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惠娟,陈仲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文汇,2020(14):57-58. [2] 王佰亮,陈浩.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探索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129-132. [3] 教育部.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2023. [4] 刘祎,桂志国,张权.新医工结合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学园,2023,16(8):13-15. [5] 吴凡,李曼丽.跨学科本科课程整合方法与机制——以美国三所研究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158-164. [6] 刘有军,南群.论中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1,40(3):314-317. [7] 王伯初,徐志玲,孟润.“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综合类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12):1-4. [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5(1):10-11. [9] 毕晓艳,罗晓飞,肖嘉莹.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5):50-52. [10] 张力. 新工科背景下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与育人新范式[J].江苏高教,2022(10):74-79. [11] 李广平,陈武元.从设置现状到实施效果: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质量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23(7):82-88. [12]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29-34,70. [13] 吴玲英,李滟波,郭龙.现代大学教育:“结果导向教育”与“产出导向法”[J].现代大学教育,2022,38(6):30-38. [14] 秦方雨,邱意弘,白景峰,等.基于OBE理念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探索[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23,44(1):103-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