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4-25
    理论研究
    协同创新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构建
    李怀珍, 武俐
    2024, 7(8):  1-4. 
    摘要 ( 23 )   PDF (12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协同政策、组织、制度、人才和资金等诸多要素。该文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剖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协同理念、协同机制、工作体系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集文化、组织、制度、师资、平台、场地6项保障为一体的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为高校加强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相对系统的工作思路和借鉴措施。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梁燕妮, 李燕, 莫华楠, 韩硕
    2024, 7(8):  5-10. 
    摘要 ( 23 )   PDF (13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检验和提高产教融合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该文结合产教融合教学相关研究,基于新文科背景,提出了综合考虑经济与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包括学生、教师和行业导师等各参与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和教师队伍5个维度,明确具体评价要素及其评价标准、数据来源和支撑材料;此外,还提出应结合具体专业特色和发展阶段,通过经验加权和数学加权两种形式进行适度赋权,并建议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给出教学评价综合等级。
    新文科理念下跨学科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以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为例
    王勇
    2024, 7(8):  11-17. 
    摘要 ( 19 )   PDF (140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作为财会类专业的一门跨学科专业课程,研究其教学效果与影响因素对培养合格的新文科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从师生的视角研究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感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方式、学习动机、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教学水平、学习行为、自主学习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不显著;通过对数据呈现的统计结果进行规范分析,提出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有效改革、课程价值的引导以及教学网络环境的改善,通过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学革新
    “双高计划” 背景下的安全法规与职业卫生课程建设探究
    范灵芝
    2024, 7(8):  18-20. 
    摘要 ( 26 )   PDF (11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繁荣发展,各学校开始完善课程教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试行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该文根据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对比教学课程体系,对安全法规与职业卫生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展开探讨,采取分组讨论并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改革教学方法,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CDIO理念下融合BIM技术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韦丽, 杨汉宁, 陈智玲
    2024, 7(8):  21-23. 
    摘要 ( 24 )   PDF (111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造价人员应掌握产业建设信息技术,并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而现有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支撑新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该文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一套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应用型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基于 “三创融合—四位一体” 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程传晓, 朱世权, 齐天, 胡文凤, 张军, 王凡
    2024, 7(8):  24-26. 
    摘要 ( 24 )   PDF (119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旨在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于 “三创融合—四位一体” 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创建育人平台,构建激励和保障机制,多措并举,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基于OBE理念的模拟电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戎小凤, 冯金会, 赖宇婷, 秦林然, 杨钰慜, 陈强, 龙盛东
    2024, 7(8):  27-30. 
    摘要 ( 22 )   PDF (160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电子信息和电子科学技术领域,模拟电路技术课程作为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晦涩难懂,电路分析较为复杂。针对这些难题,该文提出在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框架下,结合新工科背景,将工程教育与模拟电路技术课程相融合,采用虚拟仿真软件Multisim,结合项目式学习,以赛促学,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技术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韩萍, 姚志龙
    2024, 7(8):  31-34. 
    摘要 ( 26 )   PDF (12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发展意识。该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教育教学改革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其次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合理探讨,以期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业App开发认知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赵爽, 马宝峰
    2024, 7(8):  35-37. 
    摘要 ( 24 )   PDF (12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App开发认知与实践课程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形成了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内校外联动式实践” 的教学模式。教师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将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最新技术突破融入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通过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基于精益创业思维的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杨青青, 巩倩倩, 秦芹
    2024, 7(8):  38-41. 
    摘要 ( 35 )   PDF (128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片机原理与技术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该文基于精益创业思维提出单片机原理与技术教学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融合、企业导师进课堂、以赛促学、课外训练基地联合培养等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并且构建一套多维度的评测体系,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蒋菡
    2024, 7(8):  42-44. 
    摘要 ( 30 )   PDF (11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物流业的运作模式,也对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探讨了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现状与困境,对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一些思路与建议,期望构建更为完善、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和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基于新工科的创新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乐丽琴, 栗红霞
    2024, 7(8):  45-47. 
    摘要 ( 28 )   PDF (116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以及教育部一流课程 “双万计划” ,各高校重视并推进高质量课程建设。该文立足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分析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成效以及具体措施,指出了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点,尤其是在对 “请进来、走出去” 深化课程、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如何对标国家一流课程标准做好规划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其可操作性强,具有推广价值,可为相关院校相关专业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马洁华, 魏亚伟, 赵宇, 陈英, 霍艳丽, 张辉
    2024, 7(8):  48-50. 
    摘要 ( 26 )   PDF (113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期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建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深入探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潜力与价值。人体解剖学混合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李翠翠
    2024, 7(8):  51-54. 
    摘要 ( 29 )   PDF (123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受到普遍关注。该文结合河北北方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当前社会对日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发现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学改革路径;以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分析了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9条教学改革路径,分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研究成果可以为日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数值分析课程线上授课方式探索
    陈见行, 王世纪
    2024, 7(8):  55-57. 
    摘要 ( 41 )   PDF (12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值分析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包括理论授课和上机实验两个部分。但受一些突发情况影响,包括多媒体损坏、教学区断电等,学生可能无法进行线下学习。因此,该文设计了 “微信群+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 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线上授课,针对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授课方案,课程结束之后,分别从学生成绩、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能够顺利完成对该课程的讲授。
    研究生绘图类精品在线课程设计与实践——以生物科技绘图课程为例
    姬盛路, 郝永伟, 万国运, 赵亮
    2024, 7(8):  58-61. 
    摘要 ( 18 )   PDF (15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研究生绘图类精品在线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建设方法,能够为建设研究生绘图类精品在线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该文以生物科技绘图课程为例,提出了绘图类在线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从硕士研究生学情分析、课程设计、资源库建设、讨论话题设计、考评方式和课程维护及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总之,突出实践操作的研究生绘图类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既拓展了研究生的学习资源,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研究生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赵楠, 李茂宽, 张瑞雪, 焦梦青
    2024, 7(8):  62-64. 
    摘要 ( 25 )   PDF (135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写作课程的改革旨在提升研究生在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科研创新思维等。通过精细化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方法、经验分享以及改革考核方式,使研究生在实践中形成了独立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的学术态度。课程改革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一流” 和 “双万计划” 背景下应用型高校 “学科—专业—课程” 一体化建设研究
    张欣婷, 吴倩倩, 宋涛
    2024, 7(8):  65-68. 
    摘要 ( 20 )   PDF (140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年来 “双一流” 和 “双万计划” 提出之后,各高校更加注重自身的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和办学层次,这就需要提高学科、专业和课程三者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该文以教育部提出的 “双一流” 和 “双万计划” 为指导思想,理清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间的联系,结合长春电子科技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重点探讨了应用型高校 “学科—专业—课程” 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互联网+” 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
    高鸽子, 常艳婷
    2024, 7(8):  69-71. 
    摘要 ( 23 )   PDF (120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 模式的出现对教材建设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传统教材更新速度慢,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师生对教学的要求。教材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有效融入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极大地延伸学习内容和空间,也能使学生学习趣味性明显增强。该文立足高职院校,就如何以信息技术为抓手、科学编写教材内容、实现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做了探讨,设计了新形态教材的开发思路,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中进行了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下地方院校学习支持中心建设探索——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
    李海丰, 王越, 王友勇
    2024, 7(8):  72-75. 
    摘要 ( 27 )   PDF (12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推进学生层面的教学改革,该文通过问卷调研了高分子材料专业3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成效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析论证了建立学生学习支持中心的必要性,明确了学习支持中心的功能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思路和 “一个中心、三个结合、五个围绕” 的 “一三五” 运行模式。学习支持中心的建立保证了师生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的同向同行,切实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突出问题,满足新时代对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是高校落实 “以学生为中心” 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OBE教育理念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刘小运, 郭艳东
    2024, 7(8):  76-78. 
    摘要 ( 23 )   PDF (12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理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运用调研问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并建立基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丰富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解决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中方法和主体单一的问题。
    地方本科院校工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实证研究
    郭绍星, 曹庆楼, 陈芳芳
    2024, 7(8):  79-81. 
    摘要 ( 30 )   PDF (11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性已经成为影响高质量就业的重要因素。该文利用某地方本科院校2023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通过相关性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了该院校4个工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及关联程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院校工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的相关性从2021年的77.06%下降到了2023年的68.65%。研究发现:个人情况类、专业情况类和工作情况类3类变量对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耦合路径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松
    2024, 7(8):  82-86. 
    摘要 ( 25 )   PDF (13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的内在逻辑是产、教深度融合,其实质是产、教的深度对接与交叉融合。产创耦合关系呈现出关联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协调性的特点,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子系统进行耦合,即企业人力资源链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链、企业技术创新链与学校科学研究链的 “四链耦合” 。该文总结分析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双创” 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耦合的实践,得出开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政企共建科创成果转化平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等路径。
    基于 “虚拟教研” 模式的高校学科竞赛平台建设——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刘丁, 张贵华, 王翔
    2024, 7(8):  87-91. 
    摘要 ( 29 )   PDF (1307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院校学科竞赛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科竞赛平台的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从青岛理工大学 “虚拟教研” 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其在二级学院学科竞赛平台建设中对 “虚拟教研”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在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
    基于OBE-CDIO的 “双向融合” 应用型高校 “双创”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为例
    崔岩, 刘强, 奚颖
    2024, 7(8):  92-96. 
    摘要 ( 53 )   PDF (1263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 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创” 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为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 “双创” 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成果导向机制、复合型师资缺乏、 “双创” 教育融合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等。该文结合近几年 “双创” 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 “双向融合” 策略,重构 “双创” 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并提出以轻量化校企合作——工作室—企业的方式,开辟 “双创” 实践培养的新模式。
    基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
    张宏敏, 周松, 周建平, 徐黎悦
    2024, 7(8):  97-100. 
    摘要 ( 39 )   PDF (130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有效载体。该文进一步理清建设辅导员工作室与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基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新模式,形成工作室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同发展、互促互融的良性循环系统,最终助力学生成长。
    跨境电商专业 “专创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籍丹宁, 于丹
    2024, 7(8):  101-104. 
    摘要 ( 31 )   PDF (12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 是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跨境电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着力构建阶梯式 “专创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流程实践教学环节,从激发创新创业精神、锻炼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创业实践能力4个维度培养高素质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
    面向新业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李逸
    2024, 7(8):  105-107. 
    摘要 ( 33 )   PDF (11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业态的兴起,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该文通过分析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高校在适应新业态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实践教学不足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高校应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满足新业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数字时代民办高校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研究
    黄琬云, 姚红梅
    2024, 7(8):  108-111. 
    摘要 ( 34 )   PDF (11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行业面临转型和升级,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建筑行业的有机融合推动着智能建造的快速发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部分之一的民办高校培养满足行业升级需要的智能建造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该文通过分析社会发展对智能建造人才的需求,指出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机制,为高校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刘艳芳
    2024, 7(8):  112-114. 
    摘要 ( 25 )   PDF (11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医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分析新医科视域下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背景,分析 “医教产研协同” 新模式建立的基础,探讨医学教育模式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提出医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优化策略:改变教学观念,提升医学和教学认知水平;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学习和实践教学能力;利用多种平台,提升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提升创新和反思能力。
    医教协同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特色化建设探索——以成都医学院为例
    杨蕾, 邓峰美, 曹丽萍
    2024, 7(8):  115-117. 
    摘要 ( 44 )   PDF (11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教学基地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 “演练场”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院校双方医教协同融合度不够,临床师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临床教学管理主体难以形成合力,临床教学基地之间建设水平存在差异。基于此,成都医学院作为地方医学院校,从统筹临床教学基地布局结构、严把基地准入关、推进基地 “八统一” 、夯实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教学质控联动机制、开展特色学院和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临床教学基地特色化建设举措,以期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医教协同重要内涵,树立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典型范例。
    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闫欣瑞
    2024, 7(8):  118-122. 
    摘要 ( 41 )   PDF (126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结合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特色鲜明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以数字贸易为特色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链、产业链和创新链 “三链融合” 的校政企协同育人平台;以创新 “双元育人,课证融通” 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元师资队伍、建设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资源库、推动数字经济时代教材教法改革、建设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机制5项举措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以及师资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模式探索
    BOPPPS+CBL教学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蒋兰岚, 杨婉荣, 梅国城, 曾启新, 陶人川
    2024, 7(8):  123-127. 
    摘要 ( 40 )   PDF (122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BOPPPS联合CBL教学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8级和2019级116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实施BOPPPS联合CBL教学。比较两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能力及操作技能。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76.85±11.38)分、病例分析(35.11±7.29)分、技能操作(93.62±1.47)分;均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68.55±7.23)分、病例分析(26.31±7.23)分、技能操作(86.41±9.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教学效果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理论知识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82.76%),试验组教学满意度(96.55%)更高(P<0.05)。结论BOPPPS+CBL教学在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思维分析能力及操作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升综合素质。
    递阶拓展模式的水声学原理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杨虎, 滕舵, 李道江
    2024, 7(8):  128-131. 
    摘要 ( 20 )   PDF (16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培养面向建设海洋强国高层次人才背景下,该文针对海洋大类电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水声学原理,以培养学生高阶能力为目标,提出递阶拓展模式的水声学原理课程教学创新模式。该教学模式从 “课程平台—竞赛平台—校企平台” 3个平台入手,重构教学内容,设计进阶式问题链,融合联想类比式、虚实结合式等多元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梯度进阶。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高阶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杨筱, 郭纪芬, 杨阿芳, 孙利朋, 王彩虹, 张艳红, 黄会敏, 黄艳军, 李曼玲
    2024, 7(8):  132-134. 
    摘要 ( 34 )   PDF (12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妇产科护理学综合训练课程为例,通过创设一系列贴近临床的情景,采用虚拟模拟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模拟临床的学习情景,逐一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形成妇产科护理学综合训练虚拟模拟实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虚拟模拟教学增强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人际交流、关怀护理等领域的自信心,为学生的临床判断思考提供了依据,使学生具备了现代化的护理观念和较强的责任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小组协作,使其在教学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课堂实习的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高职科产教融合型 “双创” 实践基地全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友余, 江玉芬, 陈玲
    2024, 7(8):  135-140. 
    摘要 ( 22 )   PDF (132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建设创新创业(简称 “双创”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推进 “双创” 教育改革、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引擎。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在依托 “双创” 实践基地进行内涵建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普遍存在培养机制不健全、师资结构不合理、培养路径不清晰等突出问题。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科教融汇逐渐成为推动 “双创” 实践基地内涵建设的有力支撑。该文探究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的机制融合机理,应用于 “双创” 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构建科产教融合型 “双创” 实践基地全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 “理实一体” 人才培养机制、 “四导师” 师资匹配保障机制以及 “五创融合” 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通过 “双创” 实践基地建设进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及借鉴。
    基于MIC创新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万润, 韩建平, 杜永峰, 李喜梅, 王志文
    2024, 7(8):  141-145. 
    摘要 ( 32 )   PDF (136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潜力的群体,对于创新概念和本质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和难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 “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 等问题,会严重制约高等学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教学团队在多年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基于MIC(Make It Comfortable)的创新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启发创新思维,激发创新内在动力。通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团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外国古代建筑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黄姗
    2024, 7(8):  146-149. 
    摘要 ( 38 )   PDF (12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过程中,结合外国古代建筑史课程教学的特点,开展基于知识点关联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从教学知识点的整理设计与衔接、教学资源的探索设计与制作、综合考评的优化设计与改革以及教学过程渐进式、多样性与信息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考评模式综合多元等方面,探索该课程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知识点关联性、教学进程渐近性、评价体系综合性的创新形式,以期为建筑学高等教育建筑史系列核心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现代产业学院市场营销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雯
    2024, 7(8):  150-153. 
    摘要 ( 33 )   PDF (11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产业学院是高教领域探索现代化多元办学的创新模式,在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梳理应用型学校产教融合的相关培养模式和成功实践经验,通过现代产业学院资源整合,遵循产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出 “教学目标导向性+市场化” “教学内容整合性+具象化” “教学方法多元化+特色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思路,以解决人才培养实践能力与区域产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对市场营销卓越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产学研提供可行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逐步优化,以适应时代变化下的市场需求。
    创新方法
    “岗课赛证” 融通育人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制图与CAD课程为例
    巩艳玲, 张蓓
    2024, 7(8):  154-156. 
    摘要 ( 31 )   PDF (127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高职院校土建大类的建筑制图与CAD课程为例,基于 “岗课赛证” 融通育人模式,开展课程改革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将新的职业要求、技术标准、技能规范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连接,在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CAD课程中探索 “岗课赛证” “四位一体” 的融通育人模式。
    “三教” 改革背景下校企协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邹燕妮, 朱亚兴, 郑述招, 朱弘旭
    2024, 7(8):  157-160. 
    摘要 ( 25 )   PDF (137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教” 改革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抓手。该文以 “三教” 改革为背景,对校企协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从教师、教学内容、教法3个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校企协同,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并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保证教学质量。案例实践应用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韩锐
    2024, 7(8):  161-163. 
    摘要 ( 37 )   PDF (124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电子电工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行业需求的转变对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点。该文系统地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实践,发现在高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为高职电子电工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OBE的应用型课程质量统计技术建设探索
    韦冰, 庞湘萍, 覃均生, 张倩勉, 韦欢文
    2024, 7(8):  164-168. 
    摘要 ( 24 )   PDF (26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应用型课程质量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质量管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根据一流课程 “两性一度” 建设要求,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结合朱兰三部曲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项目化、模块化和层次化 “三化” 重构课程内容;同时,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融合,提高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师生获得了成长,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为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学设计探讨与实践——以生物化学中糖的分解代谢为例
    张梦诗
    2024, 7(8):  169-173. 
    摘要 ( 31 )   PDF (149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掀起教学能力大赛热潮,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是一场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教学比赛。在此背景下,该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中糖的分解代谢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成效、教学反思与整改5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践行于课堂教学,致力于探索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创新,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培育高素质的助产技能人才。
    跨境电商直播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为例
    邹幸居
    2024, 7(8):  174-178. 
    摘要 ( 29 )   PDF (11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为例,研究如何利用近年兴起的混合现实技术并借助3Ds Max、Substance Painter、Unity3D、计算机、桌面型硬件设备、安卓移动终端设备、MR眼镜等软硬件构建跨境电商直播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平台在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路径,以解决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匮乏的问题,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背景下跨境电商直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病理切片库平台建设及其在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中的应用
    罗柏花, 陈慧, 李青玲, 杨可达, 周海燕
    2024, 7(8):  179-182. 
    摘要 ( 28 )   PDF (12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病理住培是重要的毕业后教育阶段,旨在培养合格的病理医师。目前,临床病理住培授课课时少、内容多,传统病理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和弊端,因此,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相关研究亦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数字化病理切片库的建立将给病理教学带来革新,建立规范的数字病理切片平台充实临床病理住培专业学习,是实践教学和住院医师培养的重要内容,该文就数字病理切片库平台建设及其在临床病理住培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病理住培教学提供参考。
    虚拟仿真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张鹏
    2024, 7(8):  183-186. 
    摘要 ( 20 )   PDF (11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学生预习效果差、不理解实验原理等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安全、低成本、直观、学生分散和随时开放的特点。该文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教学思路和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使其加强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结合,能够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业行为要素构成及其表现研究
    李润亚, 刘超, 梁岩鸿
    2024, 7(8):  187-190. 
    摘要 ( 27 )   PDF (130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创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方式,越来越被学者认可。大学生创业行为是指在校大学生为创业准备或创业实施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该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行为要素的系统分析,结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构建了涵盖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时间投入、情感投入、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4要素14个行为表现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既是大学生创业行为表现的测评和诊断工具,也是大学生创业准备或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式的参照。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提高机械类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研究
    刘东, 徐明刚, 赵玉侠, 阎红娟
    2024, 7(8):  191-195. 
    摘要 ( 35 )   PDF (11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是教育部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而推出的重要计划项目,目的在于通过项目的实行,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为较好地实施 “国创计划” 项目,北方工业大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在管理制度、实验场所和经费、宣传动员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的项目运行机制,并对不适合的机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对2018年以来学院机械本科专业参与 “国创计划” 项目的学生在创新实践、学科竞赛、升学深造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 “国创计划” 项目的学生在创新实践学分方面明显高于未参加项目的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方面,参加 “国创计划” 项目的学生人均获奖数高于未参加项目的学生,参加多次 “国创计划” 项目的学生获奖次数高于参加1次项目的学生;在升学深造方面参加 “国创计划” 项目学生比例超过学院平均升学比例约30%。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提高机械类本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专创融合” 视阈下高校推进 “国创计划” 的路径研究
    李贞如, 郑馨
    2024, 7(8):  196-198. 
    摘要 ( 21 )   PDF (11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当代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国创计划” 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践的有效平台。但我国高校在推进 “国创计划” 的15年中,存在着机制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因此,该文基于 “专创融合” 视阈研究高校推进 “国创计划” 的路径,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全面化、实践化发展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