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4-07-25
    理论研究
    基于ISM模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王渊博
    2024, 7(14):  1-3. 
    摘要 ( 27 )   PDF (13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提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化技术,以影响因素的二元关系邻接矩阵为基础,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间的联系,构建出表层、中层、深层、底层4个层次6级结构的解释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孙晓枫, 莫欣, 朱翠兰
    2024, 7(14):  4-5. 
    摘要 ( 33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学科交叉融合是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是优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该文在充分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理念欠缺、存在学科专业壁垒、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学科交叉实践平台支撑不足4个方面分析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完善“双创”人才培养理念、“专创融合”体系、“双创”课程体系和“双创”实践平台的策略,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
    中医药高职院校教师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基于教师创新创业课程胜任力问卷调查
    刘雪梅, 商碧辉
    2024, 7(14):  9-13. 
    摘要 ( 33 )   PDF (11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中医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教师深度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该文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中医药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知识储备、实践指导能力欠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教师创新创业课程胜任力与学校政策、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年限、指导学生获奖呈正相关关系(P<0.05),据此提出学校管理层需完善管理及评价考核机制,教师应提高自我知识能力储备机制,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课程的胜任力水平。
    教学革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潘秋菊
    2024, 7(14):  14-16. 
    摘要 ( 29 )   PDF (10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实现产教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学校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可起到帮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作用。该文从产教融合的概念出发,剖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一些思路。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刘妮, 刘凯
    2024, 7(14):  17-19. 
    摘要 ( 24 )   PDF (10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专业学生开授的通识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基础知识后,可以借助物理实验室中提供的物理实验仪器,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项目,从而在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这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实验和实践具有引导作用。为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教学改革创新,进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文以山西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研究。
    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和思考
    刘宏伟, 肖菲, 李广芳, 刘宏芳
    2024, 7(14):  20-23. 
    摘要 ( 25 )   PDF (12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高效地开展研究教学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该文基于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结合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和学情分析,系统总结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深入分析了各种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合近年来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活动,认真思考和讨论了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研究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中融入科研和思政元素,为培养道德高尚、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奠定基础。
    基于“互联网+”的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刘丽娜, 蔡晨宁
    2024, 7(14):  24-27. 
    摘要 ( 30 )   PDF (12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实践内容不足等问题,结合“互联网+”特有的网络大数据优势,该文依托教学平台整合了精而简的教学内容、革新了线上辅助线下的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民航机务专业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实践表明:新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氛围活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为机械类其他课程的教学探索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于CMMI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琦, 单志汶
    2024, 7(14):  28-31. 
    摘要 ( 27 )   PDF (118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当前海关工作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该文尝试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结合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将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索持续能力培养策略,提出了基于CMMI模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框架。
    基于虚拟仿真试验平台的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
    陈威, 李权国, 常华进, 周俭清, 翟月
    2024, 7(14):  32-36. 
    摘要 ( 39 )   PDF (146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虚拟仿真的测绘类试验软件正逐步成为普通高等院校测绘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湖北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专业通过引入虚拟仿真试验平台——数字测图虚拟仿真软件,对传统的测量与地图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包括以“课赛融通”为前提、融入课程思政、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扩大校企合作空间,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可为其他开设测绘类课程的同类高校在教学模式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智能供配电实训平台的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许素玲
    2024, 7(14):  37-40. 
    摘要 ( 23 )   PDF (128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供配电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供用电专业的核心课程。该文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从补充教学载体、重构教学内容、选择实践项目、采用多样化评价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和方法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改进思路和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林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
    李青粉, 邓成
    2024, 7(14):  41-44. 
    摘要 ( 25 )   PDF (10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知识转化、加强农林院校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合作以及解决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尚不完善。该文针对林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革措施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农林院校更好地开展林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傅恺宁, 兰威
    2024, 7(14):  45-49. 
    摘要 ( 28 )   PDF (117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新能源的出现使得电网的运行管控技术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主动对接产业变革,培养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开放性、协同性、全面性为课改原则,提出打造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基于ARCS动机模式,围绕情景式项目开展课程教学,并联动校企资源建设实践基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多维度培育。
    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月丽
    2024, 7(14):  50-53. 
    摘要 ( 27 )   PDF (11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题材的学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集体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初中阶段是逐步塑造学生价值观以及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学科内容时,应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成果来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立德树人理念并未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学校应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授课方式,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先进设计理念应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于洋, 李永华
    2024, 7(14):  54-56. 
    摘要 ( 23 )   PDF (10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应用,忽略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能力是衡量研究生创新水平的关键指标,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该文详细阐述创造性思维过程设计、迭代性思维过程设计以及优化性思维过程设计在研究生课程内容改革、授课方式转变中的应用,最终实现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新文科背景下智能财务课程教学改革
    房瑜丹, 刘莹
    2024, 7(14):  57-59. 
    摘要 ( 30 )   PDF (12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教育部全面推行新文科建设,不同于传统的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以学科的交叉融合为核心,推动文理科的深度融合。该文以智能财务课程为例,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从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3个方面进行改革,对新文科建设及教学质量提高具有一定意义。
    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改革研究
    吴宁, 朱燕芳
    2024, 7(14):  60-62. 
    摘要 ( 24 )   PDF (11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行业变革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课题组总结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规划实践为需要重塑教学内容;以实践项目为主线组织理论教学,探索理论与实践的新途径;以线上资源为平台,丰富教学方法;以过程考核为途径,加大实践运用考核比例。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城乡规划人才。
    职业本科背景下大学日语课程改革
    樊怡
    2024, 7(14):  63-65. 
    摘要 ( 24 )   PDF (108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教育正稳步发展,助力国家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课程的大学日语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学情,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课程定位和课程体系设置入手寻找可行路径。该文通过实施分级教学和凝练校本特色来落实课程改革,使大学日语课程能够更契合职业本科教育的特点,助力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越
    2024, 7(14):  66-69. 
    摘要 ( 27 )   PDF (11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认证为师范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质。课程结合专业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根本,产出导向是目标,持续改进是推力,进行了课程实施体现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指向最终学习成果、课程评价保持动态性与过程性的教学实践。
    教育改革与发展
    “设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王洪让
    2024, 7(14):  70-72. 
    摘要 ( 24 )   PDF (11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作为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一直在探索两者融合的机制和路径方法。“设计+”视阈下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也是检验学生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互嵌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实,四融合”制药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张飞, 肖沅嫔, 苏凡竣, 卢永仲, 李向东
    2024, 7(14):  73-75. 
    摘要 ( 28 )   PDF (11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成立制药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小组,根据“一求实,四融合”的要求及制药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对制药类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该实践体系包括基础、拓展、应用、综合阶段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及板块,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并对体系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与实践研究
    赵新燕
    2024, 7(14):  76-80. 
    摘要 ( 23 )   PDF (109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加之高校“四新”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近些年,应用型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在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师资水平、课程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该文从科教兴国战略出发,全面剖析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学习、校内外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新能源之都建设融合发展研究
    沈晨普, 沈芃灰, 刘进福, 李辉, 薛彩霞
    2024, 7(14):  81-83. 
    摘要 ( 26 )   PDF (136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两者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新能源之都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通过对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存在专业设置与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促进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的融合发展。最后,强调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运用创新思维,联系常州当地实际,不断优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唐慧羽
    2024, 7(14):  84-86. 
    摘要 ( 32 )   PDF (108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小学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该文探讨了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的多维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促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韩佳佳, 肖艳
    2024, 7(14):  87-91. 
    摘要 ( 27 )   PDF (15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会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对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要求趋向多元化、专业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行业提出新的要求。该文基于MPAcc研究生就业情况,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融入就业提升路径研究中,从就业目标的准确定义、就业产出的稳步实现、就业质量的系统评价、就业成效的持续改进4个维度提出一系列举措,以进一步提升MPAcc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李娟, 王文博
    2024, 7(14):  92-94. 
    摘要 ( 29 )   PDF (108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不但可以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提升其社会服务水平。该文探究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总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依据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优化路径,不断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乡村振兴背景下依托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水产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机制探索
    栗志民, 申玉春
    2024, 7(14):  95-100. 
    摘要 ( 25 )   PDF (11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水产类科技特派员模式与“专硕生”培养的深度融合机制,对培养现代化水产科技人才、全面推进渔村振兴、加快渔业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分析了目前水产类“专硕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指导教师与实践基地资源不足。水产科技特派员模式以渔业科技人才下沉为抓手,凸显渔业科技发展与渔业人才有机融合的优势,具有深刻而又生动的实践性特征,为水产类“专硕生”的培养提供了新路径。科技特派员模式践行了水产类“专硕生”的育人理念,改革了水产类“专硕生”的课程体系,构建了水产类“专硕生”的导师团队,加强了水产类“专硕生”实践基地的建设。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水产类“专硕生”面向渔业、渔村现代化建设,解决渔业发展和渔民关切的问题,满足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对高层次渔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新财经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示范课程团队建设与实践
    张慧, 朱庆峰, 杨广芬, 林英
    2024, 7(14):  101-103. 
    摘要 ( 29 )   PDF (122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充分建设新财经专业,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夯实教学“新基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山东财经大学依托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启动校级示范课程团队建设,旨在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程团队建设为主线,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持续促进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建设的同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张正国
    2024, 7(14):  104-106. 
    摘要 ( 34 )   PDF (110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机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严格落实新工科建设要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培育出契合社会现代化建设要求、符合行业企业发展新需求的创新人才。基于此,该文立足新工科背景,分析了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影响,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并从理念更新、课程优化、制度建设、实践平台打造4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旨在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供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领域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探讨
    赵志新, 袁奇娟, 陈宝书, 李正秋
    2024, 7(14):  107-109. 
    摘要 ( 29 )   PDF (118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作为前沿领域,对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揭示了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引入新工科理念等方法,具体阐述了融入跨学科教学和促进实践与创新等途径,为进一步提升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于推动高分子材料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三维三度”“金课”的构建与实施
    葛慧玲, 焦扬
    2024, 7(14):  110-112. 
    摘要 ( 24 )   PDF (110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性代数是农学类专业公共基础课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只会算、不会用,且常规的翻转课堂难以适应公共课“大班额”的需要。该文介绍了“三维三度”线上线下立体课程教学结构,通过“线下翻转课堂一维,线上学习通慕课+哔哩哔哩公开课双维”搭建适应线上线下随时切换的立体课堂;通过“翻转课堂有难度,课程思政有深度,教师关怀有温度”构建集“师—生—课”于一体的“三度”课堂,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两性一度”的课堂要求。
    新文科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型课程国际化内涵与路径探索
    蒋湘陵, 张予虹, 徐智
    2024, 7(14):  113-116. 
    摘要 ( 35 )   PDF (111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化的进程中,课程国际化是核心,新文科视域下实践类课程的国际化是整体课程国际化的重点。该文根据目前权威组织机构及相关研究对于国际化的表述,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型课程国际化的内涵,阐述了课程体系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和教学方法国际化的具体指向,探索了该学科实践型课程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国际化提供新的思路。
    学评融合理念下混合学习增值评价的应用研究
    李丹
    2024, 7(14):  117-119. 
    摘要 ( 31 )   PDF (108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评一体的理念主张将评价过程自然融入学习中,使之成为学习手段和学习成效的展示。该文以学评融合理念为指导,以省级精品在线课程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混合学习模式下增值评价的应用研究,分析了当前混合学习中增值评价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混合学习中增值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从总体目标到具体评价,将评价从周期、类型、内容3个方面展开设计运用,以期为高职院校混合学习增值评价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模式探索
    “岗课赛证”融通下高职劳动法课程“诊所式”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与实践研究
    梅蒙
    2024, 7(14):  120-122. 
    摘要 ( 55 )   PDF (129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难以落地,原因在于深度融通重宏观政策顶层设计,轻课程层面具体落地。该文以劳动法课程为例,引入人力资源法务师实岗实境、真案真办,让学生在实境课堂中实操真实岗位技能,为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践经验。
    以“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探究
    宾冬松
    2024, 7(14):  123-125. 
    摘要 ( 42 )   PDF (11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教学对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缺乏个性化指导等,严重制约了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强化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应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该文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从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AAU PBL模式下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张雪芹, 陈鹏珍
    2024, 7(14):  126-130. 
    摘要 ( 32 )   PDF (13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奥尔堡大学PBL教学模式(AAU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基础、以项目为导向、由教师充当促进者、涉及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教学组织模式。该文参照AAU PBL教学模式,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充分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BOPPPS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张文涛, 覃琴, 梁爽
    2024, 7(14):  131-134. 
    摘要 ( 29 )   PDF (111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OPPPS教学模式过程包含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个阶段,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文基于BOPPPS教学模式,以中药药理学实验中三七粉止血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激发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药药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与实验操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韩龙, 刁胤峰, 苏勋文
    2024, 7(14):  135-137. 
    摘要 ( 22 )   PDF (110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加快推进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更扎实的理论基础。该文首先分析了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比例不合理、教学方式缺少多样化等客观问题;然后在“双创”教师培养、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评估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进策略,为提升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地方院校船海专业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严谨, 黄技, 陈志明, 张大朋
    2024, 7(14):  138-140. 
    摘要 ( 24 )   PDF (118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主动对接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针对船海专业知识体系复杂、技术更新快、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坚持走科产教融合道路,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应用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工程教育认证下自动化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曹文君, 李彦梅, 郭玉
    2024, 7(14):  141-144. 
    摘要 ( 35 )   PDF (148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参与社会创新活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这高度契合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该文以安庆师范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近2年专业已获创新创业各类比赛奖项共50余项,较前2年获奖率同比增长了15%,为同类院校自动化专业构建工程认证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基于深度学习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结合的教学案例实践探索
    王德贵, 彭圣哲, 孙小倩, 李艳梅, 刘雪飞, 戎小凤, 陈璇, 毕津顺
    2024, 7(14):  145-149. 
    摘要 ( 28 )   PDF (200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客观上要求高校的课程体系做新的调整,增强人工智能专业课程的社会适应性,探索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是人工智能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为此,该文提出深度学习与嵌入式系统两门课程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案例实践,在人工智能专业开设一门实践课,使用以赛促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软硬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数据技术与智慧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孙冬梅
    2024, 7(14):  150-153. 
    摘要 ( 30 )   PDF (10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智慧财务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要加快数字技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智慧财务管理的深入研究。该文从数据技术对智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智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数据技术的智慧财务管理创新路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数据技术提升智慧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数字创新生态下地方涉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梁丽媚
    2024, 7(14):  154-157. 
    摘要 ( 36 )   PDF (10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数字化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地方涉海高校作为培养海洋领域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新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以数字创新生态为视角,深入剖析地方涉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构建策略,旨在为地方涉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推动地方海洋经济及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方法
    “三融促教”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汤华
    2024, 7(14):  158-160. 
    摘要 ( 37 )   PDF (110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产业需求的不断变化,现代教育面临着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挑战。该文致力于构建和应用“三融促教”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以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深度融合产教、创教、赛教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也能为机械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高校特色数学俱乐部制连接三个课堂机制研究
    彭雨明, 凌卫平, 王娴
    2024, 7(14):  161-164. 
    摘要 ( 23 )   PDF (11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俱乐部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改革的要求。建设俱乐部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传统课堂教学主张的两个课堂进一步细分为三个课堂,并成为连接三个课堂的关键纽带。经过3年的数学俱乐部教学实践,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中获得较多奖项,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充分说明了数学俱乐部创新式教学是一种适合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模式。
    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韩锐
    2024, 7(14):  165-167. 
    摘要 ( 27 )   PDF (110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BL(问题导向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该文探讨PBL教学模式在高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PBL模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探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和调整。通过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OBE教学实践与分析
    金子捷, 王子婧, 闫密
    2024, 7(14):  168-170. 
    摘要 ( 32 )   PDF (108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迅速变革,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模式已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该文详细描述了OBE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突出了如何根据OBE模式来设定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活动以及进行评价和反馈,深入探讨了OBE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OBE模式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潘春荣, 林冲, 刘静, 于双洋
    2024, 7(14):  171-174. 
    摘要 ( 24 )   PDF (133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繁杂且相互独立,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将“项目驱动”融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会—会学—会用”逐层递进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项目反哺教学,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优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教学的高阶目标。
    基于Matlab Gui的自动控制原理虚拟实验仿真平台设计
    吴家荣, 时玉苹, 廖义奎, 马伏花
    2024, 7(14):  175-177. 
    摘要 ( 23 )   PDF (12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Matlab Gui工具为自动控制原理设计一种虚拟实验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基于图形用户界面设计数学建模、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系统校正4个板块的内容。用户可结合实际需求,在不同界面输入相应的参数,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线性连续系统时域分析、线性连续系统根轨迹分析和系统校正分析等虚拟实验仿真,仿真结果均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Gui窗口,具有操作简便、可扩展性好、形象直观等特点。
    基于PBL和翻转课堂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张印强, 李丽娟
    2024, 7(14):  178-180. 
    摘要 ( 34 )   PDF (118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依托问题驱动教学法,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环节开展教学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弥补课程教学中工程实践与理论指导脱节的问题,总结出两点启示,即完善教学创新顶层设计、全面推行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法能够有效打造信号与系统“金课”,为课程教学创新提供有益的探索。
    数字教育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
    黄利华
    2024, 7(14):  181-184. 
    摘要 ( 31 )   PDF (121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教研室是数字教育背景下基层教学组织涌现的新形态,是教育部落实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教育部制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为中心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内容建设等方面探讨商务英语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基本路径。
    “五维一体分层递进”研究性教学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孙亦博, 张瑞玲, 贾俊奇
    2024, 7(14):  185-187. 
    摘要 ( 26 )   PDF (11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五维一体分层递进”研究性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5个维度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分层递进研究性教学立足学生性格、技术差异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层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创业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研究
    石宝玉
    2024, 7(14):  188-190. 
    摘要 ( 23 )   PDF (10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产教融合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要路径,该文以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为切入口,旨在通过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打破传统育人模式壁垒,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既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为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基于智能汽车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张富凯, 张海燕, 赵珊, 常文静
    2024, 7(14):  191-193. 
    摘要 ( 25 )   PDF (120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综合多学科知识、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该文依托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通过加强理论教学、依靠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组委会统一管理、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新的举措实施以来,学生竞赛成绩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基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赵煊, 杨鎏, 戴溪, 柳峰, 李鹏, 胡晗, 王艳秋
    2024, 7(14):  194-198. 
    摘要 ( 27 )   PDF (12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顶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引领性作用。该文以职教赛道的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赛金奖作品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教师指导和学生实际参赛过程,从市场调研、核心技术研发、团队配置及管理、商业运营模式等参赛因素进行分析,提高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该文旨在为高职院校在创新竞赛活动中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增强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在学生就业择业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