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杂志声明!
2020-05-17
投稿须知
2020-05-17
论文模板
2020-05-14
更多>>
基本信息
主 管: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52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3-1604/G4
社长:张 磊
副社长:杨 爽 穆延博
责任编辑:于诗洋
出版:黑龙江格言杂志社有限公司
编辑:《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编辑部
电话:0451-84611887
社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00号
邮编:150010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7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上一期
下一期
理论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研究——以湘潭大学为例
毛太田, 黄杰颖, 刘于蓝
2024, 7(22): 1-4.
摘要
(
23
)
PDF
(65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地方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意义的基础上,该文以湘潭大学为例,从财政投入、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等角度对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着重从优化资源结构、开拓有利发展空间、重点投入关键指标、构筑特色本科专业、引入一流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路径,以期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建设质量与水平,推进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地方高校新工科教学团队建设与绩效评价探究
王建军
2024, 7(22): 5-5.
摘要
(
21
)
PDF
(122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学团队建设是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文提出培养面向地方产业所需的人才,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以改革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评价为举措,在建立工程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建立课程组教学团队、课程模块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专家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和学校评价人才培养成效相结合,建立教学团队绩效评价机制,促进教学团队持续发展。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高职专业教师评价体系
李存, 张少轩, 朱美秋, 刘甜
2024, 7(22): 10-12.
摘要
(
21
)
PDF
(124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高职“双师型”专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目标、准则与方案三层结构模型,评价体系覆盖立德树人、教学业务、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实践能力5个领域,指标权重由判断矩阵计算并经一致性检验确定,实证研究证实了该评价体系在专业教师评价中的良好区分度和适用性,尤其重视对教学业务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为“1+X”制度下的高职教师队伍评价提供了有力工具。
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范丹雪
2024, 7(22): 13-16.
摘要
(
19
)
PDF
(113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的岗位需求呈现出快速变化态势,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契合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人才需求同步,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本理念和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教学革新
创意写作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改革研究
董文媛
2024, 7(22): 17-19.
摘要
(
19
)
PDF
(112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晋中信息学院创意写作是面向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必修课程,旨在培养新时代文化产业创意写作人才。教师将课程教学中积累的以本土文化为主题的学生作品集融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重构为“读、品、写、用”4个教学环节,对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案例和实践内容进行升级优化;同时创设 “知行双师”的教学资源,开拓线上教学、课下实践平台,通过改革,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产出了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学生写作作品。
工程教育协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电气工程概论课程为例
张雪君, 孙晓波, 尹儒
2024, 7(22): 20-22.
摘要
(
16
)
PDF
(132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依托电气工程概论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课程大纲的完善更新、评价体系的科学建设、新教材的编写等一系列持续改革举措,对工程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不仅可培养学生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专业拓展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研究——以研学旅行与实务为例
岳耀倩, 刘涛
2024, 7(22): 23-26.
摘要
(
16
)
PDF
(127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能力逐步成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变化,要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教学改革。据此,该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拓展课程理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研学旅行与实务为例,通过“一核两翼五重”改革路径,旨在推动理论教学中知识传授向能力达成转化的教学改革,在兼顾其他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今后高职院校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基于国家一流线上课程的机械制图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
孙少妮, 赵薇, 尹国强, 张闻雷
2024, 7(22): 27-29.
摘要
(
17
)
PDF
(13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及综合素质高的新型工科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工程学科教育的使命,机械制图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担负着重要责任。PBL(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或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源于美国医学教育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迅速扩展并广泛应用到国内外众多领域,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机械制图课程遵循PBL教学法,以中国大学MOOC线上教学平台的国家一流课程资源为辅助手段,倡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工程领域输送具有卓越工程应用能力的新工科创新人才。
教育数字化下信息技术融入税法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杜盼盼, 姜亚楠
2024, 7(22): 30-32.
摘要
(
23
)
PDF
(11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税法作为一门实务性和时效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模式和手段亦需与时俱进。该文探讨了税法教学中信息技术工具的选择及信息技术融入税法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提升税法教学的实效性。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亚军, 甘强, 冯长根
2024, 7(22): 33-36.
摘要
(
13
)
PDF
(115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实践情况:首先,从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有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创新教学模式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应用的意义,并明确了研究目的;最后,以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并深入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团队合作教学5种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和建议。研究对相关课程的创新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提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流动显示方法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朱晔慧
2024, 7(22): 37-39.
摘要
(
16
)
PDF
(126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水力学课程的知识点高度抽象、实验现象观察难度大的特点,课题组尝试在水力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流动显示方法,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水力学的实验现象,例如边界层分离、多孔介质渗流等。实践表明:通过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分析与形象生动的实验现象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水力学课程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面向新工科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翁艳英, 吴春燕, 郑燕菲, 徐英, 张贞发
2024, 7(22): 40-43.
摘要
(
14
)
PDF
(116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特点及难点,该文借助超星学习通,搭建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化工热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分别从课程目标确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研究表明: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融合自适应测试的公共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陈应生
2024, 7(22): 44-46.
摘要
(
13
)
PDF
(116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分析了当前公共数学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基于自适应测试良好的能力区分和认知诊断功能,该文将自适应测试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出公共数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考核新模式,最后以华侨大学经管类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对比综合成绩和问卷调查指标。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式可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尹飞, 宋鹏, 吕强, 王小东
2024, 7(22): 47-49.
摘要
(
16
)
PDF
(11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农业发展与实践案例是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文针对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现状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融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个性化教学、改变课程考核观念、加强过程性考核和非标准答案考核等创新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草地土壤微生物学课程“本—硕一体化”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林宇龙, 秦立刚, 谢福春, 梅琳琳, 张攀, 李冰, 王明君, 崔国文
2024, 7(22): 50-52.
摘要
(
17
)
PDF
(115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国必先强教,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阶段化明显,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衔接不完善,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校育人成效。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草地土壤微生物学课程为例,针对本科和硕士阶段教学内容重叠、学科交叉内容不足和没有及时更新前沿发展等问题,结合草学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本—硕一体化”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教育改革与发展
“1+X”证书制度下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淡瑞芳, 马跃, 唐国伟, 吴柯, 任川东
2024, 7(22): 53-56.
摘要
(
15
)
PDF
(113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前,宠物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宠物专业类人才的综合职业技能和素养有更高的要求,但现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宠物类专业工作岗位任务契合度不高。为此,该文通过分析并明确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宠物养护与美容“1+X”等级证书标准、宠物类技能大赛赛项标准,设置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模块,构建该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导师制模式下金融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李顺彬, 李金育, 蒋嘉琪
2024, 7(22): 57-59.
摘要
(
18
)
PDF
(11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借助哈尔滨工程大学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该文主要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在解决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发现本科生导师制中存在师生比例失调、师生之间缺乏常态化交流机制、缺乏本科生导师的激励考核机制等问题,提出构建金融学专业“1+1+N”导师团队、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激发学生科研自主性、构建本科生导师激励和考核机制的对策建议。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思考
严志华, 胡晓文
2024, 7(22): 60-62.
摘要
(
16
)
PDF
(115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在新时代肩负起更加重要的使命。高职院校应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加大“三教”改革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塑造特色专业品牌,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根本转变,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措施分析
孟立慧
2024, 7(22): 63-65.
摘要
(
15
)
PDF
(114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该文分析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意义,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举措。
人工智能背景下青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措施分析
陈辰
2024, 7(22): 66-68.
摘要
(
19
)
PDF
(114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刻影响着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这一变化对青年未来的就业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要求青年群体提升科技创新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提升青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从全新的视角和高度审视创新创业问题,旨在引起更多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并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青年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助力青年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更好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韩雪
2024, 7(22): 69-71.
摘要
(
18
)
PDF
(122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工具。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该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研究新技术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素质培养机制,丰富理论体系,促进科学与技术研究,支撑教学设计理论创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课程资源、教学评估、项目孵化等方面,采用智能课表管理、教务提醒系统、智能推荐系统、知识图谱技术等,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
谢明慧, 张芳婷, 付晓婉
2024, 7(22): 72-75.
摘要
(
16
)
PDF
(115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实验薄弱,教师队伍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教学制度、教学评价和考核体系、交流、反馈、持续改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该文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路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化、全方位、立体式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质量保障体系,为提升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奠定基础,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做出贡献,为其他兄弟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数学美学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数艺”融合策略与实践
王璐丹妮
2024, 7(22): 76-79.
摘要
(
19
)
PDF
(130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深入探讨了数学美学在高职数学教育中的“数艺”融合策略与实践。数学美学作为数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揭示了数学的美感,也为高职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活动以及提升教师素质,该文旨在实现“数艺”融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该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详细阐述了数学美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并总结了其成效和经验教训;同时,强调要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数学美学教育的有效实施,推动高职数学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面临的问题与教学方法探索
牛小平, 王运东, 何阿四
2024, 7(22): 80-83.
摘要
(
17
)
PDF
(12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化内科轮转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Standardized Residency Training,SRT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住培”学员在消化内科轮转中,普遍存在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合理、缺乏临床诊治思维等问题,导致很多“住培”学员在消化内科轮转中收获甚微。该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整合医学为导向,应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将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估)、PBL(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CBL(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等多个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消化内科“住培”提供有力保障。
应用型大学“三创”人才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江明, 马莉婷
2024, 7(22): 84-88.
摘要
(
17
)
PDF
(135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对应用型大学“三创”人才教育模式创新进行研究。该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27篇应用型高校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出“三创”人才教育的发展瓶颈,基于此,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及实践案例对“三创”人才三层嵌入式教育模式进行论述,提出应用型大学“三创”人才教育的创新模式。
模式探索
“双一流”综合类地方高校理科人才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
翟天瑞, 苏雪琼, 崔丽彬, 胡曙阳, 冯超
2024, 7(22): 89-92.
摘要
(
15
)
PDF
(113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一流”综合类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培养虽然有先天的学科交叉优势,但同时存在着育人模式同质化、保障机制欠缺、人才培养供需错配等问题。该文以北京工业大学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为例,提出立足理工交叉、光电融合特色,依托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等学科交叉,以“教—赛—学—研—创”为抓手,将物理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交叉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构建理工二元交叉、六维交叉保障的物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王青祥, 刘晓斐, 刘世通, 唐佳旭, 王石林
2024, 7(22): 93-96.
摘要
(
15
)
PDF
(129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工科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跨学科、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在此背景下,该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必要性,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为切实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专创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武海鹏
2024, 7(22): 97-100.
摘要
(
13
)
PDF
(139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专产耦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赋能转型的新机遇,为此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立足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切实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融合建设,以期产生倍乘效应。该文基于“专创融合”视角,阐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最后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双创”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以期实现协同育人深度化、融合教育转型化、互利互惠一体化。
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杨红和, 王辉, 陈颖频
2024, 7(22): 101-105.
摘要
(
16
)
PDF
(130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升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尤为关键。该文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思政规划不足、培养效率低下和实践驱动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一核三驱”实践教育体系,即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思政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联培教育和以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育,具体实施举措包括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联培的教育体系,以及构建“师生同学同研”的教学模式等。
高等数学在人工智能中应用的探究
李静霞
2024, 7(22): 106-111.
摘要
(
17
)
PDF
(139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数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在算法开发、模型优化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探讨高等数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揭示高等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如何帮助构建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体现高等数学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以促进高等数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融合和发展,为高等数学的高质量教学提供借鉴和支持。
基于创新实验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究
张宏斌, 李治平, 张井龙, 刘冬, 吴志东, 李明
2024, 7(22): 112-114.
摘要
(
15
)
PDF
(14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文将创新实验设计融入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创新设计训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以机电设备振动监测系统开发为例,根据现代测试技术设计软硬件结构,选用上位机、下位机仪器,并进行系统联调、振动测试平台搭建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有无激励源时振动差别明显,所开发的振动测试系统实用性较强,通过创新实验设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教室学习路径追踪与评估
洪辉, 薛茗元
2024, 7(22): 115-117.
摘要
(
16
)
PDF
(127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教室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提升了教学互动与资源管理的效率,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学习路径追踪与评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智慧教室学习路径追踪系统,系统包括学习路径采集与追踪、实时监控与反馈、学习行为分析与可视化等功能模块。通过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等方法,该文对智慧教室中的学生学习路径进行深度分析,评估学习行为与效果,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以期为智慧教室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电路课程的“紫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王玕, 冯瑞珏, 王智东, 沈娜
2024, 7(22): 118-122.
摘要
(
12
)
PDF
(169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电力系统和电网数字化转型对电力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立足电力“紫领”人才培养目标,从电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评价、实践与交流平台建设等维度出发,重点围绕层次性设计、多元化评价、全方位应用与持续化发展4个方向,进一步加强电路基础学科研究与应用,从“实验—实践—实竞—实品”出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与应用能力、管理与协作能力,助力培养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的“紫领”人才。
基于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智能采矿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改革探讨
王宝, 吴明磊
2024, 7(22): 123-126.
摘要
(
16
)
PDF
(11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采矿行业中,使得智能采矿技术不断发展。随着矿山智能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煤矿的智能化发展方向要求培养智能采矿人才。智能采矿人才是相关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智能采矿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不断升级的必由之路。该文简要阐述了智能采矿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结合智能采矿技术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矿山智能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智能采矿技术人才。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董玲
2024, 7(22): 127-130.
摘要
(
17
)
PDF
(115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将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鉴于此,该文立足校企合作背景,研究盐城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机制,系统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以期为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生数据素养的多元协同培养探析
李双艳, 张得志, 牛彩云, 章雅冲, 夏扬坤
2024, 7(22): 131-133.
摘要
(
16
)
PDF
(119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生是创新的生力军。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提升研究生的数据素养,以达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该文对研究生数据素养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发现研究生数据素养培养系统性不强、数据意识和数据应用能力欠缺、数据技能学习深度不足,基于协同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问题构建以多元主体为核心、以多环节培养为载体、以多能力为目标的协同培养模式,以实现研究生数据素养的系统性提升。
创新方法
“学习通+BOPPPS+PAD”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江凤月, 刘伟, 刘杨涛, 宋薇
2024, 7(22): 134-138.
摘要
(
13
)
PDF
(13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目前高校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单一、学生参与较少、师生互动不足、理论和实践断层等问题,该文以学习通平台为载体,利用当堂对分对BOPPPS的P(参与式学习)和P(后测)两个环节进行融合和优化,建立“学习通+BOPPPS+PAD(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数据库大班教学为例,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能够优化数据库教学设计,推动师生的良性互动,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参与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O-PIRTAS在工程图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陈松平
2024, 7(22): 139-142.
摘要
(
15
)
PDF
(14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将O-PIRTAS 模型教学法应用于工程图学课程改革中,依托学银在线平台,结合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完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视频、视频回顾、知识测试、活动探究以及总结提升等环节,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为新形势下工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也为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TRIZ创新方法理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与实践
景亮, 高品
2024, 7(22): 143-148.
摘要
(
18
)
PDF
(11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通过引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创新方法理论,将TRIZ方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出了一种TRIZ-X培养模式,即通过引入TRIZ方法论,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拔尖创新人才,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讨将TRIZ方法应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这表明基于TRIZ创新方法理论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可达到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助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
基于“赛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型会展人才培养研究——以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
唐伟伟, 黄雪雯, 何林洁, 张文磊
2024, 7(22): 149-151.
摘要
(
17
)
PDF
(121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会展策划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然而,现有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缺乏跨学科融合、学生参与度低、评估方式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等。该文以“赛教融合”为理念,将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会展策划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探索“教学—竞赛—双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提高会展策划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
基于“虚实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李建闽, 唐强, 汪鲁才, 兰浩, 张建军, 张璐平
2024, 7(22): 152-156.
摘要
(
15
)
PDF
(16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模式由于受时间、空间以及设备资源等限制,往往难以达到实验教学效果。为此,该文提出了基于“虚实结合”的嵌入式系统全程学习与应用教学方式,探索了虚拟与实际相结合、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验,还能将其用于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方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切实提高学生的嵌入式系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谭强, 刘伟, 冯永存, 李晓蓉
2024, 7(22): 157-160.
摘要
(
23
)
PDF
(153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一门研究岩石在地质环境中的力学性质及其对石油工程影响的学科。在石油工程岩石力学课程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教学融合,有助于将抽象的岩石力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数值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文以“井壁稳定分析”章节为例,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将数值模拟与理论学习结合,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医科视域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医学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罗婷婷, 杨润怀
2024, 7(22): 161-164.
摘要
(
17
)
PDF
(126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提出了基于新医科视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以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综合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专业课程的特殊性与交叉性,设计了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方法输入、软件环境与硬件平台以及创新性输出4个阶段的综合实验课程,涵盖软件基础、通用模块设计、课题导向型综合实验及成绩评定与反馈,并在具体教学时融入多样化教学方式,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创业实践
新时期“三农”电商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郭欣
2024, 7(22): 165-168.
摘要
(
20
)
PDF
(113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新时期,“三农”电商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文探讨了“三农”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和战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资金、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三农”电商企业,企业需进行市场定位和细分,提高产品差异化,并加强营销、供应链和服务管理。此外,创新战略管理理念、规划、组织结构、人才引进、合作模式和技术应用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三农”电商企业的创新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以赛促学”课赛结合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以私立华联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为例
毛梦圆, 李林晖
2024, 7(22): 169-172.
摘要
(
15
)
PDF
(125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融合”的教学改革目标为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该文以私立华联学院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为例,探讨了“以赛促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该如何做到课赛结合,从模式特点和内容、模式应用与实践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对比“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差异,分析并评估“以赛促学”课赛结合模式的应用意义,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景观园林技能型人才,为景观园林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产教融合背景下“1336”实习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牛艳玲, 朱震宇, 严丽杰
2024, 7(22): 173-175.
摘要
(
15
)
PDF
(11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习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载体。该文首先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结合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系统梳理了 “一套体系”“三个原则”“三种路径”“六个环节”,创新了“1336”全链条闭环式实习管理模式,展示了改革的成果和成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习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实习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产业链融合机理研究
张荣刚, 张宏, 吴承燕, 黄颖秋, 吴瑞坤
2024, 7(22): 176-179.
摘要
(
16
)
PDF
(113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日益复杂,产业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和产业实践之间的桥梁,其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产业链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趋势,要求教育模式能够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探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产业链融合的机理,不仅可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还可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该文旨在分析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产业链融合的内在机理,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地方高校测绘类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苍桂华, 束蝉方, 吉文来
2024, 7(22): 180-183.
摘要
(
17
)
PDF
(113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时代,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是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该文针对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三方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完善组织制度保障、强化基地的建立和管理、规范基地运行机制、提升实习导师指导能力、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的实习成果评价方法等,通过探索实践,提高了基地建设质量,提升了基地运营效果,实现了基地可持续发展。
基于成图创新大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琳, 温博
2024, 7(22): 184-187.
摘要
(
15
)
PDF
(125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以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以下简称成图创新大赛)为对象,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采取全程指导跟踪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成图创新大赛的选拔、培养、比赛以及后续发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分析,研究竞赛全程各个阶段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参加成图创新大赛对学生后期课程学习、继续深造的影响,及成图创新大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意义。
基于希望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培育研究
王雨, 吴云
2024, 7(22): 188-190.
摘要
(
17
)
PDF
(12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探讨基于希望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培育问题,通过对希望理论的深入分析,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培育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希望理论中的3个核心要素——目标、路径和动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的培育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明确的目标设定、有效的路径规划和持久的动力支持,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胜任力。该文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和建议,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人力资本赋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价值逻辑、问题审视和实践路径
史仁扩, 乔亚鲁, 黄昊, 巨梦薇
2024, 7(22): 191-193.
摘要
(
16
)
PDF
(112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本赋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满足个人发展诉求、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契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探索性尝试。新时代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必须着眼于大学生人力资本能力培养机制固化、体系结构失衡、塑造模式单一的问题,建立以人力资本提升为核心的就业服务机制,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搭建数据平台、凝聚培养合力等举措,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双创”现状及思考——以新疆某高校为例
聂清清, 朱英, 王振丽
2024, 7(22): 194-198.
摘要
(
17
)
PDF
(12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加强,护理学专业正面临着市场化、创新化、个性化的改变,这不仅给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对他们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护理学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实践活动等情况,该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整理的方式,分析在开展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加强政策及活动宣传4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