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创新—创业—创赛”“三创”贯通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君艺, 陈景春, 蔡楚玉
2024, 7(16): 1-4.
摘要
(
31
)
PDF
(127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文从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赛训体系、实训基地5个方面对“双创”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结合“双创”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构造“创新—创业—创赛”“三创”贯通的“双创”教学模式,实现从课程建设、实地实践、以赛促创3个方面协同助力,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提升“双创”教育的育人质量和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深度学习效果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克芳
2024, 7(16): 5-7.
摘要
(
31
)
PDF
(12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学习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核心内容。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了线上和线下学习的优势,为深度学习提供技术、情境、资源、交互和学习评价等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支持。该文借鉴国内外经典的深度学习效果测评指标,充分考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深度学习效果测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获取一级指标重要程度对比打分和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结果,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深度学习效果测评实践提供参考。
跨校修读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
周超, 边晶梅
2024, 7(16): 8-10.
摘要
(
19
)
PDF
(131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是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的重要尝试,科学合理地对该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进行考核评价,能够保障和促进教学管理质量提高。该文结合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特点以及课程目标的设计,构建了课程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评价工程经济学跨校修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支撑。
教学革新
“专创融合”视域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林金珠, 倪天伟
2024, 7(16): 11-13.
摘要
(
23
)
PDF
(209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高等教育中,“专创融合”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该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创新创业训练的路径;通过设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的双培养目标、构建C语言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映射关系、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并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旨在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OBE视域下的课程考评体系研究与实践——以涡流检测课程为例
王也君, 宋烨, 喻星星, 熊娟
2024, 7(16): 14-16.
摘要
(
33
)
PDF
(207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传统涡流检测课程考核中存在的考评方式单一、考评主体不匹配、考评指标片面等问题,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培养目标,构建“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的双元考核评价体系,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数字化考核系统,实现了高效率、高质量、多视角、多层次的课程考评,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质工程智能监控与大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思考
席超强, 鲁海峰, 吴海波, 白泽
2024, 7(16): 17-19.
摘要
(
24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地质工程智能监控与大数据处理选修课程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该文分析了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地质工程课程差异较大,对学生数理知识要求较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项改进建议: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优化教学内容;精准选择教学资源,注重应用实战;充分利用Python生态系统,强化实践教学;设计实战型实验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图谱,理清课程逻辑,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智能监控与大数据处理技能。
工程教育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力工程教学研究
张雪君, 高俊山, 胡海涛
2024, 7(16): 20-22.
摘要
(
26
)
PDF
(14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实现专业课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通过在电力工程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通过多轮教学实践,验证改革之后学生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过硬、创新思维灵活、信念坚定,是本科院校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可行途径。
基于“专创融合”的综合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以繁殖学实验为例
熊显荣, 熊燕, 李键
2024, 7(16): 23-26.
摘要
(
26
)
PDF
(14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畜牧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及科研兴趣的培养,设计了“专创融合”背景下满足畜牧专业培养方案的综合实验“Kdm2a基因对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该实验涵盖特异性敲除小鼠的制备、基因型鉴定、性别鉴定、繁殖性能的评估、激素水平检测等内容,涉及繁殖学的大部分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全方位掌握繁殖学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设计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查阅文献、独立设计实验和操作等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生对科研前沿技术和方法的学习兴趣。该综合实验符合“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可为畜牧兽医等相关学科的其他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基于SSP的翻转课堂在本科生医患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晏芾, 何淑通, 武渊
2024, 7(16): 27-29.
摘要
(
24
)
PDF
(19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基于学生标准化患者(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医患沟通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2名2022级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SS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结果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和医患沟通能力测评,实验组表现出更高的课堂参与度、学习主动性及课程满意度,实验组对课程推荐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医患沟通基础知识、诊疗思维、交流技能和沟通效果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该方法有望为本科生医患沟通课程的改革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出重要贡献。
基于创新教学策略的寒区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于淼, 尉意茹, 戴长雷
2024, 7(16): 30-33.
摘要
(
41
)
PDF
(11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寒区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冻土区水分要素时空分布和运动规律及其与冻土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和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水文地质变化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索并评估将创新教学策略应用于寒区水文地质学课程的效果,采用了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改革前后的学生学习成效,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发现创新教学策略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外,通过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该文还分析了创新教学中存在的挑战和改进空间,并为冻土水文地质学及类似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关建议,不仅为冻土水文地质学教学提供了创新路径,也为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工程认证背景下材料成型专业英语的改革
方芳, 尹云洋, 廖生温, 王青尧, 周玉
2024, 7(16): 34-37.
摘要
(
31
)
PDF
(115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类专业英语作为承前启后的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师资队伍、考查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致力于以英语学习促进专业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普遍提高,在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科技创新驱动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改革探索
熊焱, 屠良平
2024, 7(16): 38-40.
摘要
(
23
)
PDF
(17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辽宁科技大学在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设置的特征和教学存在的不足,指出科技创新需求下数学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课程团队建设欠缺、教学改革进展缓慢、教学内容亟待创新等;借鉴现有的课程改革方案实施模式,探索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促进研究生数学课程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提供参考建议。
科教融合理念下金融工程学教学模式探讨
刘坚, 周盛康, 向娟
2024, 7(16): 41-44.
摘要
(
21
)
PDF
(12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着重通过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科教融合理念为基础,提出了金融工程学课程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实施思路,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推动金融工程学课程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数智时代面向卓越师资培育的大学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以课程与教学论为实践样例
吴晓英
2024, 7(16): 45-51.
摘要
(
25
)
PDF
(126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师教育是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工程。培育卓越师资是教师教育的关键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国家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的有效途径。该文从课程与教学视角出发,探寻卓越师资培育与养成的实践智慧是推进教师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构面和重要力量。研究以教师教育本科核心课程与教学论为例,从课程创新与教学变革双维度着力探寻职前教师的素养养成与能力提升路径,这对构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启迪价值。因为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是卓越教师养成中的双向基本功,其对教师在数智时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领导力、增加职业幸福感、扩大事业成就感、推动“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之教育功能的实现意蕴深远。
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王立春, 段磊, 王季平, 张煜桁, 张巍松
2024, 7(16): 52-54.
摘要
(
27
)
PDF
(11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响应新工科教育理念,大力革新传统的工科类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该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典型工科专业课程——高分子物理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探讨了新工科理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归纳了常州工学院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对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科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有益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新范式研究
单冰菲
2024, 7(16): 55-57.
摘要
(
24
)
PDF
(11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旨在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文科建设也对跨境电商英语课程提出新的要求。为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跨境电商专业的特点,在新文科背景下对跨境电商英语课堂进行探索和研究,能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该文分析新文科背景下跨境电商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增强课程与就业需求的紧密度、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思政贯彻跨境电商英语教学过程等措施,探索构建跨境电商英语课程的新型范式。
应用型高校新零售专业课程校企协同教学的改革实践——以品类管理课程为例
俞博文
2024, 7(16): 58-60.
摘要
(
30
)
PDF
(11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零售模式的逐渐普及,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新零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选取品类管理这一核心课程为研究对象,对校企协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该文首先从校企合作的教育视角、协同教学的多重益处与面临的挑战,以及新零售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等多个维度,对校企协同教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系统阐述。该文进一步对品类管理课程进行了概述,并据此提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校企协同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强化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反映行业最新动态、重视实践教学的实施等,同时强调了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于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应对新零售发展带来的挑战,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新零售人才。
融合数字化的专升本平法施工图识读与建模课程的教学探讨
姜欣怡, 何悠, 裴芳歌, 黄艳梅, 张文斌, 周杨, 陈龙
2024, 7(16): 61-64.
摘要
(
19
)
PDF
(12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近年来选择专升本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平法施工图识读与建模课程的开设对专升本学生适应新工科、数字化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有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为例,通过学情分析,以教学现状为依据,就如何将数字化融入平法施工图识读与建模课程,提高专升本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建议。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的关键路径研究
倪晓添
2024, 7(16): 65-68.
摘要
(
23
)
PDF
(11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作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不仅为高校“双创”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探讨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的关键路径,旨在分析其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业实践等方面的价值,并指出当前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4项关键策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建设,以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入发展。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李莉, 曾舒婷
2024, 7(16): 69-72.
摘要
(
24
)
PDF
(114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职责。该文通过探讨产教融合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对资源整合、课程创新、产学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效、活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策略,强调了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对于拓展教育内涵、提供实践平台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该文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策略建议,以期培育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产学研新模式下力学硕士点课程群建设实践
袁丽芸, 林贤坤, 陆静
2024, 7(16): 73-76.
摘要
(
26
)
PDF
(12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引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是重点。该文针对地方院校的力学硕士点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尝试,针对地方院校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对课程群课程体系进行了设置和调整,在多方主体参与的教学团队的支撑下,对课程群教学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近两年的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兄弟院校同类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
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社会实践育人质量提升策略——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李晓丽, 王美怡, 陶建, 赵媛华, 马长录
2024, 7(16): 77-81.
摘要
(
27
)
PDF
(18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多为技术教学型大学,负责培养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涵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提升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社会实践育人质量,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助推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该文以玉林师范学院近5年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情况为例,全面总结该校社会实践育人经验,梳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提升策略,以期为同类高校的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
“课项赛证创”:社会学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周桂林
2024, 7(16): 82-86.
摘要
(
22
)
PDF
(11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政策支持、学校平台和通识课资源支撑、社会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师资保障为“课项赛证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模式旨在将课堂教学、项目研究、竞赛参与、证书获取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重要平台。为了进一步优化“课项赛证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应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着力挖掘多元化的“三创”师资,提升课堂和实验室实践实操水平,并开拓企业和社会组织实习实践基地。
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
刘晏男, 闫毓琦, 张家旗
2024, 7(16): 87-90.
摘要
(
23
)
PDF
(11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从师生认知、部门职责、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书院制育人模式在新时期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路径,为优化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书院制实践应用等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建设研究
梅晶, 马靖宇
2024, 7(16): 91-93.
摘要
(
24
)
PDF
(18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体系,既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时代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四域融合”文化体系结构和要素框架,并从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导入、创新创业教育导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导入、创新创业制度导入4个方面,全方位给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建设路径。
基于创新创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实践研究
李淑娣, 杨克林, 王彦辉, 王静, 王玮, 高明遮, 王惠
2024, 7(16): 94-96.
摘要
(
28
)
PDF
(11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更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相对欠缺。该文开展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
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
陈辰
2024, 7(16): 97-100.
摘要
(
25
)
PDF
(114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科教兴国”“智造强国”等战略的实施中,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动力,要想实现相关战略目标,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势在必行。高校是高质量、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更要发挥好育人的作用,为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培养更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搭建至关重要。该文就实践平台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探究基于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对策,旨在为高校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融合建设方法与研究
毋丹丹
2024, 7(16): 101-103.
摘要
(
24
)
PDF
(11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效融合,利用团队研修模式推动教学改革创新,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介绍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融合建设的方法与思路:通过整合资源和人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促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教学创新项目研究。
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
郑路
2024, 7(16): 104-107.
摘要
(
21
)
PDF
(11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社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视域下,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走向深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混合教学,既让学生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也开启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这对职业教育改革而言是全新的挑战和机会。该文从不同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新需求,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最后在多个环节给出数字化转型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效果的实践路径,以期最大限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与混合教学的普及与推广。
数字经济背景下“智能会计”微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
许厚斌, 郝银辉, 刘捷先
2024, 7(16): 108-110.
摘要
(
23
)
PDF
(11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企业对财会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具有跨界融合背景的复合型、创新型、智慧型人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该文依托“智能会计”微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安排与考核等方面,探索“智能会计”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深化“课堂革命”的研究与实践——以程序设计基础- C语言课程为例
周玫
2024, 7(16): 111-113.
摘要
(
22
)
PDF
(11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是新时代提质培优教学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该文基于此背景展开研究,以程序设计基础- C语言课程为例,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启发学生创新的“课堂革命”理念,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前提,以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开展差异化的教学实践,推进教学要素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革命”推进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推进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协同建设的路径——“双高计划”背景下江苏某职业学院专业群建设的实践
刘浩, 祁芬
2024, 7(16): 114-117.
摘要
(
23
)
PDF
(117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群课程之间的协同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决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层次。该文以江苏某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群为研究样本,综合考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的培养机制及建设目标,从对接产业岗位、专业和课程功能生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项目体系协同设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课程协同实施6个方面提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协同建设的路径,以期为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促进高职院校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策略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度研究
郭文琦
2024, 7(16): 118-121.
摘要
(
19
)
PDF
(112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策略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契合至关重要,该文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建议。该文分析了人才培养策略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策略的要求,同时对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策略在某些方面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存在差距,因此提出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应与地方产业深度对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与产业结合、更好地满足地方产业转型的需求和优化职业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策略的建议,这对于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颜科红
2024, 7(16): 122-124.
摘要
(
25
)
PDF
(11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智能制造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学徒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对传统学徒制的影响,提出了紧跟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开展跨学科培养、实施学术导师制度、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构建校企联合教研室和校企协同开发课程体系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以满足智能制造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模式探索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潘翠霞, 宋亚丽
2024, 7(16): 125-128.
摘要
(
20
)
PDF
(122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学生能力的变化、兴趣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就业环境的变化等,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在教学建设过程中逐渐显现出许多问题,该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讨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方法;经过两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验证,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
“SP + BOPPS + S”教学模式在UI前端设计课程的应用研究
郝慧君, 叶佳豪, 王周, 张静也, 陈伟
2024, 7(16): 129-132.
摘要
(
25
)
PDF
(12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而以UI前端设计课程为例,使用“SP + BOPPS + S”教学模式,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构建SPOC(小规模个性化在线课程)在线课程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并且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践技能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课程达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改善明显。
“两维三段”式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Ⅱ课程中的应用
张春艳, 柯飞
2024, 7(16): 133-135.
摘要
(
21
)
PDF
(11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按照国家“金课”建设的要求,农林院校虽然在基础化学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但仍存在不少深层次问题,教学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基于此,该文对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五重五轻”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创新教育背景下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实践策略。实践证明:实施“两维三段”式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全面推进新农科建设、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方面发挥了作用。
“双碳”目标下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孙梣娴, 汪金伟
2024, 7(16): 136-139.
摘要
(
21
)
PDF
(176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了全球努力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策略。环境设计领域涉及复杂的设计思维和技术应用,强调创造性解决方案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自身、大学、行业发展以及社会环境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实习机会有限和课程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该文建议应通过整合“双碳”目标来重新定义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科学配置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创建以培养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和打通教学与实践中的堵点等路径,构建“双碳”目标下环境设计专业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环境类产业学院“三链融合”科普育人路径
朱宗强, 张立浩, 毛晓莉, 曾鸿鹄, 李海翔, 樊银明, 周小斌, 宋晓红
2024, 7(16): 140-142.
摘要
(
28
)
PDF
(112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及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高校育人的基本方式之一。环境类现代产业学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融合建设的科教资源丰富,将其丰富资源科普功能化,建设可行的科普育人路径,将极大提升现代产业学院的社会贡献值与影响力。该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生态环保现代产业学院为例,探讨了现代产业学院科普育人的特色路径,介绍了“三链融合”的具体方法、经验及其成效,为同类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三链融合”育人提供参考。
“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马欣
2024, 7(16): 143-145.
摘要
(
19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专创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首先讨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其次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专创融合”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探索“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专创融合”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全方位提升。
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探讨与实践
吕瑞芳
2024, 7(16): 146-148.
摘要
(
27
)
PDF
(119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大健康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学科发展体系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现象,健康管理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复合型技能人才。该文以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新时代大健康产业需求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岗课证融合”、校企合作、健康管理数字化等方面探讨,推动学科建设,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基于OBE的电子信息新工科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伍微, 李保国, 杨鹏
2024, 7(16): 149-151.
摘要
(
42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快新工科建设,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该文结合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特点,分析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基于《华盛顿协议》框架内的先进工程教育模式——成果导向教育(OBE),构建了OBE理念下的电子信息新工科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态势分析探索实施策略,结合电子信息类课程专业教学实践应用,总结该模式的效果和优点。
节能环保养殖技术引领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韩建, 韩雨哲, 王伟
2024, 7(16): 152-154.
摘要
(
29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养殖行业逐渐朝着绿色化、智能化、环保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农林类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革创新养殖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跨学科养殖人才,加速养殖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该文以研究节能环保养殖技术引领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目标,分析当前节能环保养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指出节能环保养殖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需求,提出节能环保养殖技术引领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通过提升农林类院校养殖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
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策略探析
文进爱
2024, 7(16): 155-157.
摘要
(
34
)
PDF
(11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而形成的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变革,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的共同需求。该文针对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了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策略与建议,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超阳, 乔宇淇, 陈晓伟, 张新
2024, 7(16): 158-161.
摘要
(
24
)
PDF
(112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挑战,该文分析了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进一步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和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等改进措施,总结新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强调了高校、政府部门、企业等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对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李然, 许可新
2024, 7(16): 162-164.
摘要
(
34
)
PDF
(11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实现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专业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为适应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该文提出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外语专业标准化课程建设提出改革方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建设和线下基础教学,最大化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规范外语教学以及外语课程建设,优化资源共享。
创新方法
OBE理念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为例
范海燕, 朱晓峰, 杨宁, 段玉玺, 夏子豪, 陈立杰
2024, 7(16): 165-167.
摘要
(
22
)
PDF
(117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对新农科一流植物保护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课程组秉承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融合翻转课堂,针对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思政元素资源库的构建、教学手段的改进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究
王培刚
2024, 7(16): 168-170.
摘要
(
37
)
PDF
(11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需求,也是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职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该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路径,力求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以期在强化计算机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的新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竞赛的融合探索及实践
何林波, 段光明, 陈丁, 黄源源
2024, 7(16): 171-175.
摘要
(
25
)
PDF
(14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新形势下对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于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也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教研与改革的热门主题。该文以“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融合为思路,在健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构建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学科竞赛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科技社团、学科竞赛与拔尖人才培养、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联动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相关数据表明:这些探索和实践对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中药学相关课程群教学设计研究
董琳, 韩艺, 付雪艳, 隋宏, 张新慧
2024, 7(16): 176-179.
摘要
(
20
)
PDF
(14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索将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应用于中药学相关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药学相关课程群围绕“中药品质”核心目标,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采用“案例导入—现象分析—知识点有效衔接—知识目标小结—案例延伸—能力目标达成”反向教学设计,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表明: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及评价,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综合能力。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鼻饲术教学实践探索
李乐乐, 戴波, 李泰, 孙华祥
2024, 7(16): 180-183.
摘要
(
22
)
PDF
(11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推广信息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为解决高职护理实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该文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虚拟实训平台,以基础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为例,探索鼻饲术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以期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推进高职护理虚拟仿真教学发展和资源建设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以提升应用型本科师范生培养质量为例
任念慈, 刘泽
2024, 7(16): 184-186.
摘要
(
27
)
PDF
(12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引发广泛关注。鉴于鲜有研究关注ChatGPT在改进应用型本科教学评价方面的应用,该文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ChatGPT在试卷分析、模拟师范生回答测试问题、检验试卷难易程度等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增强师范生自主学习、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潜能,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以赛促建”推进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
王子靖, 闫密, 金子捷
2024, 7(16): 187-189.
摘要
(
21
)
PDF
(11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工程教育向新工科方向的转变,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课程面临重新构建的需求。该文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以赛促建”推进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的过程,概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教育的新要求,探讨了“以赛促建”的核心思想和实施方法,结合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整合比赛与课程的方案,并分析了未来的挑战和展望。该文不仅为混凝土结构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设路径,同时也为其他工程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以赛促进专业技能提升——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韦振锋, 覃晓莉, 黄群英, 王紫琼
2024, 7(16): 190-192.
摘要
(
32
)
PDF
(117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对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该文基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聚焦高校专业竞赛的检验性、驱动性优势,分析以赛促学的内涵、现状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结合当前人才需求,提出适应时代的赛教融合新教学模式。该文以广西财经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结合地方财经院校特色,探讨以赛促学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为行业输送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精尖专业人才。
创业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
周献, 梁烨, 左可, 李谟发
2024, 7(16): 193-195.
摘要
(
18
)
PDF
(11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校企合作育人方面仍存在育人合力不足、合作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该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构建策略,以期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内涵式发展
孟宗, 王艳, 刘斌
2024, 7(16): 196-198.
摘要
(
22
)
PDF
(11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工程认证标准对于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该文提出在明确工程认证标准、分析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地方专业对口合作单位为工作重点,从行业专家参与工科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工程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开设线上云课堂、创办特色主题活动等方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内涵式高质量深度发展的路径,为其他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开展、部署和落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内涵式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