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3-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地方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
王广, 欧阳红, 李林永
2023, 6(16): 1-4.
摘要
(
211
)
PDF
(1279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区域性人才的重要作用,既具有典型的行业性和区域性特征,也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供支持。该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地方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体外诊断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培养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龚道元, 陈祥凤, 黄珠贤, 王晓娟, 陈海生, 邱河, 李启欣, 陈鑫, 朱向星, 廖钊宏, 王俊利
2023, 6(16): 5-8.
摘要
(
85
)
PDF
(1315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产业、科研是现代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大资源,产业学院是三者融合出现的高级组织形态,可以弥补传统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该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及医院检验科共同组建的体外诊断现代产业学院为例,从产业学院管理机构设置、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学生培养、科技服务等方面介绍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措施,实践证明,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建立的校企(院、校)协同、志趣结合的医学检验特色拓展方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GPT模式的LLM模型构建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问答系统研究
林德力, 范玉婷, 廖心妍, 林叶, 林志远, 陈致州
2023, 6(16): 9-14.
摘要
(
160
)
PDF
(1732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数据统计过程中繁杂的问答体系,探讨基于GPT模式的LLM模型构建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问答系统。基于GPT模式的LLM模型问答系统构建的三个学习过程包含训练监督策略模型、训练奖励模型和利用PPO算法微调SFT模型。问答系统构建涉及学校综合数据信息指标、师资队伍数据指标、学生情况数据指标、专业办学数据指标、产教融合数据指标五个方面的思维链建设,为准确构建逻辑体系搭建基础框架。
教学革新
基于项目驱动的综合电子技能课程改革探讨
王新刚, 余颖
2023, 6(16): 15-17.
摘要
(
49
)
PDF
(1620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分析了当前本科生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实践课程改革的新思路。通过挖掘高校内部需求,解决了工程教育中实践项目来源少的问题。在全过程工程环境中,从设计者和制作者两个维度训练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有效地缩小了学生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
“六维融合”的理实虚一体化课堂改革实践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为例
高彩云
2023, 6(16): 18-21.
摘要
(
57
)
PDF
(1385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必然发展趋势。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该文以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对接数字贸易领域新业态、构建教学新场景的背景下,实施“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评价、条件保障”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为目标,打造 “六维融合”理实虚一体化课堂的实践过程及其对高职课堂教学的启示。
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郭琳, 冯瑞珏, 郭志雄, 邓筠, 王玕, 王智东
2023, 6(16): 22-25.
摘要
(
47
)
PDF
(1573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文阐述电路课程在理论课堂及实验课堂的7种教学模式,提出两种实践环节,作为有效补充,同时,在基于三项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运用量规法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改革
刘文义, 徐峰, 唐玲, 王华, 孟凡莹, 张伟
2023, 6(16): 26-28.
摘要
(
43
)
PDF
(1274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绘图能力是工科生必备的一项技能,计算机绘图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该课程为对象,该文从资源整合、内容优化、师资团队、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育人等方面介绍了陕西理工大学计算机绘图课程教学团队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萌, 王梦梦, 施艳艳
2023, 6(16): 29-31.
摘要
(
49
)
PDF
(127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快速发展,微电子应用、无人驾驶汽车、5G通信等各种前沿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伴随各种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也需要调整和更新,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透彻。同时,教师的知识储备也需要扩充,应加强师资建设,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该文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与实习实践改革新探索——以中山大学为例
龚喜, 苗建明, 陈启超, 利杰, 谢鹏
2023, 6(16): 32-35.
摘要
(
120
)
PDF
(141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是一门交叉融合学科。在新工科模式下,基于认知实习、专业实践及大学生创新团队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新船海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有的实习实践教学从就业导向逐步转变为创新创业导向,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创建新型实习实训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海洋相关专业的重要课题。该文以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结合创新创业等比赛实习实训教学改革的过程为例,从改革方向、方案、实施等几个方面对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实习实训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相关海洋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夏吉安, 母文涛, 徐荣旺, 杨善群, 袁望皓, 朱俊
2023, 6(16): 36-39.
摘要
(
77
)
PDF
(1577KB) (
1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通过“项目驱动—产学研融合—能力培养—创新应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以教师科研项目为驱动,聚焦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产学研融合,将大数据交叉学科创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融入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以项目为驱动的大数据技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以及科研探索的能力。
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工程制图案例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王旭磊, 关莉, 高阳, 黄亚博, 陈雷明
2023, 6(16): 40-42.
摘要
(
90
)
PDF
(1298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工程制图基础是理工科本科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工程制图基础教学不能匹配新工科的研究与实践的要求。该文探讨了工程制图基础课堂模式、教学方式和知识传授手段等问题,提出了案例型教学的新思考,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强调从“多而全”向“少而精”的理念过渡,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兴趣引领和价值取向,以期为工程制图基础课程的高质量教学提供借鉴。
基于学习通的线上对分课堂的应用统计学教学设计研究
邓畏平, 袁萍
2023, 6(16): 43-45.
摘要
(
106
)
PDF
(127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思路,将基于学习通的线上教学和对分课堂相结合,提出了“线上导学→线下提问→精讲+留白→线上讨论”的教学模式。线上导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展开知识的预习和学习,线下提问的环节以检验和督促课前预习,在精讲和留白部分,教师只讲知识的框架、重点和难点,留白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内化,线上讨论给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提供了空间。线上和对分课堂的融合,留给学生时间以内化吸收,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通平台的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数据反馈,教师据此数据可以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创新——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课程建设
钟俐
2023, 6(16): 46-48.
摘要
(
53
)
PDF
(1275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工程专业以学科通修课程和专业发展课程为主的核心课程群,在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在核心课程群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后续持续改进及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系统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李明辉, 霍慧芝, 雷涛
2023, 6(16): 49-51.
摘要
(
54
)
PDF
(1344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整体”或者“系统”的思维方式来科学分析复杂的工程方案和解决非稳定性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全局看待问题能力。针对新入学研究生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学生学情和课程需要与学生具备的能力不匹配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该文提出对系统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采用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为起点、结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与实际大科学工程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课程优化方法,从而实现高质量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植物学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刘华彬, 周成
2023, 6(16): 52-54.
摘要
(
44
)
PDF
(124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农学、园艺和生物学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对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该文就当前植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以学为中心、以教为手段、以引导为策略、以评促改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和方向,以期为植物学教学改革和科研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殷玉霞
2023, 6(16): 55-57.
摘要
(
109
)
PDF
(1277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院校在育人过程中更关注复合型人才培养。“1+X”证书制度分别对应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该制度提出的根本目的是弥补现有职业教育的不足,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的热门专业,也应基于“1+X”证书制度推行的契机,着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该文主要就“1+X”证书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问题进行探讨,积极探索具体的教学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省属高校院校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路径——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
俞师
2023, 6(16): 58-61.
摘要
(
52
)
PDF
(125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院校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已近20年,其根本目的是提高高校管理品质,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院校研究在国内高校的发展不均衡,对地方省属高校发展进行院校研究有着现实的诉求。然而,地方省属高校的院校研究面临诸多问题:管理思维的局限性、机构设置的形式化、数据系统来源的缺乏、学校发展定位的泛化。为了解决问题,地方省属高校推进院校研究需扩大院校研究的影响力、整合院校研究机构和人员、发挥数据的实质作用、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路径。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思考
王嫚嫚
2023, 6(16): 62-64.
摘要
(
41
)
PDF
(140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理清学科建设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学科评估视角下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以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同时剖析学科建设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研究
把元霄
2023, 6(16): 65-67.
摘要
(
48
)
PDF
(136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创新素养等多元要素的融合体。该文结合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形势,以校企合作育人为路径,搭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框架体系,并从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多元实践、优化社会支持、优化创业保障制度四个角度出发,探析基于多元一体的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学生创业能力培育机制的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目标与成果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
刘润孟, 霍楷
2023, 6(16): 68-71.
摘要
(
50
)
PDF
(128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视域下,随着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亟须改革,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该文通过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基于目标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入手,通过调研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在明确培养目标、搭建创业平台、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深入发掘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对策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基于“专创融合”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张胜
2023, 6(16): 72-76.
摘要
(
68
)
PDF
(1385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高校建立“专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需要。该文基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以林产化工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构建,形成“一心六面”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实践与思政双向联动的育人机制,“项目实施—‘双创’竞赛—成果转化”的目标达成机制,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科教结合、专企合作”的长效教学机制。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促进了教学成果与教学资源的积累,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支撑。
书院制模式下第二课堂建设实践路径分析
杨华萍
2023, 6(16): 77-79.
摘要
(
49
)
PDF
(140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第二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书院制建设要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进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该文积极探索书院制模式下的第二课堂建设,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局面。以书院管理为基石,搭建第二课堂新型管理模式;以模块化教育为核心,构建第二课堂“1+3+5+1”育人体系;以书院活动为抓手,推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化设计;与学院形成合力,构建“双院”协同育人机制。
围绕材料成型全流程的CAE课程体系教学探索
崔建中, 范洁
2023, 6(16): 80-83.
摘要
(
32
)
PDF
(147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生产一线解决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人才能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对本领域内的工程产品进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针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有CAE课程体系的问题,该文从提高该专业人才的整体工程能力角度出发,围绕CAE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内容、课程时序及课程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增加数学及力学等基础类课程内容,并进行以解决复杂问题为导向的网状结构授课,学生可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以北华大学为例
张占国, 刘晓波, 孙丽霞, 耿德旭, 武广斌
2023, 6(16): 84-87.
摘要
(
80
)
PDF
(130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工科视角,以产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服务性三个基点,深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内涵定位,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4+4”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工程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引导机械类专业把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联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高职辅导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析
于强强
2023, 6(16): 88-90.
摘要
(
50
)
PDF
(127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果的一大要素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创业就业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知识的聚集地、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输出口,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就业指导。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职辅导员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剖析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现存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汪丽娟
2023, 6(16): 91-94.
摘要
(
41
)
PDF
(1278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很多高校都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三全育人”中,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但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简要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所起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下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优化对策,旨在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模式探索
“双碳”战略背景下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杜彦斌, 曾丹
2023, 6(16): 95-98.
摘要
(
56
)
PDF
(128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战略催生了机械类新工科复合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该文在分析目前“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不足、交叉融合难度大、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机械类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
“双碳”背景下能动专业“源—储—排—智”课程新模块构建
贾永英, 刘晓燕, 马川, 王忠华, 武传燕, 施微
2023, 6(16): 99-101.
摘要
(
72
)
PDF
(130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碳”目标正在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急需低碳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东北石油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和新工科建设要求,以及产业技术发展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探索将专业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建立“新能源—储能—低排—人工智能”“双碳”选修课程模块,为实现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初探——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李金波, 杨长德, 张伟光, 常治国, 李永武
2023, 6(16): 102-104.
摘要
(
59
)
PDF
(1282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得以迅速推广,对实践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该文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现状,深入开展问题梳理和理论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适用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对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一定指导与促进意义。
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与思考
樊红红
2023, 6(16): 105-108.
摘要
(
71
)
PDF
(1278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英语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逐步引入对分课堂模式,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英语知识,提升教学效果。对分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重讲轻练和“以讲代练”“以点带面”与“以教促学”等现象,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该文对对分课堂模式的概念、应用对分课堂模式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例
李艳, 朱丽烨
2023, 6(16): 109-111.
摘要
(
50
)
PDF
(137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进一步了解目前的网络学习资源能否满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数据采样,对影响在线自主学习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大学生基于网络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现状及发展策略。
基于知识共享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刘洋, 王晓伟
2023, 6(16): 112-114.
摘要
(
64
)
PDF
(127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应以知识之间的流动、共享、转化为中介,充分利用智力资本,以高质量的知识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该文以大学生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间的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探索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出发,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计划行为理论下的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识关系探究
刘晓岩
2023, 6(16): 115-120.
摘要
(
53
)
PDF
(1446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研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运用TPB背景和研究假设,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数据分析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意识之间的中介变量。通过对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用AMOS软件构建SEM“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识有明显的正向直接影响。同时,通过TPB的三个建构,检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产生的正向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向创业教育者传递了关于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方面的有关重要信息,也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带来科学启示。
践行学业导师制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经验探讨——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例
黄亮, 李鑫
2023, 6(16): 121-123.
摘要
(
47
)
PDF
(1299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全学分制高校的学业导师制建设是我国高教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其实践经验的探讨仍存在提升空间。该文在分析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业导师制建设模式及广东财经大学从中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从核心理念、政策指引、资源投入、组织领导、协同育人、质量监控六个方面详细总结了该校的学业导师制建设经验,以期为其他完全学分制高校优化学业导师制提供有益启示。
应用型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S高校为例
刘小玲, 周梅
2023, 6(16): 124-127.
摘要
(
48
)
PDF
(1255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专业的“专创融合”给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带来了挑战。S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旅游领域的创新型人才。该文针对S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填补“专创融合”项目研究激励政策空白,将教师指导学生的奖励政策从“双创”立项延伸到学生入驻孵化园,甚至到学生创立公司和获取创业补贴的建议;在教育模式上,提出了将一些常用的创新方法引入课程教学,多采用翻转课堂的建议;在教育资源上,提出了免费全天候开放专业实验室与实训中心、打造专门的创新空间、加强校企合作等建议。
政产学协同下应用型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岗位胜任力分析
林锦
2023, 6(16): 128-130.
摘要
(
51
)
PDF
(137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立足“互联网+”背景,围绕着当前我国跨境电商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展开研究。分析产学协同育人背景下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创业胜任力的具体要求,明确应用型高校的育人方向与课程改进方向,采用了问卷量表与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对多项岗位胜任力的关键影响指标及其重要性进行归纳,帮助企业与高校“分轻重主次”规范和重构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与智能建造专业协同发展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翟攀攀, 郑超, 宋帅奇, 宋新生, 何宗要, 吕大为
2023, 6(16): 131-135.
摘要
(
122
)
PDF
(138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新工科建设专业的代表,智能建造专业存在专业建设时间短、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在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与智能建造专业协同发展背景下,该文从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入手,分析了人才培养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出发,分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基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学科间交叉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师资队伍发展及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等角度,探索面向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智能建造专业就业情况进行分析。该研究为新工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创新方法
BOPPPS和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盛业青, 旷菊红, 关开中
2023, 6(16): 136-139.
摘要
(
87
)
PDF
(168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微分方程是理论数学与应用数学紧密结合的学科,是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理工科学生的公共课——高等数学的主要教学单元。该文在OBE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常微分方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运用”教学单元为例,在教学中实施BOPPPS和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建构有效教学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反馈。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王宗婧, 陈健
2023, 6(16): 140-142.
摘要
(
32
)
PDF
(137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招生层次及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发生变化,使得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要求,课程体系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不同需求,该文立足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扩招生源的学情分析,创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建设。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
任艳红
2023, 6(16): 143-146.
摘要
(
38
)
PDF
(127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即为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教学气氛,加强学生对大学英语的重视。分析当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的现状,发现普遍存在学生角色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导入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大学生在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因此,该文对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灵活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经管专业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
蔡昌艳, 苏小雨
2023, 6(16): 147-150.
摘要
(
57
)
PDF
(138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教学对高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高校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并以电子商务班为实践对象,对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对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反思。
基于CDIO理念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探索
冯燕茹, 程艳, 白雪婷
2023, 6(16): 151-153.
摘要
(
31
)
PDF
(152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具有广泛的实践背景和较强的实用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模仿计算、轻相关拓展等问题。鉴于此,该文基于CDIO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探讨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并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基于OBE理念和雨课堂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为例
恽国兴, 张锁荣, 施晓芳
2023, 6(16): 154-156.
摘要
(
58
)
PDF
(129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传统线下课程的不足之处,基于OBE理念,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用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采用雨课堂作为授课工具,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OBE理念+雨课堂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作为教学全过程评价的依据。
基于慕课资源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杨冲
2023, 6(16): 157-159.
摘要
(
24
)
PDF
(1253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互联网+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慕课资源作为一类互联网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立足慕课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该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依托慕课资源构建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
徐晓靓, 杨杨
2023, 6(16): 160-162.
摘要
(
89
)
PDF
(125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面对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减少、大班教学的现状,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该文基于微信公众号“微助教”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异步SPOC教学,引入BOPPPS模式,在教学方式、作业类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不仅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操作方法,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能力。
以“双创”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研究——以设计管理课程为例
朱琳娜, 邓昭
2023, 6(16): 163-167.
摘要
(
40
)
PDF
(132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该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基于对设计管理课程现状和教学问题的分析,提出将知识模块融入项目任务,利用项目式教学任务自主、方法灵活、效果明确的特点,依据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考评体系进行探索和实践,有效提高了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托结构设计竞赛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曾永庆, 王光辉, 李斌, 彭楚才, 喻聪, 郭永文, 吴周
2023, 6(16): 168-170.
摘要
(
53
)
PDF
(127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加该竞赛,学生能熟练运用力学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进行结构模型概念选型,掌握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受力适用条件,运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模型的强度计算与变形分析,有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可以依托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最终达到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
创业实践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喻康, 沈琦
2023, 6(16): 171-173.
摘要
(
44
)
PDF
(127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高职教育改革有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国家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将“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的创新,切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基于此,该文分析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难点,然后对其改革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
“互联网+”大赛视域下煤炭行业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新机制探索
陈忠伟, 高蕾, 李智
2023, 6(16): 174-178.
摘要
(
33
)
PDF
(1262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互联网+”大赛加快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程。煤炭行业高校由于行业受限、资源匮乏、对比赛重视程度不够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大赛成绩欠佳。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系统、教育资源不丰富、孵化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借鉴头部高校的“双创”教育经验,该文提出了将优势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领域,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创新创业的核心使命,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动态选育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全流程指导体系,完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创业项目培育新机制,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国六标准下新型高效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案例研究
马媛媛, 陈朝晖, 王舒, 左春玲, 马凤延, 辛杨, 张辉
2023, 6(16): 179-182.
摘要
(
66
)
PDF
(1441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该文以国六标准下新型高效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的合成及产业化构思为载体,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通过比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信息搜集与分析整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科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基于OBE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双螺旋培育模式研究
熊汉卿, 刘志伟, 都琳, 雷子怡, 管小兰
2023, 6(16): 183-186.
摘要
(
65
)
PDF
(13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高校正处于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之际,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不能照搬以往的教育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该从课堂扩展到课外。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双螺旋培育模型。内螺旋融合“学、练、践、创”等关键要素,用以培养创新创业团队的基础能力;外螺旋融合“项目、成果、竞赛”等关键要素,用以培养创新创业团队的综合能力。内外螺旋结合,在不断提升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夯实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课题以工科类的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大学生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具有工科类背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培育模型,并逐步向其他专业门类推广,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基于OBE理念的家具设计专业创新工作室建设策略与实践研究
易欣, 张东妮, 孙纪昕, 孙理超, 欧荣贤, 王清文
2023, 6(16): 187-190.
摘要
(
76
)
PDF
(1589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理念创建的家具设计专业工作室是创新工作的有益载体,也是对授课形式的丰富和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其建设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培养平台,并构建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作室采用教学相长、以人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培养方法以及以评促改、奖惩兼具的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总结工作室的实践经验,可为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研究与探索——以现代智能农牧装备产业学院为例
张勇, 赵红月, 张雪蕾, 程康, 王金荣, 屈建航, 胡元森
2023, 6(16): 191-194.
摘要
(
41
)
PDF
(1354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业学院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深化协同育人的有效形式,但目前,现代产业学院仍处于发展时期,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代智能农牧装备产业学院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师队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探索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打造高效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以“1+X”证书为抓手,培养学生核心技能与职业素养——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朱千锋
2023, 6(16): 195-198.
摘要
(
47
)
PDF
(1307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必然要从人才培育模式入手,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提升职业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养。自“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育人。该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四融”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确保人才职业技能螺旋提升,为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