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5-10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产学研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调研、困境分析与提升路径
曾倩
2023, 6(9): 1-4.
摘要
(
164
)
PDF
(367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纵深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至关重要。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产学研协同合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研结果,将现实困境归纳为产学研各方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理念滞后、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架构与治理模式不完善、沟通协调与对接融合机制不健全和师资力量不足。提出提高产学研三方参与积极性,加强三方衔接和正向耦合,打造“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破解问题的路径对策。
高校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李月军
2023, 6(9): 5-7.
摘要
(
86
)
PDF
(339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校面临着培养和输出先进制造业紧缺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分析高校产教融合深入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校企合作有效模式和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和“教学”相互渗透及相互促进机制尚不完善、高校“项目化”教学成效局限性尚待突破等,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内容,从工程教育的“新体系、新模式、新平台、新师资”四个方面探讨应对策略,为高校产教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视域下涉农高校工科“双创”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探析
湛斌, 魏宇宁, 章棋, 吕一雷
2023, 6(9): 8-13.
摘要
(
28
)
PDF
(532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涉农高校工科在校学生以及近年来毕业学生为调研对象,以既往培养成果为比对基础,力求突破对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传统认识,以及契合人工智能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紧密联系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大胆提出构建人工智能视域下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三赋能、双汇智、一循环”生态链新模式,切实加强与改进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分析生态链模式的新问题、新特点、新规律,以期推动涉农高校工科学生“双创”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生态链新模式实践创新。
教学革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状态监测研究
诸兵, 郑泽伟, 左宗玉, 王艳东
2023, 6(9): 14-18.
摘要
(
42
)
PDF
(378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控制原理是普通高校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对学生而言,其学时长、理论性强、证明和计算较复杂,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解决因内容复杂性、讲授方法、学生基础、学生课堂注意力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课堂参与性不足的问题,拟引入共享文档和共享表单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程状态监测。通过精心准备的课堂讲义和随堂测验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率,实时掌握课程学习状态,打通学习效果反馈优化路径,以思辨促进知识的主动掌握。该文对理论课教学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与尝试,探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新途径。教学实践数据和学生反馈表明,该文提出的教改方案取得了较好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进一步持续改进的空间。
电子支付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杨玲玲
2023, 6(9): 19-21.
摘要
(
37
)
PDF
(26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商科的建设,电子支付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延伸性,其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电子支付理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电子支付课程实验教学存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困难,实验手段单一和模拟软件功能简单等诸多问题,亟须探索新的实验模式。该文通过十五年的课程教学经验积累和改革探索,提出了实验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兼顾多目标的实现、结合多种教学和实验手段、强化实验结果延伸应用的综合实验模式。
基于BIM技术的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
王菊蕊
2023, 6(9): 22-24.
摘要
(
43
)
PDF
(277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M技术在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土建类专业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在BIM技术的推动下,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针对BIM技术的内涵进行概述,探讨了BIM技术在国内外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结合BIM技术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推动土建类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成果提供参考。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与实践
谢秋巧
2023, 6(9): 25-27.
摘要
(
68
)
PDF
(2766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详细分析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及管理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韩璐
2023, 6(9): 28-30.
摘要
(
44
)
PDF
(342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造价及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必修的经济类课程之一,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呈现了“热情高、基础差、应用难”的特点。通过对OBE理念的思考和应用,将课程教学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优化,即开展“大案例”教学、设置情景化教学场景和课程考核转变为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进度评价+子项任务互评+最终成果考核”的成绩综合考核方式,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持续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基于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内涵和实施要点
韩杰, 孟军, 江红霞
2023, 6(9): 31-33.
摘要
(
50
)
PDF
(300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高等农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该文详细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内涵和其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开展混合式教学对教学主体提出的新要求。从制定混合式教学的激励机制,加强混合式教学的师资培训,选择线上教学平台,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内容规划,做好线上教学的监管和情感互动,把握线下教学的核心作用,以及完善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要点,以期为高等农业院校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面向自动化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的数字电子技术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荣娜
2023, 6(9): 34-36.
摘要
(
48
)
PDF
(255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面向自动化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求,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形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开展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具体思路为:其一,从改变教学理念入手,更新观念,借助科研教学融合实现知识更新。其二,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重新梳理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建立试题库与改革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虚实结合”实验课程体系模型构建的探索
张忠武, 庄宇, 周宇, 孟祥华, 孙鹏
2023, 6(9): 37-39.
摘要
(
38
)
PDF
(291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校企合作+虚实结合”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该文研究现有实践体系的现状与不足,采用网络及虚拟仿真技术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校企协同育人,逐步完善线上虚拟仿真教学与工程施工现场实操训练,将仿真教学与实操考核评价有机结合,形成由易及难、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施工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土力学课程改革探索
方娟, 陈昌禄, 李密, 罗爱忠
2023, 6(9): 40-43.
摘要
(
35
)
PDF
(429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理念的核心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契合新时期国家对于高等本科教育的要求,以OBE理念为指导,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后对照各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以此达成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土力学主要研究土及土体的强度、变形及渗流三大特性,是土木工程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该文基于OBE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方法、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土力学课程改革的详细探索,以寻求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果,最终达成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实践——以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袁彩萍
2023, 6(9): 44-47.
摘要
(
36
)
PDF
(378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促进了高校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该文以新文科为背景,分析高校经济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则是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业务中的一门课程,在该课程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是很有必要的。该课程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并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以满足时代对经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流课程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吕娜
2023, 6(9): 48-50.
摘要
(
35
)
PDF
(279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流课程建设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中工科专业的一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依托,结合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及工科专业课程注重实践应用的特色,对一流课程建设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了项目案例,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流程。该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一流课程的建设要求,同时为其他工科专业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思路。
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油气储运设施安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刘啸奔, 张宏, 张东, 王昊, 姜子涛, 左丽丽
2023, 6(9): 51-53.
摘要
(
43
)
PDF
(277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开始积极推动工科专业的改革和创新,要求根据行业需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对于油气储运行业来说,要求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拥有管道设施安全方面的知识和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针对课程存在的应试性较强、实用性不高等问题,教学团队将培养本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导向,探索学生课下学习软件操作,辅助课上理论教学,以工程实训代替课堂考试的新教学模式,构建以现场专家为期末答辩评委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以及初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敏感程度和工程实践能力。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升路径研究
夏永亮
2023, 6(9): 54-56.
摘要
(
52
)
PDF
(293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校与社会各行业围绕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进行沟通与合作,若没有企业参与,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会缺乏一定的就业导向。要想解决人才供需矛盾,高职院校就要基于产教融合,准确依托产业设置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确保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真实有效,从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职业本科、核心素养”内涵进行分析,并分析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系列可行措施,作为参考。
工程认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杨瑞娟
2023, 6(9): 57-60.
摘要
(
39
)
PDF
(390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可以提升专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与国际知名度,它指引着交通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部分应用型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在教学质量、产教融合、竞争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专业认证要求。该文在明确应用型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建设的逻辑和实施路径。
国内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借鉴及启示
刘娟, 王晓丹
2023, 6(9): 61-63.
摘要
(
44
)
PDF
(400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阶段,各大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但也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师资队伍不足、缺乏支持系统等问题。借鉴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该文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学实践平台、构建教学生态系统、完善教育支持体系等方面,尝试实践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吕昳苗
2023, 6(9): 64-67.
摘要
(
47
)
PDF
(312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发展。研究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提出了适应新型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环节多样化、教学调查常态化等目标,设计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基于本科一流课程的审计示范课程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
国贇
2023, 6(9): 68-70.
摘要
(
36
)
PDF
(298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该文针对传统课程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立项审计学示范课程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基于本科一流课程建设,加强示范课程团队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整个课程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一流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助力一流专业的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与发展路径
王玉洁
2023, 6(9): 71-73.
摘要
(
51
)
PDF
(26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大学肩负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使命。面对乡村人才振兴发展需求,开放大学具备系统办学辐射面广、学习资源库内容丰富和学习支持服务完善的办学优势,有利于促进乡村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该文基于在质量标准建设、特色专业开发和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实践困难,开放大学可以采取以下发展路径: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开放大学社会认可度;二是增加针对乡村发展的特色专业,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和虚拟实验室建设。
校企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邓梅娥, 冯茜, 刘嘉欣, 陈文博, 李盈盈
2023, 6(9): 74-76.
摘要
(
39
)
PDF
(294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该文对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人文素养建设、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校企深度合作并建设共享实训基地,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学分银行服务宁夏高等职业教育书证融通的路径探索
郭恺怡
2023, 6(9): 77-80.
摘要
(
57
)
PDF
(398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书证融通的核心在于非学历证书与学历课程的科学转换。高职院校实施书证融通,不仅能够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还能满足岗位能力的需求,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学分银行制度可以有效实现各类教育的互通互融,是学习成果沟通衔接的重要桥梁。学分银行建设对接书证融通创新探索,可以实现二者的双赢。目前宁夏职业教育学分银行联盟正在建设中,以此为契机,该文探索学分银行服务宁夏高等职业教育书证融通的路径,以期为书证融通发展提供实践支撑,也为学分银行服务宁夏各级各类教育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提供经验参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毛燕龙, 王美
2023, 6(9): 81-84.
摘要
(
51
)
PDF
(3774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国内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培育工作虽已有突破和革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企业人才能力需求有差距,培养定位与目标相对单一,课程教学对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支撑不足,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双创”教育动力。该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坚持市场营销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内外协同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打造贴合动态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反馈机制,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陈景鑫, 牛轶慧, 张晶晶, 曹竞时
2023, 6(9): 85-87.
摘要
(
34
)
PDF
(258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该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价值体现与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结构,并从教育理念转变和教学模式改革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创新性地将专业教育、校企合作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模式探索
“1+X”证书制度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实施路径研究
牛欣欣, 徐静伟, 熊晓强
2023, 6(9): 88-90.
摘要
(
52
)
PDF
(283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创新型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使高校也转变了人才培养与管理的模式,也为我国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指引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该文介绍了“1+X”证书制度,分析了在此制度之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分析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
“双创”背景下基于BOPPPS理念的面点工艺课程改革与探究
崔莹莹, 王敬涵, 张宇晴, 李杰, 孙卉, 谭兴勇, 王婷
2023, 6(9): 91-94.
摘要
(
60
)
PDF
(359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导向。然而,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并不能很好地与实训课程结合起来。为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该文依托“双创”思想,以面点工艺作为课程载体,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分别从课程导入、目标设置、预评价、参与式学习、后评价、总结六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双一流”形势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途径——以广西大学为例
陈锡勇, 梁天权, 王南南, 王欣鹏
2023, 6(9): 95-97.
摘要
(
71
)
PDF
(301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作出的重大战略布置。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而且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典型理工科特征的新兴专业,且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了重要学科之一。该文结合广西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的实际情况,探索在“双一流”形势下,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提升的培养方法和模式,并应用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实践中,为国家和地区培养能力拔尖的专业应用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南城建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为例
郑超, 张硕, 宋新生, 吕大为, 何宗耀, 朱凯
2023, 6(9): 98-101.
摘要
(
47
)
PDF
(350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南城建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为例,提出了“3+1+2”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河南城建学院通过搭建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推动了办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变革。在目前国家推行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城建学院智慧建造产业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对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王宗成, 尹业师, 赵荣生, 赵雄杰, 罗小芳, 姜红宇
2023, 6(9): 102-104.
摘要
(
49
)
PDF
(332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制药业的发展,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实践证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有效路径,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明显。
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尹小梅
2023, 6(9): 105-107.
摘要
(
43
)
PDF
(284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构建的“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为手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研讨式教学新模式——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
张娜, 杨平, 吴琼, 赵学娟, 汪太生
2023, 6(9): 108-111.
摘要
(
36
)
PDF
(33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灌输式教学相比,研讨式教学法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优势。然而,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存在花费时间多、适用人数少以及课程评价困难等局限,目前未能在我国本科学生课堂教学中形成经典有效的教学范式。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则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研讨式教学不足之处的新模式。该文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结合互联网和传统研讨式教学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以“(课前)线上创立主题与知识共享—(课中)线下主题研讨与内容创新—(课后)线上课程总结与课程评价”为结构的新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对分易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田慧, 黄勇, 马雯芳, 滕建北, 黎理, 樊兰兰
2023, 6(9): 112-114.
摘要
(
43
)
PDF
(36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是高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特点,引入对分易教学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从教学视频、作业、考勤、讨论和练习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对分易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了全过程、立体化的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质量。
基于“慕课+ BOPPPS”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齐培培, 王春儿, 姚鸟儿, 徐璨
2023, 6(9): 115-117.
摘要
(
59
)
PDF
(255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数智化改革势在必行,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被广泛应用。BOPPPS 模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阶段。将慕课平台与BOPPPS模型有效融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能整合多方面教学资源,较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完善过程性考核,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满意度。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学生对该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
基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李学先, 魏晓
2023, 6(9): 118-120.
摘要
(
36
)
PDF
(290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创新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课程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使其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该文通过重塑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对环境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新型农业创新型人才。
基于矩阵式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邓佳钦, 李美芳, 杨佳, 胡新将
2023, 6(9): 121-123.
摘要
(
70
)
PDF
(30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导师学术背景单一,学生知识体系单一,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以本学科导师为主,以交叉学科导师和企业导师为辅的矩阵式导师团队模式,对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多元化的培养计划,促使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扩展思维空间,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
陈苑冰, 黄静
2023, 6(9): 124-128.
摘要
(
45
)
PDF
(41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作为高校的主流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了解教学现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出课程教学改革,并描述相关的教学平台软件应用案例,结合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实现有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李雪萍, 张瑜, 闫琳
2023, 6(9): 129-132.
摘要
(
42
)
PDF
(376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的出现给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也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要求。该文结合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基于目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思想认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校企合作深度及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构建了与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宜的培养模式。
新工科视野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康杰
2023, 6(9): 133-135.
摘要
(
38
)
PDF
(326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分析了核心课程门类较多、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相关课程之间缺乏融合、学生学习没有明确方向等现状后,在新工科指导思想下,提出了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文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构建机电综合实践开发平台、以具体课程为载体、重视实践考核体系、全自主开放实验室管理、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医科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熊大维, 游国叶, 尤园, 吴杰, 杨俊, 史丹
2023, 6(9): 136-139.
摘要
(
35
)
PDF
(37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国家提出的新医科建设要求,为了培养符合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医药+X”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结合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分析了开展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存在的短板,构建了“一个主线、一种机制、两个体系、三种能力、四方力量”的“11234”药学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四方力量,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效融合,贯通“理论→实践→创业”环节,持续推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促进学院发展。
学术讲座式教学在学科前沿进展课程中的应用探讨
于庆才, 苗永美, 汪雁
2023, 6(9): 140-143.
摘要
(
52
)
PDF
(356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渗透,对培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科前沿进展课程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认为是大学生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学思辨能力。开展学术讲座式学科前沿进展课程,对有效传递本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促进大学生树立跨学科意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为例
武景龙, 景宇, 田俊, 许波
2023, 6(9): 144-146.
摘要
(
48
)
PDF
(273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与现代学徒制成为解决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供需矛盾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模式。该文以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矿物资源工程专业为例,重点阐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分析矿业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知行同构·“三理”育人: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张晓敏, 张少云, 刘国栋, 郑敏, 庞荣荣
2023, 6(9): 147-150.
摘要
(
62
)
PDF
(352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购管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互动少;教学内容落后于实践,与现实需求脱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考核方式单一,过程性考核被忽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讲授“两张皮”等问题。该文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价值引领、能力导向、知行同构·“三理”育人理念,通过重构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实施“N+1+1”的考核模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构建课程思政“一体两翼三环节五联动”实施路径的创新与实践,实现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化了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改善了学生学习的时空环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多主体多样化的考核,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了价值塑造与知识能力提升有机统一,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创新方法
计算方法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梁利东, 钟相强, 王建彬, 疏达
2023, 6(9): 151-153.
摘要
(
36
)
PDF
(279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本科专业计算方法课程的特征和达成要求,提出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首先基于培养计划明确课程目标,然后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过程与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根据多元化的教学分析与评估结果完成课程的持续改进。该文的教学创新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体系提供了有效的探索思路和方法。
“继承、发展、创新”——美声唱法的中国化
于洪泽
2023, 6(9): 154-156.
摘要
(
55
)
PDF
(285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声唱法的中国化,可以理解为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的本土化。其关键是,不仅要符合中国的音乐特点,反映出中国的优秀音乐文化,还要吸收国外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和科技,从而发展和创造出一套中国的音乐理论,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怎样才能将中华民族5000多年积淀的人文精神和美学理念与这种“科学完整”的歌唱艺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当今我国音乐界人士思考的问题。毋庸置疑,中国化是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国,中国文化和美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一种包容和博大的胸怀,吸纳和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声乐艺术,以“继承、发展、创新”为基本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学科和艺术形式。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赵梦丹, 阳军, 宋非, 殷遇骞, 赵坤
2023, 6(9): 157-159.
摘要
(
37
)
PDF
(30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教”改革是基于高职育人工作改革而提出的工作要求,需要从教师、教材以及教法三个层面采取工作对策,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的育人体系。该文以“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路径为中心,阐述了“三教”改革的基本内涵和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师教学创新队伍建设的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农学专业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
吴锦文, 刘向东, 郭海滨, 王兰, 陈志雄
2023, 6(9): 160-162.
摘要
(
48
)
PDF
(27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改变遗传学传统教学以考试作为终结考核评价模式的弊端,笔者及所在遗传学教学团队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遗传学在线网站、慕课平台和问卷星等线上资源,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化考核和评价,具体采用线上和线下发言、阶段性小测、主题汇报及辩论和专业论文等考核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对遗传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农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王志鑫
2023, 6(9): 163-165.
摘要
(
50
)
PDF
(286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课程建设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采用“四维导向、五阶能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模式,解决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强,缺少跨学科、跨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新技术融合,缺少教学资源,难以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等问题,并总结了该模式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基于UTAUT模型的高校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熊斐
2023, 6(9): 166-168.
摘要
(
53
)
PDF
(283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点研究高校学生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的理论框架作为研究基础,引入多个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性别、专业类别作为调节变量,据此构建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证实了性别、专业类别两个因素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按照影响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交互性、服务质量、感知趣味性、努力期望、社会影响、绩效期望。
基于学习通+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许路遥, 高兴苹
2023, 6(9): 169-171.
摘要
(
94
)
PDF
(27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借用学习通与BOPPPS模型,以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这一教学主题为例,对学习通+ BOPPPS模型的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展开探讨。该文首先对学习通+ 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展开论述,随后以“货币时间价值”这一主题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对学习通+ BOPPPS模型在课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相关结果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将突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性,有助于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可行性。
融合SPOC的组态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曹阳, 温宏愿, 王刚
2023, 6(9): 172-175.
摘要
(
48
)
PDF
(354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应用型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以组态控制技术课程为对象开展教学改革。内容上对每个子项目设置不同的难度层级,便于教师分层教学。方法上采用融合SPOC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法,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实践表明,采用融合SPOC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职业素养,教师能够在课前课后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准确的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中的改革实践
丁淑琴, 潘琳, 张爱君, 买丹
2023, 6(9): 176-179.
摘要
(
45
)
PDF
(369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互联网 +”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传统教学提供全新思路和注入新的活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网络教学与传统师生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师生互动,将两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该文以线下教学为基础,以线上教学为辅助,从选择功能齐全的线上教学平台、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前中后教学模式、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完成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作用。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张玉青
2023, 6(9): 180-182.
摘要
(
36
)
PDF
(255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社会正处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高职院校应明确学生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及其要求,进而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文主要分析校企合作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措施,并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赛”深度融合培养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陆超, 袁静
2023, 6(9): 183-187.
摘要
(
57
)
PDF
(397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向国家创新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和产赛融合建设。制定以学生为中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课程新目标、新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学科竞赛成果检验教师教学质量。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帮助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同时产教团队共建教学资源,逐步形成“‘产教赛’融合,思政专业课共育,学习不限时空”的创新课程模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时代商科学生数据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郑丽, 陈建斌
2023, 6(9): 188-191.
摘要
(
55
)
PDF
(37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数据及数据思维成为其中的关键要素。该文在厘清思维、思维方式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思维的内涵及特征,并从大数据理念的更新、大数据技术的培养、大数据赋能的实践三个方面设计构建了商科学生数据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路径,为应用型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转型以及迎接大数据时代提出的挑战等方面提供了一定参考。
信息技术构建课程教学新形态——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例
卢金玉, 张爱华, 张志强
2023, 6(9): 192-195.
摘要
(
28
)
PDF
(34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构建课程教学新形态已初见规模,进入新的阶段。从“内生变量”层面解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庞大的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文以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课程教学新形态。
创业实践
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胡蓓, 黎宏达, 姚杰
2023, 6(9): 196-198.
摘要
(
36
)
PDF
(315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境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商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人才市场缺口较大。民办高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机构,是为跨境电商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民办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民办高校孵化基地对跨境电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意义,分析民办高校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的建设现状,提出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建设的措施,以促进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