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辛欣,严赋憬.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3(9):38-39. [2] 侯志军,田家玮,刘苒漪.高校地方研究院建设的困境及超越[J].北京教育(高教),2023(6):26-30. [3] 胡胜勇,孙晓楠,胡斐.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青年,2024(6):142-144. [4] 陈桂玲,刘飞,陈祥娥,等.基于“专德创”融合的生物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生命的化学,2024,44(5): 933-938. [5] 徐梦,范忠军.新工科视域下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探索[J].现代农村科技,2024(5):149-151. [6] 梁喜,杜嘉倩.产学研协同创新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4):82-84. [7] 李文涛,张帆,江凌,等.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3,39(11): 4730-4741. [8] 方静,李春利,纪志永,等.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双通道”实践教育模式探索——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22,39(3):100-106. [9] 王震,姜宝杰,魏月,等.产学研联动模式下“发酵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OL].生物工程学报:1-15[2024-06-07].https://doi.org/10.13345/j.cjb.230833. [10] 张铎,迟文婷.产学研融合视域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24(2):16-20. [11] 盛烨泉,葛飞,李艳宾.产学研深度融合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4(8): 124-126. [12] 茹鲜古丽·苏来满,吾尔尼沙·依米提,阿衣木古丽·苏来衣曼.浅谈我国教育智能化推进中的挑战[J].数字通信世界,2023(9):135-138. [13] 彭相华,余敏,潘显民,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策略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9):26-28. [14] 徐宏,李万春.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20,38(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