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3-09-10
    理论研究
    “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要素与策略分析
    李翊宁, 穆龙涛, 刘佳敏, 王英
    2023, 6(17):  1-3. 
    摘要 ( 29 )   PDF (13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双高”院校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要素与策略,探讨了领导力与战略规划、人才选拔与配置、激励机制与文化建设、知识管理与学习机制等要素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同时,对深化产教融合、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创新创业支持与资源整合等策略进行了分析,强调了这些策略在促进团队创新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能够为“双高”院校提供指导,帮助构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提升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财经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状况调查分析
    汪辉平, 石晓晨
    2023, 6(17):  4-9. 
    摘要 ( 37 )   PDF (140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注重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该文以财经类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且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导师、课程及学校是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该文对如何提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新工科背景下四阶融合递进式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以电磁平衡小车为例
    李斌, 王智勇, 娄璟
    2023, 6(17):  10-14. 
    摘要 ( 33 )   PDF (198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平衡小车为实践载体,从零开始完成平衡小车的框架搭建、仿真分析、运行设计及实现,将课程计划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充分融入实践中,最后用智能车竞赛检验团队的创新成果,实现教学和实践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认知,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四阶融合递进金字塔式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同时,该文以“两性一度”为抓手,以思政为引领,重构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能力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有效提高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应用型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于常武, 张震斌, 王春勇, 单凤君
    2023, 6(17):  15-19. 
    摘要 ( 40 )   PDF (181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环境类专业主要围绕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末端治理开展人才培养。新时期,生态环保产业发生的深刻变革,为应用型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该文以地方应用型高校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阐述满足新时代生态环保产业需求的环境类专业人才育人理念和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确定、教学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及多维度育人机制等方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和经验,为新时期应用型高校培养环保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教学革新
    “项目任务+学科竞赛”双核驱动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以机械原理课程为例
    古妮娜, 郭攀成, 张继林, 罗文翠
    2023, 6(17):  20-22. 
    摘要 ( 37 )   PDF (13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综合和创新等核心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动力、教师思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程组在明确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机械类专业的课程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需求为重心,在项目任务和学科竞赛双核驱动下开展重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活动、重建评价体系的“三重”教学创新实践,充分利用MOOC、智慧教室、学习通平台、大学生实践基地、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三库一教材”的多维度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外延,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效。
    新工科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郭瑞琪, 盛敏奇, 吕凡
    2023, 6(17):  23-25. 
    摘要 ( 35 )   PDF (12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新工科理念,对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苏州大学沙钢钢铁学院为例,针对现阶段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从授课思路、授课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有效培养具有高科研素养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方案。该文指出,冶金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上应结合英文文献阅读、专业表征方法讲解、专业实验等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材料表征方法的使用,进而为本科生后续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提高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专业型科研人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采矿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李金波, 常治国, 杨长德, 张伟光, 董法
    2023, 6(17):  26-28. 
    摘要 ( 45 )   PDF (140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煤炭人才需求定位,针对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实践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趋势,提出适用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办法与措施,以提升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应用型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基于“四合四联”的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陈红翔, 李亚屏
    2023, 6(17):  29-34. 
    摘要 ( 35 )   PDF (248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组遵循OBE教学理念,实施了“整合教学资源、融合教学模式、结合思政育人、混合教学形态”的“四合”创新举措,实现了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与专业教育、特色育人、实践创新、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四联”目标。实践表明,“四合四联”创新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课程存在的问题。其中,课程组将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实践教学—创新培养—个性发展“五位一体”互融共促的教学模式和“精准教、综合评、主动学”混合式教学形态深度应用于课堂教学,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
    汪淑贤, 周宏敏
    2023, 6(17):  35-38. 
    摘要 ( 38 )   PDF (148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度不高、学生被动思考及评价方式单一等教学问题,探讨了基于“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混合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重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四个层次教学内容,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和项目驱动式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呈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形成“阶段性+综合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与学的相互评价,以实现课程的优化与建设。实践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EIP-CDIO理念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肖雯娟, 马小琴, 吕慧
    2023, 6(17):  39-42. 
    摘要 ( 32 )   PDF (167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变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为了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该文提出基于EIP-CDIO理念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法。在课程中,将EIP理念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同时,在项目化的教学实践中融入CDIO理念。该文以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为例,提出了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实现方法,可为教学改革提供样例。
    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研究
    姜山峰, 王军, 高源, 党凯, 牛卫宁
    2023, 6(17):  43-46. 
    摘要 ( 49 )   PDF (127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背景下,传统实验教学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实验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形成应用和创新能力,限制了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生物化学教研组通过整合设计并开设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采用课题式和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升了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内科护理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和效果分析
    王玲, 戴月
    2023, 6(17):  47-50. 
    摘要 ( 43 )   PDF (139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为顺应新医科建设,培育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文尝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使用基于SPOC的创客教学模式,探讨和分析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校2021级护理专业2个班120名学生,其中1个班60人为实验组,采用SPOC创客教育模式,另外1个班6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SPOC的创客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特种经济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与经验
    吴小锋, 王华兵, 郑火青, 徐海圣
    2023, 6(17):  51-53. 
    摘要 ( 36 )   PDF (12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特种经济动物(蚕、蜂、水产等)科学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该领域相关产业发展的特点,讲授在该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经验。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成功创业人物专题讲座和企业考察参观等丰富的教学形式,结合本行业典型人物创业经历等生动案例,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拼搏精神。
    以能力为导向的单片机综合实践课程改革设计
    巫肇彬, 李福章, 张守峰, 潘盛辉, 张玉薇
    2023, 6(17):  54-56. 
    摘要 ( 45 )   PDF (13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单片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文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对单片机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首先,构建实践教学知识体系,建立设计手册、实践案例库、综合设计题库等教学资源;其次,制定实践能力要求,设计多元的能力导向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最后,建立融入学科竞赛要求和企业岗位要求的能力导向评价体系。通过改革,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单片机的能力,对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在线开放课程融入现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张趁香
    2023, 6(17):  57-59. 
    摘要 ( 39 )   PDF (126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现代工匠精神为引领,为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该文选取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以培养高职学生现代工匠精神为目标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策略。通过问卷分析和资料收集,了解培养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具有现代工匠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加深对现代工匠精神的理解,并按照融入现代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明确专业要求和定位,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创业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以河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
    葛宏义, 蒋玉英, 补雨薇, 卢志豪, 王天启
    2023, 6(17):  60-62. 
    摘要 ( 25 )   PDF (152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该文以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现状出发,具体分析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作办学的应对策略,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发展,使学生快速成长并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因素分析——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程铄博
    2023, 6(17):  63-65. 
    摘要 ( 40 )   PDF (138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我国高校录取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其能否成功就业、职业选择、未来发展十分重要。该文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因素模型,明确就业能力内涵要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方农业院校生物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马艳琴, 路媛媛, 温娟, 李丽, 牛颜冰
    2023, 6(17):  66-69. 
    摘要 ( 39 )   PDF (13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山西农业大学从传承生物学学科特色、锚定新农业大学专业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适应专业特色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流课程、夯实专业基础,聚焦创新创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探索和实践适合地方农业院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地方院校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高校科技人员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杨剑
    2023, 6(17):  70-74. 
    摘要 ( 29 )   PDF (14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科技人员创业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该文采用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科技人员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调查,提出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拓宽研究视角。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过程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王玮, 魏宏波, 郭便
    2023, 6(17):  75-77. 
    摘要 ( 50 )   PDF (1243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背景下,该文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重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拥有创新实践能力的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于红利, 曹洪奎, 孟丽囡
    2023, 6(17):  78-80. 
    摘要 ( 30 )   PDF (12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双创型”电力电子技术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电力电子产业高质量运行,提升技术实力,满足人才供给,以创业促就业的新型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设置直接关系“双创型”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加强研究,合理进行课程内容构建,满足电力电子技术“双创型”人才培养需求。该文详细阐述了基于“双创型”电力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设置要点,提出课程内容设置建议,制定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开发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基于生涯适应力理论的“3+6”职业规划课程实证研究
    周子乔
    2023, 6(17):  81-83. 
    摘要 ( 44 )   PDF (124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以环境营造、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大途径和生涯适应力六维模型为基础的“3+6”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学习课程前后的生涯适应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其在生涯好奇、生涯自信、生涯人际、生涯调适方面有显著提升,但在生涯关注和生涯控制方面的影响不显著。高校可从加强实践培养、提升自我管理、营造职业氛围等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面向学生发展需求的微专业建设实践
    徐超, 田广军, 周春宇, 朱键卓, 郭得峰
    2023, 6(17):  84-87. 
    摘要 ( 33 )   PDF (138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专业是一种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契合度的培养模式。该文依托微电子微专业的建设实践,建立了适应微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通过课程知识网络构建、翻转课堂建设和差异化考核等教学手段,实现了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对基于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文帅, 王建军, 邬凯
    2023, 6(17):  88-90. 
    摘要 ( 30 )   PDF (126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但部分青年专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欠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企业工程师和老教师为核心”的双导师团队,校外对接企业先进制造技术,校内依托专业实训室和先进制造产业学院,使青年教师适应学院“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化提升其技术水平,有助于其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
    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探讨
    唐凡茗, 程卫进
    2023, 6(17):  91-94. 
    摘要 ( 50 )   PDF (127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多所高校都建立了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为酒店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该文从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两个角度阐述了高校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作用与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深化认识,建设科学系统的实验室;加大投入,不断丰富实验室的功能和用途;与时俱进,全面培养酒店管理高质量人才;适时开放,切实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规范管理,大力培养实验室专业人员;共建共享,着力增强实验室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多校联合强化专业建设的路径探索
    李森, 杨存祥, 曹祥红, 张单, 秦恒洁
    2023, 6(17):  95-98. 
    摘要 ( 33 )   PDF (13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多数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强化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却忽略了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与交流。该文在分析多校联合开展专业建设的优势和思路的基础上,以郑州轻工业大学建筑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安全工程两个专业为例,从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带动引领作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行业协会纽带作用、共享大学生实践基地等方面,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多校联合强化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模式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探究
    杨淑枝
    2023, 6(17):  99-101. 
    摘要 ( 29 )   PDF (127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手持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移动教学平台是一种更受欢迎、更有效、受众更广的网络教育载体。该文通过对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进行梳理,结合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移动教学平台的研究现状,探索和论述了高职教育与移动教学平台融合发展的策略,探索二者融合发展、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以九江学院为例
    张圣东, 杨秀英, 游世辉, 谷建国, 杨俊彦
    2023, 6(17):  102-104. 
    摘要 ( 52 )   PDF (13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本科高校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教育的基础力量,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定位不清、与实践脱节、教师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九江学院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学研赛创”的新型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联合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力量,构建了“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建立和完善地方本科高校育人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航空维修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尹莉萍, 文振华, 方鹏亚
    2023, 6(17):  105-107. 
    摘要 ( 27 )   PDF (126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迅速,航空维修市场逐年增大,对航空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首先建立了航空维修社会需求动态捕捉系统,通过与毕业生和航空维修相关单位定期交流,了解航空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航空维修专业培养目标,之后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加强专业英语学习、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契合,从而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基于BOPPPS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谭娟, 皮建辉, 向小亮
    2023, 6(17):  108-111. 
    摘要 ( 34 )   PDF (127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细胞生物学实验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该文基于BOPPPS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细胞生物学实验项目设计适合的教学方式,精准定位课程目标,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扩展实验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创新教学内容,细化核心能力提升途径,实施过程性考核和多元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现已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的系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解决了学时有限和实验资源有限等系列问题,对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借鉴。
    基于OMO模式的“教学考评管”闭环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
    吴鹏, 洪利, 杨秋格, 周振海
    2023, 6(17):  112-115. 
    摘要 ( 39 )   PDF (138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建设数字教务平台,构建“五打通一融合”的“教学考评管”闭环式教学模式,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基于OMO模式的教务工作的整合,服务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通过融合大教务,解决建设与应用脱节等问题;沉淀教学过程数据,实现教育多元评价的全面覆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公正评价;依托信息技术规范档案资料,保障学校审核评估准确度,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创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创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薛红燕, 王成, 宋要武, 李友俊, 姚丽霞, 孙志刚
    2023, 6(17):  116-119. 
    摘要 ( 25 )   PDF (156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类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解决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三大难题,东北石油大学基于“四个课堂”,创建了“意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创业课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构建“四个课堂”体系下的大学生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意识维”,在竞赛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维”,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教育的“能力维”。
    基于工学交替的“双主体多岗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钟志锋
    2023, 6(17):  120-122. 
    摘要 ( 49 )   PDF (13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匹配到合适的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双方难以融合、实训室环境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等。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工学交替的“双主体多岗位”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以期优化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育人机制。
    基于任务的合作型学习模式在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马瑞贤, 杨国藏, 姚子烨, 师丽超
    2023, 6(17):  123-126. 
    摘要 ( 41 )   PDF (13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随着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课上小组活动效果不佳、课前与课上学习任务不联通、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成效不足等。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基于任务的合作型学习模式,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全面提升任务设计质量、创设完备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效果。
    新能源特色导向下应用型本科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夏帅, 陈瑞成, 刘建华, 张同庄
    2023, 6(17):  127-130. 
    摘要 ( 26 )   PDF (131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为例,探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地方新能源经济发展背景下,确定了以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电动汽车为电气专业特色。围绕新能源特色,分别构建了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列举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实训项目,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和保障措施。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基于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视角
    张菡, 胡杨, 赵云龙, 李昂, 国成鑫, 徐婷婷
    2023, 6(17):  131-133. 
    摘要 ( 30 )   PDF (132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地方高校的核心工作。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该文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意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践行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创新路径
    袁雅迪
    2023, 6(17):  134-136. 
    摘要 ( 39 )   PDF (126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域下,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是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因此,该文提出应明晰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始终坚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逻辑主线,践行以生为本管理理念;整合辅导员及学生干部队伍力量,夯实学生全面发展基础;构建教师、家庭、后勤联动机制,全面革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阳, 孙德建, 王旭磊, 黄亚博, 崔节虎
    2023, 6(17):  137-139. 
    摘要 ( 36 )   PDF (133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型模式,提出健全双导师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管理体系,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借鉴。
    创新方法
    BIM在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改革研究
    王鹏, 任洁, 李松良
    2023, 6(17):  140-143. 
    摘要 ( 31 )   PDF (145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BIM技术在建筑业的快速推广与应用,企业对BIM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高,对于BIM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由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结构化BIM教师团队匮乏、专业课与BIM融合度不够、课程教学重技能操作轻综合应用的问题,导致BIM人才培养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该文基于对BIM实际教学过程的探索研究,提出重构BIM课程体系、构建以横向课题为载体的结构化BIM师资团队、融合以BIM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以“学徒制”为载体培养学生BIM综合应用能力等改革措施,以解决BIM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BIM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
    “BOPPPS +雨课堂”模式在护理和助产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邓青, 陈永伟, 杨全中
    2023, 6(17):  144-147. 
    摘要 ( 33 )   PDF (14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护理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课程教学,依托雨课堂平台实现课堂动态化监测、可视化分析、持续性改进。该文阐述了“BOPPPS+雨课堂”模式下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并从教学满意度、学生培养效果方面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反思,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PBL、CBL及PBL+CBL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
    庞雪莲, 买为丽旦·衣明江
    2023, 6(17):  148-150. 
    摘要 ( 43 )   PDF (129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学科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也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病理学教学有别于其他专科教学,其内容专业性强,又基于临床多个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探索适合病理学教学的模式对于培养合格的病理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比较PBL、CBL及PBL+CBL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旨在探讨最有成效的教学模式。
    TRIZ理论与纺织类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罗凤香, 解开放, 何斌, 武世锋
    2023, 6(17):  151-154. 
    摘要 ( 35 )   PDF (150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纺织人才,该文尝试将TRIZ理论融入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针对纺织领域的产品设计、工艺开发、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TRIZ理论与纺织生产实践问题有机结合,以培养纺织专业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塑造他们的创造型人格。
    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在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朱彦陈, 林剑鸣, 熊佳祺, 叶青
    2023, 6(17):  155-157. 
    摘要 ( 38 )   PDF (138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探讨了将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融入专业教学活动的方法,在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创新设计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OBE理念的电类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立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但永平, 王凤歌, 耿世勇, 路向阳, 方向前
    2023, 6(17):  158-161. 
    摘要 ( 40 )   PDF (165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现有教学条件为基础,整合各种软硬件资源,搭建“电类专业工程实践综合”慕课教学平台,创建实验室平台及智慧教室平台,基于OBE理念,重塑实践环节教育教学形态,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慕课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形成以电子工艺实训为导入点、以课程实验为基础、以专业基础课课程设计为主干、以专业课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为重点、以工程化方向课程设计和工程化毕业设计为产出的五个层次的培养体系,着力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基于VR/AR技术的高职汽车专业课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研究
    周定武
    2023, 6(17):  162-164. 
    摘要 ( 26 )   PDF (12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形式及方法都逐渐发生了改变。对于高职汽车专业来说,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大大强化汽车专业教学的实训效率及效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该文就基于VR/AR技术的高职汽车专业课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展开探究,结合VR/AR技术发展现状和特征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VR/AR技术对汽车专业课教学平台的开发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基于超星学习通支持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
    周娆
    2023, 6(17):  165-167. 
    摘要 ( 37 )   PDF (127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长期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与知识内化。为此,该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文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持续诊断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逻辑重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资源;打造共时性、多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多元评价,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以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为例
    许哲东, 徐达奇
    2023, 6(17):  168-170. 
    摘要 ( 27 )   PDF (132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方式也在逐渐改革和创新。该文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中管理类课程教学,探究基于对分课堂和案例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同时,结合管理类课程特点,完善对分课堂讲授阶段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中进行实践教学应用,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探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积极性。
    基于翻转课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李利桥, 李景彬, 坎杂, 高宗余, 蒙贺伟
    2023, 6(17):  171-175. 
    摘要 ( 30 )   PDF (159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混合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以课前学习、课中指导和课后讨论三个学习阶段为主线,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信息化平台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整合农业领域已有的教学资源,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及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仿真环境的嵌入式RTOS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桑胜田, 李晓明, 蒋明, 谭晓昀
    2023, 6(17):  176-178. 
    摘要 ( 32 )   PDF (159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入式实时系统(RTOS)的结构剖析和原理讲解是嵌入式软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直观性和互动性差,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受限的缺点。该文结合交互式仿真技术,实现嵌入式系统实时仿真和交互式探索学习的环境,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学生根据专题任务课下自主学习,结合课上讨论和教师讲解掌握知识。实践表明:该创新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
    基于预制语块的思维导图对二语习得者写作能力提升的影响
    王鸿
    2023, 6(17):  179-181. 
    摘要 ( 23 )   PDF (12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制语块在语言加工和使用中以整体形式反复出现,并促进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的研究与发展。该文基于预制语块的思维导图全景式建立大学英语写作的逻辑支架,将其作为有效的认知工具,能够引导二语习得者从宏观上迅速建立由点及面的语篇写作支架,提升二语写作的逻辑性和流利度,提高文本写作的质量 。
    微视频的制作及在实验基本操作指导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谭建宁, 罗小莉, 陆海琳, 卢澄生, 潘真真, 李芳婵, 黄秋洁
    2023, 6(17):  182-184. 
    摘要 ( 34 )   PDF (13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进一步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建设智能化校园,丰富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该文提出通过设计制作适用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仪器操作微视频,将微视频融入实验基本操作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辅助实验教学,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微视频的应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师生成长共同体促进新财经人才培养
    秦菊香, 陈玉玲, 张保珍
    2023, 6(17):  185-187. 
    摘要 ( 17 )   PDF (131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重塑财经领域的内涵和外延,社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河北金融学院确定“思政+专业+科技”新财经人才培养战略,贯彻“以师生发展为中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育人理念。经济学专业从“课程创新、师生科研、师生学习、产教融合、智慧教室”五个层面进行了师生共同体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进一步推动新财经人才培养。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战化研究
    李利荣
    2023, 6(17):  188-193. 
    摘要 ( 20 )   PDF (12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基于专业开展创新创业的意识、思维以及能力为目的,其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开展项目实战化模式将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项目实战化的核心是以实战化项目带动教学,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学生创业意识欠缺等,我国部分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实战化的开展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分析,该文提出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实战化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创新创业项目实战化教育教学模式、夯实创新创业项目实战化教育教学实践平台等举措,以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战的积极性,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杨军侠
    2023, 6(17):  194-198. 
    摘要 ( 14 )   PDF (15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基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与行业发展新趋势,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及多举措促进产教融合的落地实践,探索和实践了产教融合、优势互联、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