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震. 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理论基础、挑战和应对[J].社会科学,2022(3):43-53. [2] 刘嫦娥,张丹.工作胜任力研究新视角:一种解释性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2):176-180. [3] 马绍壮,朱益宏,张文红.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与测量[J].人口与经济,2012(4):34-42. [4] 陈宝龙,张蕊.科技人才能力结构类型——基于冰山模型的再造[J].中国高校科技,2017(8):30-33. [5] 淡晶晶,陈光春,马尊武,等.基于冰山理论的科研机构管理人员能力结构模型构建[J].管理现代化,2020,39(6): 52-55. [6] 陈宝明. 科技人才评价两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科技人才,2021(3):1-7. [7]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14. [8] 田冠军. 《审计法》修订背景下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探讨——基于“素质冰山模型”和STEAM理念[J].财会通讯, 2022(5):13-18,135. [9] 韦东明,徐扬,顾乃华.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科研管理,2023,44(9):10-19. [10] 胡俊平,曹金,李红林,等.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普研究,2022,17(6):25-31,41,109. [11] 王思霓. 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4):36-42,20. [12] 邓涵霖,谢宇,龙晶.“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研究[J].现代商业,2023(15):149-152. [13] 许露元,陆维研.面向东盟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J].广西社会科学,2023(3):61-67. [14] 杨梽永. 数字经济人才建设新思路[J].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0(5):86-90. [15] 李立威,程泉.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结构和培养路径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3,37(5): 10-15. [16] 王小燕,阮坚,蔡敏容,等.金融科技人才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23(1): 3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