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21期    刊出日期:2024-11-10
    理论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四链融合”机制研究
    朱珊珊, 任勇, 王勇刚
    2024, 7(21):  1-4. 
    摘要 ( 22 )   PDF (122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技术服务组织以及其他创新参与者构成的动态网络,主体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知识创造。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从形式上需要向一体化大平台演化,从要素上需要“四链融合”,从价值上需要实现持续创新。该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路径,提出了“四链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构建路径。
    基于全过程教育数据挖掘的学生画像构建研究
    宋潼潼, 苏盈盈, 夏长丽, 刘辉, 陈洪志, 陈霞
    2024, 7(21):  5-8. 
    摘要 ( 18 )   PDF (213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选择学习行为、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等行为特征指标,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后,采用随机森林选择重要特征值,利用改进的熵权法对选中的重要特征值进行赋权,采用聚类分析构建基于全过程教育数据的学生群体画像,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生画像在基础医学教育的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生画像构建研究能够为基础医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提供新的改革思路,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面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阮雪景, 孙海, 冯秀梅, 李清清
    2024, 7(21):  9-12. 
    摘要 ( 16 )   PDF (119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创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是反馈课程建设效果的重要方式。该文针对当前“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内容不具体、尚未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结构化模型,计算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权重。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知识目标、“专创融合”点、“双创”意识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指标在“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鞠志红
    2024, 7(21):  13-15. 
    摘要 ( 15 )   PDF (10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该文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首先,对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做出了分析;其次,确定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通过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教学革新
    “内科学”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改革与探索
    应如, 王芸芸, 喻思扬, 朱凌燕, 彭小平
    2024, 7(21):  16-18. 
    摘要 ( 17 )   PDF (13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科学”课程是培养临床内科医师岗位胜任力的必修课程。该文构建了理论教学—项目研究—模拟训练—实践教学“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新的教学体系依托国家级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群,让模拟医学架起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桥梁;通过多学科交叉、医研融合,重构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课程的创新改革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岗位胜任力。
    “双碳”背景下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教学改革与探讨
    高大明
    2024, 7(21):  19-21. 
    摘要 ( 14 )   PDF (109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双碳”目标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对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观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该文通过阐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及其与资源循环利用之间的关系,资源循环工程与工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可为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讲授提供一定的借鉴。
    “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光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周飞, 黄晓园, 刘晔
    2024, 7(21):  22-25. 
    摘要 ( 15 )   PDF (109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光学课程是光学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具有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复杂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光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提出开展“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光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入仿真实验和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探求复杂公式背后的物理图景;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OBE理念下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刘娟
    2024, 7(21):  26-28. 
    摘要 ( 15 )   PDF (111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西京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改革措施包括教学内容重构、课程资源拓展、混合式教学应用、“教赛创融合”、多元化考核方案设计及课程教学团队能力增强,以提升学生的网络营销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教学成效,进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及成效分析——以武昌工学院为例
    李洁, 幸姚李顺, 江晓明, 李小鹏, 孙金彪, 喻琦, 王亚璇
    2024, 7(21):  29-31. 
    摘要 ( 17 )   PDF (138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内驱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校创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及改革成效,提炼解决方案,为高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研究
    张姣姣
    2024, 7(21):  32-36. 
    摘要 ( 13 )   PDF (12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决工程测量学课程中教学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泛以及对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不深等问题,课程团队系统地进行了教学创新与实践,通过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全面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其在学业成绩、竞赛获奖、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良好;同时,教师在人才培养、教学竞赛获奖和教研项目立项等方面也取得了质的突破。
    基于CVD反应器虚拟仿真系统的实验教学研究
    胡露露, 代巧, 姜学艳, 孙志英, 顾付伟
    2024, 7(21):  37-40. 
    摘要 ( 19 )   PDF (13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针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大型新能源装备全寿命周期过程涉及场景较多、时空受限、成本高昂、反应工质易燃易爆、控制参数交互影响等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个以气相沉积反应器“设计—制造—检验—运维”为任务背景的新能源装备全寿命周期虚拟仿真交互实验系统;依据工程实际需求,还原了热工艺设计、主体结构设计、制造检验与运行维护等新能源装备设计实现场景;特别设置了关键制造环节的原理认知、故障识别及质量检验的交互操作,实现了沉浸式虚实结合的交互体验教学,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巩固热设计理论知识、构筑主体结构设计基础、提升制造—检验—运维的综合实践能力。
    Android课程闯关式实践性教学研究与应用
    刘敏
    2024, 7(21):  41-43. 
    摘要 ( 14 )   PDF (12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闯关式实践性教学在Android课程中的应用。闯关式教学是一种以游戏化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关卡,让学生在闯关的同时掌握知识和技能。在Android课程中,采用闯关式实践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文首先介绍了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及不足,其次提出了在实践性教学中引入问题闯关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再次提出了闯关式实践性教学在Android课程中的应用方案,最后总结了应用效果和启示。
    基于词达人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路径
    高新霞
    2024, 7(21):  44-47. 
    摘要 ( 17 )   PDF (14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词达人线上词汇学习平台提供的学情数据反馈,针对非英语专业99名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路径,引导学生从形﹑义﹑搭配3个维度有机串联词汇﹑拓展词汇,共建词汇思维导图,并以话题讨论及主题写作为依托,创设词汇运用的场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测试法验证其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词达人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英语词汇量的提升。
    基于目标导向的多元化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谷凯, 张聪颖, 刘倩, 王建宇, 刘志杰
    2024, 7(21):  48-51. 
    摘要 ( 16 )   PDF (122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该文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导向,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多元化药理学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习通智慧教学软件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实行多元化、多维度、全过程的考核模式,以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达成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教学创新设计
    尹飞, 宋鹏, 吕强, 王小东
    2024, 7(21):  52-54. 
    摘要 ( 14 )   PDF (122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案例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课程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学案例设计质量与应用效果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部分教学案例为例,剖析教学案例的选取、设计与应用过程关键点,分析教学案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以期为相关课程教学案例设计与创新提供参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路径探究
    许晨晨, 王晓涵, 陆珊珊, 季明辉
    2024, 7(21):  55-57. 
    摘要 ( 16 )   PDF (120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创新性地提出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经验,构建“双创”教育孵化空间、形成“双创”师资育人合力以及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位一体”新模式,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的路径,提升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效果,为其他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OBE与ChatGPT的双元融合教育实践
    唐春娜
    2024, 7(21):  58-60. 
    摘要 ( 14 )   PDF (11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渗透至各个领域,改变了各领域的工作方式,且对于人们学习、生活需求的改变也起到了推进作用。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运用ChatGPT技术优化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机构深入研究的话题。该文基于OBE理念,探讨OBE与ChatGPT双元融合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让我国教育工作者深度了解OBE+ChatGPT的教育价值、可行性,实现OBE+ChatGPT双元融合教育模式的应用,推进高等教育步入全新发展阶段,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大学生就业能力多维度评价优化及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江旭恒
    2024, 7(21):  61-64. 
    摘要 ( 21 )   PDF (117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当前大学生在基本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等多个维度就业能力表现不佳的问题,该文通过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发现:在就业能力的多维度评价中,有任职经历的学生平均得分为4.25分,无任职经历的学生得分为3.27分;在就业质量的多维度评价中,有校内获奖经历的学生工作环境评分平均为3.81分,相比之下,无获奖经历的学生评分仅为3.15分。由此可知:部分高校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时表现不佳,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经验和职场适应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系列就业质量改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潜力。
    高校特色日语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张冰
    2024, 7(21):  65-68. 
    摘要 ( 13 )   PDF (112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高校日语学科教学存在学生对日语学习兴趣缺乏、学习方法单一、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特色日语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型的日语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多元化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优势。高校建设特色日语俱乐部,可以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场地设施、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因此,推广特色日语俱乐部,能够改进传统高校日语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日语学科的效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探索
    薛正翔, 黄林毅, 陈金民
    2024, 7(21):  69-72. 
    摘要 ( 14 )   PDF (109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教什么、怎么教,对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创新创业理论精髓、掌握创业技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该文分析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如定位不准确、专业融入不足、实践性不强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举措,包括规划定位、与专业课融合、实践课程建设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提供有效参考。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董玲
    2024, 7(21):  73-75. 
    摘要 ( 13 )   PDF (10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人们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该文立足高职教育发展需要,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探索构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思路,以期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基于计算机博弈项目培养创新能力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杨煦, 王亚杰, 郑志勇, 李飞, 邱虹坤
    2024, 7(21):  76-79. 
    摘要 ( 15 )   PDF (16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博弈项目既融合了智能科学技术,又能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该文针对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以计算机博弈项目为引导的全过程培养方式;通过制定全过程的培养计划、采用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开展博弈社团活动、组建博弈项目团队及借鉴成功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的实现路径探索
    戴岩, 牛欣欣, 王旭波, 汪敏, 罗想
    2024, 7(21):  80-82. 
    摘要 ( 16 )   PDF (114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职业教育“三融”理念,科教融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该文确定了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应用型属性定位,通过对所在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科学研究反哺教育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机制及措施,为高职院校推动科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效导学方案探究
    彭鸣, 谭勇文
    2024, 7(21):  83-86. 
    摘要 ( 14 )   PDF (11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对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工科建设兴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但导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该文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执行质量和科研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探究材料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高效导学方案,内容涵盖能力培养、课题设置、评价体系等,对高效导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新文科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路平
    2024, 7(21):  87-89. 
    摘要 ( 15 )   PDF (111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国新文科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首先概述了新文科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方面影响,随后基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优化考评体系等建议,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助力学生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帮助。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探究
    姚尧, 杨媛媛
    2024, 7(21):  90-93. 
    摘要 ( 19 )   PDF (11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迫切需求。该文围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外在驱动的应对策略与内在驱动的提升要求;借助“产学研用”的融合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激发,通过“三位一体”的培养改革路径,提出一套既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又注重知识模块化设置,更加重视能力实践化创新的教育体系。该文旨在应对新质生产力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行业融合趋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双创型”人才的目标,推动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的思路与策略。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英语类人才培养探索
    张志武, 旷瑶, 陶卓然
    2024, 7(21):  94-96. 
    摘要 ( 14 )   PDF (110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科竞赛是促进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个人发展以及高校教育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在新形势下,构建管理高效合理、配套体系完善的竞赛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英语类专业人才的潜力,为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的英语类人才提供保障。该文围绕学科竞赛未能充分促进人才培养的问题,剖析了“赛教协同”不紧密、指导团队不稳定、竞赛宣传不到位等典型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学科竞赛课程化、指导团队专业化、宣传选拔常态化等改进措施,以期为促进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英语类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以雪茄文化与鉴赏课程为例探讨社会实践类课程建设
    丁松爽, 时向东, 刘冰洋, 张凯, 张利冰, 王雪婧
    2024, 7(21):  97-99. 
    摘要 ( 15 )   PDF (119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社会实践课程是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该文以雪茄文化与鉴赏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特色与创新及课程建设经验与启示3个角度展开讨论,探讨社会实践类课程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社会实践类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职教本科背景下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
    吕欣, 石建国, 翟丽娜, 徐东升
    2024, 7(21):  100-102. 
    摘要 ( 20 )   PDF (111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是继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后提出的一项促进校企深入合作的创新举措。移动通信技术是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显著的高技术领域,因此,与企业合作共建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培养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移动通信现场工程师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分析现场工程师的内涵和培养价值,同时从育人机制、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资源建设、组织形式、考核评价8个方面探索职教本科背景下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为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机理、模式及路径研究
    郭明德
    2024, 7(21):  103-106. 
    摘要 ( 14 )   PDF (109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实质是产业与职业本科教育多层次、多视角的深度合作。该文应用系统理论剖析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运行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开发模式、实体共建模式、人才培养模式3种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运行模式;基于上述机理和模式提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应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强化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实现机制与人员融合,构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提出职业本科产教融合的运行路径。
    模式探索
    新农科背景下高职院校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玉婷, 吴庆国, 周芳
    2024, 7(21):  107-109. 
    摘要 ( 16 )   PDF (111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成为应对农业领域多元化需求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该文对新农科背景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学科边界模糊给培养方案设计带来了挑战,师资力量的单一性限制了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和行业合作机制不完善也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加强学科整合与创新、注重师资队伍的跨学科背景、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以促进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为新农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专创融合”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双创”人才培养范式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李妥, 殷桂堂, 徐振珍, 黄世圆
    2024, 7(21):  110-112. 
    摘要 ( 17 )   PDF (111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真正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该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探索在“专创融合”背景下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实践路径,同时在理念引导、课程结合、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SPOC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
    韦春丽, 张黎, 黄翠婷, 黄曲云, 尹海鹰
    2024, 7(21):  113-116. 
    摘要 ( 15 )   PDF (12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SPOC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神经系统临床见习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班的11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个班为研究组(共56人),另1个班为对照组(共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法,研究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SPOC背景下线上线下联合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评价两组学生在神经系统护理方面的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神经系统护理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OC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神经系统护理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教学满意度,提高学生对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四对接、五共建、六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胡俊红
    2024, 7(21):  117-119. 
    摘要 ( 17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该文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探讨,揭示了当前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四对接、五共建、六融合”产教融合体系的具体内容与要求,为高校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产教研融合视域下医学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赵利美, 顾丽, 董文杰, 王强, 闫艳
    2024, 7(21):  120-123. 
    摘要 ( 18 )   PDF (109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产教研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医学院校学生培养的必然趋势。该文在以新医科理念为引领的背景下,着眼于地方医学院校学生创新社会实践能力现状,探索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构建、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增强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措施,探索优化医学生培养模式,以期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高校师生数字素养的耦合机制与协同策略研究
    华志芹, 季春艺
    2024, 7(21):  124-128. 
    摘要 ( 17 )   PDF (123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国家数字人才战略的重要支撑,提高大学生数字素养是数字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数字教学能力影响学生数字素养的构建,并且教与学行为存在耦合效应。在耦合理论框架下,该文从学生数字媒介意识的认知建构、专业理论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跨学科创新、数字公民道德规范的树立等方面分析教师数字教学行为与学生素养构建行为的耦合机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应重视教师与学生两主体之间的行为耦合,通过设计与实施个性化的数字教学内容、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双向评价与反馈等策略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多模态高职英语智慧教学模式应用探析
    吴小卉
    2024, 7(21):  129-132. 
    摘要 ( 12 )   PDF (11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英语教学,多模态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丰富学生感官体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多模态高职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英语智慧教学的效率。基于此,该文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多模态高职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智慧教学模式的高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慕课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黄翠婷, 韦春丽, 薛毅, 黄亿元, 石文文, 尹海鹰
    2024, 7(21):  133-135. 
    摘要 ( 13 )   PDF (129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学生2个班共108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以班级为单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慕课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及课堂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课堂满意程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主学习能力中学习动机及自我管理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慕课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及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实践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郑禄林, 田诗宇, 邱青, 江泽标
    2024, 7(21):  136-139. 
    摘要 ( 16 )   PDF (111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革新,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亟须通过工程教育的转型升级来推进。培养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基于实践情况提出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新工科背景和“双创”理念下的正确定位。为解决我国在培养实践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文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对象和培养者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以实践促进创新,综合国家基本政策和当地基本实情最终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刘成
    2024, 7(21):  140-142. 
    摘要 ( 14 )   PDF (10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商科是在现有商科发展的基础上,将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教育。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素养的人才,是新商科发展的关键。该文针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岗课赛证创”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专业为案例,构建“岗课、赛课、证课、创课”多维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具体培养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王艳, 李晶
    2024, 7(21):  143-145. 
    摘要 ( 16 )   PDF (109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高校应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可以在大学期间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该文以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为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新文科背景下广告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胡雪瑾
    2024, 7(21):  146-148. 
    摘要 ( 12 )   PDF (11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告行业正经历变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消费者行为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都要求广告人才具备创新应用能力。新文科教育理念强调跨学科整合、创新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的拓展,为广告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该文重点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广告人才应用能力培养路径,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
    李斌, 谢成东
    2024, 7(21):  149-151. 
    摘要 ( 16 )   PDF (12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以某现代产业学院为例,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模式,先分析了黄炎培产教融合的思想内涵,而后阐述了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的意义,最后,总结了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某现代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创新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产教融合创新措施,希望为有关院校提供参考。
    创新方法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何发胜
    2024, 7(21):  152-155. 
    摘要 ( 15 )   PDF (109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在分析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创新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提高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创新、创业、创意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优化顶层设计、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等,形成立体化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传媒产业发展。
    “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为例
    淡瑞芳, 曹斌, 卢炜
    2024, 7(21):  156-158. 
    摘要 ( 16 )   PDF (11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及其实践效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1+X宠物养护与美容”证书试点院校,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岗课赛证”融通及其实施效果,按照该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路径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得到提升,加深了校企融合,充实了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教学质量。
    基于BOPPPS模型和教学App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全英文课程改革与实践
    姚嘉, 刘静
    2024, 7(21):  159-162. 
    摘要 ( 13 )   PDF (112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全英文课程管理沟通为例,使用BOPPPS模型和教学App平台,围绕导入、教学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个模块,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全英文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并以其中一节45 min的课为例,详细剖析课程改革设计和课堂组织,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同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研究——以涡流检测课程为例
    王也君, 宋烨, 喻星星, 熊娟
    2024, 7(21):  163-165. 
    摘要 ( 16 )   PDF (12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程改革是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该文以涡流检测课程为例,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分散到每个实践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并结合互联网构建“线上自主学习—线下交流提升—课后持续改进”的课程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基于思维导图的翻转课堂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张冬华
    2024, 7(21):  166-168. 
    摘要 ( 14 )   PDF (109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通地质学作为大一新生的专业基础课,其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后续课程,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减少了学生学习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讨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引的教学特色。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创新应用
    杨甜, 庄薇
    2024, 7(21):  169-172. 
    摘要 ( 16 )   PDF (123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共378名学生,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干预组选取适当内容进行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法,对比研究对象在教学干预前后的“护理职业素养测评量表”结果,对比所有护生干预前的基础课程成绩、干预后内科护理统考成绩,对比干预后两组学生的护士资格考试合格率。结果 两组在干预前的护理职业素养、基础课程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研究对象有可比性。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在人文素养、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在内科护理学的统考成绩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学生之间的护士资格考试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可提升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师范专业认证下学前教育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晋中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毕中情
    2024, 7(21):  173-176. 
    摘要 ( 14 )   PDF (135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秉承师范专业认证的理念及要求,晋中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构建出养师德—强保教—会育人—促发展的目标体系,师德实践—专业实践—教育实践—综合实践的内容模块,大一识岗—大二试岗—大三适岗—大四顶岗的实施路径,管理—师资—基地—评价的条件保障,形成“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数字化视角下黑龙江省智慧养老精准供给策略与实践探析
    许驰, 田风雪, 王明月
    2024, 7(21):  177-179. 
    摘要 ( 17 )   PDF (112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化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智慧养老的精准供给策略与实践,首先阐述了智慧养老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黑龙江省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当前智慧养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黑龙江省老年人群对智慧养老精准供给的独特需求特征。在策略构建方面,该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养老服务需求精准识别策略,通过对黑龙江省典型智慧养老项目或模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智慧养老精准供给策略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其实施效果,同时针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研讨式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吴顺, 关洁
    2024, 7(21):  180-182. 
    摘要 ( 17 )   PDF (10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研讨式教学是以研究与讨论为原则的教学方法。为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该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主要意义、应用路径和应用成效,有望为其他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及其他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药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陈文雅, 王春玲, 唐云丽
    2024, 7(21):  183-185. 
    摘要 ( 14 )   PDF (11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桥梁学科,不仅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连接,而且也衔接医学与药学。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以课堂为中心,多采取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传统的药理实验可以通过验证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欠缺。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创业实践
    地方工科高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帆, 李文涛
    2024, 7(21):  186-189. 
    摘要 ( 16 )   PDF (110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教融合是地方工科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年来,地方工科高校坚持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融合、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要求相互适配、人才培养资源与产业资源相互协同、教育机制与产业机制相互共振,从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学业评价等方面推动改革。南京工业大学立足自身实际与比较优势,从创建“三螺旋”育人机制、实施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三链融合”新型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特色产教融合实践。
    基于“车间课堂”的“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林彩梅, 王坤, 刘海庆, 黎一强
    2024, 7(21):  190-194. 
    摘要 ( 16 )   PDF (11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车间课堂”的“双元”育人是高职院校通过“招企引智带资入教”,校企共建课堂车间,共同组建教师队伍,面向企业真实环境,根据企业岗位技能需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车间课堂”“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可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适应性、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以赛促教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杨书丹
    2024, 7(21):  195-198. 
    摘要 ( 13 )   PDF (120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尤为必要。该文以以赛促教为背景,总结了以赛促教的内涵及特点,并依据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模糊、课程设置脱节、师资队伍单一等问题,分析当前的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搭建教、学、创的综合创新创业育人平台,探究以赛促教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