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谢添
2023, 6(8): 1-3.
摘要
(
33
)
PDF
(38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校企研”多元主体协作共治育人模式,既发挥了各方资源优势,又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补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短板。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及需求展开教育活动,让育人与用人的“最后一公里”更加顺畅。该文结合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发挥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大化作用。在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完善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的同时,实现高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学会组织参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平台化建设策略研究
胡奇
2023, 6(8): 4-6.
摘要
(
37
)
PDF
(264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新时代与新挑战,针对现代产业学院目前面临的建设策略模糊、治理体系滞后、育人模式僵化等问题,该文从创新现代产业学院组织架构的视角,为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随着学术型社会组织团体数量的增多,其赋权能力与服务力逐步增强,特别在参与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面发挥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为此,该文从构建新工科专业联盟协作体、积极推进区域新工科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产学研用金服”综合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在学会组织深度参与下的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策略,从而全面推进新工科教育生态良性发展。
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王震, 章培军, 李建辉, 王洋, 刘小刚, 田怀谷
2023, 6(8): 7-13.
摘要
(
40
)
PDF
(749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工科类高校提升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该文为了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工科类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内涵,首先通过网上问卷星平台、座谈会、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调研。然后,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工程应用研究能力、工程实践指导能力、课程建设创新能力和教研团队建设能力等方面建立了应用型高校工科类教师工程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建立,从实施创新服务计划、实施教师内塑计划和加强组织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有效转变了教师的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教学研究能力,加强了教科研团队的建设水平。
教学革命
“金课”视角下基于OBE导向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汪淑贤
2023, 6(8): 14-17.
摘要
(
43
)
PDF
(382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面向电子、通信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对标“金课”课程建设标准,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方面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金课”视角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策略。以“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为基本点,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三层次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结构,通过创设“学教互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可视化GUI仿真界面,予以实施,并以“产出”为核心建立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地实现了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高等数学立体化分层教学的创新探究——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金颖
2023, 6(8): 18-21.
摘要
(
33
)
PDF
(352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在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基于巴特勒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策略为主,对高等数学进行了立体化分层教学的创新探究。
OBE理念下的行政公文写作教学设计
侯丽俊
2023, 6(8): 22-24.
摘要
(
43
)
PDF
(242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阶段的应用文写作课程要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为重点。OBE教育理念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科整合为教育方式,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以行政公文写作章节的学习为例,借鉴OBE教学理念核心思想,以目标知识矩阵为导向,以学习预期为前提,针对行政公文写作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产教融合视域下房务管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探析
曹晶
2023, 6(8): 25-27.
摘要
(
38
)
PDF
(276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房务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重要课程。房务管理“金课”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借助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共同进行课程建设,解析“金课”建设的内涵标准,并指出课程建设中将面临的挑战,以此阐述产教融合视域下房务管理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建设的具体措施。
民办高校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宋桂先, 王成义, 谭赞, 杨雪莹, 祝娇娇, 宋京松
2023, 6(8): 28-30.
摘要
(
42
)
PDF
(273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本科教学的全过程,是药学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技能起着关键作用。该文参考国内外实验教学现状,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对我院现行药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主要是增强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规范药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等,改革措施经运行取得初步成效。该文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覆盖药学实践教学各个层面的全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
融媒体时代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基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角度
冯颖
2023, 6(8): 31-34.
摘要
(
32
)
PDF
(35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持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抓住机遇,紧跟融媒体深度融合步伐。该文基于对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式的思考,结合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教学现状,抓住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研究的新机遇,提出增强国内高校“双创”人力素质路径的新认识,对国内高校“双创”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思维、创业传播双基地构建、教学国际交流合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界定与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姚书杰, 刘发, 蒙丹
2023, 6(8): 35-37.
摘要
(
39
)
PDF
(286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经济管理类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当前,对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尚无统一认识,各个教学班教学内容差异较大并且界定不清等,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理清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教学存在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盲目依赖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和微观经济学简明易懂等认识误区,最后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改革方法和思路。
校企共建药剂学在线开放课程路径研究
王晶晶, 张晓霞, 冯松浩, 张卫, 赵丽娜, 阮丽红
2023, 6(8): 38-40.
摘要
(
32
)
PDF
(277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兴起,但在其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探索校企共建药剂学在线开放课程路径,校企合作共定课程内容,共建课程资源,共育教学团队,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共同践行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为高职专业课教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在线开放课程的探索和实施,提供借鉴。
新医科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乔海霞, 李丹, 蔡东, 庄鹏飞
2023, 6(8): 41-44.
摘要
(
43
)
PDF
(394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机化学实验是医学、化工、环境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新医科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培育一批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当进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该文以锦州医科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以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侯周国, 刘湛
2023, 6(8): 45-48.
摘要
(
34
)
PDF
(350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内诸多大学工科专业建设的目标之一。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特点是有许多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使学生觉得学习难度大,导致学生对本课程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如何促进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体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该文提出重塑课程内容、利用MOOC资源、增加课堂模拟仿真、融合课程思政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扩展知识面,增加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创”背景下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杨璐
2023, 6(8): 49-51.
摘要
(
27
)
PDF
(400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积极性、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实践能力方面,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单一以及产教融合推进缓慢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创新创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该文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设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实践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王倩, 王艳芳, 刘广永, 高祥晓, 于诺, 安存红
2023, 6(8): 52-54.
摘要
(
43
)
PDF
(403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挑战。传统的经济学专业基本上是偏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应用型才能。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市场竞争力不足,在地方性本科院校中同样存在这些情况。因此,该文分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应对社会与科技进步、行业变革与未来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新需求。
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高水平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孙志
2023, 6(8): 55-58.
摘要
(
42
)
PDF
(413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船舶制造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培养船舶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挑战。该文基于OBE教育理念,从建立校企双主体产业学院、共建岗课赛证融通五层级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学生考核模式改革、开发职业教育新型教材、系统推进教法改革、建立健全专业认证制度、完善专业群质量保证体系和动态结构优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船舶智能制造专业群高水平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张雷
2023, 6(8): 59-61.
摘要
(
36
)
PDF
(286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使工作、生活更加便捷。在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创新。该文从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入手,研究大数据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研究
汪海凤, 曹建忠
2023, 6(8): 62-64.
摘要
(
32
)
PDF
(29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脱离,师资专业能力不足,重创新、轻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少、层次低等问题,探索提出深度和难度递进的五个层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校内外结合的孵化和指导体系,以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谭玲玲, 牛秀红
2023, 6(8): 65-70.
摘要
(
48
)
PDF
(5747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商务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改革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满足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高度。高校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协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基于OBE理念的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途径探索
韩奕文, 朱丽华, 葛萍
2023, 6(8): 71-74.
摘要
(
46
)
PDF
(379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现象,职业技能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劳动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OBE理念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广泛应用。以OBE理念中四个核心问题为突破口,分析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重合点,从融合模式、能力培养、德技并修和创新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索融合途径。
基于学科竞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于威, 徐伟, 白义奎
2023, 6(8): 75-79.
摘要
(
33
)
PDF
(5097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日益发展和丰富,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实践环节。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地更新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如何高效发挥学科竞赛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需要深入地探讨。该文探讨将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高效融合,发挥学科竞赛类活动在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科竞赛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经过初步的研究与实践,重构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提升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路径,提供参考。
酒店管理本科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蔺国伟
2023, 6(8): 80-83.
摘要
(
38
)
PDF
(3883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我国酒店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场急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但部分酒店管理本科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自我效能低、学习持续性差等问题,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此,该文以三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为例,探讨专业认同、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结果显示:酒店管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强化酒店管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减少酒店行业人才流失具有重要启示。
师范专业认证视域下英语教师教育U-S共同体构建探索
谢江平
2023, 6(8): 84-86.
摘要
(
37
)
PDF
(296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发布,为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导向,探索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深度融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积极创设协同发展新路径。英语教师教育U-S共同体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协同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共同培养培训高素质中学教师的教师教育共同体为宗旨,以校校合作和卓越教师实验班为推手,构建高校、中学“两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而提升地方高师院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师范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体系化建设研究——从专业、教学、师资视角
翟朗, 宫婷
2023, 6(8): 87-89.
摘要
(
64
)
PDF
(279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主动对接区域新一代信息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全国上下掀起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浪潮,进而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不断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典型案例与理论成果,从新工科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对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的体系化建设提供实践性理论支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着力塑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的人才培养创新格局,培养适应相关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进而为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教育生态建设持续提供动力。
新农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王海英, 谭艳平, 张丽, 阎春兰, 雷佳文
2023, 6(8): 90-92.
摘要
(
34
)
PDF
(294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类学科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产业一线。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新农科建设背景出发,分析了现阶段食品类专业建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在新农科改革与实践项目实施中,面向新农民、新农村、新农业、新生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结合的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丛正日, 刘明军, 刚晓超, 李斯琴, 赵美慧, 邢月, 吴琪淞
2023, 6(8): 93-95.
摘要
(
54
)
PDF
(283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要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培育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新目标。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快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瑰宝,想要更好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就必须与“双创”、新医科紧密结合。该文以中医药高校为例,探讨“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探索
“6+2”进阶式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模式——以“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助力项目为例
陈月阳
2023, 6(8): 96-99.
摘要
(
36
)
PDF
(494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养,亦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该文基于“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助力项目的实践经验,结合已有研究,指出新时代教师创新能力在不同教育阶段都应聚焦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创新能力由学习创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构成。最终,该文提炼出“6+2”进阶式教师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模式,以期为我国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
“互联网+”背景下“八融合六促进四保障”多元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涛, 李健, 朱学军, 刁毅, 陈孝娥, 高微, 曾兵
2023, 6(8): 100-102.
摘要
(
59
)
PDF
(268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经济的持续繁荣及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互联网+”为背景,以“八融合”为依托,构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板块,为多元能力人才的培养建设了育人场所;以六个方面育人引导,进一步对人才培养的依托进行细化与丰富,为多元能力人才培养丰富了内涵;以四大底层逻辑为指导,为多元能力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该文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双创”升级背景下三维度构建课程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何自国, 殷建, 熊节, 胡中泽, 陈信华
2023, 6(8): 103-105.
摘要
(
34
)
PDF
(27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双创”升级和立德树人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如何将“创新性”“德育性”和“专业性”统一于地方应用型本科专业课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机械人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采用多课堂教学,学情分析和教学考核并重,运用“生讲生评”“师导学演”“边练边讲”“项目研讨”等多种形式,实施分层教学、兴趣引导和过程考核,建立“专、思、创”三元融合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探析
刘卫星
2023, 6(8): 106-109.
摘要
(
36
)
PDF
(47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助力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有效方式。该文阐释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内涵研究,探讨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内容,从创新服务方式、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专业学科服务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优化策略。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有效运用,可以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刘晓霞, 雷世鑫, 杨亮
2023, 6(8): 110-114.
摘要
(
45
)
PDF
(418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尤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提高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生理学的成绩是生理学教学团队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甘肃医学院对本科临床医学2018级398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2019级386名学生部分章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2020级485名学生全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学习通平台数据分析、问卷调查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数据,分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结果显示:全部章节开展混合式教学的2020级期末考试成绩高于部分章节开展混合式教学的2019级成绩,且高于开展传统课堂授课的2018级成绩(
P
<0.05),差异有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能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产教融合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王丽平
2023, 6(8): 115-117.
摘要
(
50
)
PDF
(36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市场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增加,且随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质量的不断升级,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高端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通过对锂离子电池行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结合锂离子电池行业高端制造业特色需求,提出了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科知识体系的优化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期培养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促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四三模式”探索
王昆
2023, 6(8): 118-122.
摘要
(
36
)
PDF
(475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需求、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四三模式”和创新点,最后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阐释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四三模式”应用效果。
构建“1234”新模式,激发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生动力的探索与实践
陈玉华, 刘颖, 陈乐平, 尹立孟
2023, 6(8): 123-126.
摘要
(
53
)
PDF
(39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地方行业性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以“激发师生参与‘双创’内生动力、强化‘双创’教育实践锻炼、提高‘双创’教育实践效果”为目标,通过构建“组织引领‘双创’教育”工作体系,强化“双创”教育与专业建设融合,打造“双创”指导团队、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增强“双创”教育外部推力,搭建四级平台,畅通“双创”人才培养的进阶通道等举措,创新形成了工科高校“1234”(即1个体系、2个融合、3类团队、4级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了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校企融合、队伍建设、产业服务的系统集成推进,大幅提高了师生主动开展“双创”的积极性,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了长效保障。
基于“五位一体”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李瑜珺, 朱尧, 郭桂义, 孙慕芳
2023, 6(8): 127-129.
摘要
(
77
)
PDF
(26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研究的焦点,如何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需要高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该文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通过依托学生社团、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优秀毕业生、企业“五位一体”实施“一目标、两融合、三能力、四平台”的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开展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五共三融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马立, 李雄军, 张玉信, 杨长娟, 苏赵雄, 杨锐铣, 杨忠文
2023, 6(8): 130-133.
摘要
(
37
)
PDF
(400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现代园艺产业需求侧不完全适配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五共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需求,开发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系统构建了园艺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国内首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起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通道,形成了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五共三融合”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崔建芳
2023, 6(8): 134-136.
摘要
(
68
)
PDF
(303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理工科地方高校为例,提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学科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群、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专创融合”“校企联合”育人新模式、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新工科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大学物理及相关课程为例
施盛威, 钱磊, 孙晓燕, 李成金
2023, 6(8): 137-142.
摘要
(
40
)
PDF
(531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以及“北京指南”等新工科建设“三部曲”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结合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律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工程伦理意识,具有解决涉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技术融合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探讨了新工科视域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同时,结合大学物理及相关课程,从教育教学方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的探索。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以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下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基础引领、项目驱动、专创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新乡医学院为例
毕佳佳, 程彬峰, 井长勤, 杨志军
2023, 6(8): 143-145.
摘要
(
78
)
PDF
(2709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交叉是当代社会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技术与医学的“理医交叉”对于培养优秀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总结了近几年新乡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业导师制及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以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人才和为其他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以创新班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十三五”特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为例
施能进, 陈佳佳, 丁静
2023, 6(8): 146-149.
摘要
(
32
)
PDF
(49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十三五”特色专业药品与管理的医药新零售和高级医药学术推广创新班为例,通过四届连续六年的创新班教学改革与实践,依托医药行业优势,实施“双导师制”,联合国内外优秀医药企业教学资源,独立设置创新班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医药和实践”双特色课程体系,以创新班带动普通班,协同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专业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创新班设立方式、创新班文化打造、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及就业选择等方面提出思考和经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创新班改革模式践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同时给高职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创新方法
OBE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商务信函写作为例
康晓丽, 何佳明
2023, 6(8): 150-152.
摘要
(
54
)
PDF
(258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OBE理念被广泛应用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混合式教学也被视为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该文基于陕西省某高校,对商务信函写作课程进行基于OBE的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对比该课程在实施OBE混合式教学改革之前和之后的学生畅课学习数据和成绩,发现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参与度,并对学习效果产生正向的影响。
创新O-PMEPS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郭萍, 高峰
2023, 6(8): 153-156.
摘要
(
39
)
PDF
(36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根据内容模块,线下教学采用“课堂精讲+BOPPPS教学模型”,线上教学采用O-PMEPS教学模型。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深度及广度,明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强化了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模式中的自主学习监控
徐海艳, 黄红兵
2023, 6(8): 157-159.
摘要
(
35
)
PDF
(29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阐释翻转课堂及自主学习内涵与特性的基础上,以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自主学习监控为研究中心,着重阐述了翻转课堂中自主学习监控及其必要性;以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从外语学习者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两方面构建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自主学习监控体系,并针对监控实施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优化翻转课堂中学生的外语学习进程,促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基于OBE理念的案例及问题导向模式在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应用探索
左丽萌, 韩睿
2023, 6(8): 160-162.
摘要
(
56
)
PDF
(223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原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有医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因本课程知识点多,又较为抽象,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OBE理念的指导下,该文尝试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将案例及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医学检验专业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以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作为评价指标,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赵小雨, 段素霞, 张建新, 贾彦超, 张璐, 李雪
2023, 6(8): 163-165.
摘要
(
43
)
PDF
(27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研究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是否存在教学优势。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模块式教学法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过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对两组学生进行最终的教学效果评价。另外,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和综合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模块式教学法不仅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中显著优于常规教学方法,而且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基于技能竞赛的电子商务类专业社团建设与实践
季研洲
2023, 6(8): 166-169.
摘要
(
32
)
PDF
(370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需要加快对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网络化发展,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专业技能型的学生社团对促进职业院校就业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和参与实践的平台,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技能竞赛的社团建设背景,对电子商务类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实践进行详细说明,以期为同行业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中的适用性探索
许鸿, 温兴琦
2023, 6(8): 170-177.
摘要
(
66
)
PDF
(7237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世界各国作为在教育方向上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响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在大力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客观评价,不仅能实时监控“双创”教育的办学方向,还能及时发现短板,优化办学方法和资源配置,同时集取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复制。该文在回顾学者在“双创”教育评估领域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将企业培训评估领域著名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应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中,并对其做了适应性和创造性改造,采用混合测评模式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评价设计,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实践向更加全面客观、操作便捷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思路。
微课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乔燕燕, 高文
2023, 6(8): 178-180.
摘要
(
36
)
PDF
(296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课具有开放式个性化教学优势,对传统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妇科护理是医护专业的重点课程,利用微课可以促进课堂教育,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与互动体验。该文将本课程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微课和常规手段进行教学。结果表明,微课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两组成绩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系列化微课程联合案例教学法在ECMO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张桂宁, 梁玉梅, 潘琪妮, 黄惠桥, 潘晓, 覃涛, 余长春, 谈玉平, 陶品月
2023, 6(8): 181-185.
摘要
(
38
)
PDF
(390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系列化微课程联合案例教学在ECMO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将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ICU实习的30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22年2月-2022年8月在ICU实习的30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列化微课程联合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比较两组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和技能操作得分。 观察组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临床思维能力得分、理论和技能操作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由此可以得出,将系列化微课程联合案例教学法应用在ECMO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可有助于提升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ICU临床护理教学效果。
职业本科视域下基于学生主体学习的水利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王多平, 刘睿, 王泽源
2023, 6(8): 186-188.
摘要
(
28
)
PDF
(296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科基础理论教育,更要加强应用技能培养。因此,需要重构课程教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该文在职业本科视域下,基于学生主体,从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念、思路、阶段、内容及应用等方面,研究水利类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技术技能水平,为新形势下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创业实践
基于“大赛训练营”的软件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冲, 范毅华, 颜建伟
2023, 6(8): 189-191.
摘要
(
37
)
PDF
(280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及创新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养模式系统化研究及设计,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建立以赛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度研究分析大赛特点,构建互联网线上“双创”学习平台,组织线下“大赛训练营”来丰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锻炼驱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本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孙崇鲁, 杨颖欣, 刘京骅, 岳军治, 张煜炯
2023, 6(8): 192-194.
摘要
(
44
)
PDF
(358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扩充校内办学资源,解决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亟须提升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此提高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竞争力。该文分析了基于产教融合背景的职业本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结合相关的实践案例,提出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共同目标、加强实训硬件和资金投入保障、制定和完善各项机制建设三个方面的探索对策,从而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产教系统性融合、支撑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机制研究
张蔓, 张春志, 张彦坤, 冯研, 王俊发, 于惠力, 张学伟, 郭春来
2023, 6(8): 195-198.
摘要
(
36
)
PDF
(322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该文从三个层面阐述和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机制,地方政府层面扶植产教融合企业,促进校企合作;企业层面提出企业亟须解决的产品问题和成本问题,寻求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落到实处;学校层面立足地方产业,拉近产业内容和课程内容的距离,产学研融合,实现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