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5-07-25
上一期
理论研究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
李勇刚, 李静, 刘婷, 许庚辰
2025, 8(14): 1-4.
摘要
(
50
)
PDF
(1563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迫在眉睫。该文分析了传统高等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实践策略,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旨在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为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李书舟, 容慧
2025, 8(14): 5-7.
摘要
(
15
)
PDF
(11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和就业形势的变革,传统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该文基于产教融合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展开探索,分析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旨为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教育个性化学习的路径探索
梁玲云
2025, 8(14): 8-12.
摘要
(
20
)
PDF
(113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等教育正经历从“规模化知识供给”向“个性化成长适配”的范式转型。该文聚焦人工智能驱动下个性化学习路径的探索,从教育数据精准构建、个性化服务提供、人本生态学习模型建构和资源库构建4个维度,系统构建“数据诊断—智能建模—精准导航—生态协同”的策略体系,探索智能技术赋能个性化教育的路径,为高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省属师范高校学生“五育”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赵明天
2025, 8(14): 13-15.
摘要
(
16
)
PDF
(126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提出,对省属师范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更加完善的“五育”综合评价体系成了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文以省属师范高校为切入点,在进一步明确“五育”综合评价指标及权重的基础上,从德、智、体、美、劳5个教育层面着手,提出如何更好地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五育”综合评价体系。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对医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王艳宁, 张娟, 尹舒, 张林林
2025, 8(14): 16-18.
摘要
(
13
)
PDF
(123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为医学教育带来挑战与机遇,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基础必修课,对医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该文深入探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对医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详细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期望切实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助力医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学革新
“专创融合”视域下财务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策略研究
石璟
2025, 8(14): 19-22.
摘要
(
16
)
PDF
(124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为满足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各高校纷纷探索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方法。为进一步落实“专创融合”要求,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全面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该文以财务课程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双创”教育与财务课程教学的融合价值、内容和方法,旨在实现“双创”能力培养的常态化与长期化。
协同城乡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的GIS教学改革与实践
董晓媛, 杜森, 施小斌
2025, 8(14): 23-26.
摘要
(
15
)
PDF
(151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系列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深了对GIS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探索适宜的GIS课程教学模式,建立城乡规划设计课程与GIS课程的协同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该文从GIS课程教学现状出发,重点探讨了GIS课程与城乡规划设计系列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结构设计,克服传统GIS课程存在的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重构课程内容,改革并完善教学过程性考查评价指标,逐步建构协同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系列课程的GIS课程教学体系,以期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班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张惠颜, 林孟龙
2025, 8(14): 27-30.
摘要
(
15
)
PDF
(113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深化“三教”改革、“三全育人”,该文剖析了教育类专业核心课程班队管理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共鸣难、能力迁移难、理论与实践同步难”等问题,提出依托小学教育联盟优质实践基地、漳州市家庭教育融合发展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岗赛课证”融通重构课程、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活动贯穿、六环联动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创新创业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邓香宁
2025, 8(14): 31-34.
摘要
(
16
)
PDF
(12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各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课题。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也是提升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构。该文探讨了在创新创业视角下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旨在构建一套完整、系统、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健康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罗泽萍, 潘立卫
2025, 8(14): 35-37.
摘要
(
16
)
PDF
(11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领域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药理学课程在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在民众普遍关注健康的背景下,药理学课程教学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该文针对药理学课程,深入分析其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性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及探索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模拟教学等,旨在促进药理学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改革研究
贾炜, 苏凌云
2025, 8(14): 38-40.
摘要
(
18
)
PDF
(126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旨在深入研究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模式,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通过对现状和改革原则的剖析,构建包含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互评、专家评价和家长评价的多元化主体体系,完善涵盖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全面化指标体系,创新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评价工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与应用于教学改进。经此改革,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体育育人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职建筑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
胡青, 朱丽, 邓梨方, 薛成璇
2025, 8(14): 41-44.
摘要
(
10
)
PDF
(12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教育政策与技术发展双重推力、院校实际与改革需求,对高职建筑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内容与数字化技术的动态融合、“OBE(成果导向教育)-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的进阶教学模式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的数字化改革等举措,实现课程教学数字化改革的突破;将建筑识图工艺、安装计量计价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3个模块进行系统集成,形成“认知建模→技能训练→综合应用”的螺旋式课程架构;构建“三维四阶”智能评价体系,在数据维度验证了差异化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在职业能力认证、竞赛成果的量与质突破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验证了数字化改革对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研”融通的赋能效应。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探索
刘洪波, 徐树全, 董勋, 许骞艺, 曾庆龙
2025, 8(14): 45-49.
摘要
(
11
)
PDF
(113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指南》为依据,深度融合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新时代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育人目标的精准定位、育人要求的细致梳理到课程思政融入途径的深入挖掘,系统归纳并设计出适配该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政要点与主要融入策略,旨在为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同时也为土木工程专业其他类似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教育数智化变革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图谱建设研究
李翠芹, 袁培耘, 贾双珠, 陈娟, 敖先权, 肖仁贵, 王海燕
2025, 8(14): 50-52.
摘要
(
13
)
PDF
(120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数智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知识图谱作为推动教育数智化的核心驱动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优势,分析了知识图谱研究的现状,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关联相关的学习资源,构建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图谱,并将其用于已开设该课程的班级,发现知识图谱不仅有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还可促进教师进行精准化教学。
民办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赵佩玉
2025, 8(14): 53-56.
摘要
(
13
)
PDF
(163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课程是其根本载体和关键。民办高职院校将“岗课赛证”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既是提高课程适应性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该文基于“岗课赛证”相互融通的现实背景,结合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实施要求,从立足岗位需求,优化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对接典型任务,引入“赛证”标准,重构课程内容;更新教学理念,聚焦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合作,融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评价内容,融入成果导向,优化评价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以“岗课赛证”融合为导向的课程建设路径。这对于有效避免民办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突出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
宋萍, 徐娴, 余静, 李娜, 吴丽娜
2025, 8(14): 57-59.
摘要
(
14
)
PDF
(11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采用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满足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食品生物技术实验课程为例,将成果导向理念整合到项目式学习中,建立项目学习成果与课程能力指标的对应关系,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流程,创建集综合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实操考核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工程思维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并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在提升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方面取得显著进步,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这种基于项目式的课程模式为食品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王艺添, 石韵, 顾莉栋, 吕佳琪, 李任君, 刘悦
2025, 8(14): 60-62.
摘要
(
12
)
PDF
(114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变革。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涵不断拓展,但仍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建设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此,该文提出拓展教学资源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践、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工程项目驱动式及个性化分层教学策略等改革措施,旨在培养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以推动机械类专业教育创新发展。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改新探索——实践导向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
从扬, 徐仁杰
2025, 8(14): 63-65.
摘要
(
12
)
PDF
(126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该文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个方面入手,提出实践导向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教改措施。研究表明:教改措施有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实践导向与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课程教改的关键,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改革与发展
大商科课程美育创新路径研究——以沟通与组织协调课程为例
张国园
2025, 8(14): 66-68.
摘要
(
10
)
PDF
(11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局限于专业技能和知识层面,更重视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及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沟通与组织协调课程是商科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该文通过创新教学路径,将美育融入商科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情怀。
大数据驱动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束劲, 孙敏, 杨钰
2025, 8(14): 69-72.
摘要
(
16
)
PDF
(11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探讨大数据驱动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通过分析大数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阐述了大数据驱动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数据驱动的教育理念、数据质量不高以及教师缺乏大数据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接着提出了营造大数据驱动的教育文化氛围、建立多渠道数据采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策略,以提高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探讨
张宏昊, 金维才
2025, 8(14): 73-75.
摘要
(
11
)
PDF
(114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思路,首先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随后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引领缺失、实践教学不足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强化高校思政的引领作用、深化产学研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及打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系统等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汪丽娟
2025, 8(14): 76-78.
摘要
(
10
)
PDF
(11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将“双创”教育融入高等院校课程实践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融合性原则,并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必须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保障体系,分层次、模块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和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孵化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低空经济下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于成
2025, 8(14): 79-81.
摘要
(
7
)
PDF
(123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当前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该文通过分析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发展的关系及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从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实践课程与项目合作、AI场景化教育与数字技术应用、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平台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成张帆, 刘志英
2025, 8(14): 82-85.
摘要
(
12
)
PDF
(121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亟须转型升级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理念更新滞后、数字化课程体系不足、实践平台支撑薄弱、多元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生态协同理念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等,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这些举措对于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加快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基于AI辅助翻译的新文科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庞笑, 王佳怡
2025, 8(14): 86-89.
摘要
(
14
)
PDF
(112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AI(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促使教育领域发生变革。AI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也为英语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何在传统英语专业教育中融入AI辅助翻译,培养既具备扎实语言基础、又能够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分析和探讨AI辅助翻译技术在英语专业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新文科教育理念,探索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为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AI技术的高校会计专业就业影响探析及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张敏
2025, 8(14): 90-92.
摘要
(
9
)
PDF
(11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AI(人工智能)技术有着诸多的应用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计岗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一定的影响。该文探讨AI技术对于高校会计专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人才培养策略,期望为新时代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基于学科交叉的拔尖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朱雯姝, 夏阳, 詹亚力
2025, 8(14): 93-95.
摘要
(
9
)
PDF
(112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课程设置和学科间关系更侧重单一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来,通过对于学科交叉概念的引入和交叉学科的设置,高等院校需要从国家战略方向和学校顶层设计出发,重新思考及规划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该文着眼于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提出引进书院制或学院联盟的管理模式、更新设计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优化建设智能化研究生管理信息平台并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机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高校学科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俞玲, 肖雨桐, 康翦冰, 李媛媛
2025, 8(14): 96-98.
摘要
(
9
)
PDF
(112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该文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性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定义;研究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的变化,分析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核心要素,探讨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旨在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大数据视阈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黄洪雷, 韦璐
2025, 8(14): 99-102.
摘要
(
11
)
PDF
(12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大数据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驱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深化校企合作,结合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从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系统、加快构建“1+X”认证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等方面,有效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错位的矛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例
曲柳, 陶绍虎, 李喜坤, 柳泉
2025, 8(14): 103-105.
摘要
(
11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建设一流专业的关键要素。该文以新工科领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例,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学科交叉、高素质、动态管理教师团队构建3个方面入手,结合国内外的教学模式,提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高兴
2025, 8(14): 106-108.
摘要
(
12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围绕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展开深入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背景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其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关键作用;然后,论述了创新型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框架,涵盖明确团队目标、优化团队结构、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校企合作以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方面;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部分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为其他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
模式探索
“双碳”目标下采矿工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袁超, 余伟健, 胡强强
2025, 8(14): 109-111.
摘要
(
16
)
PDF
(11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双碳”重大战略目标背景下,传统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国家对煤炭行业绿色、低碳与环保的需求,亟须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该文深入剖析了“双碳”目标下传统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采矿工程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并建立了以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树立跨学科思维理念、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实验创新能力与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为核心的采矿工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五育并举”背景下一流大学艺术展演模式构建研究
徐子蕙, 霍楷
2025, 8(14): 112-114.
摘要
(
12
)
PDF
(12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因此,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一流大学艺术展演模式的构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索一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融合育人的教育展演路径。该文立足“五育并举”背景,探究一流大学艺术展演如何进行更好地发展,并鼓励学生在展演中检验所学知识,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尤号田, 陈建军, 石雪, 韩小文
2025, 8(14): 115-117.
摘要
(
10
)
PDF
(12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测绘学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该文从多学科交叉背景出发,系统分析当前测绘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如“模块化课程”“双导师制”“产学研平台”等,以实现跨学科融合,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该文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测绘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高技术领域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西部高校实践探索
施瑶, 李佳玲, 叶鹏程, 黄桥高, 卢丞一, 潘光
2025, 8(14): 118-121.
摘要
(
12
)
PDF
(118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西部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性总结,指出面对国家科技发展应自立自强的迫切需求,为促进西部高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革新高技术领域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确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新理念、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多样化实践平台、完善个性化培养体系等举措,显著提升西部高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高职毕业生职场软技能培育路径探索
李范珍
2025, 8(14): 122-124.
摘要
(
14
)
PDF
(11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职场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职场软技能已成为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该文深入分析了高职毕业生职场软技能培养的现状及其重要性,系统探讨了教育体系、个人认知、社会环境等多维度影响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职业规划指导等多元化发展策略;结合典型案例,探索了软技能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及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养成——以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课为例
田松梅
2025, 8(14): 125-127.
摘要
(
15
)
PDF
(117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速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融合,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各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的数字化人才一方面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另一方面要具备综合能力,能够承担相应工作,并协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成为高职院校面对的重要课题。该文以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为例,在实训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字素养的路径。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职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邢倩倩, 梁佩佩, 刘晓丽
2025, 8(14): 128-130.
摘要
(
13
)
PDF
(126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予以实践。然而,高职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面临诸如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学习方法缺乏创新、核心素养培育流于形式等问题。该文以高职数学课程为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一种旨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研究验证其在提升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及核心素养方面的有效性。
湖南大健康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研究
杨玲, 唐强
2025, 8(14): 131-133.
摘要
(
10
)
PDF
(11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家提出大健康理念,促进了健康产业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并对相关产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健康产业人才,高校需重视育人模式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该文从湖南大健康产业角度出发,论述了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分析了湖南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旨在提升健康类专业育人质量,为后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的多维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韦双颖, 高振华, 张彦华, 张大伟, 霍鹏飞
2025, 8(14): 134-136.
摘要
(
11
)
PDF
(114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内涵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以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遵循“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将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作为突破口和主要创新思路,探讨多维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将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等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高校打造为服务企业的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师资的教学和科研优势,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行业竞争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新时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
陈文婷
2025, 8(14): 137-139.
摘要
(
10
)
PDF
(20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对高校青年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而民办高校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文化底蕴不深厚,青年教师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该文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结合其发展机制影响因素,从发展环境优化、管理体系完善和素质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商务缅甸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何亚琼
2025, 8(14): 140-142.
摘要
(
9
)
PDF
(11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才匮乏是制约云南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该文首先介绍了口岸经济及其发展情况,以及云南在口岸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阐述了商务缅甸语人才培养在口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其次,对云南高校商务缅甸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商务缅甸语主要从事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最后,提出商务缅甸语人才培养的5条路径,即建设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文化特点的商务缅甸语课程,优化整合商务缅甸语实践教学,改革商务缅甸语人才培养的课堂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校企合作的评价机制。
创新方法
“VR+AI”技术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的探究
艾伟, 袁鹏, 金俊
2025, 8(14): 143-145.
摘要
(
9
)
PDF
(200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适应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促进工程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该文构建了基于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挖掘了工程创新实践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以及“VR + AI”技术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从工程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变革、VR教学平台搭建、AI教师模块开发、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展开研究,以实现工程创新实践的个性化与智能化教学。
Bloom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肝胆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束保昆, 刘锋, 陈鹏
2025, 8(14): 146-149.
摘要
(
10
)
PDF
(12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设计融入Bloom目标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肝胆外科大课教学方案,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方法学生依据班级编入不同小组,实验组施行整合Bloom目标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书面测验和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学成果。结果从理论知识考核来看,实验组的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显著性(
P
<0.05);此外,在关于激发学习兴趣、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自学能力及提升临床思考技巧的问卷反馈中,运用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和案例分析的实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肝胆外科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合Bloom目标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模式较传统教学方案具有显著优势。
OBE理念下SPOC任务驱动法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构建
颜星, 龚茁, 刘慧, 段丹, 欧阳筱瑶
2025, 8(14): 150-152.
摘要
(
12
)
PDF
(126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社会医学课程核心内容为准绳,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导向,结合公共卫生岗位人才要求,从学生需求和教学实践出发,有机融合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任务驱动法的优势,在社会医学课程中通过构建增强学生岗位胜任力的SPOC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期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TRIZ理论在农业工程类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崔宏伟, 金鑫, 于美佳, 马淏, 任静
2025, 8(14): 153-156.
摘要
(
12
)
PDF
(11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速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该文以河南科技大学农业工程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TRIZ理论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从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前瞻性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挖掘、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法的创新模型以及本科生创新创业激励的创新机制4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基于PBL的“三环六步”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马影, 王雪
2025, 8(14): 157-159.
摘要
(
13
)
PDF
(214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的发展,项目式学习法(PBL)的普及,亟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该文探究基于PBL的“三环六步”嵌入式教学模式构建,在模式实施中提出以下实践建议:“项目主题”是模式实施的逻辑起点,应结合趣味性、挑战性、跨学科性要求精设项目主题;“项目目标”是模式实施的总体方向,应结合课程目标、SMART原则巧构项目目标;“环节步骤”是模式实施的核心内容,应结合学生课前学练、课中展示、课后反思情况,监控环节步骤,以促进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基于CDIO理念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旭妍, 李晓, 李彬, 郭华玲, 武志博
2025, 8(14): 160-162.
摘要
(
8
)
PDF
(137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列车运行控制技术课程难以系统和全面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现状,该文开展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塑项目式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改革,有效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基于成分显示理论的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例
张亚珍, 黄莉
2025, 8(14): 163-165.
摘要
(
12
)
PDF
(12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推动着混合式学习模式朝常态化的方向发展。该文基于梅瑞尔成分显示理论,设计与安排线上线下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设计混合式学习活动,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混合式学习中,学生的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最后从学习目标、学习体验和学习支架3个层面提出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建议。
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张阳
2025, 8(14): 166-168.
摘要
(
11
)
PDF
(154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智能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察和反馈方式,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语音识别和面部表情分析,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全面的评价工具。该文通过结合识别言语数据和面部分析数据,探索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并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供支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深度学习模型及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研究表明:综合分析言语和面部数据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及教师的教学表现,为教育实践提供实时反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行为分析的精度,推动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创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项目式教学在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陈伟健, 宋滨娜, 章顺虎
2025, 8(14): 169-171.
摘要
(
12
)
PDF
(126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项目式教学在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中的应用,通过采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项目任务、组织项目实施、总结与反思等措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还能够将其学以致用,这与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向高度契合。实践表明:项目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发展研究
文楠, 迪力亚·迪力夏提, 吕志伟
2025, 8(14): 172-174.
摘要
(
13
)
PDF
(11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需突破传统的竞技体育主导模式,转向文化传承与健康素养并重的教育方向。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以现代竞技项目为主,教学内容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入可有效丰富教学形式。基于此,该文阐述了新疆高校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发展的意义、现状,提出了融合发展的策略,旨在为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创业实践
基于ARCS理论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训提质增效路径研究
廖春玲, 苏芳, 黄一芳
2025, 8(14): 175-179.
摘要
(
12
)
PDF
(12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最权威、最高等级的大学生赛事,已成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其比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赛团队能否主动投入比赛全过程,激发并维持参赛团队的内在动力是提升参赛成绩的关键。该文针对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培训动机不足的问题,基于ARCS理论,从注意、相关性、自信心、满足感4个维度探讨如何激发参赛团队动机,构建医学生参赛的ARCS动机模型。
基于短视频大赛的大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张怡靓, 张安琦
2025, 8(14): 180-182.
摘要
(
15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聚焦河北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参与“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短视频比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参赛学生团队背景单一、英语口语及短视频剪辑能力较弱。为提升学生的参赛兴趣和成绩,该文建议加强跨学科组队、英语口语及视频剪辑技能培训,并利用Praat语音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陶都紫砂学院基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产学研实践研究
邓举青
2025, 8(14): 183-185.
摘要
(
10
)
PDF
(11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AI(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品迸发的活力和竞争力背景入手,依托紫砂“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文化背景,通过开设紫砂非遗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大模型进行紫砂开源、对抗训练和实时、智能、交互式的AI辅助新品开发,建立具有紫砂特色的数据库和知识图谱模型,从AI融入课程体系架构、师资团队提升、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在紫砂陶领域中模型开发、个性化定制和市场转化中应用的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任文艳, 徐伟丽
2025, 8(14): 186-188.
摘要
(
9
)
PDF
(11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衡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因此,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不仅是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开放型区域实践基地建设及基地功能实现探究——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例
樊红梅, 雷华, 陈品学, 梁仕谦, 邓洪秀
2025, 8(14): 189-192.
摘要
(
9
)
PDF
(130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的重要平台。基地的建立依托专业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专业生产技术应用中心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重点在于建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产教融合教育与教学资源中心;基地功能的实现依托基地人员、基地项目管理及基地制度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重点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基地人员任务,构建开放共享及产教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助力龙江数字经济振兴的路径研究
杨江, 季东军, 李翠, 马超
2025, 8(14): 193-195.
摘要
(
10
)
PDF
(11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需要顺应新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优秀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该文探究职业教育助力龙江数字经济振兴的路径,明确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智媒时代基于VR辅助的数字博物馆视听语言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万艳
2025, 8(14): 196-198.
摘要
(
17
)
PDF
(11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智媒时代,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在不断深化。该文聚焦基于VR辅助的数字博物馆视听语言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探讨其在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博物馆与视听语言教学相融合的优势,阐述了该基地建设的具体路径,涵盖技术融合、资源整合、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实践表明:该基地建设提升了教学效果,为教育质量提升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