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5-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AI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某院校国家“双高”建设需求的实践探索
李丽
2025, 8(12): 1-5.
摘要
(
10
)
PDF
(116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财经类职业院校国家“双高”建设计划为背景,探讨AI(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模式;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结合“双高”建设具体指标,提出课程创新路径。研究发现:AI技术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来了新的思路。基于此,该文构建了“AI+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模式,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结果对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汪子钰, 王馨, 吴玥欣
2025, 8(12): 6-8.
摘要
(
6
)
PDF
(130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高校对青年教师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常过于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该文运用扎根理论,构建了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协同发展建议,有助于推动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智能化改革路径探究
刘林林
2025, 8(12): 9-11.
摘要
(
7
)
PDF
(11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深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改革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该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概念,并从多维度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智能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组成结构、系统模块与保障措施,期望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取向课程群的建设研究
张雅琪, 关香丽, 王晶晶, 李雪皎
2025, 8(12): 12-15.
摘要
(
8
)
PDF
(13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教师教育课程是提升和完善师范生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但目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化不明显、忽视教师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知识体系缺乏逻辑性和递进性等问题。在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取向课程群的构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整合取向课程群的建设路径为:以面向师范生“四能”提升为主要思路,以促进师范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理念,以搭建基础教育场域中的教育现象、问题情境的类型与课程内容整合方式的三维结构为主要内容,采用“三位一体”“贯通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评—研”一体化循证取向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数字技术对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周婧怡
2025, 8(12): 16-18.
摘要
(
9
)
PDF
(11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重塑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精准化、即时化,持续为教育信息化进程赋能;从数字技术对教学评价体系的重塑进行实践探索,包括评价内容的重构、评价方式的重构、评价场景的重构、评价主体的重构、评价结果的重构等;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建设、搭建多模态教学场景、增强评价主体的信息素养,促进数字化教学评价在信息化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为开展教育创新和改革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分段式”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杨燕, 杜媛, 朱贝贝, 刘凯, 骆亚莉, 王怡园
2025, 8(12): 19-22.
摘要
(
7
)
PDF
(133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亟须创新与优化。该文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施“分段式”教学管理与监控体系的优化策略与实践成效,采用优化管理机制、院校共建教研室联盟、健全教学督导机制、践行分阶段考核、全面推进“教考分离”等方法,以期为提升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教学革新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方菶泙
2025, 8(12): 23-26.
摘要
(
8
)
PDF
(11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提升医者的人文素养,现阶段医学人文课程进入了全新的改革阶段。该文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出发,剖析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满足医学发展要求、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作用,结合教学现状,提出可行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并从实践角度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的路径,以期推动医学人文课程的可持续建设与改革,将人文观念深度融入医学专业教育。
多维科创训练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秦华明, 龙焰, 叶锦韶
2025, 8(12): 27-30.
摘要
(
6
)
PDF
(115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在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中,环境微生物学是非常重要的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中,通过教学内容的精选、教师创新意识的增强、教学过程的重构,利用多级科研创新平台、实践实习基地的拓展训练及社团活动的科技创新等多维科创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环境微生物学在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AI赋能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张君瑞, 郝文博
2025, 8(12): 31-33.
摘要
(
7
)
PDF
(118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生产环节的劳动需求降低,重心开始转移。这一转变对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该文聚焦AI(人工智能)赋能BOPPPS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探讨该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进程以及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
机器学习“贯通、融合、衔接”课程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
曹丽, 冯杰, 姜毅
2025, 8(12): 34-36.
摘要
(
9
)
PDF
(114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机器学习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与用”和“教与学”分离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多层案例为驱动的先进教育理念,通过以学习通教学平台为实施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贯通、“理论+实践”的融合和“课内+课外”的衔接。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案例—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前—课堂—课后”的拓展课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实现了课程的精准教学,对提升机器学习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任务驱动下的工程经济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池慧, 郭淑婷, 卢楠
2025, 8(12): 37-39.
摘要
(
8
)
PDF
(12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完善工程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育高水平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现有工程经济学线上线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以“理论知识—任务驱动—课程反馈—持续更新”为主体的任务驱动下工程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升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为行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刘鑫, 李建辉, 郭姣姣, 李小敏, 刘小刚
2025, 8(12): 40-42.
摘要
(
5
)
PDF
(11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新的变革,数字化教育转型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该文探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学堂云平台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利用雨课堂等工具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梁晓昙
2025, 8(12): 43-45.
摘要
(
5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高职广告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教学实践法等,对高职广告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当前高职广告专业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陈旧、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实施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高职广告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广告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设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为例
徐林菊, 吴鸿, 曹薇
2025, 8(12): 46-49.
摘要
(
6
)
PDF
(142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文结合工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对电机与拖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分析了工程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教学内容,结合工程设计实践过程的产品市场驱动、思维创新启发、实践应用的原则,基于工程设计的选题、过程管理和考核指标展开工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高职数学“互动式数字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梁建梭
2025, 8(12): 50-52.
摘要
(
9
)
PDF
(12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数字化教学正逐渐成为当前主要的教学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得更加灵活。该文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中“互动式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与工具,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效果评估,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层的理解与应用。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高机能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以“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为例
冷帆, 吴胜英, 韩宁, 赵相宜, 胡珺, 李童斐, 黄琪
2025, 8(12): 53-55.
摘要
(
5
)
PDF
(117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其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的新质人才。机能实验作为药理学理论结合实践的桥梁,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新要求。该文以“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为例,从实验前深准备、实验中深参与、实验后深领悟3个层面对如何提升药理学机能实验教学效果进行阐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医药院校的机能实验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医联体模式下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谢旺, 谢海波, 何运生
2025, 8(12): 56-58.
摘要
(
6
)
PDF
(11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从教学资源、考评体系、学生培养等多方面分析中医药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医联体建设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教学平台优势,探讨医联体建设为中医药临床实践教学带来的机遇,在医联体模式下,总结中医药院校改革与创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期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提质发展。
应用型本科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探索
谢娟, 吉晋兰
2025, 8(12): 59-61.
摘要
(
8
)
PDF
(130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应用性强、对学生知识掌握要求较高,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经验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TBL(团队导向学习)-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路径探究
宋颖, 孙艳霞
2025, 8(12): 62-65.
摘要
(
6
)
PDF
(114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三全育人”模式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资源整合、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教育模式的短板,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完善评估机制等改革路径,以提高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旨在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强化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助力教育现代化和社会发展。
产业学院赋能“双主体、三融合、四阶段”跨境电商创新人才培养
陈琴
2025, 8(12): 66-68.
摘要
(
6
)
PDF
(11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引领,深入探讨了产业学院赋能“双主体、三融合、四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创新实施“双导师”制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融合的培养体系。
城市更新及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土建专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石金磊
2025, 8(12): 69-71.
摘要
(
8
)
PDF
(11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城市更新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高职土建专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以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线,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并基于此梳理新形势下土建行业岗位需求和特点,继而探讨高职土建专业应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以促进高职土建专业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城市更新和数字化转型的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
尹芹, 李璐燕, 李雅琳
2025, 8(12): 72-74.
摘要
(
7
)
PDF
(11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育的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尤为重要。该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改革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广西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实践研究
张法碧, 邓艳容, 徐卫林, 赵中华, 李海鸥, 施娟, 孙堂友
2025, 8(12): 75-77.
摘要
(
5
)
PDF
(123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托设立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工信部集成电路设计测试平台和泛北部湾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政、产、学、研多方联动,经过近4年的时间,探索出一条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也为有效推动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文分析了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经验,提出了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办法。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困境调查与建议
张灿宇
2025, 8(12): 78-80.
摘要
(
7
)
PDF
(112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对我国30个省民办高校辅导员、中层管理干部、行政教辅人员、专业教师等1 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面临专业背景复杂,发展不顺畅;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辅导员晋升路径不顺畅,积极性易消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采取严把入门关、规范严格准入,强化培训措施、分类分级提升,规范激励机制、优化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措施提升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水平,推进辅导员专家化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化发展路径研究
仝羽婵
2025, 8(12): 81-83.
摘要
(
9
)
PDF
(123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该文研究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学习、丰富教学资源、智能辅导与反馈、模拟创新创业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提出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智能化教学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具体路径,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新工科背景下土建类专业BIM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金峻炎
2025, 8(12): 84-87.
摘要
(
5
)
PDF
(13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管理等土建类专业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以及土建类专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媒介。该文通过分析现有土建类专业BIM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现状,剖析BIM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师团队以及实践平台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土建类专业BIM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姚丹, 叶城锋, 于倩
2025, 8(12): 88-90.
摘要
(
11
)
PDF
(12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文科背景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了满足职场需求,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文以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为例,阐述职业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思路,即基于“4-3-5-X”框架,通过“课岗证”融合和引入创新性课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并在实践中取得显着成效。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焦斌
2025, 8(12): 91-93.
摘要
(
7
)
PDF
(111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重任。创新创业教育是塑造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剖析,该文旨在探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提出充实师资力量、建立“双创”学院和重视赛事培养等对策,以期为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艺术类高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王笑晗, 王智平
2025, 8(12): 94-96.
摘要
(
8
)
PDF
(111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艺术类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该文从艺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跨学科创新及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等方面的具体作用入手,分析了当前艺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平台建设及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认为: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完善跨学科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艺术类高校在新质生产力中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构建多维创新生态与资源共享体系是实现文化创意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职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逄靓
2025, 8(12): 97-99.
摘要
(
6
)
PDF
(114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课程体系单一、资源整合困难、实践环节设计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职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共同体下英语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李滢欢
2025, 8(12): 100-102.
摘要
(
6
)
PDF
(118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应用和实践的机会。因此,该文探讨了产教融合共同体下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现有研究指出:产教融合通过实用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方法的互动性,提供现代化教学资源,显著影响了英语实践教学。在此背景下,该文从整合实际工作场景、发展跨学科项目、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等方面提出了英语教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川南地区乡村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刘玉
2025, 8(12): 103-105.
摘要
(
6
)
PDF
(12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川南地区作为我国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区域,其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当地儿童的早期教育质量。科学素养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川南地区乡村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升该地区乡村幼儿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创新驱动战略下地方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能力提升策略
李雅崧
2025, 8(12): 106-108.
摘要
(
5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学习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地方高校辅导员也面临着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能力的客观要求。因此,需要明确辅导员在这方面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提升策略。该文首先剖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地方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能力的不足,最后提出具体的提升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与参考。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
李琳
2025, 8(12): 109-112.
摘要
(
7
)
PDF
(12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人们对生产、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装饰行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培养更多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该文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状以及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趋势,构建了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参考。
基于“五育融合”的高职“5+1”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以经济法基础课程为例
区婉雯
2025, 8(12): 113-116.
摘要
(
9
)
PDF
(13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速,社会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国家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贯彻落实对学生的“五育”培养。当前,高职院校在实施“五育”培养上存在割裂和失衡问题。该文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探讨“五育”与专业知识的整合,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5+1”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研究其应用效果,旨在为高职院校全面育人提供可行建议。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王乔
2025, 8(12): 117-119.
摘要
(
4
)
PDF
(114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常态,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算法的功能可突破传统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提高课堂的智慧性。该文结合大学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与优化需求,分析人工智能在其中的赋能价值,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分别从辅助翻译训练、创设对话情境、丰富实践主题、细分课程体系几个层面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智慧课堂中的赋能路径,以供参考。
数智时代浸润式融合教育信息化平台管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魏丹
2025, 8(12): 120-122.
摘要
(
7
)
PDF
(11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阐述了数智化时代浸润式融合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意义,明确了智能平台在提升教育质量与管理效能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当前信息化平台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平台优化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广平台、加强数据融合、提升用户黏性和优化资源供给等策略,为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实施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群项目一体化改革
刘浩, 龚书娟, 曹龙飞, 赵丹
2025, 8(12): 123-125.
摘要
(
6
)
PDF
(114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该文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课程群改革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对策,通过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构建基于一体化项目的课程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知识应用的连贯性,并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该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数字化应用为核心的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究
陈麒伊
2025, 8(12): 126-128.
摘要
(
6
)
PDF
(12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因此,该文以数字化应用为核心,分析数字化应用对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作用,研究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目的是通过提高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实现教学的创新与现代化发展,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高职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蔡雅丽
2025, 8(12): 129-132.
摘要
(
9
)
PDF
(126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可实现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合,契合高职教育核心理念,并为外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此,该文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教学理念作为核心导向,通过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与课程设计等途径进行高职外语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深化其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创新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APOS理论”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郭姣姣, 李建辉, 刘小刚, 刘鑫, 李小敏
2025, 8(12): 133-135.
摘要
(
6
)
PDF
(114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一直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该文旨在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及APOS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将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从两组学生的成绩分布、高分段与低分段比例等数据,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及APOS理论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O2O混合PBL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耿丹, 蒋新军, 梅媛
2025, 8(12): 136-139.
摘要
(
5
)
PDF
(129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O2O混合PBL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护理本科大三年级6个班级共15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合班上课班级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PBL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O2O混合式PBL教学模式。经过6次PBL学习后,于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传统PBL教学模式相比,采用O2O混合PBL教学模式的学生在理论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分数较高。结论O2O混合PBL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成效。
OBE理念在高校供应链管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王银, 张之光
2025, 8(12): 140-142.
摘要
(
7
)
PDF
(114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供应链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该文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核心,探索其在高校供应链管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OBE理念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评价滞后等问题,通过“校企协同—跨学科协作—分层任务驱动”三维路径,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问题主动解决者转变,实现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该模式能为高校供应链管理教育提供兼具系统性与灵活性的改革方案,为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培养范式转型提供帮助。
Workshop教学模式在助产本科生妇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林洁, 李仲洋, 耿丹, 伊焕英
2025, 8(12): 143-146.
摘要
(
9
)
PDF
(126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Workshop教学模式在助产本科生妇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文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大三年级的助产本科生37人为对照组,2022年大三年级的助产本科生34人为试验组。试验组学生在妇科护理学见习中实施Worksho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的方法。结果干预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干预后,试验组理论成绩、见习手册成绩、期末综合成绩、临床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Workshop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助产本科生妇科护理学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余艳妮, 刘璐, 刘舒玉, 王洁
2025, 8(12): 147-149.
摘要
(
7
)
PDF
(123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技术已成为推动各领域变革的关键力量。在医学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预防医学专业,这两项技术的融合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深入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率提供参考。
核反应堆控制本科生兴趣小组的实践探索
曾文杰, 赵越
2025, 8(12): 150-152.
摘要
(
8
)
PDF
(11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是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是我国核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地,学院鼓励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多方面、全方位开展科研育人工作。该文以“核反应堆控制本科生兴趣小组的实践探索”为例,重点阐述小组的科研育人理念、育人方法、特色亮点及经验启示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为科研育人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3+3自学式”的教学设计——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赵晓芳, 卢贵主, 林盛鑫
2025, 8(12): 153-155.
摘要
(
5
)
PDF
(128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号与系统是工科电类、信息类各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能够阐述和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并学会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为其他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该文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提出开展“3+3自学式”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学能力。10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良多,教学效果好。
基于“竞赛+项目”的翻转课堂在非线性编辑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丽花, 曾艳宏
2025, 8(12): 156-159.
摘要
(
4
)
PDF
(11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内和课外的时间重新进行分配,使学生能够在课前自主掌握基本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交互与实践,已被广泛应用于多门学科。然而,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使翻转课堂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该文对非线性编辑实训课程实施“竞赛+项目”教学模式,希望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基于学生中心理念的“BOPPPS + PBL + TBL”融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刘琼, 李正波
2025, 8(12): 160-162.
摘要
(
7
)
PDF
(131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中心理念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课程为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利用BOPPPS教学模式并融合“PBL+TBL”教学法,探讨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再开展过程性考核与考试综合实证分析,表明基于学生中心理念的“BOPPPS+PBL+TBL”融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微电影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陈邱忠
2025, 8(12): 163-166.
摘要
(
5
)
PDF
(126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电影作为新兴媒介,具有短小、传播快、互动性强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提供了创新工具。该文探讨微电影的定义、传播特性及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拟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和培养实践能力。该文提出微电影教育模式应用策略,包括创业故事微电影化、模拟面试和角色扮演,并探讨技术推广和评估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指出:微电影教育模式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创业就业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
创业实践
“互联网+”时代江苏高职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以苏南某高职院校毕业生为例
程跃刚, 梅钰
2025, 8(12): 167-169.
摘要
(
6
)
PDF
(114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直播等新的就业形态不断出现,为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契机。该文以苏南某高职学院已毕业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现状调查,进一步分析毕业生灵活就业的前景,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灵活就业的指导和帮助。
“四方联动”建构涉农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体系研究
许俊齐, 董慧, 王瑞, 贾子瑜, 梁越
2025, 8(12): 170-172.
摘要
(
7
)
PDF
(115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基石,高职院校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得知:部分高校的就业支撑体系中仍存在就业服务工作理念陈旧、服务精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该文通过构建“家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四方联动”机制,以期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使就业服务做到精准、有效、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育人。
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中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范扬
2025, 8(12): 173-175.
摘要
(
8
)
PDF
(112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传媒类专业亟须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协同育人路径,破解人才培养难题。该文在剖析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困难的基础上,从构建利益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多方协同机制、搭建高质量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传媒类专业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统筹各方资源,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提供新路径。
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许晓艳, 李福运
2025, 8(12): 176-178.
摘要
(
5
)
PDF
(12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之一。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正是顺应这一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其在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增强创新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该文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为例,从建设背景及意义、建设内容、建设成效、开放运营计划及目标等方面对实践中心的建设及发展进行探索与总结,旨在为高职院校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辽宁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建设推进措施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
李泽林
2025, 8(12): 179-181.
摘要
(
7
)
PDF
(125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注重产教融合共生体建设,形成多元化的产教融合机制,以此持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该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的核心内涵,并以辽宁省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生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推进措施,旨在构筑多元协同的共治共生局面,推动职业教育环境的优化。
能力导向和多元协同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青岛城市学院为例
徐伟丽, 丁瑞忠, 任文艳
2025, 8(12): 182-185.
摘要
(
6
)
PDF
(162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系统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较少,且社会各方缺乏协同育人的理念与机制。能力导向和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学生必备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基础技能学习、专项技能研习、创新技能见习、职业技能实习的课程体系;搭建了多元协同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围绕协同育人,建立了“一体五机”的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人工智能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中 “N+”实践活动模式的探索
苏菲
2025, 8(12): 186-189.
摘要
(
6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该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依托,紧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N+”实践活动模式,从学生能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科技创新几个方面分析该模式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开展“双创”教学试点、搭建“双创”平台、举办“双创”比赛、打造“双创”科技园、建立“双创”联盟,建构“N+”实践活动模式的实施路径,让高职院校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书院制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秦奎伟, 张贺奡, 王文静
2025, 8(12): 190-192.
摘要
(
10
)
PDF
(111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理念认识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平台建设不足、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随着高校书院制改革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挑战与机遇。该文通过书院制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升、课程融入、导师赋能、平台拓展、机制探索5个方面的路径探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实践、机制,为书院制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践思路。
新农科背景下马业科学专业就业指导策略探讨
任万路, 王建文, 孟军, 姚新奎, 曾亚琦
2025, 8(12): 193-195.
摘要
(
8
)
PDF
(111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业科学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是在养马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特色学科,其融合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为现代马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然而,传统畜牧教育培养的人才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马产业的发展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农科对马业科学专业提出的新要求。鉴于此,该文对新农科背景下马业科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探析,旨在针对学生就业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策略,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创新
谢小燕
2025, 8(12): 196-198.
摘要
(
8
)
PDF
(123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人才培育至关重要,传统的建设路径因不适应中医康复专业的发展面临挑战。为了突破这一局面,应探索创新路径,侧重数字技术和智能系统的集成应用,强化产教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的实践模式包括“虚拟仿真 + 实操演练”的智慧实训方案、校企联合构建的资源共享机制以及校院深度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技术支撑、教师队伍的发展、课程体系的革新在这一过程中成为核心要素,同时需要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管理体系完善等保障,以全面提升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