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 [2] 吴爱华,杨秋波,郝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变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1):1-7,61. [3] 仝月荣,陈江平,姜艳霞.“新工科”背景下以智能技术为牵引重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33-38. [4] 周开发,曾宝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等教育,2017,5(3):22-35. [5] 胡蔓,曹利华,刘健,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5):154-157,196. [6] 付铁,宫琳,丁洪生,等.新时代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37(11): 246-249. [7] 李双寿,张晓晖,胡庆夕,等.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竞赛平台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1):185-190,202. [8] 花果祥.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贪多[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5(19):109-111. [9] 郝婷婷. “新工科”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基本命题[J].煤炭高等教育,2021,39(5):39-48. [10] 徐玉东,霍莹,陈宏博,等.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2):41-44,51. [11] 胡波,冯辉,韩伟力,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17(2):20-27. [12]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等.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25-30. [13] 陈祥.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生态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0): 159-161. [14] 郑红伟,王伟,王明川,等.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4):228-232. [15] 朱民. 打造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的若干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0):251-254. |