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0
    理论研究
    “书证融通”理念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赵蕊, 杨红娟, 林寓淞, 王春萍, 刘媛
    2024, 7(11):  1-5. 
    摘要 ( 54 )   PDF (364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及教育部“1+X”证书制度推行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培养观念陈旧、配套软硬件资源匮乏、与生产实际脱节、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该文立足BIM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确立了以“1+X”证书试点引领、“书证融通”、思政贯通的BIM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理念,健全“两核三标四路径”的“1+X”“书证融通”教学管理机制,创建“一核双驱三融合一贯通”的BIM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1+X”证书考试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建筑信息工程”,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三交叉”方法的智能船舶方向新工科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王立鹏, 刘志林, 孟浩, 杨震
    2024, 7(11):  6-10. 
    摘要 ( 34 )   PDF (4205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交叉”方法的智能船舶新工科理论/实践能力综合培养模式,基于学科交叉、指导交叉、应用交叉的“三交叉”思想,为智能船舶行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首先,该文提出了基于自动控制与船舶海洋学科交叉的贯通式教育模式,具体包括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开展学科交叉科研项目、组织学科交叉实习活动、建设学科交叉团队等;其次,提出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指导交叉的新工科理论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方面创新性地整合了校内、校外产学结合的优秀理论教学力量,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最后,提出了仿真模拟与试验平台应用交叉的新工科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产学合作改造已有的船舶虚拟仿真系统和试验船平台,为学生构建实验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一中心二平台三统筹四融合五重塑”的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陈红翔, 李亚屏, 简太敏
    2024, 7(11):  11-15. 
    摘要 ( 45 )   PDF (395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象学与气候学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技术应用、价值引领、实践创新、教学技能提高等方面存在问题。课程组以教研立项为先导,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坚持“守正固本,智慧创新”原则,根据立德树人理念,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感染力、价值力、吸引力,探索形成了“一中心二平台三统筹四融合五重塑”的教学创新路径:即以“学生”为中心,依托“学习通”和“雨课堂”平台,通过“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教学目标相统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相统筹、“教学、实践、竞赛”三条促进路径相统筹,以“思政融合”为引领,以“教材与学科前沿融合”为抓手,以“线上线下融合”为纽带,以“赛训融合”为导向,开展了多维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重塑“多维一体”的课程目标、重塑“齐头并进”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重塑BOPPPS的教学策略、“同步+异步”的学习空间、“全方位师资培养”体系。该创新路径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确保了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持续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925。
    基于LINMAP模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刘丽君, 左文进
    2024, 7(11):  16-20. 
    摘要 ( 37 )   PDF (318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多源多维度异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该文提出基于多维偏好分析线性规划(LINMAP)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基于融合多源评价数据的要求,运用多属性多标度决策矩阵处理评价信息,引入多维偏好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属性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进行评价对象排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学革新
    “1+X”背景下老年康体指导“课证融通”的探索与研究
    李美琳, 廖艳芳, 胡巧, 郭飏
    2024, 7(11):  21-23. 
    摘要 ( 35 )   PDF (264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证融通”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环节。该文基于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高职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分析“课证融通”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师资力量、建设实训基地、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思考切实可行的“课证融通”路径,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养老行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依据。
    “专创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单琳琳, 宋娜, 史磊, 张伟, 杨赟, 李超堃
    2024, 7(11):  24-27. 
    摘要 ( 43 )   PDF (339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面向临床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医学生夯实医学基础理论、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立体思维非常重要。该文结合“双创”背景下新医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医学生物化学专业课堂的四维融合式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教学改革目标,以问题驱动及项目导向改革教学方法,构建集“专创融合”、线上线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为学校开展“专创融合”提供参考。
    面向对象Java编程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徐利锋, 丁维龙
    2024, 7(11):  28-34. 
    摘要 ( 46 )   PDF (690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所有信息系统的实现都离不开编程技术。因而,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编程技能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面向对象Java编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文从课程的性质、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授课对象分析、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详细描述了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并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为主线,叙述了各部分的思路,以期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产教融合应用于高校学生学业管理
    周渝陇, 吴朝锋, 陈吕洋, 宋琦
    2024, 7(11):  35-38. 
    摘要 ( 52 )   PDF (379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将产教融合理念应用于高校学生学业管理的可行性和优势,旨在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实现教育与学生就业的无缝衔接。产教融合开展高校学生学业管理,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与交流。该文首先介绍产教融合的背景、目的及在高校学生学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和效果;其次,探讨将企业项目管理方式与学生学业管理相结合的可能性,分析在学业管理、过程监测、分工合作和团队攻坚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讨论产教融合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职业网络建立和实践经验记录的作用;最后,提出建议,包括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推动跨学科合作、建立实时反馈和评估机制等。通过将产教融合理念应用于高校学生学业管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为高校学生学业管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传统专业改造背景下传热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婷
    2024, 7(11):  39-41. 
    摘要 ( 33 )   PDF (268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传统专业的本科生教育需要不断改造提升,强化专业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培养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该文针对传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以学生的“学”为目标,以教学效果为依据,从下至上的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并以某本科高等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将措施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余卫华, 杨江涛
    2024, 7(11):  42-44. 
    摘要 ( 29 )   PDF (36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文依托农业水利工程测量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从测量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构建了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训练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测量学实验教学质量。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测量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推动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课堂革命视域下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毛秀兰
    2024, 7(11):  45-47. 
    摘要 ( 32 )   PDF (285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革命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更是思想与观念的革新,由原来的“教师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劳动关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程思政与“岗课赛证”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主体责任和参与意识,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助力培养新时代劳动关系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
    魏利莎, 范忠军, 王欢莉, 夏文龙, 周晓丽
    2024, 7(11):  48-50. 
    摘要 ( 35 )   PDF (286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生物学教学工作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吸收,也影响其学习思维和素养培育,需要针对当前工作的不足进行改进,推动改革实践。该文以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不足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思路、价值,最后探讨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方法,从引入主动实验、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组织综合考评、优化课堂互动4个方面具体分析,应对当前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走向深入。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钢琴课程为例
    李蕊
    2024, 7(11):  51-54. 
    摘要 ( 42 )   PDF (419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以钢琴课程为例,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改革与探索背景,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的意义,重点探讨钢琴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策略。钢琴课程的在线互动、学习资源共享、学生才华展示,都在此模式下得以充分实现,为钢琴课程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动画模型构建及应用
    于国龙
    2024, 7(11):  55-57. 
    摘要 ( 39 )   PDF (249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升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该文分析了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通过动画模型在嵌入式课程中的应用,直观地讲授嵌入式电子器件的原理、器件间的数据通信以及虚拟开发平台的搭建等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案例的实施效果证明:该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其学习效果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教育改革与发展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体系的定位、逻辑与实现路径
    蒋梦雅
    2024, 7(11):  58-60. 
    摘要 ( 38 )   PDF (263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10年来,我国开始积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然而,目前国家尚未发布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各职业本科院校只能自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存疑,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本科的高质量发展。笔者基于职业本科专业标准的目标定位和逻辑,开展相应体系的研究,进一步梳理其理论内涵和内在逻辑,旨在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职业本科专业标准体系提供可靠的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路径探索
    林超辉, 张子榕, 卓俊涛, 梁小亭, 孙晗, 张永康, 沈彬
    2024, 7(11):  61-63. 
    摘要 ( 56 )   PDF (2590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产教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路径。该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研究现状,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指导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师资力量配置、完善课程体系且融合思政教育、依托现有平台校企协作开展学生“双创”项目实践等建议,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参考,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创新、高效、系统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研究
    王栋梁, 易湘斌, 张继林
    2024, 7(11):  64-67. 
    摘要 ( 39 )   PDF (38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新工科师资队伍建设,介绍了新工科专业教学特点,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根据新工科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3个目标;从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本地区师资队伍联合培养与激励机制以及强化实践教学5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和方法;依据新工科专业师资需求,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评估体系与反馈调整方法。新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为确保新工科教育教学质量和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工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发展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张胤, 焦雪
    2024, 7(11):  68-71. 
    摘要 ( 45 )   PDF (36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双创”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是育人为本、提质增效,而其内容框架则包括由人才培养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创业平台、支撑保障体系组成的“四维结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必须依循这一基本内涵,做好内容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工程教育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周怡然, 王勇, 李广强, 申丽然, 白一鸣
    2024, 7(11):  72-74. 
    摘要 ( 51 )   PDF (36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技术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起重要作用,是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工作,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抓手,也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难点。该文结合大连海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探索实践,分析如何优化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非技术能力培养体系,探讨课程方案制定、多元化教学方法设计、重点培养环节强化、评价方法设计等问题,以期为相关专业的建设改革提供参考。
    基于信创人才培养的实验室管理与维护——以常州大学为例
    方欲晓, 何可人
    2024, 7(11):  75-77. 
    摘要 ( 33 )   PDF (272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建设信创实验室,开设信创类课程。常州大学在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信创产业生态方面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参与信创产业生态建设、实现校企共赢发展的实践经验。该文以常州大学为例,分析了通过加强信创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将信创课程融入传统课程,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创实践条件,更好地培养信创人才。
    三维拓展: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
    姜曙光
    2024, 7(11):  78-81. 
    摘要 ( 31 )   PDF (362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迫切需要强化“四创连通、科产教贯通、专思创融通”理念,从内涵、范围、内容3个维度拓展,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转型升级。
    通识类一流课程建设评价探析——以徐州工程学院应急管理课程为例
    张程程
    2024, 7(11):  82-84. 
    摘要 ( 28 )   PDF (296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识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与健全人格,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一流课程建设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阐述徐州工程学院应急管理课程的建设经验,总结其特色和建设成效,提出通识类一流课程建设应加强思政元素融合、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标准的对策和建议。
    协同育人机制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李印福, 赵露, 赵亮
    2024, 7(11):  85-87. 
    摘要 ( 44 )   PDF (278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非全日制研究生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在于形成高校内外部各要素、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通过从管理协同、过程协同、导师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全面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姚正阳, 程可, 聂艳玲, 周建, 赵明富
    2024, 7(11):  88-91. 
    摘要 ( 29 )   PDF (37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实践能力培养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该文在分析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改进授课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和升级创新实践教学平台6个方面内容,以期为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新时代大学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以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为例
    符真真
    2024, 7(11):  92-94. 
    摘要 ( 39 )   PDF (26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高校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双创”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了一大批“双创”人才。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新时代大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兴起,传统学院和新时代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异也逐步显现。学科交叉融合、双院协同发展对提高书院制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出了贡献。
    专业群视域下高职会展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优化
    施德群
    2024, 7(11):  95-98. 
    摘要 ( 47 )   PDF (395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高职会展专业群建设视角,分析“专创融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就业方向,以及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培养包括活动策划类、品牌策划类、活动营销类、文创设计类和项目管理类在内的“专创”能力,从而对高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形成“三模块三平台”的“专创”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并构建“专创融合”“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提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策略。
    模式探索
    “德学践导创”“五位一体、多元协同”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李琦, 曲强, 王岩岩
    2024, 7(11):  99-101. 
    摘要 ( 40 )   PDF (289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地方性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出发,基于“开放培养、链式教育”理念,构建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品德养成(德)、课程学习(学)、专业实践(践)、团队指导(导)、研究创新(创)“五位一体”全链条专业学位研究生育人体系和“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科研平台”阶梯式实践创新体系,实施了“导师—课题组—团队—学科”递进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体系,创建了面向企业、行业、高校、地方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提高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递进式”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邵良杉, 姚清振, 尹子民, 兰月, 闫晗
    2024, 7(11):  102-106. 
    摘要 ( 38 )   PDF (472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实践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要求及其与在工程教育方面领先国家的差距,分析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平台保障体系的构建、工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5个方面阐述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途径,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共生共育:艺术类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顾石秋
    2024, 7(11):  107-109. 
    摘要 ( 41 )   PDF (273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应用型高校要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敢于突破传统,挖掘自身发展优势,改变以往封闭循环的培养方式;在融合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上下协作,实现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形成可借鉴、可落地、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高校多元育人主体协同育人作用,提升共生共育的培养质量。
    构建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价值底蕴、现存问题、实践路径
    王蕊, 宋羿昊
    2024, 7(11):  110-112. 
    摘要 ( 34 )   PDF (28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就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是丰富“三全育人”内涵、促进高质量就业发展、推动高质量就业服务改革的内在要求。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得知,高校中仍存在就业服务效果欠佳、运行过程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基于此,该文提出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应完善“三全育人”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打造“校内+校外”横向就业联动、依托“人工智能+”拓展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指导评价系统。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肖诚, 张昀, 龙吟
    2024, 7(11):  113-116. 
    摘要 ( 47 )   PDF (360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技能,以期与社会发展需求接轨,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立足国家新时代发展需求培养未来人才。该文结合高校特点,分析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阐明了当前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绿色意识、绿色创新创业认知、高校重视度、开展质量及师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从树立绿色理念、完善培养体系、强化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平台、营造绿色文化及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对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彭辉, 胡萍
    2024, 7(11):  117-120. 
    摘要 ( 47 )   PDF (34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数据统计、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法,该文全面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迁,深入探讨了体育课程教学与评价机制与学生体质健康之间的关系;基于高等教育机构广泛实施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提出了创新性的评价体系构想;鉴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重点探讨了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成效评价的一致性,旨在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成绩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优化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资源“包干到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夏娜, 储文静, 汪萌, 年永琪, 洪日昌, 张海林, 万家山
    2024, 7(11):  121-124. 
    摘要 ( 36 )   PDF (414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然而,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实践教学资源“包干到户”的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对本科专业实验室的改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只是负责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能激励学生在实验室中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的宝贵经验。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教学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张冰玉, 秦对, 钟先华, 王伟, 李章勇
    2024, 7(11):  125-128. 
    摘要 ( 59 )   PDF (351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新工科的典型代表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以医学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融合能力的高素质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目的。该文分析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总结了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不足,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专业建设思路。
    新形势下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城市地下空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张鑫磊, 高洪梅, 申志福, 刘璐, 王志华, 孙晋晶
    2024, 7(11):  129-134. 
    摘要 ( 31 )   PDF (545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专业越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及技术原始创新。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城市地下空间利用面临的新挑战,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当务之急。该文阐明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索其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跨学科及综合能力,以适应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发展的需求与挑战。
    学科交叉视域下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宋燕燕, 王晨, 董丽花, 秦军
    2024, 7(11):  135-137. 
    摘要 ( 35 )   PDF (35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学科交叉与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多路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科交叉为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层次的要素分析,明确提出并论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5个要素,分别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理论,结合南京传媒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切入点,从实践操作层面为改进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数学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吕秀敏, 贾婷婷, 郑瑞瑞
    2024, 7(11):  138-142. 
    摘要 ( 38 )   PDF (43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数学教育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学科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视角出发,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数学知识讲授、思维培养和应用能力提升三者之间的再平衡、再融合;同时,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创新能力为目标,打破不同课程之间的教育壁垒,突出不同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共性与特色,建立专业课程与数学课程的桥梁,实践课程的联动培养,从而推动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创新方法
    BOPPPS +线上线下+案例法在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中的持续改进设计
    孙宝芸, 王占飞, 李保险, 金鑫
    2024, 7(11):  143-147. 
    摘要 ( 30 )   PDF (41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测量技术的发展,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然而,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仍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团队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BOPPPS+线上线下+案例式教学持续改进模式,课程全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全过程导入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学习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目标达成度。
    OBE理念下案例式教学在基础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周亦良, 贺其, 刘清, 晏冲为, 郑小倩
    2024, 7(11):  148-152. 
    摘要 ( 39 )   PDF (430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工程案例繁多,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积极性低,学习效果欠佳,很难达到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要求。该文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现状,从教学思路、案例库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建立了OBE理念下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H5交互动画项目课程的实施与成效
    董阁
    2024, 7(11):  153-156. 
    摘要 ( 48 )   PDF (3662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与成效是评价课程质量和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文以高职院校H5交互动画项目课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分别从项目教学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H5交互动画项目课程的实施,并对项目课程的成效进行分析;通过收集学生的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大数据驱动下的地图与测量学课程精准教学
    臧亚君
    2024, 7(11):  157-160. 
    摘要 ( 27 )   PDF (354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是数字化教育时代的发展趋势。该文以精准教学为核心理念,以学生与数据为中心创造生态化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性。该文建构的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精准化,教学内容安排精准化,教学过程设计精准化,教学评价体系精准化,进而做出精准的教学决策,使教学行为可评、可量、可控。
    基于BOPPPS的高职专业课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供热工程课程为例
    张丽娟, 潘汝奇, 王晓玲, 夏如杰
    2024, 7(11):  161-165. 
    摘要 ( 47 )   PDF (400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文结合高职专业课的特点,以供热工程课程为例,对BOPPPS教学模式开展了探索和实践,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3个方面介绍了供热工程课程的总体设计,详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体教学实施过程,基于教学效果和特色创新对教学实施成效进行了评价,并就模式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与改进。课程实践表明:经过基于BOPPPS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意识等均明显提高,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体系研究——以Linux操作系统为例
    张志东
    2024, 7(11):  166-171. 
    摘要 ( 43 )   PDF (532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评价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支撑,也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以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依据专业特点和毕业要求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课程目标的达成途径与评价办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目标达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课程质量。该文旨在探索构建合理的课程目标评价标准与评价机制,为其他课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提供借鉴。
    基于PBL模式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BOPPPS实验教学研究
    张军爱, 刘海军, 李高峰
    2024, 7(11):  172-177. 
    摘要 ( 46 )   PDF (523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研究设计了基于PBL模式的BOPPPS实验教学,通过8周的实验教学研究,完成了基于PBL(问题导向)模式的BOPPPS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在伊犁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学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基于PBL模式的BOPPPS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综合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模式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思维导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郭晓雯
    2024, 7(11):  178-180. 
    摘要 ( 45 )   PDF (275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图形思维工具,它以中心主题为基础,分支出相关的主题,然后再进一步细分为子主题和相关联的观点。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连接线表示不同的关系和层次,更清晰地了解和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构。将思维导图作为教师教学的展示工具和学生学习的工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创业实践
    依托学科交叉类公共选修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路与措施——以用户体验设计课程为例
    刘娜, 史严, 蒲泉霖
    2024, 7(11):  181-184. 
    摘要 ( 35 )   PDF (364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高水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已经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选修课程体系,这类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课程有跨学科融合、跨专业授课、理论传授与实践训练并重的特点,然而,还存在教学内容不新、实践性不强、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该文以用户体验设计课程为例,梳理依托学科交叉类公共选修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路和措施,为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基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四驱四融”稳就业探索与实践
    程丽莉, 张启万, 黄淑芬, 王波
    2024, 7(11):  185-188. 
    摘要 ( 28 )   PDF (442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标准,其在求职就业阶段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毕业生未来就业去向,也间接反映出用人单位在择人方面的标准和观念。基于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的“四驱四融”稳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导向、家庭配合、学校主导优势,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家庭“四驱联动”,积极拓展校政企家共育新途径。高校应进一步扮演好桥梁与纽带角色,做好“专思”“专创”、校政、校企“四融结合”,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企—校—企”三轴联动,致力产教深度融合——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为例
    薛岚, 杨帅, 于建明
    2024, 7(11):  189-192. 
    摘要 ( 45 )   PDF (34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发展为导向,有效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共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实现“企—校—企”三轴联动,致力产教深度融合。该文从校企致力深度产教融合的意义、创新产教融合的方法及思路和开展高水平产教融合具体实践举措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互联网+”备赛提升护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效果评价
    梁西凤, 苏文雅, 吕娅宁, 张书翰, 王文军, 迟诚
    2024, 7(11):  193-198. 
    摘要 ( 36 )   PDF (429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互联网+”大赛培训在护理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某高校177名全日制统招在校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互联网+”大赛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采用问卷星的方式,应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展开调查。结果 “互联网+”大赛培训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创业人格、基本创业能力、核心创业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互联网+”大赛培训可有效提升护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