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3-05-25
    理论研究
    “1+XB+nX”书证融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姜晓洁
    2023, 6(10):  1-5. 
    摘要 ( 32 )   PDF (4960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水平为途径,构建信息物理系统,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对大数据、物联网等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1+XB+nX”复合型人才纵向、横向、综合培养模式理念,采用“免修正、内容强化、内容修补、能力转化及新增课程”五种方式,开展书证融通,重构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展人工智能物联网专业群“1+XB+nX”书证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专创融合”开放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以功能高分子材料创意产品设计制备为例
    禹兴海, 史彩虹, 金淑萍, 闵雪梅
    2023, 6(10):  6-10. 
    摘要 ( 51 )   PDF (433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地方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主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河西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状况和未来需要,该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引和导向,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功能高分子材料创意产品设计制备为载体,构建了“创意设计—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新体系,将传统单一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孵化等为一体的立体综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及效果评价
    陈素琼, 鲁希
    2023, 6(10):  11-13. 
    摘要 ( 34 )   PDF (2969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某财经高校为例,基于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产业经济学进行教学改革,并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导向、三环节”的教学模式和全过程参与的教学效果评价提升了产业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训迁移理论下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李粉红, 石启英, 辛建军
    2023, 6(10):  14-16. 
    摘要 ( 32 )   PDF (337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培训迁移理论,构建影响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指标体系,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类挖掘指标间的交互作用及对培训实效性的总体影响,借助回归系数改进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分析影响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从实证结果来看,培训迁移氛围是影响培训实效性的主要因素,学校对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度、能够提供的培训成果转化平台、务实高效的培训组织、规范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等因素,对培训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文科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考评体系建设探析
    杜芳雨, 王雨娟, 王慧冰
    2023, 6(10):  17-20. 
    摘要 ( 59 )   PDF (3340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考评、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秉持多元化、科学性以及动态化原则,尝试在CIPP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具有全程性、过程性的学生学习质量考评体系,提出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考评体系的建议,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决策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教学革新
    电路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李民权, 程鸿, 鲍文霞
    2023, 6(10):  21-23. 
    摘要 ( 61 )   PDF (276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电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从教学模式、过程性评价体系、线上线下结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及能力为导向”转变,加强学生课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通过课程改革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理论与实验互通并重,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改实践研究
    王雪英, 王小美
    2023, 6(10):  24-26. 
    摘要 ( 29 )   PDF (273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吃苦耐劳的测绘人才,是测绘工程专业在新形势下面对的重要问题。该文将线上教学形式和线下教学形式相结合,构建了数字地形测量学混合教学新模式,并将虚拟仿真软件用于实践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以提升数字地形测量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梁坤, 孙超, 郭宏, 高思兵
    2023, 6(10):  27-30. 
    摘要 ( 31 )   PDF (335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在形式、时间、空间和受众等方面的限制,针对具体的课程特征,融合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混合式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面,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展开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该研究促进了相关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BIM技术基础教学探索
    崔纪飞, 饶平平, 刘俊
    2023, 6(10):  31-34. 
    摘要 ( 32 )   PDF (389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BIM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开课时间短、授课经验缺乏,技术更新快、脱离工程实际等难题,上海理工大学BIM技术基础课程团队通过优化课程目标设置,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创新考核方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措施对BIM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以增强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力度,为该课程的进一步开展积累经验。
    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的应用
    仝瑶瑶, 张静宇, 张玉凤
    2023, 6(10):  35-39. 
    摘要 ( 36 )   PDF (389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控制及PLC课程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该文针对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不够、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开展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的教学创新设计。以企业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借助超星平台构建BOPPPS六大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大量企业案例和毕业设计案例进行学习导入,极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将企业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设定目标,让学生成为新时代需要的新工科人才。通过超星平台设置“预习测试”“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模块进行前测(P)、参与学习(P)、后测(P)和总结(S),实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构成教学设计闭环。该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可在其他课程中推广。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姬逸男, 蒋奕, 廖晓明, 唐玮, 王铮, 杨华伟
    2023, 6(10):  40-42. 
    摘要 ( 28 )   PDF (278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科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其学科特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须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目前,翻转课堂、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正逐步推进医学教育的变革。该文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临床问题的分析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
    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作品为例
    黄庆斌, 纪颖
    2023, 6(10):  43-47. 
    摘要 ( 28 )   PDF (386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作品农产品中兽药残留检测为例,从整体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成效、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教学实施过程。该文在内容构建、学情分析、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使重难点破解、教学模式改革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更加有效,对课堂中教师、学生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使用更加合理,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汽车自动空调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史品佳, 刘琼琼, 刘大诚, 汪东明, 费孝涛
    2023, 6(10):  48-52. 
    摘要 ( 37 )   PDF (410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托现有汽车自动空调教学设备,借助虚拟仪器技术,构建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虚实结合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开发一套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系统可供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对学生掌握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系统实现了实验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新变革,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新工科理念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方娟, 罗爱忠, 陈昌禄, 李密, 周磊
    2023, 6(10):  53-56. 
    摘要 ( 31 )   PDF (341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是课程教学向纵深发展的驱动力。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新工科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力学课程的支撑要求,从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方法、BIM信息融入、课程思政融合、创新创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表明改革效果良好。
    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数智赋能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覃娜
    2023, 6(10):  57-59. 
    摘要 ( 33 )   PDF (302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智赋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是目前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有效途径。新文科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针对目前高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该文从教学体系标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数智赋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推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应用型高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探索
    金启彦, 于燕秀, 王静, 刘焕江
    2023, 6(10):  60-62. 
    摘要 ( 29 )   PDF (288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技术,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结合近年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及有益的尝试。力争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满足电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陶慧
    2023, 6(10):  63-65. 
    摘要 ( 41 )   PDF (287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双创”教育生态体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引擎,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该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价值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理清教育理念,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实践载体”等途径,讨论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双创”教育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义专
    2023, 6(10):  66-68. 
    摘要 ( 51 )   PDF (274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大学生就创新创业,教育部鼓励“优先向大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转移高校的科研成果”,这项政策本该成为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但由于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比较少,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对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分析,深刻研究二者的互融互促,才能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王海娜, 董旭晖
    2023, 6(10):  69-71. 
    摘要 ( 34 )   PDF (30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简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并分析了实践中面临的重专业教育轻创客教育、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脱节、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及创造性的激发不足、创客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与合理、缺乏多元评价机制等问题,并围绕创客教育实施发展方案、思想引导和建设工作、创客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就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
    张彩霞, 汪晓桢, 莫旋
    2023, 6(10):  72-75. 
    摘要 ( 35 )   PDF (335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如何准确评价并稳步提升立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绩效,既无先例可循,也无既有路径可依。该文通过分析成果导向教育(OBE),本科专业建设及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系统地阐述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及现有国际主流专业认证对地方高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的借鉴及启示。将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应用于地方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绩效评价实践,有利于以正确的评价导向、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省级高校本科教育质量。
    基于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人工智能+ X”工程师培养路径探索——以中南民族大学平行智能研习社为例
    何秀权, 朱宗晓, 孔德龙
    2023, 6(10):  76-81. 
    摘要 ( 49 )   PDF (519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两份文件的指引下,该文以大学生科技社团为载体,从目标定位、学理依据、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实施与管理、个人周报制度等多个方面对“人工智能+ X”工程师培养路径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从社团学生取得的成绩和匿名学生调查的数据来看,基于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人工智能+ X”工程师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过程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肖帅
    2023, 6(10):  82-84. 
    摘要 ( 33 )   PDF (390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办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深刻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将专业教学资源库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多维度出发推动教育资源的系统性整合,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过程导向,对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效果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对资源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了以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策略。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本科线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及提升重点研究
    王亚坤, 麻坤, 尤欣赏
    2023, 6(10):  85-87. 
    摘要 ( 35 )   PDF (230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线上教学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该文从学生的视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学生对线上课堂教学效果普遍满意。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对课堂教学的监管和答疑辅导情况,以及网络和设备情况对线上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励学生自律学习,同时对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
    江西省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完善路径——以江西省六所高校为例
    季俊杰, 吴帅
    2023, 6(10):  88-91. 
    摘要 ( 41 )   PDF (387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创业教育是针对高层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对于提升创业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江西省六所省属重点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管理体系、师资队伍、教育理念、保障机制等层面提出了推进江西省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西省高校探索建立研究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跨界融合背景下高职制造类专业“四链三阶”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
    黄鹏程, 林雪
    2023, 6(10):  92-95. 
    摘要 ( 58 )   PDF (383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交融发展,跨界融合能力成为先进制造业工作任务与岗位核心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该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定位与产业核心岗位需求不符、课程体系与融合能力培养需求错位、实施载体与教学方法创新需求存在偏差等问题,构建了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四链三阶”模型,从能力链、课程链、项目链、资源链四个要素入手,系统设计并实施了每个要素的三个培养阶段,探索了高职制造类专业跨界融合能力的培养路径,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面向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机械专业学生微MES开发能力培养研究
    吴尧锋, 许少锋, 马艳, 刘建琦
    2023, 6(10):  96-98. 
    摘要 ( 33 )   PDF (24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型工业企业在智改数转大环境下,迫切需要具有机械专业背景的复合MPI(Management、Process、IT)数字化人才。为对接市场需求开展新课程建设,采用多个低代码工具、慕课视频和翻转课堂,涵盖数字化生产管理主要模块,提升了学生的Web开发兴趣。教学效果分析可知,机械专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有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小型工业企业微MES的能力。
    使用需求驱动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策略探讨
    陈红英
    2023, 6(10):  99-102. 
    摘要 ( 30 )   PDF (35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活页式教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环节得以落地实施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积极倡导的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方向。当前,围绕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策略的讨论多将内涵和特征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该文基于高速精密加工技术项目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分析总结教材终端使用者的应用需求,提出增加“教参”、设计普适性引导问题、提供同步性提示和引导信息、编排图文并茂的内容风格等策略,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意愿,以期为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工作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高校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肖焰
    2023, 6(10):  103-106. 
    摘要 ( 25 )   PDF (46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离散化”现象,从教学一线的要求出发,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大学生一体化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整合,构建包含“四个一体”和“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现新文科提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有效、精准、创新的教育供给满足我国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文丽
    2023, 6(10):  107-109. 
    摘要 ( 30 )   PDF (294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应用 OBE教学理念,对于深化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结合OBE教学理念,分析新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优化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新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王晶, 冯雪, 付亚娟, 侯晓强, 解春艳
    2023, 6(10):  110-112. 
    摘要 ( 38 )   PDF (29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具有较强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本科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该文以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其在京津冀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就业质量为目标,构建了“三层次四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模式探索
    “互联网+”大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毕倩
    2023, 6(10):  113-116. 
    摘要 ( 42 )   PDF (352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新”经济形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高校需做好统筹规划,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承担起优质人才培养的任务。以“互联网+”大赛为依托,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方向,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各行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然后探讨了“互联网+”大赛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后以 “互联网+”大赛为抓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研究。
    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探索及实践——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邓小龙, 陈加烙, 蒋小三
    2023, 6(10):  117-120. 
    摘要 ( 92 )   PDF (351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三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该文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三创”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等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方法。这些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目前其他还处于探索阶段的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能力主导,课程为本,校企协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吉兆, 刘新彬
    2023, 6(10):  121-123. 
    摘要 ( 41 )   PDF (28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明确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的要求。该文分析了现阶段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入手,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加强校企合作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渐形成了能力主导、课本为本、校企协同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基于“大工程观”的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综合工程实训模式探索
    郑超, 宋新生, 何宗耀, 朱凯, 吕大为, 张硕
    2023, 6(10):  124-126. 
    摘要 ( 38 )   PDF (261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有效的工程实训是保障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基于此,河南城建学院发挥城建特色,建立智能建造专业集群,探索建立基于“大工程观”的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综合工程实训模式,为高水平应用型示范校建设提供依据,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机制研究
    陈燕红, 郭斌
    2023, 6(10):  127-129. 
    摘要 ( 27 )   PDF (26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该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机制,并基于该机制构建以“开源软件Moodle +WAMP Server + 前期教研课题成果 + 资源分类”为技术路线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目的是充实并高效利用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也能为其他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及管理起到良好借鉴作用。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乔万俊
    2023, 6(10):  130-132. 
    摘要 ( 35 )   PDF (266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信息化为高职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对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关注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与“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旨在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提供全面高效的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竞赛驱动下的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蔡玲, 陈克, 岳峰丽, 张昕, 那少聃
    2023, 6(10):  133-135. 
    摘要 ( 30 )   PDF (298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迅速变革,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基于“双创”竞赛平台,从行业发展和能力需求出发,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优化改革,将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融入相关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搭建线上线下创新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车辆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文旅融合背景下内涵式旅游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研究
    王慧, 邬策, 卜晓梅
    2023, 6(10):  136-138. 
    摘要 ( 58 )   PDF (29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提高国家自身软实力和增强民族自信所作出的战略布局。随着我国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升级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方式、管理方式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内涵式旅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指出内涵式旅游人才应具备文化素质、创新素质、政治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五种素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内涵式旅游人才素质培养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构建
    高紫俊, 赵昕, 贲春昉, 贺晓阳, 李博
    2023, 6(10):  139-141. 
    摘要 ( 85 )   PDF (274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型高校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该文通过研究与构建校企“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转型发展,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办学理念、思想和路径。高质量建设专业集群,高规格构建企业集群,高效率创建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联结校内与校外人才培养环节,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多层次教师培训体系探索与实践
    范忠军, 胡化广, 夏文龙, 王加连
    2023, 6(10):  142-145. 
    摘要 ( 35 )   PDF (33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理论知识的前沿性,这对专业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该文对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围绕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融合企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探索与实践,师资队伍的师风师德、教育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推动了该专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
    申伟
    2023, 6(10):  146-148. 
    摘要 ( 51 )   PDF (335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发展,积极推动智能制造领域推陈出新,该文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践等方面对传统电气类专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具体思路和实施办法,为郑州工商学院其他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提供参考,为培养多专业交叉人才提供借鉴。
    新工科建设引领下的遥感专业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付波霖, 周国清, 高二涛, 何宏昌, 王式太, 谢嘉丽
    2023, 6(10):  149-151. 
    摘要 ( 69 )   PDF (2944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遥感技术发展新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深入融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结合桂林理工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过程,该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等方面,提出和构建了本科生培养的“教师团队化、教学方法混合化、实践平台智能化、课程教学模式成果导向化、课程体系新”的“四化一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新范式,实现遥感专业人才培养从单一技术型向复合创新应用型转变。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贾婀娜, 丁复珍, 沈玉, 康悦
    2023, 6(10):  152-154. 
    摘要 ( 66 )   PDF (26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高校学生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其创新能力,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高校开展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从课程设计、模式创新、环境营造、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实践载体、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完善高校创新教育机制,制定具有激励性的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方法
    生物学跨学科培养方案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韩毅强, 王景伟, 高亚梅, 王彦杰, 方淑梅, 王桂华
    2023, 6(10):  155-158. 
    摘要 ( 31 )   PDF (33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极具优势。生物学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有利于实施跨学科教育。跨学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表现出色。创新创业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
    产教融合下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五步递进式实习模式探究
    胡胜霞
    2023, 6(10):  159-161. 
    摘要 ( 71 )   PDF (301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该文探究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五步递进式实习模式,能有效推进学校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实习搭建平台,提高实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SPOC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采购管理课程为例
    陈宁
    2023, 6(10):  162-164. 
    摘要 ( 38 )   PDF (32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该文基于“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医药院校采购管理课程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与探索,对当前SPOC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于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SPOC+翻转课堂”在采购管理课程中的教学模式,最后据此模式进行了个案设计。以期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其他学科发展与探索提供参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构建策略
    王星星, 李俊晓, 郭岩伟, 赵宇飞, 王志斌
    2023, 6(10):  165-167. 
    摘要 ( 30 )   PDF (268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一直是各大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出发,阐释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意义,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解决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
    基于BOPPPS模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为例
    陈喜蓉, 陈早明, 张萍
    2023, 6(10):  168-171. 
    摘要 ( 56 )   PDF (335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要培养一流的人才,课程是核心要素。以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为例,构建基于BOPPPS 模型的“三阶六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BOPPPS 模型的六个步骤,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授课的混合模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达成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该文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打造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特色的一流课程,为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基于EIP-CDIO理念的中医临床技能开放实训教学的实施与探究
    赵楠, 刘一畅, 代培方, 朱峰, 翟春梅, 贾洪涛
    2023, 6(10):  172-174. 
    摘要 ( 26 )   PDF (25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的目的为培养具有独立诊疗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成为中医院校教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针对校内医学生,以EIP-CDIO理念为核心,创设“融媒体+情景模拟训练+实训互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实训课,主要通过智能实训平台预约,以研究生讲师团为主导,以相关专家微课形式授课为指导,运用智能教学系统,结合典型病例,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贯穿于课堂,通过学中思、思中悟、做中学实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素养。
    基于项目驱动与网络课程建设的电力电子技学改革探索
    张照芳, 燕洁, 商姣
    2023, 6(10):  175-177. 
    摘要 ( 24 )   PDF (229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该文以电气类专业的必修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并充分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作用。经实施验证,该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有效的。
    解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等院校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杨友涛
    2023, 6(10):  178-180. 
    摘要 ( 35 )   PDF (29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育人优势逐渐显现,其在补充课程资源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实践环境。在高等院校工程测量教学中,其从绘图、测量、平面制图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重视信息技术在高等院校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多元应用,有助于实现教学模式的深度创新。
    勘查地球化学课程“六边形”教学模式探索
    李顺达, 王可勇
    2023, 6(10):  181-184. 
    摘要 ( 53 )   PDF (347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大学充分发挥地域、科研、专业优势,尝试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校企合作、学科融合、考核评估、思政育人六个方面,探索勘查地球化学课程“交互—探索—互助—智慧—灵活—沉浸”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知识学习、课外企业实践、思政教育融入等多个环节有机结合,促成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成长模式,为我国成为地学强国发挥高校力量。
    智慧教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罗宁斌, 苏丹柯, 王铮
    2023, 6(10):  185-187. 
    摘要 ( 43 )   PDF (271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室方兴未艾,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支持,改善其学习质量,并促进其运用知识应对新技术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引入智慧教室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选择。目前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智慧教室也已逐步进入实施阶段,并开始发挥作用。该文主要从智慧教室的基本概念、智慧教室的研究现状、基于智慧教室的教学体系架构、智慧教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究智慧教室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创业实践
    “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高校众创空间的构建研究
    樊竹君, 陈雷
    2023, 6(10):  188-191. 
    摘要 ( 35 )   PDF (480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爆炸式增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创业实践的体验,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展创业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索研究“意识、知识、能力、体验”“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以及高校众创空间的特色属性和构建,从而不断改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机制。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发展模式探析——以黑龙江大学创业园为例
    白莉莉, 乔晓昱
    2023, 6(10):  192-195. 
    摘要 ( 53 )   PDF (348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持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质量就业”的良好局面。该文从创业园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入手,强调创业园的发展建设对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有助于多维度提升高校实践育人效果。从平台建设、模式构建、课赛融合等方面入手,对创业园发展建设提出构想,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数智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路径研究
    高嘉佳
    2023, 6(10):  196-199. 
    摘要 ( 32 )   PDF (298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云数据、VR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崛起,各行各业都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技术革命时代背景下,以数智化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工作,是解决以往创业就业教育模式单一、教育资源有限、教育重理论轻扶持、教育师资力量有限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该文对数智赋能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路径进行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