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4-05-10
    理论研究
    创新教育渗入科教融合体系的教学模式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素质的影响
    黎玉, 陈思琦
    2024, 7(9):  1-5. 
    摘要 ( 32 )   PDF (16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高校正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以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科研训练脱节的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创新教育—科研训练—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模式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素质的影响,可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时鹏, 张妍, 潘保柱
    2024, 7(9):  6-9. 
    摘要 ( 38 )   PDF (139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以定性化为主的特点,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对教学质量进行定量化评价,从教师、教材和学生3个方面提出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应用该方法评价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该方法克服了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基于文本分析法的高校主观教学评价研究
    丁学君, 甘甜, 田勇
    2024, 7(9):  10-16. 
    摘要 ( 32 )   PDF (18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高校主观教学评价对于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构建了基于5个纬度的高校主观教学评价情感分析模型,对主观教学评价反馈文本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中的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提出了可实现“褒、贬、中立”三分类的主观教学评价分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基于文本分析法的高校主观教学评价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评价分类准确度。
    新时代地方高校“五位一体”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甘瑶瑶, 周昌仕, 乔玉香
    2024, 7(9):  17-20. 
    摘要 ( 24 )   PDF (12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工作业绩,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引导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是当前高校管理机制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未充分体现教书育人核心要素、评价标准单一、激励效果不佳以及评价落实与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广东海洋大学以问题为导向,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五位一体”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为地方高校改进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提供了实践参考。
    运用正态分布理论的教学督导课堂评价研究
    邰枫, 袁伊航, 李振泉
    2024, 7(9):  21-24. 
    摘要 ( 34 )   PDF (13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督导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许多高等学校开展了教学督导方面的经验探索和方法研究,目前,教学督导专家多以进入课堂听课评分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督导评价。为了解决教学督导评价中存在的评分标准偏差过大和评分偏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了运用正态分布理论建立课堂教学评价“参照系”。此“参照系”结合条件要素可以指导教学督导专家的课堂评价和讲课评优,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督导评价,提高教学督导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革新
    “金课”背景下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王晓敏, 王逢朝
    2024, 7(9):  25-27. 
    摘要 ( 37 )   PDF (1217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工程造价产业升级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该文依照一流本科“金课”建设“两性一度”的要求,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并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地域性、时效性强,无本土合适教材,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等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教学创新设计,提出重构教学逻辑、采用“互联网+”技术拓展教学手段、创设工程情境沟通实践、多元评价等举措,为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参考。
    “双碳”背景下仿真模拟技术在矿山岩石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吴博文, 常聚才
    2024, 7(9):  28-30. 
    摘要 ( 26 )   PDF (173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碳”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矿业行业的共同目标。该文结合矿山岩石力学教学特点,提出采用以仿真模拟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通过仿真模拟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实验,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的浪费。因此,仿真模拟技术在矿山岩石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矿业人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和创新
    汪靓, 王玉琳
    2024, 7(9):  31-33. 
    摘要 ( 36 )   PDF (1128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工程流体力学作为大多数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改革对于实现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创新这一要求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剖析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建议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两种模式交替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因素综合考核方式和新形态教材编写,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制氢与储氢技术课程建设
    李孝艳, 李恩田, 周昊, 周诗岽, 柳扬, 吕晓方
    2024, 7(9):  34-38. 
    摘要 ( 39 )   PDF (13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燃烧热值高、零碳排放的优质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重视。我国早期氢能发展主要集中在氢能利用的下游环节(氢燃料电池),高校的相关课程也主要与燃料电池相关。最近,我国不断布局氢能上游制氢与中游储氢产业,制氢与储氢相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亟需大量具有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该文通过对制氢与储氢技术课程建设进行探讨,初步明确了制氢与储氢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随后,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该课程的建设对于培养具有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背景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于新, 王胜利, 葛靖阳, 刘艳辉
    2024, 7(9):  39-42. 
    摘要 ( 29 )   PDF (133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今,就业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途径,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文结合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构建一个机制、强化一个意识;依托两个阵地、建设两个课堂;协同三支队伍、推进三个融合”的“1+2+3”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探索——以气象水文学为例
    宋小燕, 向友珍, 时鹏, 康艳, 巨娟丽, 张妍
    2024, 7(9):  43-45. 
    摘要 ( 34 )   PDF (118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分析国内外气象水文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交叉在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以课程目标辅助专业培养目标为思路,将前沿最新成果引入课程体系,探讨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多种教学手段相匹配的教育改革方式;鼓励不同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课程建设,以期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气象水文领域科研和技术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促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唐伟杰, 曹少泳
    2024, 7(9):  46-48. 
    摘要 ( 27 )   PDF (13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片机课程是工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对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以及学生就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该课程非常注重实践环节,而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该文探讨基于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专业认证为指导,共同开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校企协同以赛促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半实物仿真的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夏岩, 熊兴中, 黄桂平, 孔德志, 吴杰, 常政威
    2024, 7(9):  49-52. 
    摘要 ( 43 )   PDF (17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电子技术是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掌握课程内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教学探索和实践,提出基于半实物仿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构建实验平台与实验案例,着重培养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学基础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全薇, 陈郁, 陈兴书, 王瑞, 罗勇军
    2024, 7(9):  53-56. 
    摘要 ( 26 )   PDF (135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管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该文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学基础通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构建“BOPPPS(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PBL(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维度进行改革实践,为相关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提供参考。
    专业融合下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李汀珅, 田雨
    2024, 7(9):  57-59. 
    摘要 ( 30 )   PDF (132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理解,但是在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专业融合方面一直缺乏有效的措施。因此,该文通过徐州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改革目标、课题选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论证专业融合下的改革策略,旨在凝练更加科学的风景园林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李旋, 彭迎春, 俞玲, 黄萍萍
    2024, 7(9):  60-62. 
    摘要 ( 32 )   PDF (116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康复治疗等知识和技能,面向医护治疗、康养服务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行业。“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是深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文以高职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为例,结合社会对复合型康养人才的需求,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内涵,并对课程体系建构路径进行了阐述。
    本科高校“融合创新、精准育人”模式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
    乔海祥, 秦艳丽
    2024, 7(9):  63-66. 
    摘要 ( 34 )   PDF (110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借助“融合创新、精准育人”模式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园,以此改革高等学校育人模式,加强学校教学与产业发展的联系,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借助融合创新实现精准育人的教育目标。该文对现代产业学院产生的背景和内涵进行分析,对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索,为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出建议,以此助力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电动发电一体化运动控制综合实训平台设计
    宫萍萍, 刘欢, 胡立坤, 卢泉, 徐俊华
    2024, 7(9):  67-71. 
    摘要 ( 37 )   PDF (213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当前电力电子及新能源的发展和教学需求,结合运动控制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实验设备功能单一、学生自主性差等问题,设计了电动发电一体化的可编程运动控制综合平台,实现了在使用一台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编写不同程序可进行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和学科前沿型实验,大幅扩展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同时满足了学生“能力链”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
    杨婷婷
    2024, 7(9):  72-75. 
    摘要 ( 49 )   PDF (124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教育、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成功率,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该文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育入手,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解读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对策,旨在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就业水平,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的评价改革与实践——发展性课程评价的视角与运用
    龚俭龙
    2024, 7(9):  76-79. 
    摘要 ( 29 )   PDF (115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偏重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对学生实操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全面评估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性课程评价在智能制造专业群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评价的现状与不足,着重阐述了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及其在专业群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确保评价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以及将评价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等。这些实践探索不仅凸显了发展性课程评价在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和实用价值,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高职新工科教育的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余应淮, 彭小红, 叶晓霞
    2024, 7(9):  80-84. 
    摘要 ( 36 )   PDF (122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工程教育认证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出发,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为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实施——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周莹
    2024, 7(9):  85-88. 
    摘要 ( 33 )   PDF (115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主要探讨了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即提出了一套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并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角色,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并进一步完善该方法的评价体系和教学支持系统。
    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研究——以工科专业为例
    王楠, 张延鹏
    2024, 7(9):  89-91. 
    摘要 ( 29 )   PDF (129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发展理念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着战略性支撑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该文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及现状,对工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创新培养理念、协调培养机制、坚持绿色理念、开放教育思路、实现多方共享等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的思路。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院校“中医药+ X”创新学科群建设路径探索
    赵红, 任路, 黄晓彤, 孙晓炟, 王佳, 李丹
    2024, 7(9):  92-94. 
    摘要 ( 38 )   PDF (11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主要探讨的是新医科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在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 X”创新学科群建设的意义和路径。该文通过对新医科定义及内涵的阐述,进一步分析了中医院校的发展方向,在新医科背景下阐释了“中医药+ X”创新学科群建设的意义及“中医药+ X”创新学科群建设的路径,为今后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交叉学科群建设提供参考。
    艺术惠民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创新育人研究
    李佳音, 萨穆飞, 李晓迪
    2024, 7(9):  95-97. 
    摘要 ( 45 )   PDF (12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落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艺术惠民作为一项为人民大众普及艺术常识的公益性活动,对提升社会文化软实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专业学生是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主要群体,同时也是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创新实践的直接接受者。在艺术惠民的背景下,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创新育人实践而言,艺术惠民活动为其搭建了与大众沟通的桥梁,并构建了教学成果展现的实践平台。因此,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来说,把握艺术惠民带来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契机,是实现创新育人的必要条件与重要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曹得萍, 李大宇, 蒋莉萍, 陈根, 彭小红, 莫刚
    2024, 7(9):  98-100. 
    摘要 ( 34 )   PDF (11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医学寄生虫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医学寄生虫学课程从课程体系、提升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有目的的建设,同时对医学寄生虫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授课模式及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通过此轮课程建设,为培养学生科研思辨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岗位胜任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线上+线下BOPPPS”教学模式探析——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
    李广宇, 文少飞, 顾成林, 李卫兵, 李富
    2024, 7(9):  101-103. 
    摘要 ( 30 )   PDF (121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学好和教好这门课对于学科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立足学生学情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环境科学专业背景,该文在总结目前课堂教学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BOPPPS”精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系列教学活动。研究表明:“线上+线下BOPPPS”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培养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责任感,使其成为新时代环保工程应用型人才。
    模式探索
    “C-P-A-P”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启示——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杜丽洁
    2024, 7(9):  104-106. 
    摘要 ( 43 )   PDF (12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重点介绍了“C(课程)-P(项目)-A(活动)-P(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模式基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包括课程教学、项目培育、活动竞赛、创业孵化平台4个关键业务活动,形成了一条从创意到商品转化的完整创新价值链,旨在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创业人才,为高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专创融合”视角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国家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为例
    李巧丹, 郭士富
    2024, 7(9):  107-110. 
    摘要 ( 45 )   PDF (129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费3.0时代,随着商贸服务新业态涌现带来了大量商科岗位,对商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该文深入探究“专创融合”内涵,调研广东院校“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结合新商科人才培养“专创融合”可行性分析,以国家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为试点,探索基于“专创融合”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路径:构建“专业课程学习+企业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战+创新创业大赛”金字塔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思维—认知—技能—实践—创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链条,为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各企业输出创新型高技能电商人才。
    EDA综合实践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党会, 刘爽
    2024, 7(9):  111-114. 
    摘要 ( 29 )   PDF (13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EDA综合实践课程采取集中教学模式,存在知识“填鸭式”灌输、重难点“一刀切”、成绩考核评定单一、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由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从知识灌输转向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树立学习“终身点”;构建线上课程资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实行调整、提升和启动再调整的闭环教学方法;线下采取项目式教学、游戏技能值打卡模式,理论实践逐层递进,提高趣味性;以一类学科竞赛为抓手,企业优势赋能,以学育赛,以赛促学。线上教学使理论知识可重复学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能动性,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深度学习比例明显提高。
    产教融合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社区工作课程实习为例
    王吉彤
    2024, 7(9):  115-118. 
    摘要 ( 36 )   PDF (11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求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教育理念,以推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重构。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中专业教育与专业服务存在脱节。基于此,该文以苏州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社区工作课程实习为例,从产教融合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设置、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学习成果评价4个方面分析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构建路径。最后,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区工作课程实习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经验,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注学生学习成果: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探索
    熊凤, 付玉, 岳海燕
    2024, 7(9):  119-122. 
    摘要 ( 34 )   PDF (129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学习成果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反映。开展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对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存在着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方法不完善、评价方式不丰富等问题。该文从构建涵盖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评价指标、突出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式。
    基于“专创融合”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周黎明, 吴明霞, 喻洪平
    2024, 7(9):  123-127. 
    摘要 ( 39 )   PDF (119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在分析目前高校“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提出了将专业课程知识模块化,在模块化知识中提炼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在项目推进中提升项目的挑战度和创新性,在考核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同时,实践证明: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实践环节、积极引导思考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探索也将为其他“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提供启发与借鉴。
    科研驱动下化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徐梦姣, 王鲁香
    2024, 7(9):  128-130. 
    摘要 ( 26 )   PDF (11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解决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以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强化为思路,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研促学、以学促行的培养体系。该文以化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构建以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推进并优化本科生导师制度以及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等措施,有效提升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科研项目提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探析
    戴航, 罗小莉, 李灵, 张强, 杨涛
    2024, 7(9):  131-133. 
    摘要 ( 36 )   PDF (11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需要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中药人才,以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如何高效培养并提高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点。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是提升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该文调研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科研情况,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科研项目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方法。
    数智时代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创融合”模式研究
    侯荣旭, 胡剑英, 张丕振, 田丰
    2024, 7(9):  134-137. 
    摘要 ( 32 )   PDF (17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的数智时代,该文分析了数智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征,针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坚持有规划、有方法、有制度、有方案、有步骤地持续深入推进“专创融合”教育,构建“理论+实践”双重递进式“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以科创成果落地为导向,采用启发式的产学研创育人模型,探索多维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勇于担当、创新意识强、专业本领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周文婷
    2024, 7(9):  138-141. 
    摘要 ( 27 )   PDF (129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应用型高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高校人才输出适应行业用人需求,既培养产业亟需的人才,又促进学生精准就业,实现校企双赢。该文立足地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基地等校企合作方式,主要从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教学体系、实践体系、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满足新工科人才需求的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行业特色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为例
    李海丰, 刘峰, 朱秀芳, 王越, 任伊锦
    2024, 7(9):  142-144. 
    摘要 ( 42 )   PDF (142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针对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行业调研,明确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基于此,通过构建“一体贯通”教学体系、搭建“两翼协同”资源平台以及实施“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三重融合,形成了高分子材料专业“123”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双创”教育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行业特色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智能建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建议
    黎翔, 马亚飞
    2024, 7(9):  145-148. 
    摘要 ( 31 )   PDF (110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建筑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建造是实现传统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正处在智能建造发展的大潮中,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探索科学合理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方案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该文在分析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智能建造学科特点,以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对智能建造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提出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开展项目制教学、以智能算法为课程核心的人才培养改进建议,并就智能建造毕业设计内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智能建造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创新方法
    产出导向法下医学生学术英语口头产出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唐玉凤, 曾祥发
    2024, 7(9):  149-152. 
    摘要 ( 29 )   PDF (14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其自身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术英语阶段,医学生已具备较强语言接受能力,而语言产出能力,尤其口头产出能力,仍亟待提高。该文以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4个本科班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探讨产出导向法下医学生学术英语口头产出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统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教学日志,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总体学术英语口头产出能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充分证实了产出导向法对医学生学术英语口头产出能力的培养有显著效果。
    高职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应用研究
    卢黎红
    2024, 7(9):  153-155. 
    摘要 ( 27 )   PDF (11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实际语言输出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该文旨在探讨在高职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中应用产出导向法的有效性,产出导向法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基于OBE的第二外语(法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改革研究
    王禹霏
    2024, 7(9):  156-159. 
    摘要 ( 42 )   PDF (146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本科生教学评估改革和科学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该文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引导,对昭通学院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第二外语(法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革。着眼于课堂教育,通过全面反省、检讨、协调、改进学校现有的教学知识内容评价方式、考核指标、评估过程等,逐步建立健全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考核和评估制度,按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进一步革新课程教学与评价模式,逐步形成了“课程、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教育与学生学习评估模式。
    基于“双创+ CDIO理念”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
    张爱芳, 李举锋
    2024, 7(9):  160-162. 
    摘要 ( 41 )   PDF (12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阐述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其与课程的关系,分析当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存在的发展不足及制约因素,发现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教学整体规划不清晰,资源分配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构思、设计、实践应用和项目运作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建构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主体,形成由背景评价、基础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4个方面组成的全过程跟踪的评价体系。
    基于OBE 理念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刘兰辉
    2024, 7(9):  163-167. 
    摘要 ( 35 )   PDF (118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是英语教育方向本科生必修课程。该文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探讨英语教学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提出提升英语教育方向本科生核心素养和综合水平的有效路径:根据社会的需求及该课程的毕业能力指标体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并围绕“目标、活动、评价”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OBE理念的临床技能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阮国竹, 陈喜, 乔燕燕, 胡海岩
    2024, 7(9):  168-170. 
    摘要 ( 47 )   PDF (137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通过将OBE理念应用于临床技能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学习能力。但是仍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研究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基于POA的师生合作评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于文强, 张静
    2024, 7(9):  171-176. 
    摘要 ( 33 )   PDF (129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生合作评价是产出导向法创设的一种新型评价模式,它将评、教、学融合为一体,既解决了教师在写作评价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评价。该文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1学期的师生合作评价教学实践,以期探究师生合作评价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师生合作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缓解大规模班额评价不足问题。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中医药院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
    毛伯䶮, 赵山彤, 王利
    2024, 7(9):  177-180. 
    摘要 ( 40 )   PDF (13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原创科技资源,多学科交叉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医药院校通过开设工科专业培养医工交叉的创新型人才,但目前中医药院校工科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项目式教学法在工科专业教育中应用广泛,结合中医药专业特点,在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医工结合能力培养方面,开展项目式教学育人模式,探索实施梯次项目化教学的方法,以期为中医药院校工科专业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助力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课程内容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余芳芳, 魏中举, 黄宇琪
    2024, 7(9):  181-184. 
    摘要 ( 24 )   PDF (15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工作岗位对毕业生应用型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应不断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该文针对矿山测量学教学内容,从课前预习、课中检验、课后提升等不同阶段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同时对测量课内实验和集中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完善,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方式。
    创业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愿重塑与能力培养
    陈嘉祺, 但汉成, 陈星早
    2024, 7(9):  185-188. 
    摘要 ( 36 )   PDF (13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卓越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该文通过对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阻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因素;采用“思政+案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土木工程领域最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有了一定的认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增强对本专业的自豪感和创新创业热情。通过“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专业课程3个层级设定不同的研究型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对教学模式采用显性和隐性的综合评价指标,重点考查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并以道路工程课程为载体进行了实践,可为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提供有效借鉴。
    基于“互联网+”背景探讨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白文华, 何晓雁
    2024, 7(9):  189-191. 
    摘要 ( 31 )   PDF (11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商业、社会和教育领域,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会,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该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需要有更灵活的创业思维和实际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教育体系也需要更新。该文详细讨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就业观念陈旧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成功实现就业创业。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训练项目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策略研究
    朱珠, 姚宝林, 李林
    2024, 7(9):  192-194. 
    摘要 ( 21 )   PDF (112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切入点,提出通过产学研融合、推进学科交叉、学校政策支持、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监督和评估以及学校平台支持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转化学习发生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影响因子分析
    杨光, 印建兵
    2024, 7(9):  195-198. 
    摘要 ( 26 )   PDF (12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农民工返乡创业学习的动态需求出发,结合杰克·梅茨罗提出的转化学习理论,探索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转化学习发生机理。基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设计创业培训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转化学习的评价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按照因子探索的方法提取创业培训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转化学习发生的4个公共因子:引发因子、推进因子、深入因子与行动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