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06-25
    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上海18所公共管理硕士培养单位的分析
    侯施昱
    2024, 7(12):  1-3. 
    摘要 ( 149 )   PDF (1254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面临着课程设置偏理论轻应用、教学形式单一、特色凝练不足、“双导师制”落实不力等困境。该文选取上海18所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的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系统分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推进全案例教学应用、依托学科及区位优势凝练人才培养特色、全程落实“双导师制”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对策和建议。
    基于校企融合的市政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研究
    高雅
    2024, 7(12):  4-7. 
    摘要 ( 71 )   PDF (1168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当前职业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该文探索基于校企融合的市政工程创新创业型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该体系以教师和学生能力协同提升为基础,旨在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认识行业、融入行业、实践锻炼、解决行业问题、创新创业实践,层次递进,形成全方位和递进式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任紫君, 李渊
    2024, 7(12):  8-10. 
    摘要 ( 162 )   PDF (1097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个人实践与职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该文通过对接产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数字赋能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激发其创新活力、积极拓宽发展渠道、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与数字技能培训、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等措施,助力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中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策略探讨——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
    詹雪艳, 李月婷, 高晓燕, 王颖, 黄建梅, 袁瑞娟, 沈蒙
    2024, 7(12):  11-14. 
    摘要 ( 68 )   PDF (143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很多中医药院校中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商业成果的水平比较低。中药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需要在充分了解中药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共同规律的同时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整合各类中药创新创业资源,注重“政策法规—实践资源—项目成果”“三位一体”整合中药创新创业教育可存储的资源,“宣传—参与—合作—提升”过程式地整合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资源,“师资—教育技术”互补地整合中药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化利用,为中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教学革新
    “金课”背景下基于 ADDIE 的财务共享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朱平平, 蔡心怡
    2024, 7(12):  15-17. 
    摘要 ( 42 )   PDF (1124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背景下,高校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基于 ADDIE 模型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理实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该文以财务共享实训课程为例,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角度调整、优化“金课”背景下财务共享实训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落实“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创新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索
    胡攀, 朱艳超, 祁亚军, 田键, 胡唐辉
    2024, 7(12):  18-21. 
    摘要 ( 63 )   PDF (112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典型的特点是材料学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和途径。该文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习过程、毕业论文模式、实践教学管理考核体系4个方面提出具体改革建议,为培养新时期创新应用型材料学人才提供新思路。
    案例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泳如, 陈业通, 周文杰
    2024, 7(12):  22-24. 
    摘要 ( 77 )   PDF (1313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多种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改善教学质量。该文依托超薄热管自动焊接机研发项目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各环节构的设计流程和用途,探讨项目研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实践——“任务—项目—竞赛”相结合
    梁祖仲, 郑中杰, 朱旭东, 李用江, 苏海英
    2024, 7(12):  25-27. 
    摘要 ( 41 )   PDF (1228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以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对程序设计基础类课程提出的要求,该文以广东海洋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为施教对象,使用“任务—项目—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体,用教学知识点构造教学体系,以任务、竞赛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最后,分析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检验标准并提出了几点思考。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索
    孔俊超, 廖生温
    2024, 7(12):  28-31. 
    摘要 ( 56 )   PDF (1378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综合型应用人才,该文构建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导向,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考核方式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基于“学习通”等建设重/难点知识的线上教学视频资源,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创新性强、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基于区域特色的水土保持专业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
    李天阳, 何丙辉, 谌芸, 陈展鹏, 龙训建
    2024, 7(12):  32-35. 
    摘要 ( 35 )   PDF (115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观生态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文针对西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将景观生态学教学与区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紧密融合,通过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首先,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更符合专业知识体系和实际需求。其次,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和热点问题讨论等多样化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选择适当的实践案例,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最后,完善考核方式,将考核分散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还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创新创业计划等活动,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科研思维和实践技能。
    基于云端虚拟仿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仿真教学方法研究
    刘丽媛
    2024, 7(12):  36-38. 
    摘要 ( 36 )   PDF (133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三维可视化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讲授中,基于Multisim软件进行二维电路仿真,让学生明确基本电路原理和参数测试过程;再基于云端虚拟仿真平台,将三维电路设计过程引入模拟电子技术的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中。在理论课中通过引入三维电路设计,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电子元器件、各种设备样式,了解电路的设计过程,有效解决传统线上教学活动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影响问题。
    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器学习教学改革研究
    孙晋永, 刘斯韵, 庞程, 雷晓春, 孙志刚
    2024, 7(12):  39-43. 
    摘要 ( 62 )   PDF (150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当前机器学习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面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培养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和视野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在机器学习方向的实践创新能力,包括提高其数据分析问题抽象与建模能力、算法编程和结果分析能力,拓展其人工智能视野,培养其终身学习理念。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提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生态建设
    杨海军, 马莉莉
    2024, 7(12):  44-46. 
    摘要 ( 56 )   PDF (115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深入推进,管理学科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需求。该文针对当前管理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管理学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特点,从创办国家级创新创业赛项、建设立体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资源、打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3个方面发力,构建了管理学科“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创新型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玻, 邓原
    2024, 7(12):  47-51. 
    摘要 ( 80 )   PDF (1409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是能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在新质生产力要求下,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行动逻辑能力,而创新型运营管理更加强调创新:新经营理念、创造性互动、新市场、新价值。因此,创新型运营管理课程设计应该从思维理念与管理知识两方面进行创新导向的体系化设计,并强调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基于创新型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整合创新思维与管理知识,整合学生需求与教育者灵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生需求,运用多元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理念、知识与实践4个方面综合教学理念及思维逻辑循环。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应该从主体开放、内容开放、方法开放、场地开放4个方面考虑,设计由教、讲、导、做、问、评与改7个环节及2个循环组成的集成式闭环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创新型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李贤滨, 郑创兴
    2024, 7(12):  52-56. 
    摘要 ( 42 )   PDF (125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融合协同育人研究较为匮乏,实操性、科学性与推广性兼具的实践模型短缺的现状,该文结合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实施主体的特性,深入剖析两者实施现状及协同育人的内在关联,并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一核三聚焦、三维一转化”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构共生新模式,助推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在共生共荣、同向同行中实现“三全育人”大格局的构建。
    本科生导师制在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思考
    杨杨阳
    2024, 7(12):  57-60. 
    摘要 ( 45 )   PDF (1238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面临更高要求和挑战。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该文探讨了在地方本科院校施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从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三个角度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本科生培养体系,实现兼具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踏实勤勉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实施结果显示:当前导师制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相长”,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行导师制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更高,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一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桂霞, 刘峥, 梁军, 胡振光, 何方
    2024, 7(12):  61-63. 
    摘要 ( 39 )   PDF (112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该文从地方高校一流化工专业建设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和策略,简述了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新体系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以及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价值意蕴、主线遵循与路径选择——以英语翻译课程为例
    陈秀春, 祖艳凤
    2024, 7(12):  64-68. 
    摘要 ( 57 )   PDF (117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新时期,加强英语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协作共享教研交流,促进多元主题分类探索,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明确英语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主线,具体要以专业教学研究为主导、以学科资源共建为基础、以创新教研为动力、以团队人才培养为根本。在此基础上,该文从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实现提质培优;加强英语翻译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推动英语翻译产教融合,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英语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卓越发展等方面,探索英语翻译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
    基于CIPP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范晶晶
    2024, 7(12):  69-72. 
    摘要 ( 34 )   PDF (123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课程是职业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课程建设离不开有效的评价体系。该文基于CIPP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基于多元化、整体性、过程性的评价原则,从课程环境支持、建设投入、教学实施和实践成果4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反馈,以提升“双创”课程的教学质量。
    科教融汇视域下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周钰
    2024, 7(12):  73-76. 
    摘要 ( 51 )   PDF (123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科教融汇视角研究了我国高职院校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首先指出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企业融入不深等问题,最终影响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以科教融汇为视角,构建了从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科研支持至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培养路径;研究了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产学研深度合作、成果转化与考核等重要配套方案。该文可为我国职业教育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提供参考意见,新型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案例研究——以美国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申潞娟
    2024, 7(12):  77-83. 
    摘要 ( 56 )   PDF (1147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创业教育开展的关键因素。美国高校作为世界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值得我国借鉴。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3所具有不同创业教育开展模式的高校,在创业教育开展方面成就卓著,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代表。该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通过研究美国3所高校在创业教师招聘、培训及保障激励方面的经验,分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
    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双创”教育模式研究
    龚静, 李文洁
    2024, 7(12):  84-87. 
    摘要 ( 43 )   PDF (1126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时代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深刻改变着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格局,也为高校国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行业发展、企业岗位、学生素质均对国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侧重与产业数字化背景的紧密结合、与岗位需求调整的合理匹配以及使个体创造职业愿景得到实现等。同时,在课改实践路径上,需做到加强校企合作、追踪行业大赛以及增强“双创”师资“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
    探究高职院校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路径
    王建国, 李思琦, 李元杰, 李桃萍
    2024, 7(12):  88-90. 
    摘要 ( 42 )   PDF (1152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职院校示范课程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方面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存在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示范课程建设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该文根据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和创业教育实际工作经验,在简单介绍“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龙, 戴爽
    2024, 7(12):  91-93. 
    摘要 ( 56 )   PDF (114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专创融合”难度大,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加强,教材滞后且无案例库支撑,比赛参与度低等问题。该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革新教学内容,提高新文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创融合”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实践,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质;编写教材,建立创新创业案例库;以新文科项目参赛,提高参赛获奖率等整改措施,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新医科背景下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朱正保, 刘艺, 陈婧司, 张洁
    2024, 7(12):  94-96. 
    摘要 ( 60 )   PDF (109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人才匮乏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为了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新医科背景下,该文从打造实践技能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内公共卫生专业年轻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组织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旨在为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综合英语Ⅰ课程建设探究
    何艳霞
    2024, 7(12):  97-100. 
    摘要 ( 33 )   PDF (11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中,综合英语Ⅰ作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该文阐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目标和重要性,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其次,分析综合英语Ⅰ课程的概况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指导和方向;再次,剖析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对综合英语Ⅰ课程的影响,评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给综合英语Ⅰ课程带来的变化;最后,提出改造课程内容、建设高职称师资队伍、打造英语第二课堂的综合英语Ⅰ课程建设具体措施,旨在推进综合英语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
    李京阳, 吴锦华, 王成栋
    2024, 7(12):  101-104. 
    摘要 ( 39 )   PDF (118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形式,在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产业学院在培养模式、人才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产业学院特色发展和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模式探索
    “产学互融,‘双创’增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黄頔, 魏梅芳, 揭慧萍
    2024, 7(12):  105-107. 
    摘要 ( 74 )   PDF (112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该文通过强化校企协同机制、加强创新实践教学、构建3支团队、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探索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提出“产学互融,‘双创’增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研究对于引导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推进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屈有明
    2024, 7(12):  108-110. 
    摘要 ( 36 )   PDF (1120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仍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思想观念落后导致顶层设计缺失、缺乏教育实践平台导致经验不足、资金扶持不够导致专业师资匮乏等。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如转变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重视行业需求、搭建实践平台,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刘鸿飞, 苟孝贵, 谢殿武, 刘成果, 冉苒, 王英
    2024, 7(12):  111-113. 
    摘要 ( 51 )   PDF (109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资源。为了进一步落实推进重庆知识产权人才强市战略,重庆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和培养模式的优势,培养更多实用性强、合格率高、企业需要的专利代理师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培养方案和实践环节,进一步丰富将理工类学生培养成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刘家友, 陈玉婷, 杜灿鹏
    2024, 7(12):  114-117. 
    摘要 ( 41 )   PDF (118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质量,该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结合工程图学类课程相互密切关联、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与行业和专业课程联系紧密等特点,通过优化课程教学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设计、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完善教学保障措施,建立了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善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制图类课程教学效果,较好地达到了工程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目标。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楼颖莹
    2024, 7(12):  118-120. 
    摘要 ( 39 )   PDF (109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务院于2019年启动了“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的作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对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竞赛+项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以材料类专业为例
    彭红霞, 胡传跃, 李晶, 刘鑫, 田修营
    2024, 7(12):  121-124. 
    摘要 ( 45 )   PDF (115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文针对地方院校材料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竞赛+项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培养模式。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施,在“创新作品竞赛和大创项目”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多项优秀成果。学生积极参与“竞赛+项目”实践活动,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显著提高了创新能力。基于“竞赛+项目”实践活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满足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需求,可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虚拟工厂”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沉浸式实训教学模式
    姚娟
    2024, 7(12):  125-127. 
    摘要 ( 37 )   PDF (109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升级,高职院校逐步开始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这不但可以深化“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可以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和方法,指出其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体验虚拟工厂和车间,从而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笔者认为利用虚拟工厂、虚拟车间等手段改进教学质量,可以构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教—赛—创“三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建设
    王敏, 王银玲, 陈聪聪, 张祖军
    2024, 7(12):  128-131. 
    摘要 ( 70 )   PDF (121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常态化,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之一。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了“教中融赛、赛中强能、创中促研”的教—赛—创“三位一体”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课堂—竞赛—孵化”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在此基础上,探索了高校“双创”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
    “双一流”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贺军义, 张丽, 郑征, 朱林
    2024, 7(12):  132-135. 
    摘要 ( 50 )   PDF (174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校培养学生的任务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计算机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研分离、评价单一等问题,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制约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基于此,该文提出“多维+两翼+三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科研引领、实践驱动、研教结合、互促互升,达到知识育人、能力育人和情怀育人的目的,保障“双创”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开放大学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张冀韬
    2024, 7(12):  136-139. 
    摘要 ( 36 )   PDF (110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主要从事基础农业生产工作,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经营和管理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建设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因此,为适应新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该文旨在探索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立足广西开放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原则和实施过程,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模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王帅, 胡彦伟, 何玉荣, 刘国栋
    2024, 7(12):  140-143. 
    摘要 ( 38 )   PDF (110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产学研合作模式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各自优势,互通互融,资源共享,为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创新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社会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通过分析高校产学研建设现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策略,为助力产学研平台建设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沈艳霞, 赵芝璞
    2024, 7(12):  144-146. 
    摘要 ( 36 )   PDF (112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产教融合是其重要建设内容。该文以电气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新工科的新要求,以主动对接新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线,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江南大学以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电气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实施经验。
    新工科背景下校地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为例
    陈飒, 张淑英
    2024, 7(12):  147-150. 
    摘要 ( 43 )   PDF (113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工科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该文对其校地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贯穿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全过程,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优化课程过程管理。通过对校地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协同育人的目标,提高了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出校地合作的风景园林课程新教学模式,课程充分体现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理念,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新时代背景下口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杨湘文, 覃益华
    2024, 7(12):  151-153. 
    摘要 ( 48 )   PDF (1205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也在稳步提升,这也意味着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口译课程教学已经很难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此强化对教学活动每一环节的把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文对此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并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为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研究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陈克兢, 徐振源
    2024, 7(12):  154-157. 
    摘要 ( 35 )   PDF (12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财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需求。高校在培养财会人才时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发掘学生的学术研究潜质,通过因材施教,培育出更多研究型财会人才,推动财会领域理论的创新发展。该文从财经类高校研究型财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以东北财经大学的实践为例,提出针对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学术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对策,为其他财经类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创新方法
    “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实践的效果评价
    蒙明虑, 漆光紫, 邓树嵩, 周敏, 李阳, 郭蕊
    2024, 7(12):  158-160. 
    摘要 ( 36 )   PDF (125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在卫生统计学课程实践的效果。方法以2021—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卫生统计学课程的2019级1~2班的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组和“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组,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成绩。结果两组在性别、高中数学成绩、入学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不同教学模式在上机操作考试成绩、卷面成绩和综合成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阶段性整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教师教学效果,使学生增强岗位胜任力。
    Excel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赵彩敏, 董新平, 闫润瑛
    2024, 7(12):  161-164. 
    摘要 ( 42 )   PDF (14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传统纸质实验报告的弊端,提出了Excel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利用Excel数据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查阅功能,对大学物理实验所测得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Excel自动批阅实验数据。学生利用Excel快捷﹑准确地处理实验数据,有助于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科学素养;教师利用Excel自动批阅实验数据,减少了烦琐的批改工作量。Excel在理工科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消除了传统实验报告存在的弊端,为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基于KSAO模型构建营养配餐理论与设计课程“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策略
    徐小娟, 曹杏, 谢佳琦, 余姣, 李丹, 王晶云
    2024, 7(12):  165-169. 
    摘要 ( 45 )   PDF (121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SAO模型强调知识K、技能S、能力A和其他特质O的综合发展,以“岗课赛证”融汇育人理念为指导,通过整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技能、课程内容、竞赛技能与职业证书,为构建一体化育人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缓解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该文结合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的必要性,查阅文献及结合教学实践探究食品类专业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引入KSAO模型客观分析公共营养指导岗位的能力及素养,并对43位公共营养指导从业者开展实证研究,在文献分析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岗定课重构教学目标、以课为本落实德技并重、以赛促学培育技能精英、课证融通推动“三教”改革、多维评价开展教学考评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营养配餐理论与设计课程教学策略,实现内涵式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PBL教学法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王彩凤, 李志远, 高海阔, 毛国明
    2024, 7(12):  170-173. 
    摘要 ( 31 )   PDF (1183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课程是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实践性较强、内容抽象、难度较大等特点,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采用PBL(问题导向)教学法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表明:EDA课程改革效果良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积累、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基于翻转课堂的PBL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课程为例
    董姗燕, 朱易春, 严群
    2024, 7(12):  174-176. 
    摘要 ( 36 )   PDF (124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是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必修课,基于翻转课堂的PBL(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宜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该文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调整3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分析,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适应给排水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基于信息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分析
    胡秀娟, 魏雪梅
    2024, 7(12):  177-180. 
    摘要 ( 45 )   PDF (1175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春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对40学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观察组(2018级一班43名、2018级二班42名)、对照组(2017级一班43名、2017级二班48名)4个班级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的成绩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期末成绩、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探索
    黄晓虹, 何惠龙
    2024, 7(12):  181-184. 
    摘要 ( 42 )   PDF (110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人才培养工程,新工科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耦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主动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践行新工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发挥高校人才培养职能。该文以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近5年授课情况,提出“一条主线,四个融合”的实践思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线,融合“项目驱动、赛课结合、导师指导、共建平台”,合力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适用于应用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求,对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有重要促进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研究——以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为例
    曾艾东, 徐懂理, 张东东, 李东野, 赵上林
    2024, 7(12):  185-188. 
    摘要 ( 53 )   PDF (152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建设立足发电厂电气部分智能电气设备的装配情况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现状。在思政教育背景下,该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路径,在引入电气工程技术前沿、丰富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内容,通过校企共建实验室改进实践教学和在课程讲授全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3个方面开展了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产教融合教学建设与改革研究。
    创业实践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管理模式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经姗姗, 姚山季, 孙惠
    2024, 7(12):  189-191. 
    摘要 ( 39 )   PDF (126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很多高校都在此项赛事的组织、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文选取南京工业大学为重点研究对象,梳理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大赛的组织管理经验和育人成果。
    面向产教融合的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陈明华, 张雪, 张文超, 贺训军
    2024, 7(12):  192-194. 
    摘要 ( 38 )   PDF (112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根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特点,分析了当前该专业传统教学方法中实践教学的难点,例如学科交叉背景不突出、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灵活性差以及考核机制单一等;针对传统实践教学难点,探讨了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校企协同教学、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协同考核机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校为企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1+N”众创空间体系建设探究
    张伟, 孙文娜
    2024, 7(12):  195-198. 
    摘要 ( 38 )   PDF (110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1+ N”众创空间体系,能够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重要的载体,然而在该体系建设中,面临着在社会衔接能力、“1+ N”优势发挥及参与主体等方面的问题。该文通过深入分析众创空间的科学内涵,帮助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出多维主体、二级协同及提高成果转化率等策略,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