观”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程度不深、专业建设本土化探索不够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引导,深度融合学科专业,探索适应本地高校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模式,走本地化之路。
基于人力资源发展模式的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扩招人才培养研究——以浙江H高职院校为例
张安民
2021, 4(18): 92-94.
摘要
(
57
)
PDF
(74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扩招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该文探讨了酒店管理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人力资源发展模式,该文构建了酒店管理扩招专业“进行需求评估、设定培养目标、规划培养方案、执行培养方案、评鉴培养方案”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浙江H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扩招专业的具体实施,对该模式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要素开发的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方案研究
罗成一
2021, 4(18): 95-97.
摘要
(
102
)
PDF
(70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当前大学教育课程知识转变核心能力较弱的问题,该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所需的胜任力,并提出了旅游管理课程改革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合作、工作责任心、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积极思维能力是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主要胜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课程改革的实践建议,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将为旅游管理专业开发旅游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课程提供思路,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人力资源提供有用的启示。
面向2035的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张婷, 郝春东
2021, 4(18): 98-100.
摘要
(
119
)
PDF
(78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该文件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指明方向,具体包括加快智能化校园建设、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等。英语课堂更需要创新,突出语言的工具性,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真实情境。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构建创新课堂,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学校要加强信息化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教师应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构建真实情境;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知识与信息化技术增值。
西部非省会城市开展留学生教育的SWOT分析——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苏竞马, 钟琳莉, 杨勰, 娄坤
2021, 4(18): 101-103.
摘要
(
117
)
PDF
(71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和开展国际教育。与省会城市相比,西部非省会城市在开展留学生教育中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但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劣势地位。采用管理学科中的SWOT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威胁,探索出基于SWOT分析的西部非省会城市开展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策略。
高校艺术惠民与思政教育融合改革研究
邹琳琳, 昌进
2021, 4(18): 104-106.
摘要
(
96
)
PDF
(71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我国高校人才培育、美育德育等政策部署,基于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落实高校艺术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任务,开展高校艺术惠民与思政教育融合改革研究。阐明高校艺术惠民的内涵,对高校艺术惠民与思政教育融合进行概述;进行高校艺术惠民与思政教育融合改革在顶层设计、思想主线、教学方法、教学反馈上的探索;提出高校艺术惠民与思政教育融合改革的三大实践:依托高校的创新教学体系、多重载体的展演实践形式,多向提升思政教育成效。艺术惠民作为一种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教学融入具体操作之中,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在这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实现一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全面培育。
整体性视野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性研究
苏扬, 马晓峥, 王晓龙
2021, 4(18): 107-109.
摘要
(
64
)
PDF
(70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朝着整体性、整合化方向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指导工作的具体开展与实施,这不仅可以使资助工作落于实处,提升资助育人成效,同时将使受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高校美育教育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
霍楷, 徐宁
2021, 4(18): 110-112.
摘要
(
158
)
PDF
(712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高校美育发展现实情况出发,基于课程设置、教学体系、师资力量方面,挖掘美育教育问题所在,寻找高校美育新出口,为构建多元化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美育师资队伍、优化美育制度体系等方面提供思路,进而提出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对策建议。在改革实践中着重注意各学科领域的美育渗透,引领学生在科学的实践中认识美、熏陶美、创造美,并且根据各高校美育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美育建设举措,以求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模式探索
“双创”背景下应用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探索
王耀峰, 陈东明, 高滑
2021, 4(18): 113-115.
摘要
(
105
)
PDF
(68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是对学生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大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和国家“双创”计划的实施,为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探讨,针对学生的职业意向,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双创”教育、以赛代教等不同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最终使 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创业能力、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
周建美
2021, 4(18): 116-118.
摘要
(
112
)
PDF
(70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应对这种状况,许多高职院校开始综合分析自身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以“双高计划”为指导纲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高校、学生、企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文对模式改革的机制与具体构建途径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职业判断能力的创新培养
胡奕然, 张倩
2021, 4(18): 119-122.
摘要
(
89
)
PDF
(656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储备、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基础。当前,多数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影响了他们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本科学生在职业判断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为改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提供参考。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提高高校网络教学效能的思考
舒尹卓
2021, 4(18): 122-125.
摘要
(
108
)
PDF
(65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网络教学延续了其在疫情期间的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在教学实践领域。该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教学运用与实践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研究的热点:对教学传播手段层面的探讨、对交互教学模式的讨论和对转变教学理论的研究,提出三项措施:改进网络教学的传播手段、提升网络教学的参与性和优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底层逻辑,为提高高校网络教学效能提供参考。
高校新书院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卫国, 张良
2021, 4(18): 126-128.
摘要
(
93
)
PDF
(65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大学书院制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该文以太原理工大学“匠坊书院”为例,探索高校新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发展规律,分享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及经验启示,加强“双创”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关于智慧教室使用情况的调研——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王欣然, 吕丹丹, 苗天予
2021, 4(18): 129-132.
摘要
(
126
)
PDF
(71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室教育模式正在逐步成为国内高等教育中一项新兴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国内外均受到很大重视。目前国内的智慧教室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智慧教室在发挥功能、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加强智慧教室建设、打造有学校特色的智慧教室、使智慧教室的作用真正发挥凸显出来,该文对南京工业大学目前正在运行的智慧教室教学模式进行调查,进而展开关于智慧教室的研究,提出一些有关未来智慧教室建设的建议。
课程思政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
段宁贵, 卢竑, 周蔓菁, 陆增辉
2021, 4(18): 132-134.
摘要
(
126
)
PDF
(74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背景下,该文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以“两主线-四思政主题”内容进行创业课程改革,分别从课程的教学团队、思政教学参考书、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建设与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创业课程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胜任素质模型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
吴丹
2021, 4(18): 135-137.
摘要
(
71
)
PDF
(65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调查研究市场和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总结出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胜任素质并对其做出了科学的界定,从而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胜任力为目标,运用EPCEI教学模式使其过程仿真化。学生既提高了商务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执行力、学习能力等个人职业素养,进一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学生得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展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
体验学习理论下高校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教学探索
肖作鹏, 陈占军, 王梦竹
2021, 4(18): 138-141.
摘要
(
79
)
PDF
(82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将通识教育纳入创新创业课程。面向2000年互联网时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程中从被动接受型的知识学习转变为主动习得创新思维,成为课程组织的关键任务。该文以笔者已开设3年有余的《互联网与现代城市文明》课程为例,分析阐述了创新创业类课程引入体验学习理论的必要性与适配性及其实施路径。研究还定量分析了开展体验性学习后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贯彻体验学习理论必须强化目标与结果导向,重视学习场景与体验情境的产品化设计,做好过程质量控制,提升体验学习的用户体验与获得感。
瑶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大学瑶语言专业为例
石丽芳
2021, 4(18): 142-144.
摘要
(
177
)
PDF
(655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瑶语文)本科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是我校培养本科人才的一个新的挑战。广西民族大学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调适,在教学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外实践等方面,都做出了科学的规划与设定,更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发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上不断创新改革是培养瑶语专业人才的一条可行性道路,也是应对新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最好途径。
创新方法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精准化探析
刘薇
2021, 4(18): 145-147.
摘要
(
128
)
PDF
(697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和学生个性更加突出的现实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该文探析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基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各类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愿进行高效明晰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等职业规划的关键部分进行精准化指导。
基于VR技术的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路径探究
陈梦翔, 徐策
2021, 4(18): 148-151.
摘要
(
258
)
PDF
(1135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展开社会调研,引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基地。以延安、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例,通过仿真虚拟“实景再现”,融合图像、声音等要素,将视听语言有效驱动认知表达,摸索VR技术在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实践应用,重构红色教育课堂,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延伸红色教育广度,探索“实践-重构-反思-体验-新知”的红色教育认知模式的可能性。
基于BOPPPS的《管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尹秀英
2021, 4(18): 152-154.
摘要
(
139
)
PDF
(64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要重视实践应用,使学生就业更具职业竞争力。该报告基于对学情、课程性质、专业培养目标等的分析,提出在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超星学习通、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思路,并以课程中“决策的计划制定”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互动性,增加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和持续性,提升学习效果。
基于互动式教学大纲模式的专业研讨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张波, 刘辰昊, 何腾飞, 仲思颖, 王佳鹏
2021, 4(18): 155-158.
摘要
(
98
)
PDF
(65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动式教学大纲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档案管理文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对双方均起到约束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研讨课效果不佳,该文尝试将互动式教学大纲引入高校课堂,探讨其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大纲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面向道路交通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曲栩
2021, 4(18): 159-161.
摘要
(
123
)
PDF
(714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提出了构建基于学生社团组织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的基本方法,该平台可为学生提供了解创新创业政策、得到创新创业能力锻炼、获取创新创业帮扶指导、进行创新创业交流的综合实践平台;以提升学生专业创新素养、专业研学能力,增强创新思维为价值导向,提出了基于专业讲座的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及实践能力提升运行机制;以开展及组织青年学子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为科学途径,提出了基于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创新创业评价激励机制。
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思考
王调江
2021, 4(18): 162-164.
摘要
(
87
)
PDF
(64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基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进行思考,将人文关怀融入学生教育管理。该文以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为切入点,先简要阐述了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的必要性,再结合高校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分析了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的现状,最后再基于实际工作的需求,从学生需求、学生生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文化氛围以及人文特色等角度提出了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施的对策,期待能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帮助。
思政教育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张志彬, 王琼
2021, 4(18): 165-168.
摘要
(
72
)
PDF
(64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经管类大学生,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客观需要。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能缓解经管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动机功利化、过程简单化和成效短期化等问题,从动机引导、过程激励、成效提升等维度全方位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强化学校价值引导、打造校企合作平台和营造校园创新氛围等途径,有助于发挥思政教育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
现代绘画艺术在广西地区综合类高校毕业创作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以油画创作教学为例
涂超
2021, 4(18): 168-170.
摘要
(
94
)
PDF
(679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检查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成果的毕业创作,其质量的高下体现出学校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该文通过对广西地区高校毕业创作课程改革创新要求进行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广西地区高校毕业创作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强调现代绘画艺术在创作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出毕业创作的多元化教学方向,以期为高校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讨式教学法在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以《生态区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
韦娜
2021, 4(18): 171-174.
摘要
(
66
)
PDF
(83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研讨式教学法引入《生态区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堂。该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课程内容,介绍了研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以及近两年本课程课堂实践的情况,指出研讨式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OBE理论指导下构建“螺旋递进式”项目实践教学的探析——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
陈欢
2021, 4(18): 175-177.
摘要
(
101
)
PDF
(91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呈现丰富多样的特性,而OBE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渗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其学习价值。该文从OBE理论出发,探讨《广告设计》课程项目化实践,提出“螺旋递进式”的实践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性并注重个性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创业实践
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研究
赵宇祺, 李文杰
2021, 4(18): 178-180.
摘要
(
64
)
PDF
(578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依托这个平台,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该文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探索了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平台,通过培训引导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优秀创业导师团队给予高质量辅导、实践实训平台促进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创业链条发展等有效路径,以推进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
“双创”升级视角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策略研究
曾秀芬
2021, 4(18): 181-183.
摘要
(
66
)
PDF
(57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校众创空间蓬勃发展,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存在服务质量不高、运营成效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等困难。在“双创”升级的背景下,国家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新要求。高校众创空间应加强顶层设计,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提升服务为重点、项目培育为核心、激励协同机制为关键,促进高校众创空间迭代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升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李文鑫, 程煜, 韩敬敬
2021, 4(18): 184-187.
摘要
(
120
)
PDF
(1161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在高校“实践育人”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逐渐成为各高等学校实现教育综合改革和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现状,分析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后的能力素质的提升现状,为高校进一步精准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大学生回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揭阳市惠来县的调查
汤海滨, 吴嘉铖
2021, 4(18): 188-192.
摘要
(
207
)
PDF
(59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逐年增加。同时在乡村振兴、“双创”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日渐完善。该文通过对揭阳市惠来县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资金不足、个人能力不足、支持环境不佳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大学生回乡创业人数少,同时深入了解到大学生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有实质性的影响。因而,要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应从个人层面、教育层面、政策层面、环境层面四个维度合力改善促进,才能够真正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
数字素养提升对农民内容创业的影响研究
刘盈, 薛淑坤, 晏金凤, 王淑蕾, 云乐鑫
2021, 4(18): 192-198.
摘要
(
183
)
PDF
(649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设备的使用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该文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一现实问题出发,以农民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字素养与农民内容创业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数据表明,信息数据素养、创造数字内容素养、问题解决素养、职业技术使用能力相关的数字素养这五种数字素养的提升对农民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创业意愿这一中介变量对创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数字素养、创业意愿对内容创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数字素养的提升对农民通过内容创业进行脱贫致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