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4-05-25
    理论研究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韦春, 卢运红, 黄艳菊, 李颖娟
    2024, 7(10):  1-4. 
    摘要 ( 45 )   PDF (123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评价体系,将“不违背操作原则”作为学生互评的考核标准,以视频作业的形式开展课后评价。在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74名学生为试验组,74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对照组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对评价效果的反馈情况。结果 试验组学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学生对评价效果的反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及综合能力。
    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中医专业床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杨杰, 祖强
    2024, 7(10):  5-9. 
    摘要 ( 41 )   PDF (129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专业床边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于中医专业床边教学的评价体系仍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指标和方法。该文基于CIPP评价模式,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床边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构建了床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探索和验证。实践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评估中医专业床边教学的质量,为教学改进和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支持。
    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评价方式创新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黎洋
    2024, 7(10):  10-14. 
    摘要 ( 66 )   PDF (1245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该文分析了创业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首先指出目前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价指标不全面、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其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建立多元主体的新评价体系、树立促进学生创新与创业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观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思路;最后设计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该文旨在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革新
    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吴怡蓓, 杨月, 邱发根
    2024, 7(10):  15-17. 
    摘要 ( 46 )   PDF (11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利于高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该文以铜仁学院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利用手机App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把相关知识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立德树人的教学原则,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力素质得以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就业提供助力。
    创新驱动的计算机视觉实验教学设计及实验系统研发
    刘艳, 李庆武, 霍冠英, 赵越, 余彬
    2024, 7(10):  18-23. 
    摘要 ( 40 )   PDF (207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视觉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智能感知方向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开展,提升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工程应用能力。在常规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该文创新性地引入双目视觉技术相关实践环节,在学生熟悉并掌握相关视觉处理技术的同时,开展项目式、启发式创新性实验。同时,为满足前置课程学习不一致情况下的教学需求,研发可视化、开放接口的实验系统,开设演示性、操作性、研创性实验项目,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为工程性研究与学习提供知识积累和实验环境,培养学生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基于OBE理念的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
    刘自平, 许燕, 侯梦利
    2024, 7(10):  24-29. 
    摘要 ( 56 )   PDF (13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临床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为例,从标本的采集、分离培养、形态和生化检查、抗原构造其毒力判定,血清学鉴定以及痢疾杆菌的来源、预防及治疗,对理化因素的敏感性、药物的敏感试验、药物中微生物的检查等项目出发,具体阐述和实践了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教学改革,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教学,发现实验组学生知识储备、实践动手技能和创意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药学专业的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李晶晶, 王钦, 莫玲, 桂中玉
    2024, 7(10):  30-33. 
    摘要 ( 56 )   PDF (11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地方医学院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岗位胜任力和培养质量,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按照专业认证与工作岗位的要求,构建“三层次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三层次递进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项目、教改项目、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相结合,提升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创新性和科研性。
    基于PBL-CBL-TBL融合理念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以创业管理课程为例
    高爽, 李致锋, 王家蝶, 陈子依
    2024, 7(10):  34-38. 
    摘要 ( 52 )   PDF (12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成为高校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探究通识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创业管理课程为例,融合PBL、TBL及CBL教学理念,实施学生“带着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跟随小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推演项目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筹备、课中习得、课后精进、教学评价4个环节,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导课堂,增加了课堂趣味,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创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并验证了混合式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相较于普通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创新竞赛结果比以往更加优异。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为创业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并为混合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具区域特色的遥感原理与应用创新课堂
    蔡宏
    2024, 7(10):  39-41. 
    摘要 ( 36 )   PDF (113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缺乏与区域特色相结合、缺乏全过程工程实践、缺乏“三有”的课程体验等问题,设计以学生成长和遥感应助力“四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知识层级分离,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区域地形地貌的影响,设置全流程分组实践项目,在对中高阶知识的讲授中采用重点知识小实验加难点知识论案例的形式,在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更注重学习过程、高阶能力和高级思维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教学创新后学生的实践作业质量、课程满意度、科研能力和参与科研的热情及自信心均有了显著提升。
    赛教融合背景下基于OJ平台的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昌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林世明, 宋长军, 李芳, 张康
    2024, 7(10):  42-46. 
    摘要 ( 28 )   PDF (132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级程序设计是面向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局限性,难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文结合实际,以生为本,提出了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利用在线编程OJ平台、雨课堂等工具,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度,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经过近3年的持续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表明在当前背景下赛教融合创新改革方案是契合实际校情、院情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的无人船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探索
    管凤旭, 黄金宝, 杜雪, 刘肖晓, 王汝博, 纪元, 许秀军
    2024, 7(10):  47-52. 
    摘要 ( 43 )   PDF (165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型工业化需求和新工科建设为牵引,以培养符合智能制造方向大类的工程人才为目标,设计了基于STM32的无人船实验教学平台,旨在服务实验教学、优化实验室建设,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更换面向船舶与水下航行器类型的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采用 “探测+控制+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既可以完成无人船组装与调试、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智能船舶航迹跟踪控制等多个环节的实验实践学习,还可以通过水池试验研究防水等工程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翻译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索
    谢婷
    2024, 7(10):  53-58. 
    摘要 ( 38 )   PDF (14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内容提质”与“模式创新”。根据这一原则,该文以外国语言学文学类翻译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翻译技术基础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翻译技术课程是翻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类课程,该课程对于培养新时代亟须的语言服务人才至关重要。该文立足技术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用技术驱动+翻译实践的模式,在翻译技术课程体系中进行实践,力求做到技能提升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有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翻译技术素养和跨专业知识融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训—评”三位一体绿色低碳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尹帅, 彭孝天, 甘琬滢, 彭浩
    2024, 7(10):  59-62. 
    摘要 ( 55 )   PDF (11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于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因此,绿色低碳理念需要融入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层次。该文基于高校现状和实际,提出“教—训—评”“三位一体”的绿色低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教”绿色低碳学科知识,为学生夯实基础;通过创新创业竞赛,提供“训”练实践机会,检验知识体系;而“评”则是体现此体系绿色低碳特色的重要环节。此体系能够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绿色低碳型创新创业人才,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校企双元”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丁华峰, 蒋金伟, 李永杰
    2024, 7(10):  63-68. 
    摘要 ( 68 )   PDF (1574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不断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有力路径。教育部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中提出关于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计划,为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该文从智能制造行业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视角,深入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现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校企双元”培养机制落实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需求匹配失衡、课程设置与职业核心能力缺乏关联、评价体系与实践育人导向不吻合以及教学团队无法满足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等问题;基于问题导向,以常州工业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培养为例,从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创新校企协同评价方式、打造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等维度,开展了对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培养,培养路径更清晰、目标定位更准确、教学贴合真实场景、评价体系立体多维、学生技能提升显著。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用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徐增敏, 毛睿
    2024, 7(10):  69-71. 
    摘要 ( 67 )   PDF (110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数据时代要求统计学合理分析数据要素加速向数据动能转换。应用统计学属于数学院系交叉学科,专业师资紧缺制约人才培养模式更迭,亟须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依托教师创新创业团队,借助产业命题的数据应用创新竞赛,驱动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优秀学生,提前接触学科交叉知识和双创实践活动,主动完成计算机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全流程工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地方应用型高校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以某学院为例
    涂勇, 姚昕, 罗樊, 贾国芳, 丁鑫, 周晓利
    2024, 7(10):  72-76. 
    摘要 ( 42 )   PDF (113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围绕农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参与情况,对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以及授课教师的反馈等方面进行调研,系统分析农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从大力营造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搭建实践平台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发。
    高校公共机房创新型管理与维护
    方欲晓, 何可人
    2024, 7(10):  77-79. 
    摘要 ( 44 )   PDF (110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公共机房是进行教学和考试的重要场所,随着公共机房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公共机房管理与服务要求。目前,高校公共机房建设与应用存在着几个方面的显著问题,比如软件、硬件资源的维护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等。该文以常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常州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的计算机实验室,探讨在新形势下开展校企合作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和机房建设的相关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多元协同育人“五机制五融合”培养体系探索
    伍贤洪, 曹婷婷
    2024, 7(10):  80-84. 
    摘要 ( 39 )   PDF (12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越来越复杂,外部各主体间功能独立,内部各类教育元素融合不足,多元协同育人不足。在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因素进行探索,在外部突破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间的壁垒,构建“五机制”,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育人系统;在内部优化组织结构,建立“五融合”的教育元素协同,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行动最优同步。对政策、资金、制度等加强保障,并通过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循环驱动,实现内外互动衔接,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多元育人的新格局。
    广西地方医学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构建研究
    刘金炽, 张莉芳, 黄锁义, 罗前颖, 龙奇军, 李秋萍, 何婷婷, 吕辉
    2024, 7(10):  85-88. 
    摘要 ( 52 )   PDF (111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广西地方医学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及现状展开分析,并以“三螺旋”体系为理论基础,从树立科学化双融合理念及教育目标、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建设实践平台5个方面对“专创融合”模式提出构建策略,为我国医学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诊改思维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动态评价体系的路径探索——以某市某学院为例
    叶芋伶
    2024, 7(10):  89-91. 
    摘要 ( 39 )   PDF (114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该文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诊改思维,采用科学指标体系和多元化评价方法,构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动态评价体系,为指导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借鉴。
    物理学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王会杰, 鲍世绍, 陈慧敏
    2024, 7(10):  92-94. 
    摘要 ( 32 )   PDF (11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具有社会适应性的创新人才的需求,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培养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该文首先探讨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特点,然后以物理学专业学术研究生的培养为切入点,从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从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基于产学研用模式的研究生协同培养的策略。
    协同视域下贵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研究
    李爱国
    2024, 7(10):  95-100. 
    摘要 ( 44 )   PDF (112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发展方向。该文以协同为视角,从教育内容、方法、平台、主客体等方面对构建开放、共生的贵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出建议,并从“政府—高校—企业”协同机制、制度保障、氛围营造、监督评价等方面优化保障措施,以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新文科视角下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黄歆
    2024, 7(10):  101-103. 
    摘要 ( 45 )   PDF (116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对教师跨学科融合、实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环节仍比较薄弱。因此,该文提出通过加强教学理念更新培训、构建多样实践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以及建立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等策略,以提高民办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推动新文科理念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类专业“专创融合”视角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郭瑾, 辛艳萍, 李翠
    2024, 7(10):  104-106. 
    摘要 ( 35 )   PDF (113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强大引擎。该文根据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办学定位,以油气类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基于“专创融合”,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油气类专业“两贯穿三层次四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础实践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竞赛牵引实践教育3个层次,学生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实践教学全程,达成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目标,为新工科背景下油气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参考,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撑。
    中医药专业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课程设置探索与研究
    严瑶
    2024, 7(10):  107-110. 
    摘要 ( 36 )   PDF (11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医疗健康财富,其独特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海内外备受称誉,吸引了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往往面临着语言、文化和专业知识等多重障碍。为更好地满足留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有必要对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汉语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研究。该文探讨了中医药专业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更为有效的汉语教育课程设置建议,以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中医药专业来华留学生汉语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专业认证背景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付茂如, 胡雄武
    2024, 7(10):  111-114. 
    摘要 ( 51 )   PDF (11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续,通过实践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点强调的内容。该文以安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如何构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同类专业实践教育提供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模式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程传晓, 齐天, 张玉, 朱世权, 胡文凤, 张军, 金听祥, 景晓悦, 王光霁, 孙铁山
    2024, 7(10):  115-117. 
    摘要 ( 42 )   PDF (110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专创融合”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需要不断探索更多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该文分析了“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有机结合、课程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实践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反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强化了“专创融合”的效果,实践显示:该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烧伤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高兴新, 吴亚军, 钟朝议, 曹原, 李德绘
    2024, 7(10):  118-120. 
    摘要 ( 37 )   PDF (118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BL(案例授课)结合PBL(问题导向授课)模式在烧伤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进行临床见习的64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32人为试验组(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3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学生的各项出科考试成绩、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CBL结合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见习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践操作水平,并且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也相对较高。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制度建设创新
    张铭, 王雪, 吕岚, 王小影
    2024, 7(10):  121-125. 
    摘要 ( 31 )   PDF (111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图书馆可辅助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持、传播校园文化、推广阅读活动,为师生研讨和自习提供了重要空间。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职能部门,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制度建设还存在核心业务管理制度迭代滞后、学科馆员岗位设置空缺、制度覆盖面亟待拓展等问题。高校应立足学校发展需求,科学完善文献采集相关制度,着眼优势学科建设,增设学科馆员岗位,充分征求意见并逐步推进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以保障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
    电子线路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马琳, 王磊
    2024, 7(10):  126-128. 
    摘要 ( 46 )   PDF (12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电子线路设计课程涉及应用技巧、设计理念和软件操作,教学内容丰富,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技能课,更是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学效果差,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该文针对电子线路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青灵
    2024, 7(10):  129-131. 
    摘要 ( 54 )   PDF (12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时代被广泛重视和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种教学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融合并且灵活运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该文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类型和特点分析为基础,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展开研究,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绍文, 高昂
    2024, 7(10):  132-136. 
    摘要 ( 36 )   PDF (114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创”教育背景下,现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通过政策解读和现有资源分析,探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不足,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并从学科竞赛的角度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及如何从多个角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认为基于学科竞赛平台对学生进行创业训练能够有效服务地方乡村发展和消费升级转型,并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路径。
    教育“新生态”视域下校企协同创新教学研究
    李心
    2024, 7(10):  137-139. 
    摘要 ( 36 )   PDF (119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生态有机融合,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变革,传统的学科边界被打破。为培养适应产业变革与升级需要的创新创业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高校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育人十分必要。该文以协同创新育人理念为切入点,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生态”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实践发现:企业场景化的任务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学习效果。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提供实践参考,助力教育改革。
    开放教育项目驱动“四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刘赞玉
    2024, 7(10):  140-143. 
    摘要 ( 54 )   PDF (13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教育以培养高素质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学制时间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高质量教学带来极大挑战。笔者针对教学难题,构建项目驱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实训场所与项目场所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将真实的工程项目融入建筑制图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与施工技术3门课程,做到真教、真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涯建构理论视角下校友资源促进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郑扬
    2024, 7(10):  144-146. 
    摘要 ( 56 )   PDF (123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友资源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该文以生涯建构理论视角进一步明确了校友资源的不可或缺,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对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意义,以及校友群体参与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和对青年学生生涯建构的价值引导,提出了依托生涯建构理论构建校友—高校“共进双促”新平台,助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战丽丽, 黄珏
    2024, 7(10):  147-151. 
    摘要 ( 47 )   PDF (13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遥感专业本科生培养不能满足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问题,该文以山东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开展数字技术背景下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教学资源库,构建“线上学习+翻转课堂+ BOPPPS课堂+案例研讨+实践案例”“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实验案例+虚拟仿真+工程案例”三层进阶实践培养模式,应对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科技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校地共建视角下的财经素养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培养
    樊朴, 李晶晶
    2024, 7(10):  152-156. 
    摘要 ( 38 )   PDF (12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财经素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践能力培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该文从校地共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财经素养教育的现状、挑战与新路径,通过分析“智慧田园”大学生乡村实践项目,验证了校地合作模式在提升学生财经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有效性。研究发现:通过校地共建,大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财经知识,促进其职业规划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面对实施过程中的挑战,该文提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进一步优化财经素养教育,培养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苏环
    2024, 7(10):  157-159. 
    摘要 ( 60 )   PDF (126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介绍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通过双师协同教学、竞赛引领的项目化教学、企业实习实践及产学合作育人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该模式的实施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媒时代背景下广西民办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阮翀
    2024, 7(10):  160-163. 
    摘要 ( 38 )   PDF (11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智能化技术改变了新闻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分发推广的形式。智媒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人才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需要新闻人才具备更全面的媒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和市场需求。该文以梳理地方新闻人才需求现状为基础,分析广西民办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智媒时代给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探索广西民办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思维与新路向。
    创新方法
    “6S管理”在药品生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黄欣碧, 赵斌斌, 盘雯慧
    2024, 7(10):  164-166. 
    摘要 ( 44 )   PDF (11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实训基地存在实验实训设备管理不完善、实训室场地布局不合理、实训室卫生状况差等问题,探索应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实训室、提升人员素养及重视实验室安全的“6S管理”理论指导药品生产实训基地日常工作的路径,解决其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取得提升实训基地形象、保障实验室安全、突出实训基地效益的成效。
    OBE理念+混合式教学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
    罗军, 张燕
    2024, 7(10):  167-169. 
    摘要 ( 52 )   PDF (124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指导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1—4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的60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3、4班的60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以及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比较发现: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评价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BE理念指导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刘亚男
    2024, 7(10):  170-172. 
    摘要 ( 36 )   PDF (113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展示学习成效和能力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展示所学知识时的表现。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基于能力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该文旨在探讨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和特征、理论基础以及常见类型等,提出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以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学习成效,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模拟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本科医学生内分泌专业临床见习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权莉, 马海林, 蒋升
    2024, 7(10):  173-175. 
    摘要 ( 34 )   PDF (130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模拟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在本科医学生内分泌专业临床见习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临床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5名,实验组3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实验组采用模拟MDT模式与传统教学查房相结合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病史采集及分析、学生成长度、教学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知识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史采集及分析、学生成长度、教学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模拟MDT模式与传统查房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病史采集及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
    基于生涯适应力理论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创新实践路径
    林晶
    2024, 7(10):  176-178. 
    摘要 ( 35 )   PDF (1104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面对就业挑战,从个人层面提升职业适应能力和生涯应对技能成为保障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手段。同时,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及时向学生提供有效的生涯指导,以增强他们的适应力,生涯适应力理论为大学生涯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深入探索该理论的含义和现实意义,并基于此推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创新,可以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助力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数控实践课程的应用
    邓莉玲, 何照荣, 陈银清, 莫才颂
    2024, 7(10):  179-183. 
    摘要 ( 45 )   PDF (11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偏重数控编程理论和原理,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难以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该文采用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法对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进行改革,通过目标问题导向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创新思维的综合能力。
    创业实践
    高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王佳欣, 朱宝忠, 彭剑, 孙运兰, 汪波, 樊利军
    2024, 7(10):  184-186. 
    摘要 ( 63 )   PDF (110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环节和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高校运行该模式仍面临一些困难,该文从分析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出发,指出了高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共赢。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实践研究——以咖啡制作课程为例
    徐春红
    2024, 7(10):  187-192. 
    摘要 ( 51 )   PDF (130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和实施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师团队”共同开发建设及应用推广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咖啡制作,基于产教融合视域,深度挖掘产业资源和平台,将创新创业元素贯穿课程建设及实施全过程,从而形成具有产业特性,满足行业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专创融合”课程。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学研服赛创”艺术设计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韩尧, 吴哲, 权凌枫, 庞力源
    2024, 7(10):  193-198. 
    摘要 ( 34 )   PDF (13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索艺术设计类拔尖人才培养的方式及模式,形成具有特色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建立选拔机制,选拔大二学年优秀学生进入设计中心或设计工作室,以项目为引领,校企协作开展师徒制育人,以企业设计流程开展教学,以商业设计作品要求为教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将设计作品转化为市场商品,参加设计竞赛及创新创业实践,形成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学研服赛创”艺术设计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项目设计、技能竞赛、设计综合”“三线并行”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