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3-08-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机械专业“3+1+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
董皓, 郭俊德, 王东, 呼延晓蓉
2023, 6(15): 1-5.
摘要
(
78
)
PDF
(3987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目前国内高校机械专业工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机械专业内涵建设为突破口,深化机械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基于科研驱动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理念,探索了机械类专业“3+1+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并针对本硕博“4+3+3”各阶段培养的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和本科专业知识不适应、课程或教学内容重复、培训环节或课程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不合理、知识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结合机械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兼顾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基地培训、国际化交流、保障体系建设等环节,优化教学和科研力量,构建了跨学科和纵向递进的机械专业本硕博综合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路径,为贯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探索。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等数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探究
曹倩倩, 白洪伟
2023, 6(15): 6-9.
摘要
(
65
)
PDF
(339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构建合理评价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创新能力素养的课程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高等数学课程成绩评价模型,对课堂成绩、考试成绩、拓展成绩三个准则层下的九个指标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授课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确定各指标因素的相应权重。结果表明,除了期末考试成绩之外,课程报告、分组讨论、参与竞赛情况三个指标因素对学生综合成绩评价影响权重较高。据此,提出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陆杉, 张榕
2023, 6(15): 9-12.
摘要
(
57
)
PDF
(332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但整体而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该文从人才培养与教育功效的角度,综合考虑了对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5个考查点组成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指标体系,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价高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约束情境下大学生对创造力结果的权衡:新颖性还是有用性
王建刚, 柳芳红, 钟玥
2023, 6(15): 12-18.
摘要
(
64
)
PDF
(523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束情境下大学生如何对创造力结果进行衡量,现有研究并未进行实证检验。该文通过采用政策捕获的研究方法,构建了由8个约束因素构成的约束情境,基于40名大学生1 200个观测值的数据,似不相关回归的结果表明:时间约束和财务资源约束促进大学生追求有用性方案,但降低了其追求新颖性方案的倾向;人力资源约束和任务自主性降低了大学生追求有用性方案的倾向;任务流程正式化降低了大学生追求新颖性方案的倾向,但增加了追求有用性方案的倾向;任务标准与成果要求促使大学生追求有用性方案。
教学革新
地方应用型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为例
叶瑞玲
2023, 6(15): 19-22.
摘要
(
59
)
PDF
(356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某些地方应用型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缺失、课程设置不科学、育人元素挖掘不够等问题,该文提出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教学要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专业+创业+产业”为教学思路,以模拟创办一家企业为主线,探索创新课程教学的方法和路径,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线上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殷玉霞
2023, 6(15): 23-25.
摘要
(
43
)
PDF
(314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学习的视野,为学生自主学习、延伸学习搭建平台。因此,各高职院校纷纷着手建设课程资源库,打造精品线上课程,以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完善教学体系。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热门专业,也应积极思考线上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基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导向、市场就业前景等,构建完善的课程资源库,提升学前教育的实效性。该文主要结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安排,分析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举措,并选取典型教学案例,为线上课程资源应用提供参考范例。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两性一度”的电气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李灵至, 郭倩, 王颖, 洪凯星, 于江涛, 蔡慧
2023, 6(15): 26-28.
摘要
(
46
)
PDF
(278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对电气工程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好的综合实践能力。该文以中国计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气综合实践课程为例,以工程认证为背景,提出基于“两性一度”“金课”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这一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改革研究能够规范电气专业的课程建设,提高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助于促进电气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表格设计
张会平, 周颖杰
2023, 6(15): 29-31.
摘要
(
45
)
PDF
(245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能够反映学生课堂表现得分及课程成绩评定的综合教学设计表格。该表格以分数的形式涵盖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包含PPT汇报、作业讨论、提问、学习总结、在线学习、期末考试等环节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师课堂随机操作,内容表达清晰,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在综合表格中一目了然,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材料记录完整,依据此表格能够客观计算出每位学生的期末课程综合成绩。
基于“专创融合”的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教学设计
邓越
2023, 6(15): 32-34.
摘要
(
59
)
PDF
(2837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能够促进高校专业知识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是高校培养能力导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为例,对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过程及实验教学考评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旨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培养遥感应用人才,为应用型高校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建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杜向琴, 刘志龙, 杨华山, 姚常伟
2023, 6(15): 35-37.
摘要
(
25
)
PDF
(259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土木工程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下,进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首先对专业英语的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目前建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提升教师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为建筑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工程结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郭丽丽, 尚海静, 郑蕾蕾
2023, 6(15): 38-42.
摘要
(
31
)
PDF
(4321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类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内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一步。该文分析了工程结构课内实验课程因受时间、空间、设备投入、场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传统实验室实践的基础上引入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增加自主创新项目,虚实结合,能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后反馈、过程性考评和差异化总评。并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改变传统的“教、学、练、评”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形成“启、学、练、评、拓”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表明:创新实验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可为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白莉莉, 乔晓昱
2023, 6(15): 42-44.
摘要
(
70
)
PDF
(252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成果转化对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知识传授和科技创新的中心,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责任,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来源地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的建设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与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各方面的重要作用,梳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相关因素,为有效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内涵建设
陈英华, 李海生, 陈聚凯, 沈利民, 段晨龙, 闫小康
2023, 6(15): 45-47.
摘要
(
30
)
PDF
(300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OBE理念的课程体系全流程反向设计,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重构,对支撑毕业要求的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构建了多样化的素质拓展渠道和拓展课程组,深化核心课程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互关联与支撑,有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培养工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莹, 贾纪萍, 赵丽, 杨海峰, 陈毓
2023, 6(15): 48-50.
摘要
(
33
)
PDF
(276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学生技能培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是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该文以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改革,并从道具演示与动画模拟相结合、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及“导、学、练、探、评”教学环节设计三方面分析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新工科背景下以知识与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崔兰花, 毕海霞, 郑红伟, 王伟
2023, 6(15): 51-54.
摘要
(
34
)
PDF
(3402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河北工业大学以工程实践训练课程为依托,补充、深挖、开发工程实践训练核心知识点,设计多学科知识点交叉融合的实践项目,搭建多途径的知识点获取手段,形成以知识与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大工程”意识、科学的知识结构、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贺勇, 李国培, 李亚威
2023, 6(15): 54-56.
摘要
(
38
)
PDF
(245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近两年,学生外出实践机会减少,传统的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该文从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出虚实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巩固理论知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工程项目建设驱动法,系统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激励学生实践创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合成材料助剂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翠勤, 李杰, 李锋, 张娜, 牛瑞霞
2023, 6(15): 57-60.
摘要
(
41
)
PDF
(34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和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课程团队是培养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的基本保障,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科技创新专业人才的关键。该文基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以合成材料助剂专业课程为例,探索专业课程团队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建设了一支“五位一体”的高素质协同育人专业课程团队,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产学研用”多阶式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书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杨贝艺
2023, 6(15): 61-65.
摘要
(
35
)
PDF
(415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进一步落实“1+X”证书制度,对接“书证融通”教育目标,打造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化人才,需要通过职业能力分析、“X”证书遴选两个方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该文立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坚持职业能力发展本位,参照“宽基础、活模块”课程建设标准,以提升“书证融通”课程的灵活性、融合性、弹性;并从标准融通、内容融通、考核融通三个方面提出课程重构措施,以更好地适应“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的课程建设研究
殷珍珍, 沈琪琪
2023, 6(15): 66-69.
摘要
(
34
)
PDF
(377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职业知识、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规范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是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根本载体,将“岗课赛证”有效应用到综合育人上,课程建设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更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的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分析目前“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课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建设实践案例,提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推进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真正落实综合育人。
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路径
尚婷, 王军, 王奕, 陈茹
2023, 6(15): 70-72.
摘要
(
40
)
PDF
(270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自主能力为教学目标,专业教育是我国高校办学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结合的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些高校在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方面还存在理念不完善、融合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统一目标、搭建平台、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师资团队教学能力等方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ICT类专业为例
牟小令
2023, 6(15): 73-75.
摘要
(
72
)
PDF
(2956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根据地方综合性高校ICT类专业的办学实际,结合西昌学院ICT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育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分析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探索将各类学科竞赛项目引入实践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容革新。通过“赛教联动”,充分发挥学科竞赛资源的作用,形成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地方综合性高校ICT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国际化思考
冯晓, 马腾飞
2023, 6(15): 76-79.
摘要
(
22
)
PDF
(315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的线下跨境创业教育容易受到人员流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时期,如何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值得进一步探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创业教育国际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高校应当坚定国际化办学理念,通过远距离国际化办学、在地国际化办学及激励制度改革等措施,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高职医学院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研究——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崇优班为例
邱艳梅
2023, 6(15): 80-82.
摘要
(
45
)
PDF
(300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课堂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主渠道,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更具创新性和灵活性,其利用课余时间,以多元化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二课堂培养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该文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崇优班为例,对高职医学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探讨现状、成效,分析问题成因,提出对策,从而挖掘第二课堂活动的着力点,逐步形成第二课堂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职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崔玥
2023, 6(15): 83-86.
摘要
(
38
)
PDF
(383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四五”期间,在我国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对于托育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培育托育师资的职前学历教育,能有效解决托育人才数量少、素质低的问题。结合市场导向与企业需求,以0~3岁婴幼儿为服务对象,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融合“养教医”三大核心技能,制定课程标准,建构“养教医”同步课程体系,该体系在满足社会托育需求、提升托育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素养、输送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唐亚丽, 唐正康, 敬美莲, 许坚锋, 陆基伟, 李倩敏
2023, 6(15): 87-90.
摘要
(
36
)
PDF
(389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设置的核心任务与目标是培育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人才。为了有效提高育人成效,课程建设需突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实训环节所占比例。该文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论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体系的建构机制,以期为该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赵晨阳, 张毅, 蒋胜利
2023, 6(15): 91-93.
摘要
(
33
)
PDF
(275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学科跨度大、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但实际上,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学习进阶”理论为基础,将实践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实施阶段,按照基础认识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综合应用实践三个层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基于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马英, 周勇敏, 张宇
2023, 6(15): 94-96.
摘要
(
39
)
PDF
(291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科材料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以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内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智慧教育视域下直播课堂的教学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凯, 蔡之国
2023, 6(15): 98-100.
摘要
(
46
)
PDF
(28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直播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直播课堂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线下课堂的有效补充。然而,直播课堂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直播教学的效果,阻碍了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该文在智慧教育视域下,从教学者、学习者、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数字素养”、建立直播课堂质量标准与多元化评价体系,打造直播教学督导云平台等方式,为直播课堂创造平稳、规范的运行环境,充分发挥直播课堂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持久的直播学习氛围与学习体验,最终促进直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专创融合”背景下生物医学综合实验体系的构建
胡祖权, 曾丽娜, 彭建, 曾柱, 彭晓燕
2023, 6(15): 101-103.
摘要
(
40
)
PDF
(276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和科研成果规划,设计了生物医学大综合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分析单链抗体编码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操作构建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大肠杆菌,大量发酵生产后用于开发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大综合实验将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串联,构建良好的系统性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前沿性、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提升了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模式探索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
苏燕
2023, 6(15): 104-107.
摘要
(
62
)
PDF
(3358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融合,是实现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资源融合共享、拓展丰富、优化整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双创”教育及专业课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立体化、层次化、一体化的“双创”教育与专业课融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策略。该文在分析传统“双创”教育与专业课融合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以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课融合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化建议
沙晓燕, 宋典
2023, 6(15): 108-111.
摘要
(
70
)
PDF
(321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一流”建设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校优质的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和关键。该文通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地方高校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微”时代背景下工程热力学融合教学模式改革
姜海峰, 陈杰, 范晶, 杨鹤
2023, 6(15): 111-113.
摘要
(
41
)
PDF
(274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媒体网络平台发布分享的短文、短视频以及其他短小精悍的“微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从“微”时代在高校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和特征出发,在线上平台运行模式、教学活动开展以及课程体系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融合教学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举措,为构建新时代课程创新型教学体系提供指导。
“专创融合”视域下高校外语口语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张贺, 尚菲菲
2023, 6(15): 114-116.
摘要
(
23
)
PDF
(270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向,依托沈阳工业大学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以及口语竞赛选拔培训体系,搭建“课程+竞赛”双轨交互式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学与竞赛在“教学内容、练习模式、评价标准、教师团队”方面的四维深度融合,以“教、赛、研”协同共进的发展模式,实现顶层设计,节约教学资源,推进“双创”教育。
产教融合下职业院校开展“人工智能+ 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李晓
2023, 6(15): 117-119.
摘要
(
58
)
PDF
(241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人工智能+ 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新工科建设、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环境下,针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在新工科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工智能+ X”专业课程体系、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新特点进行研究,结合烟台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提出适合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提高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产学研协同科研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为例
甘雪萍, 刘咏, 彭仕亨, 孟尚儒
2023, 6(15): 120-122.
摘要
(
56
)
PDF
(272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我国高校从育人体系及产学研协同发展角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育人平台搭建、构建管理体系、评价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为切入口,通过校企协同培养及综合素养提升等方式,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坚持评奖评优导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示范的产学研协同科研育人模式。
大学数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张芳, 王峰, 俞亚娟
2023, 6(15): 123-126.
摘要
(
37
)
PDF
(363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该文以常州大学大学数学课程为例,从线上资源建设、线下资源建设、教学设计、成绩评定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大学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吴亮莹
2023, 6(15): 127-129.
摘要
(
31
)
PDF
(2564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一些问题,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供需错位”矛盾,而产教融合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相互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与参考。
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电子商务原理课程为例
边云岗
2023, 6(15): 130-133.
摘要
(
51
)
PDF
(363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原理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任务驱动式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以电商项目策划为主线的教学情境,开展基于对分课堂的协作与交流活动,实现了“学—思—践”三位一体的意义建构,并通过建立成果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协同“专创融合”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学创结合”,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就业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李国栋
2023, 6(15): 134-136.
摘要
(
49
)
PDF
(253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人才需求方进行联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因此,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展现了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分析近五年来西部Z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等改革措施,为改善新时代Z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孙霁宇, 马云海, 田丽梅, 袁洪方, 郭明卓
2023, 6(15): 137-139.
摘要
(
43
)
PDF
(274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研究,从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融合入手,将传统课堂面授方式在及时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优点与线上学习在时空资源方面表现出的优势相结合,构建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式教学模式,同时采用以创新设计项目为主导的协同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龚利娟, 周丽洪, 王风青, 马振兵, 边名鸿
2023, 6(15): 140-143.
摘要
(
26
)
PDF
(349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培养质量是衡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质量的重要依据。该文对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从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学优势、提高学生能力的视角提出教学改革思路,以期实现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方法
LOGBOOK教学法在骨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世琼, 张欢
2023, 6(15): 144-147.
摘要
(
21
)
PDF
(322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LOGBOOK教学法在骨科实习护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60名骨科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接受传统教学法培训的3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接受LOGBOOK教学法培训的3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
结果
比较两组护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效果,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LOGBOOK教学法能够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和整体护理思维及观念,同时提高了护生对教学及教师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护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使用。
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胡聪
2023, 6(15): 148-150.
摘要
(
30
)
PDF
(224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需理解其基本内涵,分析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需求出发,制定产出导向法应用策略,关注学生在产出导向学习中的实际反馈,调整教学流程、重点,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来稳步提升其口语水平。此外,还需关注学生对产出导向教学模式的具体意见与建议,提升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体验感、参与度。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薛霄琳
2023, 6(15): 151-153.
摘要
(
57
)
PDF
(2768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语习得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现今,随着外语教育的快速发展,一些外语教师开始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外语课堂,并且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方式,以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该文从语言、语法和语言材料三个方面研究对外汉语课堂使用第二语言的可能性。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常常会遇到“僵化”语言的错误,因此,建议使用偏误分析语言材料分析其语言障碍,并根据语言障碍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解决学生学习困惑和无法将汉语真正应用到实际情况的问题的同时,建议采取“输入假说+习得”的课程设计来辅助。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工单式”教学研究
朱金坛
2023, 6(15): 154-156.
摘要
(
45
)
PDF
(252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职教20条”的颁布,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三教”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合工作,其中“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主流的课程设计理念,被高职院校广为使用。该文在岗位调研、证书标准与竞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工单式”教学模式,创新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教学新途径。
基于ARC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大学数学课程为例
褚智伟
2023, 6(15): 157-159.
摘要
(
41
)
PDF
(295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尤其是不能保持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基于ARCS模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自由选择学习模式,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该文以大学数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ARC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策略应用,提升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周海晶
2023, 6(15): 160-163.
摘要
(
40
)
PDF
(31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了提高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框架,并在两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BOPPPS模式中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增强了教学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BOPPPS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精准教学探索与实践
谭金石, 刘丽, 杨忞婧, 祖为国
2023, 6(15): 164-167.
摘要
(
61
)
PDF
(360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扩招呈现生源多元化、学生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开展了基于BOPPPS模式的高职专业课程精准教学探索,首先叙述了精准教学和BOPPPS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其次构建了基于BOPPPS的精准教学模式,最后以无人机测绘技术课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张谢馥, 李健, 于国龙
2023, 6(15): 168-170.
摘要
(
30
)
PDF
(238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信原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传统教学主要采用以理论讲解为主、验证性实验教学为辅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种依赖验证性实验设备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课堂使用的实验箱很难应用于实际项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该文将MATLAB软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后,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基于虚实融合设计的智慧职教在线课程建设与开发
张韶
2023, 6(15): 171-174.
摘要
(
70
)
PDF
(365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职教”)的启动上线,在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在线课程的高水平建设。选取“智慧职教”平台基于虚拟仿真实验与实景实训融合设计和建设的在线课程为典型案例,总结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资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原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做法,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和新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交互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王睿垠, 冯放, 金长江, 刘勇, 李楠
2023, 6(15): 175-177.
摘要
(
45
)
PDF
(300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根据农业院校专业设置特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交互对接的模式。线上课程补充优质学习资源、虚拟实验体验抽象原理、人工智能提供学习情况可视化分析与诊断,以上述三种手段实现与具体课堂教学内容的融合与互补。教学实践表明,多种现代教育手段与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后,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该对接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雨课堂的研究生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为例
徐玉威, 杨丽华
2023, 6(15): 178-180.
摘要
(
60
)
PDF
(283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并在具体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应用,成为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智慧型教学工具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利用智慧型教学工具组织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该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为例,开展基于雨课堂的Seminar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自制实验仪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制作接触角测量仪为例
姚燕青, 李平
2023, 6(15): 181-183.
摘要
(
69
)
PDF
(267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可以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科学实验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现有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都是基于现有的仪器设备来获得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处理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实验结果,这种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实验课的作用。该文以自制接触角测量仪为例,从学生资料收集、模型建立、设备搭建到数据收集,再到模型修正的整个过程,分析自制仪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创业实践
“双创竞赛”引导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125”“双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莹, 侯旭晖, 许远, 陈琪
2023, 6(15): 184-187.
摘要
(
44
)
PDF
(384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针对“双创”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双创竞赛”为引导,积极构建“学创一体、双主体、五大工程”的“125”“双创”育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索模块化“双创”课程体系、“专创融合”教学内容、“四融合”教法改革、校企协同“双创”导师团队、以老带新的创客实践平台,并付诸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双创”课程更生动,学生“双创”能力得到提升,导师“双创”教学实力显著增强。
基于Midas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木塔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研究
曾永庆, 喻聪, 郭永文, 吴周, 李佳骏, 曹磊
2023, 6(15): 188-191.
摘要
(
79
)
PDF
(30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快环节改革,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达到继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可有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该文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为例,进行了木塔结构体系的受力分析,确定了参赛木塔结构模型的建模设计与制作方案,总结了Midas建模分析基本流程及其关键要点,可为以后结构竞赛参赛者进行塔式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优化提供参考。
数字化技术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研究
朱明
2023, 6(15): 191-194.
摘要
(
85
)
PDF
(374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内容,亦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变革的重要动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机遇,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也有助于激发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对此,该文对当前科技创新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及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数字化转型实践现状进行分析,阐述数字化赋能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表现,并提出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
“双创”模式+项目驱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
杨树峰, 张伟杰, 车江宁
2023, 6(15): 195-198.
摘要
(
64
)
PDF
(332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对“双创”的认知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培养体系与“双创”教育融合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创业融合、校企协同融合的培养方式,构建了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1基础+3融合+4项目”培养体系。该体系以项目为驱动,实现了“双创”模式与项目驱动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