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3-04-10
    理论研究
    基于TRIZ创新理论解析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以某高校创新方法大赛为例
    龚成勇, 何香如, 韩伟, 冯辉霞
    2023, 6(7):  1-9. 
    摘要 ( 43 )   PDF (874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形式。该文以某高校创新方法校级竞赛为例,应用TRIZ创新理论分析该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构建工科大学生能力构成与目标模型、定义学生参与竞赛各环节培养其能力的类功能技术系统、分析竞赛对学生培养的主要特征,构建其过程关系模型,定义为5-DMCOE学科竞赛实践教育模型;结合分析创新方法竞赛特征及其各环节数据,揭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动机及目的与获取能力的关系,进而建立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模型,计算模型参数并得到对应赛事的评价模型解。根据竞赛获奖项目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和计算评价模型解为65.864 6分,初步探索获得面向在校工科大学生教授创新方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创新方法学习对学生参加其他类型竞赛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揭示学科竞赛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机理。
    契合与嬗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变革
    周春丽, 霍楷
    2023, 6(7):  10-14. 
    摘要 ( 29 )   PDF (389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要求,提出内容契合与方法嬗变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变革对策与建议。该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向,分析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立足内容转向提出关注前沿技术、探索科教融合、汲取成功经验、形成高校模式层面的契合对策;立足方法革新,提出开创与共享、研究与探索、虚拟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层面的嬗变建议,以期为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变革提供参考。
    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教育的改革途径与评价
    王如, 石芸慧, 高宝红
    2023, 6(7):  15-18. 
    摘要 ( 55 )   PDF (380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高校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该文针对我国“专创融合”教育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实践平台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改革途径。针对现有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评价机制问题,围绕创新创业环境、教学目标与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成果与产出四大维度,提出了教育过程与教育成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过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为深入推进高校“专创融合”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
    教学革新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材料学科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广西大学为例
    王欣鹏
    2023, 6(7):  19-21. 
    摘要 ( 40 )   PDF (267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关键。该文以广西大学为例,研究和分析了现阶段材料学科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广西大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情的改革措施,同时助力自治区和广西大学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广西大学“双一流”学科改革和建设,以“互联网+”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虚实结合”的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崔兰花, 毕海霞, 郑红伟, 王伟
    2023, 6(7):  22-24. 
    摘要 ( 32 )   PDF (25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弥补传统机器人实践训练的短板,河北工业大学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切入点,以机器人实物设计平台为基础,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虚与实”的互补架构,设计了“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了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其他高校开展“虚实结合”的机器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
    工程估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范村莹, 庞翠娟, 李雅婷, 刘长华
    2023, 6(7):  25-28. 
    摘要 ( 39 )   PDF (381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广东海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工程估价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介绍工程估价的课程特点,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学数据库的整理工作难度大、相关规范更新速度快、专业条文繁复、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实践教学要求高、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等,而这些问题在线下教学中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根据课程教学中的难题分析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构建教师端和学生端实时互动反馈式的课程建设模式,实现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合理连接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时间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极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引入工程估价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产能置换背景下冶金工程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申嘉龙, 曹雪娇, 李玉平, 罗志虹, 许艳旗, 孟征兵, 李义兵
    2023, 6(7):  29-31. 
    摘要 ( 30 )   PDF (360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产能置换背景下,我国冶金高等教育对高级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需要及时调整。桂林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基于广西有色金属及钢铁产业发展,结合冶金产能置换战略,深入冶金企业调研分析。着重对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调整,突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及生产实习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动物标本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吴仁协, 王学锋, 牛素芳, 李忠炉, 初庆柱, 谢恩义
    2023, 6(7):  32-35. 
    摘要 ( 46 )   PDF (351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常涉及大量使用各类海洋动物标本,但对其功能作用和地位尚未研究论述。该文通过介绍动物标本在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和实习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剖析了动物标本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和知识载体,在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深刻的记忆,以及提供真实认知海洋动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结合海洋动物标本制作教学,阐述其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和创作能力以及推进海洋渔业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OBE理念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魏雪
    2023, 6(7):  36-39. 
    摘要 ( 30 )   PDF (339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普通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反向设计原则,从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探究体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用“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传动实验室”建设探讨——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武玉柱, 李进韬, 刘洋, 胥俊, 董晓红
    2023, 6(7):  40-45. 
    摘要 ( 58 )   PDF (530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理论知识深、实践性强的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对机电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探讨建立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煤矿综采工作面液压传动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从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建设过程及内容、软硬件的分析与采购、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实验室建成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可以此实验室合理地增设设计性实验并规范化地实施,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双高”背景下紧密对接临床科室用药的护用药理学改革和实践
    曲震理, 马瑜红, 王中晓, 胡清茹, 张红霞
    2023, 6(7):  46-49. 
    摘要 ( 46 )   PDF (337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双高”时代到来,传统的护用药理学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实验项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双高”建设要求。该文以临床主要科室用药重构药理学课程体系,构建“一建、三修订、二融、二线”的课程改革体系,使护用药理学课程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内容与临床用药护理对接”的临床用药监护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护理专业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白文彪
    2023, 6(7):  50-52. 
    摘要 ( 23 )   PDF (272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OBE理念的实践教学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该研究通过反思目前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认为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师培训,树立OBE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升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成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赵峻, 江克, 周玉, 王可胜, 廖生温
    2023, 6(7):  53-55. 
    摘要 ( 28 )   PDF (357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具有理论复杂、概念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该文分析了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授课方式、构建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使课程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民办大学微机接口课程改革与实践
    杨志奇, 何颖, 李春阁
    2023, 6(7):  56-58. 
    摘要 ( 39 )   PDF (25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微机接口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入手,从更新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实验内容,解决实验受限于时间、地点、设备的问题;通过超星公司的“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及学习效果四个方面改革微机接口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切实可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生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构建与探索
    邓羽松, 杨钙仁, 符韵林, 蒙清梅
    2023, 6(7):  59-62. 
    摘要 ( 34 )   PDF (344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趋势。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巩固和提升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而现阶段研究生教学多依照本科教学,忽视研究生的研究探索过程。对此,该文针对研究生景观生态学课程,从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现有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教学改革,并通过引入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Excel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
    刘凌波, 李树青
    2023, 6(7):  63-66. 
    摘要 ( 40 )   PDF (34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xcel经济统计分析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将Excel软件与经济财经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争创一流课程的形势下,该文针对当前课程教学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革思路,介绍了教学实施过程和考核方式,探讨了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和案例,阐述了该课程建设的改进措施,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
    周奎, 厉超, 朱才荣
    2023, 6(7):  67-69. 
    摘要 ( 26 )   PDF (271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教育品质的重要表征。基于“双高计划”新的需求,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属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客观准确反馈学生发展状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潜质、差距和不足,引导学生调整行动,改进提升,促进学校在以培养成效和学生受益为标准的教育效力自我检验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郑争兵, 韩团军, 郭昱希, 王平
    2023, 6(7):  70-72. 
    摘要 ( 58 )   PDF (39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设计,导致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尚不健全。该文在分析应用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从共享资源、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协同制定评价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养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策略。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够有效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
    大学书院制改革实践中教育功能实现途径研究
    刘天航, 李维嘉, 吕强
    2023, 6(7):  73-76. 
    摘要 ( 35 )   PDF (337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高校对于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推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也有所共识,纷纷开展以寄宿制书院改革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较好地契合高等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虽然各高校书院制改革过程中在理念、组织、文化、功用等方面进行多元探索、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诸如理念不明确、体用分离等问题。该文以肯定书院制改革现状为基础,从教育功能这个书院改革的逻辑起点出发,就当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思考,尝试在分析组织架构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与书院改革实践同步的教育功能实现途径的探讨。
    地方高校函授本科教育实践的审视与思考
    唐重振, 聂春蕊
    2023, 6(7):  77-79. 
    摘要 ( 38 )   PDF (288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高等教育尤其是函授本科教育更好地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定位模糊、教学体系缺乏内涵、监督体系落后,是目前地方高校函授本科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该文对地方高校函授本科教育实践的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地方高校函授本科教育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明确办学属性、转变办学定位与目标、创新教学模式、革新监督体系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李诺奇, 吕淑云
    2023, 6(7):  80-82. 
    摘要 ( 31 )   PDF (264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地方高校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必由之路。该文从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及主要目标,并重点从转变思想观念、培育专业特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及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提高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服务地方美育教育的音乐学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究——以Y师范大学音乐学专业为例
    博雅杰
    2023, 6(7):  83-86. 
    摘要 ( 44 )   PDF (36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校音乐学专业于2021年被评为新疆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为学校美育教育输送人才,是落实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保障。该文将一流专业建设改革的着眼点落在“服务地方美育教育”层面,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明晰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外合作与实践机制,关注师资队伍的内涵式建设,获取多渠道的条件支持与质量保障,并依据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要求,夯实学生发展全过程。
    高分子材料专业虚拟仿真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探索
    郭晨忱, 王中立, 时珉
    2023, 6(7):  87-89. 
    摘要 ( 32 )   PDF (277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介绍了虚拟仿真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部分建设案例与建设成效。研究表明,立足于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虚拟仿真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并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建设思考——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董文彬, 张雅晶, 姚智华, 张华, 陈丰
    2023, 6(7):  90-92. 
    摘要 ( 24 )   PDF (2743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必修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开展课程建设是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该文从各大高校专业基础课存在的普遍问题入手,提出了专业基础课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三大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揭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课程建设新思路。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王莹, 黄陈, 贾纪萍, 吴庆国, 杨海峰
    2023, 6(7):  93-95. 
    摘要 ( 26 )   PDF (269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校内外导师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该文主要分析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和作用,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并总结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
    杨丽君
    2023, 6(7):  96-98. 
    摘要 ( 21 )   PDF (277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有重要作用。校企合作能够在满足企业、高校双方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帮助。该文结合当前校企合作教育背景,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校企合作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的融合路径。
    教师实践流动站师资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程颖菲, 张秀红
    2023, 6(7):  99-102. 
    摘要 ( 22 )   PDF (325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院校教师通过教师实践流动站进行实践学习,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良好途径。构建有效的教师实践流动站师资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质量的提高。基于以上认识,该文提出了评价教师实践流动站培养效果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对评价要素进行了细化,并结合评价要素设计了量化评价表格。
    吕梁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田晶
    2023, 6(7):  103-105. 
    摘要 ( 60 )   PDF (286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分析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吕梁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课程改革为基础、联合培养基地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提高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面向乡村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王卿, 徐大增
    2023, 6(7):  106-109. 
    摘要 ( 25 )   PDF (415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方法 分别制定学生《自我评价表》和《用人单位和带教教师评价调查表》,采取不记名问卷调查,然后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无论是学生自我评价分数,还是用人单位和带教教师对我校学生的评价分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后均明显高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前,且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中医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更符合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对中医护理学生的要求。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耿阳
    2023, 6(7):  110-112. 
    摘要 ( 29 )   PDF (275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的提出与实施为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外语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科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高校外语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一些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相符、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简单等。基于此,该文从新文科的背景和内涵出发,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了外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外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模式探索
    “双碳”背景下新型化工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刘飞, 杨梦雪, 杨静, 姚梦琴, 马俊, 杨春亮, 王梦, 耿硕
    2023, 6(7):  113-116. 
    摘要 ( 72 )   PDF (445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要求化工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将绿色低碳教育思想贯穿培养全过程。该文从目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以培养“双碳”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开展基于“双导、双创、双团”教育新模式的“双碳”人才培养,同时结合贵州省现代化工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科教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绿色低碳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崔芳
    2023, 6(7):  117-119. 
    摘要 ( 78 )   PDF (27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是教育部为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各种证明自身职业技能的证书所发布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X”证书制度在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这与“1+X”证书制度出台的意义相契合。因此,如何将“1+X”证书引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课证融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该文以我校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1+X”证书中的智能财税中级证书,阐述“1+X”证书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师资能力培养方面探索提升路径。
    “ACEM”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张金梅
    2023, 6(7):  120-123. 
    摘要 ( 36 )   PDF (338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目标导向,形成了独特的“ACEM”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推广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根据需求侧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搭建混编教师团队,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育人效果显著,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地方院校药学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究
    黄薛龙, 蓝宁, 陈伟铭, 曹智雄, 张蕊
    2023, 6(7):  124-126. 
    摘要 ( 44 )   PDF (37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地方院校科研平台受限的问题,该校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联合教学、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等,弥补地方高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学科前沿、科研平台和实践能力短板。该文结合本校具体校情,探讨分析了双导师制的具体实施策略、内容、挑战和建议,为地方院校开展双导师制培养提供借鉴。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
    李玲慧, 郭述锋, 雷华静
    2023, 6(7):  127-129. 
    摘要 ( 48 )   PDF (292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是众多学科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无论理工类或是经管类学科,都可以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线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考虑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丰富教学手段,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课程特点,通过建设本课程线上教学中心,搭建线上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再结合线下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教师根据线下的课堂学习反馈,拟定线上线下测试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并对测试内容进行评价,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答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刘继东, 初晓倩, 樊程程, 武玉
    2023, 6(7):  130-132. 
    摘要 ( 25 )   PDF (258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步入关键阶段,创新创业人才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智力支撑。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提高高等中医药院校育人育才水平的需要,是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该文分析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路径。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创”人才能力培养研究
    张鑫, 贾靖, 蔡建飞, 潘伟强
    2023, 6(7):  133-135. 
    摘要 ( 37 )   PDF (268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横跨多领域学科的交叉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更具代表性。该文从新时代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双创”能力培养出发,剖析当前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创”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本专业教育改革和专业人才“双创”能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于蓬蓬
    2023, 6(7):  136-138. 
    摘要 ( 50 )   PDF (28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能够为高职教育提供实训场所和先进技术,推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的更新,学校能够帮助企业完成部分项目,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职教育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人才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提升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行业发展。该文分析了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从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创建等方面入手,探索了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陈刚, 肖燕子
    2023, 6(7):  139-142. 
    摘要 ( 33 )   PDF (425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上仍存在不足,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科专业因其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在分析创新能力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构建与创新能力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构建适合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建设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指导团队、以项目(作品)或活动(竞赛)为承载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并就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条件进行了阐述,为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效探析——以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闫晋晋, 姚妙, 杨薪正, 杨琳媛
    2023, 6(7):  143-146. 
    摘要 ( 80 )   PDF (376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药学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目的是为药学专业、行业输送较高素质的综合技能人才。将现代学徒制与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高等职业院校与医药企业提供了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够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该文对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今正药业集团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成效进行总结,探讨适合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指出实施现代学徒制所需要的计划和保障、管理体系、发展成效,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基于5G时代背景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探究
    许胜, 李佳训
    2023, 6(7):  147-149. 
    摘要 ( 36 )   PDF (285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G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原有的较封闭的教育模式创造了新的机会,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采用5G技术,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机制,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对口、技能融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文对5G时代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给出了相应的建设思路。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孟亚鸽, 王东东
    2023, 6(7):  150-152. 
    摘要 ( 20 )   PDF (332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信息产业处在从传统的作业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阶段,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该文从三全育人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院校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提出以平台为中心,院校、企业和行业协同丰富育人资源,统一育人目标;探索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水平过硬的双师团队,激发学生内驱力,以期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
    微信支持下的开放教育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
    李海波, 许小媛, 王小军
    2023, 6(7):  153-157. 
    摘要 ( 31 )   PDF (407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开放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模式。首先,基于移动学习特征,分析了开放教育开展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其次,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了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最后,对基于微信的开放教育移动学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开放教育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为开放教育移动学习的研究提供策略支持。
    移动互联时代地方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路径
    冯林
    2023, 6(7):  158-160. 
    摘要 ( 37 )   PDF (297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互联网给广告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并重构了广告产业。广告市场与人才需求的转变,对广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探讨了移动互联时代地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转型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地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向数字营销传播人才、品牌传播人才、新媒体传播与应用人才的三个转型路径进行了分析。这三种转型路径是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介环境和广告市场,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路径。
    创新方法
    A2/O工艺水处理虚拟仿真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应用
    张维, 李桂贤, 余韬, 李怡, 唐恒福
    2023, 6(7):  161-163. 
    摘要 ( 28 )   PDF (258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2/O工艺水处理虚拟仿真综合实验涵盖了环境工程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实现了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流程动态演化。通过对该实验项目的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方法、交互性操作步骤、考核模式进行设计,可将实验项目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竞赛、课程建设等方面,以期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工程思维的发展。
    基于场域理论的课堂教学仪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里琳
    2023, 6(7):  164-167. 
    摘要 ( 29 )   PDF (36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构建大学课堂教学仪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仪式主要存在仪式场域弱化明显、仪式教育内容与形式存在差异、仪式异化严重、学生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该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拟从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知、丰富课堂教学仪式的内容和形式、完善课堂教学仪式育人机制、推动学生主体参与四个方面着手,提出改进大学课堂教学仪式的举措,构建和实践课堂教学仪式体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育人实效。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路径探讨
    陈凤杰, 宋庆伟, 杨庆坤, 李靖, 张卫
    2023, 6(7):  168-171. 
    摘要 ( 28 )   PDF (41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极高,部分高校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以毕业论文为主,以考查毕业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解决重大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该文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及OBE理念,分析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传统本科毕业设计的缺陷,基于“以成果为导向”的思维,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创新指导教师队伍、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结合、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达成度评价等多种改革路径,以深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持续改革。
    基于精益创业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模型
    李猷
    2023, 6(7):  172-174. 
    摘要 ( 30 )   PDF (28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益创业是一种敏捷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理论,能够以最小成本促进产品迭代更新,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该文以精益创业理论为视角,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最小化产品原型(MVP),运用精益创业的原则审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用精益原则和方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思维导图联合案例教学法在乳腺癌影像规培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赵欣, 王铮
    2023, 6(7):  175-177. 
    摘要 ( 38 )   PDF (2631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影像学是乳腺癌诊断的关键环节,其在乳腺癌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规培医师在乳腺癌影像诊断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而现代影像技术对乳腺癌的检查方式多种多样,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需求。思维导图使知识结构立体化、形象化,更利于规培医师短期记忆以及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实践发现,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在临床规培医师培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开发研究与实践
    黄建柱
    2023, 6(7):  178-181. 
    摘要 ( 20 )   PDF (38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大,实训项目的开发对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影响较大。为了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该文从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开发存在的问题出发,按照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围绕“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效果如何”这一主线,结合企业对岗位的技能和能力要求、工作内容和考核方式,探索研究实训项目开发的一般方法,并在物流管理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实践,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背景下中美高校创客空间案例比较研究
    王怡苏, 霍楷
    2023, 6(7):  182-187. 
    摘要 ( 31 )   PDF (538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客空间作为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与学科交叉融合共享的平台,对于进一步开展高校创客空间的研究工作,培育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对国内外高校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等方法,分析了6所国内外高校的典型案例特征,归纳出国内外关于创客空间的功能、设计理念、技术支撑、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高校在创客空间构建过程中关注创客空间场地、装备等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而对于管理机制、开放性、安全性和共享性柔性机制的关注仍存在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当下我国创客空间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希望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创新驱动视阈下创新街区建设路径探析
    刘惠霞, 董学力, 王水萍
    2023, 6(7):  188-190. 
    摘要 ( 42 )   PDF (286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转型背景下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新时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良好的创新生态离不开完善优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高效顺畅的要素供给机制,全国多地在“双创”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尝试。该文以“双创”载体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国内外创新街区价值意义、内涵定位、模式类型的研究,探索提出强化“双创”载体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打造创新街区品牌和加速资源融通共享等创新街区建设的一般性方法和发展路径。
    高校“1+X+N”“双创”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H大学为例
    张莉, 卫星, 王雁
    2023, 6(7):  191-195. 
    摘要 ( 40 )   PDF (425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搭建高校“1+X+N”“双创”实践平台体系架构,形成集“成果展示、实践教学、创客活动、竞赛培育、项目孵化”五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具有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专业为特色、以平台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竞赛为驱动、以项目为牵引的六大特色。通过合肥H大学实践案例,表明该体系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协作、互通、共育——湖北恩施学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段涵, 徐超
    2023, 6(7):  196-198. 
    摘要 ( 42 )   PDF (287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十四五”时期,湖北恩施学院坚持以“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突出“应用特长、职业特征、民族特色”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先后成立了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金蝶数智财税学院、中软国际大数据学院、达瓦未来数字学院、硒茶学院、中公产业学院6所产业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建4个医学人才定向培养基地,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该文围绕湖北恩施学院校企协同育人的一系列实践与改革,试图总结一套适用于现代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的协同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