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艳,路冬,李远,等.三维贯通融合的本科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37-43. [2] 罗远新,王树新,李正良,等.创新引领,特色发展——重庆大学新工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3(3):31-36. [3] 顾佩华. 新工科与新范式:实践探索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19. [4] 马廷奇,毛立伟.美国工程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经验与启示——以欧林工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3(7): 55-65. [5] 姜凯妮.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4(S2):64-67. [6] 卓泽林,杨体荣.美国顶尖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究——以伍斯特理工学院工程教育培养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6(4):109-113. [7] 包艳华,唐倩, BARBARA M K.德国高校跨学科科研平台建设研究——以3D制造集群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5):177-182. [8] 张凤宝. 新工科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刍论——天津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8-12. [9] 高松. 实施“新工科F计划”,培养工科领军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4):19-25. [10] 韩婷,郭卉,尹仕,等.基于项目的学习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65-72. [11] 王志军,严亚玲.教育领域设计思维评价:模型、工具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34-43. [12] 姜春玲,陈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8):63-67. [13] 张惠,李西洋.信息化背景下基于OBE-BOPPPS模式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4):47-49,65. [14] 姜春玲,陈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4,10(8):6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