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理论研究
    “双碳”目标下“再电气化”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公铮, 胡堃, 王攀攀, 徐瑞东, 李世银
    2024, 7(24):  1-4. 
    摘要 ( 17 )   PDF (164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清洁能源安全高效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经之路。“双碳”目标下的“再电气化”旨在打造一个高度电气化的社会,在能源生产侧实现清洁替代,在能源消费侧实现电能替代,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高校必须培养能够掌握信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未能体现“再电气化”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未能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该文研究了一种以实际工程应用为导向的跨学院、跨学科的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CIPP模型的程序设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石丽梅, 罗朋, 郭磊
    2024, 7(24):  5-9. 
    摘要 ( 19 )   PDF (133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控课程质量水平、促进课程质量提升、构建课程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为解决传统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质量评价问题,该文基于CIPP模型构建了包含背景评价、资源评价、实施评价、成效评价4个一级指标以及涵盖教学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11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程序设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可为提高程序设计课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课程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数智赋能的新商科“1+N”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苗婷
    2024, 7(24):  10-13. 
    摘要 ( 16 )   PDF (149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商业环境正发生深刻变革。该文探讨了基于数智赋能的新商科“1+N”人才培养模式,以思政为引领,通过数智技术的赋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该模式注重跨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学生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养,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商科人才。
    生成式语言模型在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应用
    王运森, 郑贵平, 顾晓薇, 孔祥玮, 张曼
    2024, 7(24):  14-18. 
    摘要 ( 13 )   PDF (116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成式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内容生成功能,为提升教育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文系统分析了采矿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的难点,并针对普遍存在的被动学习、缺乏个性化教育和师生互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的学习效率,利用生成式语言模型的对话文本内容生成、上下文情境理解、序列任务执行和程序语言解释4项核心优势,提出了其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该文可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相关教学提供应用参考。
    教学革新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郭珊珊
    2024, 7(24):  19-21. 
    摘要 ( 17 )   PDF (115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通信工程领域,将产业实践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该文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意义,研究具体的教学策略。
    基于传统技能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探索
    吴珊珊, 熊瑞, 林昶, 梁珊珊, 侯晓杰, 杜洪志, 李玮
    2024, 7(24):  22-25. 
    摘要 ( 17 )   PDF (13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饮片是中医临床调配处方及中成药生产的基本应用形式,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后方能使用。作为中药材三大产业之一,饮片炮制关系着中药临床用药的质量、疗效及安全。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应融合地域特色,展现专业优势,以传承与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使命,承担起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加强中药炮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文通过完善传统炮制技术培训,弘扬中药炮制技术和文化;通过现代饮片生产技术培训,加强学生现代饮片生产技能,培养既精通传统技能又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中药炮制人才。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王海红, 张琳
    2024, 7(24):  26-28. 
    摘要 ( 21 )   PDF (125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与融合日益加深,高等教育领域正经历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为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调整教育教学,以适应并引领教育教学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高校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提升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并阐述了高等学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以期为人工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就业视角下建筑类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陈占军, 宋科, 林姚宇, 蔡佳秀, 蔡锐云, 司睿
    2024, 7(24):  29-31. 
    摘要 ( 17 )   PDF (113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能力是检验和评估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探索实践能力培养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就业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建筑类研究生为对象,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中课程教学与设计项目实践融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等模式,以期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助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新工科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马玉花, 闫沉香
    2024, 7(24):  32-34. 
    摘要 ( 17 )   PDF (11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该文选取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研究案例,探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应用案例库、文献案例库、软件工具库。资源库的建立与实施旨在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新型显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袁影, 王晓蕊, 郭金坤, 凌进中, 李强
    2024, 7(24):  35-37. 
    摘要 ( 15 )   PDF (113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型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显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水平显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从垒实显示技术核心基础、拓展显示技术前沿知识和培养显示创新能力3个方面,开展新型显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显示技术课程实验训练和显示技术产业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研究成果可以为新型显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培养高素质新型显示技术产业人才,促进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反应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大明
    2024, 7(24):  38-40. 
    摘要 ( 13 )   PDF (113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生产力,更加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早日实现。反应工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反应器设计与操作的课程,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对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至关重要。该文从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及对新时代科技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提出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相符合、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及学科竞赛相结合、更新实践教学设备、加强课程思政,可为培养新时期化工人才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赋能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课程为例
    高苑, 夏嘉, 王遥平, 王思波
    2024, 7(24):  41-44. 
    摘要 ( 14 )   PDF (11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英语课程,存在传统教学无法满足海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英语课程为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结合学习通、雨课堂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了课程教学流程并优化了评价机制。该项改革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可为创新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应用型高校专业综合实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寇志海, 李广超, 李国文, 黄福幸, 马洪安, 骆丽
    2024, 7(24):  45-47. 
    摘要 ( 15 )   PDF (131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给出了一个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验教学周”,集中开设多个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介绍了主要的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并对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设效果和有益经验进行总结;通过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课知识的交叉复合与综合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智能建造背景下铁道工程专业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梁玉雄, 成功, 吴必涛, 傅梅珍
    2024, 7(24):  48-50. 
    摘要 ( 19 )   PDF (125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建造是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技术的新型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技术与工程技术相融合,这使得传统的铁道工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该文以铁道工程专业铁路轨道和铁路桥梁课程实践教学为例,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创新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及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途径创新。
    专业认证背景下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倪天伟, 林金珠
    2024, 7(24):  51-54. 
    摘要 ( 16 )   PDF (124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该文对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实践表明:课程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育改革与发展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化学一流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吴艳莹, 金维环, 王潇然, 王燃, 李会强, 石永春, 郭红祥
    2024, 7(24):  55-57. 
    摘要 ( 18 )   PDF (113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化学是农林类院校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更新慢、实践与理论融合性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教学团队通过重构理论教学、优化实践教学以及创新考核机制等,对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构建课前预习和兴趣培养平台,重构适合农林类高校的理论教学体系,开展基础实践教学、进阶实践教学以及科技发展前沿热点研究,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体系,通过上述改革,解决生物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推动“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化学课程的建设。
    高校集成电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邵琳, 张悦
    2024, 7(24):  58-60. 
    摘要 ( 13 )   PDF (11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集成电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面对集成电路行业对应用型、交叉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校集成电路专业的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暴露出一些问题。该文探讨了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目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搭建协同育人共享平台方面提出了实现产教融合的建议,以期为高校集成电路专业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高校融媒体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以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例
    刘丹, 王菡, 张倩, 王宇琳
    2024, 7(24):  61-64. 
    摘要 ( 17 )   PDF (122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人格等综合素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要针对全社会有创业意向的创业者、创业团队进行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开设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项目训练、创业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数字化背景下,为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该文讨论了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融媒体资源融通、利益共融的优势,建设创新创业基础课云资源库平台,有效赋能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交流讨论、课下自学自练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深度挖掘融媒体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途径,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专创融合”探析
    倪洁, 陈国锋
    2024, 7(24):  65-67. 
    摘要 ( 16 )   PDF (12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然之路,在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专创融合”仍然存在培养模式学科化、校企合作浅层化、“双创”教育形式化的问题。该文基于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过程、阻碍因素,从深化“三教”改革、构建多元平台、厚植“双创”文化3个层面,探析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专创融合”路径,提出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类型化发展的“专创融合”范式。
    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与实践路径
    陈文丽, 刘淑婷
    2024, 7(24):  68-70. 
    摘要 ( 18 )   PDF (126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包括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转型的挑战、适应未来趋势的教育转型等,提出了培养大学生高阶复合型素养、跨学科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策略:构建AI(人工智能)核心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和开放智联教学环境,以及开发成长性评价工具。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人工智能时代培育高阶复合型人才。
    省域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的构建路径——以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为例
    郭恺怡
    2024, 7(24):  71-73. 
    摘要 ( 19 )   PDF (116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深入构建,建立实现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该文基于对学分银行发展现状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构建意义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深挖宁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的构建路径;以资历框架为核心,建立健全基于学分银行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标准体系,依托学分银行数字平台,构建多维标准应用场景,借助资源整合优势,提升成果质量,以联盟为纽带,形成各主体间协同育人效应,以期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省域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转换机制,为地区乃至全国学分银行制度构建提供经验参考。
    探索数智赋能驱动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变革
    吴萍, 王梦婕
    2024, 7(24):  74-78. 
    摘要 ( 15 )   PDF (114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应用数智技术、变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该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局限性,再结合目前数智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应用,深入剖析了数智赋能如何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变革。基于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高校应该从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个性化与自适应的学习路径、跨学科与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的深度融合4个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可应用数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虚拟教研室为例
    陈春苗
    2024, 7(24):  79-81. 
    摘要 ( 17 )   PDF (127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探讨了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虚拟教研室的实践经验。教研室以远景学院为试点,通过三校联动,整合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构建了一支跨学科教学团队,依托线上线下平台,促进了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创新与实施;通过四轮实践,并采用“五步法”对课程进行全要素迭代升级,使课程从外语走向通识,广泛适用于不同学科背景的学习者。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新文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张稼
    2024, 7(24):  82-84. 
    摘要 ( 15 )   PDF (12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面对数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加快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该文分析了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新文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助力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居住区规划原理过程性评价改革探究
    陈芷筠
    2024, 7(24):  85-88. 
    摘要 ( 16 )   PDF (128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该文对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改革方案。传统的单一结果性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且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通过引入过程性评价改革,结合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元化评价内容和多维度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郭名女, 刘佳豪, 柏继松
    2024, 7(24):  89-91. 
    摘要 ( 13 )   PDF (11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深入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对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加速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正面临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导师指导机制以及提升培养平台效能的机遇与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构建知识—能力—创新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开展分阶段、递进式的能力培养,构建多元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校内、校外、企业三方导师合作,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该模式显著提升了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提供了借鉴。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何奔奔, 叶桦畅, 余明新, 陈志勇
    2024, 7(24):  92-95. 
    摘要 ( 20 )   PDF (150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既是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政策要求,又是培养数字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必然选择。该文通过随机抽样浙江省365名高校辅导员,分析显示辅导员数字素养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学历、职称的辅导员数字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数字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辅导员数字素养与职业成功呈显著正相关。全面提升辅导员数字素养,需坚持政策导向,营建数字环境;激发主体意识,强化理论学习;深化内外联动,构建长效机制。
    模式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下儿童康复学智慧课堂构建实践路径探索
    易细芹, 艾坤, 邓石峰, 祁芳, 刘琼
    2024, 7(24):  96-99. 
    摘要 ( 13 )   PDF (128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本科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儿童康复学课程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下,基于“BOPPPS”教学模式构建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即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视角,结合微视频课程与“BOPPPS”教学模式,探索儿童康复学智慧课堂的构建路径。在儿童康复学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智慧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素质、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助力高素质儿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
    “多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育路径研究
    陈颖
    2024, 7(24):  100-102. 
    摘要 ( 17 )   PDF (118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与非英语国家(地区)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互动日益频繁。传统的英语教学已无法充分满足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沟通需求,因此,相关高等院校应依据跨境贸易岗位的具体需求,整合校内资源,利用社会资源,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有目的地强化多语种与跨境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以持续提升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双碳”背景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绿色校园理念培育及践行机制
    朱宁, 谢龙龙, 李亮, 戴雨帆, 张琳
    2024, 7(24):  103-105. 
    摘要 ( 13 )   PDF (11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环保意识和减少碳排放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学生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具体的理解和行动力。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通过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校园设施与资源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绿色校园理念,通过大学生环保社团与志愿活动、校企合作与社会参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践行绿色校园,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融入绿色校园提供了新途径。
    “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五合一”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胡焕焕, 姬国杰, 刘瑞, 魏子宇, 卢龙斗
    2024, 7(24):  106-108. 
    摘要 ( 12 )   PDF (113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民办高校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文构建了“五合一”创新创业型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实习、创新创业项目、生物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5项工作任务统一归入一个生物学竞赛团队,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将教学与科研项目有机整合,实现了学院、教师、学生三赢局面,以期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高校智能建造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闵信哲
    2024, 7(24):  109-111. 
    摘要 ( 18 )   PDF (115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土建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智能建造专业应运而生,其旨在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具备智能建造与运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文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智能建造专业的培养模式,分析该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强化多学科交叉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构建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建筑行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趋势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变革
    裘婷, 王颂
    2024, 7(24):  112-117. 
    摘要 ( 15 )   PDF (16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服务国家建设为责任和使命。工商管理硕士作为我国首个专业学位,始终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人才作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协同促进的战略性举措。浙江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产教融合培养是以“商学+”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创新性地建立全过程产教融合的产业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实现全过程、闭环式的产教融合培养,以商学链接学科和产业资源,构建以高校和产业为联合主体的“产、教、学、研、创”融合生态系统,持续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建兴
    2024, 7(24):  118-120. 
    摘要 ( 13 )   PDF (11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产教融合不紧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该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数字化教学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茹泽园, 金美华, 林静, 付海晓, 陆竞艳
    2024, 7(24):  121-123. 
    摘要 ( 15 )   PDF (12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网络教学资源短缺、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该文以口腔医学专业数字化资源平台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情况、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教学网络现状,构建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应用,教师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土建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以广西为例
    李姿蓉
    2024, 7(24):  124-126. 
    摘要 ( 12 )   PDF (116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对土建类人才提出新需求。该文以广西为例,对土建类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并以此为依据,从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综合素养3个层面剖析新形势下土建类高职生的核心素养,进而对土建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教师创新团队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联合多方力量提升育人质量等建议。
    跨学科教育在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潘廷将, 卢凡静, 蒙胤宽
    2024, 7(24):  127-129. 
    摘要 ( 15 )   PDF (11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化加速与科技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成为教育界的一项核心课题。该文从跨学科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在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全面剖析外语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实际情况与面临的困难,提出融合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教育策略方案。研究指出:跨学科教育模式通过课程体系的革新、实践教学与校企协同的深化以及教师团队跨学科素养的增强,有力推动了外语专业学生在创新思维塑造、实践技能提升及行业环境适应性提升方面的进步。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
    焦洋, 徐淑玲, 罗璇, 邵卫
    2024, 7(24):  130-132. 
    摘要 ( 16 )   PDF (113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工业信息化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正处于对制造业工业信息化人才高要求阶段,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方案不清晰、培养机制不健全、设置课程不匹配、教材滞后以及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为了提高新工科背景下工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平,该文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工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孙书刚, 李娜, 葛熔熔
    2024, 7(24):  133-136. 
    摘要 ( 16 )   PDF (125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该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提升高职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教育心理学课堂使用“TRE教学模式”为例
    古叶, 侯淑萍
    2024, 7(24):  137-140. 
    摘要 ( 16 )   PDF (129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同时符合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特点。该文旨在研究在高职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师德素养、专业素养、育人素养及能力素养,让高职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创新方法
    ERP沙盘模拟创业课程教学研究
    孙伟力
    2024, 7(24):  141-146. 
    摘要 ( 16 )   PDF (16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主要探究了ERP(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创业课程教学,主要内容是创新沙盘教学内容、探索“课证一体化”ERP沙盘课程改革、改革ERP实践教学架构、探索建设混合所有制校中厂—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改革ERP沙盘模拟创业教学内容、建设省级会计优秀团队、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ERP沙盘模拟创业教学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自主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教学研究,在企业经营模拟、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实训课程、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和科研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OBE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凌琳, 刘明周, 张玺, 葛茂根, 扈静
    2024, 7(24):  147-149. 
    摘要 ( 17 )   PDF (15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符合国家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该文以合肥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为例,围绕课程目标、内容规划、教学方法以及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探索OBE理念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全面促进和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取得和能力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数字展厅的设计与实现——基于元宇宙视角
    吴龙龙, 郭城, 韦自硕, 董星畅
    2024, 7(24):  150-153. 
    摘要 ( 15 )   PDF (142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示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成果展示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科技的发展,元宇宙以其自身优势,为成果展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数字展厅,可以克服传统成果展示的弊端,多元化、沉浸式展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以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基于OBE理念的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实践
    蒋杨倩, 丁叶, 武洁姝, 林小芳, 吕红, 汪之顼, 林苑
    2024, 7(24):  154-156. 
    摘要 ( 19 )   PDF (118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的指导下,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应聚焦人才必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该文基于OBE理念,设计了一套成果导向的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培养方案,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儿童少年卫生学专业知识以及相对应的实操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及情境教学等多元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解决该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此外,在OBE理念的框架下,考核评价体系也实现了多元化。这一教学实践旨在全方位培养高素质的儿童少年卫生学专业人才。
    基于SC-OBE-CQI理念的海洋综合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陈柳云, 李志行
    2024, 7(24):  157-160. 
    摘要 ( 18 )   PDF (128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C-OBE-CQI(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教育—持续改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通过持续的教学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分析了当前海洋综合管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SC-OBE-CQI理念提出具体改革思路和多元策略,以期从综合集成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加强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完善多元化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基于抬头率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创新
    陈绍杰, 王蕊, 邵谦, 尹大伟, 汪锋, 李美燕
    2024, 7(24):  161-164. 
    摘要 ( 21 )   PDF (165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该文针对传统的师生问卷调查方式存在的主观性、随机性和操作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抬头率实时检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YOLOv5模型的改进,实现了基于改进模型的课堂抬头率实时检测算法,并将其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辅助手段。实测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实时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及时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为各专业各学科课程评价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提供有力支持。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项目式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卢秀泉, 冯美, 韩志武
    2024, 7(24):  165-167. 
    摘要 ( 16 )   PDF (131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新工科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该文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机械类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产品研发流程为逻辑,定制设计具有工程实际应用情境的“某型越野车转向梯形结构设计”项目式教学案例,设计的案例教学任务内容与机械类专业课程和实践体系相映射,以新生导师制为制度保障,以项目式案例为隐线和载体,衔接串联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类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探索
    刘琳, 温博
    2024, 7(24):  168-171. 
    摘要 ( 18 )   PDF (12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该文开展工程图学类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法探索,根据学情分析和当前工程图学类课程存在的问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选择适合的项目内容,将实际工程案例、数字化技术、竞赛拓展等融入教学过程,设计了工程图学类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步骤,旨在为工科类院校工程图学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医科建设下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吴英芝, 潘晓
    2024, 7(24):  172-176. 
    摘要 ( 15 )   PDF (121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新医科建设下在护理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系统实习的10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实习批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干预后的综合成绩、形成性评价以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生在综合成绩、合作学习、课堂参与度、自我导向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教学方法、教师表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OBE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以及合作学习行为,从而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
    增值性评价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建筑CAD课程为例
    王益琳, 李春, 闵立中
    2024, 7(24):  177-179. 
    摘要 ( 16 )   PDF (119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增值评价之后,再次提出“要改进教育评价,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积极探索增值评价”[1]。改善传统教育评价体系、探索增值评价是势在必行的。该文主要针对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增值性评价展开实践研究。
    创业实践
    产学研模式下珠宝艺术展览与策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盛恬子
    2024, 7(24):  180-182. 
    摘要 ( 15 )   PDF (113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创新性地开设了珠宝首饰艺术展览与策划课程,为珠宝首饰行业输送具有设计学背景的策展人才。该文旨在探讨产学研模式下珠宝艺术策展人才的培养思路,通过学生、北地珠宝艺术展陈中心与校友企业资源的三方协作,举办学术性的珠宝艺术展览,以期为相关珠宝设计专业院校开设策展课程提供教学借鉴。
    高职院校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常态化机制研究
    李思静, 吴阳春
    2024, 7(24):  183-185. 
    摘要 ( 14 )   PDF (11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互动机制,让学校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主动对接企业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访企拓岗活动不仅有利于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也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因此,该文从构建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常态化机制的必要性入手,探索高职院校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常态化机制的构建思路。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
    徐金诚
    2024, 7(24):  186-188. 
    摘要 ( 16 )   PDF (12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客观的测量量表能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参考。该文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从创新能力、个人特质、学习能力、机会识别、核心素养和创业能力6个维度,构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型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在评价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创新能力和个人特质两项指标较为重要,但总体水平偏低;依据创新创业能力综合水平得分高低,可将高职学生划分为创造型、务实型和平庸型3种类型。
    基于训赛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范红伟, 刘啸, 葛德俊, 胡继华, 邓睿, 李明洋, 黄建亮
    2024, 7(24):  189-192. 
    摘要 ( 18 )   PDF (13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为导向,探索训赛融合的创新实践教学研究。传统高校工程训练以实训课程为主,中山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将3D打印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多模块结合,融入竞赛板块,打造训赛融合新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卓越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教学、比赛同向同行、互促共长。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促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姜小雨, 霍瑞丽
    2024, 7(24):  193-195. 
    摘要 ( 17 )   PDF (118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响应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探索校企合作,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路径。该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并总结了校企合作在提升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协同育人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党建引领、搭建育人基地、打造育人品牌,提升大学生“思想韧性”“能力韧性”“知识韧性”,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依托产教融合载体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路径探索——以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为例
    谭新旺, 王华丽, 薛芳, 李伟, 焉保明, 姜冰
    2024, 7(24):  196-198. 
    摘要 ( 14 )   PDF (118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依托产教融合载体建设了绿色制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了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该文在分析职业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绿色制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以期为职业院校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