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4-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育人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朱继英, 许英超, 王相友, 王娟
2024, 7(7): 1-3.
摘要
(
27
)
PDF
(111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为各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基于此,该文对当前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实践管理制度、实践课程设置、实践单位责任意识、实践成效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实践教学改革与成效分析
谢琳琳, 黄玉翠
2024, 7(7): 4-9.
摘要
(
33
)
PDF
(11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快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迫切需要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为满足建筑行业对数字化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该文从设计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搭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构建“4+1+1+1+N”的立体式教学模式3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多年的“数字+”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该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认可度、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满意度等方面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
靳巧花
2024, 7(7): 10-12.
摘要
(
28
)
PDF
(11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构建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学校核心竞争能力。该文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术贡献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合理权重,优化指标配比,为高校构建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教学革新
“金课”视角下普通地质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张冬华, 张杏梅, 张姗姗
2024, 7(7): 13-15.
摘要
(
21
)
PDF
(120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地质学实验课程作为地理科学大一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地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该文对标“金课”标准,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对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尝试为地理学类专业必修实验课的实践提供一个更合理、更科学的研究视角和可操作模式。
“双碳”背景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张维, 李怡, 唐恒福
2024, 7(7): 16-18.
摘要
(
34
)
PDF
(11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为例,基于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验设备、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4个方面探讨了在“双碳”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引入综合性虚拟仿真软件、增设碳减排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满足“双碳”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赵晓兰
2024, 7(7): 19-21.
摘要
(
42
)
PDF
(111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创新创业思维,能够综合专业知识技能并利用创新创业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该文主要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以及教学实践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实现课程设计的优化,完善“专创融合”课程设计。
地方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于亚楠, 宋艳丽
2024, 7(7): 22-24.
摘要
(
21
)
PDF
(11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高校师范专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和质量低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该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旨在提供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用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原则的构建模式。通过这种模式,预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师范专业人才。
分析化学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韩双, 姚慧, 王淑菊, 王娟, 臧淑艳, 张志超
2024, 7(7): 25-28.
摘要
(
29
)
PDF
(12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开展了跨校修读学分项目。针对沈阳化工大学分析化学课程连续多年选用大连理工大学的跨校修读学分分析化学课程,该文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梳理了采用跨校修读学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践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视频内容过长及原有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丰富网络学习内容、加强学习监管、实施“碎片化”精讲及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等策略。实践证明:改革后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民办高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探讨
龚梅, 史肖蒙
2024, 7(7): 29-32.
摘要
(
26
)
PDF
(122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民办高校的生源基础较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民办高校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作为基础课程,概念和定理多而复杂、理论和逻辑性较强、公式推理抽象,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而言,是较难学习理解的一门课程。该文结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生源特征,在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升了教学效果。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张艺, 秦苗, 王红艳, 张克营, 李发骏, 史洪伟, 卓馨, 徐基贵, 王聪
2024, 7(7): 33-36.
摘要
(
25
)
PDF
(14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线上教学逐渐成为理论课常态化的教学方式。为了保证教学成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调整。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是宿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大三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与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内容涉及多种现代分离的理论知识及新颖的应用技术。该文从优化授课内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植入课程思政、课程考核改革方式4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经初步实践,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空间受限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理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智慧工地教学改革研究
杜玉杰, 朱学敏, 马露, 常山, 杨瑞敏
2024, 7(7): 37-40.
摘要
(
21
)
PDF
(11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阐述目前智慧工地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师资力量薄弱、考核机制落后等问题,结合新工科理念,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为标准,探索并提出强化实践教学质量、打造“工程师+教师”的教学团队、建立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等具体改革措施,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探索提供思路。
“医工交叉”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为例
胡旭麟, 王瑶, 彭超, 李开南, 时政
2024, 7(7): 41-43.
摘要
(
40
)
PDF
(114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隶属于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为了满足临床医学的教学与科研需求,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面向医学检验技术和临床医学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通识课程。该文从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并结合目前“医工交叉”的时代背景,从教学背景、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3个方面初步探讨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幼儿园管理课程建设策略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陆宝君
2024, 7(7): 44-48.
摘要
(
43
)
PDF
(123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院校幼儿园管理是推动幼儿园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课程。该文通过基于“实践取向”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二维三阶”混合式教学,运用学习任务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整合幼儿教育人力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开展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成效的课程评价,确保幼儿园管理课程建设质量。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质量,高校教师还需加强学习,提升数字素养,改进实践方式,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视域下建筑类专业群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
陶庆东, 王荣海, 马维, 王怡, 魏晓光, 夏天虹
2024, 7(7): 49-52.
摘要
(
23
)
PDF
(13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是实现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高职院校取得标志性成效的关键。为此,从建筑类专业群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了解建筑类专业群校企协同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现状、阐述校企协同创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意义、完善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对建筑类专业群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探索,寻找教学体系重构与持续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教赛创”模式下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改革探索
王译啡, 宋雅蓉
2024, 7(7): 53-56.
摘要
(
33
)
PDF
(118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新兴的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具备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并以岗位项目训练为驱动。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专业改革探索,以“教赛创”模式为引导,深化实践课程开发,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将竞赛日常化、竞赛目的明确化,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金课”视域下高职学校科技人文课程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黄振, 许明昊, 周潜
2024, 7(7): 57-59.
摘要
(
20
)
PDF
(125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有高职科技人文课程体系存在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局限等问题。该文基于“金课”理念,构建了以人文基础与应用、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湖湘文化和高等数学为核心的科技人文课程体系;通过对湖南某工科高职学校模具专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该课程体系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加强“金课”理念培训与支持等对策建议。
“项目牵引、内容重构、多维融合”——数字电子技术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艳花, 王黎明, 韩跃平, 杨凌, 薛英娟, 马骥祥
2024, 7(7): 60-63.
摘要
(
37
)
PDF
(124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新工科、一流课程建设下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该文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以往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不会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等,在一流课程建设中,以工程项目牵引,构建“理论教学、实验、工程实践能力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采用“结合优秀教学资源线上线下多种混合模式”的教学方法;构建“五阶段、三层次”的多元过程考核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OBE理念下构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冯玉婷, 韦良, 施海彬
2024, 7(7): 64-66.
摘要
(
28
)
PDF
(113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以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原则,并以学生产出结果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文基于目前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在OBE理念下构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师资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措施,进一步探索将OBE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科研能力和意愿的问卷分析
李竹, 王大为, 芦宾, 赵红梅
2024, 7(7): 67-70.
摘要
(
30
)
PDF
(117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该文针对1~4年级的所有电子信息类本科生进行了6种科学研究能力和2种科研意愿驱动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逐项分析,发现了科研能力的弱项和提高科研意愿的突破点;最后根据电子信息类本科生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落实SRT(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给出了嵌入式、三级制和导师制3种科研能力训练的建议。
基于统计分析的化工类专业“双创”教育研究与实践
牛海青, 王莹, 李祯, 张婧
2024, 7(7): 71-75.
摘要
(
19
)
PDF
(155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教育已成为我国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该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教师进行调研,以调查研究为抓手,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化工类专业“双创”教育在认知程度、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优化课程内容,率先增设、开发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加强“双创”队伍建设,构建“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双创”教育模式等具体改进对策,经过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高职院校提高化学化工类学生的“双创”能力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探讨
覃丽
2024, 7(7): 76-78.
摘要
(
20
)
PDF
(113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酒店管理专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之间存在着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加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衔接,中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拟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对中高职衔接“3+3”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使其在酒店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倪晗, 郭丹丹, 张羽鹂
2024, 7(7): 79-81.
摘要
(
27
)
PDF
(116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就业指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就业指导教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首先指出了当前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提升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提升省属本科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能力的路径,包括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化素质、采取实践方法、创新考核方式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黎荣伟, 蒙思敏
2024, 7(7): 82-86.
摘要
(
36
)
PDF
(11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课堂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行为双重维度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授课、倾向于学习与创新创业行为直接相关的知识、申报书撰写能力不强和缺乏完整项目指导是制约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要原因等问题,基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支撑、以教赛融合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思路,提出增强课程内容针对性、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需求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强化课程内容应用性、推动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大赛相衔接、提高企业导师参与性、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双师”授课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举措。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增材制造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思与实施路径
肖海峰, 刘峰, 李峰光
2024, 7(7): 87-89.
摘要
(
20
)
PDF
(111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汽车产业为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增材制造人才需求的转变,找出解决校、企之间人才供需问题的关键,结合增材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确定了“宽基础、重应用、宽专适度”的人才培养定位,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开辟了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校企双向导师制度为保障、以工程项目实践为核心的增材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模式探索
“六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廉文武
2024, 7(7): 90-92.
摘要
(
29
)
PDF
(111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丰富教师队伍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加强新工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意义重大。该文以教育强国为理论指导,强教必先强师,在新工科建设、合作育人等一系列举措下,提出“六位一体”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大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提供了保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融合教育研究
潘秋菊
2024, 7(7): 93-95.
摘要
(
25
)
PDF
(11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教育中,公共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合到公共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阐述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的相关概念,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导师制”育人模式实践研究——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为例
梁川飞
2024, 7(7): 96-100.
摘要
(
35
)
PDF
(12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无法满足产教融合发展的要求。为此,该文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为例,采用“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深度变革。通过对校内外导师共建学生能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探究企业导师参与职业技能训练,校内导师引领理论学习,两者联动指导提升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双导师制”育人模式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就业市场对接方面具有较大的实施价值和实效性。除此之外,“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的成功实施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陈蕤, 李欣, 续倩, 朱华, 谢文敏
2024, 7(7): 101-103.
摘要
(
25
)
PDF
(111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人才培养同质化、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靶向对接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与广州百济神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订单培养、创新教育等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确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面向广东生物制药企业,校企协同培养生物制药高素质技能人才,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为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药物制剂和药品检验;通过对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使培养的毕业生更加符合生物制药企业用人需求,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探明了道路。
大数据支撑下的现代企业服务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张莹
2024, 7(7): 104-107.
摘要
(
12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诸多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信息资源构成了企业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紧密连接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针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汇总以及有效的分析,可为后续企业发展经营提供数据资源方面的帮助,从系统性角度而言,可展现为一种有序、可靠、科学的高效经营管理创新模式。
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环境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高明, 王俊霞, 沈舒苏, 刘大朋, 陈明, 周晓吉, 钱飞跃
2024, 7(7): 108-110.
摘要
(
33
)
PDF
(11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课堂利用率高,正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该文以环境基础化学(一)课程为例,对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针对学习需求及课程特点进行混合教学模式设计,阐明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也对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的探讨。
基于校企合作的“12345”临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吴国风, 李文良
2024, 7(7): 111-113.
摘要
(
19
)
PDF
(11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专科人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疗、康复指导等工作时,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校企协同育人不仅能提高临床医学生实践技能,亦是培养其实践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该文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12345”育人模式,为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提供理论参考。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探索
张云飞, 范文亮
2024, 7(7): 114-116.
摘要
(
28
)
PDF
(113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学科竞赛和实战型教学团队建设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科竞赛也缺乏清晰的认识,缺少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因此,在应用型本科生培养过程中要分析存在的问题,认识学科竞赛对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展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基于优势学科探索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质量提升路径——以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栗硕豪, 巩雨晴, 王亮, 吴诺洁, 曹景沛
2024, 7(7): 117-119.
摘要
(
38
)
PDF
(116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围绕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路径,从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能力发展目标制定、创新能力培养与合作互助实践平台建设、创新课程建设体系优化、基于“双一流”学科的国际化师资团队构建等方面进行质量提升路径探索,这对其他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熊丹, 廖大鹏
2024, 7(7): 120-123.
摘要
(
31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产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跨界、融合、创新等特点,为以培训卓越工程师与创新科技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工科建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知识整合能力弱、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打造工程实践平台、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功能、组建社群学习团队、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为新工科建设以及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新思路。
信号与系统课程“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全星慧, 韩建, 赵丽华, 周围, 吕秀丽
2024, 7(7): 124-126.
摘要
(
17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根据课程特点探索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环节、引入教学手段、丰富评价机制等,实现“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将教学过程纵向延伸,将教学内容横向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师范生班级管理技能职前培养模式创新
李丽, 马立修
2024, 7(7): 127-129.
摘要
(
32
)
PDF
(11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英语教师的优秀不仅在于卓越的英语教学技能,还在于良好的班级管理技能。该文分析了英语师范生班级管理技能职前培养的传统模式,阐述了班级管理技能职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英语师范生班级管理技能职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参考。
创新方法
Sandwich教学法在本科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翟梦婷, 程玥, 许哲昊, 程永凤
2024, 7(7): 130-132.
摘要
(
25
)
PDF
(116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Sandwich教学法在本科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试验组接受Sandwich教学法,比较两种教学法对两组护生教学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结果、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学生理论和实验成绩均提高(
P
<0.05),试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差值在5个维度上均提高(
P
<0.05)。结论Sandwich教学法有助于本科护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
基于BIM技术的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朱军, 陈晶, 刘辉, 张伟
2024, 7(7): 133-137.
摘要
(
38
)
PDF
(189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农村建筑节能改造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节能改造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BIM技术为基础,探讨了其在农村建筑节能改造中的重要性,首先介绍了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及问题,然后分析了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法和策略,并介绍了基于BIM技术的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流程,包括BIM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分析优化,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CDIO理念的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刘扬, 程宝柱, 杨帆, 张智强
2024, 7(7): 138-140.
摘要
(
31
)
PDF
(116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轮机工程专业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轮机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探索,试通过引入企业与高校“双副导师”的方法,探讨了“双副导师”机制下毕业设计全程教学模式,以期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符合新形势下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基于OBE理念与“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过程考核体系设计与实践
谷任
2024, 7(7): 141-145.
摘要
(
31
)
PDF
(120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过程考核在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OBE理念,融合“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分层级考核、能力考核点、标准化评判”4个考核原则,依托三维考核总体目标和7个考核细化目标,采用体现过程考核目标的4类“能力任务”及相应考核评价方法的过程考核体系。实践证明:该过程考核体系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主动学习意愿,促进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对我国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的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赵楠, 张瑞雪, 焦梦青, 李茂宽
2024, 7(7): 146-148.
摘要
(
24
)
PDF
(117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理工科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整体培养质量仍需提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善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科技特派员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探讨科技特派员模式在理工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及其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
教学资源为线上线下教学“赋能”的探索
蔡体健, 刘志伟, 莫佳, 王登辉
2024, 7(7): 149-151.
摘要
(
19
)
PDF
(150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累积,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增强教学资源对教学的“赋能”效应,已成为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组织规划、教育效果等问题,该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等核心教育理念,探索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路径,研究教学资源的规划建设方法、提高教学资源的“赋能”效应以及教学资源辅助线上线下教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以食品分析教学为例
曹宏梅, 云永欢, 陈健, 吴龙
2024, 7(7): 152-154.
摘要
(
21
)
PDF
(11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食品行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食品分析理论与实验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理论与实验割裂、理论与实验内容比较滞后、授课方法单一等。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式融入食品分析理论和实验课程,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培养出既具有理论创新思维,又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绿色建造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
李鹏波, 顾荣军, 曾雪琴, 马兴亮
2024, 7(7): 155-159.
摘要
(
38
)
PDF
(143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升级,将绿色建造理念融入培养方案中,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增加了“具备绿色建造理念”的相关内容;建立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多维度、对应绿色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有常州工学院特色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将绿色建造主题通过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体系。
情景教学法在药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程玥, 翟梦婷, 许哲昊, 程永凤
2024, 7(7): 160-162.
摘要
(
31
)
PDF
(11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教育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情景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倾听式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式学习。该文主要介绍了情景教学法在药理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其在医药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数学软件引入概率统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宁桂英
2024, 7(7): 163-166.
摘要
(
20
)
PDF
(140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理论性强、计算复杂的概率统计课程,将数学软件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该文基于概率统计课程特点,提出了将数学软件引入课堂辅助教学的改革措施,包括增加直观演示性实验、应用性案例,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复杂计算等,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将数学软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创业实践
基于创新实践共享平台的“递进四层级”人才培养新模式
苏晓杰, 马铁东, 杨欣, 黄江帅, 井冈山, 黄秀财
2024, 7(7): 167-171.
摘要
(
32
)
PDF
(11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亟须全面推进高校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改革。当前高校工科专业核心课程普遍存在实验设备缺乏、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导致实验环节无法有效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基于上述问题,该文结合自动化专业教学实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自动化核心课程为基础,探索创新实践共享平台建设新途径,提出“兴趣激发—基础夯实—综合实训—项目升华”的“递进四层级”课程平台培养新模式,助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基于空化水射流的有机污水净化循环系统研究——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水净有方”为例
王宁, 祁杰, 张子轩, 王飞龙, 孙荣伟, 邵志豪, 陆文卿
2024, 7(7): 172-178.
摘要
(
39
)
PDF
(169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水净有方”为研究案例,探讨空化水射流技术与光催化氧化净水相结合的净水工艺,通过 FLUENT 仿真分析和高速摄像实验验证了喷嘴的空化性能,并以空化效果为目标进行了喷嘴的优化设计,寻求“光—水耦合”高效处理有机污水的净水工艺,最终选择100 MPa的入口压力配合2 mm的喷嘴进行净水,实现了“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有机污水净化。
生师互动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基于一项土地国情调查大赛项目的分析
陈姝洁, 王飞
2024, 7(7): 179-182.
摘要
(
22
)
PDF
(120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储备人才,对其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该文以一项全国性调查大赛项目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如何发挥生师互动的积极效应,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学生的自发性是生师互动的基础,学生对自身期望和主动性的差异,使其参与过程和参与效果均有明显区别;教师更关注科研项目,互动的频繁程度会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异。总体而言,科研参与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实质性互动,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有必要增进学生、教师、社会对科研项目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
师生沟通对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影响的研究
杨小红, 马冰, 和征, 王雪怡
2024, 7(7): 183-188.
摘要
(
17
)
PDF
(137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日益被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及提升路径具有重要价值。该文从师生沟通的角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不同环节中师生沟通的内容,以及师生沟通对竞赛全过程不同环节的影响;对参加过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间任务型沟通和社交型沟通越多,参赛学生在竞赛全过程各环节中表现越好。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沟通能力和胜任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生沟通,提升创新创业竞赛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梁海龙, 杨平平, 于景华, 殷东华, 张忠
2024, 7(7): 189-192.
摘要
(
58
)
PDF
(127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是体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该文剖析目前高校学科竞赛管理组织现状,从架构学科竞赛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学科竞赛优秀导师指导平台、参赛学生选拔与培养模式、学科竞赛培训体系、激发学生兴趣等角度具体探索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内容对应用型高校学科竞赛及“双创”活动的管理与组织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专创融合”视角下基于精准评价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
王鑫, 郑志勇, 刘鲲, 罗振
2024, 7(7): 193-198.
摘要
(
26
)
PDF
(150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存在“专创融合”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引领作用不足、教学目标的达成计算粒度不精细、对细粒度度量专业领域实践能力形成支撑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以“专创融合”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为指引,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标国家“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要求,以成果为导向设定考评体系,开展基于精准评价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3年的实践,使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化吸收和高水平成果转化,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