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运福,徐菲,周淼.省域层面高校教师发展组织体系构建策略[J].教育评论,2022(5):121-128. [2] 雷庆,王金旭.高等教育研究应更多关注高校的教与学[J].中国高教研究,2022(3):88-93. [3] 秦晓婷,顾刚.在互鉴中探索学习、实践的载体——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习支持中心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8):70-74. [4] 花伟,丁国勇,张丽艳.大数据视域下高校 “五中心” 学生学习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高教,2019(5):75-79. [5] 刘战伟,崔乃鹏.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0):10-15. [6] 王洪才.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五个基本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23,40(6):2-7,66. [7] 吕昕聪,邱鑫,谢明昌,等.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探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科技风,2023(36):64-66,82. [8] 陈静,彭金宝,盛钊君,等.新工科视域下创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1): 51-54. [9] 陈元电,陈静,徐胜.新工科背景下产教协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23(24):107-110. [10] 刘相. 产教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四川建筑,2023,43(6):282-285. [11] 马晓晖,毛晶,张金凤,等.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23,26(6):223-226,230. [12] 陈芳. 基于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4):6-8. [13] 刘晔,钱苏昕,张兴群.基于开放实验教学的制冷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24):138-142. [14] 吴家宽,郑传捷. “思、专、科、赛” 四项融入法探析——来自贵阳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 2023,36(S1):15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