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
周扬波
2021, 4(24): 1-3.
摘要
(
75
)
PDF
(51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文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受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优化实践平台,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双创”型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
张真, 赵婷
2021, 4(24): 4-9.
摘要
(
66
)
PDF
(569KB) (
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一经提出,备受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毋容置疑,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双创”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如何激励 “双创”型教师,其激励机制值得深入研究。该文在 “双创”型教师激励机制中引入教师需求分析,提倡建立信息传导感应机制,及时获悉教师基本情况。并从激励水平、激励空间、激励结构三个维度分别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以期完善 “双创”型教师激励机制。
基于贝尔宾角色理论对“双创”团队建设的探索——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双创”学习团队为例
武夏林, 李乐, 张家闻, 骆皓然
2021, 4(24): 10-13.
摘要
(
243
)
PDF
(565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之有效的手段,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性地将贝尔宾角色理论应用到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中,通过优化团队配置、利用角色补位原则等,发挥学生团队的最大潜能并实现团队实践的转化。该方法的运用在成功开发学生团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
教学革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起来实现方式研究
刘洪
2021, 4(24): 14-16.
摘要
(
55
)
PDF
(73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如何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精神之钙,高校只有想学生之所想、答学生之所惑、始终把学生放在心头,才能让思政力量的“活水”真正涌入学生心田,通过教学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反思五方面的“活”起来,展开研究,通过教学“活”起来实现方式的研究,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致认为高校思政课需要全方位的创新改革,让高校思政理论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大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新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路径及实践意义——以上海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
刘勤明, 叶春明, 杨晓燕
2021, 4(24): 17-19.
摘要
(
157
)
PDF
(730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加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课堂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该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为例,探索了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建设路径,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考核方式、课程策划、校企融合五个维度的建设内容。其次,围绕《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思政教学方法、教师师德师风的有机统一。研究结果也为工业工程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思政教学建设提供借鉴。
《中药变形记》微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
张乐, 陈毓, 陈巍
2021, 4(24): 20-22.
摘要
(
111
)
PDF
(89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国特有的制药技术,而微课程具有时间和空间自由化的特点,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后疫情时期的学习特点,本微课程选取了中药炮制技术中“炒法”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首先从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其次阐述本微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运用的教学方法等,再次详细描述了教学过程,分别是学前自探自测、课程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巩固、拓展提升,最后是微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笔者的教学反思。本微课程与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便于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刘燕
2021, 4(24): 23-25.
摘要
(
60
)
PDF
(89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数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数学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该文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计算机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最后,给出教学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说明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米荷古丽·肉孜
2021, 4(24): 26-28.
摘要
(
44
)
PDF
(72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中学前专业语文课程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革新其他基础性知识内容的首要基础,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课程教学不断满足教学需求,贯彻科学理念,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革新的路径进行探究,教师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出语文素养较优的学生。基于此,该文将详细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语文课程革新的具体路径,希望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红霞, 王乐彤, 刘永东, 张德懿, 王坤杰
2021, 4(24): 29-31.
摘要
(
72
)
PDF
(891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程认证背景下,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实验中的部分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用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配制溶液中的诺氟沙星含量。该项目实施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荧光测试仪的测试原理、仪器构造以及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待测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基本知识和仪器操作,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洞悉学科研究热点,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理念的培养,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之情,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切实做到教学、科研相长。该实验项目的改革完全符合“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工程认证教育理念。
功能材料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苑青, 黄金斗, 于乃森, 冯志庆, 董斌
2021, 4(24): 32-34.
摘要
(
65
)
PDF
(73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大连民族大学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和深化《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措施与实践,目的在于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枯燥、庞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俗化、趣味化。建立以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和传统板书+PPT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各种功能材料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指导。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赵春燕
2021, 4(24): 35-37.
摘要
(
71
)
PDF
(751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教育是指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多种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重视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了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最大限度地开放学习空间和时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开放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它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为最终实现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的终身化构建了平台。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雨课堂”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蔡薇
2021, 4(24): 38-40.
摘要
(
75
)
PDF
(73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也在发生着相应的革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可更好地联通教师和学生,形成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在俄语学习当中,灵活运用“雨课堂”能够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拓展到线下和课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尊重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文将介绍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俄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实例详细讨论“雨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对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给课堂带来帮助,在俄语教学中,也应秉持这一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进而提升教育效果。
生物安全促微生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李庆亮, 王华丽, 孙建设, 杜慧
2021, 4(24): 41-43.
摘要
(
61
)
PDF
(728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药品食品专业类职业学院,微生物的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全面整改微生物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微生物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规范化、专业化,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专业化实验室的建设,落实预防为主的安全防护意识,促进微生物安全技术不断创新,实验实训课程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实验室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生物类专业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邹文桐, 曹智
2021, 4(24): 44-46.
摘要
(
79
)
PDF
(727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从实验教材、实验项目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法等环节对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生物类专业的普通生物学实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改革前普通生物学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对普通生物学实验改革后的效果与改革前进行对比分析。对提高本校学生学习该门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该门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有一定意义。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以工程测量为例
张蓓, 戴世明
2021, 4(24): 47-49.
摘要
(
91
)
PDF
(771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本质特征的高职院校新型育人模式,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发展新的风向标,两者共同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实现人的发展。该文以《工程测量》课程为例,提出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改进优化教学路径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化教学改革方式。
新时期航海类高职院校海洋文化类课程推进路径探究
陈洪达, 曾东
2021, 4(24): 50-53.
摘要
(
63
)
PDF
(1254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期对航运人才综合素养的培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要求,同时促进了海洋文化教育的发展。航海类高职院校更应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将行业需求能力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海洋文化类课程建设持续推进,实践探究已进入微观研究阶段。该文以“中国传统海洋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为例,明晰“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分享“课程的实施与方法”,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及课程问卷调查形成课程反思,旨在为航海类高职院校海洋文化类课程推进路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专创深度融合的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黄铁兰, 朱腾, 魏志安
2021, 4(24): 54-56.
摘要
(
71
)
PDF
(92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课程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该文以高职《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提出了“三线结合两赛融通”的课程改革思路,并通过重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建立多层次实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实施过程导向的考核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措施予以实施,最后对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该文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的“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种科学思路,有利于推动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BIM证书制度与现代学徒制融合的高职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研究
范如君
2021, 4(24): 57-59.
摘要
(
90
)
PDF
(70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掌握BIM技能的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立足建筑产业未来发展和需求,以现代学徒制为平台,将“1+X”BIM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现代学徒制建设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满足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及现代学徒制要求的建设工程管理类人才。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探析
陈海俊, 温玉, 郝英
2021, 4(24): 60-62.
摘要
(
100
)
PDF
(693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制定的项目,该项目不仅能加快我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还能为我国普通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地高校在发展“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抓住机遇,寻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故此,该文详细介绍了“双一流”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新的发展路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新文科”时代下贵州非遗数字应用实验中心建构探究
王明, 桑海伟
2021, 4(24): 63-65.
摘要
(
87
)
PDF
(705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文科”是不同学科内容之间深度影响的发散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是专业基础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的有机契合。“非遗数字实验应用中心”依托“校-地-企-学-研”五位一体的“联合智库”,通过数字博物馆、专题特展、教学中心、数字应用等形式,实现“大数据+”与“文化+”的无缝融合,完善并建立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于一体的学校“文化旅游类”相关专业课程改革设计和实践实训平台建设,切实服务好相关专业学生实践实训及创新创业教学的需要,努力做到创新”“创意”与“创优”协同育人。
“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
贾海深, 张继林
2021, 4(24): 66-68.
摘要
(
116
)
PDF
(1266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专创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创融合”理念不彻底、教学方法更新度低、“专创课程”融合度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未达成教育合力的效果等问题,该文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剖析该课程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从“专创课程”内容、“专创课程”实训平台(第二课堂)、“专创课程”教学方法、师资队伍与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有机融入该课程的建设过程之中,真正实现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推动“专创课程”的建设发展。
BOPPPS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民俗学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余娟
2021, 4(24): 69-71.
摘要
(
98
)
PDF
(77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和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成已经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为了响应新文科建设和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民俗学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BOPPPS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效果,笔者把授课的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BOPPPS与翻转课堂结合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授课,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比较。结果显示:BOPPPS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及文化创新实践能力,并提高民俗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从概念溯源探寻新常态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内容
郭玲, 曾杰豪
2021, 4(24): 72-75.
摘要
(
75
)
PDF
(911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起源于美国,也经历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过程。“双创”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适应变化、探索未知的能力,其本质是“育人”。该文探讨了“双创”教育的起因、发展、内涵,探讨了“双创”教育的体系建设内容,指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基点是大众教育,“双创”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延展,二者的目标一致,只有深度融合才能互相成就。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应从课程体系、组织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开展体系建设。
地方高校“335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杨伟东
2021, 4(24): 76-79.
摘要
(
191
)
PDF
(1014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化高等学校“双创”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双创”教育模式,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工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模式已成为各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宝鸡文理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双创”人才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与特色,从更新“双创”理念、课程体系、实践平台、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335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教育模式差异及启示
李仁会, 傅映平, 张桂兰
2021, 4(24): 80-82.
摘要
(
118
)
PDF
(771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业胜任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大学生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是目前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剖析创业胜任力的研究概念及维度,总结国内以及国外如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创业胜任力教育现状,从而对我国高校开展创业胜任力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并对未来在创业课程设置以及政策资金帮扶方面提出展望。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研究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研究
季霞
2021, 4(24): 83-85.
摘要
(
82
)
PDF
(70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对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应积极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研究生就业期望,助力研究生更充分、更优质就业。
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产出导向法教学中的应用
聂凯华
2021, 4(24): 86-88.
摘要
(
111
)
PDF
(70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思想政治作为核心因素并突出课程教学目标中的育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进行引导,准确理解“产出场景制导”和“输入促成产出”两个关键教学理念并按照实践教学案例充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理念和产出导向法相互融合,在保证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共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最终促使思政教学目标的完成。
跨专业融合、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互联网+”“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赖乾, 黎伟强, 古明宇, 李珊, 李农, 肖文俊
2021, 4(24): 89-92.
摘要
(
103
)
PDF
(88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与产业脱节、与专业教育脱节、缺少跨专业合作训练等问题,提出了跨专业融合、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的创新点是以“互联网+”企业的生产链(产品原型设计→编程开发→营销/运营)为主线,推动产教融合、“专创融合”、跨专业融合,通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王英杰
2021, 4(24): 93-95.
摘要
(
107
)
PDF
(701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高校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受到了很多高校的关注,也是各高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但对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者相融合的研究在各高校较少。在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势下,高校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推动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新阶段,不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重点进行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又一次尝试。该文通过研究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者的关系,探索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性,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不一样的研究视角。同时,在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者结合的融合路径。
新教育形势下的高校教材建设方向探讨
陈玲
2021, 4(24): 96-98.
摘要
(
74
)
PDF
(915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材是高校培养人才和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教学工具,教材建设的好坏显著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工科建设、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等复杂形势对国内高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分析上述新形势对教材建设的具体需求,总结出国内高校教材建设方向。结果表明,高校应构建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且教材要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实践、学科交叉等特征,并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如传统纸质教学、电子化教学、立体化教材等呈现教学资源。
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美育教育研究
霍楷, 敬婷婷
2021, 4(24): 99-101.
摘要
(
110
)
PDF
(70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育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学生良好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文对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的美育教育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高素质人才培养对美育教育的要求,分析了我国一流大学、地方高校、民办高校以及特色高校的美育教育机制,提出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路径的思考,最后总结了一流大学美育教育机制建设实践的方法。旨在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机制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模式探索
MOOC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的衔接式教学模式研究
王成, 庞希愚
2021, 4(24): 102-104.
摘要
(
71
)
PDF
(76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分析总结目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梳理线上线下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采用问题导引模式,设计不同衔接度的线上线下教学方案,并以山东交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依托进行实践、改进和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川东革命老区创新创业教育实证研究
万大卫
2021, 4(24): 105-107.
摘要
(
63
)
PDF
(73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立足川东革命老区发展,在组织相关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川东革命老区创新创业教育展开实证研究。该文对近年来川东革命老区教育发展整体情况和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问题等各方面整体情况进行了探究,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川东革命老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策略及路径。希望通过以下研究,可以为川东革命老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及其课程思政改革途径探索——以保山学院为例
赵林溪, 杨晓芳, 何小平
2021, 4(24): 108-110.
摘要
(
158
)
PDF
(730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研究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课程思政改革,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校政、校企、校内专项合作,实现课程改革创新,即教授规划、调查与探索、项目开发、简历撰写、面试礼仪等方法和工具,更通过思政元素的引入提高课程意识引导效果和教学影响的持续性。
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
王丹红, 陈祥芬
2021, 4(24): 111-113.
摘要
(
117
)
PDF
(788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梯安装与调试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对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思政元素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更能强化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工作环境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该文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重点讲解了在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措施。
高校就业工作治理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究
曹剑
2021, 4(24): 114-117.
摘要
(
55
)
PDF
(939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逐年递增的高校毕业生影响尤为显著。为了稳定大学生就业,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支持就业的政策,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高校,从教师到家庭,“三位一体”协同联动。该文探究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化路径,依据专业特色,立足人才培养方案,因地制宜优化就业创业举措,进而稳定就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研究
陶科
2021, 4(24): 118-120.
摘要
(
89
)
PDF
(730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议题,对于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创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构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快速转化为社会工作实践。该文针对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施策略,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于构建新时代高校赋能型学生组织的思考与路径探索
魏瑶
2021, 4(24): 121-123.
摘要
(
96
)
PDF
(77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应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该文依据目前高校学生组织核心力量和功能改变的现状,提出构建高校赋能型学生组织的思考,通过对赋能组织模式特点的深入分析以及新时代视域下学生组织的客观要求,探讨构建赋能型学生组织的路径,进而通过新的运作模式,赋能组织内的学生,激发组织活力。
基于“金字塔模型”的实战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温州商学院为例
赵艳艳
2021, 4(24): 124-126.
摘要
(
101
)
PDF
(81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引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现实需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基于温州商学院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尝试构建“普及化、大众化、精英化”的“金字塔模型”育人模式,以期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基于企业学院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创红客学院”为例
陈芳, 于大为
2021, 4(24): 127-129.
摘要
(
149
)
PDF
(75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企业学院是推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生态的重要载体,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措施,是完成产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产、学校育人和学生成才的共同要求。该文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天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运行的“天创红客学院”为例,实践探索企业学院的生态运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信息安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思路
黄日健
2021, 4(24): 130-132.
摘要
(
106
)
PDF
(727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又进一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便于各行各业进行信息的收集,使得人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快速获取自己想知道的知识和信息。教育信息化从视听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教育,经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该文详细论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全面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论述了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毕晶晶, 刘莎莎
2021, 4(24): 133-135.
摘要
(
78
)
PDF
(78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载体。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助于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也有利于强化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提高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阵地作用,融入工匠精神;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做“工匠之师”;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社会实践途径研究,力图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实践探索
张健, 张焱, 封士明
2021, 4(24): 136-139.
摘要
(
134
)
PDF
(753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引入案例、借助故事、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职业规范教学等教学方式,在进行专业教学培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通过不断引导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能帮助他们把握好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达成一致性。
新工科背景下医科院校“临床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向文涛, 朱松盛, 刘宾, 吴小玲, 吴昊, 段磊, 李建清
2021, 4(24): 140-142.
摘要
(
130
)
PDF
(1009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下,医科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高度契合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充分发挥医科院校临床资源优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设了明显有别于其他工科及综合型院校的“临床导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打造“医工复合”师资平台、完善“医工融合”型课程平台、深化“医工交叉”型实践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型转化平台,探索三维模块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学生“双创”成果丰硕。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高志婕, 曾璐
2021, 4(24): 143-145.
摘要
(
85
)
PDF
(730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健康中国规划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培养人才必须注重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则以鼓励学生创办企业、促进就业为目标,与实际需求存在错位。该文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医学生培养全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四个方面探讨了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工科专业“1+X”书证融通途径探讨——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王志鑫
2021, 4(24): 146-148.
摘要
(
96
)
PDF
(80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辐射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该文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我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如何实施书证融通为例,从实施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考核体系改革、“三教”改革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职院校工科“1+X”证书书证融通途径并阐述了未来的预期目标。
创新方法
“科教融合”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研究
谭新旺, 王华丽, 王立杰
2021, 4(24): 149-151.
摘要
(
88
)
PDF
(645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校的深入实施,“科教融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作为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重要阵地,也应以科教融合理念为指导,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该文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从平台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诊断与改进等微观层面梳理出科教融合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三评两绩”系统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的影响
王海鑫, 曲震理, 尚喜雨, 裴林国, 王方, 王中晓, 胡清茹, 张红霞
2021, 4(24): 152-154.
摘要
(
93
)
PDF
(693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三评两绩”系统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校2019-2020第一学年2018级专科护理学生共843名,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校2018-2019年第一学年2017级专科护理学生共821名,作为对照组。参与2019-2020年第一学年2018级专科护理教学和2018-2019年第一学年2017级专科护理药理学教学分别为相同的5位教师,均为药理学基层教学组织成员。考查对照组和观察组期中和期末成绩。结果观察组期中成绩分数和期末成绩分数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期中考试成绩分数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三评两绩”系统对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教学效果和所教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借鉴。
大数据平台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作用研究
王调江
2021, 4(24): 155-157.
摘要
(
49
)
PDF
(63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受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多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逐渐融入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实效,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影响价值。为此,该文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先简要阐述了大数据平台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作用,并从教学的现状、大数据平台的优势、教学的需求、网络技术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研究以及网络管理等角度提出大数据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中运用的策略,期待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裨益。
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例
杨华萍, 马亚林
2021, 4(24): 158-160.
摘要
(
108
)
PDF
(751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方法。该文从回答OBE教育五个问题为出发点,构建以成果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以需求为根本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确定教学策略,以能力为核心评价学习效果,以发展为重点提升教学质量“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高职院校班主任视角的学生资助工作实效性探究
于镇洲
2021, 4(24): 161-163.
摘要
(
75
)
PDF
(643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高职院校班主任是班级资助工作的基层主体,是资助工作的落实者、资助效果的反馈者、资助对象的教育者,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传统的资助程序中,班主任存在政策覆盖面不足、程序规范不到位、育人效果不强等问题。通过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贫困生认定工作实例,从微观角度对班主任的资助工作展开探究,为高职院校班主任提升资助工作实效性提供经验思路。
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研究
赵平
2021, 4(24): 164-167.
摘要
(
154
)
PDF
(778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共同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分析,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模式为: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育人强国为目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以研学旅行为载体,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阵地;融合路径为:目标综合性、基地共享性、融合全程化、形式多元化。通过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融合,可落实劳动教育,发展研学旅行,并服务当地,实现乡村振兴。
教育改革与发展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娅, 魏超
2021, 4(24): 168-170.
摘要
(
78
)
PDF
(64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全媒体时代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日益增多的需求,民办高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性优化,抓住重点、针对难点,深度挖掘专业特色,建设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改革进程中,校企合作是理论落地最重要的一环。目前,校企之间由于诉求不同、契合度不高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客观问题,合作往往形式化、表面化。该文以三江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作为剖析案例,旨在加大制度改革力度,提高资源整合效能,构建“三个阶段”计划蓝图,促进校企合作稳步健康发展。
创新方法
新工科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培养模式研究
朱开宇, 高雪飞, 刘佳宇
2021, 4(24): 171-173.
摘要
(
58
)
PDF
(644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实验室有效弥补了新专业建设初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不足,在打造学校亮点、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技能方面有很大价值。以华北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建设运行过程为例,总结了其在组织管理、设备采购、竞赛选择、宣传招新四方面的经验,在学科交叉分组基础上提出了逐步进阶的四年培养方案,并探索在创新项目培育过程中引入模块化、规范化、商业化的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课程深度融合TRIZ创新方法的模式研究
姚艳春, 王宪良, 张祥彩, 夏连明, 魏修亭, 马立修
2021, 4(24): 174-176.
摘要
(
100
)
PDF
(839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课程教学和支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知识目标和专业创新能力目标,深入分析课程性质,并基于专业课程知识内部逻辑重构其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课程深度融合TRIZ创新方法的模式,构建基于TRIZ的课程教学新模式。通过在教学环节融入TRIZ理论中的40个发明原理、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等,采用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解决技术系统矛盾和设计技术系统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实训为导向的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共享平台建设
兰晓明, 王芹
2021, 4(24): 177-179.
摘要
(
77
)
PDF
(636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接产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智能制造专业群共享模块化专业基础平台建设是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专业群基于资源共享和内涵发展的原则,打破专业界限,设计开放的、专业交叉的教学内容;建设多专业兼容,专业性、综合性并重的专业群共享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提供思路。
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现状和发展趋势
姜艳霞, 贺婉青, 王佳莹
2021, 4(24): 180-182.
摘要
(
222
)
PDF
(57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07年实施以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在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适应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选题、师资和平台建设的挑战,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和高校层面也采取了开设课程、出台政策、搭建平台等多样举措来应对。将“大创计划”与教学活动和其他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利用新媒体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组织“双创”活动,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将是“大创计划”的发展趋势。
关于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作用发挥的调研研究——以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为例
黄晓颖, 黄达, 孙秋野
2021, 4(24): 183-186.
摘要
(
81
)
PDF
(65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不仅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载体,更能为高校与产业融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和服务贡献力量。该文在分析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介绍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和建设成效、主要举措和特色经验,并对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汇聚创新创业合力、强化“双创”教育育人功能、打通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的成效进行总结。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慢就业”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谢广明
2021, 4(24): 187-189.
摘要
(
162
)
PDF
(626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步入“慢就业”行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的“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该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社会表现,以医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疫情后医学生“慢就业”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提出缓解医学生“慢就业”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医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医学生就业质量。
基于“互联网+双创”大赛的“四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
罗琼林, 舒求, 唐江珍, 向德轩, 唐莉莉, 欧阳跃军, 舒友
2021, 4(24): 190-192.
摘要
(
95
)
PDF
(573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校作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把培养符合国家“双创”战略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以怀化学院材料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过程、课程项目指导及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为改革切入点,结合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特色,构建了“四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人力资本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自我提升研究
左彩霞
2021, 4(24): 193-195.
摘要
(
88
)
PDF
(57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总体形势严峻,但党和政府群策群力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该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力图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及现状,强调以内因为根本,通过多种策略优配大学生人力资本,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效自我提升。
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李妍
2021, 4(24): 196-198.
摘要
(
104
)
PDF
(690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我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该文以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管理、运营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