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24-09-25
    理论研究
    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杨乐, 赖静文, 刘婷
    2024, 7(18):  1-4. 
    摘要 ( 26 )   PDF (15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OC(大型开放性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很多研究文献指出MOOC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具有高度相关性。该文以问卷调查方式深入探究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构建了MOOC学习者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教学实施效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为教师设计MOOC课程和学习者开展MOOC学习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建议,有助于提升MOOC的学习效果。
    地方高校商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李朝阳, 刘维, 韩江
    2024, 7(18):  5-8. 
    摘要 ( 22 )   PDF (143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地方高校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地方高校商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模式,该文通过发现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等方法,分析地方高校商科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现状,提出了注重科研导向、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因材施教等方案和机制,为地方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水质工程学Ⅱ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措施
    王香莲, 王敏, 高桂青, 徐满清, 李贤, 宋慧, 黄珊
    2024, 7(18):  9-12. 
    摘要 ( 23 )   PDF (11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衡量课程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分析判断毕业要求是否达成的基础。该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地方本科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Ⅱ课程为例,通过建立课程教学目标,设置课程考核评价依据,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研究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新时代数字经济人才的能力维度结构研究——基于冰山模型视角
    张敏, 刘建忠, 胡欣然
    2024, 7(18):  13-16. 
    摘要 ( 30 )   PDF (13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展开深度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高校培养的数字经济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维度结构,才能提升数字经济人才供给的质量和应对新时代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缺口。该文基于冰山模型构建数字经济人才能力维度模型,综合运用企业调研与专家访谈法,对新时代数字经济人才的能力维度结构进行了探究,设计包括6个一级维度和14个二级维度的人才能力维度结构框架,为新时代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信息化视域下民航院校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研究
    寇伟彬, 张世杰
    2024, 7(18):  17-21. 
    摘要 ( 30 )   PDF (11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航院校作为行业属性极强的一类高校,日常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高度契合。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民航业的发展与普及,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已成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适应民航业未来就业需求的重要环节。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综合模糊评价的民航院校学生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细化为4个关键模块:信息化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行。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实例分析,得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与教学效果量化结果,可为更全面了解综合实践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与培养更符合信息化时代需求的优秀民航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教学革新
    “互联网+”时代财政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张蕾, 胡国珠, 段会娟
    2024, 7(18):  22-24. 
    摘要 ( 23 )   PDF (11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深刻影响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财政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契机和资源。该文在分析当前财政学实践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互联网+”时代给财政学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如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丰富了财政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财政学实践教学提供了多种技术支持,促进了财政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也为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大的合作空间与更多的平台等。
    大数据时代基于R语言的“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与创新研究
    徐皓帆, 宋宪强, 刘淑娟, 李志文, 徐丹
    2024, 7(18):  25-27. 
    摘要 ( 29 )   PDF (11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高等教育领域也被认为是大数据重要的应用之地。在“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升大数据应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构建新时代教师育人能力和完善育人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基于大数据理念和技术提高教学实践与创新,是“计量地理学”课程面临的全新问题。基于R语言和ArcGIS等前沿知识和方法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该文系统阐述了大数据背景下基于R语言的“计量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期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对策建议
    李玲丽, 邓春萍, 杨冰, 刘文士
    2024, 7(18):  28-31. 
    摘要 ( 24 )   PDF (11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新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剖析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实习内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工程能力训练、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等建议,通过较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改革,环境工程专业实习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提升了学生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CDIO的高频振荡电路分析仿真教学研究
    秦伟, 韩团军, 张政才, 尹继武
    2024, 7(18):  32-35. 
    摘要 ( 24 )   PDF (151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振荡电路理论抽象,分析复杂,对学生学习、理解、设计高频振荡电路造成困难。该文在高频振荡电路教学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分析高频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仿真设计、仿真测试、分析和应用设计,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LC振荡电路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高频LC振荡电路的设计、制作、测试和应用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基于OBE模式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薛文彬, 黎明
    2024, 7(18):  36-39. 
    摘要 ( 27 )   PDF (16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工程教育的发展,金工实习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该文应用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探索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应用更新实践讲授理念、优化讲授内容、改良讲授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金工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显著提高金工实习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需求,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跨校修读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为例
    祝尚臻, 侯欣明, 刘慧洁
    2024, 7(18):  40-43. 
    摘要 ( 26 )   PDF (133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领域的快速扩大,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实现了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辽宁省教育厅以互联网为媒介和平台,集中各个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推进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该文以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教学方法改革,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实践类教学资源硬件建设以及层次化、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展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弥补了传统跨校修读课程教学的不足,实现了校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层次化建设和有效共享,提高了实践类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并扩大了惠及范围,为后续实践性较强课程的跨校修读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人工智能赋能单片机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研究
    徐伟悦, 张晓花, 郑剑锋, 陈晶
    2024, 7(18):  44-47. 
    摘要 ( 36 )   PDF (143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专业课程转型升级,培育师—机—生智能交互新模式,实现专业教育强国建设提档加速,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该文基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主体——学生和教师,探索智能化“教学评”一体化综合改革路径,基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问题,打造“五位一体”智慧助教平台,人机协同分层培养学生,制定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协助教师课前备课、精准管理和教学优化,构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人工智能+单片机教学”实践研究,实现了将智慧助教平台融入教学过程,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研究生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冯伟, 秦鹏, 张坤, 刘宗尧, 刘保国, 吴鲁纪
    2024, 7(18):  48-51. 
    摘要 ( 22 )   PDF (159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动力学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学习质量,克服课程存在的学时短、内容多且抽象、未能紧扣工程实际应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从丰富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思政教育、结合工程案例以及注重学习整体效果与学生互动4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多渠道就业为引领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
    张强, 樊斌, 毛宗鹏, 王乾贞
    2024, 7(18):  52-54. 
    摘要 ( 26 )   PDF (113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经历了从4年制转5年制又转4年制的探索历程后,逐步形成了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培养目标的改变要求学生的就业选择做出相应改变,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辟多渠道就业路径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产教融合在推动学生就业方面的优势,提出高校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学生以企业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大胆进行创新创业的路径,为应用型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多方需求的人才提供借鉴。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王兰芹
    2024, 7(18):  55-58. 
    摘要 ( 21 )   PDF (11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然而,该模式下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估却面临一些挑战。该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这种模式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探讨了如何进行质量保障与评估,以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得出结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实训基地和企业导师制度的建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接轨,获得更多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校企合作共同体视域下的双元育人实施策略分析——以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黄书琴
    2024, 7(18):  59-61. 
    摘要 ( 24 )   PDF (116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培养并输送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寻找一种更具社会实践性、更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育人方式尤为必要。校企合作共同体作为一种创新的育人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该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探讨了在校企合作共同体视域下双元育人实施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为相关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科教融合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以荧光分析为例
    郭英姝, 闫文楠
    2024, 7(18):  62-64. 
    摘要 ( 29 )   PDF (11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教融合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荧光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医学、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该文探讨了科教融合理念下荧光分析技术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并以此为背景探讨了如何将荧光分析技术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研究和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最后,对未来科教融合下荧光分析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强调了该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潜力。
    基于“双创”背景的职业本科学生就业创业机制的优化研究
    张美霞
    2024, 7(18):  65-67. 
    摘要 ( 30 )   PDF (11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这也对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阐述了优化就业创业机制的意义,深入分析了职业本科学生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双创”背景的优化策略,旨在为职业本科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黑龙江省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研究
    艾振国, 包春峰, 刘岩, 李江涛
    2024, 7(18):  68-70. 
    摘要 ( 30 )   PDF (12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基础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技能、专业发展和与学生互动方面存在问题,同时其工作还受到教育政策、资源配置、个人职业发展意愿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为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该文提出优化校内资源、持续自我发展、教师间互助合作及利用学生反馈等策略,并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教师发展小组、开展主题性体育活动等实践探索,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期望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问题与路径
    王坤煜
    2024, 7(18):  71-73. 
    摘要 ( 22 )   PDF (1111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该文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导向,梳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5类问题为切入口,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从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特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创建校园文化品牌、开展交流互鉴并提高育人成效5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路径,打造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空间,探索适合高职学院发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实践研究
    廉雪, 崔宏桥
    2024, 7(18):  74-78. 
    摘要 ( 45 )   PDF (126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机制、理论课程、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等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系统工程。其中,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建设管理型教师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建设指导型教师队伍,夯实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构建教师队伍主体培育路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教师队伍整体布局,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为助力深化教师队伍教学研究,以创新创业成果孵化为目标推动教师队伍多元化能力开发与应用,实现教师队伍创新性转型建设与发展。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刘清清, 曹炜, 赵会武, 高慧, 吕新刚
    2024, 7(18):  79-81. 
    摘要 ( 41 )   PDF (113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其适应食品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培养的学生除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掌握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等实际工作的技能,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
    大湾区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建设
    王宇坤
    2024, 7(18):  82-84. 
    摘要 ( 32 )   PDF (125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把握好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机遇,是构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大湾区以其制造业优势,将会建成标杆示范区,对工业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会激增,满足人才需求的最优办法就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该文阐述通过走访大湾区多家特色制造业企业,聚焦制造业发展及转型升级,调研“互联网+制造业”相关岗位对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的培养需求,思考如何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体系,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X”证书制度视角下高职课证互兑的实践路径与价值
    成澜
    2024, 7(18):  85-88. 
    摘要 ( 26 )   PDF (112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借着“1+X”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首批试点和学校试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契机,积极探索高职课证互兑,依托其实践,阐述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竞赛获奖以及社会人员素质提升的课证互兑的不同实施路径,从课程设置、分层教学、“赛马练兵”、因材施教的角度,总结了高职课证互兑的核心要义,并阐明了“集约化、系统化、市场化、教改深化”的高职课证互兑的价值。
    “政校行企”协同共建半导体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荆伟伟
    2024, 7(18):  89-91. 
    摘要 ( 33 )   PDF (12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与高校、行业、企业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但是,半导体领域还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整、创新资源分散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该文分析了协同共建半导体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背景与意义,讨论国内外的经典案例并总结其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政校行企”协同共建半导体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机制与路径,为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杨玉娟, 郭志超, 张丽婷
    2024, 7(18):  92-94. 
    摘要 ( 25 )   PDF (11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成为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和适应产业需求的关键任务。该文分析“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要求,探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基本策略,旨在为全面提升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建设性意见。
    “互联网+”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贾建林, 张婉婷, 郜铮铮, 王岚
    2024, 7(18):  95-97. 
    摘要 ( 24 )   PDF (11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体系与教育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梳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机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为培养符合交通系统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课程融合社区教育优化研究
    张浩波, 吴琴琴, 黎建会, 彭小芳
    2024, 7(18):  98-101. 
    摘要 ( 29 )   PDF (11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1+X”证书制度为背景,研究将高职护理课程融入社区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阐述高职护理课程与社区教育融合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学生和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和评价;同时,在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1+X”证书制度为桥梁,高职护理课程融合社区教育,对高职护理师生能力的提升和社区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
    模式探索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孙彩凤, 孟令韩, 施海凤
    2024, 7(18):  102-104. 
    摘要 ( 31 )   PDF (119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也发布相关政策去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庞大的市场需求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各高校随之纷纷设立新能源汽车专业。该文分析了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三全育人”为主线,通过课程设置、课程思政和课外活动等提升专业认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每位学生制定一套个性化成长方案、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个良好的爱好、参加一次校级以上竞赛、参加一类志愿服务或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六个一”育人工程。
    “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审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探讨
    陈苗苗, 杨佳鑫
    2024, 7(18):  105-107. 
    摘要 ( 26 )   PDF (11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我国职教改革中两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该文探索了“1+X”证书制度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在联系和融合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1+X”证书制度下大数据与审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旨在为我国大数据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保险学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张会云, 白义霞, 李国栋
    2024, 7(18):  108-110. 
    摘要 ( 24 )   PDF (11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今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险学涵盖了保险原理、保险法律、保险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为了提高保险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保险行业的需要,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该文重点分析保险学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实地考察、项目实践、个案研究、制定保险策划方案,以此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樊文华
    2024, 7(18):  111-113. 
    摘要 ( 24 )   PDF (1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文通过对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重要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方院校基于“1+M+N”的四年一贯制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蒲爽, 叶振环, 宋怀雷, 樊浪波, 罗宿星, 陈方舟, 付娟, 黄川腾
    2024, 7(18):  114-118. 
    摘要 ( 26 )   PDF (15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协同、融合和全过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以及信息技术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发展形式,根据2016—2023年开展的工作室课外人才培养实践,该文提出“虚/实工作室+校企导师团队+跨专业跨年级学生团队”(“1+M+N”)的四年一贯制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突出师生互利合作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强调行业产业、科研教研、课程教学、学生成才与创新创业融合。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实际困境出发,注重以人为本、以育人为要、以可持续为纲,可供同类院校参考。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
    武建卫, 唐建伟
    2024, 7(18):  119-122. 
    摘要 ( 27 )   PDF (126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系统分析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文针对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问题,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引入课程思政、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创新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改革,采用分层评价、分类培养、“一课一问”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戴丽艳
    2024, 7(18):  123-125. 
    摘要 ( 21 )   PDF (11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分析,探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策略,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合作等。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基于贯通项目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袁泽慧, 李世中, 张惠芳, 王丙龙
    2024, 7(18):  126-128. 
    摘要 ( 21 )   PDF (120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需求,该文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以贯通项目为核心、导师制与学科竞赛有机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通过设立贯穿本科培养过程的班级项目,以项目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该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以实践为导向,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基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态势分析的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广明, 赵亚琴, 殷晶晶
    2024, 7(18):  129-131. 
    摘要 ( 28 )   PDF (133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需求,该文通过对各种因素(优势、不足、机会、挑战)的分析,探索基于“联盟引领、共享共建、协同开放”的长三角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和实践路径;主要阐述了“校企地”联盟引领,以及建设“共建、共用、共育、共服”的共享服务平台和产教融创共享课程资源的策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服务长三角地区,而且可以为其他区域的人才一体化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陈跃, 李日葵
    2024, 7(18):  132-135. 
    摘要 ( 27 )   PDF (12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在培养经济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培养制度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数量较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偏弱以及“双创”教育与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某高校某学院重点从制度引领、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平台延伸等方面,探索建立了“班级经营银行”经济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学院学生对“班级经营银行”制度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双创”竞赛和校外班主任制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但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虚拟教研室的探索与实践
    丁淑琴, 赵亚娥, 阮杰, 周玉利, 茹进伟, 岳文燕
    2024, 7(18):  136-138. 
    摘要 ( 29 )   PDF (11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教研室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新老教师凝聚在一起,联合开展协同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的教师共同体。该文以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虚拟教研室建设为纽带,通过云端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教研模式,开展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示范教学等活动,共建共享教学案例、题库、形态学图库等优质资源,为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保障,同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助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园林产业学院发展研究
    王小鸽, 张英杰, 李松, 邓景飞, 季晓莲
    2024, 7(18):  139-141. 
    摘要 ( 20 )   PDF (11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取得较好进展的背景下,生态园林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园林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载体,为生态园林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法,详细阐明园林产业学院建设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通过梳理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优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共建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措施,为同类职业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提供参考。
    实习制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刘晓烨, 辛善志, 黄芳, 杨志华, 刘琼玉
    2024, 7(18):  142-144. 
    摘要 ( 22 )   PDF (119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设计题目脱离项目实际、校企合作不持久等相关问题,对实习制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通过企业工程师及学生反馈总结该模式下双方受益情况,并针对该模式下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与工程师职责、实习安全、实习工作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措施,为实习制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的持续运行提供参考。
    校企合作培养能源动力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模式研究
    黄娜, 李洪伟, 周云龙, 金旭, 孙博, 马玉秋
    2024, 7(18):  145-147. 
    摘要 ( 23 )   PDF (113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下,校企合作是培养能源动力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应以完善企业运行机制为宗旨,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制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增进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和互动;以发展引领功能为核心,增强政府部门在合作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寻求从组织建设、培养方式、培养内容以及培养评价等多角度,创新基于校企合作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刘俊, 朱宝忠, 孙运兰, 彭剑, 汪波, 樊利军
    2024, 7(18):  148-151. 
    摘要 ( 21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提出,社会及企业对高校培养的能源与动力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分析能源与动力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创新思维培养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大赛、加强校企合作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对创新型能源动力类人才的培养。
    创新方法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张瑞瑞, 杨彩虹
    2024, 7(18):  152-154. 
    摘要 ( 30 )   PDF (113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极强,旨在使学生掌握船舶总体设计流程、具备初步开展船舶总体设计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重视案例背景及其应用,强调案例引导问题设定。该文针对“船型方案构思及主要要素确定”知识点,以散货船发展历程为背景,详细介绍案例方案的考虑要点及主要要素确定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中医学专业“体悟式”教学法探索
    杨毅, 杨长福, 康继红, 龚小雪, 吴大梅, 李海洋
    2024, 7(18):  155-158. 
    摘要 ( 24 )   PDF (12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中医经典《伤寒论》教学,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重视体验和参悟、提升学生专业思维和技能的“体悟式”教学方法。方法 通过集聚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专业实训场馆,开展线上、线下、体悟馆“三合一”教学;通过智慧课堂和线下教改任务驱动,让学生“惦记学”“互促学”“联手学”,提升理论水平;建设实践场馆,编写实验教材,强化案例讨论,重视体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结果 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促使学生在组团学习中不断提升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在实验实践中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其专业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论 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了一套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体验参悟,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专业自信、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寻找并利用好数字资源学习专业知识,进而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体悟式”教学法。
    非震地球物理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的思考
    王兆国
    2024, 7(18):  159-162. 
    摘要 ( 19 )   PDF (16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球物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球物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其受时间、空间、财力和物力的影响,难以在教学中执行。该文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虚拟野外实习。虚拟仿真实验应做到“四性”——必要性、实用性、合理性和先进性,能够解决实际野外实习的难题,实现对知识的融合,达到培养目标,同时虚拟仿真实验应具有示范性。虚拟仿真实习应从实验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要有一定的难度、高度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混合式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在“1+X”母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尹美子, 陈红, 张倩, 朱桂荣, 王健
    2024, 7(18):  163-166. 
    摘要 ( 23 )   PDF (12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该文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为例,分析混合式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在“1+X”母婴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皖北卫生职业学院2021届护理专业4个班级220名学生,随机抽取2个班级为对照组,另2个班级为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多媒体教学,观察组施行混合式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测试成绩,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分、CTDI-CV评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皖北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混合式教学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可有效提升“1+X”母婴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护生理论及操作成绩。
    基于模块化的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陈东青, 冯哲
    2024, 7(18):  167-169. 
    摘要 ( 25 )   PDF (147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高校工业机器人实验室不仅教学需求增加,同时科研需求也在增加。该文针对高校工业机器人实验室在教研活动中的功能转换,提出基于模块化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以工业机器人为中心,另有应用场景、PLC与触屏、其他设备3个主要模块,各模块采用便于拆装的机械或电气设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由实验室负责人协调课程教师与项目教师,进行以模块化为基础的教学及项目管理;同时由学生协助模块维护,建立由课程学生到项目学生再到协管成员的梯级管理体系。通过模块化建设与管理,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模块组合,提高实验室使用的灵活性,促进相关工业机器人教研工作的开展。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方法
    高洁
    2024, 7(18):  170-172. 
    摘要 ( 21 )   PDF (119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究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学分银行建设方法,在开展调查的基础上概述了高校学分银行在运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例如学分认证和转化效率不高、多元主体协同能力不强等,并提出了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学分银行的方法。结果表明:区块链中的分布式账本技术、智能合约技术和时间戳技术在高校学分银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习成果的记录、认证和转换提供了便利。研究认为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高校学分银行是可行的。
    深度学习场域构建法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摄影测量学课程为例
    解斐斐, 王志勇, 刘健辰
    2024, 7(18):  173-175. 
    摘要 ( 22 )   PDF (12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如何自主完成对课程知识的有效掌握和深入理解,该文提出了深度学习场域构建法在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方法,包括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主导的“擅长帮”课程教学方法、适宜的评价体系。该研究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与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开放互动为基点的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探究与建设——以药剂学概论为例
    刘腾, 杜成林, 郝吉福, 牟艳玲
    2024, 7(18):  176-178. 
    摘要 ( 33 )   PDF (11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研究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日益提高。案例教学成为一项有效提升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推广案例教学需要对案例库进行构建。该文以研究生课程药剂学概论为例,基于真实性、适用性、相关性及有效性原则,对以开放互动为基点的教学案例库的构建进行详细探究,并展望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为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创业实践
    “竞赛牵引—科教融通”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
    曹悦, 吴梦园, 齐萌, 付东, 郝润龙
    2024, 7(18):  179-181. 
    摘要 ( 22 )   PDF (11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能源电力环保产业的发展,构建新型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助力产业革新的有效手段。该文深入分析“大创项目”、学生竞赛与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探索“竞赛牵引—科教融通”环境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注重赛教融合以及打造“科教融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等举措。实践表明: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我国能源电力环保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元协同共育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曹加文, 罗纯, 邓彦敏
    2024, 7(18):  182-186. 
    摘要 ( 25 )   PDF (126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深化“双创”教育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双创”人才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该文针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产业需求导向的‘双创’能力培养、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强化”为主线,建立四方协同共同体,搭建六维实践支撑平台,拓展行业交流渠道,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优质定向人才培养班,坚持赛创融合,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敢闯敢创,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产学研模式的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周凤敏, 翟明戈, 李书强, 王腾飞, 戴景杰
    2024, 7(18):  187-189. 
    摘要 ( 20 )   PDF (111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由校企之间的实习实训合作扩展到师资共享、社会服务、技术攻关、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突破产教结合难点,实现产业与教育的全方位结合,形成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能够在实践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效果。该文提出基于产学研模式的产教融合新机制,引入企业前沿资讯,聘请产业专家参与教学,高校教授担任企业顾问,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新工科大学生渐进式创新创业模式研究
    修晓杰, 唐红军
    2024, 7(18):  190-194. 
    摘要 ( 21 )   PDF (15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梳理新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课赛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课程作品、新工科‘双创’大赛项目、创业项目”的渐进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和组织机制;通过校企联动培养、协作机制创新、“专创”教育融合、多元创新体系构建等措施,辅以新工科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以期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多元素的协同创新。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张杨, 陶艺
    2024, 7(18):  195-198. 
    摘要 ( 27 )   PDF (11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体现出专业实践形式的项目化和真实化、专业实践开设的前置化和持续化、专业实践组织的灵活化和合作化、专业实践评价的过程化和开放化等特点。与之相适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其均应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