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凤,许志明,倪伟传,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改革探索——以“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为例[J].大学教育,2019(6):169-171. [2] 李佛关,黄奕竣睿.赛训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3,14(3):11-19. [3] 张增国,郎芳,毛付俊.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23,23(3): 85-89. [4] 贾双林,戚继忠,孙丽霞,等.地方高校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7):258-260,290. [5] 柴莹,肖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基于项目管理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8(2): 70-73. [6] 柳兴凤,肖智.研教协同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开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7):60-64. [7] 孙康宁,李爱民,张景德,等.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一体化训练模式与能力叠加效应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7(3):74-79. [8] 王洪才,郑雅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及发展特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3): 155-165. [9] 刘洋,雷涛.基于“大创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11):188-192. [10] 孟子涵,王一凡,刘旭颖,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3):178-180,183. [11] 王雁,钟军,程晓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质量调查与分析——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7):213-216. [12] 张建,公云龙,李效顺.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7):94-96,165. [13] 马小雪,夏非.省属一般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现状及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3(23):196-198. [14] 蓝毅,刘伟钦,刘带.理工类“大创项目”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1):49-52. [15] 杨凯旋,李明峻,侯潇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大创项目实施影响因素——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2(20):166-168. [16] 盛艳燕,孙一平.学习收获视角下大创项目参与行为测量及验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20(8):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