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4-09-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大创项目”实施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管理对策
张燕, 周来, 杨得利, 蒋冬梅, 张绍良
2024, 7(17): 1-4.
摘要
(
24
)
PDF
(188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托。但随着“大创项目”数量越来越多,其实施质量参差不齐。该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识别出影响“大创项目”实施质量的4个因素,即项目投入、自身动力、项目管理、培训经历,为持续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应加强过程管理、激发内外部动力、构建配套培训体系。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及其实现的保障机制研究
赵健, 徐翠翠
2024, 7(17): 5-9.
摘要
(
29
)
PDF
(11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高等学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高校的办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科学研究模式,更是社会服务模式。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高校通过探索多种产教融合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业深度发展。该文研究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分析了产教融合主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的建设路径。
教学革新
“互联网+创新教育”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潘甜, 古妮娜, 张继林, 张军平, 郭攀成
2024, 7(17): 10-15.
摘要
(
33
)
PDF
(146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的引领下,为了推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该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着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重构评价体系等手段,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旨在打造“两性一度”的“金课”,形成融知识、育人、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OBE理念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应用
张恺, 屈泳, 王三华
2024, 7(17): 16-20.
摘要
(
28
)
PDF
(14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学分析作为财经类院校(统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数学分析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并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并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该文阐述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OBE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分析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工程流体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黄娜, 李洪伟, 周云龙, 贾玉婷, 曹诺, 杨鹤
2024, 7(17): 21-23.
摘要
(
26
)
PDF
(178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形势下,传统工程流体力学网络课程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亟须建设完善的工程流体力学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良好协同。工程流体力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把理论和实践巧妙融合,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三段式”教学体系与“四位一体”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有效掌握各章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基于“专创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何翔, 艾力江·努尔拉, 马辉英
2024, 7(17): 24-26.
摘要
(
27
)
PDF
(11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化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交叉,且课程知识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该文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将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有效融入环境化学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引入案例式教学内容、强化项目式实践活动、加强过程性考核等,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新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环境保护行业培养高水平人才。
基于“专创融合”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医疗器械市场调研与实践课程为例
郭佳, 石晓灏, 赵宝洲
2024, 7(17): 27-30.
摘要
(
27
)
PDF
(11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医疗器械市场调研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践课程与专业脱节、实践课程设置空泛等问题,该文以“专创融合”作为课程改革的抓手,利用线上资源及地方医疗器械产业优势,引导学生展开线上和实地调研,建立医疗器械文献资料库及案例库,形成调研报告,同时以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为转化平台,以项目化的形式对“专创融合”课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提供了路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馈。
基于大数据和BIM可视化技术的结构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邓芃, 王崇革, 郇筱林, 刘赛, 刘艳, 王全磊
2024, 7(17): 31-35.
摘要
(
31
)
PDF
(148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大数据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可视化技术不仅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革新,也给结构工程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智能终端可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带来的多样化要求,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利用BIM可视化技术的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构建虚拟仿真平台,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该文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大数据和BIM可视化技术在结构领域中的应用背景,然后基于大数据和BIM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实施的方法。
人工智能视域下CT设备及检查技术课程改革研究探索
唐智贤, 王明轩, 潘宇新, 姚旭峰
2024, 7(17): 36-39.
摘要
(
21
)
PDF
(1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医学影像领域为背景,针对CT设备及检查技术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和探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剖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在人工智能视域下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包括丰富人工智能教学内容、聚焦理实一体化和注重人文价值塑造,通过这些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影像人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为医学影像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物流管理专业ERP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马媛, 邓爽
2024, 7(17): 40-42.
摘要
(
22
)
PDF
(11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新时代现代物流管理专业ERP(企业资源计划)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该文以现代物流管理现状为切入点,介绍基于ERP的物流管理特征,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在物流管理专业ERP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策略,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模拟实训与课程考核5个层面探索混合式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ERP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项目式人工智能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周琼
2024, 7(17): 43-47.
摘要
(
29
)
PDF
(22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式人工智能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人工智能项目的开发流程,把实际生产的各环节引入课堂教学,利用课程算法设计符合实际生产场景的实验教学案例,探讨人工智能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机制。该文以AlexNet模型对脑部肿瘤医学图像的分类识别为例探讨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实验案例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农科背景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会芳, 张玉梅, 张恩盈, 郭卫卫, 李夕梅, 郭新梅
2024, 7(17): 48-50.
摘要
(
28
)
PDF
(11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涉农学科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根据新农科建设要求,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综合改革,实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新质生产力时代要求背景下的大学机器学习课程探索与研究
焦文华, 李丽娟, 张印强, 梅雪, 王莉, 刘芃
2024, 7(17): 51-53.
摘要
(
27
)
PDF
(13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新质生产力要求背景下的机器学习课程体系进行探索,对课程在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研究;明确机器学习对于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设计创新培养教学方案,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案,加强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研究生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李向丽
2024, 7(17): 54-58.
摘要
(
27
)
PDF
(18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实验教学在内容更新、设计合理性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该文针对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3个层次递进式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实验教学的改革达到了对理论教学进行补充、延伸和拓展的目的,培养了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发光材料原理与应用为例
田莹, 付姚, 邢明铭, 荆波
2024, 7(17): 59-61.
摘要
(
27
)
PDF
(126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光材料原理与应用是理工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主要涵盖发光材料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该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单一线下理论教学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并且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机会,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发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依据理工科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于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线上虚拟仿真实验、线下理论课堂讲授、实验实践环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融”视角下高职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王洪萍, 郭兆松
2024, 7(17): 62-64.
摘要
(
34
)
PDF
(12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本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开展本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增强适应性的关键举措。该文基于“融通、融合、融汇”3个维度提出高职院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路径:要因材施教,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推进职普融通;要守正创新,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机制和平台,深化产教融合;要改革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快科教融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时代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王飞龙, 刘沐霖
2024, 7(17): 65-68.
摘要
(
31
)
PDF
(113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加强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教育体系建构,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综合育人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共同推进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深入,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型广西建设培养更多符合实际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双创”实践教育改革路径探索——以河北某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为例
孙金峰, 张晗明, 王鹏, 张迪, 赵隽, 张少飞, 郭军霞, 胡彦君
2024, 7(17): 69-71.
摘要
(
26
)
PDF
(118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该文以河北某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为例,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开展“双创”实践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分析地方高校“双创”实践教育的现状,总结地方高校工科“双创”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与根源,提出解决思路,并进行改革实践。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个性化教育,组建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由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作为团队指导教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双创”实践教育的质量。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
汤箬梅
2024, 7(17): 72-75.
摘要
(
26
)
PDF
(11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资格评估、课程体系的调研与分析,总结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学位认证以及设置制造实验室等方面的教育特点;针对我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以跨学科视角,从培养类型、职业资格认证、学位评估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促进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曾超
2024, 7(17): 76-78.
摘要
(
27
)
PDF
(17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论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首先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与内涵,其次结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以及实践面临的问题和现实困难,通过研究设计创新团队的建设路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从找准方向、设立目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等方面推动教师团队的建设和优化,最后从实践角度提炼了实践模式,依托产业学院提升团队成员专业协作合力,打造共同体,实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等,从而实现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发挥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高职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赵美法, 仇中选
2024, 7(17): 79-81.
摘要
(
26
)
PDF
(11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高职化工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当前高职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职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研究表明:构建高职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共生理论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唐娇, 张政庭, 杜鑫, 唐晶, 周恒宇
2024, 7(17): 82-84.
摘要
(
26
)
PDF
(112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发展,但在护理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多维挑战。因此,该文基于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及共生环境3个基本要素,从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共生单元、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共生关系以及打造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共生环境3个方面探析创新创业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融合共生路径。
基于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大数据实践平台研究
张义嘉
2024, 7(17): 85-87.
摘要
(
25
)
PDF
(12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该文提出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平台。该平台包含模拟投资交易系统、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和创业项目评估系统等模块,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途径涉及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引入先进技术、完善课程体系及聘请专业师资。该平台能够推动教育理念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孵化创业项目,为社会输送人才。
基于创新创业的行业特色高校校友资源开发
赵树海
2024, 7(17): 88-90.
摘要
(
29
)
PDF
(11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一种特殊类型的高校,其校友特点有别于普通综合高校。行业特色高校的校友资源与母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知识和情感的密切性、经验传授的实效性、合作渠道的互惠性、创业资金的保障性关系特征。在创新创业视角下,行业特色高校校友资源具有独特的禀赋,基于此,校友资源开发应从宏观政策分析、校友情感维系、校友文化构建、合作平台搭建、利益共享机制等方面开拓路径。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的高职外语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谢菊容
2024, 7(17): 91-95.
摘要
(
28
)
PDF
(11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剖析了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现状,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双基地+双项目”实践培养、“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对策,为有效培养外语外贸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系统保障,切实满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推动学生依托所学知识开展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提高外语外贸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张萍, 向葵花, 曾平
2024, 7(17): 96-98.
摘要
(
31
)
PDF
(112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力量,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能。将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该文从外部赋能与内在联系两方面探索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工匠精神的耦合逻辑,阐释以立德树人为主的德育向度、以全面育人为主的学校向度、以技能型社会建设为主的战略向度,提出以价值转向、专业课程、实践育人为主的培育策略。
民办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及管理思路探讨——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
陈龙
2024, 7(17): 99-101.
摘要
(
29
)
PDF
(17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办高校图书馆应围绕高校师生的需求,在建设文献资源,丰富高质量馆藏的同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文献资源利用效率,高效便捷地开展读者服务。该文结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的特色,对民办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今后的文献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张玉霞, 刘宇, 许文苑, 周彬彬
2024, 7(17): 102-104.
摘要
(
39
)
PDF
(130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新型工科专业的开设和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至关重要。高等生物工程教育应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加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文提出构建具有鲜明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同时强调加强校企双方沟通协调,实现人才培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构建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与运行保障措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究
臧梦云, 李冲
2024, 7(17): 105-107.
摘要
(
20
)
PDF
(11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导师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责任,导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对导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新医科引领医学教育创新的背景下,加强医学院校导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提高导师准入门槛、完善导师培训体系、优化导师考评机制以及构建导学保障体系等措施,提高导师队伍整体水平,从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与新时代社会需求相契合。
研究生智慧水利工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及运用效果研究
张国辉, 刘志坚, 沈春颖
2024, 7(17): 108-111.
摘要
(
24
)
PDF
(116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水利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对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建设智慧水利工程教学案例库为目标,探讨了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开展了智慧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及问卷调查分析,验证了案例库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智慧水利工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为水利学科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了研究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艺术设计专业“双创”实践课程建设的建议
向隽永
2024, 7(17): 112-115.
摘要
(
23
)
PDF
(1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艺术设计专业“双创”实践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审美能力和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具备更加扎实的项目创新研发能力、具有更加自觉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的目标为导向。该文提出要强化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改革培养方案,提高“双创”实践课程的比例;革新教学内容,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将具有市场前景和创新价值的研发项目引入课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实行本硕融通和专业交叉的“双交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任务模式,建立“三位一体”的导师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推行全过程教学法和实战教学法。
应用型二级学院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枣庄学院罗欣现代制药产业学院为例
张楠, 程灿玲, 王京龙, 杜健, 张立华, 宋乐苓
2024, 7(17): 116-118.
摘要
(
37
)
PDF
(1936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和引领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枣庄学院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基于“一体三翼一特色”建设模式,在应用型二级学院建设的基础上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分析现有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发挥枣庄地区优势,与企业联合进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促进产教有效深入融合,搭建罗欣现代制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旨在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模式探索
“根茎叶”教学模式在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姚燕青, 吕凤, 李平
2024, 7(17): 119-121.
摘要
(
22
)
PDF
(11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向着创新型转变。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该文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进行“根茎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根”为课程的基础,“茎”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承上启下,连接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叶”为课程细节部分,使每名学生根据兴趣以及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茎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希望能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PBL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中的应用
刘舒凌, 李耀华, 梁丹, 潘真真, 罗小莉, 韦建华
2024, 7(17): 122-124.
摘要
(
24
)
PDF
(12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安全教育事关师生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是教育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为更好地发挥安全教育的功能,该文结合实验室安全培训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引入PBL(问题导向教育)案例教学模式,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该教学模式以实验室事故典型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实验安全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宗唐, 王成军, 汤强, 王艳, 卢绍田, 胡锋
2024, 7(17): 125-127.
摘要
(
22
)
PDF
(144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地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以学生、教师、高校、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途径和方法,为地方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会展数字化运营和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吴娜妹
2024, 7(17): 128-131.
摘要
(
26
)
PDF
(148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数字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化发展的第一资源。会展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方面是应对数字人才供需不平衡、教育与产业发展不同频等现实矛盾带来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是对产业数字化发展带来数字化人才强烈需求的回应。该文提出:应以人才画像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理念为准则,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大课程+开放化+结构化”的课程体系为核心,构建新的会展数字化运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混合式课程多元化评价模式探索
李晓玉, 韩凌波
2024, 7(17): 132-135.
摘要
(
30
)
PDF
(126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相应的评价模式也发生了变革,且成为高校教育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该文针对当前教学过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等问题,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特点,通过引入权重、难度系数和不同主体评价模式,运用混合式平台和Rubric评价手段,构建一种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表明:该评价体系不仅体现了多主体参与的有效性和评价的严密性,还对提升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构建科学严谨的课程评价模式提供了参考价值。
基于OMO模式的金融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以“BSM期权定价模型”为例
王路, 吴鑫育
2024, 7(17): 136-138.
摘要
(
27
)
PDF
(12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重构了融合式教学设计,并实践检验了该教学设计的实用性。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拓展了OMO融合式教学,形成了全方位检测学生的课程评价方式。该教学设计能够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四阶教学目标,为实验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TPACK框架的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索
彭丽, 周恒宇, 唐娇, 袁龙, 李福英
2024, 7(17): 139-141.
摘要
(
30
)
PDF
(12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之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护理教育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因此,该文阐述了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框架的概念与内涵,基于TPACK框架的护理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提出了相应提升策略,包括落实培训与学习,筑牢基础型信息化教学能力;开展演练与实践,增强发展型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研学与竞赛,培养整合型信息化教学能力3个方面,以期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护理教育融合、促进护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赛教融合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李孝茹, 段振霞, 吴恩启, 王卓
2024, 7(17): 142-144.
摘要
(
29
)
PDF
(124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以专业实践课程为基础,根据竞赛类别、竞赛内容、评分机制、竞赛成绩探索实践课程改革模式,重新修订实践课程模块,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证明: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机械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面向就业需求的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针对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方向
冯斌, 苏炜, 孟祥众
2024, 7(17): 145-149.
摘要
(
26
)
PDF
(142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成为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以项目为导向的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中存在的重理论实践、轻职业技能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校企联合培养的改革创新思路,根据企业对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方向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引入企业文化、校企双导师责任制,联合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图像处理及人工智能方向的定制培养。实践案例表明:该模式能够为企业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专业人才,为该领域研究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全新职业素养视阈下高职院校“竞赛化”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刘小彩, 许昭一, 郭漫玉
2024, 7(17): 150-152.
摘要
(
31
)
PDF
(113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的融合。该文以职业素养为“纲”,以“竞赛化”实践教学模式为“目”,结合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的相关情况,阐述了基本概念和内涵,重点分析了4条实践路径,即以赛促学,促进职业素养提升;以赛促训,铸就大国匠心;以赛促改,争做能工巧匠;以赛促创,培育大国工匠。同时,该文从用“拼”的精神“传薪火”固基本,用“闯”的劲头“师带徒”强技能,用“严”的要求“传帮带”共成长,用“实”的作风“续匠心”显成效等方面总结了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的成效,力求秉纲而目自张,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数智赋能下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欧春尧, 曹阳春
2024, 7(17): 153-156.
摘要
(
24
)
PDF
(115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智赋能已逐渐成为各行业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鉴于此,新商科教育必须不断适应并引领这一变革趋势,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文通过深入分析数智赋能对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影响,探讨了当前数智赋能背景下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新商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策略,旨在推动新商科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具创新性的方向稳步前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探索与实践
周湘竹, 徐振, 赵红霞, 戴肖南, 刘海霞
2024, 7(17): 157-160.
摘要
(
22
)
PDF
(18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评价将引导学生规划自己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因此,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将评价过程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一,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可视化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文从“为什么要评价?”“评价什么?“怎么评价?””“谁来评价?”以及“什么时候评价?”5个方面论述评价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丁志鹏, 王雅萍, 潘刚
2024, 7(17): 161-163.
摘要
(
31
)
PDF
(187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仍有所缺乏,在理论教学方面偏重专业知识讲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高校“双创”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提出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及师资配套完善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一实验室、一研究中心、一实践基地、一孵化平台”阶梯式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培养模式中的实践教学。该方案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创业中更具竞争力。
创新方法
“课程再造、能力提升、平台支撑”的材料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周丹, 谢宇, 钟荣, 陈德志, 王芳, 樊攀峰, 许秋华, 童永芬
2024, 7(17): 164-167.
摘要
(
22
)
PDF
(18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该文针对南昌航空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吻合度不够、学生创新能力有所欠缺及平台联动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深化研教与校企融合,搭建校内外多维联动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完善持续改进机制,构建“课程再造、能力提升、平台支撑”的材料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化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嵌入式课程中的应用
刘洋, 习佳宁, 李曙, 何玉成, 温川雪
2024, 7(17): 168-170.
摘要
(
25
)
PDF
(113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理论抽象、内容枯燥、实践不足等现象,导致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匹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问题。该文从嵌入式岗位需求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产业项目结合,以真实生动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实践证明:产业化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土建类识图课程“五位一体”共生共长融通路径探索与实践
徐静伟
2024, 7(17): 171-173.
摘要
(
20
)
PDF
(202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知识、技能培养过程。该文按照“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岗位职业标准、赛项技能标准“三标融合原则”,重构施工图识读课程“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式”内容体系,创新“五位一体”共生共长融通模式,构建“三结合、多维度、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方式,取得显著的育人效果,推进“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育人。
工程教育背景下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杨兰, 张明月, 王志博, 闫密
2024, 7(17): 174-176.
摘要
(
26
)
PDF
(12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概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工程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以及当前房屋建筑学的教学方法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BIM技术对房屋建筑学教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应用,从设计、施工到后期维护管理,以及促进实践性、交互性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文旨在探讨在工程教育背景下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期望为教育者、学者以及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视角和启示。
基于“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
胡晓雯
2024, 7(17): 177-181.
摘要
(
22
)
PDF
(119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雨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发展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实时监控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广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语言学导论课程设立多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今后的毕业论文选题提供了一定支持,但是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学科融合程度低、教学方式陈旧等。对此,该文立足语言学导论课程,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维度分别提出基于“雨课堂”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并对此进行教学反思。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王希凤, 沃家宇, 倪丹
2024, 7(17): 182-184.
摘要
(
23
)
PDF
(113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专业课程的质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当前教学改革项目存在难以落地、学生参与度低等一系列问题。该文结合数字化教学技术的特点,引入项目式教学、沙盘模拟、竞赛社团、“雨课堂”平台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突破困境的有力工具,同时,结合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探索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改革的多条路径,形成完整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南京工业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在内分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王嘉欣, 毛俊文, 王彦君
2024, 7(17): 185-187.
摘要
(
24
)
PDF
(115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提高内分泌学科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通过对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使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象化,并从临床见习、实习、规培3个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虽然内分泌学科教学内容复杂烦琐,但是通过对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创业实践
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黄书琴
2024, 7(17): 188-190.
摘要
(
23
)
PDF
(11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面实施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开始围绕产教融合视角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该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最终提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措施,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双向流动的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价、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通过围绕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产学研协同育人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
张然, 李豪, 闻燕, 桂仲争
2024, 7(17): 191-194.
摘要
(
23
)
PDF
(11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协同育人,为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基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江苏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产学研协同育人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剖析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产教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林贤柯, 徐小珍, 周海, 彭星元, 马万里, 张向东
2024, 7(17): 195-198.
摘要
(
32
)
PDF
(12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研究如何改革涉农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国家对乡村振兴的要求: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总结当前涉农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其次,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和实施路径,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最后,提出涉农职业院校可以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路径,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调整,以期为涉农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